登陆注册
3285300000018

第18章 公民联合体理论的政治架构与制度诉求(2)

三、工具理性

17世纪以来,人们发现自己所拥有的理性变成了强有力的、无所不能的工具,这使人毫无畏惧地面对一切。奥克肖特认为,现代理性主义之父是培根和笛卡尔,他们追寻永无错误的方法和科学发现的技术,也就是所谓的工具理性。科学与科学的方法就是工具理性理解和解释问题的关键,也就是理性主义错误的根源。科学方法是抽象的思考方式,仅仅处理一般化的事情,对具体化的单个事情并不感兴趣。无论是洛克的经验主义,还是斯宾诺莎的理性主义,都同样表现为喜好理性的倾向。当时是科学处于绝对控制地位的时代,保留亚里士多德式的对理性精神的弘扬,将触角深入人类知识各方面哲学发展到现代,在这些诸多批判潮流中都隐含为理性除弊、回复到理性原初意义的深远大背景。应当说,现代哲学所说的理性已经不是能够构成彼岸世界的理性存在,而是关于自为、自在、整体性完善存在的信念,是某种精神性诉求的原初性回复,代表人类自我意识的价值核心。奥克肖特的哲学便秉承对近代理性主义批判的思路,接受新黑格尔主义的观点,在现代意义上重新理解黑格尔所谓的理性,重新理解黑格尔和康德(Kant)的观念论、英国经验主义的观念论,内在地批驳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的观点,试图在人本主义的框架中实现哲学突破。参见刘岱:《“理性”的政治及其批判——奥克肖特的人性哲学分析》,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第8页…“所有当代政治都深深感染了理性主义……不仅我们的政治罪恶是理性主义的,而且我们的政治美德也是如此。”这种情境的出现必将引起西方思想界和政治界的危机。诸如“正义”、“自由”、“民主”、“自由主义”等名词都十分抽象,奥克肖特意识到人们习惯应用这些词语表达政治原理,但是这些抽象名词的意义及其导致的政治紧张与困境是不容忽视的。政治中的理性主义的本质特征表现为:

1.意识形态化是政治理性主义实质的思维

政治理性主义信仰传统或行为习惯的意识形态优越性,在人类事务中诉求确定性。意识形态成为行为传统的前提条件,仅是对传统的某种删节。一种意识形态意味着一个或者一套抽象规则,这些规则完全不再受指定条件的限制,能够独立被人们预先策划。它们构成对追求目标的理解,却不管追求的方式。虽然它们不是通过参加社会安排而形成的,但自认为能决定和指导社会安排的方向。意识形态政治易于产生思想困境:人们有时发现认同的意识形态原理强行将其推向一方,而现实判断将其拉向其他方向。人们自认为知道应该如何行事,实际上却背离现实。意识形态只是通过思考基于历史传统的政治活动创造出来的,它所追求的目的隐藏在政治活动中。“政治事务、有待追求的目的、有待确立的安排(一切意识形态的常规组成部分),都不能以参加社会安排的方式来预先策划;我们所做的,加上我们想做的,都是我们如何习惯做事的结果。其实,它常常只不过反映一种发现做某事的能力,后来被解释为做这件事的权威。”政治活动并不是关于社会利益或者人类利益的唯一的充分表达,也不是压倒一切的最重要表达,意识形态在政治中的空间是相当有限的。

理性主义者拔高人类理性,认为理性价值高于传统、习俗或任何形式的权威。奥克肖特提醒人们警惕任何理性主义的伪装,认为理性主义政治的变种尤其危险。一味相信在人类成就领域的确定性,将会使理性主义者偏好理性压倒一切,尤其违背自己的理性。工具理性从普遍决定中推演出权力,这容易滋生贪婪和腐败,总是主张超越物质获得更多安全。理性主义政治关注问题的解决,甚至可称为感受到需求的政治。理性主义伪造的神话能灭绝一切分歧,宣称人们通过自我限制达到至善。它在本质上是反对个人的,否定一切个人经验,将一切归为意识形态或技术指导。企业联合体集中关注物质与人类资源的利用,在政府及其部门的统筹之下运用工具性规则指导人类行为,所有人都在为发挥生产能量努力,也是在被所谓科学性审慎的计划规划。理性主义的工具思维总是企图广泛应用,在意识形态的指导下社会中将会出现人类对实践活动潜在的不满。这将持续导致道德崩溃和个性丧失。欧洲战争导致政治自由主义衰败,集体主义政治获得了发展的机会,当时,履行政治义务似乎被称为最高美德。虽然奥克肖特在著作中避免暗示当代政治,但是他的著作清晰反映了战后英国与欧洲的政治状况。

2.乐观主义是政治理性主义惯常的状态

奥克肖特所谓的政治理性主义者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在经验领域,理性主义者对于理性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是乐观的,从来都不怀疑通过“推理”决定事情的价值。他们相信理性对于全人类都是共同的,理性思考的力量也是普遍的。他缺乏足够的经验,但是渴望有效的理性力量。理性主义者的思维更多是完美音调式的,经过良好训练的头脑不再扎根于任何特定的历史传统。认识论上的过分自信就会萌发对掌握世界能力的乐观主义。政治理性主义者将其意志强加给世界,产生总是按其目的行事的倾向。

理性主义政治是完美的政治奥克肖特描述企业联合体与对政治中理性主义的批判联系起来。他批判的其实就是二者目的性的特征和鼓励一致性的倾向。但是,二者的相似性不应赘述。奥克肖特在论证企业联合体时清晰地指明二者的不同:“理性主义这个词语从来没有被使用,它代表的从来都没有被提及;我关注的是其他方面的事情。”企业联合体可能是完美主义者,但并不是必然的,其根本特征是工具性而不是完美主义。二者的关联在于理性主义能够导致企业联合体。但是,二者的实质不同在于:理性主义指的是关于政治的思考方式,而企业联合体更多指的是对国家组织的理解…它无端拔高政治的某个方面,毫无根据地升华政治的某个外显细节,试图用其取代政治学整体。所谓的完美政治通常只是象征机械的有机理论、心理学的自我满足感以及带有宗教意味的神秘主义理论,等等。理性主义者承认在环境中存在最好的计划,因为理性能超越环境发挥作用。这种工具理性思维乐观地相信所有问题都能解决,展现自我的过程就是建构所有思想和活动的过程,除此之外的其他事情可能是过时的或非理性的。一旦思想上出现不完美状态,理性主义者将会感到十分羞耻,因此偶尔以发泄情绪为借口来放纵自身的行为。这些野心勃勃的、精力旺盛的理性主义者使真正的政治学支离破碎,将政治学的重心转移到无关乎政治根本的细枝末节上去,偏离政治学的正确研究方向。他们的乐观心态就是建立在主观情绪和无知基础之上的。

3.简单化是政治理性主义容易触犯的错误

政治理性主义者的头脑缺乏变化,其思想是空乏的。简化政治就是漠视政治的内在运动,在政治行为中强加武断的思维。理性主义政治缺乏内在的多元性,就是在表现单一性和片面性的共同特征;它实际上只是单一式的政治,将会走向错误意义上的最终趋同;由不同的出发点走向最终的共同归宿,就会抹杀政治的多样性。确保有效政治干涉的最好方式,就是为发现问题和可能找到的方法采纳理性的技术。在政治领域完全无视实践知识,这是理性主义者惯用的伎俩。现代理性主义者盛行的理念就是:从事政治是很容易的事情,维持一劳永逸的技术控制是可能的,政治学被简化为行政事务。在从事政治活动的过程中,规则或程序从来不能替代理性的代理人的判断,政治技术无法代替所有实践知识和政治代理人的选择。从经验角度多元而敏感地看待政治、尊重反对意见、意识到政治变化和紧急情况,都需要一定的知识和判断。

理性主义政治抛弃多样化的政治评判标准,将政治问题以及根治之道看作是简单而明确的。理性主义确定的标准往往只是归结为某种独断式的政治见解;或者是诉诸绝对平等的思想;或者是依据于某种极端的、缺陷明显的自由主义;或者是将一切政治问题还原为经济学或心理学的问题,并由此提出纯粹经济学或心理学的解决方案;或者抛开哲学理念,单纯谈论政治见解,并从其中的某一点出发,对全部政治学作出批判;等等。这些都是在对政治片面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所谓合理的政治学建构方案。奥克肖特认为,避免走向极端是必要的选择:一方面,沉迷于复杂和多样的状况时,应该作出适当的抽象思考;另一方面,简化政治的思维将会忽视政治复杂的特征,单一的政治形式经常要求更加激进的改革。复杂的政治容易提供内在的中间区域,防止自身走向破坏性的极端;它利用政治机会的中间范围,继续关注政治的内部运动。政治家事实上需要的不是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学说,也不仅仅是关于政治活动的通常理念,而是在两者之间的东西,即关于形势、有限性和可能性的视角。

4.有效性是政治中理性主义评估政治的标准

现代的政治理性已经被狭隘的工具理性接管,理性主义者尤其强调实践的效果。随着新事物的出现,更多人需要参与政治事务的指导,但是他们对此并没有任何经验。于是他们会发现理性主义政治是天赐之物,能够实现自我拯救。理性主义政治将理性作为纯粹的工具使用,唯一的目的就是成功,即由于过分自信而一味追求在政治技术指导下的成功。绝对利己主义必然导致社会冲突,以及导致权力诱惑与人们愿望之间的冲突。个人既是理性的、自私的,又是渴望权力的,希望在社会中获得一席之地。结果,政治腐败在所难免。这完全是理性主义的错误,理性主义政治表现了政治人的艺术,其实不断地腐化了政治。

奥克肖特反对在政治中强加工具性的规则,因为这样给人类生活造成的危害是不堪设想的。他期望政府从武断地对机会与财富的控制中解放出来,不再通过普遍应用有效方案的方式左右人们的生活。理性主义者总是期望某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适用日常生活的所有情况。这使所有政治对话都得出结论,好像所有问题都能解决,如果得不到解决的话就不具有合法性。这些自以为无所不能的理性主义哲学家莫明其妙地充满快感和功利想法,从狭义理性的立足点出发,还自以为是地提出根治政治问题的金石之方。例如,培根主张无限开垦自然资源为实现完善和幸福不懈努力,从而形成生产主义的社会特征。奥克肖特认为,马克思的理论和俄国的现实情况都俨然听到培根的声音。所谓生产与分配的视角事实上就是主张一个中央权威,完全无视个人的选择。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极端平等理论与此相类。

当代欧洲政治已经完全是理性化或近理性化了,因此,政治哲学范畴内的概念也同样理性主义化了。奥克肖特所批判的理性,实际上是指狭义理性。他力图将技术理性转化为广义理性。理解奥克肖特理性的概念,就是理解他批判哲学的关键线索。深入发展的理性主义使政治概念有了确定性的表达,往常难以判断的概念的标准被建立起来,理性本身成为衡量一切概念的基本原则。理性使得概念变得简单和抽象,强硬的理性规则取代人所特有的情感和意志。基于这些因素之上的政治基本概念也受到深刻影响。理性主义政治的概念所缺乏的便是政治的生命力,其造成的思想弊端对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类推荐
  • 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近世中国)

    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近世中国)

    这是民国外交史权威学者唐启华教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百年之际,奉献给读者的一本力作。作者利用大量第一手外交档案,尤其是从“驻比利时使馆保存档案”发现的《陆总长在和会专电》,即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收发电原件,重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历史,对“北京政府对和会有无准备”“山东交涉失利与亲日派之关联”“如何看待中国在和会外交的失败”等问题做出了新的阐释。
  • 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

    本书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相互联结的理论支撑点,旨在展开以人为本的新实践与科学发展观的新体系及其有机统一。本书是作者长期研究与思考之作,具有把握时代精华、突出体系完整、富于理论创新等显著特点,适合专业理论工作者阅读。本书文字简洁、语言生动、通俗易懂,也适合广大干部群众阅读。
  • 党员干部理政句典

    党员干部理政句典

    科学理政是廉政的组成部分。为配合当今廉政文化教育,作者金仓、金波精心选编了《党员干部理政句典》这本书,它撷取国学句典里的章句,加以归类和译介,目的是给党员和领导干部读者推荐国学知识,从中了解治国理政的经验和为官处世的道理,思考古人的教诲,结合当今理政的条件,进一步吸取精华,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决策更加民主化和科学化,使自己的从政行为更符合党员干部的标准和要求。
  • 变法:励精图治之道

    变法:励精图治之道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上古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并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各国变法运动风起云涌,涌现出管仲、子产、李悝、吴起、申不害、赵武灵王及商鞅这样的改革家。这些改革先行者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进行了革故鼎新。他们名垂千秋,永载史册。
  • 网络时代领导本领提升(案例与解析)

    网络时代领导本领提升(案例与解析)

    2013年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既然我们都是领导干部,都担负着党和人民交付的职责,就要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兢兢业业做好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本书从网络时代领导者的领导行为和权力进行考量,以领导行为的六要素为主线,探索在这个以服务与引导为特征的新时代,领导者如何系统整合浩如烟海的领导理念和领导智慧,才能启发思路、创造价值,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和质量。
热门推荐
  • 教主夫人请赐教

    教主夫人请赐教

    红衣黑袍的栖公子艳绝天下,却在家门口拐走了自家教主?这是何等匪夷所思的事情!好在被“绑架”的记冷没点被绑的意识?屁颠屁颠的跟着、闯着、打着、闹着……于是这江湖上又多了个白衣灰袍的“小暖儿”!“媳妇!告诉他们我是谁?”抖抖眼皮子,记冷甚是淡定的来一句:“寒栖是我们记寒教的教主,永远都是!“这是我媳妇!生生世世都是!”背负了家族仇恨的记冷通过“被拐”遇见了自己从小在母亲手札中就认识的“替身”,这一路上的打打杀杀,却变成了调戏与被调戏的手段?--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使孩子心灵健康的108个好故事

    使孩子心灵健康的108个好故事

    本书可以让孩子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从这些简短的故事中获取人生的智慧:遇到困难要坚强勇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迎刃而解;做错了事情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对待同学和朋友要真诚友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相互关心。一本好的故事书,使孩子们懂得无数受益终生的道理。
  • 珠仙

    珠仙

    地球人陆昊然穿越成为青云掌门,自有镇压天下第一邪珠职责。但是陆昊然修为全失,天下将会怎样?让我们一起见证烦人成圣。
  • 孤影少杰

    孤影少杰

    由于一场阴谋,他签订了杀手合约,在一次意外中,觉醒了强大无比的血脉,战功无数的他,变得桀骜不驯,殊不知,功高盖主,但他不以为然,因为他的名号,叫“戮轩”。
  • 自卑与超越2

    自卑与超越2

    《自卑与超越2》是一本自我成长心理指导书。在这本书中,作者阿德勒博士针对亲子教育、职业交往、婚姻与家庭等社会性问题,给出了战胜自卑情结的策略和心理调整方法。阿德勒指出,要正面人生的三大主题——社会关系、职业、恋爱与婚姻,就必须超越自卑。与《自卑与超越》一书相比,本书所探讨的话题及案例更为广泛和贴近现实生活:优越感、生活风格与生活风格、态度与动作、问题儿童的教育、成年人与孩子的社会适应性、社会意识常识等。这本立足于实际应用的心理学巨著应该被更多人知道,被更多人阅读,激励更多人走向成功。
  • 营销一本就够

    营销一本就够

    要成为营销高手,就得放下乱拳,学习并运用套路,这是前人在无数次成功与失败的交织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本书精选了许多经典的营销套路,结合生动的案例,从营销环境、揣摩消费者心理、营销战略、定价、渠道、促销、广告、品牌、公关等方面,多角度出发,系统教你掌握营销的要诀,手把手将你培养成为营销高手。学营销,这一本就够!
  • 散落的痕迹

    散落的痕迹

    事情发生过,就会留下痕迹,拾起那些散落的痕迹,就会还原出事情的真相。
  • 我是真的不想当这个大反派啊天道

    我是真的不想当这个大反派啊天道

    当少年化身罪恶,巨龙翱翔在天空。当花开,当花落,我们走着,我们望着。“神的对面是鬼,生的对面是死,那岸的对面是什么?不反抗难道等平凡化身平庸?看着吧,你们就看着我到达彼岸。”
  • 感叹号大王

    感叹号大王

    故事的主角都是一个叫左小旗的顽皮男生。他时而像大力水手一样,变成了力大无比、拯救地球的超级英雄;时而又穿越时空,去拯救那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而又化身为小侦探,帮助大家破解钞票失踪之谜……
  • 秋菊开会

    秋菊开会

    成为人大代表的“秋菊”再次成为故事的主角。“秋菊”当上了全国人大代表,去北京开会了。当上了代表的“秋菊”这回不再为自己而是为村里讨说法,她提出并希望解决他们王桥村和林场一场历时十年的纠纷。然而,这桩看似简单的纠纷在官场各种微妙的关系中复杂起来。问题到了县里、省里甚至全国人代会,却依然不了了之,人家只拿她“开会”(不把她当回事)。可认死理的“秋菊”依然要讨说法,她不但一根筋非要找到姚省长,而且在她又一次到北京参加人代会时胆大包天告了“御状”———问题最终解决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