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5300000014

第14章 公民联合体理论的本质与实现条件(4)

二、自我揭示与自我设定

奥克肖特所谈论的人就是有意志的个人。个人要组成共同体必然要有所行动,这就是人的行为。关于人的行为,奥克肖特提出自我揭示(self-disclosure)和自我设定(self-enactment)两个概念。前者以在现实中获取实质性满足为目标,后者则着重分析个人的全部特征;前者注重考察环境,极力促成实质性目的实现;后者则以人的本质作为出发点,寻求人的行为规则;前者重视他人与自我的关系,后者则关注自我;前者追求他人目标的实现与满意,后者很可能不努力改变外部环境。政治活动中的代理人总是进行自我揭示和自我设定的活动,奥克肖特只是论证在此过程中代理人会充分思考道德适当性或者价值而已。自我揭示关注明显可见的成功,当然涉及代价、实践与阻碍问题。自我设定关注动机,强调个人许诺要采取行动的情感,或者就是代理人需要采取审慎行为的要求。具有高尚精神的个人不会因为知道恶的行为是错误的就不去做,而是因为恶的行为不值得做才免于从事的。

人类的行为体现人类的本质,完成对人类的行为分析的同时也就完成了对人的分析。对人的分析需要区分环境和条件:环境是指在实践中的、相对个人来说的外在物以及他人总体,条件则是指由对个体的分析得到的所有人共通的本性或本质。环境是每个人所必然要思考的生存状况,尽管这些状况千差万别;条件则是每个人心领神会、惯于遵守的道德性前提。人们能够根据此区分,进一步理解自我揭示和自我设定的含义。至少在奥克肖特看来,自我揭示依靠个人对物的享用以及对他人的相互满足来实现,这是一种冒险行为;而自我设定则致力于获得人类行为的最基本内涵,这是理解奥克肖特公民联合体理论的关键。

个人通过自我设定认识到公民联合体存在的条件,这个条件其实就是公民联合体理论努力寻求的最基本前提。实践既然是人类行为的基础,那么考察人类行为也就离不开行为的条件,在此过程中形成公民联合体理论是很自然的。事实上,奥克肖特对人的分析是很自然的。他发掘个性的特征,一方面确认个人的属性可以成为所有人的属性;一方面跳开个体的视角,从普遍和特殊的整体考察人类的联合体,也就是公民联合体。奥克肖特认为,公民联合体不过就是对合理化人际关系的整合。

人们关注的并不是如何评价自身,而是如何解释其他人的行为。“所谓基于理解的人类美德,就是说人们已经意识到人性就是学习和教育的结果。”所谓理想的人性不过就是人类对自我成就的理解,当然也包含采取各种方式解释行为和表现。然而,这种理想的特征不是有用的解释工具。奥克肖特一直认为,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能够解释行为的正确性。“代理人意识到适当的处理方式,仅仅就是找到行为变得可以理解的手段,没有一种行为仅仅就是手段。”Ibid,p.95.因此,奥克肖特的论证并不决定于概念的有限性或者有用性,而是关注经验的内涵。如果代理人通过解释和论证达到某种目的,无视经验的价值和内涵,无疑是在创造最终必然导致灭亡的神话。奥克肖特重视在经验中个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也同情传统中习俗和惯例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和作用。

奥克肖特反对目的论所说的将人类生活看作过程发展的结果,他认为个人选择是需要学习才能达到的。人们不仅要思考人类存在的条件,而且要关注个人对自我设定的追求。从这个角度说,奥克肖特的自我设定就是个性形成的过程。奥克肖特总是怀疑亚里士多德的“人类卓越”处于比审慎的自我设定还要重要的地位;他也怀疑良好的城邦就是最好的制度,因为他不确定审慎地形成公共决定是否囊括偶然境况。个人找寻实现自由的工具和方式,从而使自我设定是可能的。个人意识到在本体论上依赖社会,个人服务社会的义务有一定的基础,因为个人并未因此成为社会有机体的细胞。定义国家概念补充了社会生活概念,同时不可避免地要定义服从国家法律的义务来源与范围。奥克肖特论证国家是个人追求善的生活适当选择的原因,想要将自我设定从灾难性的国家形式中解救出来。自我设定内在地对代价、实践和阻碍不感兴趣,这与宗教的特征很相似。既然幸福能够得到实现,而且是人们喜爱的状态,不将其看作实质和外在的目标,也就是人类生活的必要条件。行为目标一定要在自我揭示,尤其在自我设定的活动中才能实现。奥克肖特认为,这不是一种共同的追求。没有完善的个人,但是人们可以参考想象的人类特征思考自我设定的历史。

奥克肖特的公民联合体就是建立在自我设定基础上的,这倒不是说自我揭示就是不重要的。自我揭示暗示个人要满足自己的需要,只是它不能作为所有人的共同之处出现。个人要实现满足,就必须认识自我和当下的环境。这不是公民联合体的本质,但是任何人类联合体都离不开对这个功能的揭示。况且,过分突出自我揭示在公民联合体中的地位,无形中符合奥克肖特极力反对的观点。自我设定完全从康德式的人性学说出发,发掘人的价值的内在属性,并且将之以一种共同模式展现出来。人性就体现在人的实践行为中,就是在历史中对人类本性的理解。所以,奥克肖特反对霍布斯认为的人们之所以结成联合体就是为避免横死的命运的观点。人们之所以能达成共识,就是因为理性地认识自己。这使人们很容易达成默契,不过这种默契本身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人类认识自己所能达到的程度,不过就是对解释者所自愿说出的程度。因此,奥克肖特认为,语言很难解释清楚人类的本质属性,人类必须在理解的一定限度内,转而依靠理性所带来的达成共识的可能性,从而提升到更高层次。这种理解几乎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非要强制使用语言说出来的话,对公民联合体的理解难有益处。

三、法治与公共义务

国家是具体的事实,法律与政府都具有权威。权威不是幻觉,关注权威的资源与最终的根据是必要的。权威和法治的结合就是奥克肖特政治治理的基本状态。权威与权力都是政治统治的重要因素,权利与义务都涉及人们对行为后果的预期理性思考。权威导致自愿行为,从而削减自然权利;政治义务就是权利、义务关于义务的论述和权威三种因素的综合。意志产生义务,公民义务表现为道德义务。经过情感等方面的考虑,公民之间达成契约,从自然状态的相互隔离状态逐步结合起来,但契约并不创造道德义务。为了恐惧后果而达成的契约没有共同的裁判者,为此需要道德与公共权力的保证。于是,法律与义务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法律是非强迫性的,义务可以说是不完美的道德义务。

要理解公民联合体就要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公民关系。公民是理性的个人,理性的反思使自我设定成为可能。因此,从人的理解出发,就是从理性出发。个人很容易自觉拥有对人类的基本条件的认识,这些基本条件往往展现为历史的生存境况,这种历史境况表现为传统。每个公民的思想都带有传统的见解,依靠对传统的理解,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节制。这些节制的行为交织起来就组成公民之间关系的基本形态。这个形态丝毫没有强制的意图,也没有为某些实质性共同利益而形成的纽带,单纯只是指明公民之间关系的基本架构。这些关系外化的表达形式便是规则。奥克肖特极力强调规则在公民联合体中的关键地位,公民的一切行为都必须在规则的条件下进行。公民联合体对公民行为唯一的规定就是决不能违背这些基本规则。然而,单纯认为这些规则是发自人的本性确实不足以对此作出回答。

奥克肖特进一步提出规则的两个特性:第一,规则表现为法。作为法,规则拥有内在的强制性,成为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标准;第二,规则是权威的产物,权威性赋予规则统治的效力和必须被遵守的权能。从这两方面出发,规则就不仅仅是一种需要公民自觉遵守的标准,而是更进一步成为公民为获得自由行动的权利所必须履行的义务。奥克肖特的公民关系是指在基本的权威之下履行规则赋予义务的关系,这个关系的目的就是见证正义以及保证自由实现。不过,这个理论决不可等同于霍布斯、卢梭的观点,即自由是人们交付某些权利而换取的,共同体是人们为了获得某些保障和利益而组成的。奥克肖特反对把公民关系建立在任何功利基础上。他认为,人们之间的根本关系其实是很简单的,就是置于共同的基本条件之下。

奥克肖特并不反对应用规则,只是反对过度地使用规则。思想史上的名著提供给人们种种暗示,而不是真理。在论证个人与社会关系时,奥克肖特说道:“我理解的‘私人’是一种制度,它是社会的,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法律的创造。私人的欲望、情感、理念和智慧在他们所在的制度中都是社会性的。如果从所谓社会构成的存在条件中排除个人的话,个人的堕落是必定无疑的,就像身体置于真空中一样。”基于人的最基本条件所形成的规则将进一步转化为法(lex)的概念,要被普遍地接受就必然在政治中再次转化为可付诸实施的法律(law)。由经验而来的传统或由人的自我设定而来的规则,都会成为法律。法律作为经验的表象,实际上内涵规则或法的含义。奥克肖特不提平等原则是法律的内部要求,只是强调司法过程的原则,要求法院应该根据平等思考现实的表现。当代欧洲国家是基于法律的联合体。政府并不服从任何外在权威,基于程序的政府能将自身从过去的立法中解放出来。立法行为高于古代的法律与风俗,在这样的前提下形成立法的程序。奥克肖特认为,在特定社会中的惯例似乎能够为立法权利与公共义务提供基础。

奥克肖特看到关于政府有限性、司法和功能的思考都应包含张力,例如两种类型的政府是对公民联合体的理解。法治型政府不仅应该应用于形式上的秩序,而且应该成为公民之间的自发关系,甚至成为人类整体成员自我检验的关系。它本身不是促进某种实质共同目的的工具,也不是所有成员明显自愿行为的结果。因此,法治型政府的基本条件不是对关系的选择,而是对关系的条件的认知。法治型政府的概念与奥克肖特所说的当代欧洲公民联合体的原则是一致的。

奥克肖特从不将法律视为工具,没有论证法律作为强迫性实施机制的前提。他仅仅得出结论:法律的道德前提没有强迫性。当然,没有强迫手段的政府不能有效地解决公民之间的冲突。奥克肖特认为,保持和平是规则的结果,而不是规则的实质目的,规则本身就没有这样的目的。如果法律的规范特征被认为是强迫实施的充分理由的话,同样的逻辑为何没有扩展到其他领域是令人疑惑的。法治型政府是补充自我设定的积极政府形式,它平等地实施法律,坚决防范立法权造成的不平等。它确保个人在活动中遵守规则,但是从不表达实质性的要求,也不强迫公民履行义务。

同类推荐
  • 学习井冈山

    学习井冈山

    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已经成为历史,井冈山精神则作为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穿越时空,永放光芒。朱德同志称井冈山是“天下第一山”,这既是指其开辟新的中国革命道路的首创性,也是指其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原创性。本书分为四个部分,讲述了井冈山的历史、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井冈山教学点和井冈山相关的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 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一百年来,中国知识界对“中国”的想象并非铁板一块,它随着运动、思潮在变化,它在欧风美雨的家族天下之间摇摆挣扎,国家机器本身,也在不断调整,以获求统治的正当性,而知识分子和国家机器对于“中国”的理解,也左右着我们普通人对国家、对个人的认同。 《家国天下》的意图,就是在思想史中,探寻中国近现代国家认同所受到的冲击和和转变。作者从传统的“天下观念”遭受现代性冲击入手,讨论了儒家、晚清立宪派与革命派、晚清的地方认同和个人认同、五四的“世界主义”、文明与富强之间的竞争、民族主义等等中国近现代思想革命中的尝试。最终,作者设计出“新天下主义”的认同模式,用来解决国家认同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 怎样当好班组长(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怎样当好班组长(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政治哲学新论

    政治哲学新论

    本书是比较政治哲学理论读物,共分为四编,研究并探讨了孔子、老子思想体系中的政治哲学、政治权力的转移与制衡、“自由”一词在哲学发展历史上的演变等比较政治哲学问题,探索了中国政治哲学的思想源流,理清现代政治哲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阐释了中西方政治哲学发展的异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促进与推动比较政治哲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

    本书用大开大合的笔法将复杂多变的世界全景呈现出来,并从政治经济和地缘政治的角度对以上这段历史加以回顾和剖析,将其中所隐含的背后规律一一展现,使读者能够了解当今世界格局形成的由来以及未来的走向。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为未来的中国找出一些启示。正如江晓原先生所说:“理解今日的世界格局,是为了开创明日属于中国的新格局。”
热门推荐
  • 剑兮何处

    剑兮何处

    写实版:天灾结束的第三十个年头,太行以西爆发尸瘟。奉元城派三万精锐欲渡河绞杀感染者,不想三天内几乎全灭。中州城城主秦武涯在尸瘟流行地区被不知名刺客暗杀,后与一十二岁少年结识。故事便从这十二岁少年的身上开始。 写意版: 这世上有一种剑,沾上血会哭。 这世上有一种人,拔起剑会笑。 这世上有一个江湖,人人为了自己。 不知何时,江湖上响起一个声音。 江湖病了,需要救治…… 传统武侠,一剑纵横!
  • 情系山水间

    情系山水间

    在这个神秘部队的七、八年时间里,他虽然苦苦追求,自我奋斗,学到了不少的本事,增长了许许多多的见识。但是,事与愿违,他的美梦最终破灭。
  • 徐霞客游记(中华国学经典)

    徐霞客游记(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灯辉照长安

    灯辉照长安

    一声安康君不见,歌者悲吟舞者怨。两声福寿君不闻,杨柳昏昏桃花沉。三声荣华君不老,尘关萧瑟千山渺。四声富贵君不记,白骨如灰音容忆。
  • 别在二十几岁就过完了你的一生

    别在二十几岁就过完了你的一生

    畅销书作者慕颜歌继《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之后,又一全新力作。不是生活改变了你原本娇艳的容颜,而是你过早的放弃了自己。二十几岁是一无所有的年纪,但却是你折腾的最佳时机。别到了生命的尽头才发觉自己一事无成。人生莫大的失败,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别在二十几岁,就过完了你的一生。二十几岁,是属于你的战场,你要一个人为生活、为梦想拼杀。将所有不可能变为可能!
  • 江湖随行

    江湖随行

    人所踏足之处,皆是江湖。江湖悠悠,谁与随行?
  • 你的习惯是一切美好的开始

    你的习惯是一切美好的开始

    每个人都在生活的道路上奔跑,而习惯就是背囊,如果没有好的习惯,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将负重难行,更不会领略到沿途的美好风景。在本书当中,我们以瑞士钟表匠的精神精密地解构了战胜拖延症、提高执行力、修炼气场等培养习惯方面的“小零件”,给你提供了一份完整的“习惯说明书”,愿你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进。虽然前进方向不同,但是从我们在这本书当中相遇的这一刻开始,愿我们都能由此开始发现人生的美好。
  • 和你一起变老:给爱人朗读(朗读者系列)

    和你一起变老:给爱人朗读(朗读者系列)

    《和你一起变老:给爱人朗读》收录近70位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经典名篇,周作人、郁达夫、朱生豪、普希金、裴多菲、塞尔努达……精选善本,经典词句,坐在温和的时光里,和爱人听风看雨!倾情撰写导读:文字深层解析、朗读情景提示。《和你一起变老:给爱人朗读》一书除了收录著名作家的经典文字,对作者的主要人生经历和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也对文字所创作的背景进行分析,还给读者提供了不少朗读的建议,让读者更立体地了解文字的内容,更顺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 医妃遮天:嫡女不好惹

    医妃遮天:嫡女不好惹

    世人都说她嫁了一个“活阎王”——面相丑陋,生性残暴,人人皆畏。果然——穿越当天,成亲当晚,她被人用丝带缠在床榻上,动弹不得。秉着超强的求生欲,她面若桃红:“王爷,我们才成亲,玩的儿那么重口味不大好吧?”男人微微一笑,指尖轻划:“洞房花烛,晚点刺激的才印象深刻……”……她是遭遇车祸一朝穿越的现代医生,他是在朝廷间翻手做云覆手做雨的,备受宠爱的“活阎王”。本以为他们只是貌合神离的假夫妻,却不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