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1800000056

第56章 新时期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朱亚平、王玲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

摘要:本文根据目前我国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指出了当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由于社会经济生活发生变化而带来的越来越明显的弊端,结合国内外近年来较成功的培养模式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对新时期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交流培养、双轨制

一、引言

我国在恢复高考招生制度之后,很快也恢复了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工作。当时的硕士研究生数量很少,其培养目标如同“研究生”这个名号所指称的那样,目的在于培养高水平的“研究人才”。因此,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所确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强调学位论文的核心地位[1-2]。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和教育状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07年以前,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急剧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超过20%,“考研热”一年热过一年。但从2007年起,考研降温的迹象开始出现。据教育部的数据,相比前几年平均超过20%以上的高增长率,2007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为128.2万,比2006年只增加了7000余人,增幅仅为0.55%。这种趋势在2008年的报考中更加明显。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44.9万人,比2007年增长6%,可报考人数却只有120万人,比2007年减少8.2万人,降幅达到将近7%。

可以预测,日益严峻的研究生就业形势,将会使考研人数继续下降。近年来,随着高校研究生(主要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每个导师所带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加,研究生培养工作正演变成“批量化生产”,研究生的素质受到普遍质疑,毕业生声誉受到影响,使本来就很严峻的就业前景更加黯淡。

21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知识经济的发展,它既要求知识的高度综合,又强调知识的交叉分化;既要求人们精于单一专业领域,又要符合未来社会多元化趋势的期望,研究生教育的社会功用价值更加突出。因此,必须转变过去单一的教育模式,提倡多层次培养研究生的现代教育,加强学校与科研、生产单位的联合培养,侧重于从培养高能力型人才到高效率型人才的转变,从以培养理论型人才为主到兼顾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转变。

二、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交流培养

所谓交流培养,就是在相对较短(一般不少于半年)的时间内,交流培养单位之间互换硕士生进行培养的教育教学模式。

交流培养的优势有:

(1)顺应了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交流培养的模式。

交流培养模式对培养目标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首先,可以开阔硕士研究生的研究视野,拓宽其知识结构,避免了学术上的“近亲繁殖”现象造成的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可以吸取对方培养单位学风、教风和研风之长,实现优势互补;其次,可以增强双方硕士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择业、就业或者是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打下一定基础。

(2)促进了交流单位的各项合作

通过交流培养,双方交流学生之间、双方交流学生与新导师之间以及双方交流单位之间产生了新的关系。研究生可以接触到新的导师及同学,可以吸纳对方科学研究的新鲜养料。就双方交流的研究生之间的合作关系而言,交流培养模式为双方研究生在思想上的启发和碰撞提供了机会。就双方交流的研究生与新导师之间的合作关系而言,交流培养模式建立并体现一种科学研究的合作机制。因为参与交流培养的研究生是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已经掌握的基础上,走近新导师的。他们拥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形成了一定的科研问题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视角,有助于在科研过程中产生思想的碰撞,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就交流培养活动中双方导师的合作关系而言,通过双方研究生的交流培养,也加强了双方导师的沟通与合作,随之为双方交流单位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据了解,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尝试交流培养模式。北京邮电大学与海军工程大学开展了双向交流培养优秀人才的项目。经过推选的海军工程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来到北京邮电大学学习。与此同时,北京邮电大学也选送优秀的研究生到海工大学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之间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互相利用对方的教育资源培养高素质人才。

硕士研究生交流培养模式还出现向国际化发展的态势。北京邮电大学已经与美国、英国、新加坡、韩国、日本、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互换学生计划及交流项目。北京理工大学和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也连续数年开展了类似的交流活动。可见,这种交流培养模式已经突破了国家地域的界限,开始形成一种思想或文化相互碰撞与交融的研究生教育新模式。[3]

2.双轨制培养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对研究生教育进行了大力改革,使研究生管理模式日趋合理。美国的学位设计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管理模式具有灵活性、多样性;英国采用优化培养过程,加强研究生与社会需求特别是市场之间的联系;德国采用的是职业性和科研性分化;日本采取的培养模式是加大研究生教育基地建设力度,增强研究生教育体系的灵活性等等。此外,专业学位教育与管理,在欧洲和美国也有较长的历史,到今天发展的比较成熟。[4,5]

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与管理的现行模式,已沿用了约20年。自1991年开始,我国除了单一的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外,增设了硕士层次的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学位教育。

关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目标、学术定位等讨论、争论日益增多,许多高校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性尝试。

研究生的“双轨制”培养模式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所谓“双轨制”,就是把研究生分成直接就业和从事科研两个部分,区别培养。前者贴近市场需求,侧重培养就业技能,学制可缩短到两年;后者以科研为目标,读硕士是为读博士做准备。

为学术研究而读研,已非多数人所求,而纯粹的学术型研究生也未必得到买方市场的认可。厘清起点,学生、学校、社会才能矫正错位。区分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也会相应调整,同时也会改善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保证上课出勤率、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等。现在有很多学生觉得上课讲的东西对以后找工作没有用处,所以不去上课,也不能安心搞科研,而是找各种机会去打工积累工作经验。老师由于带的研究生人数多,也不能把精力集中在有志于科研的学生身上,不利于提高这部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分轨制”的实行,可以合理配置现有教学资源,以就业为目的的部分,减少课堂教学,增加实践环节;以科研为目的的部分,则可以加强师资,着重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3.毕业论文地位的改变

毕业论文地位的改变,实际上是对“双轨制”内容的进一步延伸。2006年以来,教育部和部分高校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调整,包括重新制订奖(助)学金的分配政策,将学制从三年缩短到两年,不再将“发表学术论文”作为获得硕士学位的必要条件等等。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所确立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强调学位论文的核心地位。但在当前的社会形式下,无论就个人的职业志向还是知识结构而言,绝大多数硕士研究生都不属于学术研究类型,而高校目前的师资也没有力量承担每年培养几十万研究型人才的任务。

在这样的形式下,我们有必要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进行多样化的区分,对培养方案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在硕士研究生中,也有部分硕士生仍然以学术研究为职业目标,对他们而言,硕士期间的学习是攻读博士的一个准备和过渡阶段,也是一个接受训练、检验和淘汰的机制。对他们的培养仍然必须强调基础学科的训练,并且注重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而对其他大部分以硕士学位为最终学位的研究生而言,就不宜再以学术研究为导向,而应当以高水平的实用型人才或通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基于以上的事实,可以借鉴美国硕士生培养的一个方法:学生本人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做硕士学位论文。

我们无须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硕士研究生都培养成“研究型”人才,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学分,如果学生决定不做学位论文,则必须多选几门课程,完成同等数量的学分。这样既可以避免那种学术价值低下的毕业论文的出现,又可以节省师生的时间及培养单位有限的教学资源。

总之,学校要努力创建研究生成长和发展的新环境,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倡导独立性、独创性、思考性,倡导学术自由,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增强学术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新时期下研究生培养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侯彦芬。论高校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选择。教书育人,2006(1):26.

[2]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社科文献出版社,2003.

[3]张喜梅,冯丽娜。中美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中国冶金教育,2005(1)。

[4]叶志明。对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2):6-9.

[5]刘鸿。论研究生培养的理想模式建构———社会学的视角。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0)。

同类推荐
  • 考试高手

    考试高手

    本书从心理、复习方案、考前准备方略、考试方略、选择题方略、非选择题方略、选志愿方略七个方面,介绍了考试高手的成功秘笈。
  • 天才脑筋急转弯(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天才脑筋急转弯(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青少年激发写作爱好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激发写作爱好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细菌世界历险记

    细菌世界历险记

    本书以第一人称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显微镜下的世界,分为科学童话、科学小品和科学趣谈三部分。科学童话为菌儿自传,讲述在人体不同器官中不同的细菌种类,介绍每种细菌的功效,对人体的害处及益处;科学小品包含细菌的衣食住行、细菌的形态等篇章,介绍细菌与人类、土壤等的关系;科学趣谈主要介绍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原理等等,如镜子、温度计、布料、星际航行等等。细菌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它有兄弟姐妹吗?为什么吃了细菌就会生病呢?读完这本书,这些问题就会一一解答啦。作品以第一人称描述细菌,全面展示细菌的来龙去脉,告诉读者细菌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游走,同样有着生老病死。同时,该书可谓科普童话的先驱者,独树一帜,比肩《昆虫记》、《自然史》等作品。
  • 亲情故事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亲情故事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本套书全部精选中华典故故事,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主要包括《亲情故事》、《感恩故事》、《美德故事》、《爱心故事》、《心灵故事》、《修养故事》、《勤俭故事》、《习惯故事》、《处世故事》、《交际故事》、《读书故事》、《学习故事》、《成长故事》、《哲理故事》、《励志故事》、《爱国故事》、《军事故事》、《英雄故事》、《智慧故事》、《谋略故事》,每个典故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炼,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热门推荐
  • 雾中羊

    雾中羊

    第一位的继承者,是末日病毒的第二传播源。没人知道如今等级最高的丧失王竟混迹在人群中,散发着病毒,又与异能者为伍……她救人,也杀人。她说:“存在,是因为被需要、被期望或着产生欲望。只有这样的生命,才被世界包容,给予生存的权利。”世界正处边缘,丧尸与异能,苟且与牺牲,究竟怎么做才能获得拯救?“你要解剖我吗?来吧。如果是你,我愿意。”
  • 第七执政官

    第七执政官

    穿越了!成为了三大帝国之一的皇子!可是这怎么不是皇朝争霸的情节……他看着面前随时会爆炸的核弹女友陷入了沉思。哦,对了,我也是一颗核弹。非日常的日常系幽默文。疯狂撒糖,完全不虐。(笑)
  • 悠悠洪荒

    悠悠洪荒

    悠悠洪荒,天地浩荡,不知何久,不知何长。混沌开辟,众仙化形,玉京开讲,紫霄传道。大道有常,天地间谁主沉浮?万物变迁,又藏有多少隐秘?沧海桑田,白云苍狗,无量量劫,亦不过弹指之间。这是一部,神话的史书。企鹅群号:580237913欢迎大家加入
  • 网络英雄传Ⅰ:艾尔斯巨岩之约

    网络英雄传Ⅰ:艾尔斯巨岩之约

    本书是一部以网络创业为主题的长篇商战小说,也是一部体现创业家精神的励志小说。被称为是“中国首部互联网+创业实战小说”。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代中国,地点主要在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创业第一城”的杭州。通过描写郭天宇、孙秋飞、刘帅等大学生创业者,从企业初创开始,克服种种苦难,凭借模式创新,抓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机遇,获得创业成功,实现了新时代“中国梦”的故事!
  • 么儿

    么儿

    如何让一个人喜欢自己?投其所好,死缠烂打......
  • 陈在

    陈在

    我很喜欢烟花,因为它的爆炸声真的很美丽——陈在
  • 心

    夏目漱石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徐缓沉静而又撼人心魄的笔致,描写了爱情与友情的碰撞、利己之心与道义之心的冲突,凸现了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矛盾、怅惘、无助、无奈的精神世界,同时提出了一个严肃的人生课题。这部长篇可以说是漱石最为引人入胜的作品。
  • 股指期货新手宝典100问

    股指期货新手宝典100问

    股指期货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工具。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种,股指期货在我国尚无实践经验,而在实际操作中,与股票、基金、商品期货等也有较大区别。普通投资者对股指期货有多少了解呢?怎样通过股指期货这样的新生事物投资获利呢?为了帮助广大投资者尽快掌握股指期货基本知识与交易规则,本书精心编排了投资者关心和最迫切希望了解的100 个问题,内容上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最大的便利和收获。本书展示了股指期货的基础知识、交易规则、交易流程、风险规避等知识点,堪称最新、最全面、最翔实的股指期货入门必备读物。
  • 神话开始觉醒

    神话开始觉醒

    战歌已经响起敌人疯涌而至在我未死之前这片土地——由我守护
  • 罗布泊档案:罗布泊腹地探险之旅揭秘

    罗布泊档案:罗布泊腹地探险之旅揭秘

    《罗布泊档案:罗布泊腹地探险之旅揭秘》指出中亚细亚高原,它不但是中国的地理高度,也是中国的精神高度,每一个忙忙碌碌的现代人,他都有必要渐时地从琐碎和庸常中拨冗而出,来这里进行一次远行,洗涤灵魂,追求崇高!阅读此书,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罗布泊的神秘和壮美,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