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9800000010

第10章 电影里的细节 细节里的电影

应旗

国内有许多影片,创制精良,看得出导演在拍摄时用心良苦。然而,当影片摄制完成面见观众时,不满足于现有成绩的创作者们却总会发出相同的感慨:电影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仔细地加以分析、推敲,就会看到,影片里的失误与不当之处,似乎并不全是因为主题偏颇、情节离谱或者是人物树立不起来这样那样的原因。那么一定还有别的原因。我想,遗珠之恨往往是源于细节的缺失。

在上个世纪的下半叶,国内有文艺评论工作者提出过一种观点,后来在影评界这种说法又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即:美国影片大不真实小真实,中国影片小不真实大真实。我认为,大不真实与大真实暂且可以搁置不谈,但是美国影片小真实,中国影片小不真实的这种说法,确是一语中的。为什么国内的许多影片在放映过程中,时常会引起观众们的嘘笑,究其原因,很多都是因为影片中出现的各类细节很不真实,是些既缺乏生活依据,又没有艺术品位的虚假细节。作为影片的创作者,倘若对现实的社会生活没有切肤之痛般的体验与感受,却硬要以耍弄小聪明来替代严肃而又深刻的思考,那么拍出来的影片里,当然是除了充斥着矫揉造作的噱头之外,哪里还会再有什么具备着审美价值的细节存在呢?!要解决这个有害于创作的顽症,需要从善于学习做起。列宁讲过一个真理:有比较才有鉴别。在电影创作的过程中,在各种形式的细节的运用上,想想自己的似是而非,再看看人家的精准到位,不能不令我们有所醒悟。

举几个例子,看看能否有些启迪的作用。

1.物件细节

摄制于1957年的《晴朗的天空》,是一部优秀的故事影片,它也是苏联解冻文学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剧中的男主人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军飞行员,在历次空战中曾击落纳粹德军的数架战机。战后,这位苏联英雄非但没有受到赞颂,反而却为当局所误解。经过多年甄别,才终获平反。要说明一下,已经看过前面章节的观众和英雄的妻子(剧中人物)的心情与这部影片的流程自始至终都是一致的。妻子在等待公正的结论,观众们则还要看一下影片里如何出现这迟到的裁决。

某日傍晚,政府机关大门外;

路灯下,站着一个孤独无助的女人,她就是英雄的妻子;

离她百米之遥的地方矗立着政府机关的大厦,在暮色中显示出它的威仪;相比之下显得如此渺小的妻子已经站立了整整一天;

天终于黑下来了,妻子也终于等来了为求个公正结论而在机关大厦里“待”了一整天的丈夫(男主人公);

丈夫走到妻子的身旁,默默无语;

妻子探询的目光紧紧盯在他的脸上,急切焦灼;

良久,丈夫紧攥成拳头的右手在妻子面前缓缓展开,手心里有一颗红色的五星勋章;

在路灯的辉映下,五星勋章熠熠闪光;

夫妻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热泪横流……

红色的五星勋章,这么一个物件细节,在关乎人物命运的规定情境中被如此巧妙地加以运用,使每一个观众的内心都不由得为之一震。感动之余,也在叹服导演的睿智:它规避了常规化的表现手法,把官方给英雄平反的郑重场面推到了幕后,而重笔浓墨地表现了相依为命的夫妻二人在得到红星勋章后的喜极涕零。这种并非一般化的艺术处理,充分显示了该片导演在政治层面上的深刻思考,一个小小的红星勋章解决了英雄是不屈的,首长更是不会错在面儿上的这个“相悖两难”的大难题。在艺术层面上,如何对人物的情感进行刻画与描写,导演同样也是才华横溢。他利用的这颗红色的五星勋章,是一个生动而又独特的物件细节。小小细节,以小博大,“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人生意蕴境界,被它不落俗套地展示出来了。

苏联导演的经典影片与中国唐代大文豪的绝唱诗篇虽然相隔千年,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在审美观念上却是相吻合的。异曲同工的依据在于它们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美学原则:艺术作品贵在委婉含蓄。

2.动作细节

在荣获1970年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的美国故事片《巴顿将军》中,巴顿的饰演者乔治·斯科特是个颇具实力的演技派演员。他在塑造巴顿将军这位历史名人时,确有其独到之处。一次,巴顿将军的同僚布将军与巴顿调侃:“听许多人讲,你最珍爱的是自己的鼻子,因为它长得漂亮。”有了这层铺垫,便有了下面的演员表演的动作设计:数日后,在作战掩体里,为了一个战役行动方案,巴顿同布将军发生争执。布将军有些冲动地对他说:“要知道,士兵们在前方是要流血的,要珍惜他们的生命!”巴顿听此言后不由一怔,几乎是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自己的鼻梁骨(每逢志得意满时,他总是爱摸自己的鼻子的)。这个动作,看似随意,实则经意。演员通过巴顿爱摸鼻子这个动作细节的设计,惟妙惟肖地展示了巴顿将军自我欣赏、风趣幽默、自信不羁的独特性格。而此时的一摸,又恰是在听到“在前方是要流血的”这句话时,他感到了这句话沉甸甸的分量,这形象地反映出巴顿将军对生活的留恋。摸鼻子这个动作细节之所以得以成立,还在于它能把人物与剧情有机地融合。

我认为,演员的这种表演设计,在具有微相学特质的电影作品中,恰恰是最迫切需要的。我们的有些演员实在是需要借鉴这种好的经验。不客气地讲,在当下的影视演艺界,有相当多专业演员的表演是不过关的。职业道德水准偏低,表演技能水平也不够高,这只是导致表演有虚假成分的一个方面,恐怕在演技观念上也要认真地反思一下。为什么乔治·斯科特在镜头前就有这种游刃有余的动作设计,利用侧写手法不露痕迹地来描绘人物的性格色彩。而我们的那些过不了关的演员在塑造人物时不是显得东施效颦,就是佯装松弛自然。其实演的都不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最多也就是他(她)们自我欣赏的酷B相。这样的费力不讨好的表演与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毫无关系。

上述的这两类演员,前者女性演员不少,后者男性演员居多。在创作角色时,“内心中似乎已有、而外部动作皆无”的苦恼往往把他(她)置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还是学一下乔治·斯科特这位演技派大师吧,因为他深谙镜头前表演艺术的玄机。这样说的主要意义在于,乔治·斯科特确实能让观众忘记他是在表演,并且让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能毫无任何杂念的审视与感受一个真正来自于生活的人物形象,诚然它是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3.时空细节

美国经典故事片《西部故事》的开场戏:

简陋的火车站月台上,三个匪徒席地而坐在等火车;月台上别无他人,铁轨上也没有停靠的火车,显得冷清;一个匪徒在掰弄手指;

另一个匪徒不时地用舌头舔着自己帽檐上滴下的水珠;还有一个匪徒则是目不转睛地盯视着自己眼前一只飞来飞去的苍蝇……

匪徒们百无聊赖且又单调重复的动作,使画面上本来就已显得异常沉闷的气氛更加被强化。观众对如此沉缓的节奏感到压抑,但这绝不是对这部经典影片本身的厌烦,而是和剧中人物的心情一样,感到难耐:火车怎么还不来?此种心理暗示的奇效,恰恰是导演所需要的。

艺术不等同于生活,如果真在银幕上如实地表现匪徒们等了几个小时,那电影院里还会有观众吗?这虽是个短小的情节段落,但它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聪明地解决压缩真实时间的问题,使观众们在若干分钟内就能体会到经历若干小时的感觉。这样的时空细节,达到了改变真实时空的艺术目的,不能不承认这是高招。

4.视像细节

日本获奖影片《砂器》中女主人公理惠子与男主角秀夫激烈争吵后,愤怒地从秀夫的小轿车中跳了出来,在黑夜中一路狂奔。跑着跑着,她自己也感到了头脑昏沉,很不清醒,如何体现这种情绪呢?演员的表演固然是重要的,但还不够,富有灵感的导演此时加进了一个一列火车从理惠子面前飞驰而过的视像细节。火车的呼啸声惊醒了仍在梦幻中的她。也就在此时,观众们的主观情绪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仿佛刚回过味儿来,发觉自己刚才和理惠子一样也处在一种迷蒙的状态中。

试想,如果没有火车的飞驰而过、一声嘶鸣,观众与剧中人物情绪上的共鸣怎么能够得到确认呢?!说句题外话,现在是多元化的社会,各种论述多如牛毛,所谓的新名词层出不穷,比如讲,观众变成受众,心理被说成是心态,文学作品也成了文本,这类文字游戏与真切实在的道理是南辕北辙的。其实真正应该潜心研究的,倒是导演如何全方位地调动观众加大加深对影片创作的参与程度,如何让观众真正从情感上走进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砂器》这个例子证明,该片导演不仅是从剧中角色出发来创制这样的视像细节,同时也是为了让观众能更真切地感受人物命运而这样来设计视像细节。该片导演的这种独具匠心是有收获的,火车飞驰而过这一神来之笔的艺术感染力之强就是印证。

5.蒙太奇细节

仍以影片《砂器》为例:

火车站月台上,男主人公秀夫的患了麻风病的父亲与儿子被迫分手;

火车从远处驶来;

相隔几十米之遥的父子俩都意识到此时的离别实际上就是永诀,再拥抱一次吧!共同的心声驱使着父子俩同时向着对方奔跑而来;

火车急促驶来;

父子俩迅速地接近;

火车越驶越近……

在这组镜头中,导演两次插入喷着浓烈蒸气的火车头进站的短促镜头。

我理解,这里面有双关的用意:一者是规定情境使然,这是从生活真实的角度来考虑的;再者,它又是一种隐喻蒙太奇,象征着一种势不可挡的要把他们父子两人拆散的巨大的社会压力。可以说,蒙太奇细节组接的隐喻功能在这一情感段落中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展示。为什么观众们在观看时并没有突兀之感,就是因为场景选择与戏剧纠葛做到了有机的统一。

明智的导演绝不会让人物的行为动作发生在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地方,而是一定会让它发生在一个如进行艺术处理肯定会有生活依据的地方。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辩证关系确实不易把握,因为真理与谬误往往只有一步之遥。艺术实践表明,父子永诀发生在火车站就是一场经得住推敲的戏,因为它情理分寸把握得当。也正因如此,该片导演的蒙太奇隐喻功能的艺术构思,就自然能产生顺理成章、言近旨远的艺术效果。

上举数例,皆为上个世纪的电影作品。说起来这几部影片我都是二十几年前看的,而且也只是看过一遍,为什么时至今日我还能念念不忘?细细思之,还是在于那些灵动细节在影片段落中所起到的点睛之笔的作用。今天提起笔来重新论述它们,对我而言,这意味着温故而知新。

在西方的文艺经典理论中,称“细节是作品的命根子”。可见在文艺创作中对细节元素的重视达到了何种的程度。作为时空艺术与视听艺术,电影作品尤为能够印证细节对认识生活真理,表现艺术真谛的作用。联系到实际生活与创作,我们实在是应该留意那些鲜活的、具有独特性、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节,撷取它们,加以筛选,并让它们在建构事件、呈现人物、营造意境与抒发情怀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把一部电影作品比喻为一具艺术之躯,不言而喻,它的细胞和血肉就是作为创作元素的细节。艺术哲学告诉我们,局部与整体间是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的,它们相互依存,谁也不可偏废。

中国古诗云:“滴水见太阳,微尘识大千”,这说明远在古代年间,我国的文艺创作就深知细节元素对于整部作品的重要意义。今天的电影创作者是否应该认真地琢磨一下,何为真生活?何为伪艺术?

努力吧,只有脚踏实地地去探索,才有资格期待着出现奇妙运用鲜活细节的灵感喷涌。请相信,一部成功的电影作品里,不会出现雷同化、庸俗化的细节,而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细节凭借着它们自身的魅力,一定会让这部电影作品自始至终都充满着灵性……

同类推荐
  • 中国电影民俗学导论

    中国电影民俗学导论

    电影是民俗的一面镜子。影片中,婚殇嫁娶、灯笼火把、秧歌戏曲、皮影小调、朱门石狮、市井乡里,处处都是民俗生活的呈现。一方面,电影成为民俗的影像记载,而且是带有情感体验的影像记载;另一方面,民俗则为电影提供社会生活的斑驳质感,而且是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人居特色的文化质感。
  • 美术评论及其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美术评论及其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行政、编辑工作之余所写评论文稿《形象化的能手》、《当代美术片论》与《当代美术家解述》等书的重点篇目的合集,并有作者的水彩画、彩墨画与速写多幅。该书是作者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革命现实主义理论的成果体现,既有对近现代著名美术家,和中青年很好作者创作与理论成就的论述,也有对各时期创作热点问题的短论,以及对亲友的怀念文章。
  • 苏珊-洛莉·帕克斯戏剧的后现代历史书写研究

    苏珊-洛莉·帕克斯戏剧的后现代历史书写研究

    苏珊·洛莉·帕克斯是第一位荣获普利策戏剧奖(2002)的黑人女作家,也是当今美国剧坛最具实验性、最具挑战性的剧作家之一。帕克斯凭借极高的文学创作禀赋和大胆的创作技巧颠覆了戏剧传统,极大地推动了当代美国戏剧的繁荣,引领了美国戏剧的发展方向。然而,正是其戏剧作品呈现出的异质性特点和后现代主义特征给读者带来不小的挑战。帕克斯的戏剧带有明显的新历史主义印记。在戏剧创作中,帕克斯借助幽灵元素,让已故的黑人祖先复活,由他们来讲述生前不能言说的故事,从而还原被白人抹除的黑人历史。她反对黑人本质主义观念;她将白人主流文化塑造的黑人原型形象重新放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力证黑人本质主义实质上是白人霸权话语建构的产物。除了修正、重构黑人历史之外,她还向胜利者书写的官方历史发起挑战,质疑所谓美国精神、英雄主义等宏大历史叙事的权威性。
  • 历史是被描述的:中国电影历史的景观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历史是被描述的:中国电影历史的景观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历史是被描述的(中国电影历史的景观建构)》深入研究了中国电影历史的景观建构,从“历史是被描述的”这一角度观察了中国早期电影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反思中国电影史学进程,系统地探讨了中国电影走过的道路、积淀的艺术经验与理论精粹。
  • 声音中不能承受之轻

    声音中不能承受之轻

    《声音中不能承受之轻》是一本对音乐大师的敬仰之作,重现大师的音容笑貌、心路历程,记录他们在演奏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大师和他们的音乐并不遥远,这本《声音中不能承受之轻》会带你感受他们的生命气息,他们的喜怒哀乐,还有他们创造出的迷人世界。
热门推荐
  • 事迹人生

    事迹人生

    普通人和名人的区别是什么?或许就是事迹。前世少岚是个普通人,这世少岚以为自己依然是个普通人,不曾想,这一世他竟然……少岚想低调,可惜事迹它不允许。啥?事迹是谁?
  • 女人不能太单纯:心智成熟,才能少走弯路

    女人不能太单纯:心智成熟,才能少走弯路

    《女人不能太单纯:心智成熟,才能少走弯路》才是现实,才真正告诉了我们何为光明与黑暗。参透人性、玩转职场、迈向社会、稳定婚姻的防诈枕边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2017中国年度短篇小说

    2017中国年度短篇小说

    由中国作协《小说选刊》选编的2017年度短篇小说,是从全国当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中精选出来的,旨在检阅该年度短篇小说的创作实绩,公正、客观地推选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年度短篇小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清不如易

    一清不如易

    他们在最纯真的年华里相遇,却在最年少轻狂的年华里形如陌人…“顾易同学,我喜欢你”林梓清鼓起勇气,向男人表白,却不想被反壁咚顾易:你知道大半夜闯男人,还表白,知道这是什么后果吗?
  • 美人绝杀

    美人绝杀

    她是生活在小镇的天真少女为何杀意日增?她是魔法天才的双修者为何喜欢用剑多过用魔法?它是神秘的魔兽为何与她签订契约?当她日渐成熟,当她能力慢慢提高,当她慢慢无敌之时,脑中那奇怪的思绪从何而来?她是谁?她突然发现,原来,她竟然是……不会写简介,随时改,本文玄幻+亲情+友情+温馨+轻松+爱情,以亲情友情为主,爱情为辅,具有励志之意,喜欢的朋友请收藏。推荐新文:楼主惜玉《穿越》NO.1惜玉:我要拉屎。楼主:你能别在餐桌上说吗?惜玉:我怕直接拉你面前了。楼主…NO.2惜玉:能给我一个银子么?楼主:上茅房要银子?惜玉:不是,我身分无文,怕你趁我上茅房的时候扔下我跑路,先预备一下。楼主…NO.3惜玉:我宁愿被野兽咬死,也不愿意卖身。楼主:那随你。惜玉:等等,哥们儿,你能和我签订劳动合同么?楼主…NO.4楼主:你多大?惜玉:27,你呢?楼主:27?比我还大,骗人吧你。惜玉:骗人的是小狗,难道你比我小,啊,小弟弟,你好啊。楼主…惜玉:我来古代不是为了姐弟恋的。楼主:身高不是距离,年龄不是问题。惜玉:经典,不过不要说我说过的话,再说一次,我只是古代的过客,眼睛一睁一闭再一睁,我就不见了,你不要太过想念。楼主:这些话应该在你将我吃干摸净之前说才对。惜玉(我只是不小心被美色迷了一把…惜玉经典一:“我外婆她妈叫沉鱼,我外婆叫落雁,我妈叫怜香,所以我叫惜玉,以前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改名,为了这个我曾和我进行过无数次的语言和肢体交流,我想大概是我过于强悍所以老天把我扔到这鸟不拉死的地方,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肯定对我妈说:妈,您老取名也太有水平了,女儿我太喜欢这名字了,我再也不改名了。”惜玉经典二:“我宁愿呆在这里被逼疯,疯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管它什么野兽毒蛇,我不是正常人,我不害怕,无所谓。”惜玉经典三:“不管是帅哥还是美女,都是一堆肉组在一起的,止不过有的地方肉多点有的地方肉少点,这人肉是肉,猪肉也是肉,有什么不同吗?”惜玉经典四:……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哲理荟萃

    哲理荟萃

    《微型小说·哲理荟萃》精选了近百年来中外著名作家创作的经典哲理微型小说。正如费尔巴哈说:“观察自然,观察人吧!在这里你们可以看到哲理的秘密。”这些名篇佳作在智慧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成就,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和欣赏性,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拥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些作品不仅能使我们感受到名家的聪明才智、思考能力和创作魅力,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欣赏、学习和研究世界微型小说的范本,非常具有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