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6900000051

第51章 传播符号:政治形象(4)

四、危机中的政府形象传播

公共危机的发生对于政府形象的塑造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公共危机的爆发使政府和公众的利益造成冲击,从而容易使政府和公众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形成联盟,为化解公共危机而相互配合、协作。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为改善和优化公众对政府认知创造了机会。如果政府能够抓住这一时机,有效应对和化解危机,对政府良好形象的重塑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公共危机发生时,政府能否在较短时间内化解危机,是政府预见能力、紧急判断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应急决策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动员能力和处置能力的重要考验。如果政府处置不力,使公众利益继续受损,公众将对政府管理能力提出质疑,对政府的期望将转化为失望,不满情绪将会迅速蔓延,从而威胁政府的合法性。当政府的合法性在公众心目中下降并形成共识后,政府的社会整合能力将进一步受挫,从而损害政府精心树立起来的良好形象。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北京、重庆、湖南、湖北、山西、陕西、河北等近半个中国有震感。汶川地震中政府和媒体的快速反应机制,塑造了一个高效的政府形象;同时,政府信息公开,塑造了一个透明、负责的政府形象,更重要的是,塑造了一个以人为本的政府形象。

美国学者、危机管理专家罗森塔尔认为,危机事件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决策”的事件。在第一时间里及时准确地掌握关于危机事件的信息,是政府有效地组织动员抢险救灾,尽可能减少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和组织灾后重建的前提和基础。对新闻媒体和新闻报道而言,新闻的时效性是危机传播本身的新闻价值所在。

地震发生后,国家最高领导人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塑造了亲民、博爱的形象。

同时,全国各媒体也对地震的发生和灾情作出了第一时间的报道。汶川地震发生后不到10分钟,国家地震局就迅速通过新华社向社会发布消息。地震发生18分钟,新华网发布消息: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烈地震。CCTV新闻频道在地震发生半个小时后播出了汶川大地震的首条新闻。随后,各新闻媒体迅速组织力量,赶赴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使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到灾区的真实情况和抗震救灾工作的最新进展。CCTV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实行了并机直播,使全国乃至全世界都能通过直播窗口实时、同步地了解灾区发生的一切。与此同时,各新闻媒体推出了全天24小时播出的抗震救灾专题节目或有关抗震救灾的专版、专刊,不间断地反映地震发生以及抗震救灾的全过程。这样不仅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而且对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支援灾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危机事件中政府对信息源的管理和控制的不同选择会导致不同的效果和影响。灾害发生后,政府对信息源的控制或管理大致有三种方式:完全封闭信息源、无控制开放信息源和有控制开放信息源。前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甚至对于危机的处理和政府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害的。2003年“非典”期间,特别是2003年4月2日之前,媒体对非典的流行只有少量的报道。究其原因是政府将媒体管制起来,不允许媒体对这一疾病的流行进行报道,导致媒体的社会守望功能丧失,于是大量的谣言和小道消息不胫而走,社会公众人心惶惶,对人们的思想造成极大的混乱。人们把发泄的矛头指向了政府,对政府隐瞒疫情、控制传媒发布消息产生极大的不满情绪。之后媒体对“非典”的密集报道,使人们认清了这一病毒的危害,加深了人们对危机的认识,媒体的预警功能得以发挥,而人们对政府的积极评价也日渐回升。同样,无控制开放信息源也不可取。2005年美国新奥尔良市的那场飓风,政府的失声,导致媒体大量报道了灾难恐怖的镜头,死亡、痛苦充斥着人们的视线,导致社会公众对美国政府的失望,同时美国政府也受到国际舆论的指责。

在汶川地震中我国有效地控制和开放了信息源,把握话语权,引导了国际舆论,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媒体高效、公开和人性化地完成了对灾情信息的报道。央视综合频道、新闻频道、国际频道等快速开办大型直播节目,反复曝光中央会议,领导视察,及时向受众发布消息,辟除谣言。随后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各尽所能,详尽客观地报道了灾情的最新情况。同时,政府对外国记者和外国救援队都采取了主动欢迎的态度,对境外媒体进入灾区采访不设限制,允许他们对灾区发生的一切作出客观、公正、全面的报道。这赢得了国外媒体的高度评价。正如《新西兰先驱报》所言:“中国在对灾难性的地震反应中表现出来的同情、公开和效率,展现了国家的新形象,向国际媒体敞开大门,中国民众接受到未经过滤的信息。”中国政府在国际上塑造了一个团结奋进、自信负责的大国形象,在国内民众面前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把人的生命看得至高无上的政府形象。

危机事件爆发的初期是社会舆论最为活跃的时期,各种猜测和议论,各种流言和谣言会通过各种非正规的渠道在社会中迅速蔓延开来,常常使公众无所适从。

它们不仅给人们带来各种困惑、恐慌和误导,而且会对抢险救灾造成干扰和影响。

这时政府和新闻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及时引导就显得尤其重要。“即利用新闻媒体的‘议程设置’的功能,即传媒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生命高于一切,一切为了生命,成了危机“爆发期”的主旋律和最强音,也成了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压倒一切的“议题”。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各大媒体暂停了日常节目,开始滚动式密集报道汶川地震,把全国乃至世界的目光都吸引到中国政府“举全国之力拯救生命”,“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作百倍努力”上,通过大量来自第一线的广大军民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报道,激发起全国人民共赴国难、携手同心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当灾区从地震“爆发期”进入到“恢复重建期”时,各新闻媒体又把“议题”及时地转向如何帮助灾区人民自力更生、搞好灾后重建上。通过各种典型报道,宣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议题设置上紧跟政府的部署,积极引导舆论,动员全国人民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第三节 政党形象传播

一、政党形象的内涵与定位

1.内涵

政党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政党的总体印象和综合评价。它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党的内在本质,即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政党形象“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内容”;二是政党的外在表现,即政党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内容、方式以及风格、特点。这两部分构成了政党形象的客观存在,具体表现为政党的整体素质、性状特征、精神风貌、执政理念、执政能力、执政业绩和政党成员个人表现等。但是政党的形象是好是坏,不是由政党自身来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公众来决定的,因此还存在社会公众对政党的印象和评价问题,即内部公众(党员)和外部公众(主要指社会公众)对政党的基本政治评价和情感认同,它内化于普通公众的主观意识之中,具体表现为公众对政党的认知程度,对政党及其党员特有的态度和感情,以及对政党的政治活动能力的评价。因此,政党形象是政党的客观实在与公众主观认知、评价的混合物。

政党形象对于政党自身而言是客观的,但对于社会公众而言就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为公众对政党的认知和评价不可能是绝对全面和客观的。社会公众对于政党的认知和评价既受自身能力、素质、社会地位、情感、价值观等个人因素的局限,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社会公众根据自己不同的思想、意志、爱好和期望去解读政党的政治行为,特别是当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一些公众的意愿而与另一些公众的利益诉求相悖时,公众对政党的认知和评价就有可能掺杂某些成见,对政党的政治行为就有可能产生误解,从而使政党的总体形象失真。因此,政党不仅要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还要细心呵护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形成的良好形象。

同时还应看到,政党的良好形象并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塑造起来的,它是几代领导集体在漫长的岁月里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垮起来容易,建设就很难”。

2.定位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有着十多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巨变,正在树立起一个具有时代精神的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执政党形象。

(1)开放创新的形象

开放创新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这一复杂形势,中国实行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对外政策。由于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共产党执政,国家关系首先通过党际交往渠道拓展,党的对外工作在推动中国同社会主义各国开展友好合作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政党的外交理念和形象也要随之发生变化。1984年5月,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勃兰特率团访华,中共领导人在接待勃兰特时首次提出“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谋求相互理解与合作”,使中共同西欧社会党的关系实现了重大突破。在经历了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邓小平更是把党的领导集体的形象问题提到关系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政治高度。他指出:“新的中央领导机构要使人民感到面貌一新,感到是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班子。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事业充满信心。所以邓小平也一再强调:“无论如何要给国际上、给人民一个改革开放的形象,这十分重要。”因此,无论社会主义政党还是资本主义政党,为了国家和政党的发展,必须具备开放创新的形象,在党际交往中弱化意识形态差别,求同存异,促进彼此的发展。

(2)团结统一的形象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正是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因此,任何一个政党内部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有意见和分歧,并因此要进行斗争。但是大多数的党内斗争是非对抗性的,大多数的矛盾也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因此,我们可以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达到团结的目的。正如列宁所说:行动一致、讨论自由和批评自由。因为一个政党的稳定和团结,特别是执政党的稳定和团结,通常是一个国家稳定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更可以为国家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所以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当苏联、东欧执政的共产党如“多米诺骨牌”一样纷纷倒下时,中国共产党却依旧稳如磐石,国家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党的团结和稳定。反之,政党的党内纷争和分裂则会造成党组织的涣散和无为。例如,1964年尼赫鲁病逝后,印度国大党就因为长期的党内无休止的纷争和分裂导致领袖的专断和独裁,党员权利的弱化、缺失和党组织的涣散。因此,现代政党要塑造团结和稳定的形象,从而为取得执政权力奠定基础,更为取得政权后更好地执政添砖加瓦。

(3)清正廉洁的形象

腐败是附着在权力上的咒语,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腐败。而政党是公民控制公共权力之手的延伸。因为政党与公共权力的密切联系,所以在政党的政治活动中更容易衍生腐败现象。从德国前总理科尔的献金丑闻到英国工党的卖官鬻爵,政党腐败充斥着世界的各个角落,以至于在以色列,政党被评估为最腐败的单位。

政党的腐败现象不仅会使政党失信于民,损害政党的公信力,还会威胁到政党的生存和发展,甚至会影响整个国家民主政治的生存和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世界先后有40多个执政时间超过30年以上的大党、老党丧失了执政地位。除了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共产党之外,引人注目的还有日本的自民党、墨西哥的革命制度党、印度尼西亚的专业集团、印度的国大党等。尽管这些政党下台的原因纷繁复杂,但党内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却是一个共同特征。因此,可以说腐败是导致这些政党执政能力减弱、执政基础动摇,最终丧失执政地位的重要原因,甚至是致命的因素。因此,许多政党执掌政权后都出台相关的法律制度以规范政党活动,遏制腐败。比如,日本新党领袖细川护熙上台后就提出政治改革法案,如公职选举法、政治资金规正法、政党助成法、众院议员选区划定审议法等四项法案,借以规范政党的活动。总之,现代政党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维护在政治舞台中的地位,必须塑造清正廉洁的形象,遏制和打击腐败。

(4)服务为民的形象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以苏共为代表的包括一些自称是代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执掌政权的共产党相继倒台的事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执政党逐渐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领导干部逐渐脱离了党员群众,党的领导机关逐渐脱离了基层组织,这三个方面的脱离,就使党偏离了服务为民的正确理念,最终把执政党引向毁灭。因此,任何一个政党要想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提高政治威信,就必须树立服务为民的形象,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代表群众的利益,关心群众的疾苦。

同类推荐
  • 邓小平外交谋略

    邓小平外交谋略

    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所敬爱的邓小平,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立者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且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国际战略家和外交家。国际形势开始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清醒冷静地观察,实事求是地分析,科学缜密地思考,大胆准确地判断,得出了世界战争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的结论。
  • 施米特文集:政治的神学

    施米特文集:政治的神学

    《政治的神学》收入卡尔·施米特经典作品五种:《教会的可见性》、《政治的神学》、《罗马天主教与政治形式》、《政治的神学续篇》、《价值的僭政》;均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法学与基督教神学的关系。欧洲的法学传统与基督教神学有内在关联,施米特借助“政治的神学”这个提法,力图在现代语境中保有欧洲传统的法学品质。本书可以让我们看到施米特法学思想的基本信念所在。《教会的可见性——经院学思考》乃施米特一系列政治法学论著的滥觞,关注的是基督教教会建制的政治形式意义。《政治的神学——主权学说四论》讨论的是政治法学意义上的公法问题,在现代语境中进一步阐发了博丹“主权就是谁决断非常状态”的著名论断,已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和法学的经典文献。《罗马天主教与政治形式》讨论政治制度建构中的“代表”问题,从韦伯“新教伦理”的对立面——天主教政治法理来看待自由民主现代性的形成及其问题,带出截然不同的现代性问题景观和意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政治的神学续篇——关于终结所有政治神学的传说》乃施米特八十高龄时所著,旨在为针对“政治的神学”的大批判展开反批判,相当神学化,但谈论的仍是现代性政治的正当性问题,是其著作中最难迻译的一篇。《价值的僭政——一个法学家对价值哲学的思考》从法学家立场检讨现代启蒙主义价值哲学,对于了解施米特对议会民主制的思想史批判的理论出发点具有重要意义。
  •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毛泽东“引兵井冈”、遵义会议、西安事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皖南事变、重庆谈判、中共抢占东北等故事。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本书以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为背景,以中国近代以来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为历史和逻辑起点,以探索和回答五个重大的“基本问题”为基本导索,全面研究和系统叙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宏大历史进程,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并从中总结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十条基本经验。本书坚持论从史出,坚持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践、革命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尽可能用丰富的史料,大跨度的宏观分析和典型的案例透视,凸显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历史发展及其理论推进,融历史科学与理论科学为一炉,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的认识。本书历史脉络清晰、逻辑体系完整,吸收了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是我国首本明确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命名的专著。
  • 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6年11月11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热门推荐
  • 顾先生,少来这一套

    顾先生,少来这一套

    据说顾总宠妻有三套:第一套,强吻,随时随地!第二套,情话绵绵,使劲撩,没底线!第三套,拿钱砸,砸晕为止!可惜夏小姐不吃这一套……是真的不吃吗?
  • 流光祭

    流光祭

    曾有一祭祀,名为流光。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
  • 揭秘梵蒂冈:《天使长迷案》史海钩沉

    揭秘梵蒂冈:《天使长迷案》史海钩沉

    本书是《天使长迷案:耶稣会崛起》出版以后,为解答读者的疑问,作者所写的一部梵蒂冈简史,既是理解《天使长迷案:耶稣会崛起》的背景知识,同时也是了解欧洲宗教史上一些神秘事件的一个窗口。《天使长迷案:耶稣会崛起》是小说,是虚构的,本书则是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来龙去脉。美国亚马逊给本书的分类很有意思:教皇&梵蒂冈;有组织的犯罪。其销量总排名非常靠前,超过了大部分悬疑推理小说。
  • 昭忠录

    昭忠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沙上的卜辞Ⅱ

    沙上的卜辞Ⅱ

    耿占春,80年代初以来主要从事诗学、叙事理论和当代文学批评。著有《隐喻》(1993),《观察者的幻象》(1995),《叙事美学——探索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小说》(2002),《失去象征的世界》(2008)。多种随笔著作《痛苦》(1993),《话语和回忆之乡》(1995),《沙上的卜辞》(2008)等。另有社会思想随笔和诗歌写作。曾获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奖年度批评家奖。现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 原罪之末日的审判

    原罪之末日的审判

    一场突如其来的末日,看似小说般的末日爆发,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惊天秘密。主角作为一名普通学生,没有逆天的能力,却被逼迫走上求生之路,在一条漫无边际的生死线上,只追求着一个目标:活着。夏国内阁不遗余力地投入到救灾和调查之中,当灾难背后的隐情逐渐明朗之时,真相却远远不是我想的那样。
  • 奈何世子太腹黑

    奈何世子太腹黑

    混吃等死当米虫or干番事业奔小康?还没等她想明白,就发现了一个天大秘密——她家夫君,想杀她!腹黑夫君与白莲原主有仇怎么破?在线等,挺急的!ps:这是一个男主一心辣手摧花手摘伪白莲,女主立志扮猪吃虎脚踹腹黑男的故事。
  • 神异典释教部纪事

    神异典释教部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回校园撩夫记

    重回校园撩夫记

    阡陌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老公突然被人害死了……历时三年,她终于和杀夫仇人同归于尽了……一睁眼却重新回到了十六岁。这个时候的老公,还是个懵懂的小鲜肉。阡陌:做他的初恋!这个时候的仇人,还是个街头小混混。阡陌:先揍一顿再说!哎——那个谁,谁让你乱入了,上辈子的剧本里根本没有你!乱入的某人:姐姐,剧本不是你自己改了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