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6900000011

第11章 理论背景与相关研究概述(9)

3.危机传播

近年来,随着全球性突发事件增多,政府与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关系成为西方学者研究的热点。如美国学者乔治·哈道(George Haddow)的《变化传媒时代中的灾害传播学》(Disaster Communications in a Changing Media World,2008),详细阐述了在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其他紧急事件发生时,政府该如何利用媒体渠道让信息得到有效传播,将危机的影响最小化。“政府作为信息把关人的角色已经不复存在,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其所扮演的可靠信息来源的角色和信息过滤的功能也在减弱。……尽管传播的方式在改变,灾害传播的有效原则并没有改变,即公开透明、可信可靠、容易接近、并与媒体保持合作。”我国学者也相当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非典、地震、雪灾、矿难等新闻报道的背后,都有相应的反思与总结。相关著作如史安斌的《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2004年),潘知常、彭伯林的《怎样与媒体打交道:媒体危机的应对策略》(2008年),邹建华的《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策略》(2009年)等;相关论文如任姗姗的《汶川大地震对政府危机公关能力的考量》,熊玉文的《新闻发言人在危机报道中的话语博弈》等。

4.形象传播

政府形象指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相关著作有刘小燕的《中国政府形象传播》(2005年),彭伟步的《信息时代政府形象传播》(2005年)等。论文有廖为建的《论政府形象的构成与传播》,方延明的《媒体与政府形象的关系研究》等。研究者围绕政府形象的定位与内涵、系统构成、塑形与矫形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还阐述了政府形象传播面临的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市场化的挑战,提出了政府形象建设的模型设计,概括了政府形象传播的方式方法。

5.政治沟通

卡尔·W.多伊奇的《政府的神经》(1965)一书主要运用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原理对政治系统输送、获取、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过程进行研究,将“政治沟通”定义为政治系统进行输入—输出的工具。多伊奇认为,“政治系统与其他诸系统一样,是借信息的获取、传送、处理、利用而实现其自我维持之目标的。可以把政治系统的运行抽象为一个信息的变换过程和控制过程。”“每个政治系统都有一个沟通的网络,它由几条主要通道和无数子通道组成,从决策者通向系统内部组成部分和外部环境,正是通过这个沟通网络,政治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才能连接在一起,整个系统才能得以维系,政治系统与环境才能进行互动。”戴维·伊斯顿在其《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一书中指出,在任何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系通道只能处理极其有限的事宜。

因此,“在一个民主的系统中,这就意味着,要求的通道网络必须足够广大,能够把要求提高到有关公众面前加以讨论,也能引起政治领导人或政府的注意。”伊斯顿特别指出大众传播媒介在整个政治沟通通道中的重要地位。“比如像报纸这类大众媒介在某些系统中就是以‘第三力量’而著称的。它的作用之一就是提供一种表达要求的途径,而用其他方法来达到这种目的是困难的或根本是不可能的。就某条通道对另一条通道保持了相对独立性而言,这条通道也间接地扩大系统传递要求的能力。”台湾学者祝基滢也表达了这一观点:“政治人物不仅依赖政治团体而且利用大众传播媒体,作为表达政见、沟通民意和争取民众支持的工具。同样的,社会大众也以大众传播媒体作为表达意见,取得政治人物注意的工具。”

三、政治传播中的媒体与政府关系研究

21世纪伊始,除了技巧性研究外,不少西方学者把目光转向政治传播学,结合全球化时代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和不同国情分析媒体与政府的具体关系,并分析了政治传播在新世纪所面临的改变和挑战,指出政府需要选择更有效的方式来实现其传播目的。例如,英国学者雷蒙德·库恩(Raymond Kuhn)的《政治新闻学:新挑战,新实践》(Political Journalism:New Challenges,New Practices,2002),详细分析了美国、英国、意大利、泰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政治家与新闻媒体的关系。有别于之前的大部分政治传播研究侧重于归纳与媒体接触的策略和技巧,作者从记者的角度出发,重新探讨了政治传播过程中媒体工作者的角色与作用。“记者在处理与政治家和公众的关系时,可以采取主动策略。他们既不是政治专业运动中软弱无力的受害者,也不是传播机器上一个被动转动的齿轮。”

另外,澳大利亚学者萨利·扬(Sally Ann Young)的《澳大利亚政府传播》(Government Communication in Australia,2007),结合澳大利亚的具体国情分析了媒体与政府在政治传播中的互动关系。英国学者詹姆斯·斯坦耶(James Stanyer)的《现代政治传播》(Moder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Mediated Politics in Uncertain Times,2007),研究了当代欧美多国的政治传播体系,指出政治传播者所选择的传播途径和媒介策略将直接影响到目标受众对信息的接收。书中尤其强调,“媒体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政治传播模式。大众传媒时代,媒体的信息功能正在减弱,反而是娱乐功能在增强。受众对于政治新闻的关注度在降低”,“在英国,新闻媒体已经意识到受众对于政治的胃口非常有限。传统的以政治新闻为主的议程设置已经很难吸引受众。

面对激烈的竞争,连BBC也在改变他们对新闻价值的选择。”还有学者把研究视角投向中国。例如,2007年国际传播学年会上,英国学者童静蓉(音译:Tong Jing rong)发表了《中国政府与媒体关系中的分权化》(Decentralization in the Chinese Government-Media Relation:How Powers Struggle in Journalistic Field in China)一文,探讨了当代中国地方政府与媒体的关系,指出中国社会的分权化导致了政府与媒体关系的分权化。

国内学者也立足在政治传播学的视域下拓展政府传播研究。相关著作如周鸿铎的《政治传播学概论》(2005年),叶皓的《政府新闻学案例:政府应对媒体的新方法》(2007年),高波的《政府传播论》(2008年)等。相关论文如鄞益奋的《政治传播的传播控制分析》,鞠丽华的《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治传播研究》,程曼丽的《政府传播机理初探》,汪名鸣的《政府传播与政府形象》,田军的《政府传播概念探析》,张宁的《信息化与全球化背景中的政府传播》等。有的研究试图将政治传播学系统化、专门化与本土化;有的研究注重将实际案例与政治传播理论结合并深入;有的研究锁定于政府传播,将政府视作媒介化社会的超级传播者,对政府传播的概念、类型进行了界说,阐释了其历史图景与理论基础,并提出了政府传播的新调控观。研究者认为,政府传播“是政府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政府传播既是一种传播行为,也是一种管理行为,传播行为是管理行为的延伸,是管理行为落到实处的必要步骤。”还有学者提出了政府新闻学的概念与思维方式等,并试图将其学科化、系统化。近期,我国政府在政府与新闻媒体的关系上,又提出了“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指导方针。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政府传播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因此,确立现代科学的媒体观,善待用善管媒体,适应新的媒体环境,进行传播策略上的改进与调整,成为我国政府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已经过去的20世纪,大多数国家做到了使民主成为可能之事,民主正朝着广度和深度的方向进化。广度民主与深度民主是衡量民主的两个重要尺度,前者关注的是全社会成员参与公共事务的人数比例,后者则关注参与者参与的性质及其是否达到充分的程度。深度民主建立在一定信息的基础上,它对信息的距离、分配、来源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信息不能仅仅局限于身边或者附近;作为一种“公共财产”,信息应当平等地分配;呈现给公民的信息应当全面、真实,包括更多的话题和观点。深度民主所取得的成就借助了大众传媒的力量,它的深化也要依赖大众传媒的技术和公信力的提高。因此,随着传媒实力的发展,传媒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更进一步地提高。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研究》于1983年在英国付梓,一晃已是多年前的事了。这期间世易时移,诸多新思潮也争相粉墨登场。当然最好的办法依然还是“以不变应万变”,唯此方可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原初形式中的主要论题。
  • 战争与社会思想:霍布斯以降

    战争与社会思想:霍布斯以降

    本书指出,无论是自由主义者、社会主义者还是第一代社会学家,多数社会思想家缺乏理解战争的理论工具。除了少数例外,笃信社会进步的学者对战争这一大规模暴力冲突现象束手无策,因为他们将战争视为边缘或过时的现象。直至20世纪,大部分社会理论家对现代世界抱有过分乐观的展望,对战争与暴力现象或视而不见,或语焉不详。社会理论志在对我们所处的时代作出令人信服的诊断,但对战争有意无意的忽视是其大的缺陷。由此,本书倡议重新审视战争和现代性的复杂关系。
  •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的讲话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的讲话

    2018年11月15日—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本单行本收录了习主席在11月17日和18日发表的题为《同舟共济创造美好未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把握时代机遇 共谋亚太繁荣——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发言》两篇讲话。
  •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二十年(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二十年(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俄共,作为苏共的后继者,是当前俄罗斯乃至整个前苏联东欧地区最大的共产党。本书回顾了俄共在失去执政党地位后重建二十年来的坎坷历程,可谓前苏东地区共产党的一个缩影。该书以俄罗斯社会的变迁为背景,从理论探索、组织建设、议会内外的斗争等视角,全面展示了俄共探索俄罗斯重返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和途径,展现了俄共在困境中压不垮、打不散的顽强意志和求生存、求发展的斗争精神,客观分析了作为反对派党的俄共目前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及发展前景。
  • 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

    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

    2016年9月2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热门推荐
  • 谷歌不听话:互联网背后的大国角力

    谷歌不听话:互联网背后的大国角力

    本书以谷歌退出中国风波为切入点,描述并分析谷歌的全球战略以及它与美国政府、股东、用户之间的微妙关系。谷歌的特殊性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和美国其它大企业一样,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与美国政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在国际市场上又往往能够代表美国,推广美国的思维和文化。另一方面是互联网行业的特殊性,谷歌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舆论力量、政治格局甚至国际关系。这就让谷歌和政府之间有了一种既合作又矛盾的复杂关系。本书试图揭开这些微妙的关系,让读者看到谷歌一些“不听话”举动背后的真正原因。
  • 无敌从捡个女帝开始

    无敌从捡个女帝开始

    天地复苏,万物相争。高中生苏宇在家门口捡个女帝,从此他牛大了。古人出世,天骄横空,搅动风云,大风大浪中谁能前行?热血少年的无敌之路正悄然崛起……(读者聊天群:334065789)
  • 你的偏爱是我的救赎

    你的偏爱是我的救赎

    他们是青梅竹马,他们是同桌的你,他们是爱豆粉丝,她是学渣,好巧,他也是。她叫冷盛夏,他叫苏光年。那时年少,以为决绝是最好的成全,时间能让人把一切忘掉。后来,才知道,有些人,一辈子,都忘不了。——冷盛夏你永远都不知道,你是我日复一日的美梦。——苏光年
  • 杀猪刀法

    杀猪刀法

    我也不知道修仙的意义何在,只是年少时的一个梦想可是一路来,危险重重,天不容我,妖要杀我,魔要杀我,最后就连人也要杀我为了活着,我只好步步登高为了长生?不我只是想多看看这个世界
  • 大宋蹴鞠传

    大宋蹴鞠传

    有关足球的神话,有关爱情的传奇,大宋蹴鞠传!
  • 乱入三国之逆天改命

    乱入三国之逆天改命

    这是一个草根人物,背负着沉重使命,一路走向辉煌的故事。我本不愿与你为敌,奈何你逼我太甚。我已君临天下,细数天下英雄。愿与你长相思守,白首不弃,奈何你已魂归故里,我要这江山又有何用?乱入三国不是梦,召唤系统加持,捍卫吾之所爱。这是我的三国,结局由我谱写。乱入三国之逆天改命。逆吾之天,改你之命!
  •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的代表作,通过几位村镇中产阶级姑娘谈婚论嫁的故事,反映了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英国社会的世态风习。小说情节曲折、富有喜剧性,语言自然流畅、机智幽默,以精湛的技巧揭示了生活的悲喜剧。
  • Messer Marco Polo

    Messer Marco Pol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