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6200000056

第56章 谍战剧(1)

谍战剧新世纪国内谍战剧创作的繁盛景象观众有目共睹,风生水起的态势甚至催生了《秋喜》、《风声》等谍战电影。尤其是2009年的谍战剧《潜伏》,直接推动了新一轮“谍战”高潮的来临,2010年的《黎明之前》更是把“谍战”推向了极致。探究其发生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谍战剧显著的戏剧性冲突、险象环生的情境设置,契合了受众的审美趣味。其二,谍战剧中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起到了为受众心理补缺的功能,和平年代人们无法实现的英雄梦在电视剧中得到了替代性的满足。其三,思想性符合意识形态需求。2009年适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谍战剧以“革命”和“献礼”的名义讴歌为我国革命事业作出贡献甚至牺牲的英雄是谍战剧在本年度规模化呈现的契机。与多数“献礼”主旋律剧的区别在于其卸载了宏大历史叙事的企图,转而通过描述个体对革命信仰的坚守,实现了主流价值观的叙事任务和为共和国献礼的深情诉求。此外,与谍战剧具有相似性的涉案剧限播,以及谍战剧规避当下社会问题等客观原因,与上述因素共同促成了2009年以来电视荧屏“谍影重重”的局面。

第一节谍战剧概述

在厘清2009年以来谍战剧规模化呈现原因的过程中,我们感到,理论界疏于关注谍战剧的概念界定,对谍战剧兴盛的历史渊源也鲜有探究。因而,本书将力图通过对其历史渊源的追溯——反特电影创作特征的归纳来观照新世纪谍战剧的发展和其对应的概念界定。

一、谍战剧的概念界定

谍战剧出现之初,人们大多约定俗成地称之为“反特剧”。如今,“反特”一词早已不能涵盖当前谍战剧的剧作内涵了。我们说,反特这一题材在中国早期戏剧、小说和电影中都曾出现,其中已经形成成熟创作形态的反特电影较大程度地影响了现今谍战剧的创作,因而,理论界对于反特电影的内涵表述可以作为界定新世纪谍战剧的借鉴和参照。吴琼在《中国电影的类型研究》一书中这样界定反特片:“表现新中国国家安全机构、公安警察系统隐蔽战线的侦察人员和边防哨所的边防军战士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与间谍特务进行英勇斗争的光荣业绩,具有鲜明、正确的政治倾向,担负着宣传教育群众的职能,使观众在娱乐中提高警惕,受到教育的惊险样式类型电影,在20世纪50~70年代末期统称为反特片。”孟犁野在《50年代公安题材电影创作回顾——影片个案艺术分析7例》一文认为反特电影“在思想内容上,以揭露敌对势力的破坏颠覆活动,教育人民提高警惕为主。在风格样式上,则以苏联电影(尤其是那部几乎被当做样板的《永远的秘密》)中的惊险片作为重要参照系。”陈刚的《从反特新片所想到的一些问题——兼评〈跟踪追击〉与〈冰山上的来客〉》也以这样的文字描述反特片:“它们通过新颖、尖锐的斗争题材和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揭示了我国人民同敌特分子斗争的艰苦复杂的情景,从而歌颂了人民公安人员和边防战士的英勇精神,暴露了特务分子的丑恶面目。”这些阐释为谍战剧的界定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依据新世纪谍战剧的剧作特征以及反特电影的相关参照,本书将谍战剧的内涵作出如下界定:所谓谍战剧,指的是以特务或间谍活动为核心事件或主要情节,表现我党我军以及爱国群众为了建设和巩固国家政权,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和颠覆活动,并以敌我双方的斗争为中心展开叙事的电视剧。情节上植入了“深入或潜伏敌人内部”的典型环节;叙事上倚重悬念设置,结合延宕和巧合等策略推进;情境上险象环生,常将人物推向生存或心理绝境以拷问其立场的坚定性;主题上在敌我二元对立系统较量中提炼并强化恪守崇高使命、坚守革命信仰的人物精神品格,最终实现高扬主流价值观的叙事任务。

细观现今荧屏上的谍战剧,其描绘的社会背景和创作的剧情时间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20至30年代到解放前夕;解放初期至今。以下从这两个时间段入手梳理一下谍战剧的外延。

一是以剧情时间限定在20至30年代到解放前夕为社会背景的谍战剧。在这个时间段,包含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有些谍战剧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对敌主体不仅指我党我军,也包含了所有对敌斗争的爱国人士,如《五号特工组》中,一群高级知识分子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中国,成立了一个爱国抗日小组。他们听命于国民党方面的安排,与日本特高课的间谍展开智慧对决。这类谍战剧与军事剧不同之处在于,谍战行为是这一类剧作的核心事件,而非军事。而剧情时间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谍战剧则多以表现我地下党为了新中国的建立,卧底于敌方内部,通过传递情报等方式进行对敌斗争。还有不少谍战剧的社会背景是1920年至解放前,这样对敌斗争的指向就同时包含了国内外各种反动势力,如《特殊使命》等,所以更不能把这类谍战剧统称为“反特剧”了。因为与解放初期的反特电影不同,这类电视剧不是以展现敌方特务潜伏我方进行破坏和颠覆活动为主要情节,而多是我方卧底与国民党顽固势力或日军侵华组织进行对抗,并非针对少数特务的破坏行为。

二是剧情时间介于解放初期至现在时间段的谍战剧。这类剧作在谍战剧中占很大比重,这一时期的剧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倒可以称为反特剧。其中尤以展现解放初期到70年代生活背景的作品居多,如《红色档案之凤凰迷影》、《如此多娇》、《英雄虎胆》、《雾都魅影》、《英雄无名》、《东方红1949》、《食人鱼》等剧,立足这一社会背景的剧作敌我分明,情节线索清晰,主要展现了我军粉碎反动敌特对国家政权的颠覆破坏,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剧情时间涵盖80年代至今的谍战剧作目前荧屏上虽不多见,但《落地,请开手机》、《谍战之特殊较量》等剧则显现了此类谍战剧的发展前景。与解放初期的社会背景不同,这类剧作比较贴近当下,突出了和平时期的谍战内涵,强调信息战和科技含量,间谍和反间谍的活动多涉及国家或集团之间的利益。除此以外,谍战剧中也存在一些剧情时间跨越解放前后两个时期的作品。之所以会选择这几个时期,是因为期望通过这些峥嵘岁月里发生的革命故事,不断解读几十年革命历史中共产党人的大智大勇和赤诚情怀,并进而召唤那种强大的革命激情和坚定的革命信仰来给现实以佐证。

二、谍战剧与“反特片”的区别

谍战剧在新世纪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上世纪50至60年代,手抄本谍战小说曾经是盛极一时的文学作品。如谍战剧《梅花档案》、《一双绣花鞋》都是根据当时的手抄本小说改编而来的;而《霓虹灯下的哨兵》则由长盛不衰的戏剧改编成电影,继而被改编成电视剧搬上了荧屏。小说、戏剧和影视,相互影响、相得益彰。而其中以反特电影对谍战剧影响最大,也是谍战剧创作的历史渊源。早期反特片惯用的“深入敌穴”的创作模式,在大部分谍战剧中沿袭下来。其成熟的类型培育了一大批怀有深厚谍战情结的受众,使其在怀旧情绪的引导下,成为当今谍战剧的忠实追随者。但由于时代背景和审美心理的变迁,过分依赖反特片的谍战剧也会禁锢了自身的发展。如采取改编反特片的方式生成剧作,就很难保证谍战剧的新鲜感;过分崇拜反特片的固有创作模式和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形象就会沦于反特片的创作窠臼。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反特电影虽然题材雷同,表现形式流于概念化,但其特殊的社会背景、趋同的受众审美心理是其产生的根源,其类型的成熟和风靡并不代表它的创作方式在新世纪谍战剧中也能风采再现。因而,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谍战剧与“反特片”的差异。

(一)社会文化语境的差异

反特片在50至60年代大规模出现,不到十年,数量竟达30多部。《羊城暗哨》、《秘密图纸》、《国庆十点钟》、《寂静的山林》、《虎穴追踪》、《东港谍影》、《冰山上的来客》等影片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作。一种创作题材在一段时期内的繁荣兴盛必有其产生的根源,“反特片的产生也有其必然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进入冷战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内政外交各种方针政策必然要符合社会主义阵营的利益和需要,由此必然会受到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反对。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军事势力进入台湾海峡,国民党蒋介石军队燃起了反攻大陆卷土重来的欲望。几乎50至60年代的每一部反特片描述这段历史时,都少不了这样的场景:特务头子在给下属打气时,总是要说,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要爆发,美军很快会从鸭绿江打到中国,老蒋会在美国支持下登陆,收复失地。其实这也正是共和国领导者和人民群众的忧虑。外患当前,自然要清理内部”。新生政权扫除敌对残余就成了当时的首要大事,应和此情此景,反特片的大量涌现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在以娱乐化为主导的大众文化语境中,政治话语似乎不再是影响谍战剧创作的根本动机,过往的社会背景仅仅是标志剧情发展年代和吸引受众的一个时代符号。观众似乎更倾向于谍战剧中陌生化的年代氛围和紧张悬疑的剧情设置。具体到谍战剧创作方面,制造间离感的氛围效果和有效利用时代素材才是嫁接反特片特有时代背景的妙方。如《暗算》中神秘701部队的展示,尘封故事的解密就有效地利用时代素材描绘了特殊的时代气息。

(二)群体性审美心理趋向和个性化审美心理的差异

群众集体性的审美心理趋向也是推动反特片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成规模出现的另一原因。一般来说,在崇拜权威的社会里,群体审美的趋同性可以使个人失去审美个性。如新中国成立初始,观众的审美趣味空前一致,他们将保家卫国、建设新社会的激昂热情寄托在反特片的英雄人物身上,甚至把这种抓特务的“心理情结”从电影搬到现实生活中,通过反特片的宣传教育,在人民群众中,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天真无邪的“红领巾”,从干部职工到街道积极分子,向政府主动报告敌情,积极提供可疑线索和协助破案的事件层出不穷。可以说,阶级立场、民族情感、英雄哲理等这些反特片中蕴含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意识引导迎合了当时受众的审美心理,使个体审美心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趋同化。

新时期以来,文学艺术形式逐步发生了三大转变,即由政治型向社会型转变,由单纯教育型向多样审美型转变,由单一创作方法向多元创作方法转变。为此,今日谍战剧观众的个性审美接受已迥异于往日,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谍战剧的创作者:只有摆脱反特片的既定创作模式才能适应当下观众的审美心理,反特片模式化创作痕迹应该成为谍战剧创作的大忌。譬如有些谍战剧至今仍在沿袭反特片的创作模式:(1)发现敌人暗中活动,伺机破坏;(2)我方派出侦察员冒充敌方特务打入敌人内部;(3)敌方怀疑我方侦察员的身份,进行初步考察,侦察员经受住考验,在敌人内部基本站稳脚跟;(4)侦察员在接近敌方核心机密时,几乎暴露身份,再次引起敌方怀疑,经侦察员努力,我方群众配合,化险为夷;(5)侦察员基本摸清敌方核心机密,我方全面出击,在指挥部门统一指挥下,战友及群众配合下,里应外合全歼敌人;(6)侦察员恢复原有身份,受到赞扬。这种程式化的创作模式如何推陈出新,既满足部分观众熟悉的审美心理,又能跳脱窠臼适应当今更多的观众审美心理,这是谍战剧尤其是根据反特片改编而来的谍战剧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同类推荐
  • 教你学美术书法

    教你学美术书法

    美术是以一定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形象,以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对客观世界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我们的思想观念和感情。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因此,美术又称之为“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音乐、美术、舞蹈都可以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达到潜移默化我们心灵的作用,让我们得到美的滋润和享受,从而提高我们的修养和情趣。
  • 文以铸魂(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文以铸魂(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学术文库》是系统总结我国艺术学理论前沿发展的大型出版项目,共200卷。文库的研究内容包括戏曲、音乐、美术、舞蹈、话剧、影视、摄影、建筑艺术、红学、艺术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学等,几乎涵盖了文化艺术的所有门类,学者们或以新的观念与方法,对各门类艺术史论作了新的揭示与概括,或着眼现实,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当前文化艺术发展趋向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洞见;将学术性与资料性很好地结合,既有利于学术研究,也有利于文化传承和发展,极具学术意义和文化意义。
  • 音乐:悠扬古乐音韵

    音乐:悠扬古乐音韵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根据音乐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记载,大概在夏商周时代就已经产生了我国最初的音乐教育行为。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音乐教育从萌生、逐步定型到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韶》乐史称“舜乐”,起源于5000多年前,为上古舜帝之乐,是一种集诗、乐、舞为一体的综合古典艺术。我国音乐史,同时也包括俗乐历史,俗乐以民间歌谣为主体,成为我国古典艺术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戏曲理论史述要补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戏曲理论史述要补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傅晓航所著的《戏曲理论史述要补编》,是戏曲理论史研究的重要著作。主要内容分为古代篇和近代编,勾勒了古代和近代戏曲理论史的基本发展轮廓。从戏曲理论史的古代部分,涉及前后七子、徐渭、李贽、汤显祖、沈璟、王骥德、冯梦龙、凌濛初、孟称舜、李渔等,到戏曲理论史的近代部分,晚清的戏曲改良运动、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国剧运动”、“推陈出新”理念的提出等,补编中增加了《陈独秀、柳亚子与戏曲》、《唐宋杂剧中的弄孔子》等篇。本书围绕戏曲理论史发展脉络的相关问题,从一个全新的视野对中国戏曲理论的思想史和批评史的形成和发展进行解读,并结合自己的研究,阐述独到见解,彰显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辛丰年音乐文集

    辛丰年音乐文集

    “辛丰年音乐文集”收录了辛丰年先生主要的六种音乐著作:《乐迷闲话》《如是我闻》《请赴音乐的盛宴》《音乐笔记》《处处有音乐》《乱谈琴》。此外,文集还收录了《中乐寻踪》的内容和《乐滴》的部分内容,分别编入《处处有音乐》和《请赴音乐的盛宴》。这些著作最初是由国内数家出版社出版的,此次为集中出版。辛丰年的音乐文字曾经充当了整整一代中国古典乐迷亲近西方音乐的津梁,他的文字在专业的乐理、乐评以外还兼融这各种乐史中的名家轶事,无论你是在音乐的“门内”还是“门外”,他都将引领着你从历史中聆听音乐,在音乐中感悟文化,品味“读乐”的无穷乐趣。
热门推荐
  • 碎玉沉香

    碎玉沉香

    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片不安的地方,左依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不安的人,年幼时的灾祸使她连自己的感情也一并忘记。在被作为人质送往另外的已过之后左依的生后开始有了改变,更多的人也走进了她的生活里。温和的罗斐、霸道的罗裴、天真的雪香、迷惘的红雨、软弱的芸依每个人都围绕着左依在旋转。而左依却只想找的一个合适的依靠,以前的自己、以前的一切是是非非对左依来说都不重要。可是为什么还是有魔掌一次次地伸向左依?装在左依心里的人又到底是谁?碎裂了的镯子的裂纹之中又是又包含着什么?桃花林里会是怎样的未来在等着左依?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海外圣主

    海外圣主

    "萌主,快起床,你老婆掂着刀来杀你了?""不嘛不嘛,昨天累一晚上——你说谁来了?我的鞋呢?""王权有梦,给老娘滚出来!臭不要脸的贱男人,又爬上这骚狐狸的床了?""老婆,老婆,有话好好说,别拧我耳朵,别踹我屁股啊!"同名漫画在腾讯动漫出展,后续关注作者,番外不断哦^O^。
  • 美人倾国倾城之沧海遗珠

    美人倾国倾城之沧海遗珠

    她是生于冷宫,受尽欺凌的落魄公主;她是才智卓绝,知人善任的君侧第一谋士;她是点石成金,化敌为友,最受奴仆敬重的主人;她是官印经典,赈灾治疫,受百姓生祠拜祭的河神……深宫如棋局,一步一惊心。宫闱倾轧使她蒙冤入狱,夺储之争又令她错嫁他人。复仇之火一旦点燃,所到之处皆成灰土。然皇帝父亲深邃却无法言说的爱怜,倔犟少年炽烈而一往情深的热恋,能否将她冻结的心融成秋日里的缓缓溪流,让山茶花沐寒而开,在海阔天空里绽放出一片云淡风轻?
  • 斯大林与文学

    斯大林与文学

    研究斯大林作为政治家的生平和活动的著作不可胜数,而“斯大林与文学”还是一个新课题。本书是研究斯大林文学思想和文学活动的专著。内容包括:斯大林的文学思想,即斯大林的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关于文学的主要论述;斯大林领导文学的活动,其中包括他制定和实行各种文学政策的过程以及他对一些文学作品的评论;斯大林与作家的关系,包括斯大林与老一代作家和诗人的交往,与苏维埃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作家的联系,对“同路人”作家的态度等。
  • 诸天强者战场

    诸天强者战场

    一昔之间,宇宙变成了神魔战场。亿万的文明,无数的种族在这个战场之上进行生死竞争。胜者为王,败者不存!各文明、种族信仰中的神仙妖魔,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甚至影视、文学、游戏中的特别存在,皆可在神魔战场中显现,化为自身一方助力。诸葛亮火烧十方,后羿三箭定海,猴子一棍裂地,诛仙四剑封天。异族十万大军正赴战场,突见一人骑黑豹拦路,面露微笑:道友请留步!
  • 青春不迷茫不畏惧 少走弯路300个细节

    青春不迷茫不畏惧 少走弯路300个细节

    这是送给所有在青春路上踯躅前行的年轻人的一份厚礼。全书从实际出发,针对年轻人的现状和实情,从人生定位、职业选择、职场工作、心态调整、自我投资、为人处世、人脉经营、挫折应对等方面,总结了年轻人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要知道、读懂和领悟的300个人生细节。它将告诉你如何做好人生的规划,如何选择一生的职业,如何进入职场,如何如鱼得水地与周围的人相处,如何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如何应对挫折、驾驭人生,如何更好地吸取经验、少走弯路……
  • 你是我戒不掉的心动

    你是我戒不掉的心动

    装弱扮怂的秦悄,白天,要防着被人发现她女扮男装。晚上,要防着战擎,发现她日渐隆起的小腹。“九爷,我错了……”秦悄求饶道。“哪里错了?”战擎把她扔上车怒道。“不该女扮男装骗你……”“你错在偷了我的人,乱了我的心,还敢带着我儿子逃跑!”世人都知道战擎宠秦悄到了变态的地步。有人问他对秦悄就没有一点的不满意。他说唯一的不满就是,“不听话!”大家都说五岁的战糖果长得像妈妈,他却腹黑的说,“我长得像爸爸,尤其是耳朵最像,很软,怕媳妇!”(背景架空,男女主身心1v1,超甜超燃宠文)
  • 糟糕本座有点方

    糟糕本座有点方

    仙界最近流行历劫,一位无良奸商就此崛起。白葑:“本座专业渡劫,一个一千,两个八百,三个六六六,买三送一,全程给你们最赞的渡劫体验,要的请排队。”东海龙王振臂一呼:“天蓬,俺预约六个名额,不是买三送一嘛!你再多给我俩!”这时青丘狐帝好不容易挤进仙群:“天蓬,我预约三个······”群仙:“我也要预约!我也要······”南天门督察队长李靖突然走过来:“欸!欸!欸!南天门杜绝无证经营!发现一律严查严办严打击!”然而私下却暗搓搓道:“老弟,我大侄女要去历劫,你看······”白葑倏然一笑,挥手示意大家淡定:“众仙友莫慌,一个一个来,本座这里童叟无欺价钱公道,你有什么要求本座都满足!”
  • 爱马仕牙医

    爱马仕牙医

    腹黑牙医和任性护士的故事。许家乐以为艾文迪是个高不可攀的奢侈品,艾文迪以为许家乐是个混吃等死的基本款,后来发现他们都错了……
  • 我能看见耐久值

    我能看见耐久值

    能看见并转移武器、服饰、道具和零件(原谅我不厚道的笑了)的耐久值?啥也不说了,改行收破烂去了!新书《符能科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