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6200000044

第44章 军事剧(5)

二、主流意识与大众趣味的契合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主流意识在坚守政治意识形态正统地位不容置疑的同时,“一方面继续捍卫了国家权力体系的实践意志,继续进行着政治制度和道德原则的权威陈述;另一方面,它在新的文化现实,尤其是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商业化准则大举倡行的情势,也做出了某种策略性的让步,以便使自身能够适应日益发展的大众文化运动”。这种变化深刻地体现在主旋律文艺作品中,军事剧创作自然也不例外。新世纪诞生的军事剧在高扬英雄主义的同时,找到了主流意识与大众趣味的契合点,从而使得这些作品既得到了主流文化的认可,也得到了普通大众的欢迎。这种契合主要体现在这些作品中英雄主义的伦理化和英雄人物的个性化上。

(一)英雄主义的伦理化

英雄主义伦理化就是在英雄主义叙事中将伦理情感作为一种叙事动机而加以强化,在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中增加人伦情理的内容,改变那种纯粹的革命化、政治化的英雄主义表述,使英雄主义的表达更富有情感力量,也更富有“人情味”。应该说,一个时期以来,在我国歌颂英雄的文本中,革命英雄被极端阶级化和政治化,作品中的主人公大都是爱憎分明的革命斗士,这种形象体现的是一种特殊的伦理、阶级的爱憎,即是“亲不亲,阶级分”。这种话语规范和表述方式在“文革”样板戏中达到了顶峰,由此塑造出来一批被称为“卡里斯玛式”卡里斯玛(Christmas)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从早期基督教观念中引入政治社会学的一个概念。“卡里斯玛”一词所指的是具有一种不平凡禀赋的人:他们具有超自然、超人的力量或品质,具有把一些人吸引在其周围成为追随者、信徒的能力,后者以赤诚的态度看待这些领袖人物。的英雄人物,例如《红色娘子军》中的吴琼花、洪常青,《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以及《沙家浜》中的郭建光、阿庆嫂等等,都是阶级性大于人性的特殊道德楷模。这当然不仅仅是一种偶然,而是渗透着当时英雄叙事的潜在逻辑。革命家庭尚如此,而关于英雄人物的爱情,则更是稀有之物,即便是偶然出现“爱情戏”,“也必须用政治语言加以叙述、言说,使之成为同一阶级之间的革命化、政治化的‘自恋’。是阶级复仇的共同革命目标把男女主人公结合在一起”。

这种去人性化、去伦理化或者是以阶级伦理和政治伦理取代普遍的人伦情理的表述方式自新时期以来遭到了冷遇,但对于主导文化来说,塑造和歌颂英雄依然是凝聚民心团结民众进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宣教的基本途径,因而让英雄走下神坛,走到民众中去,成为90年代以来我国主流影视作品特别是主旋律作品纷纷采取的叙事策略。例如主旋律电影《焦裕禄》、《孔繁森》、《中国人》、《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周恩来》等,都加强了伦理化的表述。在这些作品中,无论是伟人领袖还是普通一兵,都在英雄主义气血中增添了伦理温情。如《长征》中,毛泽东的伟人形象多了贴近普通人的俗常情理:受到排挤打击,他也会郁郁寡欢,也会愤懑不平;为了逗儿子开心,也会让他趴在背上“骑大马”;在生离死别的当口,他细心地留给儿子一点糖果。再如剧中两处细节:考虑到行军不便,贺子珍生下孩子后,便将孩子送给了老乡,毛泽东回来后说:“怎么着也该让我见孩子一面。”心情难受的毛泽东坐在门口划燃火柴,却没有点着烟,而是看着火苗沉思;贺子珍为保护伤员负伤后,毛泽东看望昏迷中的贺子珍,伤心地哭了,并说就是抬也要把贺子珍抬到目的地,并亲自抬着担架去做手术。如此,革命情、夫妻情、父子情交织在一起,充分表现了领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英雄主义伦理化在虚构较多的传奇类作品中也较为常见。对这些电视剧而言,伦理化恰恰起到了对传奇化进行有效补充的作用。因为若只有传奇化没有伦理化,则会使人物失去与观众心理上的贴近性。可以看到,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历史的天空》、《狼毒花》等剧中,这种伦理化的呈现已经不仅仅作为剧情和人物塑造的补充,而成为了塑造人物和推进剧情的关键。如《历史的天空》的姜大牙开始打算投奔国军,是想吃饱饭,当错投新四军时,其动机是因为见到了漂亮的女新四军战士东方闻英,这个带有灰色情理的“英雄成长历程”的表述,使得姜大牙的英雄之路不再是完全纯粹革命的,而是带有自己“小私利”的。对女性的爱慕成为姜大牙英雄行为的动力,换句话说,是爱的力量成全了一个革命英雄。这样的英雄主义似乎不怎么纯净,但是这样的描写,却符合作为一个蓝桥埠伙计出身的姜大牙的伦理观。进行革命和追求个人幸福并非水火不容,特别是当后者成为前者的动力时,才更具有说服力和普遍意义。当然,革命英雄毕竟不同于江湖好汉和个人集团,在这些电视剧中,对人情伦理的表现,始终和革命事业相连,当个人伦理与国家伦理发生冲突的时候,选择重心依然会倾向后者,英雄由可亲变为了可敬。如《狼毒花》中,常发在认识梅子之前,经常把“睡女人”挂在嘴边,但是自从他喜欢上梅子后,就对梅子发誓,抗战胜利就娶她为妻。在一次鬼子“围剿”中,他俩不幸陷入绝境,受重伤的梅子不甘被捕受辱,恳求常发结束她的生命。鬼子步步紧逼,常发咬牙用刺刀捅死梅子,再发疯似的杀向鬼子……这一违背人伦但又符合人伦的残酷描写正体现出常发作为一个男人和作为一名革命军人的立体性。

伦理化的策略,在一些电视剧中还呈现为一种“家国同构”的模式。对于一些涉及历史时间较长,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的军事题材作品而言,运用“家国同构”的叙事模式有利于故事情节的顺利展开,并能通过一段时间跨度中的家庭关系折射社会和时代特征。同时,这种模式也有利于以人物为中心,在英雄人物的命运、情感变迁历程中呈现社会历史,达到“以人带史”的效果。如《激情燃烧的岁月》通过石光荣及其家庭在漫长岁月中的经历来展现人物的命运历程,折射时代风雨;《历史的天空》从抗日战争一直演绎到“文革”结束,《亮剑》也从抗日战争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姜大牙和李云龙婚前的单身生活和婚后的家庭生活形成了对比,并在对比中体现出环境和时代的变迁以及两人的情感命运变化。

我国军事剧所呈现出的英雄主义伦理化的创作倾向已经成为此类作品深受观众喜欢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无论是平凡的人还是英雄伟人,都首先是一个伦理的人。“伦理精神是高耸于人类现实活动之上的一种道德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人类才不断超越自我,走向完善和幸福。”

(二)英雄人物的个性化

长期以来,在我国军事文艺创作中,虽然诞生了一大批英雄,但却大都是没有缺陷的“高大全”,英雄在变得高大的同时也离普通人越来越远。上世纪80年代,无论是军事小说,还是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英雄也是人”的实践路线,使得高高在上的英雄终于回到了人间,就军事剧而言,一批反映南线战争的作品,如《高山下的花环》、《汉家女》、《凯旋在子夜》等等,都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中贯注了更多的人性和人气。莱辛在谈到英雄人物塑造时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艺术理想:“表现有人气的英雄。”

言之,就是艺术家所描绘的英雄形象,首先应当是一个普通人。可以看到,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军事剧的主流,都是表现有人气的英雄。而进入新世纪之后,英雄人物塑造又有了新的变化,英雄人物开始从有人气的英雄走向有个性的英雄。在新世纪的中国电视荧屏上,最能吸引眼球的便是一个个充满了个性色彩和人格魅力的英雄,这些英雄人物既有共和国的缔造者,如罗荣桓、陈赓、许世友等,也有虚构的传奇英雄如石光荣、姜大牙、李云龙等,还有当代军人精英代表,如朱海鹏、龙凯锋、康凯等等,这些个性英雄构成新世纪中国军事剧最为亮眼的英雄人物群像。

同类推荐
  • 书法的秘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书法的秘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书法的秘密》主要选编中国古文字的源流、演变以及所蕴涵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比较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书法的代表大家以及书法流派的发展轨迹等方面的内容。内容神秘吸引人,图文并茂,是读者在趣味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了解一些人文知识,从而提高自己品位,并激起求知探索的兴趣。
  •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

    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造形本源

    造形本源

    本文是对于中国画造形本源问题的研究。中国画造形的本源问题,即中国画造形从哪里来的问题,在本质上是一种“形而上”性质的问题。“形而上者谓之道”,所以,中国画造形的本源问题,亦即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的范畴及与道所相关范畴的关系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本文也是一种带有“哲学”性质的画理研究。本文关于中国画造形本源问题的研究,不但能够从根本上拉动中国画造形本体问题的研究,而且,对于中国画“画道”的真正建立,具有关键性与核心性的价值。
  • 著名芭蕾舞剧欣赏

    著名芭蕾舞剧欣赏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芭蕾舞剧欣赏》主要内容包括:关不住的女儿、仙女、吉赛尔、海盗、葛蓓莉娅、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舞姬、仙女们等。
  • 美学讲义(下)

    美学讲义(下)

    《美学讲义》是废名自编的教材,在前言里,废名说:今年暑假前,系里交给我一个任务,准备明年春季五年级开“美学”课,没有“部颁”的教材,也没有教学大纲,教材自编。我接受了这个任务。本书一共有8章,包括美食客观存在、美学、群众和美、民族形式和美、生活和美、作品的思想性和作品的美、内容和形式、美的创造和美感。希望作者通过每章的学习,能了解什么是美,并能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因为美和生活是分不开的,离开生活就无所谓美,只能是形式主义的东西。
热门推荐
  • 符箓少女种田记

    符箓少女种田记

    一朝穿成大户人家不受宠的大小姐,养在乡下别院,种种灵田修修仙,且看美术系小妞变身超级符箓少女,炮灰嫡女大翻身。林幼娘的优势就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好活命。画笔在手,符箓我有。前面帅哥你慢走,本姑娘见你骨骼清奇,姑奶奶要收了。神马?你是我哥?那啥……亲哥哥,见到亲妹子先赏个红包玩玩吧,太少你都不好意思拿出手吧。
  • 陛下总想娶我

    陛下总想娶我

    初见时,她把他当成采花贼,狠甩一记耳光后,才知惹了腹黑狠辣的大人物。她本是帝国臭名昭著的废柴丑女,被渣爹出卖,嫁给瘫痪失势的鬼王为妃。废柴配残废,天下人都等着看笑话,却不料鬼王一夜病愈,夺皇位,废后宫,将这位唯一的皇后宠上了天。天下女子皆羡慕皇后娘娘万千宠爱于一身,却不知她正揉着酸疼的小腰怒砸某帝:“我当年只是打了你一巴掌,你至于记仇到现在,把我往死里折腾吗?”“敢打朕的脸,还一辈子是轻的。”他邪气地朝她轻勾手指,“你是自己过来,还是等朕过去抓?”
  • 鬼马女神捕②:绝命预言(下)

    鬼马女神捕②:绝命预言(下)

    为了保护蓝翎,众人各出奇招,墨羽送给蓝翎一个手镯防身。不料,在圣诞化装舞会上,防御手镯被盗,蓝翎陷入无休止的危险。这时,蓝翎的童年伙伴鼻涕龙潜入学校,提醒她身边的人不可信,尤其是姬十四和墨羽!蓝翎这才发现,身边的每个人都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姬十四一直在暗中监听蓝翎的房间,而墨羽竟然是导致蓝翎父亲失踪的“元凶”!蓝翎决定查出一切的真相。她从多年前的“拉布拉多惨案”入手,寻到墨羽父亲所在的自由世界,并在那里找到了被囚禁多年的父亲。此时,姬十四尾随而至,而他的目标正是蓝翎的父亲……
  • 我多喜欢你,你会知道

    我多喜欢你,你会知道

    “欺负一个小姑娘,你好意思吗你!”“小姑娘?你也知道啊。”“凌骁,你去死吧!”这是一个大叔追萌妹的甜密爱情,大叔邪魅,萌妹腹黑,追妻路上且行且珍重!
  • 我的第二魂

    我的第二魂

    一人一魂,死为阴,生为阳,我却是一个另类,可以容纳第二个灵魂,因此我多次陷入险境,为了活下去,我要解开种种谜团。
  • 公孙瓒传

    公孙瓒传

    一位从边关浴血拼杀,守土保国的将军,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究竟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能够吸引来赵云这种绝世猛将的将军,又有怎样的人格魅力,公元190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为何公孙瓒排第十四路,又为何为北平太守~?坐拥四郡之地的公孙瓒又是如何败亡!?找找某人,发现根本找到的只有只言片语,就是想给某人写一个人物传记,如有不足还请大家指正,我也好修改,这样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读《三国演义》之人,从没有把公孙瓒当一回事。一来,公孙瓒武艺不算很厉害,难入读者法眼;二来,公孙瓒打仗老输,最后还落得过自焚而死的下场,作为失败者自然不会被人提起,只是三国演义多有不实之处。自古以来胜者王侯败者寇,作为一名失败者自然会被遗忘。即使铭记也是反面教材,衬托胜利者的光辉,更何况,在大多数人眼里击败公孙瓒的袁绍,尚且是个窝囊废,被誉为“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亡命”的草包,早早被袁绍淘汰掉的公孙瓒就更不容易被铭记。其实,公孙瓒在三国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他不但入了董卓的眼,袁绍的眼,赵云的浓眉大眼,还入了刘皇叔的“心眼”
  • 慢性肾炎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慢性肾炎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慢性肾炎的诊与治、慢性肾炎患者的起居要求、如何科学照料慢性肾炎患者、肾病的饮食治疗、肾病的药茶治疗、肾病的针灸治疗、肾病的刮痧拔罐贴敷治疗、肾病的心理和沐浴治疗、肾病的起居治疗、肾病的药膳治疗、肾病的运动治疗、肾病的按摩治疗等内容,旨在全面普及防治慢性肾炎的基本知识,充分调动患者自我调理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自我康复意识和能力。本书既可作为患者自我调理的家庭指导医生,又可作为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参考书。
  • 心若优雅,自有力量

    心若优雅,自有力量

    优雅是一种恒久的魅力,真正优雅从容的女人内心是平和的,能从容地面对生活、提升自己,能淡定地应对各种生活状况,能在举手投足透露出发自内心的乐观和自信,能于一餐一饭,一笔一画,一针一线中创造出幸福的可能性。《心若优雅,自有力量》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优雅的女子,哪怕不被生活取悦也能明媚从容、温柔坚韧,以优雅的姿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 凤御凰权

    凤御凰权

    一场背叛,华南大陆第一美人凤月璃为证清白,血溅当场。再次睁开眼睛,她已不再是过去的月璃。是浴火重生的凤月璃。整个京都之人说她是废材?抱歉,那些人全都是不识才华。她一瞥惊华惊艳了那些人的眼睛。姐妹不把她当成姐妹父亲不把她当女儿!凤月璃极力碾压这些人让父亲承认为止。一道圣旨,让她嫁给一个天下人都让人觉得可怕的残帝,却未料到,那人是全天下难得的黑心,相貌让女人都嫉妒,却从此把她宠上心尖上。她腹黑算尽所有人,虐绿茶虐渣渣,他为她铲尽欺她之人。
  • 中国与西方的管理学比较

    中国与西方的管理学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引进先进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管理经验”的方针,我国企业千方百计地学习和效仿西方的管理模式,并大量引入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但标准的西方管理模式并不能造就优秀的中国企业。这本书作者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研究精神,对中西方的管理理念进行深入的比较,以现代中国企业的视角考察我国管理之道与西方现代管理学的差异,批判当前那些“现代性等同于西方”的流行思维和做法,提出中国管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与西方管理学“以物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完全不同,西方管理学注重制度,中国管理思想注重天人合一,顺天应人。作者认为,中国的管理之道有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有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些都是国人所共通的,中国管理之道比当前西方管理学更具有普适性,将会像今天的中国功夫一样,发挥全球性的影响力。 作者颠覆了我们对当代西方管理学的认识,提出要回归管理学的本源。管理是一门艺术,中国的管理之道根植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区别于西方的形式逻辑,以辩证逻辑、系统的平衡方式方法、高超的管理艺术形成中国特色的王道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