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6200000040

第40章 军事剧(1)

军事剧一直以来,军事剧以其鲜明的美学特征和叙事风格在我国电视剧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进入新世纪,军事剧更是呈现出繁荣局面,涌现出了众多深受好评的优秀作品。这些电视剧充满阳刚之气和崇高之美,彰显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以及奉献牺牲精神,从而给温婉的荧屏吹来了大气之风。当然,新世纪军事剧英雄主义叙事的强化,既有较为复杂的心理机制和文化传统的原因,也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其英雄主义叙事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叙事范式,如史诗范式、传记范式、传奇范式等,同时也呈现出具有鲜明时代印记的叙事特征,如当代意识与历史精神的交融、主流意识与大众趣味的契合等等。

第一节军事剧的概念界定与发展历程

一、军事剧的概念界定

之所以要对“军事剧”这一称谓做一界定,是因为这一称谓无论在学界还是艺术界乃至一般的普通大众那里,至今还存在着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来自“战争剧”和“军旅剧”两个称谓的混用,而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混用还存在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等其他涉及此类文艺现象的命名中。

首先,在“军旅剧”、“军事剧”、“战争剧”的分析比较中,较为容易分离出的一个称谓是“战争剧”,因为“战争”的概念与“军旅”和“军事”的概念在内涵上有明显的差距。根据《辞海》的解释,“军事”是包括“一切直接有关武装斗争的事。如国防建设、作战行动、军事科学研究等”。显然,“军事”一词的内涵大于“战争”,因为它不仅指两支军事武装在矛盾无法调和情况下所进行的战争交锋,而且也包括为了这种交锋所作的各种思想、人员、物资等的准备和战争之后的善后工作内容以及平时状态下的军队各项军事活动,比如军事训练、军事演习等等,而如果把交战前后的这些工作以及平时的军队军事活动也称之为战争则未免失之准确。“事实上,战争只是诸多军事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无论战争还是其他军事活动,都成为历史发展过程中同人类命运生死相关的因素。”因此,就文学领域来说,“军事文学”的内涵也大于“战争文学”,后者只是前者的一个分支。而对于我国电视剧艺术来说,情况类似,无论是“军事剧”还是“军旅剧”,它们的内涵显然都要大于“战争剧”。

我国军事剧的实际情况是,以革命战争为表现内容和以和平时期军事活动为表现内容的电视剧几乎是呈并列发展的,如早在1960年,北京电视台就播出了一部名为《老列兵站岗》的电视剧,该剧就是一部反映和平时期军人的作品,讲述的是一名老将军到基层连队体验考察官兵生活的故事。而1980年,堪称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的《敌营十八年》则是一部反映革命战争内容的电视剧作品。此后,这两类作品一直在我国电视剧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继而产生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前者如《远离发射场的地方》、《蓝色国门》、《天边有群男子汉》,后者如《刘伯承血战丰都》、《乌龙山剿匪记》、《雪震》、《英雄孟良崮》等等。最近十年来,这两类作品更是以爆发态势涌现在我国电视荧屏上,前者如《和平年代》、《突出重围》、《DA师》、《沙场点兵》、《石破天惊》等,后者如《长征》、《日出东方》、《中国命运的决战》、《雄关漫道》等,同时,还有一些作品则横跨革命战争和和平年代两个时期的内容,如《壮志凌云》、《历史的天空》、《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等等,这些作品都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如果把这些电视剧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话,“战争剧”显然是无法涵盖的。

那么,在“军旅剧”和“军事剧”两种称谓之间,本书倾向于后者,理由有三:其一,作为理论研究,不应太讲求感情色彩,而应更多讲求客观、科学、严谨,从这点出发,作为一种行业题材的文艺创作对象,首先就应该以通行的行业称谓来指称,如农业、工业、体育、军事等等,而军旅不是一个行业称谓。其二,在权威的文艺研究层面,基本上是以“军事”的称谓来使用的,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的理论研讨会中,如已经召开七届的“全国军事题材电视剧研讨会”都使用了“军事”这一称谓。其三,军事题材可以涵盖战争题材和现实题材,且这种称谓适应性强,是一劳永逸的,不会因为战争爆发或和平到来而有所改变,如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的南线战争,就不能因为之前反映和平时期的军人的作品称“军旅题材”,而反映南线战争的作品又改称为“军事题材”或“战争题材”。

所以,本书认为,用“军事剧”这一称谓来指称反映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的军队、军营和军人的电视剧作品更合理也更科学。

二、军事剧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阶段(1959年至1966年)

我国第一部军事剧是1959年北京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火人的故事》。在当时只能依靠直播的条件下,这部电视剧讲故事的方式在今天看来都十分大胆,这种尝试后来被人称为“电视诗剧”:剧中演员所饰演的志愿军只做出各种形体造型,没有台词,整个故事的串讲则由一位朝鲜老大爷和三个儿童以诗朗诵的形式来进行。这部既有情节又有人物的电视剧就成为了中国第一部军事剧。这一时期,诞生的军事剧还有:《老列兵站岗》(北京电视台1960年),《小八路》(北京电视台1965年),《雷锋》(天津电视台1966年)。

这一时期的军事剧具有浓重的宣教气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

(二)起步阶段(1980年至1992年)

“文革”十年,军事剧一片空白。1978年随着中国电视剧的复苏,军事剧也开始起步。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由王扶林执导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9集),这也是“文革”后我国的第一部军事剧。1981年,在《广播电视杂志》举办的“优秀电视剧评选活动”基础上,有关部门开始设立中国电视剧评奖制度,当时定名为“全国优秀电视剧奖”,第三届改为“飞天奖”,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电视剧的发展。在最初几届的评选中,军事剧收获颇丰,如《高山下的花环》、《道是无情却有情》、《大地情深》、《上党战役》、《凯旋在子夜》等均获奖,这些作品代表了军事剧在当时的成就。

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肯定并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在文艺创作领域,“二为”方向的重新界定(以“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为人民服务”替代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提法)和“双百”方针的积极贯彻,极大地调动了艺术创造力。作为军队文艺的领导机构,总政文化部在促进我国军事剧发展上起了重要作用。1986年,总政文化部为全军配发了电视摄录设备,军队各单位陆续成立了一些专门的电视剧制作机构,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拍摄制作电视剧,无疑,这也促进了军事剧的发展。1987年6月27日至7月9日,总政文化部在北京举行了全军首次军事剧汇映和评奖活动,并举办了第一期电视剧创作培训班,这些活动使我国军队电视剧创作真正地起步并走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在这次汇映中,全军各大单位总共选送了50多部(集)的电视剧,如北京军区的《留下一曲动情的歌》,济南军区的《闪光的年华》、《金宝与铁蛋》,南京军区的《觅》,广州军区的《漂泊渡》、《战神爱神》,成都军区的《爱的升华》、《军人在证明》,总政话剧团的《远离发射场的地方》,总政歌剧团的《舞之路》等。这些作品仍然多以短篇为主,也有少量中篇,在思想和艺术成就方面比前一阶段有了不小的进步,创作视野相对开阔,形式风格也更多样化,在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等精神内涵的传达上,注重从叙事和人物塑造的过程中自然呈现,较好地避免了直接的硬性宣教。这次汇映是全军上世纪80年代电视剧的一次大检阅,也为今后军队电视剧创作的专业化、正规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后几年,总政又连续举办了三期电视剧创作骨干培训班,壮大了军队电视剧创作队伍。

这一时期,地方的一些制作单位则生产出一批反映战争时期的电视剧,如《攻克太原》、《乌龙山剿匪记》、《忻口战役》、《解放云南》、《湖南和平起义》等,这些作品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注重情节设置的戏剧性,战争场面也很有气势,如《忻口战役》反映了国民党部队在忻口正面抗击日军,八路军在敌侧后积极配合作战,剧中不但塑造了彭德怀、左权、聂荣臻、陈锡联等八路军将领,而且还以较为客观的视角刻画了阎锡山、卫立煌等国民党官员,表现出全民抗战的历史史实。而由湖南电视台拍摄的反映解放军在湘西一带剿匪历史的18集《乌龙山剿匪记》,则以曲折惊险的剧情、富有个性的人物塑造在当时获得了全国观众的喜爱,其中由申军谊饰演的反面人物“钻山豹”个性突出,改变了反面人物平面化的模式。

这一时期,还诞生了以领导人生平经历为内容的带有传记性质的作品,如《哦,王稼祥》、《青年毛泽东》、《刘少奇在东北》等。军事剧渐入佳境,从1990年至1992年,全军共生产了300多集电视剧,一批优秀的军事剧相继诞生,如《风雪大突击》、《张培英》、《山那边的太阳》、《播种太阳》、《无雪的冬天》、《天边有群男子汉》、《为导弹筑巢的人》、《风雨大押解》等。

(三)发展阶段(1993年至1999年)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大众文化迅速成为社会显著的文化形态,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都在发生变化,商品化、娱乐化的大众消费文化潮流使得虚无、浮躁、焦虑成为社会审美心理的突出表现。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加强了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和控制,1994年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并对“主旋律”的内涵作出了界定。1996年10月10日,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表明执政党进一步强化了对文化发展的指导性和支配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主旋律”意识在文艺创作中不断升温,意识形态标准和政策性思维方式贯穿在各级各类影视评选中。而军队的文化建设和文艺创作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自然备受重视。为促进军队的文艺创作,1991年由中宣部开始组织实施的“五个一工程”,1993年起军队、武警也可以参加评选。同时,从1994年起,军队恢复了“解放军文艺奖”的评选活动。在文艺政策的鼓舞和保障下,军事剧创作体制逐渐完善,创作激情突飞猛涨。

1993年,一批反映我军、我党革命历史的电视剧作品相继推出,如反映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大进攻序曲》,表现我军著名战役的《豫东之战》,描写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在东北战斗历史的《喋血四平》,以及歌颂东北抗联领导人赵尚志带领东北人民艰苦抗日的《赵尚志》等。这些作品在战争场面上虽然没有电影如《白色起义》、《开国大典》、《大决战》等气势恢弘,但在故事讲述和人物塑造上却发挥了电视连续剧的特性,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93年由海军电视艺术中心创作的20集电视连续剧《潮起潮落》,标志着我国军事剧在长篇创作上的突破,该剧通过一对恋人将近半个世纪的爱情和三个海军家庭、两代海军军人的经历,展现出人民海军45年的光辉历史,以独特的视角、开阔的视野、通俗的形式带给观众多方面的视听享受。

1996年由广州军区拍摄的23集电视剧《和平年代》,通过对一批当代军人形象的塑造,特别是通过剧中人物秦子雄的塑造,表现了在新的历史环境中,面对价值观念的冲突,一代军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全剧以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为剧情展开的时代背景,以边境轮训、百万大裁军、支持特区建设、准备进驻香港等几个令人瞩目的大事件,构筑了整部电视剧的叙事框架,这样就避开了纯粹以军营写军营的误区,将国家的政策调整、社会的深刻变革与军队面临的一系列课题联系起来,使整部电视剧呈现出宏大的气魄和强烈的时代性。

1997年拍摄的、反映我军军校学员生活和学习的《红十字方队》,表现了和平时期当代军人的价值理想。

以上三部长篇电视连续剧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军事剧领域的重大突破。

这一时期的中短篇军事剧继续发挥优势,数量增多、佳作不断,如《天路》、《士兵今年十八九》、《心旅》、《大漠丰碑》、《风雨国道》、《特区女子军乐队》、《笑傲苍穹》、《驱逐舰舰长》、《昆仑女神》、《军校毕业生》、《枪毒大案5·17》、《生死之间》、《夫妻哨》等等。另外,这一时期展现革命历史的军事剧则有《远东阴谋》、《血战万源》、《长征岁月》、《四保临江》、《少奇同志》、《济南战役》、《七战七捷》、《英雄孟良崮》、《朱德上井冈山》、《黄土岭1939》、《塔山阻击战》、《大渡桥横铁索寒》、《梁士英》、《草地之光》等。

同类推荐
  • 大家小书:旧戏新谈

    大家小书:旧戏新谈

    作品系散文家、著名报人黄裳先生有关京剧的文章结集。作品综论“旧戏”得失,并以24出京剧为例,分析其渊源、结构、表演等。作品明白晓畅,活泼生动,随手写来,都成妙谛。作者黄裳,原名容鼎昌,满洲镶红旗。笔名黄裳、勉仲、赵会仪。当代散文家、高级记者。
  • 百花齐放的舞蹈思想

    百花齐放的舞蹈思想

    舞蹈,是种活的造型艺术,是感情的最真率、最完美、最有力的表现。灵魂的舞者们,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用原始的肢体律动传递出生命的活力和美的思想。
  • 声音中不能承受之轻

    声音中不能承受之轻

    《声音中不能承受之轻》是一本对音乐大师的敬仰之作,重现大师的音容笑貌、心路历程,记录他们在演奏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大师和他们的音乐并不遥远,这本《声音中不能承受之轻》会带你感受他们的生命气息,他们的喜怒哀乐,还有他们创造出的迷人世界。
  • 大曲:古代鸾歌凤舞

    大曲:古代鸾歌凤舞

    相和歌是乐府搜集的最有名的歌舞曲,是我国汉代在街陌谣讴基础上,继承先秦楚声和远古三皇舞、龙凤舞、六代乐舞而形成的一种乐舞。它主要在官宦巨贾宴饮和娱乐的场合演奏,也用于宫廷的元旦朝会与宴饮、祀神乃至民间风俗活动等场合。汉魏的相和大曲,主要是一种兼有器乐演奏的歌舞曲,这一时期主要作品有《陌上桑》、《东门行》、《白头吟》、《步出夏门行》、《广陵散》、《大胡笳鸣》、《小胡笳鸣》等。
  • 算命:清影记录中国2009

    算命:清影记录中国2009

    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独立纪录片导演访谈。受访对象风采各异,访谈的内容核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导演对纪录片的认识;二、导演对当代中国的认识;三、导演对自我的认识。
热门推荐
  • 长生从做梦开始

    长生从做梦开始

    九州浩土,灵气蓬勃,正是仙家盛世,万族宝地。人族与万族共逐天下。禹州庆阳郡城,李府。“小郎君,你是否有很多的问题?”青年道人把茶几放到了一边,问赵青玉。赵青玉一时语塞,他已经被安排的明明白白,还能有什么问题呢!“青玉只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要入赘?”赵青玉尴尬地挠了挠头,心中疑惑,“我难道不是天才吗?难道你们做梦也能长生?”Tips:正经仙侠文!!!
  • 亿万婚宠:娇妻微微甜

    亿万婚宠:娇妻微微甜

    被缠身,林夏拼命逃跑,遇到一个帅气的男人,冲上去向他求救。获救后,她却被对方反手捉了回去,且还捉回了家。谁知,这一回家,她竟成了他的小甜妻,从此被他宠上了天……
  • 我家王妃是反贼

    我家王妃是反贼

    【女扮男装】穿越重生,女扮男装成了冒牌侯府小公子,混迹在京城一众世家纨绔之间,三天不闹上房揭瓦,七天不生事,定有大蹊跷。诸位贵公子狐疑:“沐侯府的小公子怎么变得娘娘的?”太子轻笑着揉怀中的小包子脸,缱绻无限:“分明是变得甜甜的。”
  • 秘法之王

    秘法之王

    这是一个秘法与近代文明交织的世界,也是一个文明与秘法冲突的末法时代。他意外来到这个世界,想要做一个超脱的秘法探索者,却总是被卷入冲突的漩涡。那就崛起吧,让自己来主宰这个世界。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安居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让你越玩越聪明的400个思维游戏

    让你越玩越聪明的400个思维游戏

    思维能力在人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从事何种职业,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都将使你离成功更近一步。本书精选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给学生做的400个思维游戏,集知识性、趣味性、独特性、实用性于一体。将充分运用到读者的观察力、思考力、分析力、判断力、计算力、推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读者和全世界最聪明的学生一起思考,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并掌握全世界聪明学生都在用的思维方法。逐步形成有条理、有创新、有辨别能力的黄金思维体系,从而提高读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轻松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 重生之影后和先生的诡异爱

    重生之影后和先生的诡异爱

    娱乐圈炙手可热女星李红红遭遇意外离世,犯罪嫌疑人是她所在娱乐公司老板兼男友上官志轩。李红红重生回到6年前,面对6年前的上官志轩,李红红一度逃避。6年前的上官志轩在紧追不舍下,知道李红红和自己的结局,决定改变这一结局,并说服李红红重新接受自己。6年后的上官志轩为李红红殉情而亡,灵魂穿越到6年前的轩辕杰身上,他找到李红红,对她解释了他们之间的误会,并希望两人能重新来过。一个是6年前的上官志轩,一个是6年后的上官志轩,让李红红不知该如何抉择?
  • 巧克力追爱记

    巧克力追爱记

    肤白貌美的校园女神原本是来找妹妹的,但半路遇到帅哥,居然贪恋男色,展开各种倒追模式,送巧克力、假装偶遇、甚至为了靠近男神化身“弱柳扶风”的小女子。路人:说好的软妹子呢?一脚踹飞流氓是怎么回事?果然小仙女什么的,都是骗人哒~你以为单单送巧克力、偶遇就可以得到美男心了吗?不不不,当然不!虽说女追男隔层纱,但女神采取的乃是“温水煮青蛙”计划,让猎物不知不觉的掉进坑了,并且舍不得爬出来~
  • 孽权

    孽权

    深受君宠的弋静深对皇帝说:用血腥天下换她一条清白鲜活的生命,有何不可。皇帝不信邪,而后倒台做了太上皇。 顾落却:做皇后,我不开心! 弋静深:那我放你走。 流落民间的顾落却整日守着自己的小客栈,望着太阳望着月亮望着星星,惆怅了:问情为何物,只教自由情何以堪。 ……权,毒人心,生孽债,最后谁承受,谁偿还。这是一个灰色天下,海阔天空或坐拥天下,哪个才得真自在? 他们无一不是以身献世,寻找答案。
  • 末日神奇

    末日神奇

    两百年前,进化狂潮秘密开始。从植物到动物,最后到人类。进化将人类分为新人类与旧人类两个阵营。新人类掌握了无数神奇的能力,再进化的代价却是吃掉旧人类。从那之后,新人类被统称为异者。旧人类成立猎异军团,对异战争开始。于这末日之中,齐安城被征入猎异军团,依靠他无意中获得的亡灵力量,与他的战匣,开启一段保卫人类家园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