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6200000022

第22章 历史剧(6)

戏说剧所具有的大众娱乐性和对观众口味的极力迎合使它难免带有一定的庸俗化、低俗化和媚俗化倾向,但是成功的戏说剧也有针对现实症结的一定的疏导和宣泄功能,并造成对于现实世界的讽喻效果。如《康熙微服私访记》的反腐、打假,《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中的反贪。《宰相刘罗锅》末集,让已经告老还乡的刘墉探望入狱的和珅,不但义正词严地竭尽鞭挞控诉之能事,并在目睹和珅自尽后感叹:“可惜呀!可惜呀!这种场合只有我一个人在!我希望人们都看到,以此为戒!”讽喻现实之意溢于言表。

《铁齿铜牙纪晓岚》也借乾隆之口表白:“天下有一个百姓受罪便是皇帝之过,天下有一个贪官便是皇帝之失。天子天子,天下之子,能不战战兢兢吗?”言辞之间难免带有迎合当代意识形态需要的宣教色彩。然历史戏说剧中有关历史与现实的指涉性本就处于弱化和淡化的情形,只是一堆浅表的能指审美符号。正如阿尔多诺对大众文化产业所做的批评:“当它宣称引导着陷入困惑的人们的时候,它是在用虚假的冲突蛊惑他们,他们不得不用他们自己的冲突交换这些虚假的冲突。它只是在表面上解决他们的冲突,其解决之道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几乎是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的。”

(二)模式化的人物形象塑造

如果说历史正说剧中的历史化人物还高高地挺立于历史的祭坛之上,供后人顶礼膜拜,亚正说剧中的戏剧化人物则背负了剧作者更多的主观想象和诗化美感,以旧瓶装新酒,那么,在戏说剧中,无论是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强烈的世俗化、平民化倾向,还是或深或浅的喜剧化、娱乐化的戏谑风格,都是在一种相对模式化的框架中完成的,人物多带有脸谱化、类型化色彩。叙事场景发生了极大的转移,皇帝、格格、王公大臣们不再端坐庙堂和宫廷,纷纷换上布衣走入民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些作品中的人物,不复是严肃的政治、权力中心的代表,转为关心儿女情长、家长里短和柴米油盐这些小情调。如乾隆在《戏说乾隆》、《宰相刘罗锅》、《还珠格格》、《铁齿铜牙纪晓岚》等作品中的形象,都具有打抱不平、才华横溢、风流好色等性格特征;和珅在《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中也多是以一个滑稽可笑、贪财好色、总是被刘墉或纪晓岚等人反复捉弄的小人形象出现。人物在不同作品序列中表现出模式化倾向,那么在同一部作品中,人物形象更少有变化,在那些插科打诨、幽默诙谐的种种小故事中,人物性格基本上是以一种静止的、横断面的形式出现的,而缺乏运动着的、纵深型的性格变化发展的逻辑,几乎全为扁平人物而非圆型人物。

当然这与戏说剧的叙事时空观念也有很大的关系。戏说剧不像正说剧、亚正说剧那样,重在表现一段较长时间延展中人物的活动与事迹,甚至在历史宏大叙事外衣下的人物生平传记,人物性格有一个成长变化的过程,而戏说剧在叙事上更重空间概念,虽然表面看起来有一个线形发展的时间关系,但是戏说剧中的诙谐故事大多数只具有空间上的不同,只是一堆被堆砌起来营造幽默的笑料和桥段,孰先孰后在很多情况下都没有本质性的区别,不大会影响整体叙事逻辑。在这种充满断裂感的叙事时空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消解了深度模式后平面化的、可以工业复制的、极度类型化的单向度人物。在《宰相刘罗锅》中,刘罗锅无论是在开场时与乾隆对弈娶妻,在江宁知府时取缔烟花、拆穿献麒麟闹剧,还是在朝堂上戏弄假乾隆等,甚至把野史记载中关于纪晓岚的一些事迹也安插在刘罗锅的身上,但是自始至终人物性格内涵基本没有变化;《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也在电视剧一开始就奠定了人物的性格基调。该剧编剧邹静之一再强调:“选择写纪晓岚就是为了亦庄亦谐,一开始就设计了三男两女,这永远是一个观赏性最强的戏剧结构。如果不是为了谐趣就写包公了,如果把包公写成纪晓岚这样,就没人看了……其实历史上纪晓岚也不是什么大清官,当然正史野史里也没有说他是贪官的,就是爱直谏,有点风骨。野史里往纪晓岚身上贴金的也有不少,但主要都是说他的智慧。我就是照着这个路子编,90%是编的,神似即可。但也不是完全没谱。”

为了突出纪大烟袋的才子形象,剧作者甚至把历史上和珅的功劳也凭空挪移到他身上,如《红楼梦》流传后世之功在和珅而非剧中所描述的是纪晓岚所为。实际情形是和珅弟弟和琳的儿女亲家有部手抄本《红楼梦》,和珅看后力荐给乾隆帝,找人做修改及补写后四十回,才使这部禁书得以肯定。而这样的剧情编排明显加剧了人物的模式化倾向。除了乾隆、和珅、刘墉、纪晓岚等主要人物,戏说剧中其他次要人物如杜小月、莫愁、三德子、法印等人也难脱窠臼,类型化、娱乐化、脸谱化共同构成了戏说剧在人物塑造上模式化的总体特征。因此,戏说剧中的人物几乎在第一集中便可以断定他(她)的行为模式,在以后的剧情中无非是延续这一固定不变的模式,很少看到对于人物有复杂、多维度、深层次的人性探索和性格塑造。与戏说剧以无深度戏仿形成事件核心相应,模式化的人物形象带来的平面感进一步拆除了作品的深度意义。事实是,戏说剧中模式化的人物形象并非就是僵化和呆板、了无生气的,相反,还常常显得很活泼很可爱充满生命力。尽管戏说剧中的历史人物名义上以皇帝、格格等贵族身份出现,但是皇帝也常常有发愁和被戏弄的时候,像普通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此时皇帝至高无上的光环消失了,而与众多民间百姓包括叫花子、耍把式的等三教九流走在一起,或与民间女子产生了基于平等基础上的真挚恋情,这反而增加了观众的接受度。

既然戏说剧中的历史事件大多为文人杜撰,子虚乌有,人物又呈现单一固定的模式化、平面化和戏谑化倾向,那么为何成功的戏说剧又如此为观众所喜闻乐见、乐此不疲呢?为什么刘罗锅、纪大烟袋、乾隆等人的形象如此深入人心、经久不灭呢?这里可以套用西方的“原型”理论来加以简单解释。“这是取自西方原型批评的一个概念。原型又称母题,它本身是某种人物做了什么事,遭什么命运这样一个故事的模式。原型的特点是,它可以化为无数版本流传,但只要故事中所含原型不变,故事总保持其内涵不变。”戏说历史剧虽然是对于历史人物的某种戏谑性言说和演绎,但刘罗锅、纪晓岚、康熙、乾隆等艺术形象之所以为大家接受并喜爱,就是因为符合了一般观众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的某种集体性想象。比如传说中的刘罗锅一向清正廉洁、两袖清风,有乃父刘统勋风范,又多才多艺、足智多谋,敢于戏弄权臣和皇帝老儿;纪晓岚被称为当朝第一才子,想当然其人理应是才华横溢、风流倜傥、行事不羁;太平盛世之时的康乾二帝,在民众心目中想必一定会关心民生疾苦,时常走动于民间微服私访,到乡野去倾听民声,拈花惹草,处处留情,上演几出游龙戏凤的风流韵事那自是司空见惯、可想而知了。

无论戏说剧在故事情节以及细节上如何荒诞不经、背离历史、南辕北辙,但戏说剧中的主要历史人物并没有完全脱离原型范畴。原型故事挖掘出一种普遍性的人生体验,传达出一种世俗情感和普通人的审美趣味,同样受到观众的肯定和喜爱。

最后,我们想说:历史剧走到今天,唯历史真实为标准、一味执著于历史剧真实性的严肃探讨似乎不再是明智之举。原初的历史真实业已湮没于时代的风尘。无论是正说、亚正说还是戏说型历史剧中的历史,一旦纳入一种叙事性语言体系,就不可避免地带有这种语言体系的特征。凡历史剧,都姓“剧”,剧即戏,是戏就不可能是历史真实,而“那些将历史娱乐化、政治游戏化、帝王平民化的‘戏说剧’固然能让受众轻易地获取文化消费的快感,而那些将历史理想化、帝王英雄化、权力崇高化的‘正说剧’同样具有刺激观众深层文化消费欲望的‘看点’和‘卖点’”。“从这个意义上说,1990年代以来的泛政治寓言化历史剧是文化消费主义与政治教化主义的相互借重和奇妙混合:一方面是文化消费主义巧妙利用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另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也在消费文化中找到了一种更合时宜的询唤方式。”中国电视50年来,在内容生产上早已进入宣传品、作品、产品三品合一的阶段,历史剧必然是多种文化、多种属性的产物。

理性地允许历史正剧之外尚有其他审美形态,辩证审慎地对待戏说,是一种更为务实、宽容和更具胸襟的态度与气魄。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于一个族群尊崇的历史,可以肆意胡说、乱说、歪说,对于历史的约定俗成和国人的集体想象,怀有一定的敬畏之心是必要的,也是理智的。当一切历史的权威都面对挑战甚而消亡、退隐的时候,那我们的历史、我们曾经的存在又去哪里寻找呢?所以,历史可以戏谑,但真理不可以戏谑。我们可以调侃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但不可以调侃历史的本质。在此意义上,我们赞成历史剧的通俗化,但通俗不是庸俗,更不是低俗、粗俗、媚俗与恶俗,坚决反对历史剧创作中的歪风邪气,反对唯收视率马首是瞻任意涂抹历史的态度,反对披着历史外衣的庸俗生意经。历史剧,纵然不是历史典籍、历史教材的传声筒,亦不是丧失了审美底线、道德底线的单纯商品。

数千年煌煌历史,数百年历史戏曲,数十年历史电视剧,到如今仍方兴未艾,前路兮漫漫!

同类推荐
  • 影视导演基础

    影视导演基础

    本书介绍了电影的历史轨迹、电视的崛起、导演与剧作、导演与演员、空间设计、场面调度等内容。
  • 因为山在那里

    因为山在那里

    这是全球首位独立完成14座8000米雪山行走拍摄的摄影家的孤独逐梦之旅。 从喜马拉雅到喀喇昆仑,1个人,10年,10万公里自费攀援独走。 以绝无仅有的百幅珍贵照片,和不曾为外人道的绝境生命体验, 讲述一个人的十年雪山故事。
  • 阳光下的葡萄干

    阳光下的葡萄干

    “一个未能实现的梦想会有什么下场?/它会不会干瘪枯萎,/像阳光下的一颗葡萄干?”《阳光下的葡萄干》表现了一个非裔美国家庭对美国梦的追逐。亲情、理想、现实在逐梦的旅途中相互冲突……梦想是否真的存在?是否对每一个人都触手可及?此剧在百老汇上演时一举成名,连演530场,被多次改编为电影、音乐剧等。
  • 陶艺:知道这些就够了

    陶艺:知道这些就够了

    配料调色细且精,塑形绘影艺超群。陶艺:知道这些就够了。作者戴尔·沃勒在圣路易斯长大,现居匹兹堡。他曾在海军服役,目前是一名核能工程师,写作是他的兼职工作之一。他自2013年开始自出版创作,至今已有百本涉及人文社科领域各类话题的作品与读者见面。
  • 色彩学:传统与数字(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色彩学:传统与数字(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不仅介绍了色彩的产生、体系、特性、分类、属性、构成、调性、感觉等传统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同时对当前色彩设计在不同专业的运用、数字色彩的采集与重构、色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色彩学慕课的建设与应用等现代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作了全面的分析。
热门推荐
  • 王爷您需要冷静

    王爷您需要冷静

    穿越到一个陌生的时代,what?还成为了某王爷的小妾。看她如何逆袭。Let'sgo!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是对二位主人公的采访时间。请问二位,你最想和对方说的话是什么?楚昀卿:感谢上天让我遇见你。原致甄调侃:真的假的哒?楚昀卿淡定道:看来是为夫床上工夫不行,才让夫人对为夫没有信心,为夫得加把劲原致甄(羞红脸):哼,不正经!作者(姨母笑)还在等什么,入坑在说吧!
  • 长蓁

    长蓁

    穿越有、重生有、穿书也有,金手指巨粗,女主心理有些扭曲、变态,虽行事狠辣、杀戮果断、睚毗必报,但思怨分明。坐收美男,坐看美男各种争宠的宅斗文……简单来说这就是一本女主吊炸天的文…………
  • 魔族里的驱魔师

    魔族里的驱魔师

    继承了撒旦力量的魔族孩子由于一次战争被送至人间扶养,可是一次次事件中终于明了撒旦想要杀死自己。于是怀揣着复仇心里的他走上了驱魔师的道路。可是自己的意中人被变成了魔族,那么成为驱魔师的魔族会如何选择呢?
  • 神不在的天空城

    神不在的天空城

    为了远离战乱与灾害,人类逃离地表,来到距离地表3000米的天空之城中。然而安稳的生活仅仅持续了数百年,一场严重的地震再次把人类拉入濒临灭绝的深渊......
  • 周末读点社会心理学

    周末读点社会心理学

    这是一本有关社会心理学的通俗读物,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与严肃规范的学术论述结合起来,如丟自行车与所有物自我,超女现象与同辈群体效应、剩男剩女与三分之一效应等,通过对社会现象、文娱热点、时事政治等的解读,将社会心理学的知识生活化、故事化、趣味化,使读者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有关社会心理学的著名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
  • 蜀山剑侠传(全集)

    蜀山剑侠传(全集)

    还珠楼主殿堂级巨著,一部奇幻仙侠修真的百科全书。金庸、古龙、倪匡、温瑞安乃至白先勇,他们都曾在这个没有极限的世界里飞去来,并在震荡的余波中构建了自己的文学世界。《蜀山剑侠传》为还珠楼主代表作,以其海阔天空、任意所之的想象,雄奇瑰丽、变化莫测的笔法,历来为读者青睐。温瑞安有一番精当评语说:“还珠楼主运用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把武侠小说带人了一个剑仙幽幻的境界,他那极为深厚的国学底子、浩瀚千变的文字能力,对道、释、儒哲思糅合的独到见解,无论写景造境、叙物述人,文采繁富典丽、奇诡纷陈,每有精彩的描写,奇句妙造,令人感觉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读来真要屏息凝神、一气呵成,又叹为观止、匪夷所思。”倪匡则将《蜀山剑侠传》称为“天下第一奇书”,足见其作为中国俗文学集大成作品之一,远非“武侠小说”四字所能概括。这一点,读者当能慢慢体会。
  • 宋主簿鸣皋梦赵六予

    宋主簿鸣皋梦赵六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个人的江湖叫流浪

    一个人的江湖叫流浪

    一个金手指炸了以后重拾音乐梦想的少年,一个自带异能守护家园的执行官,一个追星着迷,努力改变自己的少女,三个不同的人生,一个共同的目标: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个世界上,好多人都在流浪,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江湖!
  • 人性的优点

    人性的优点

    《人性的优点》问世于1948年,是卡耐基成人教育班的三种主要教材之一,这是一本关于人类如何征服“忧虑”的书,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你解决你所面临的问题:如何在你的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当你通过本书解决好这一问题之后,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 通向往昔之旅

    通向往昔之旅

    《通向往昔之旅》是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集,收文8篇,都是他著名的、艺术性和阅读性极强的作品,包括《拍卖行的奇遇》《通向往昔之旅》《被遗忘的梦》《日内瓦湖畔的插曲》等名篇。其中《通向往昔之旅》是茨威格的遗作,在伦敦一家出版社的档案库里尘封数十年后,终见天日。小说讲述了出身清贫、才气过人的化学博士路德维希与他的老板的夫人之间,苦苦相恋却难以如愿的爱情故事。小说没有剧烈的戏剧性的冲突,但却有细致入微的心理上的条分缕析和精神上细腻的描绘。故事有一个你意想不到的,然而确实是入情入理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