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2200000006

第6章 上古史(4)

(四)以上都是儒家说话可疑之处,还有他不说话的地方,也很可疑。《史记·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太史公这一段文字,是深苦于载籍上的话,和《书》义不合,《尚书》:虞夏同科(见义疏),太史公说“虞夏之文”,是指尚书而言可知。“尧将逊位……然后授政”是述书义;“尧让天下于许由,……何以称焉”。

是述非儒家的载籍,“示天下重器……若斯之难也”,与“此何以称焉”句相呼应。既不能一笔抹杀,因为有许由冢等实迹可证。《五帝本纪赞》:“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可见得太史公的学问,极注重实验,他亲眼看见了一个许由冢,又听见许多传说,然而六艺无征,自然要委决不下了。而又六艺阙然,无可考信的意思。然而据清朝宋翔凤所考究,许由实在就是伯夷。他说尧舜时候的四岳,一共有三起人:第一起就是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个;第二次分做八伯,四个是驩兜、共工、放齐、鲧,余无可考。第三起就是伯夷等八人。见《尚书略说》,原文……“《周礼疏序)引郑《尚书》注云:四岳,四时之官,主四岳之事,始羲和之时,主四岳者,谓之四伯;至其死,分岳事置八伯,皆王官。其八伯,惟驩兜、共工、放齐鲧四人而已;真余四人,无文可知矣。案上文羲和四子,分掌四时,即是四岳,故云四时之官也。

云八伯者,《尚书大传》称阳伯,仪伯,夏伯,羲伯,秋伯,和伯,冬伯,其一阙焉。《郑注》以阳伯为伯夷掌之,夏伯弃掌之,秋伯咎繇掌之,冬伯垂掌之,余则羲和仲叔之后。《尧典》注言驩兜四人者,郑以《大传》所言,在舜即真之年,此在尧时,当别自有人,而经无所见,故举四人例之……案唐虞四岳有三:其始为羲和之四子,为四伯;其后共驩等为八伯;其后伯夷诸人为之。《白虎通·王者不臣篇》先王老臣不名,亲与先王戮力共治国,同功于天下,故尊而不名也。《尚书》曰:咨尔伯,不言名也。案班氏说《尚书》,知伯夷逮事尧,故在八伯之首,而称太岳。《春秋左氏)隐十一年,夫许,太岳之胤也。申,吕,齐,许,同祖,故吕侯训刑,称伯夷禹稷,为三后;知太岳定是伯夷也。《墨子·所染篇》、《吕氏春秋·当染篇》并云:舜染于许由伯阳,‘由’与‘夷’,‘夷’与‘阳’,并声之转。《大传》之阳伯,《墨》、《吕》之许由伯阳,与《书》之伯夷,正是一人。伯夷封许,故曰许由。《史记》:尧让天下于许由。(原注本《庄子》)正附会朕位之语;百家之言,自有所出。《周语》太子晋称共之从孙四岳佐禹。又云:胙四岳国,命曰侯伯,赐姓曰姜,氏曰有吕。《史记·齐太公世家》云:吕尚,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虞夏之际,封于吕,姓姜氏。此云四岳,皆指伯夷。盖伯夷称太岳,遂号为四岳,其实四岳非指伯一人也……”

据他这个说法,尧让天下,就是让之于四岳,和《尧典》“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的话正合。然而四岳里三个,倒就在“四罪”之中,《尧典》(伪古文的《舜典》,“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岂不可骇?儒者于此,没有一句话疏通证明;让国的许由,也不提及一字,一任非儒家去传说,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又《史记·秦本纪》:“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正义》:“《列女传》云:陶子生五岁而佐禹,曹大家注云:陶子,皋陶之子伯益也。按此即知大业是奉陶。”据此,则益是皋陶的儿子,禹要行禅让,而皋陶死后,任政于益,反有世及的意思,这一层也很可疑。

以上所举几条,不过是彰明较著的;要是仔细搜寻起来,一定还有许多证据。总而言之:

“唐虞揖让”,“汤武征诛”,都是为公而不为私。孟子所谓“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实在是儒家的学说,并非实有其事。所以儒家是这样说法,别一家却并不是这样说法。就是儒家里头,古文家也还时时露出马脚,只有今文家弥缝得完密——这是因为今文家的老祖师,都是亲受口说于孔子,纯粹是儒家的学说;古文家却有些不纯粹的古书做根据。请看近人井研廖氏的《今古文考》,南海康氏的《孔子改制考》,自然明白。咱们因此可以悟到两种道理:

其(一)儒家的学说,都是孔子所创造,并没有所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等的圣人。后世实行儒家之学,便是实行孔子之学;其“功罪”、“祸福”,一大部分,应当由孔子负其责任。且勿论其为是为非,为功为罪。孔子这个人理想的博大,他这学说组织的完密(看《孟子·万章上篇)便见;这一篇的话,都是孔门的“书义”,上文已经说过了。),却很是可惊;所以当时有一部分人,很佩服他;说他是“集大成”,是“生民所未有”。一小部分的责任,后世的儒家,也应当分负的。

其(二)世界究竟是“进化”的,后世总比古人好。譬如“政体”,断没有后世是“专制”,古时候反有所谓“禅让”之理。其余各事,都是如此。一部历史,都要用这种眼光看。

第四节 禹的治水

禹的治水,也是当时一大事。水患的原因,《尧典》上只有“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二十个字。看不出什么道理来。《吕氏春秋·爱类篇》说“古者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尽皆灭之,名曰鸿水”,似乎仍旧是河患。但是《吕氏春秋》这句话,是原本《尸子》的;《尸子》已佚,只有辑本,所以现在就引《吕氏春秋》。尸子是晋国人,他单说龙门、吕梁,是就他眼见的地方立论,参看胡渭《禹贡锥指》卷三。再看《淮南子·本经训》“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流通,四海溟滓”。就可以见得当时的水患,实在是“弥漫于中国大平原”之上了。原来古时候,江淮河济诸水都是相通的。这个说法太长,不能细讲;欲知其略,请看孙星衍的《分江导淮论》。《白虎通》:“谓之渎河?渎者,浊也;中国垢浊,发源东注海,其劲著大,故称渎也。”《风俗通》引《尚书大传》:“渎,通也;所以通中国垢浊。”《水经·河水注》“自河入济,自济入淮,自淮达江,水径周通,故有四渎之名”。则四渎之渎字,实在含有“通”、“浊”二义;“通”字之中,又含有“通垢浊”同“周通”二义。这都是相传的旧训,决非郦道元所能造的。所以一有水患,就灾区极广。尧时候的水,据《尧典》看起来,似乎“是多年的积害”,那么,自然情形更重大了。《孟子》上说:

《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滕文公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淮南子》也说“民皆上丘陵,赴树木”。就可以见得当时的情形了。孟子既然是用的书说,见上节。这许多话,一定有所受之,不是随口乱道的。这许多话,却不是儒家文饰出来的;因为用不着文饰。

禹的治水,《史记》总叙他道:“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敷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孟子》说“禹八年于外”,这些琐细的问题,且别去考据他。过家门不敢入。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与众庶稻,可种卑湿;令后稷与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和《孟子》“舜使益掌火……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之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后稷教民稼穑……”的说法相合。可见得当时治水,实在是禹为主而益、稷佐之。《史记·殷本纪》载《汤诰》“古禹皋陶,旧劳于外,”大概皋陶和益,是父子继业。至于治水的法子,大概是疏导诸水,使之各有去路。当时江淮两流域的水,本来都是相通的,就其天然的趋势,叫小水归入大水,大水东流入海。那么,江、淮、河、济四水,就是诸水的纲领,所以这四条水,就唤做四渎。

《风俗通·山泽》引《尚书大传》:“江、淮、河、济为四渎。”《汤诰》:“东为江,北为汉,西为河,南为淮;四渎既修,万民乃有居。”《孟子》:“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因为当时诸水互通,所谓四渎,不过是举出四条大水,以为诸水之纲领,所以济汉也不妨互言。然而孟子的意思,也不是凿定,把江、淮、河、汉算做四渎;所以“疏九河”,“瀹济漯”,“决汝汉”,“排淮泗”,又是把江淮河济并举,却因为诸水本来都相通,所以“而注之海”,“而注之江,又不妨互言。大概古人这等处,观念本不是精密确定的,不必泥定字面,生出许多麻烦的问题来。禹治水的方法,大概是如此;《孟子》说“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这十一个字,最能得概括的观念。下句是治水的方法,下句是水的统系。至于详细的情形,要带起许多麻烦的问题来,现在暂不必讲他。禹贡里的地理,有一部分应当讲明的,见第七章。如要晓得详细的情形,可把胡渭的《禹贡锥指》先看一遍。这部书,虽不很精,然而汇集的说法很多,很容易看;看了这一部,傥要再看别种,也就有门径了。

【第四章】三王时代

第一节 羿的代夏和少康中兴

“三王”就是“三代”,似乎应当算到东周之末;但是《孟子》已经说“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古人所说的“三王”、“三代”,大概专指夏殷西周。我如今也图立名的方便,用个“三代时代”,来包括夏殷西周三朝,和五帝时代对举。

要讲三王时代的事情,自然要从夏朝讲起。然而禹的治水,已经编入五帝时代;启伐有扈,第三章第三节,也已经略说;这件事情的详细,是无可考见的。此外夏朝的事情,较为著名的,只有“羿的代夏和少康中兴”一件事。我们现在要讲这件事,且请先看夏朝的世系图。一、二、三、四等字,系表君位继承;所用的线,是表血统上的统系。

据下文看起来,这个图,未必尽可靠;然而现在他无可据,只得姑且照他。

羿的代夏和少康中兴,是夏朝一件著名的事,却又是一个考据问题。这件事,《史记》上只有“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十八个字,和《书序》相同,其余一概不提。《伪古文尚书》说:“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伪古文的不可信,无待于言;这一篇,尤其荒谬可笑。别的且勿论,各种书上都说太康兄弟五人,他却说“厥弟五人”,那么,连太康倒有六个了。羿的代夏,详见于《左传》襄公四年和哀公元年,咱们现在,且把他钞在下面。

……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因、熊髡、圉,而用寒浞。《杜注》:寒国,北海平寿县东有寒亭,如今山东的潍县。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伯明后寒弃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已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烹之。《孟子·离娄下篇》: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已,于是杀羿。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靡奔有鬲氏《杜注》:今平原鬲县。如今山东的掖县。浞因羿室,生浇及豷。恃其残慝诈伪,而不德于民。

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杜注》:二国,夏同姓诸侯,仲康之子后相所依。乐安,寿光县东南有灌亭。如今山东的寿光县。北海平寿县东南有斟亭。如今山东的潍县。处浇于过,《杜注》:东莱掖县北有过乡。如今山东的掖县。处豷于戈。《杜注》:戈,在宋郑之间。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由是遂亡,失人故也。昔周辛甲之为太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于虞人之箴曰: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敢告仆夫……襄四年魏蜂告晋悼公的话。

同类推荐
  • 蜀伐

    蜀伐

    天佑四年,唐哀帝李柷退位,朱温篡位建立梁国,史称“后梁”,就此统治中国大地长达二百八十九年的唐王朝走向终结。自此中国大地诸侯并起,燕、晋、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等势力,四方割据,征伐不断,中国大地又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动乱。时有蜀王建,拒称臣于梁,自立为帝,国号“蜀”,年号“武成”,封授百官,割据一方。蜀帝皇孙--承颢,幼自聪慧,有大志,帝建甚宠之,封承颢“武成侯”,食邑汉中千户。及帝薨,郑王衍继位,帝衍无道,奸宦当道,承颢连权臣,兵谏帝衍,以清君侧,诛奸佞,帝衍以“武成”王之,承颢是以权倾朝野,内安百姓,外联诸侯,继武侯遗志,南征北讨,开疆扩土,是以蜀强,征伐诸侯,诸侯蛰伏,是以帝衍禅位,承颢称帝,建号“大蜀”。
  • 神通之吕布传

    神通之吕布传

    吕布《三十六计》兵术神通,道门三张乱天下,袁氏凤血儒门尊,董卓将身化飞熊,孟德铜雀刻《吴起》,江东《孙子》霸猛虎,刘备持剑争汉位。
  • 我不是佞臣啊

    我不是佞臣啊

    读者群:701475864,新书《我在三国搞点事》已发,恳请小伙伴们移步支持。何瑾想不通,自己辛辛苦苦,费尽心思将大明搞得国富民强,四海升平,怎么就成了佞臣?难道是因为搞事情的过程中,做生意挣了不少钱?亦或者是个人魅力太大,跟皇帝的关系很铁?不就是边改革,边享受了下生活嘛……那些个家伙们,一定是嫉妒,红果果的嫉妒,才会诽谤我的!
  • 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第四卷):从盛世隐忧到安史之乱

    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第四卷):从盛世隐忧到安史之乱

    《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主要讲述607年到907年这三百年间关于唐朝的一些故事,以官方正史为基础,野史论文为补充,以年代和主要任务为主线,采用小说、单口相声的叙述形式,对唐朝二十一帝及文臣武将、布衣士女的人生进行全景式展示,并涉及对大唐政治经济制度的阐释和评价,是作者历时五年时间打造的一部心血之作,也算是一部白话正说唐朝大历史的作品。第四卷主要为天宝年间的对外战事,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之间的政治斗争及安史之乱。开元盛世把唐朝的繁荣强盛推向了极致,但难免盛极而衰。天宝年间频繁的对外战事,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之间的政治斗争,终究导致了毁灭一切的安史之乱。不世名将郭子仪、李光弼应时而出,力挽狂澜,对战不可一世的安禄山、史思明。而杨贵妃、李白,一个个传世人物也在盛世与乱世的更替间闪耀出他们难以掩盖的光芒。
  • 风起罗马

    风起罗马

    新书:最强守信系统已发~ 本书简介:王少宇穿越到1734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展开一段不一样的故事。--------------------神罗1群:815214159,V群:815381307
热门推荐
  • 王妃水嫩:王爷你好坏

    王妃水嫩:王爷你好坏

    这个讨厌的坏男人,据说是本朝最嚣张的风流王爷,他的女人能排长长一条街。不爱她,却还要想方设法地调戏她。终于有一天,坏男人一本正经地跟她说:爱妃,我们来做个游戏。向来酷爱玩游戏的新版王妃心中一乐,兴冲冲地问:什么游戏?男人坏坏一笑:本王来教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与子携行

    与子携行

    世间轮转,我陪你走过千山万水,这个旅程的结束,是下个旅程的开始!
  • 侦探思维游戏

    侦探思维游戏

    据科学家研究得出:人脑中有2000亿个脑细胞,可储存1000多亿条信息,思想每小时游走300多公里,拥有超过100兆的交叉路线,平均每小时产生4000种思想,是世界上最精密、最灵敏的器官。 爱因斯坦、牛顿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超凡的想象力靠的是长期不懈的培养和锻炼。《看图推理:侦探思维游戏3》并非是枯燥乏味的习题,而是有趣好玩的推理游戏。要破解书中的各种谜题,读者除了拥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必须细心寻找各种足丝马迹,认真分析,假设推理,最终才能破解它。通过这个过程中,读者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 天使恶魔与生共存一超神学院

    天使恶魔与生共存一超神学院

    (劝退,看个鸡儿)点开这本书的右划,退出。写的真的很烂,不要浪费你们宝贵的时间了请让我静静的走完这孤独之旅。当然其实也不孤独,还是有几个铁头娃硬着头皮跟过来的(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但是后面的人就不要再往下看了,它对不起观众的厚爱,它的失败由我来陪伴。世界与世界—文明与文明时间轴走到了枢纽位置,世界大变在此一触即发,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已知宇宙三巨头开始布局,弱一些的也寻找锲机开始周旋,无知的稚伢等待命运的摆弄而未知宇宙——上古神明睁开沉重的眼眸!古老文明揭开面纱!先皇霸主面露狰狞!追求道的一方巨兽也渐渐....悸动不安同样遭遇生命巨变的两人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相遇在同一颗绚烂的烟花下——生命即将终结的转折莅临命运的华丽开幕!凯莎:“我以为世间最美是生命的善良”第五X:“世间最美好的是和善良的人看最美的风景,那善良的人儿就是你啊”(该作我准备全本免费,以感谢能够支持到我现在的朋友们,同时也作为对自己的磨炼。所以大家不要对它花小钱钱,不要说我是签不了约!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选择~)
  • 芳菲烬梦

    芳菲烬梦

    一场神的预言,在灯红酒绿的现代,上古异能血统在传承中不断消散,四方势力不惜代价争夺血脉。皇族血统的少年北湫为远离纷争远赴南国,事与愿违却在海州初遇少女楚潇潇,是为你而来还是黄粱一梦,笑靥如花堪缱绻,容颜似水怎缠绵。阴谋背后的阴谋却是更大秘密。今生无悔今生错,来世有缘来世迁。
  • 起点直播

    起点直播

    一个为梦想来到首都的女孩。打拼三年却还在为温饱发愁。偶然得以自称未来的系统。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这是一个直播。种田。空间。系统。玄幻多样不同的文章,女主善良勇敢、敢爱敢恨、有仇必报(原谅诺之简介无能、请看正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生活与冒险

    我的生活与冒险

    本书是美国最伟大的诗人惠特曼遗失165年后,最新被发现的一部小说作品。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惠特曼甚少有小说创作留世,而此次本书的发现可谓意义重大,震惊文学界。作品讲述了一个典型的孤儿白手起家曲折离奇的故事,有点象典型的狄更斯式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惠特曼似乎融入了自己人生的印记。本书也让我们看到,惠特曼的小说写作与诗歌写作以一种我们从未知道的方式交织在一起,其小说创作的高度与他的诗歌一样展现了无限的广度和深度。
  • 你的努力一定要配得上你的梦想

    你的努力一定要配得上你的梦想

    人人都有梦想,但是真正实现了梦想的只是极少数人,本书通过极具影响力的案例及犀利的评述揭示了其中的原因,并指出了该如何去做才能实现梦想。书中不但写出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普通人的成功故事,更写出了很多名人的案例。
  • 金河战记

    金河战记

    “想获得力量吗?戴上他,你将得到人人都向往的力量。”一个身着黑袍的人说道,接着拿出一对黑色手镯将其递到一个男人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