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2200000002

第2章 绪论

【第一章】历史的定义

历史究竟是怎样一种学问?我可以简单回答说:

历史者,研究人类社会之沿革,而认识其变迁进化之因果关系者也。

原来宇宙之间,无论哪一种现象,都是常动不息的,都是变迁不已的。这个变迁,就叫做“进化”。

因此,无论什么事情,都有个“因果关系”。明白了他的“原因”,就可以预测他的结果,而且可以谋“改良”、“补救”的法子。

要明白事情的因果关系,所以要“经验”。一个人的经验有限、要借助于别时代、别地方的人,就要有“纪载”。纪载就是“历史”。

所以历史是各种学问都有的。但是从前的人,研究学问的方法粗,常把许多现象,混合在一起。后来的人,知道这种法子是不行,就把宇宙间的现象,分析做若干部分。各人研究其一部分,就各部分研究所得,再行想法子合拢起来。这个便唤做“科学”。研究社会进化现象的一部分,就唤做“历史学”。

从前的人,研究学问的方法粗,以为“史者,记事者也”,宇宙间什么现象,都应该记载在里头。所以《史记》的《八书》,《汉书》的《十志》,什么专门的学问、譬如天文,律历。奇怪的事情譬如五行。都有。现在的宗旨,却不是这样了。

“社会现象”,也是“宇宙现象”之一,他的“变迁进化”,也脱不了“因果关系”的。虽然这种因果关系,不像自然现象那么简单,因而“断定既往”,“推测将来”,也不能如自然科学那么正确,譬如断定既往,不如矿物学。推测将来,不如天文学。然而决不能说他没有因果关系。研究历史之学,就是要想“认识这种因果关系”。这便是历史学的定义。

【第二章】中国的历史

要明白一种现象的因果关系,先要晓得他的“事实”。考究人类社会已往的事实的东西很多,譬如[一]人类之遗骸,[二]古物,无论工艺品,美术品,建筑物。[三]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都是。记载往事的书籍,不过是其中的一种。然而最完全最正确的,究竟要推书籍。所以研究历史,仍得以“史籍”为中心。

我们中国的史籍,究竟怎样?我且举两种史籍分类的法子,以见其大概。一种是清朝的《四库书目》,这是旧时候“目录之学”中最后的分类。

一种是近人所撰的《新史学》,略参些新科学思想的。见《新民丛报》和《饮冰室文集》。

第一正史(甲)官书所谓《二十四史》是也。

(乙)别史如华峤《后汉书》、习凿齿《蜀汉春秋》、《十六国春秋》、《华阳国志》、《元秘史》等,其实皆正史体也。

第二编年《资治通鉴》等是也。

第三纪事本末(甲)通体如《通鉴纪事本末》,《绎史》等是也。

(乙)别体如《平定某某方略》,《三案始末》等是也。

第四政书(甲)通体如《通典》,《文献通考》等是也。

(乙)别体如《唐开元礼》,《大清会典》,《大清通礼》等是也。

(丙)小记如《汉官仪》等是也。

第五杂史(甲)综记如《国语》,《战国策》等是也。

(乙)琐记如《世说新语》,《唐代丛书》,《明季稗史》等是也。

(丙)诏令奏议四库另列一门,其实杂史也。

第六传记(甲)通体如《满汉名臣传》,《国朝先正事略》等是也。

(乙)别体如《某帝实录》,《某人年谱》等是也。

第七地志(甲)通体如《某省通志》,《天下郡国利病书》是也。

(乙)别体如纪行等书是也。

第八学史如《明儒学案》,《国朝汉学师承记》等是也。

第九史论(甲)理论如《史通》,《文史通义》等是也。

(乙)事论如《历代史论》,《读通鉴论》等是也。

(丙)杂论如《廿二史札记》,《十七史商榷》是也。

第十附庸(甲)外史如《西域图考》,《职方外纪》等是也。

(乙)考据如《禹贡图考》等是也。

(丙)注释如裴松之《三国志》注等是也。

以上两种分法,都不十分正确,现在且别评论他。要知道历史书分类的法子,可以自己把“目录之学”的书参考。其中应该先看的,是《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文献通考·经籍考》、《四库书目》四种。我以为历史的书,从内容上分起来,不过[一]纪载,[二]注释,[三]批评三种。考订大抵属于注释,也有因此而下批评的。其中又以纪载为主,必须有了纪载,批评注释两种,才有所附丽,其间有主从的关系。

历史书所纪载的事实,从前的人,把他分做[一]治乱兴亡,[二]典章制度两大类。参看《文献通考》序。这两个名词,不甚妥当,但是一时没有适当的名词,姑且沿用他。我以为前一类可称为“动的史实”,后一类可称为“静的史实”。正史中的“纪”、“传”,是记前一类事实的;“志”是记后一类事实的。二者又皆可出之以“表”,以图减省,所以正史可称为“纪传表志体”。各种历史,要算这一种的体例,最为完全。所以从前把他立于学官,算做正史。编年和纪事本末,是专记前一类的事实;政书是专记后一类的事实。从研究上说,编年体最便于“通览一时代的大势”;纪事本末体,最便于“钩稽一事的始末”;典章制度一类的事实,尤贵乎“观其会通”。所以正史、编年、纪事本末、政书这四种书在研究上都是最紧要的:因其都能“网罗完备”,而且都有一个“条理系统”。其余的书,只记一部分的事实,或者是许多零碎的事实,只可称为“未经编纂的史材”,专门研究,都是很有用的,初学暂可从缓。

我们中国是个文明开化极早之国,历史一类的书,真是汗牛充栋。其余各种材料,却也不少;譬如钟鼎碑刻和其余各种古器物,都有合于前说的古物一类。各地方特别的风俗,特别的方言,都有合于前说的风俗习惯、典章制度一类。可惜科学不甚发达,没有能够把他严密整理罢了。这就是今后学者的责任了。

【第三章】现在研究史学的方法

现在研究史学,有两件事情,最应当注意的:

其一,是要有科学的眼光。便是现存的材料,都要用科学方法,去整理他。其中最紧要的有两层:[一]是把不关于历史之学的析出,以待专门家的研究;譬如天文、律、历。[二]是把所存的材料,用种种科学的眼光去研究他,以便说明社会进化的现象。譬如用经济学的眼光去研究食货一类的史实,就可以知道社会的生活状况,就知道社会物质方面。物质方面,就是社会进化的一种原因。

其二,是要懂得考据之学。研究历史,最紧要的就是“正确的事实”。事实不正确,根据于此事实而下的断案,自然是不正确的了。然而历史上一大部分的事实,非加一番考据,断不能算做精密正确的。只要看从前人所考据的便可见。所以考据之学,实在不能不讲,其中最紧要的也有两层:[一]是要懂得汉学家的考据方法。这一派学问,是我们中国最新而又最精密的学问。必须懂得这一种方法,一切书才都可以读,一切材料才都可以使用。不然,就全据了些靠不住的材料,或者有了材料,不知道用法。[二]是要参考外国的书;从前中国历史中,关于外国一部分最不正确。譬如朝鲜、安南要算同中国关系最深的,然而纪载这两国的事情,还是误谬百出。今后研究,必须搜罗他们自己的书。《四库书目》著录外国人所自著的历史,只有郑麟趾的《高丽史》等两三种。这是因为当时朝鲜、安南等,表面上都是我的属国,暗中却都是帝制自为,所以禁止国内的书籍不准到中国来。中国人也就不去考求,可谓于外情了。就是中国的事情,也有要借外国史参考,方才得明白的:譬如元朝在西域一方面的事实,就须参考西史;参看《元史译文证补》。清朝未入关以前的事实,中国人完全茫昧,反要参考朝鲜人的著述;参看日本稻叶君山《清朝全史》。就是个好例。这一层,外国也是如此。譬如朝鲜人,讲高丽以前的历史,就一大部分要借中国书参考。总而言之,世界大通,各国的历史,都可以参稽互证。试看近人《章氏丛书》中的《法显发见西半球说》,就可见得中国的历史竟可供给墨西哥人参考了。

这两层,是最紧要的。其余应当注意的地方还很多,且待讲到下面,随时再说。

【第四章】本书的分期

从来讲历史的人,因研究的方便,总把他划分做若干时期。本书也用此法。现在把本书所分的时期,开列于下。

(一)上古史:周以前

(二)中古史:上 从秦朝统一起,到后汉全盛时代止。

中 从汉末分裂起,到南北朝止。

下 从隋朝统一起,到唐朝全盛时代止。

(三)近古史:上 从唐中叶以后藩镇割据起,到五代止。

中 北宋

下 南宋

(四)近世史:上 元

中 明

下 清中叶以前

(五)最近世史:从西力东渐到现在

以上不过是大略的区划,其中一切事实,并不能截然分清。总而言之,是为研究上的便利。至于所以如此分法,读到后文自见,现在也不必絮烦。

同类推荐
  • 贞观太上皇

    贞观太上皇

    李源穿越了成了唐高祖李渊。玄武门之变后,看着已经年迈不堪的身躯,他悲痛不堪;看着床上娇滴滴的妃嫔,他不胜腰力;......于是,他决定做点正当事情,比如造反。可是意外的金手指觉醒了,“恭喜发明一架纸飞机,获得一天寿命。”望着千古一帝的李二,他决定从孙子辈开始造反,劳资要熬死你,可是谁知熬着熬着,熬了一个大唐工业帝国! 群:扣扣,九四九七零八七九三。
  • 回到唐朝变魔术

    回到唐朝变魔术

    谁说魔术在古代就没有市场,周长安偏不信这个邪,自己的一身绝活才没有唬不住人的道理,且看他如何在大唐盛世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吧!
  • 大漠厮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大漠厮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记录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厮杀,内容包括阿莱曼之战,突尼斯战役,撒哈拉奔袭,北非补给线争夺战、克里特岛大厮拼,反击意大利等。
  • 大秦神捕

    大秦神捕

    这是一个现代扑街侦探——柯历,穿越到大秦王朝当捕快的故事。“年轻人,大秦子民的幸福生活,就全靠你了。”“为了大秦的社会治安,在下义不容辞。”柯历语录:我此生最喜欢、最享受的就是一个我认可的有效而又稳定的社会秩序,我很高兴我的职责是维护我心中所认可的大秦王朝的社会秩序。
  • 三国之蜀汉儒将

    三国之蜀汉儒将

    主角设定:穿越前为矿大篮球队皇牌球员,自幼练习太极拳,剑,枪。后经过锻炼,基本与与魏延,张辽同级,略逊于巅峰关羽,张飞,赵云;高于马岱,文聘。大局观比较擅长,但不至于算无遗策,更多是有神来之笔,奇思妙想。文采:身为穿越者,语文不太差。本文适度YY,不太过火。自己争霸雄心万丈太累,当诸葛亮劳心劳力也太累。与其如此,还不如当个儒将,没事就喝喝酒,写写诗。打仗?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阴,迟早叫你喝我的洗脚水。曹操:“原来如此!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关羽:“有你在,我岂敢称武圣!”张飞:“好酒量!”刘备:“我一生识人无数,却看不透你,幸好我们不是敌人。”孙权:“没想到我江东是败在你的手里。”
热门推荐
  • 带颗诗心游世界

    带颗诗心游世界

    本书由108篇散文组成,是作者三年多时间足迹遍及五大洲50多个国家后的记忆珍藏录,根据自己在世界各地的见闻,用散文的形式写就。作品对于多国的风土人情、风光物产、城乡建筑、历史沿革等有所绍介和白描,字里行间参透着的是行旅者的心灵感悟和人文情怀,行文流水,诗情画意,展示作者别样的行旅,不仅用足用眼,更是用心。
  • 人间鬼市

    人间鬼市

    火居道士徐慎之以给人家料理白事为生,恬淡的生活却因一次偷渡忘川河的行动而告破,再看时已经是千年前。那些怪力乱神的诡事异物接二连三的涌现,在人世间掀起了惊涛骇浪。毛民、丹朱、罗刹鸟、巫支祁的出现,会串联成怎样的一段传奇故事?时间长河掩埋的历史,究竟是真是假?扑朔迷离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徐慎之在命运安排下,往复古今,只为了结缠绕千年的因果。人间诡事,就在《人间鬼市》!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逃婚王妃很嚣张

    逃婚王妃很嚣张

    她是万人瞩目的尚书千金,世间男子都迷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他是最不受宠的傻子王爷,在宫中受尽欺负和白眼。因为一道圣旨,她必须成为他的妃。当精灵古怪的万人迷遇到扮猪吃老虎的面具男,会拼出怎样的火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真魔

    真魔

    “我容缺体术无敌,天才之资,为何不让我练气?!”星陨大陆,练体修气者为尊。炼体可拳碎星辰,脚踏星空;修气可气吞星宇,力拔六界!容缺,颜家天才少爷,体术无敌,可家族却始终不敢让他练气,只因……
  • 家政须知

    家政须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乱世医女之御夫有术

    乱世医女之御夫有术

    “袁染沬,是你出卖我!”“大人,我不过为自己谋条出路罢了。乱世风云,明哲保身,这个道理,不需奴家来教大人吧?”刘涣千防万防,却没防到自己的未婚妻会背叛自己。刘涣不仅失去了城池,还成了袁染沬攀上权贵的踏脚石,他不甘心!“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哈哈!”刘涣苦笑一声,面色阴沉,抽出利剑毫不犹豫的劈向袁染沬,“就是死,我也不会便宜你这个贱人。”袁染沬惊叫声还没落地,刘涣已倒地身亡,一只白貂从刘涣脚下擦过,回到主人身边。秦玊儿在后依然带着不可一世的笑容,抚摸着白貂柔软的白毛,乜斜着眼命令袁染沬道:“你不是想嫁给孙策吗,我帮你!”袁染沬知道与秦玊儿合作意味着什么,但她没有选择的余地。二人一拍即合,在楼阁上俯视城下杀气腾腾的兵马。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

    本书是武汉大学梅荣政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共收入课题组成员的相关研究成果20篇。本书研究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指导地位,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灵魂作用,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进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教训。
  • 升仙阶

    升仙阶

    “我这一生中,走过许多的‘升仙阶’。每走一次,都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于队,别顾着瞎吹牛皮了,快点过来看看我们下次要做什么任务啊!”“好吧,我先去看看任务。有空再聊啊。”他重新戴上黑色兜帽,慢慢走远了。
  • 帷幄奇谋:刘基

    帷幄奇谋:刘基

    刘基(1311~1375),浙江青田人,元明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明武宗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是朱元璋最重要的谋臣,并对明初的制度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刘基博学多识,学究天人,其诗被允为“一代之冠”,其文《郁离子》、《卖柑者言》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对明代文坛影响至深。其“盗天”、“措用”的认识论思想以及教育、人才观念仍具有现代价值。刘基因博识与卓越而受到后人的崇信与神化,成为至今在民间文化中具有广泛影响的历史人物。《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帷幄奇谋:刘基》生动介绍了历史文化名人刘基的传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