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2000000041

第41章 勘破无常:云生云灭自在风(1)

人生活于世上,当然要快快乐乐地活着才能懂得生命。不必担心生前的欢喜苦难,不用担心死后种种后事,拥有看透生死的勇气,便能免除一切悲哀,懂得珍重和爱惜生命,自然就能顺应世态、重生乐生。

向死而生,花一开自然会落

每个人必走的一条路便是死亡,这就如同花开花落一样自然。有的人觉得死是很痛苦的,有的人觉得死是灾难,有的人觉得死是自然的状态,还有的人觉得死是一种解脱……同样是死,它带给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唐代高僧保福禅师预感到自己将要辞世,将弟子聚集在一起,对他们交代:“近来我气力不继,我的世缘时限大概快要到了。”

弟子们听后,心中有些难过,也有些不舍,因为多年以来,大家都习惯聆听师父的教诲。于是,大家纷纷发表意见。有的弟子安慰禅师说:“师父的法体仍很健康,离了断世缘还早得很呢!”也有的弟子恋恋不舍地对禅师说:“弟子们仍需师父指导,师父怎么能抛弃我们呢?您走后我们该怎么办?”还有弟子鼓励禅师说:“师父要常住世间为众生说法,服务众生,不能这么快就离开啊!”

独有一位弟子问:“时限到时,师父是去好,还是留住好?”保福禅师听后以安详、亲切的语气反问:“你说怎样才好呢?”那位弟子安然地答道:“生也好,死也好,一切随缘,任它去好了。”保福禅师听后,哈哈一笑,说道:“我心里要讲的话,不知什么时候被你偷听去了。”说完,就圆寂了。

故事中的保福禅师能够这样洒脱、了无牵挂地死,不愧是得道高僧。那么人们对死亡究竟该持何种态度呢?不妨把人生看做乘车,车还没到站,强行跳车有违常理;车到站了,却赖在车上不下来,便会错过目的地。所以,乘车时不要想下车的事,到了站就轻轻松松地走下去,这才是最自然的态度。

有人请教大龙禅师:“有形的东西会消失,世上有永恒不变的真理吗?”大龙禅师答:“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山花开似锦”指的是山上开的花很美,但是转眼便会凋谢。虽然如此,山花仍不停地绽放;“涧水湛如蓝”指的是溪流深处的水,映衬着蓝天的景色,虽然溪面静止不变,但没有丝毫背离。这一对句,隐喻着世界的真理,也同时说明了生命的意义。花开的时间是很短暂的,花开后很快就会谢。而人的生命有一个时间段,过了这个时间也会悄然离去。

花开的本身,注定要凋落,而山花不因要凋谢而不再蓬勃开放,既然花开花落是一种正常现象,那么清清涧水的流动也是如此。因为时间之箭是单向的,所以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更要把握住现在、珍惜今朝,开心地活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人们不要忘记自己从哪儿来,也不寻求自己往哪儿去。生活中无论承受什么际遇都欢欢喜喜,就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然。人们对待自然要做到顺应,不要用心智去损害自然,更不可人为去破坏。对待生活也是如此,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好事还是坏事,事情一旦发生了,就不要因为过去而痛苦,应该积极地想办法渡过难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活中,人们对待追求的事物不能太执著。佛曰:“万事皆有缘,人生当随缘。”就像一朵花,你今天看它可能感觉很漂亮、很可爱,可是过了几天,它就会凋谢,你就会觉得它不漂亮、不可爱了,这个时候可能要换另外一朵花了。既然知道事实如此,就不需要对这朵花太执著,因为花开花谢,是自然现象,不需要太多的执著。对待生活也是如此。

红尘禅语:星云大师开示众生,花开花落是顺其自然,但人们需要把握机缘。当万物复出的一刹那,人就已注定一生饱受喜、怒、哀、乐之感,受万物轮回之苦。只有我们学会欣赏冬日的萧条,才能看到春日的万物复苏,了解人生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又会有所得,淡看那些繁华与落寞,巅峰与低谷,才能在坎坎坷坷的人生路上,得到幸福与快乐。

生命如同夜荷花,开放收拢是常态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顺着生命的自然之势来的;年龄大了,到了要死的时候,也是顺着自然之势去的。佛家讲究,勘破无常、生死参透,就能随时随地心安理得、顺其自然,也就不会大悲大喜,弄得身心俱疲。真正的生命不在现象,生是规律,死是必然,任何事物都无法逃脱生死交替的轮回,只不过是人不愿面对。只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把死当做另有的去处,就能领悟到禅道的最高修养。

一日,弟子向神山僧密禅师请教:“请师父谈一谈生死之事。”

僧密禅师说:“你什么时候死过?”

弟子说:“我不曾死过,也不会,请师父明示。”

僧密禅师说:“你既不曾死过,又不会,那么只有亲自死一回,方能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

弟子大惊:“难道只有亲历才能知道生死之事吗?”

僧密禅师说:“相传六祖慧能禅师弥留之际,众弟子痛哭,依依不舍,大家都将他视为再生父母。六祖气若游丝地说:‘你们不用伤心难过,我另有去处。’”

弟子开悟:“原来,生死只是人生的里程碑!”

禅是勘破生死、看透生死的,只有死过才可谈死,未知生,焉知死?生死的界限又在哪里?

对我们而言,肉体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而我们总是惧怕死亡,对死亡过度恐慌。活着为什么紧张?因为生命如流水一样逝去,无可挽回。尘世生命是短暂的,但在禅的眼里,生命是永恒的,生和死是定义肉体生命的。

演员变换了,戏照常进行,浪潮翻腾着,但海洋依旧。事物总是变化莫测,云飘在空中,消失了也不是死,而是化作了雨普洒人间,树叶落下了也不是死,而是化作了春泥,继续滋养新的树叶生长。古语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如此美好的诗句恰恰也说明,生与死不是那么遥远,那么疏离,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佛陀教导说:“我们今天就必须进行精修,因为明天太迟了,无法预料。因为死亡是无法预料的,所以不能跟它讨价还价。”这句话说的不就是生死是必然的吗?既然死是必然的,就连佛陀都无法与之抗衡,人又怎么能与之斗争呢?

对于人来说,既然肉体的死亡和毁灭是避免不了的事,既正常又绝对,那么我们又何必安慰自己,费尽心力去阻止死亡呢?

学僧道岫眼看同参中不少人对禅都有所体会,想想自己既不幽默,又不灵巧,始终不能入门,实在没有资格学禅,便决定做个行脚的苦行僧。临走时,道岫到法堂去向广圄禅师辞行。

道岫禀告禅师说:“师父!学僧在您座下参学已有十年之久,对禅仍是一点领悟都没有,实在辜负您的慈悲。看来我不是学禅的材料,今天向您老辞行,我将云游他乡。”

广圄禅师非常惊讶,问道:“为什么没有觉悟就要走呢?难道去别的地方就可以觉悟吗?”

道岫诚恳地说:“同参的道友一个个都已回归根源,而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都精进于道业上的修持,但就是因缘不合。现在,我的内心深处已生出一股倦怠感,我想我还是做个行脚的苦行僧吧!”

广圄禅师听后开示道:“悟,是一种内在本性的流露,根本无法形容,也无法传达给别人,更是学不来也急不得的。别人是别人的境界,你修你的禅道,这是两回事,为什么要混为一谈呢?”

道岫说:“师父!您不知道,我跟同参们一比,立刻就有类似小麻雀看见大鹏鸟时那样的羞愧之情。”

广圄禅师饶有兴趣地问道:“怎么样算大?怎么样算小?”

道岫答道:“大鹏鸟一展翅能飞越几百里,而我只能囿于草地上的方圆几丈而已。”

广圄禅师意味深长地问道:“大鹏鸟一展翅能飞几百里,那它飞越生死了吗?”

道岫听后默默不语,若有所悟。

大鹏鸟虽然一展翅就能飞越几百里,但它也无法飞越生死;而一个人却可以借助思考和反省,参透生死之道,并获得解脱。

面对生命,圣贤之辈没有认为活很痛快,也没有认为死很痛苦,因为生死已不存在于他们心中。活着是寄宿,死了是回家。生命如同荷花,开放收拢,不过如此。

红尘禅语:证严法师告诫世人,生死本无鸿沟,全在于人的设定。每一次死去都是一场轮回的开始,有了这种心态,无常的世事又算得了什么呢?人真正需要飞越的不是生死,而是心中划分的不可逾越的生死鸿沟。

活出生命的真意,以平常心看无常事

佛陀手中拈动的那朵花象征着生命,生命正是那朵从未开到怒放,再到凋零的花。佛陀拈着花,告诉大众,生命的意义就在自己手中,自己掌握着自己的生命,并应对它报以欢喜的微笑。只有在对自己的生命报以微笑,对自己的生活报以赞赏的正确观念下,我们才能接纳自己,面对自己的环境和遭遇,实实在在地过现实的生活。

清朝顺治皇帝曾说:“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未出生当然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娘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知道自己是谁吗?唯有慢慢长大后才能清楚地意识到这个“我”的存在,等往生闭上眼后,请问自己又是谁?

在佛教看来,生命由因缘而来,因是生命的根源,缘是生命赖以存续的条件。此“因缘说”非直线,也就意味着生命无始无终,随因缘而变化,如此反复循环。

人们总是问佛陀:“佛死后都到哪里去了呢?”佛陀总是微笑着,保持沉默。

但这个问题一次又一次被提出来,于是佛陀对弟子说:“拿一支小蜡烛来,我会让你们知道佛死了到哪里去了。”

弟子急忙拿来了蜡烛,佛陀说:“把蜡烛点亮,然后拿来靠近我,让我看见蜡烛的光。”弟子把蜡烛拿到佛陀的面前,还用手遮掩着,生怕火被风吹灭。但佛陀训斥弟子说:“为什么要遮掩呢?该灭的自然会灭,遮掩是没有用的。就像死,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

于是佛陀就吹灭了蜡烛说:“有谁知道蜡烛的光到哪里去了?它的火焰到哪里去了?”弟子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说不出来。

佛陀说:“佛死就如蜡烛熄灭,蜡烛的光到什么地方去了,佛死了就到什么地方去了,和火焰熄灭一样的道理,佛死了,他也消灭了。他是整体的一部分,他和整体共存亡。”

在佛家看来,死去的只是人的躯壳,真正的生命是绵延不断的。佛虽然死了,但佛法不会死,人世的种种道理也不会死,精神也是不灭的。好的终究有人继承,坏的终究被人抛弃。人有生老病死,而一切天理循环还是在那里。所以,“生,未尝可喜;死,也未尝可悲。”这便是佛教对于生死的看法。

不仅如此,对于死亡,佛家讲究一种自如而死,就是说,自己可以把握自己的生命,要什么时候死就什么时候死。

唐朝普化禅师有一天向人化缘“法衣”,一位施主便发善心用上好的布料制作了一件袈裟送给他,但是普化说这不是他要的“法衣”而拒收。临济禅师知道了这件事,请人送了一口棺材过去。普化看到棺材,很高兴地到街上喊着:“我的法衣来了!我要穿上它去死了!明天上午我要死在东门。”

同类推荐
  •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 量理宝藏论释(全集)

    量理宝藏论释(全集)

    《量理宝藏论释》属于佛学五部大论之因明学,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经由索达吉堪布多年精心翻译而成。市场上目前无专业和系统的作品,该作品具有出版价值,属于常销书。佛学“五部大论” 是三乘佛教综合知识和哲学理论高度概括性的教课书。五部大论是指:《因明》、《般若》、《中观》、《俱舍》、《戒律》等五部内学显宗经典理论。 本稿以深入浅出的形式诠释了人世间从宏观到微观的世界应该以什么为正确的丈量工具,什么是颠倒,错误和犹豫识;本稿思维缜密,逻辑性强,观点尖锐,各派系辩论尖锐深刻,从字里行间让我们体会中国历代智者们对甚深真理智慧地探索和论证,是极为难得的著作。对于探求名言真相,寻求正理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完整汇集因明正理的宝典;对于现代社会妄念纷飞的人们来说,这本书可以说是一双慧眼,通过这双慧眼可以看透社会的真相,从而踏上智慧之道。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热门推荐
  • 召唤勇者

    召唤勇者

    穿越不能带家属?那老婆怎么办?唔...这是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 末世来袭之一代杀神

    末世来袭之一代杀神

    一代兵王夜天惨遭驱逐,一夕之间位面惊天转变。崭新的世界,突变的丧尸……一次次绝处逢生,一个个巨大阴谋!在这种危险密布的地方,背叛与仇恨,无数羁绊和包袱,强迫他与这个世界竞争到底。究竟鹿死谁手,敬请期待~
  • 故思

    故思

    “百年之后,我的祖国将再无压迫,再无饿殍,再无侵略,我们的后代,会永远地生活在一片灿烂的阳光下。为此,我即使粉身碎骨堕入黑暗,亦是甘之如饴。”“乱世中幸存,犹如苟且偷生,惶惶然不可终日也。”
  • 去宋镇

    去宋镇

    我爹招呼村里人帮着把李长明送进县城里的医院里。做了CT观察,在左腿的骨头里加了钢板,绑上了石膏绷带。李长明在医院里住了一个多月。每天注射止疼和消炎的针药。我爹去看过几次。想等李长明出院以后再多给他一些钱。我爹最近这次去看李长明的时候,曾经和李长明商量,要赔给他多少钱才满意呢?李长明听出了我爹的意思。摇摇头说:“算了吧。我欠你的还没还呢,以后再说吧。”我问我爹:“李长明欠咱什么?他已经不欠咱什么了啊?”我爹抬手拧了一把鼻子,低头盯着我的脚,一句话也没说。过了老大会儿,我听到他嗯了一声,起身朝门外走。他的脚步歪斜在夏日的阳光里,腰间的钥匙串儿也跟着叮当作响,刺得我耳朵生疼。
  • 海运说

    海运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辰先生的婚然心动

    辰先生的婚然心动

    【完结】惨遭未婚夫劈腿,她被逼嫁给了一个“一穷二白”的男人。人前,他是三无人员:无车,无房,无存款;人后,他是掌握经济命脉的豪门权少,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商业帝国。.渣男小三背后说风凉:三无男配三无女,门当户对,佳偶天成。她戴着价值亿万的“廉价”戒指,把平淡的婚后生活,过得津津有味。直到有一天,他率领劳斯莱斯车队停在出租房的门口——
  • 寒界

    寒界

    被父母抛弃的冰清迷失在迷雾树林里,彷徨无措的时候遇到了神秘的少年上官皓。上官皓似乎无所不知,对迷雾树林了如指掌,却挡不住一波波的袭击。神秘的少年究竟是什么身份?她们有要如何突出重围,安全离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进与退的人生经营课

    进与退的人生经营课

    人生如路,生命如轮。我们倚轮前行,道路时而平坦,时而曲折,偶有高山挡道,亦有湍流拦路。若生命在前行中多一点策略,人生在进退中多一点领悟,就能更加巧妙地达到理想的终点。
  • 幻宇秋叶

    幻宇秋叶

    一个手执符剑的少年在传说中的修真之地进行灵气的修行,在拥有了神奇的能力之后,他与强悍的匪帮较量,在获知了邪恶力量的源头之后,他开始了危险的远行。在不知名的国度他用自己的力量挽救了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但更危险的旅程摆在他的面前,荒凉的草苑大漠,力量强大的古老帝国,一个又一个难以战胜的对手,使少年有了一翻不同寻常的经历,在和邪恶力量的决战当中少年成就了一个修士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