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6800000018

第18章 主和(4)

秦桧觉得他的这个说法也行,反正是皇帝有这个想法,当臣子的照做就是了,乱跟着嚷嚷,对自己是没有好处地。

他们两个人商量一下,决定一起到皇帝那里接受皇帝亲自书写诏书。

到上朝的时候,高宗手拿御笔,准备书写诏书,秦桧一言不发,没有表示异议。赵鼎却忍不住了,毕竟赵瑗先立的皇子,封的建国公,按理说,在礼数上,赵瑗地位应该高于赵璩,皇帝现在的目的是,把两个人放到同一个层次上,让天下人看不明白。

高宗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但赵鼎毕竟不同于秦桧,他考虑问题是从整个江山社稷的角度来考虑的,而秦桧只单纯站在皇帝个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秦桧能接受的事情,赵鼎未必就能接受。

他就对高宗说:“现在建国公位在上,虽然没有正名,但是天下人都知道陛下您有儿子了,今天封赵璩之后,两个人的礼数不能不加区别。”

要是加以区别,那不还是告示天下,赵瑗就是接班人了吗?那搞这样的平衡术,有什么意义呢?

好你个赵鼎又跟我作对!

高宗很不高兴,就把御笔放下,说:“姑且慢慢来。”

又把皇帝给得罪了,再抓住这个机会,奏你一本,就不信,整不倒你!

秦桧又故伎重演,单独留下奏事。把赵鼎的所作所为,又是一顿痛斥,坚决拥护皇帝的主张。

本来高宗对赵鼎就已经不满意了,再加上秦桧在一旁煽风点火,高宗就有了罢免赵鼎的意思,只是没有找到适当的理由。

聪明的秦桧早就把高宗研究透了!

不就是没有人站出太向赵鼎发难,弹劾他吗?那还不容易!找个枪手来,对着赵鼎一顿放,到时候,不用皇帝罢免他,他自己就主动走人了。

谁当这个枪手合适呢?秦桧选中了萧振。

萧振也算是大宋老臣了,年轻时曾像秦桧一样,进入太学,因品学兼优,才华出众,被推为太学“三贤”之首。入仕以来,颇有口碑,老百姓对他评价很高。

因此,赵鼎把他引荐给高宗,在朝廷里任职。

政坛之乱,再有贤能的人,也未必能分清谁是谁非。

处事圆滑的秦桧,很快就和萧振拉上了关系,并且把他推举为殿中侍御史。

当时与赵鼎在同一条战线上的,还有参知政事刘大中,这个人反对议和,经常劝高宗不要中了金人议和的奸计,而且在皇子问题上,刘大中也与赵鼎保持高度一致,并向高宗表达了皇子地位不能相同的看法。

两个人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搞跨了刘大中,赵鼎也就没有盟友,在朝堂上说话,就没有遥相呼应的对象,彻底被孤立起来!

先从刘大中下手!

萧振就弹劾刘大中,说他暗地里与赵鼎勾结,密谋篡夺相位,危害朝廷。

这一枪打得好,打得准!正好切中要害,高宗最担心的权臣勾结,结党作乱,当年吕颐浩打击秦桧,就是以朋党为借口,才迫使高宗最终狠下心来,罢了秦桧的相。

光阴流转,现在秦桧又用这一招来收拾赵鼎、刘大中。

把刘大中这样一定性,高宗能留着他吗?罢官!

刘大中一走人,赵鼎心里很清楚是什么一回事了,他就对大家说:“萧振的本意不在大中。”意在谁呢?就是他赵鼎!

这样的话传得很快!那时候,在朝廷里面,专门有些喜好看热闹的人在两帮人之间穿梭,传播消息,唯恐天不乱!

萧振听到这话后,心想,你赵鼎猜得很准啊,你这么说,我也不用遮掩了,就对大家说:“赵宰相不用我亲自指责,自己就会主动走人!”

斗争都暗转向明了,两帮开始掐架了。

支持赵鼎的殿中侍御史张戒指责支持秦桧的给事中勾涛。

勾涛借题发挥,散步言论道:“张戒攻击我,是赵鼎的意思。”把矛头对准了赵鼎。

为了达到彻底搞垮赵鼎的目的,勾涛就向高宗告状,说赵鼎背地里结交台谏官,给自己造声势,结交军事将领,壮大自己的势力。

这两条罪状,哪一条都是高宗的大忌!

话说到了这份上,赵鼎也是有口难辩,不得不称病辞相,并且对高宗说:“大中说话公道,被章淳、蔡京所嫉恨。我和大中是一样的人,大中去职了,我怎能留任?”

赵鼎在表达自己朝廷的不满,表面上是拿章淳、蔡京说事,实质上是暗指秦桧,把秦桧与章淳、蔡京等人归为一类。

赵鼎罢相了,胜利属于秦桧!

大宋历史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这一页又该写点什么呢?

24、引蛇出洞

绍兴八年(1138年)十月,高宗正式罢免了赵鼎,以忠武节度使出任绍兴知府。没过多久,又加官检校少傅,改任奉国军节度使。

赵鼎离开临安之时,秦桧带领百官前去送别。

为什么秦桧把赵鼎排挤掉了,还要亲自去送别呢?安的是什么心啊?因为在整个排挤赵鼎的过程中,秦桧都没有直接出面,他都在暗处活动,背地里向高宗告状,指使萧振等人向赵鼎开火。

手腕够高的!

所以,赵鼎和秦桧两个人在面子上还过得去,看不出任何争斗的迹象。

斗智而不是斗力!玩的权术与谋略,而不是真刀真枪的火拼!

没有硝烟的战争!

赵鼎都到这地步了,秦桧还装作与己无关的样子,带领一帮大臣声势浩大的来给赵鼎送行。

还真有那么点依依惜别的意思!

赵鼎很生气,你秦桧这不是看我热闹来了吗?你在背后玩手段,把我整走你,这会你又装好人给我送行!

老子不吃你这一套!赵鼎跟秦桧也没客气,正眼看都没看他一眼,只是象征性作了一个揖,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一点情面都不给!秦桧气得又咬牙又跺脚!

好你个赵鼎,你不识好歹啊,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有你好果子吃!秦桧暗暗发狠道。

赵鼎走后,枢密副使王庶进宫晋见高宗,高宗听说赵鼎走了的消息后,就给赵鼎一个评价:“赵鼎两度为相,对国家有大功,两次辅助我亲征都取得胜利,又镇守健康,使朝廷安全无患,真是其他人比不了啊!”

高宗这样肯定性评价赵鼎,实际是在安抚那些支持赵鼎的大臣,你们别胡闹,赵鼎是个怎么样的人,他对国家做了哪些贡献,我最清楚,不会否定他的,你们放心好了。

这是高宗稳定人心之策。

再说议和的事情,绍兴八年(1138年)七月,王伦奉高宗之命到金商谈迎回徽宗梓宫和皇太后之事,实际上就是议和。

这时候,在金把握朝政大权的是副元帅、鲁国王挞懒,他与太师、领三省事完颜宗磐,左丞相太保、领三省事完颜宗隽结为一党,排斥异己,独揽大权。他们对宋的策略是让宋取代伪齐,向金称臣,同时,把伪齐原来占有的陕西、河南归还给宋,实现议和。

以金兀术为首的对宋强硬派,是坚决反对与议和,主张兴兵灭宋,实现大一统。

经过激烈交锋,议和派暂时占据上风。

挞懒委派张通古、萧哲为使臣,前往宋,以诏谕江南的名义,进行议和。

到了十月,赵鼎刚刚罢官,王伦就带着金使就抵达宋境了。

议和即将大功告成!

对于金使的到来,朝廷上下议论纷纷,反对议和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为了及时掌握反对议和的情况,排除议和道路上阻力,高宗与秦桧商量,这事情瞒是不瞒不住的,越隐瞒传言越多,舆论越乱,局势就会越动荡。不如来个先入为主,把金人的议和条件公布于众,广开言路,让大家讨论,看看谁反对议和,抓住几个典型,予以贬逐处理,震慑一下反对议和的那些人,来达到平息舆论,以正视听的效果。

策略研究妥当,高宗就依计行事,下诏说:“金国派遣使臣来到我大宋,想要朕屈膝求和,现命令侍从、台谏仔细考虑,向朝廷陈述意见。”

这就是所谓的引蛇出洞!

中书舍人吕本中、礼部侍郎张九成都是赵鼎的人,他们向来与秦桧不和,这次议和又是由秦桧主抓,他们就强烈反对议和。

枪打出头鸟!

高宗就决定先拿他们两个开头,命令秦桧对他们两个采取措施,有了高宗的支持,秦桧就把他们两个工作进行了调整,不给他们实权和发言的机会,光有个饭碗,没什么事干,看你还敢不敢逆着皇帝说话了!

刚处理完这两个人,支持赵鼎的张戒又跳了出来,要求高宗留下赵鼎,并且列举了十三件事例来驳斥议和,抵触秦桧。

秦桧也没客气,又把他给贬逐了。

枢密副使王庶向来就是反对议和,先后七次上疏,请求高宗不要议和。并对揭秦桧的老底说:“你难道忘记你在东都时候想保存赵氏,是怎么被金人抓走的吗?”

议和就不是保存赵氏吗?一定要拿当年的事情和现在比吗?有可比性吗?秦桧很恼怒,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情况,况且现在议和,这是皇帝的注意,我只不过负责执行而已,你们把矛盾都对准了我?对准皇帝,要掉脑袋,对准我,难道就什么事也没有了吗?

想的美啊!

你王庶不是几次三番以离职来要挟皇帝吗?这次就满足你的离职要求!

凡是涉及反对议和的事情,只要秦桧提出处置措施,高宗也不加过问,就是两个字:同意。

看来,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被议和所制啊。

王庶得罪了秦桧,自己的官也当到头了,被赶出了朝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更有甚者,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疏,竟然要求斩了秦桧与王伦,来向天下谢罪!

此言一出,轰动朝野,还没有敢如此公开的向当朝宰相叫板!

能说这话,恐怕已是置生死于度外了!

有胆识啊!

也不是所有人都反对议和,站在秦桧的对立面,毕竟朝堂上,秦桧的人脉还在,他现在是一相独大,依附在他身后的官员不在少数!

面对乱七八糟的言论!

中书舍人勾龙如渊沉不住气了,对秦桧说:“各种妖言惑众的言论纷起,为何不选择让台谏官来击破他们!”

秦桧正被这些攻击言论折磨得焦头烂额,疲于应对,忙于处理。听勾龙如渊这么一说,觉得很有道理,总不能自己单枪匹马去迎战四面来敌吧,得找些帮手,来个重点围剿。

控制什么样的角色对自己最有利呢?那就是御史中丞,台谏官的老大,控制了这个角色,就能够轻松自如的对付那些反对自己的人!

弹劾!弹劾!

秦桧就把勾龙如渊推举为御史中丞。

为了报答秦桧的举荐之恩,勾龙如渊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弹劾胡铨,替秦桧出气!

老大受屈,小弟来给你出头!

有人罗织罪名弹劾胡铨,这事就好办了!

秦桧把胡铨逐出朝廷,贬到昭州!

翰林学士陈刚中与胡铨交情好,听说胡铨上疏要求杀秦桧、王伦,就专门写信给他,表示认同。

秦桧知道后,就把陈刚中贬到了赣州安远做知县。

从朝廷大员到七品芝麻官,这落差何其的大啊!

更要命的是,这安远濒临岭南,环境恶劣,俗话说:“龙南、安远,一去不转。”

就是说,一旦去了这些地方,就别想活着回来了。

相当于被判了死刑!

结果确实也如此,陈刚中就死在了安远。

大臣曾开对秦桧说,现在应该讨论的是存亡问题,而不应该讨论安危问题。他把议和上升到亡国的地步。

议和就是亡国了,那主张议和的人,不就成了卖国贼吗?皇帝还在,朝廷还在,军队还在,哪里亡国了呢?我们还是宋的子民啊!

秦桧对曾开的这种歪理邪说,很是恼怒,就把他驱逐了!

奉礼郎冯时行被高宗召见,研究国事,冯时行坚持说议和不能相信,还引用汉高祖分羹的例子来说明。高宗很不高兴,就说:“朕不忍心听。”起身就走了。

把皇帝惹恼了,那还有的混吗?秦桧也把他给贬走了。

在高宗的直接部署下,秦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把反对议和的官员纷纷贬逐,赶出了朝廷。

整个过程,没有流血事件发生,只是用采取行政处分的方式,把那些不听话的官员,调离了朝廷,让他们到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尽情的讲述自己的主张!

议和尚未成功,高宗也不想采取过激的措施打压官员,不想在这个时期,上演血腥的一幕,因为反对议和声音还很大,人员还很多,利用秦桧这杆枪,先有选择的贬逐一些人,范围不大,力度也不大,都基本上能保住个乌纱帽。

让他们大小还有个官做,尽管满腹怨言,但还得为朝廷效力。

读书人牢骚多,也可以理解!

驱逐就能平息舆论吗?不,舆论的声音随着驱逐,而愈演愈烈!

先有司勋员外郎朱松、馆职胡珵张扩、凌景夏、常明、范如圭共同上疏说:“金人用了区区一个和字,竟让在我朝得志十二年啊!颠覆我皇权、松弛我边备、耗竭我国力、缓和我与金的不共戴天之仇,使我大宋的爱国志士绝望,以诏谕江南为名,让陛下行跪拜之礼,从公卿大夫到军民百姓,没有不为之愤怒的,怎肯让陛下向仇敌称臣呢?天下英雄豪杰,一定会有向相公问罪的人。”

这波人集体请愿没过几天,又一波人上来,权吏部尚书张焘、吏部侍郎晏敦复、魏矼、户部侍郎李弥逊、梁汝嘉、给事中楼炤、中书舍人苏符、工部侍郎萧振、起居舍人薛徽言一起上奏,极力说屈膝求和的不对。

新被任命的礼部侍郎尹焞单独上疏反对议和,并写信指责秦桧,惹得秦桧大怒。

把秦桧给惹恼了,这官也干不太平,尹焞就坚决不接受礼部侍郎这个官职。

还算明智!

面对群情涌动,高宗与秦桧也显得束手无策。贬还贬不过来,都贬走了,朝廷就玩不转了。

管他呢,让他们反对去吧!

想开了,看透了!

他们的意见还是照听不误,但采不采纳,那是我这个皇帝说的算!

现在的中心工作就是议和,谁反对也不好使!

高宗议和的决心依然不可动摇!

秦桧的执行态度依然不可改变!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发明始祖。如鲁班、李冰、蔡伦、张衡、华佗、魏伯阳、马钧、葛洪、郦道元、一行、毕昇、黄道婆、路·盖里格、安东尼·列文虎克、G·W·莱布尼茨、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等人。
  • 叩开台湾名人之门

    叩开台湾名人之门

    作为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早在1946年就被蒋介石下令用专机秘密押往台湾,从此在台湾度过45年的幽禁岁月。作为“山西王”的阎锡山,曾经独霸山西38年,败退到台湾之后却在阳明山极其偏僻的一角建造窑洞式石屋,惨淡度过生命的*后10年。从此他处于蒋介石特务的严密监视下,终死于非命……本书也关注台湾文化名人的命运:被大陆斥为“反动文人”的著名学者胡适、“自由主义者”国画大师张大千、“三大反动文人之一”钱穆、“两脚踏中西文化的”林语堂,等等。他们在台湾又经历着怎样的动荡与酸楚?本书是这些名人的集体后传,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多次远赴海峡,为你叩问史实。
  • 列女传

    列女传

    中国古代妇女史,也是一部指导女性言行的书。《来自星星的你》都教授推荐、《拥抱太阳的月亮》推荐。
  • 林则徐家书

    林则徐家书

    综观林则徐一生,是典型的宦海人生,与家人聚少离多,然而,林氏之于家的责任心却并未因此少一分半分,此次结集的十多万字的家信,皆依其有据可查的手稿整理而得。细读起来,字里行间,无不催人泪下,其文纵横捭阖,气势磅礴,论述精当,感情真挚;有涉及行政治理难题,军事布局谋略,民族问题剖析,治安暴乱平定,鸦片治理前因后果,其内容之丰富,文笔之精妙,两百多年来,窃以为除后来者梁启超先生稍稍足以并肩,余人皆不可及。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3)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3)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三)》是《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系列之一,包括: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等。
热门推荐
  • 王者之极限超神

    王者之极限超神

    在朋友的鼓动下,林昊终于进入了这所超现实的全面沉浸版游戏舱,却不曾想到,他竟开启了一座新世界的大门……
  • 大叔追妻指南

    大叔追妻指南

    推荐新文《暗恋大叔好多年》她常常觉得,她叔在她的生活里扮演了许多角色。像父亲,偶尔像个流氓,偶尔像小孩子。后来他告诉她,一个完全爱她的男人,就会想要把自己全部都展现给她。他的温柔宠爱,只要她接受就全归她所有。身边的尔虞我诈,她若不喜欢,那他便只脏自己的手。*没在一起之前——他总说:“别总是乱跑,外面不安全,好好学习最重要!”在一起之后——他却换了一副嘴脸,“丫头,去哪都行,就是不许离开我!”【本文无血缘关系,放心入坑】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当你孤独时,你要干些什么

    当你孤独时,你要干些什么

    这是一本能对抗孤独的书,有趣味,有意思。通过孤独的人分享彼此的状态和语录,让读者找到平衡与有乐趣的地方。通过了解这些人在孤独的时候干什么,来增加对孤独的理解,达到消遣孤独的目的,让自己“不再孤独”、“更有力量”。这本书告诉每一个在忍受孤独的小伙伴:孤独既不是礼物,也不是惩罚。我们每个人都会孤独,孤独是生命的常态。
  • 快穿之神主大人萌萌哒

    快穿之神主大人萌萌哒

    当灵魂缺失,当记忆不全,世界一片未知,是什么感觉?“呵。”恋暖冷冷地笑了一声。系统契约?恋暖笑笑。男神在手,天下我有,一朝风云,身份揭晓,谁与争锋?【1v1甜宠】
  • 我是你的朱丽叶

    我是你的朱丽叶

    本书描写的是一个花痴女生与帅哥老师的悲催情感故事。米星希是学生们的知心朋友,恋爱却一直不大顺利,他和美眉老师林可可是一对欢喜冤家,两个人互相爱慕,却都不承认,他们总是吵嘴,以各种方式攻击对方——当老师的恋情出现危机时,暗恋老师的女生疯狂制定“老班培养计划”,美女老师只好绝地反击——两位“麻辣教师”以独特的风格教育学生,他们对学生宽容,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对待,为他们付出自己的努力,觉得学生就是自己的一切。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看到许多的感动,会从中感受到老师的伟大。这本书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不仅笑料百出,有数不尽好看、好玩的故事……
  • 思想之王:伏尔泰

    思想之王:伏尔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封建叛逆、反政府诗人、在英国、回国的日子、在瑞士、抗争、胜利、最后的岁月等。
  • 最强修仙弃少

    最强修仙弃少

    弃少重生,再战都市。前世窝囊一生,这世力挽狂澜。什么家族大少,什么宗派栋梁,本少爷一拳打过。打赢了挥斥方遒,打输了回家叫人打死了就地埋掉;本少爷是会修仙的最强弃少,各路高手一拳撂倒。
  • 锦城夜笙歌

    锦城夜笙歌

    他说,此生只爱笙歌。她说,我爱你。他说,我会给你最繁华的婚礼。她说,我等你。他说,我们要不离不弃。她说,我信你。那时,他叫子遇。后来,他叫锦城。他的此生不再只爱笙歌。他也没有给她婚礼。他和她也没有不离不弃。她说,希望来世我们是相爱的。他们就像词中说的那样:锦城笙歌,青衫远目,心字犹缺,寂景空寥人影乱,昔人去,风景曾谙。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