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6600000029

第29章 让孩子在言语上做到诚信 不欺诈

信——孩子要言而有信,这是立业处世的基础

“信”,是儒家的道德规范,主要意思是诚信,言而有信。《论语》中讲道:“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导学生,认为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言而无信,怎么能行呢?这足以说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而言,信是非常重要的,是立业处世的基础。

“信”本身就是一个智慧的符号,左边是“亻”,右边是“言”,即“人言为信”。《说文解字》中解释:“信,诚也,从人言。”也就是说,一个人说出的话,就一定要兑现,不可以说一些欺骗他人的话。因此,我们要教孩子在言语上做到诚信,不说谎。

凡出言,信为先

诚信是一种美德,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孟子曾说:“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而不立。”一个人没有信用,是无法在这个社会中立足的。可见,诚信关乎一个人的未来。所以,凡是开口说话,就要讲信用,对自己说出来的话要放在心上,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信守承诺。

在古时候,因为科技、交通不发达,朋友之间居住的地方相距较远,都是提前说好下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短则一年,长则几年甚至几十年,但是无论时间有多长,他们都会如期而至。即便是相约的某一方已经不在人世,他也会在临终前把此事托付给亲人,嘱咐亲人代自己赴约。这里所流露出的诚信的精髓,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另外,古人的诚信不只建立在言语上,甚至连一个念头都不会违背。在春秋时代,吴国的季扎是一个有仁义的人。有一次,吴国的国君派季扎出使鲁国。当季扎一行途径徐国时,徐国的国君宴请了他。徐君看到季扎身上佩戴的一把宝剑时,掩饰不住地流露出了对宝剑的喜爱。季扎心里清楚,徐君非常喜欢自己的这把宝剑。但是,出使国外,宝剑是必要的配饰之一。所以,当时季扎的心里起了这样一个念头:我现在不能把宝剑送给徐君,等到办完事情再送给他。

等到季扎顺利出使鲁国之后,返回吴国途经徐国时,想把这把宝剑送给徐君。不巧的是,徐君已经去世了。随后,季扎就来到了徐君的墓前祭拜他。祭拜完后,季扎把宝剑挂在了墓旁的树上。季扎的随从非常奇怪,就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当时,季扎回答道:“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意思是说,我的心早就已经答应把宝剑送给徐君了,怎么可以因为他去世了而违背我的心呢?

其实,即使季扎不把宝剑送给徐君,也不会有人说他什么。因为,季扎没有在口头上给徐君任何承诺,而且徐君也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季扎却兑现了自己念头上的承诺。这种诚信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然而,在当今社会,有些人说话不讲诚信,有些企业也不讲诚信,出尔反尔,害人又害己,从而引发了严重的诚信危机。口头承诺的事情,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而无法履行。即便是白纸黑字定下的合同,也可能会故意违约。试想一下,如果人们都不讲诚信,都以欺诈为荣的话,这个社会还如何前进呢?

前面提到“人无信而不立”,同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失去了信用,也将无法在这个世界上立足。所以,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落实“凡出言,信为先”,共同勉励,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首先要在言语上做到诚信。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使用最频繁的、最容易表达的就是言语。如果言语不能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变得非常虚伪,也就失去了交往的真正意义。而且,更可怕的是,我们的一言一行将在无形中影响孩子。

所以,我们一定要言而有信,答应他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不能找任何借口。尤其对于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履行,如果因为特殊情况而无法对孩子履行承诺的话,一定要跟孩子说明原因,争取得到他的谅解,并找机会弥补这次缺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孩子最大程度的信任和敬佩。更重要的是,我们给孩子做了一个诚信的好榜样,孩子也会学着我们的样子,履行对他人的承诺。

我们要帮助孩子建立诚信的意识。

对于每个人而言,诚信都是立足于社会的基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要使孩子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让他具备诚信的品质。在第一章已经讲过了,孩子讲诚信不但不会受人欺负、受人骗,反而会赢得更多人的喜爱和帮助。

然而,对于孩子而言,他的脑海中可能还没有诚信的概念,他可能很容易就答应他人要做某件事情,然后又找很多理由推脱。所以,从孩子小时候开始,我们就要帮助他建立诚信的意识。

平日里,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思考关于诚信的问题,让他知道什么是诚信;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关于诚信的故事,将道理深入浅出地渗透给孩子,使他得到诚信品质的滋养,也可以一起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对错,从而帮助他建立正确的诚信观。

另外,我们也可以在生活细节中帮助孩子建立诚信的意识,对于孩子答应我们的事情,比如回家先写作业、出去玩多长时间、看多长时间电视、几点起床、去超市买什么东西等,我们都要监督他做到,不能放任他的行为,更不能迁就他。当孩子这样去做的时候,说到做到的诚信意识就慢慢在他心中建立起来了。

我们常说:“凡事三思而后行。”其实,说话也一样,也需要三思。

孔子曾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就是说,古人不轻易说话,更不会随心所欲地说话,因为他们害怕自己说出的话不能做到。而且,他们认为,说到做不到就会失信于人,是一件非常令人羞耻的事情。可见,古人说话非常谨慎,不轻易说话,不轻易承诺。

所以,我们不仅要重视自己的言语,还要教导孩子重视言语,每次讲话之前,一定要三思一下,看看这句话可不可以讲,该不该讲?讲了之后,我能不能做到?讲了之后,会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

也许有人会认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才叫真实。一个人能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的确表明他很真实,但是他能对自己的话负责吗?他能做到诚信吗?他能保证自己的话不会伤害到他人吗?

事实上,凡事三思而后言,是一种慎重、负责的表现。当孩子养成了说话之前多思考的好习惯后,就不会随意说话,也就不会出现说了做不到的情况,更不会伤害到他人。慢慢地,孩子就能在言语上做到诚信了。

诈与妄,奚可焉

不说欺骗、不真实的话,是修养德行的开始。

“诈与妄,奚可焉”中,“诈”即欺骗,“妄”即不真实,“奚”是文言疑问代词,即怎么。这句话的大意是说,怎么可以说欺骗他人的话和不真实的话呢?通过反问,更加深了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不可以说欺骗他人的话,不可以说不真实的话!

一位母亲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我在家里接到一个找我家先生的电话,由于先生不愿意接听,我就说先生不在家,等我挂掉电话后,儿子就好奇地问我:“妈妈,爸爸明明在家,您为什么说不在家呢?”我解释道:“你爸爸不想接外人的电话,我就只好骗人家了。等你长大了,你自然就会明白的。”

请问,这位母亲的言行给孩子种下了什么种子呢?种下了不诚实的种子,种下了说谎的种子。孩子会认为,说谎是正常的事情,所以他就会理所当然地说谎。孩子经常说谎话,就没有人会相信他了,他又怎么能跟别人交往呢?又怎么能立身处世呢?

还有一位朋友给我讲过一件事:有一位父亲在家接到电话,跟电话那边的人说:“今天还有应酬,就不过去了。”儿子听到后,就问:“爸爸,什么是应酬?”这位父亲回答说:“应酬就是你不想去做事时的借口。”儿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第二天一早,父亲催儿子赶紧吃饭,一会儿要去上学。儿子说了一句让父亲晕倒的话:“我不去上学了,今天有应酬。”

所以,在孩子面前,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做一个好榜样,一定不可以说欺骗、不真实的话。那么,孩子就会受到良好的熏陶,就会种下诚实守信的种子,自然就不会说欺骗、不真实的话了。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曾经说过,他的一生没有一事不可告人,没有愧对自己,也没有辜负过任何人。一天,司马光的学生刘安世请教他:“人一生要从哪里开始修养自己的德行呢?”司马光说:“其诚乎!吾平生力行之,未尝须臾离也。”刘安世想了三天没想明白,于是向老师请教具体的内容,司马光说:“自不妄语始。”

司马光认为,人一生要从“不妄语”开始修养自己的德行。所谓“不妄语”,就是不说虚妄不实的话,说白了,就是不说谎。所以,我们要时刻勉励孩子,要从不说欺骗、不真实的话开始修养自己的德行。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不要用哄骗的“教育”方式。

哄骗,是我们搪塞孩子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手段。面对孩子的纠缠不休,相信很多父母都会绞尽脑汁想出各种招数去哄骗他,以此来让不听话的孩子乖乖就范。这种哄骗的“教育”方式也许会在短时间内奏效。但是,当孩子知道我们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并不打算真去做时,他就会对我们失去信任感,而且,他会觉得:随便说一说没什么大不了的,说到做不到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慢慢地,孩子便会学会用哄骗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肯定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所以无论面对什么情况,我们一定不要采用哄骗的方式对待孩子,而是要坚持以正面、积极的教育方式,采用说服、鼓励、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让他变得真正听话。如果我们哄骗了孩子,又应该如何处理呢?

我们都听过“曾子杀猪”的故事吧!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孩子哭闹着要跟着去,她就哄骗孩子说:“你在家等我,我回来就杀猪给你吃。”当她回来后,曾子就要去杀猪,她说自己只是随便和孩子说说而已,不是真的要杀猪。但是,曾子却认为,对于一个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孩子而言,如果成人欺骗了他,他就会向成人学习,而且成人说话不算数,他就不会相信成人了,那么成人以后就没有资格教育他了。于是,曾子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

如果我们用了哄骗的方式“教育”孩子,就应该像曾子一样,哪怕要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也不能欺骗孩子。因为,我们的言行举止将会影响到孩子人格、德行的形成。当然,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不采用哄骗的“教育”方式。

面对说谎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面对说谎的孩子,很多父母可能不以为然,觉得孩子年龄还小,认知能力尚未发展成熟,等他长大懂事之后自然就会好了。但是,孩子在小时候就养成的说谎习惯,等到他长大懂事之后,真的就能消失吗?

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小时候养成的说谎习惯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不见,而且我们一次次地姑息、迁就他,可能会把他一步步推向深渊,使他成为一个满口谎话的人。那么,这样的孩子还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吗?还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吗?

所以,面对说谎的孩子,我们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方法,让他认识到自身的过失,并与他一起商量,如果下次遇到了类似的事情,应该用什么办法来代替说谎。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千万不要用严厉的惩罚来威胁孩子,因为这个方法往往会让孩子因害怕受到惩罚而说更多的谎话。所以,我们应该心平气和而态度坚定地面对说谎的孩子。

当然,我们也应该找到孩子说谎的原因,对症下药,让他改掉说谎的坏毛病。一般来说,有的孩子是模仿身边人的言行而说谎,有的孩子是害怕受到惩罚而说谎。面对不同的情况,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当孩子打下不说谎的根基之后,我们要教孩子学会变通。

听话“谎言”这两个字,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是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其实,还有一种“谎言”,称为善意的谎言,当谎言的前面加上这个限定词之后,谎言的本质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当我们为了他人的幸福而适度地说谎的时候,谎言就变成了善意的话语,具有神奇的力量,可以给他人带来希望。如果我们一直坚持所谓的“真实”,可能就会把事情弄糟。所以,当孩子打下了不说谎的根基之后,我们还需要教他学会变通,不要学呆了。有的父母也许会疑惑,哪怕是善意的谎言,它也属于谎言,这不是有碍于诚信吗?

善意的谎言虽然属于谎言的一种,但是也不能说它就一定会有碍于诚信,因为具体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比如,面对一个身患绝症的亲人,我们怎么忍心告诉他真实的病情呢?一般来说,这时候,为了让他对自己有信心,为了让他安心配合医生的治疗,我们就会编一个善意的谎言。那么,谁又能说这有碍于诚信呢?

我们需要告诉孩子的是,善意的谎言是以维护他人的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出于替人着想的动机,是建立在内心真诚的基础上的。如果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说谎,就变成了恶意的谎言,就真的有碍于诚信了。当孩子真正能够活学活用这些智慧的时候,才能让自己和身边人受益。

教子箴言

中国自古就很重视“信”,把“信”当成衡量一个人基本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而且,“信”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学做一个诚信的人、一个不欺骗他人的人。当孩子在言语上做到了诚信、不欺诈时,他自然就能得到周围人的信任和尊重,和周围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一来,孩子在成长之路上就会遇到很多贵人帮助他、提携他,从而让人生之路走得更轻松、顺畅。

同类推荐
  • 看见孩子,看见自己

    看见孩子,看见自己

    育儿过程中,你是否曾为如下问题苦恼过:孩子厌食、呕吐、咬人、尿裤子、极度害羞……对于这些只有躯体症状却没有生理病因的问题,来自英国国家健康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布拉夫曼博士告诉你:只需要与不开心的孩子聊聊内心的冲突!通过许多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如果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理解,那他们就可能会通过身体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苦恼。如果父母正确地理解了孩子的焦虑,那么一切都会好起来。布拉夫曼博士相信,真正成熟的父母,不会只想着去处理孩子的问题,而是先去处理孩子的感受。当父母终于知道究竟是什么在折磨着他们的孩子,并且努力改变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时,孩子的症状基本都会消失。
  • 儿童心理课

    儿童心理课

    《儿童心理课》以“解读儿童行为”为主题,集结了儿童各种行为和心理表现,从儿童生活习惯、爱好学习、情绪管理、社会交往等几大方面展开阐述,以朴素的语言对儿童心理行为进行了条分缕析,以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将难懂的行为心理学知识通俗化,切实解决宝爸宝妈面临的育儿实际问题,让宝爸宝妈迅速读透孩子心,找到科学教养孩子的方法。
  • 左手爱孩子 右手立规矩

    左手爱孩子 右手立规矩

    本书融思想、智慧、创新于一体,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方法与原则。本书通过阐述爱和规矩的关系以及重要性,改变了千万家庭中国式传统教子观念和模式,纠正了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种种误区,是家长和老师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同时,书中列举了诸多具体可行的方法和策略,为父母解决管教孩子的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其思想独特,视角新颖。家长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孩子不按着规矩去做怎么办,孩子不喜欢被规矩所缚怎么办,怎样让孩子学会将规矩变成习惯,怎样让孩子从规矩中感受父母博大的爱和良苦用心……本书都会告诉你答案。
  • 好妈妈都是讲故事的高手

    好妈妈都是讲故事的高手

    妈妈给孩子讲故事,追求的是用人去感染人、用事件去引导事件;孩子聆听故事,收获的是于一点一滴中对自我、对社会的反思。素质教育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传授生命真理的励志故事是孩子获取新知、读懂大千世界的重要途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本社会之书,每一个孩子也都是一本生命之书。讲你,讲我。讲故事;听你,听我,听故事。有时候。教育就是可以如此简单!在那些绘声绘色的故事中,妈妈种下的是正直善良的品格种子,结出的是令人欣喜的美德之果,这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
  • 同步胎教一点通

    同步胎教一点通

    本书对女性整个怀孕周期需要了解的胎教知识、胎教方案进行了系统介绍与讲解,并具有同步性,力求简单完整,一学就会,一点就通,让腹中宝宝健康成长、聪明可爱。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科学性强,实用性强,是众多年轻夫妻向专家学习孕产经验的绝佳选择。
热门推荐
  • 新编餐饮企业管理工具箱

    新编餐饮企业管理工具箱

    《新编餐饮企业管理工具箱:最新餐饮管理人员实用操作手册》共分为管理实务与工作规范、管理制度、管理表格三部分内容。具体以管理实务、工作规范、岗位职责、管理制度与管理表格等实用工具的形式,全面而具体的呈现了餐饮企业进行规范化操作管理的要点。《新编餐饮企业管理工具箱:最新餐饮管理人员实用操作手册》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详实、具体、易于操作、实用性强。该书具有非常高的使用价值与参考价值,是餐饮从业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必不可少的案头参考工具。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伊塔之柱

    伊塔之柱

    欢迎来到艾塔黎亚,浮云之上的国度。让我们推开门扉,拿起手杖,冒险,将从这里开始——穿过云与海的丘陵,如浮浪的草茵,浅河闪亮;流淌金与蜜的原野,满载欢笑,罗戴尔的矮屋之下,轻歌悠扬。穿过埃贡恩古老茂林,幽暗之中枝蔓横生,低语萦绕;越过峻岭与崇山之间,地下世界黑影祟动,危机四伏,宝剑折光。男孩追逐于梦想的故事,天空与云脊之上,巨龙之影,翱翔展翼。而时光尘封之后,炉火依旧明亮。
  • 俏皮公主的皇帝驸马

    俏皮公主的皇帝驸马

    她是南熙国最美丽淘气的小公主,却要和亲给北瑞国年过花甲的老皇帝。这是敌人的诱敌之计吗?老皇帝突然暴毙,对王位争夺的骨肉相残,更是一场血雨腥风的阴谋。新皇登基,看俏皮公主怎么玩转皇宫。
  • 穿书之大佬我错了

    穿书之大佬我错了

    身为21世纪标准宅女,莫扶桑非常无辜的倒在自己小说面前。一觉醒来,忽然成为了传说中高冷矜贵酷炫狂霸拽的女配大人。莫?来搞笑的么?身为全书中拥有最大金手指的人,莫扶桑一脸呵呵的屹立于灼华峰之上。她可是要成为史上第一反派的人!是,坠入无间地狱!非,陷于大道轮回!生,陨进刀锋血海!死,灭至挫骨扬灰!被女配大人的审判击中的各位:大佬,我们错了!!!「逗比中二女配X腹黑无耻反派」[求收藏求票票,爱你们?]
  • 夫君当道:神棍太子妃

    夫君当道:神棍太子妃

    身娇体弱一无所长的颜家七小姐被许给了连丧四妻被国师批字克妻绝子的太子殿下,然后——颜小姐不负众望的溺水了!八卦人士击掌相庆,结果——颜小姐又活了?!爆炸没死,反遭穿越,还是官N代,颜素立马乐了,可是,为啥还附带一个克妻绝子的太子未婚夫?因为国师批命太子妃必死,所以暗杀不断,意外连连,她非死不可?靠!让姐告诉你什么叫做真正的神!棍!批!命!路人:“男人太妖艳,招桃花,咋办?”颜素:“阉了他!”某人:“哦?”某人笑了,拽上她就走。“哎哎,光天化日你干嘛?”“睡觉!”
  • 我已沦陷

    我已沦陷

    天地间充斥着令人作呕的血腥,黑夜里月发出微弱的光,世间风情万种,灯红酒绿,暗藏玄机的背后,是扑朔迷离的诡计还是血淋淋的真相分崩离析?四顾茫然?前奏渐起故事才刚刚开始。
  • 三十里铺(四)

    三十里铺(四)

    一九三七年秋天,探儿参加了八路军。有一次他和一个战友执行任务路过三十里铺,到自己家里去看了看,母亲不在家,院子静悄悄的,蜀荠花盛开在花坛里。整个村子里也没碰到几个人,只有院畔上的蜀荠花在微风中摇曳。探儿只在大路对面的窑里碰到了常有功。
  • 乡塾正误幼学篇

    乡塾正误幼学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柑橘浪漫

    柑橘浪漫

    两年前,在教育局当副局长的老常渐渐厌倦了城市的喧闹拥挤,他十分倾心野外的宁静和新鲜空气,便辞职来到离城三十多里的冯村,租赁一千亩山地,种植了上万棵柑橘树苗。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泉而饮,耕田而食。老常对这种生活非常满意,感觉精神焕发,心情舒畅,犹如年轻了十岁。 如今,望着万紫千红、郁郁葱葱的山坡,老常伫立山顶,欣赏世外桃源的美景,感叹人生的美好:闲时做山中野鹤,忙时做村野农夫。夫复何求? 这天上午,老常正要到后山上割些荆条用于扎院墙篱笆,忽见一个年轻女人慌慌张张地往山上跑来,身后有一群人喊叫着狂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