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9500000025

第25章 荥阳会战鸿沟之盟(2)

倒不是张良的信起了作用,而是项羽考虑再三,他很担心,他与刘邦的战争打到难解难分的时候,田荣偷袭他的江东。真到了那个时候,这就不是两线作战的问题了,而是他项羽根本就成了无家可归的人。另外,从地理上分析,关中地形自成一区,山路崎岖,交通不便,这也会给刘邦的向外发展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他是从陈仓小路出的兵,栈道并没有修复,从小路运送军需物资十分艰难而且十分缓慢,这也会影响刘邦的发展速度。所以在一个短时期内,刘邦不可能有太大的发展。而田荣则不是这样。他所在的齐地与梁、燕、赵、代等地在地区上连成一片,再容田荣发展的话,整个北方都会不服从项羽的领导了。现在就有一个赵王歇在与项羽作对,再过一阵,不知道会出现多少异己力量,再收拾他们可就困难了。

在这个决定上,项羽的心情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虽然在进攻函谷关的时候,心中对刘邦是恨之入骨的,但是刘邦只是想与他争夺天下而已,并没有其他地方得罪过他,以前,在项梁的部下,他们还曾经一起战斗过一个时期,相处得有那么一点感情。所以,当刘邦在鸿门宴上向项羽低头以后,项羽对他的怒火就大大地削减了。田荣却不是这样,早在项梁在世的时候,他就不服从项梁的领导,甚至可以说,他不肯出兵与救过他命的项梁一起来对付章邯,这是项梁失败的原因之一。现在,他又不肯服从项羽的领导,在项羽分封完天下以后,他第一个跳出来表示反对。并杀了项羽所立的王,自立为齐王。这使项羽对田荣的怒火达到忍无可忍的地步。项羽是根据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根据客观情况做决定的人,所以他一定会先进攻田荣。

对刘邦,项羽也做了一定的防备。

项羽在出兵进攻田荣之前,通知魏王豹、殷王司马邛、韩王郑昌要小心防备汉兵。其实项羽心里也十分清楚。这3个庸才绝不是刘邦的对手。甚至都不是刘邦手下凡位名将的对手,但是也只能是让他们小心防守了,有胜于无嘛。另外。项羽想的是。只要这几个王不对刘邦望风而降。那也就足够了。就是刘邦可以不费力气就打败他们。占领他们的地区。但他毕竟还要费时间的。项羽现在要的就是时间。

临出兵前,又发生了一件令项羽很不高兴的事情。项羽下令九江王英布发兵,与他一起去征讨田荣,英布竟然称病不来,仅仅是派了他手下的一个无名将军,带了几千人马来凑数。

英布早年是强盗出身。自从项梁起兵时起,他就一直追随项梁,项梁去世后,他又一直追随着项羽,是楚军中一位出名的勇将。现在,当项羽最需要勇士为他冲锋陷阵的时候,英布却不肯参加战斗,这不能不令项羽感到不快。

项羽虽然对此不满,但是又不太好发作。于是他又下了一道密令给英布,命令他刺杀义帝。

自从项羽回到彭城,就逼着义帝迁都长沙。理由是:“自古以来,为帝王的人,在他的方圆千里的国土中,一定是把他的国都定在河流的上游。”实际上,是项羽作为西楚霸王,定都在彭城,嫌义帝在这里碍手碍脚的。义帝并不愿意离开,但是他又没有办法与项羽对着干,不得不上路,但是一路上走得很慢。见到义帝落到这种地步,大家都知道他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了,他的臣下也纷纷离开他,另谋发展去了。

项羽想杀掉义帝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最令他感到气愤的是,当初,是他的叔父项梁把义帝从民间找了出来,并拥立他作楚怀王。如果不是这样,只怕到如今他还不过是一个放羊的孩子罢了。可是这个楚怀王却不知道感恩图报,在项梁一死之后,就帮起他人来了。一直到分封诸侯的时候,他坚持“如前约”,仍旧是与项羽作对。当初立楚怀王,是为了借用一下他的号召力,如今这种意义已经不复存在了。与其供上这么一个义帝来与自己作对,倒不如没有的好。尤其是自田荣以来的天下大乱,其借口往往是,项羽分封的诸侯王并没有得到义帝的认可,说明这件事只是项羽擅自主张,是不合法的。项羽更加感到,当初自己叔叔立的这个楚怀王,现在已经成为他的一种柬缚了。

而义帝这种职务又是不可以罢免,或者是废除的,惟一的办法就是杀了他。

项羽也是借这么一个棘手的任务试一下英布。看他到底是真的有病了,还是与项羽消极对抗。为了以防万一,在给英布下令的同时,项羽也给衡山王与临江王下了暗杀义帝的命令。

英布这一回倒是服从命令了。他心中也十分清楚项羽这个命令中的内涵。作为英布来说,他感到在这种天下大乱的时候,最主要的是保全他作为一个诸侯王的个人实力。只要是有力量,那他就会是一个不可动摇的王。为什么项羽敢于杀掉韩王成,还不是因为他没有自己的力量。出于这种想法,他不愿意随项羽出征田荣。随军听从命令的不快倒还在其次,主要的他是怕在战争中使自己的力量受损。但杀一个无权无力的义帝就不是这种情况了,他才不会为这么一点小事把项羽的怒火引向他自己呢,因为至少是到目前,他还不想与项羽发生任何直接的冲突,尽管他也不想再为项羽出力了。

英布派手下人化装成强盗杀了义帝。临江王与衡山王赶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得到义帝已死的消息后,项羽感到放心。一是对英布放心,一是对自己失去了这么一个太上皇而放心。他放心地征讨田荣去了。

可是项羽又一次只是凭着他个人的感情好恶作出决定,实际上这个决定是十分不明智的。项羽自己为反对他的诸侯王们准备下了两条罪状:一是分封不公;一是杀害义帝。

果不出项羽所料,田荣发展得虽然很快,但是毕竟还不是他八千子弟兵的对手。田荣连吃败仗,逃到平原城,被当地的人杀了。项羽于是立田假为齐王,自己率部收兵了。

战事似乎是按照项羽的预料发展的,历史总是喜欢制造一点意料。

3应该重视沉默者的发言

出乎项羽意料的是,他前脚一走,后脚就又跳出来一个姓田的家伙与他作对,这个人就是著名的田横,田荣的弟弟。他与田荣兄弟俩都与最初在齐地称王的田儋是本家兄弟。他们都是以前被秦国灭亡的齐国王室的后代。

几乎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田横就打败了项羽所立的齐王田假,把整冬三齐地区都置于他自己的统治之下。田假在无奈之余,逃到项羽的军中。项羽为他丢失了齐地很气愤,又发现他已经没有任何的利用价值,便处死了田假。

田横为什么能突然之间发展起来呢?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项羽的残酷。

虽然项羽在短时期内把田荣打得一败涂地,但是也正是在这一个时期之中,他在齐地人民的心目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楚军不但大量地屠杀齐地人民,还将许多和平居民掳去作奴隶,将田荣部下投降的士兵全部活埋。这一切,项羽以为可以在齐人的心中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让他们以后没有人敢再与他项羽作对。但是他忘了一点,齐人也许是中国人当中最倔犟的一部分了。他们从来就没有被什么力量压倒过,压迫越重,他们的反抗意识也就越强烈。田横王是在这种人民心理的支持下起兵反对项羽的,他也利用着人民的这种心理,提出保卫家园的号召,号召齐人起来进攻项羽的部队以及项羽在齐地的代理人田假,把楚人从齐地赶出去。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田氏是旧齐国的王族,曾是统治齐地的力量,他们作为齐地最大的家族,其家族本身的凝聚力与影响力都是不可忽视的。

项羽的部队刚撤出齐地就发生了这样的乱子,这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容忍的。项羽再次率兵来到齐地,进攻田横。但是这一次的战争进展,就不像上一次进攻田荣时那么顺利了。

在齐人的头脑中,无不对项羽部队的残暴记忆犹新,他们因为害怕再一次受到项羽部队的迫害,所以没有人敢投降。

项羽自己把齐人推向自己的对立面。

齐人死守城阳,楚军一时之间也攻不下来。正在两军相持的时候,项羽接到殷王司马邛的告急文书。

刘邦在奉楚怀王的命令进攻关中以前,当他与张良一起平定韩国故地的时候,找到一个韩国王室的庶子,名叫信。刘邦委任他为韩国的将军。韩庶子信与张良一起,代表韩国率部队随同刘邦一起进入关中。在项羽分封完18诸侯以后,刘邦从咸阳出发,到汉中他的封地去的时候,韩庶子信并没有像张良一样回到韩国去追随当时的韩王成,而是随刘邦进入汉中地区。韩庶子信在这一点上的决定是精明的。回到韩国去,已经有了一个正室所生的名正言顺的韩王在那里,他一个庶子还能有什么发展前途。刘邦与项羽的矛盾是人所共知的,他们不会永远保持和平,当刘邦与项羽交战的时候,韩王成是在项羽的军中,刘邦为发动韩国的力量,就不会不任用他这个韩国王室的庶子。

可能也是出于这个目的,韩庶子信曾在汉中劝刘邦进攻项羽:“项羽把他手下的将领们都封到近处地方,却把您封在这样一个偏远的地方,这简直不是加封,而是降级。您的部下士兵多数是山东人,他们不愿意在这里过一辈子,都十分希望能回到山东去。如果您能利用士兵们的这种心理,率领他们出汉中向东打去,一定可以夺取天下。”

韩庶子信的判断是正确的。当刘邦出汉中以后,拜韩庶子信为韩太尉,并且对他许下诺言。只要他能攻下韩地,就正式地封他作韩王。

在刘邦所派几员大将的协助下,韩庶子信打败了项羽所封的韩王郑昌与河南王申阳,名正言顺地当上了韩王。郑昌与串阳在兵败以后都投降了汉王。

刘邦还派出张良劝降了魏王豹。如今,在西线,项羽布置下防备刘邦的几个诸侯王中,只有一个殷王司马邛还没有投降刘邦了。但是他也被刘邦的部队打败,目前,韩信正带着人马围攻殷王司马邛的都城朝歌。殷王请求项王发兵相救。

项羽早就想到西线绝对不会是平安无事地等着他回去。刘邦是一个专会乘人之危的小人。但是项羽也没有想到,西线的战事会进行到如此地步。如此说来,刘邦现在所占有的地盘可不仅仅是关中了。他已经吞并了几个诸侯的地方,把他的势力一直伸展到了中原地区。

救不救司马邛?

又是一个难题。

如果不去救司马邛,西线就全线崩溃,可以说,目前的西线,也只有一个司马邛是项羽的人,他的都城朝歌是楚军惟一的据点。如果失去了这个据点,再重新投入兵力作战就会遇到较大的困难。况且,不救司马邛,也会让诸侯们寒心,等于是推动他们去投降刘邦。但去救司马邛,解了城阳之围,就会使对田横的进攻前功尽弃。

齐地是最先起乱子的地方,如果项羽不能收服这一地区,其他各地也都会继起效尤。另外,在项羽的内心深处,一直是有这样一种观念在作怪:他恨田氏,因为他们一直在与项氏作对。所以他一定要灭亡齐地的反抗力量,他的内心中是想证明一件事,是田氏强还是项氏强。

项羽下了下狠心,派出季布与项庄去救司马邛,自己率军继续围攻城阳。

他虽然很不希望出现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但是现在实在没有其他办法了。

轻视对手是失败的一半。

项羽再一次轻视文邦。

派季布与项庄这两个将军率军去救司马邛,而不是派一两个将军继续围攻田横的城阳,而项王自己亲自率兵去救司马邛,这在气势上就已经先输了一步。

项羽并没有过多地分析刘邦。

刘邦自从受封为汉王以后,不仅没有表示出任何的不满意,而且很高兴地带着他的人马去汉中上任去了。刘邦的部下多数是山东人,他们不愿意跟随刘邦到汉中去。因为从当时刘邦的态度来看,他是安心作一辈子汉中王了,这也就是在无声中宣布,跟随他的山东战士都要在异乡生活一辈子,只怕死后也不得不葬在他乡。这是乡土观念很强的中国人所无法忍受的。于是刘邦的部下将士纷纷开小差,逃回到山东家乡去。栈道烧毁了,他们就走一些山间小路,从半是小路、半不是路的地方冒险走出了汉中。有多少人走回到山东老家,有多少人途中死在深山老林中,我们今天已经没有办法说明,但是可以看出家乡对中国人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即使是在这么一种情况下,刘邦也是没有任何反应地在汉中住了半年多,田荣他们起兵时他也没有动。当他从陈仓出汉中后,也并没有马上展开对项羽的攻势,而是让张良写了那样一封信作缓兵之计。刘邦在尝试着作一个沉默的人。

但是现在他不再沉默了。

应该重视沉默者的发言。

可是项羽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4谁是最危险的敌人

项羽也没有对刘邦进一步的发展作一个应有的估计。刘邦已经攻占了关中以外的大面积的土地,张良在给项羽的信中所说的刘邦得到汉中就会停下来,不会危害到项羽的天下显然是一种不攻自破的谣言了。那么,刘邦的野心不是十分清楚了吗?同一个刚刚走上政治舞台的田横相比,到底是哪一个更应该引起项羽的重视呢?

但是在项羽的心目中,他的看法却是田横更加可怕一些。因为刘邦原来就是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人品并不怎么好的无赖。田横则不一样,他是齐王族田氏的后代。项羽本人是靠世家大族的地位起兵的,所以他也自然而然地重视世家大族在历史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这几乎已经成为他思维方式中的一个误区。也许这种思维方式在项羽出生以前的几十年里还有一定的正确性,但是在他与刘邦争夺天下时,这种思维方式却是绝对错误的。

时代在变化。

项羽的思维落后于他所处的时代了。

同类推荐
  •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有人曾这样评价说:胡适是水,鲁迅是酒。酒虽好,有时却容易醉人;水虽淡,却又必不可少。纵观整部现代史,无论是文学变革还是北大复兴,胡适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正是有了胡适这汪源远流长的水域的灌溉与滋润,北大方才成为今日的北大。《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作者一路寻访胡适曾走过的足迹,在时光的荒野里捡起了他留下的点点滴滴,重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胡适。
  • 告诉你一个爱迪生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爱迪生的故事

    本书从爱迪生儿时的生活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造出来的伟大发明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爱迪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发明大王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对理想坚持不懈、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
  • 名人奇闻趣事

    名人奇闻趣事

    阿红编著的《名人奇闻趣事(彩绘典藏版)(精)》把众多名人从耀眼的光芒里请出来,展现其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讲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有趣甚至离奇的小故事。他们有的名垂青史,小时候却总是闹笑话;有的成就卓著,生活中却常遭遇尴尬;有的建功立业,叱咤风云,可又童心未泯……他们有大智慧,也不乏小计谋;他们庄重严谨,却有机智妙语世代流传;他们也有与众不同的小情趣、小爱好……这些奇闻趣事,宛如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能让我们领略有血有肉的名人本色,从中得到无限启迪。读本书之前,我们因为崇拜而敬畏他们;读完本书,我们会因为理解而热爱他们。
  •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这是一部风靡全球的“首席执行官之书”,并不以时时抛出格言隽语的俗套来左右读者,也不试图以模具演示的方式来整合读者的思维。在本书中,你看到的是商界内部绘声绘色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炽热的激情,有西部好汉的粗话,也有上流豪门的恶谑,甚至不乏街舞式的鄙俚。这里一部权谋书,推进一步说,也是一部商界政治法则书,艾伦·纽哈斯毫不讳言——必要的敌意是获胜的手段,但是我们看到,在回到新闻观上时,作者又提倡着一种可敬的“保守主义”。他的经历,对广大的新闻工作也是不无教益。《手段》不仅是媒体策划人、执行总编和栏目制作人的职业必读书,而且是一切行为经理人——特别是那些处在事业关键阶段的中青年职业经理人的必读之书。
  • 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一切历史剧都是现代剧,一切历史人物都折射着当代人的影子。我们现代人应从古人的成败得失中学到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总结其失败的教训,让人生少一段弯路,让弱者强、强者勇;从成功中吸收有益的经验,让生命多一分精彩,让勇者智、智者成,做到明史达变,鉴往知来。要达到以上目的,阅读、学习和研究古代名人传记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好的人物传记,能够系统全面再现传主的人生历程,是写的很细的历史,能给我们丰富的人生启迪。
热门推荐
  • 论自愿为奴(译文经典)

    论自愿为奴(译文经典)

    《论自愿为奴》是一篇讨论专制政治的论文。他提出了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即权力对民众的合法性问题。拉波埃西试图分析民众对权威的屈从,解释统治和受奴役的关系。作者引证了很多古代史实,以古代历史来评价他所处时代的政治。该文最初发表于1576年。《论自愿为奴》是近现代政治哲学的一篇重要文章,后来在不同时代,被不同政治色彩的人士广泛引用。就拉波埃西的职业而言,他本是政府机构的一员,他也是权力的忠实仆人,但他的《论自愿为奴》却被后世认为是无政府主义和公民抗命的开山之作,而拉波埃西也被认为是最早探讨权力异化的先驱者之一。
  • 我一个人保卫地球

    我一个人保卫地球

    那一年,位面征伐开启。那一年,黑暗盛世降临。敌人,是横跨诸天万界,存续万古的文明。往前一步,是尸山血海;退后一步,是万丈深渊。刘辰要做的,就是保卫这片繁华热土,寸步不让。
  • 云海那边有星光

    云海那边有星光

    一次偶然,夏桑喜欢上了全校最受欢迎的学长,从此暗恋的路程开启。为了他,她尝尽心酸,因为追逐,她认识了此生挚友。她奋不顾身地像勇士一样冲到他身边,却认为自己始终还是那只变不成天鹅的丑小鸭。她不知道的是,自己始终像一颗“太阳”,给了身边的人温暖还有希望。一路上她奋不顾身,回头时却发现有另一个人一直默默地守在她身边,守护她每一次伤心喜悦。暗恋是一份心情,而你才是爱。
  • 徒儿,你马甲又掉了

    徒儿,你马甲又掉了

    一朝穿越,拜师学艺,看穿越者的修真生涯。
  • 活着的学问

    活着的学问

    但我被自己雇佣了,这就毫无办法。被别人雇佣可以偷懒耍滑,可以请病假,被自己雇佣就只有拼命干了。
  • 你是渣男,我不是白莲花

    你是渣男,我不是白莲花

    丈夫出轨闺蜜,却故意让我捉奸在床,为了逼我离婚,闺蜜居然给我下药。一怒之下,我睡了公司最大的客户老板,却怎么也没想到,老公会因此威胁我,非但不准我离婚,还意图逼我利用大老板给他升职。一场官司,一纸离婚协议。就在我以为事情结束的时候,没想到等待我的却是更大的阴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台湾念真情

    台湾念真情

    吴念真细述人间邂逅的“台湾笔记”,《这些人,那些事》后感动再袭故事中的主角都各有各的困顿和难处,一如吴念真电影作品《恋恋风尘》和文学作品《这些人,那些事》中的主角们,但他们也有他们的生命哲学和尊严,渺小但自得其乐,都有值得骄傲的东西来支撑,所有这些,都会给读者安心的力量。《台湾念真情》中记录的小人物故事,印证了“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的说法,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淳朴的民风,能唤起人们对民族美德的回忆和向往。吴念真总在书中提起的“寻找台湾生命力来源”,也是指一个民族去追忆它曾经美好,现在已经失去的精神生命力。《台湾念真情》故事中的主角都是台湾最质朴的平民百姓。
  • 史上最强战斗力系统

    史上最强战斗力系统

    【免费爽文,百万追更】许飞跃带着战斗力系统穿越异界,成为了圣女的男人。不服?哥有战斗力系统,打到你服;筋脉堵塞不能修炼?哥有战斗力系统,突破对我来说不过是随便做点任务,再妖孽的天才也只能在我面前跪下唱征服。
  • 逆天重生,狂女嫡小姐

    逆天重生,狂女嫡小姐

    (全本完结,放心跳坑)“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苏氏有女名璃,妖言惑众,狐媚惑主,谋害先皇......特赐毒酒一杯。”前世,侯门嫡女苏璃一步步精心算计,原以为觅得良人。却不料,在他龙袍加身,高高在上之时,毫无温度的一道圣旨,彻底的将她打入地狱。他,迎着她的亲妹妹,一步一步接受着众人的朝拜祝贺;她,在冷宫里,一杯毒酒,了断可笑的一生。她才知,原来先前的真心真意,先前的姊妹情深、父女孝悌,只不过都是利用她的工具!再次睁眼,苏璃发誓再不为善,这一世,她要颠覆前世的种种......让那负心之人跌入尘土,失去所有;让那渣妹身败名裂;让高高在上的侯府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前世负她之人,她会原数奉还,决不轻饶!侯门嫡女苏璃,精心算计,将所有人都玩弄在自己鼓掌之间,然而总有那么一个人搅乱了她的一汪春水。她说:“我是妖言惑众,狐媚惑主之人。”他说:“那正好,你是妖妃,我便做个反王。”而最后,亦是一语成谶,他终是为了她而覆灭了整个王朝......
  • 吞天不灭诀

    吞天不灭诀

    历劫失败重生到年少时?又获得神秘功法?楚凡:谁还敢与我为敌!看少年如果重回巅峰,成为至尊!!!(全文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