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8900000022

第22章 学医术,弘医道(2)

在清宫医案中,可以看出,康熙帝对“疥疮”即性病的治疗和预后就有较多的了解和认识。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十一月初三日,曹雪芹之祖父、江宁织造曹寅,给皇帝的奏折中说:“臣今岁偶感风寒,因误服人参,得解后,旋复患疥,卧病两月有余,幸蒙圣恩服地黄汤,得以痊愈。目下服地黄丸,奴身比先,觉健旺胜前,皆天恩浩荡,重赐余生,臣蝼蚁下贱,真肝脑涂地,不能仰报万一。谨具折恭谢大恩。”此奏折还写道:“江南太平无事,米价如常,所有十月晴雨录,一并奏闻,伏乞睿鉴。”对此奏折,康熙帝朱批道:“知道了。惟疥不宜服药,倘毒入内,后来恐成大麻疯症,除海水之外,千万不能治。小心,小心!土茯苓可以代茶,常常吃去亦好。”

清宫医案专家认为,从康熙帝以上朱批看,这位皇帝对医学知之甚多、甚细。针对曹寅的病情,他先给他推荐了地黄汤,服后使其病情大有好转。

曹寅后来患了疥疮,他又嘱咐他小心疮毒内陷,只可用海水洗和用土茯苓治疗。尽管康熙帝关于“疥毒入内不宜服药”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但海水浴和土茯苓可以代茶饮的朱批,均有科学道理。海水可以消毒,对皮肤病自有益处。土茯苓为清热解毒之中药,常用于湿热疮毒,又为治梅毒良药,对梅毒病人因服轻粉(即水银)而致肢体拘挛者尤其有效。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曾拟一复方名为“土茯苓汤”治疗杨梅疮毒,以土茯苓为主,配以金银花、白藓皮、威灵仙、甘草等,煎汤服之。据大量观察,效果颇佳。

据清宫医案专家介绍,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李光地忽又添加脾胃之病,腹泻不止,几近虚脱,康熙帝闻知,即在李光地的奏折上朱批道:.“李大学士,朕出门时并未闻脾病,近来如何?若用药,须十分小心。”

在李光地的另~份奏折上,康熙进一步下谕说:“卿年高之人,泻久自然伤元气,亦不可看得轻了。赫素处有一种木瓜膏,最能治泻,卿即传旨要来,每日不过五六钱,不论时吃一些看看。还有止泻膏药,此系外治,可以无碍用得。”为治好李光地的腹泻,康熙帝后来又朱批道:“目前土旺,脾病益加小心。调理之宜,不可少忽。况京中水苦土碱,亦该知道。凡中湿热,最难医治。”由此可见,康熙帝对脾虚泻泄的病机、用药、调理及水土环境等等,都有真知灼见,堪称内行了。在医学实践方面,康熙研究过中药药理、养身之道及人体解剖等。由于他对医学颇有研究,以致能常给臣下开方治病,并嘱咐用药的要求。

康熙帝将西医引进太医院

康熙具有经史之学的深厚基础,又颇懂中医中药,便把目光注视到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自然科学,如数学、天文学、地理学、药理学、解剖学、拉丁文、音乐理论、欧洲哲学等等。由于笃信科学,眼界开阔,康熙帝对西方医学甚为关注。

康熙40岁那年患上疟疾,中医药未能治愈,耶稣会教士洪若翰、刘应进金鸡纳霜(奎宁)后,很快治愈。为了了解这种药的药}生,康熙帝派4员大臣试验,先令疟疾患者服用,结果取得同样好的疗效。由此,康熙帝对西洋医学产生了兴趣,立即召见了洪若翰、刘应等,并在西安门内赏赐给他们房屋,成为天主教北堂。后来,江宁织造曹寅也患了疟疾,康熙帝赐金鸡纳霜(奎宁)后,亦很灵验。

此后,康熙帝对西洋医学愈加重视,让人在京城内炼制西药,还在宫中设立实验室。在药品试制过程中,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他亲临观看,给予鼓励和支持。康熙帝在同西方传教士的交往中,除向西洋人传授中医基本理论及望、闻、问、切等诊断知识,介绍宫廷所藏中医书籍外,每每不忘请教西医之道,并多次降旨太医院要学点西医知识和技能。据清宫医案记载,康熙帝重用过不少懂西医的传教士,.曾任命通晓外科医术的罗怀忠为“内廷行走”,罗德先、安泰为“扈从医生”。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康熙帝派法国传教士白晋等人为钦差大臣,为宫廷物色西医人才。康熙帝还向白晋等人学习人体解剖等医学知识和各脏器的功能,以及I临床各科疾病。

并取出御库中收藏的标有周身经络的针灸铜人进行深入研究,受益匪浅。

由于康熙帝对西医的重视,西洋医学的传入、传播和影响逐渐波及到中国的上层社会,并进入太医院。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法国传教士白晋向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所作的秘密报告《康熙帝传》中说:“我们用欧洲带去的药物治愈了大量病人,其中不少是宫廷大臣,甚至还有其一驸马……”

西方传教士对康熙帝探求西医的精神表示钦佩和赞赏。法国传教士张诚在其日记中记述康熙学医的情况:“皇上在这次谈话中得知我们已经写了一些材料,放在我们书房里,他便派御前一个太监随我们去取。这份论述消化、营养、血液变化和循环的稿子,虽然尚待完成,但我们已经画出一些足以使人领会的图例。皇上仔细翻阅,特别是关于心、肺、内脏、血管等部分,他还拿起稿子与一些汉文书籍上的有关记述互相对比,认为两者颇为近似。”

对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来说,能够重视和学习祖国医学知识,并且加以倡导,同时还能知己之短师夷之长,学习西医知识,这是多么的开明,多么的难能可贵!遗感的是,康熙帝的这种兼容并包的科学精神,未能被他的后代继承下去。倘若,康熙之后清代皇帝都能像他这样开明开放,这样富有科学精神,近代中国的面貌可能大不一样,中华民族的命运可能是另一个样子。康熙帝还积极提倡种牛痘以预防天花——本书将在后面的章节中专门述及。

乾隆帝崇医下令编《医宗金鉴》

康熙帝的孙子——乾隆帝,也像其祖父一样,是一个“学者型的皇帝”。

他一生“稽古右文,崇儒兴学”,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中国历代皇帝的“长寿冠军”,乾隆帝深谙中医基本理论,尤其深谙中医的养生之道。他在总结自己的养生经验时认为:“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也”,“凡人饮食之类,当各择其宜于身者,所好之物不可多食。”

节饮食,慎起居,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强调的养生原则,乾隆能说这些话,说明他深谙医理。乾隆又说:“老年人饮食宜淡薄,每兼蔬菜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所以农夫身体强壮,至老犹健者,皆此故也。”淡薄饮食,兼蔬菜食,也是重要的养生原则,现今尤为提倡。

乾隆帝尤其重视中医药学的整理和编纂。在他主持编纂的大部头类书《四库全书》中,收录的有关医药学的著作达96部,1743卷,存目94部,681卷,附录6部,25卷。如果说,《四库全书》是对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那么收集在《四库全书》里的大量医学著作则是祖国医学书籍的集大成者。

清政府编纂、乾隆帝赐名的大型医学丛书《医宗金鉴》,更是乾隆帝对祖国医学的一大贡献。

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清政府颁诏,由太医院御医吴谦、刘裕铎主编有史以来最大的综合性医学丛书《医宗金鉴》。有关史料记载道:“乾隆中,敕编医书,太医院使钱斗保请发内府藏书,并徵集天下家藏秘籍,及世传经验良方,分门聚类,删其驳杂,采其精粹,发其馀蕴,补其未备,为书二部。小而约者,以为初学诵读;大而博者,以为学成参考。既而徵书之令中止,议专编一书,期速成,命谦及同官刘裕铎为总修官。”著名御医吴谦、刘裕铎被任命为总修官,历时5年完成,乾隆帝亲自赐名为《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全书长达90卷,共15种,内容涵盖了清以前中医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各科的著述成果,是我国综合医书最完备又最简要的一种。因其内容简要,编次清晰,图文并茂,并有歌诀,便于记忆,切合临床实用,不仅成为太医院的教科书,“使为师者必由是而教,为弟子者必由是而学”。该书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医家必宗之圭臬。

探索乾隆帝的健康和长寿的原因,清宫医案专家认为,作为清代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乾隆不仅为当时中国人民的休养生息、生产发展和人口繁衍,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而且他还是中国养生保健的系统实践者。他成功地将体育运动、心理卫生、饮食调节与药饵补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养生学很高的境界。他的健康长寿,无疑是他同他的祖父玄烨共同缔造“康乾盛世”的基础。

光绪久病成“良医“,溥仪从小读医书

“康乾盛世”不久之后,由于教民起义,外敌入侵,大清王朝开始由盛转衰,皇帝们的健康状况似乎也一代不如一代。在这种内忧外患、国将不国的情况下,江山社稷难保,皇帝们的智力和体力皆大不如其前任,内外交困,心力交瘁,焦头烂额,更谈不到对医学的学习和掌握。但具有维新求变思想的光绪帝却是例外。

据清宫医案记载,光绪自幼体弱多病,病势缠绵,症状复杂,久治不愈。因此,他从小离不开医生和医药。“久病成良医”,在同病魔不断的斗争中,光绪便掌握了不少医学知识。从清宫医案看,光绪帝自己在御医的处方上改方更药的现象甚多,而且都比较符合中医的理法方药。光绪帝还经常指示御医按照自己拟的方案用药,太医不敢不遵守。当然,这种局面与光绪帝颇知医理有关,如果不懂药性和医理,即使皇帝也断然不敢改方更药的,御医们也不敢听之任之。

据说,慈禧太后也颇知医懂药。她有病时叫太医进宫诊病,在太医的处方上改方更药更是家常便饭。即使没病时,她也叫太医“请平安脉”。她特别高兴的时候,还把太医叫来背诗,猜灯谜。在这种场合,医术再高明的太医也只能逢场作戏,绝不敢忘乎所以。故在历史上,太医难当,官运亨通的太医更是寥寥无几。

末代皇帝溥仪也很懂中医。据当代著名老中医岳美中教授回忆,清朝不少皇帝如康熙、雍正、乾隆、光绪等都懂医学,有些方面还知之甚多。

上世纪60年代初,已成为平民的溥仪偕夫人李淑贤到岳美中家求医,并表示对医学很感兴趣。溥仪在多次请诊之余,曾就中医之学理与用药之经验,结合其病情,同岳美中均有所讨论。岳美中还说,1962年他受命赴印度尼西亚为苏加诺总统治疗泌尿系结石病,归国时,溥仪曾来看他,并赠以所著之《我的前半生》,其书中也谈到不少医学问题。这些,说明溥仪对医学确有研究。

同类推荐
  • 有病治病,无病防身

    有病治病,无病防身

    做自己的健康顾问,自己就是最好的医生。俯拾之间即是强身保健妙法,举手投足尽享不生病的自在。叩齿咽津、耳压通经、净血排毒、食疗方、辨病治病绝招……最简单、最实用,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不生病的智慧,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增强体质,享受不生病的自在,“武器”就在你手中。
  • 健康新知:这样吃不便秘!

    健康新知:这样吃不便秘!

    简简单单,在食物里寻找通畅的秘密;轻轻松松,在吃喝里享受健康的生活。便秘这道难题,只有食物可以解答:最利便的食物;最润肠的佳肴;香醇通便茶;美味果蔬汁……通畅的秘密就在食物里,这样吃,便秘不再来。
  • 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

    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

    方剂是中医理、法、方、药综合运用于临床的具体体现,在中医临床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全国各地的名老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创造了大量的有效方剂,是他们的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前人经验相结合的智慧结晶,对于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发挥了巨大作用,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中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新财富,与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文献相比,它更鲜活生动,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性。
  • 家庭按摩常识与技法(女性生活百宝箱)

    家庭按摩常识与技法(女性生活百宝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命价值观念的增强,对医疗保健有了更高的要求。卫生资源的有限性和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医学的进步,要求医疗方法经济实惠,效果确凿,不但能治病防病,更能在无病时强体健身。穴位按摩不但符合这些要求,更是不需任何设备,不用任何药物,只要自己一双手,在家庭内就可治病防病了。因此,学会穴位按摩疗法,可谓省钱省时又实用。
  • 细节决定健康全集

    细节决定健康全集

    本书从居家、饮食、排毒、美容、睡眠、心态、两性、防病治病、养生等健康生活的细节入手,告诉人们如何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用平实的语言告诉人们保持健康的正确方法。
热门推荐
  • 在麦尖上跳舞

    在麦尖上跳舞

    本书是作者的散文作品集,收录有《水井的故事》、《致命的真话》、《握住生命的手》、《旧物》、《赤脚》等。
  • 珍珠船

    珍珠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晋僧肇法师宝藏论

    晋僧肇法师宝藏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从养龙开始

    穿越从养龙开始

    (每周六爆发)觉醒武魂之前,龙浩得到神秘空间,能够在里面养龙族,而且所养的龙族,还能够强化他的武魂,从此,火龙,三头雷龙,冰霜之龙,真龙九子……甚至是五爪金龙,都从他的手上孵化出来。凭借驭龙空间,龙浩踩遍天下妖孽,武绝苍穹,许多年后,这片武魂大陆上流传着一个个关于他的传说,而这片大陆的人都对他极为尊崇,于是他被冠上了很多称号,驭龙武帝,驭龙大仙,超越龙神的男人……(已有三百万创意老书《点这开宝箱》,欢迎试读!)
  • The Case of the Golden Bullet

    The Case of the Golden Bulle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异世之魔妃当道

    重生异世之魔妃当道

    华夏一族的天才修真少女,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沦落异世,灵根武性具废。蝼蚁尚且偷生,曾经的天之骄女又怎么可能自甘平庸。说我废物?好,那我倒要看看你们所谓的天才如何的惊才绝艳!她重结金丹再次走上修真悟道之路,一朝锋芒,一路血杀,一身风华灵修不服?打。武修不服?接着打。什么,魔修不服?某人冲冠一怒为红颜,打的魔都之主登门道歉。等等,这不是灵武大陆么,魔修是什么物种?某人眼神幽幽的看着某女“娘子,为夫就是那个物种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明铁血好男儿

    大明铁血好男儿

    穿越成隆武帝,一步一步重振大明,天日昭昭,惟我大明!
  • 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

    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灭秦(2)

    灭秦(2)

    大秦末年,神州大地群雄并起。在这烽火狼烟的乱世中,随着一个混混少年纪空手的崛起,他的风云传奇,拉开了秦末汉初恢宏壮阔的历史长卷。大秦帝国因他而灭,楚汉争霸因他而起。因为他——霸王项羽死在小小的蚂蚁面前。因为他——汉王刘邦用最心爱的女人来换取生命。因为他——才有了浪漫爱情红颜知己的典故。军事史上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他的谋略。四面楚歌、动摇军心是他的筹划。十面埋伏这流传千古的经典战役是他最得意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