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4500000005

第5章 民间高利贷为何最先崩盘(2)

第三,将会导致中小企业大面积破产。仅仅是胡福林的眼镜产业,该集团总部就有3000多员工,还有很多大大小小专门为他们做配件的作坊式工厂,也有员工至少6000人。我去温州时,温州当地的朋友告诉我,像胡福林这样的企业至少已经倒闭了600家。也就是说,影响了至少500万到600万人的就业问题。有一篇新闻报道,说高利贷跑路潮后,温州已经是一座空城。意思很明显,很多外来工走了。

中国高利贷的发展超乎你的想象

中国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金融垄断下,高利贷四处衍生,各种资金正在源源不断地流向地下资本市场,却没有得到有力的管理。形式上多种多样,最低的一层被称为日息或天息,比“驴打滚”还黑。借了以后,哪怕1分钟以后还,也算1天,日息率5%,往往只在赌场存在。高利贷市场最早正是在街市的赌档萌芽,香港黑社会称“大耳窿”。你要不还,就敢剁你,没有一分钱坏账。这种形式以前一直只在香港电影中存在,现在遍布城乡,比香港电影还电影,多少人家破人亡!

好一点的是“民间钱庄”,被官方称为“地下黑市”,不管如何称呼,都处在半公开状态,只是不敢作广告而已,但是,街坊四处传开,有的城市这样的钱庄比米铺都多。这个市场几乎是半公开的,缺乏监管。借款人一般都很守信誉,坏账率很小。这个市场的传统借贷对象主要是民营企业中的高风险追逐者。这种民间钱庄,有极其便利的一面,然而,政府一直不肯发牌,好在也没人查处。不过,隔三岔五地会有一些公职人员在这里拿些茶水费。

再就是有背景有靠山的,有的是当地官员或者是金融从业人员参与,就是以民间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当铺为代表的游走于体制边缘的“准”借贷市场。它们不是黑市,但经营手法越来越黑。其业务主要是超短期的保命贷款或过桥贷款。目前这个市场很活跃,不仅放贷,而且开始变相吸收存款。由于它们有“准”金融许可的牌照,因此更容易成为高利贷市场的金融中介。在温州,这样的“准”字金融机构,往往是热钱的落脚点,来得快走得快,直接将中小企业逼入跑路境地的大多是这些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对外宣称贷款利率上浮15%~20%,但各种手续费、担保费、抵押品验证费等名目繁多,慢慢加上去,贷到手之后,会发觉40%都不到。而这,还不是最黑的。

有“红帽子”的就是信托公司。我的朋友财经作家朱大鸣就写过一篇博客,私募基金是推高中国房价的新祸首,他就是写这种黑幕的。他在博客中说:“随着宏观调控的不断深入,在中国,大大小小的、专业与不专业的、鱼目混珠的私募基金应运而生。都想趁信贷收紧,在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窘迫的局面下,大发一笔横财。”

信贷收紧,房地产企业融资无门,资金链极为紧张,证监会等管理部门又堵死了房企走IPO、发债等融资渠道,房地产私募似乎成为房企筹集资金的唯一通道。据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2012年早些时候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人民币房地产私募基金总规模已达千亿。

然而,房地产私募基金正像毒药一样吞噬着大大小小的房地产企业。私募基金的平均回报率要求是25%,甚至更高达30%。所以,房地产私募基金已经演变成另一种高利贷,对中国经济发展构成了危险,也是推高中国房价的新祸首。

近些年,房地产信贷受到严格控制,信托渠道被卡死,如果项目入市遇到销售不畅通,资金收回成本显然会大增,资金链很可能很快断裂。通过股权转让或者股权投资形式获得现金流的只是少数相对优质的项目,不少房地产企业陷进高利贷的旋涡中,结果负责人不是逃跑就是自杀。鄂尔多斯就是一个显著的样本。

目前市场上很活跃的私募基金95%是不正规的,说白了就是金融中介。几个人合伙成立一个所谓投资咨询公司,就开始到处拉钱、找投资。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2012年初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指出,多数私募对房企或项目进行股权形式的投资来获取股权收益,但实际上仅承担了债权的风险。

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一家房企被私募基金搞得亏损了3个亿。这家企业在2009年以8亿元拍得一块土地,自有资金4亿元,私募借了4亿元。由于市场不好,楼市受调控影响,这家企业当然不敢盲目入市,土地就搁置在那里。但按照私募基金的退出机制,2012年2月到期,必须拿回投资与回报。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这家企业以6亿元将土地转让。私募拿回4亿元本金及约1亿元利息,这家企业只拿回1亿元,直接损失了3亿元。这算什么私募基金?这家企业实际上就是借了30%的高利贷,被高利贷害死的。

企业为了求生存,必须加快销售资金回笼。特别是近几年拿地的企业,土地成本极高,房价不涨反而回落,房企拿地时候的预期落空。项目开发只能保本运作,成本控制合理,略微有赢利,控制不好,或为了杀出一条血路,加快资金回笼,就只能亏本销售。所以私募基金在里面兴风作浪,只能加快房地产企业的破产。或把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一旦市场变暖,房地产企业就抬高房价,最后羊毛出在羊身上,受损的还是真正的购房者。

这种私募形式在内地很多城市也有市场。他们利用委托贷款模式使高利贷市场“合法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所谓的“信托产品三方协议”,基本上都是房地产项目。贷款人将物业抵押给银行,由银行发行信托理财产品,并提供担保,然后由信托公司合法地放贷。目前,各类信托产品普遍以15%左右的利率吸收存款,发行理财产品,然后以20%以上的利率放贷,如果加上各种手续费,贷款实际利率也将近30%。

城商行和信用社这些金融机构抬高了高利贷市场的底线,使得高利贷市场更加公开化。为什么城商行一个普通行长年薪都是几百万?一言以蔽之,利润非常高。我们国家的银行,40%多的是活期存款,2011年下半年,年息只有0.5%,贷款国家基准利率是6.35%。而按照国家规定,城商行和信用社可以高于基准利率80%左右放贷,因此将完全市场化的利率水平抬高到了年息12%左右,这个利差得有多大!财政存款利息极低,年息0.3%、0.4%就能拿到了。另外,他们还可以加名目繁多的手续费。他们做初一,那些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就敢做十五,黑市利率就能奔天上去。

再看国有股份制银行。这个市场受到国家政策的严格管制,不敢任意提高利率。但由于国有股份制银行发放个人消费类贷款利率可以上浮20%,再加上担保费、手续费,可以上浮到30%,而国企上浮5%就很困难了。因此,他们就采取提高个人贷款比例的方法,来弥补在国企贷款上的亏损。2011年以来,工行、农行这些国有银行的基层行,都在大力推行个人贷款。以前这方面业务做的比例不高,就占10%左右,2012年比例达到30%~40%。这些个人贷款,实际上本质是中小企业贷款,90%的背后都有企业行为。当然,也有个人贷出来之后拿去炒股票、装修的。

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子市场就这样出现了。只要有资本存在,只要金融产业还处在垄断之中,社会就会混乱,而危机就将一步步逼近,民间高利贷崩盘只是开始。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赋税役徭役

    中国古代赋税役徭役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赋税徭役》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你介绍了汉代之前的赋役演变,宋元时期的赋役演变,中国古代赋役制等。
  •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全集)

    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全集)

    1862年,晚清经济改革拉开序幕,在执政集团与汉族武装集团争权夺利的过程中,马尾船厂、江南制造总局两大军工项目上马。衙门化的国有企业运作效率极低,在1872年开始的一场国企反腐运动中,改革的大门向民营资本开放。自此,1872年成为国有向民营、局部向整体改革的一个起点,也是晚清王朝为自己埋下隐患的起点。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袁世凯、张之洞为首的官方实力派成为改革的主角,以唐廷枢、胡雪岩、盛宣怀、郑观应为首的新旧商人成为改革的先锋。朝廷与商人的较量,国退民进、民进国退的多年交锋,最终使经济改革倒逼政治体制改革。在一场商业势力助推的宪政改革中,1911年晚清走向灭亡。
  • 超给力的经济学:改变你生活和工作的经济学笔记

    超给力的经济学:改变你生活和工作的经济学笔记

    工作中我们处处与经济打交道,生活中时时刻刻与经济发生着联系。我们需要了解经济学常识并善于使用一些经济学原理,让工作更加井井有条,让生活更加有滋有味。如果你希望在工作和生活中掌握主动、步步为营,那么请翻开这本书,在经济学的指引下获得更完美的工作和生活。
  • 魅力经济学

    魅力经济学

    经济学是简单的,一杯咖啡、一辆汽车就可以解释它。经济学是迷人的,它的理论充满智慧,也不乏诗意的想象。经济学是体贴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形影不离。经济学是实用的,从柴米油盐到经营管理无所不包。经济学是精彩的,从温莎公爵的旷世恋情到惊心动魄的货币战争。
  • 看清经济新常态

    看清经济新常态

    聚焦两会,看清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是否会进入一个持续衰退期?全面深化改革路在何方?
热门推荐
  • 风定江山

    风定江山

    两个不属于江湖的人,却相遇在江湖,并同行江湖间!一次江湖行,一段倾城恋,一场兄弟情!一场又一场的刺杀,是什么人指使?爱恨交织的几个女子,谁能陪伴一生!对敌者,杀无赦!即使千万人,也不留一个祸根!局中局,迷里迷!既是布局者,也是别人手里的棋子!血与泪汇江湖,刀和剑成武林!在血泪刀剑中本欲随风,却无奈逃不出万丈红尘!
  • 无世游天

    无世游天

    一生不提剑,一世不杀人。若是来生时,自愿为平庸。一生中的人,一生中的事,谁能知?谁能晓?再会时,终明了。命运的齿轮转动,终将面对的事,终将来到。
  • 末路起点

    末路起点

    畸形的宇宙,发展到尽头的文明。是无助的探索还是徒劳的挣扎?最终在末路之中能否找到新的起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江雪成长史

    江雪成长史

    江雪自幼丧母,幸得和纪家结亲,后和纪公子一起去学院,结交了新朋友,却遇兵变,江雪联手肖仁纪廖替学校化解危机,后自己却不知何去何从…
  • 唯旗必夺的劲旅

    唯旗必夺的劲旅

    市场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里没有永久的胜者,也没有不变的败者。成败的要素在于企业领导者的市场意识——对市场需求的感知力和洞察力;参与市场竞争的胆识和气魄;驾驭市场交易的技巧和艺术。总部设在安徽省合肥市的中铁四局集团公司和它旗下的4万余名建筑大军,之所以一直雄踞全国建筑业500强前10名,成为一支唯旗必夺的劲旅,关键取决于企业领导层的强烈市场意识,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未雨绸缪地前瞻性决策。打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四局在勇占筑路市场的同时,转型拓展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城市轨道建设市场,便是这种高瞻远瞩决策的产物。
  • 这个同桌太要命

    这个同桌太要命

    田筱念第一次不小心抱住黄墨阳的腰的时候,就是在黄墨阳骑着自行车载她的时候,而田筱念第二次不小心抱住黄墨阳的腰的时候,也是在他骑自行车载她的时候。而这两次给她的感觉都是“腰好细啊!”而这两次黄墨阳都不好意思的脸红了。那是田筱念第一次抱男生的腰,那也是黄墨阳第一次被女生抱腰。高三时,黄墨阳的一句“我喜欢你”就让田筱念记了很多年。
  • 大业宏图:1954年的中国

    大业宏图:1954年的中国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选择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一年一本,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这一年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描述其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和社会风貌,论述其在新中国65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 明末异姓王

    明末异姓王

    股市小韭菜穿越明末,建交易所发行股票。跟朱由检合伙建工厂,用羊毛期货割韭菜。他是天主教的弥赛亚,他组建华夏骑士团。他是殷地庵的大表哥,赶走了美洲的强盗。
  • 大涅槃经义记卷第四

    大涅槃经义记卷第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