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9100000026

第26章 该终结通胀悬案吗(3)

按照泰勒提出的泰勒规则,这个规则给出的是一个以利率控制为中心的美联储货币调控目标,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的新变体,基本关系是说利率变化率大致等于一定的通胀率变化目标和就业变化率的差。在这个理论中,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他不大相信“临时抱佛脚”的控制手段。

如果把沃尔克比作那个时代的救火队员的话,至少这个事后的大英雄在灭火上并不善于把握时间,从火情出现到进入火场,时间几乎很少,差不多是靠蛮干和侥幸进场灭火的。在灭火过程中,沃尔克队员对本来是床单上的微小火情—一种本来可以用被子扑灭的小火,却动用高度猛烈的干冰灭火器,导致温度下降太快,甚至冻伤了失火的事主,搞得民怨沸腾。

1979年,美元已经面临13.5%的历史最高通胀率,沃尔克的手段其实纯粹是灵机一动,根据当时的会议文件可知,在前一个月已经攀升到10%以上的CPI面前,沃尔克先是宣布停止使用货币总量控制工具,这种工具在当时世界上还是蛮流行的,类似于苏联和中国的中央银行的信贷总额控制—总之就是以调整供给量,引导资金成本变化的一种措施。

但没过几个月,7个人突然发布一项言辞激烈的公告,声称美联储将对货币市场进行大幅度干预,这个大转折最初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好像一块石头落进了堪萨斯城的一口水井一样。在人们还没有回过神儿来时,美联储的加息手段就大规模地执行了。到1980年,美国物价高涨的形势直转而下,通胀一下陷入谷底,直到1984年才开始逐渐上升,但再也没有上升到1979年的水平。

突然出手,美国的通胀下来了,但问题总有另一面,由于这一手段,美国的汽车、建筑、金融行业效益急速下滑,汽车销量跌回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建筑商们不得不迅速停下,因为没有人敢负债建房或者买房。金融家们诅咒沃尔克的措施,这让搞恶意收购的大批小公司的钱打了水漂。金融政策不同程度地受到封杀和打击,沃尔克实际也就带来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衰退,战后第一次面临大规模的失业和生产萎缩。失业增加,人们的消费更加萎缩,直到沃尔克辞职后很久都没有缓解。有人沮丧地称之为大通胀时期,有的人说是滞胀,总之在人们的回忆中,这不是个好时代。

也就是说,这一次超越常规的手段,同样带来了超越常识的后果,就连沃尔克本人也没有想到这会导致如此出人意料的结果。不过好在几年后,通胀果然是降低了,尽管失业问题还是个严重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沃尔克还被认为是幸运的呢?这其实是历史的巧合。1979年通胀的产生和消失现象,按照泰勒的分析,至少是三种因素的结果,但这三种因素都无法左右美国的长期通胀,顶多也就是突然袭来的小波浪而已。第一种因素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短暂后果,美元贬值压力上升,外国资本流动加速流入,导致美国进口产品和资本价格上涨;第二种因素是石油危机,导致食品和消费品也跟着上涨;第三种因素是大选因素,卡特总统的失败竞选,导致人们的经济信心短时间内疲软。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让美国彻底卸下了包袱,外国资本的流入反倒补充了美国储蓄不足的问题,资本价格降低,直到今天也是不断下降的;石油危机则因为中东战争的结束,戛然而止;最后里根总统上台,反倒提升了民众的经济信心。

沃尔克的措施和通胀的消失有什么直接的联系?根据当时各州的民意调查机构的统计数据,在沃尔克执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的时候,美国人的通胀预期比实际的通胀低得多,通胀螺旋的动机根本就不存在,即使没有沃尔克的政策,人们的信心也会自动调节,最终也不会使美国产生严重的通胀。

所以,沃尔克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伟大,认定他治理通胀不过是发错了帽子。真正的通胀消失是经济运行的必然结果,我们甚至不能排除,很可能正是因为错误的沃尔克政策,导致了接下来漫长的经济停滞阶段。

第五节 通缩和通胀为什么总和人们的感觉不一样

上面两图分别是美国盖洛普民意调查机构对2008年至2011年中美两国居民无钱吃饭和住房困难人群的调查。不过,让美国人感到十分不解的事情是,尽管中国2011年已经调整其国内居民最低贫困线,中国的贫困人口仍旧在大幅上升。美国同中国比较,美国人群中感觉无钱吃饭或者最低的食物需求无法满足的人在不断增加。作为对比,除去2009年两国的这一人群水平基本相平的情况(美国16%,中国17%)外,中国这方面的人群人数比美国要低,且不断呈现下降趋势。美国人唯一感到稍稍有自由世界脸面的地方还是在次贷危机深重的住房领域。尽管美国感觉无家可归的人群已经高达11%,但中国感觉无家可归的人仍然高于美国的最高水平。

人们应该从这种民意调查中得到更进一步的认识:中国和美国都面临缺钱的问题。穷人们现在每天都担心物价上涨的问题,比如每天的面包价格可能上涨,还担心因为次贷危机的余波,许多房子的租金又开始攀升起来。穷人们自从无力支付抵押贷款以来,实际的收入和财富都已经大幅度缩水。总之,这是一个荷包在不断变小但物价似乎天天在往上涨的时代。

超市里的圣诞树、裤子、鞋子、家具、箱包都在不同程度地涨价,美国缺乏足够食物过冬的人已经达到历史新高。但在宏观经济层面,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的经济学家们认为的美国通缩,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而且由于物价的上涨,美国政府现在更加担心因为上涨导致美国人更加不敢消费,以致使美国经济的复苏无限期地往后延长。

这可能是一个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在政府和经济学家宣告通胀的时候,普通人更愿意疯狂购物,全力给通胀加上动力的引擎;在政府和经济学家担心通缩的时候,美国的普通人正关注沃尔玛超市里的风吹草动。哪怕任何一个廉价日,都足以激起“省钱”的抢购活动。

那么,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经济学家的观感和平民们的第一手验证是不同的?毕竟,这种和经济学家的观点完全背离的状态,很难说服人们去相信现在所有的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事实上,至少有两个斯坦福的经济学家解释过这一问题,一个是米尔顿·弗里德曼,还有一个则是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首先是弗里德曼的观点,因为他不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货币幻觉”这种东西。相信“货币幻觉”存在的个人和专家会在自己工资收入上涨的时候,自认为自己变得好像富裕了或者这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工资上涨其实是因为整体物价上涨。弗里德曼认为这是种错误的解释,按照他的观点,根本不存在这种幻觉,工资上涨的确使工人变富了,但实际的产品并没有增加,因此市场上的人们就会追逐商品,这时候以过多的手中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商品的价格自然会上升。

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格里高利·曼昆教授无法说服自己课堂上的学生安心接受自己一贯的授课内容。据报道,那些愤怒一代的年轻人,在曼昆教授开始讲授收入不平等的一章内容时突然抛出公开信,信中写道“由于在您的课程中不涉及第一手资料,学术期刊中的关键文献也并不充分,因此我们几乎无法接触其他可供选择的路径来研究经济学”。

他们显然是弗里德曼的信徒,因为这批年轻人自认为自己的财富见识不足是因为教授提供的商品太少,而不是自己本身在金融危机后可能觉得自己得到了课堂上更多的见识。顺便说一下,这批年轻人根本就反对错了对象,他们认为曼昆在有意贬低凯恩斯主义,可是事实上,所有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都把格里高利·曼昆教授当作新凯恩斯主义的绝对代表,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弗里德曼的派系。

总之,这个例子多少可以解释美国民众的神秘的通胀感觉的由来,他们不相信自己是有“货币幻觉”的,实际上根据1993年以来美国的CPI指数统计,虽然美国商场上的货物价格在不断下降甚至不发生任何变化,美国的物价指数实际已经上涨了30%以上,但没有人意识到美国人过去的商品一直在涨价,人们倒是一边倒地认为美国的收入在不断上升。这是典型的货币幻觉,实际上我们要说的是:人们在实际中都是弗里德曼的信徒,而在理论实证上却更支持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在通胀的时候却担心通缩的原因。

第二个解释来源于斯蒂格利茨,这个人对“占领华尔街”的青年说:“我们都在谈论经济学,但很少有人谈论民主。我们的金融行业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应该分配资本和管理的风险,但现在,因为他们的分配不当造成了风险,而我们却要为此承担责任。”他的意思是这是个增长和发展中出现的分配问题。斯蒂格利茨是斯坦福经济学家中的另类人物,他是比较反对收入不公的,对于通货膨胀,包括萨默斯等人的所谓拉美成功经验,他是很不支持的。在他看来,人们这种偏差主要是因为市场本身出了问题,简而言之,这是市场失灵和扭曲的后果。

一个好的市场,人们的分配水平可以反映出通胀和利率的真实关系,引导经济自动达到其真实的增长水平。但是美国的金融业的错乱分配打乱了这种有序的经济秩序,结果只能是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比如,我们给一个完全不产生真正的生产能力的行业过多的资源,按照增长理论,这必然导致另一行业的增长资源的缺乏,以致某些时候资源不能按照经济规律自由流动,这种不自由也不民主的经济运行必然导致经济的紊乱。在普通人渴望消费、扩大经济生产的时候,大公司们却把货币资源囤积起来,导致穷人们不能消费,整个经济将停滞不前。

同类推荐
  • 教室外的经济学

    教室外的经济学

    这本书,能帮你在需要决策时做出更好的选择,教你如何在经济上做一个精明聪慧的人。
  •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舒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

    中国的法律体系如何逐步健全;金融改革如何能走得更远;重大民生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行政性调控如何淡出,市场化调控如何跟进;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想要什么样的世界,世界想要什么样的中国……复活风云激荡的过往事件,重现载沉载浮的财经人物,总结中国十余年来在政治经济诸多领域所取得的重大进步,激发人们继续前行的勇气……新闻本身是易碎的,但新闻记者对于永恒性的追求是始终不渝的。
  • 全球大趋势2:被债务挟持的世界经济

    全球大趋势2:被债务挟持的世界经济

    在美国两轮量化宽松和中国4万亿的刺激下,人们普遍预期世界经济将如期复苏。但正如米塞斯所说:“信用扩张确实能导致一时的繁荣,但这种繁荣迟早会归于破灭,导致新一轮的萧条。”世界经济衰退的阴影于2011年年中再次橫扫全球。引发这次恐慌的是再度出现的类似于2008年秋季的违约危机,只不过上次麻烦的制造者是那些金鬲机构,而这一次则是政府债务。 更为麻烦和棘手的是,世界逐渐“老”去,创造财富的人将越来越少,但需要赡养的人口却越来越多。当前的债务问题只能曰益恶化,世界经济被债务挟持……
  • 一本书读懂中华商文化

    一本书读懂中华商文化

    从部落交换兴起到手工业经济发达,从城市商业兴旺到近代资本主义萌芽,从明清商帮崛起到当代电商横空出世,伴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形成了不同的商业流派,并追随着“一带一路”、共享经济的大潮,展示出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热门推荐
  • 风势凌霄

    风势凌霄

    家族的仇恨,兄弟的情谊,爱人的幸福,让我来争取这一切。他因为优秀而遭人暗算,被迫远离家族,从此为了家族的大仇,他忍辱负重,刻苦修行。陌生的陆地,陌生的人,他能否有一天驾着七彩祥云,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换回属于自己的一切。让我们跟随风飏进入这片靠天地万物之‘势’而成长的空间吧!这将是一个依靠天地之势修行的神奇大陆。
  •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游三千

    神游三千

    三千世界,黄粱一梦,浮屠三生,半梦半醒,梦中梦外,局里局外,浮浮沉沉有心无情人?
  • 洪荒三清大弟子

    洪荒三清大弟子

    穿越洪荒,成为三清弟子。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吾之道,天不足而换天地。
  • 豪门情缘:恋上甜心女友

    豪门情缘:恋上甜心女友

    他是本城最耀眼的钻石王老五,是显赫的大人物!而她只是一个父母离异的精灵女孩,唯一的礼服还是从淘宝上买来的!一次聚会,他与她意外相逢!爱她时,将她宠到了天上!恨她时,毫不犹豫的践踏她的尊严!
  • 论语日记(下册)

    论语日记(下册)

    《论语日记(全2册)》以日记的形式把《论语》二十篇作别开生面的解读,如道家长里短般向读者娓娓道来。作者注重对《论语》每一个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详细解读,且汇集历代儒学名家的不同解构形式,让读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梳理《论语》所反映的内涵。同时,作者还深挖《论语》中每一个字的来源及引申义,让读者可以了解汉字的由来和该字的微言大义。《论语日记(全2册)》在阐述《论语》文本所包含的深意时,还结合经典佐证,以及史料、文献、文学资料进行侧面的阐述和对比,读者从中得到的不仅是视野的扩增,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累积和智慧的提升。总之,《论语日记(全2册)》堪称一本阅读《论语》的工具书。
  • 斗罗之乱入武魂

    斗罗之乱入武魂

    一个传承千年的家族,一只满是禁忌的顶级武魂。是走一段纠葛的爱恨情仇,还是交一个知心的朋友。是寻少年的鲜衣怒马,还是找志士的仕途人生。小小的山村中孕育出的。究竟是跃龙门的鲤鱼,还是钻沙坑的泥鳅。说实话,沐青衣也是懵的。
  • 超级航海图

    超级航海图

    海洋有很多区域是人类未知和无法到达的领域。传说中的海怪,失落的大陆,消失的史前文明,海盗遗留的宝藏……可能……还有从史前繁衍至今的猛禽巨兽。我们的冒险故事从驯服那只“潜浮在海平面上化作海岛的史前巨兽”开始。“我有一张图,浸水化海洋,遇石作成峰。”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3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13短篇小说卷

    本书收录了2013短篇系列。文学的经典化过程,既是一个历史化的过程,又更是一个当代化的过程。文学的经典化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它需要当代人的积极参与和实践。文学的经典不是由某一个“权威”命名的,而是由一个时代所有的阅读者共同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