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9100000024

第24章 该终结通胀悬案吗(1)

经济学家并没有预测经济的特殊才能,理性的经济学家会告诉你分清“波动还是趋势”很重要。这是一种谨慎而自由的表达—因为记者和政治家们并不清楚波动和趋势到底有何区别。理性看待未来经济发展,有助于中国人脱离各种不切实际的预测价格的迷信,摆脱情感的宣泄和无效的控诉,让我们腾出时间来应对一种名曰“通胀”的东西。

第一节 物价上涨像火箭,下降却像羽毛?

2011年7月,明尼苏达州的一位分析员斯特林·史密斯(Sterling Smith)在分析当季美国原材料价格趋势时说,“价格升起来像火箭,降下去像羽毛”。

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约翰·泰勒教授在论文中指出:从1965年开始的美国通胀到20世纪70年代达到高峰,接着一度蔓延至80年代。在历史上,这段时期是从约翰逊总统上台后开始的,到福特总统时达到高点。按照CPI指标为通胀指数的统计,1975年和1979年美国的通胀率分别达到12%和14%,从肯尼迪到里根之间的几位总统都没有正常连任成功。这段时间堪称美国经济和政治上最混乱不堪的阶段。在这之前,20世纪50年代美国黄金阶段年通胀率一般都维持在4%以下。

教科书上有一种通俗的通胀划分法,基本上就是根据美国1952年到现在的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统计中没有能源和食品)划分的。按照这个划分法,美国历史的通胀经验就被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4%以下的战后黄金时期的通胀率。处于该阶段的通胀率被认为是温和的、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的、无害的。

第二阶段,是从1968到1979年,至今被看作奔腾的通胀,甚至是踏进了超级通胀的门槛。

第三阶段,就是1984年以后到现在被认为是接近黄金时期的普通通胀率。

也就是说,关于通胀本身的教科书的说法,包括各种骇人听闻的说法,迄今为止,连同美国人最为深重的通胀常识,都源于这三个阶段历史的印迹。说来说去,这好像是一位老祖母每次都喜欢向不听话的孩子讲经济大萧条的故事一样。

华尔街的交易员们通常都是技术流派的信徒,按照他们的职业神话,只要常规的通胀指标,比如消费者物价指数、经理人购买指数、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各种月度、季度、年度指标出现异常的波动,都能够从痕迹上找到蛛丝马迹,他们就会立刻把各种历史概念全部搬到面前,然后散布一种恐慌的概念。比如巴菲特在2009年就曾发表过一个意味深长的警告:美国经济已经坠入谷底,美国实施的宽松政策将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不过,到现在为止,所有指标居然没发生什么变化。

巴菲特的话和分析员斯特林·史密斯的说法,基本上只能称作一种通胀的看法,而不是解释了通胀到底是怎么样的。如果你一开始就能够弄清楚这两点的区别,即便是见到这两个有不同看法的人,也大可轻松应对了。

通胀是怎么样的和对通胀的看法,经常是混淆不清的。比如分析员的那句话,“物价升起来像火箭,降下去像羽毛”,在一个经济学家看来根本就是一个病句。

通胀,本来是一种长期价格上涨走势,实际是一段时间内的变化的比较。要比较,只能根据已有的历史数据。其实这也没有什么稀奇,那种每天盯着股市的计价器记录的人,也是这么干的,道·琼斯就是以在股市上每隔一天记录价格而出名的。总之,原理很简单,我们相信通过历史数据能找到规律,所以通胀就是说长期看来的价格规律罢了。

首先,按照这个分析员的话,他说话时应该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比如现在。那么我们发现,按照历史数据,这种所谓的突然上涨好像只发生过5次,并且在5年内结束了,其他时候,美国甚至只能看到像蜗牛爬一样的通胀和算不上危害的温和通胀,压根没有缓慢下降的通胀。

其次,这话明显是有合理标准的,似乎暗示这个世界应存在没有通胀的时刻。一个连自身站位都搞不清的裁判,怎么判定任何一个前锋越位呢?事实上,从没有一个经济学家确定这回事。美国在金本位的历史时期比别的国家要漫长得多,但是物价上涨这种时期几乎每个季度都在美国的平民生活里发生。

看来这个分析员说这话的时候,似乎是处在没有时间标度,甚至也没有时间变化概念的牛顿理想时空中,这样的空间地球上还从来没有过,恐怕只能存在于幻想中。

要描述通胀,经济学家必须在数据上给自己取定一个点,这个基本的观察思维,过去几十年来,被一代代的数理经济学者们确定,他们的所有规则都建立在经济学家不能在统计上穿越和跑火车的前提上。一个1965年经济学家统计的数据,如果统计上制造了2011年的数据,那么这个不是通胀率的实证,而是叫作通胀预测或者捏造数据。

我们不妨做个时空穿梭的假设,看看通胀率到底会出什么纰漏。如果经济学家泰勒穿越到1965年,但只要他说出实情,就可能导致量子世界规律的变化,比如永远改变这个世界的运行趋势。当看到人们歌舞升平、不知大祸临头的样子时,他一定会告诉那时的人,婴儿尿片和汽油都会价格暴涨,但长期以后会降到1965年前的水平。于是他的结论是:通胀会很快变成火箭,长期将是毛毛雨。

但在1965年,大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会告诉人们“我不相信火箭和毛毛雨的存在,这根本不是个问题”。如果泰勒想让萨缪尔森相信自己,他唯一的办法只有告诉萨缪尔森自己是从未来穿越来的。这样的后果就是无论泰勒说不说通胀如何,结果通胀率的实际效果都将背离泰勒想要看到的未来事实。

上面的思路,可以看作经济学家,特别是统计经济学家和数理经济学家对于通胀的一个基本的考察观点。包括著名的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观点,也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的。关于通胀的研究,起码要在一个确定的观察基点上,并且保持这个基点不变,这样才有客观依据可言。像我们通常的分析员们所用的不断转移观察基点的手法,不过是障眼法而已。

至于说到平常的所谓经济景气指数之类的研究,这些研究除去可能有部分滞后指标,可以作为拟合的参考指标外,也仍然不能说这个指标可以用关公战秦琼的手段搪塞。比如巴菲特声言他2008年的损失是自1965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可是从1965年开始美国才进入大通胀的不安定时期,他的全部财富出现暴增也就是在这段大通胀时期,但他那时并没有说大通胀的坏话。如今他再次预言大通胀,按照巴菲特的逻辑,结果可想而知—到2011年巴菲特的财富缩水了120亿。

这就是说,我们通常看到的通胀率绝不应该是预测到什么内容,或者能够被描述出鲜明的所谓趋势的。根据定义,通胀率就是趋势,如果描述,也只能是对过去的描述,否则就是时空错乱的循环语句。把这个语句编进程序就变成了死循环。这也是为什么从来看不到一个经济学家和分析员能用计算机算出下一年通胀率是多少。

经济恐慌,特别是那些历史上骇人听闻的货币灾难,往往和不必要的恐慌相连,有些国家就是在这种恐慌中坠入危机深渊的。比如,拉美国家似乎在与美国同一时期的大通胀中陷入了经济上失去的十年,相比于美国的经济规模,这些更小的政治和经济制度都并不完善的国家,一场信任危机的灾难,就让所有人对彼此失去了信心。

第二节 冻结通胀,美国的奇迹却终止了?

UBEforex外汇首席投资官马修·迪恩斯(Matthew Deans)表示:相对于英国央行的态度,美联储则更多地关注在经济增长状况之下的就业状况。目前非农就业低迷的状况对于美联储乃至美国经济都是一个麻烦,并给撤出宽松政策设置了障碍,不过一旦通胀出现上升势头,美联储就不得不考虑量化宽松的规模了,因为当前美国经济增长的势头要明显优于欧洲,没有必要过度容忍短期通胀的上升势头。从PPI来看,美国的通胀势头已经开始形成,如果今天晚间CPI和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都能够提振市场信心的话,人们对美联储量化宽松预期会进一步乐观。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胡佛所高级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过,“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奥地利经济学派学者对通胀的认识和弗里德曼有一些不同,他们认为通胀是“任意交易媒介的名义数量超出其在自由市场的产量而进行的扩张”的现象。按照这个观点,只要这个交易媒介过多,就会发生通胀现象。因此,在法定纸币时代,通胀就更加难以避免。

总之,货币主义的意思是:一个国家和经济体,如果技术、人口、资源都没有发生变化的一定时期内,这个经济体需要的货币总量虽然可以波动,但是长期总是那么多,基本上实际的总产量有多少,货币就应该保持多少。他的这一思想有利于我们解释通胀的奇迹中止现象。

量化宽松,本来是日本央行在零利率的时候,采取的“挤奶”动作而已。日本的经济信心低落,经济总量达到长期最高水平,即使国债的利率已经低到零甚至为负数的情况,日本的企业的投资愿望也一直低得要命。

大概和美国金融危机后的各大公司一样,贷款利率对于大公司而言已经足够低,但大公司喜欢拼命地藏现金,对股东和利益相关方而言,这样的报表更可爱些。他们像吝啬鬼一样,一点点地维持最低资本消费。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说,当企业主很悲观的时候,即使银行利率再低,也不可能让他们去投资办厂。

现今则不然,著名的苹果公司除了限量销售苹果版手机之外,还运用囤积现金的手段,就是说苹果公司根本不需要银行。单论现金,美国政府还不如苹果公司。初看这是赤字经济恶有恶报,其实不然,如果不是这些爱好现金的公司将经济中的流动性吸干,导致经济紧缩,美国政府的税收收入也不会大减,以致靠借债度日。美国政府这台抽水机,因为农田里管道泄漏得太快,以致地下水供应不足,正面临无水可抽的难题。

但克林顿时期,美国好像已经没有通货膨胀,所有的经济似乎都欣欣向荣,CPI甚至降低到零的水平,物价突然大幅度下降,所有的东西,从衣服到家电产品,可以廉价到令人惊异的水平。

那时候的苹果公司还不太习惯现金,乔布斯的现金策略屡屡受到抵制,因为看上去只有苹果公司是在收缩战线,砍掉一切非主营业务。克林顿政府几乎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政府,不但消化了里根总统时期的所有赤字,还有不少盈余。

与此同时,所有的新兴经济,如硅谷里那些大大小小的网络企业好像都很有兴趣,从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到硅谷的一片荒地,从黑人区的社区学校建设到家庭的网络,人人都在投入有意义的冒险和投资本职工作,甚至为了工作清闲,可以把打字机和接电话这样的任务都外包给印度的公司,看不到一点颓丧的情绪。

唯一感觉货币不够用的,不是美国政府和美国企业,而是美联储。美联储官员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压低利率,向银行源源不断地购买公债,然后银行拿这笔钱借给所有的企业。

美国人在新世纪的头十年里,似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没有出现过热的经济,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畅销书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写的《世界是平的》一书,在他看来美国已经给大家开了一个好头,可以让印度人同样把美国的繁荣引入未来,直到无限。这种情况好像只有萨缪尔森备注过说:“没有通胀和温和的增长,资本主义将永远地持续下去。”

货币主义不容易解释,即使有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们的修正工作,不管是哪个宏观经济学教授,他也会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他们延续弗里德曼传统的看法,就算短期内货币当局的所有决策都是对的,甚至无为而治,有一个问题始终避免不了,那就是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这个他们叫作理性预期。人们都是聪明人,并不比货币当局傻,他们会利用一切可用的信息,哪怕是“世界是平的”的理念。美国的穷人们甚至在压迫政客和议员解决住房问题,于是,1929年胡佛总统的“每只锅里都有鸡,每户车库里都有车”似乎在各州的竞选口号中又复活了一般。既然世界是平的,穷人的世界也应该是平的,当然,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大家现在都知道了。

理性预期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被预期“绑架”的内容。如果“绑架”的是物价,政府什么都不做,就像克林顿政府一样,得到物价上涨和工资上涨,不温不火地让总产量和物价一样上升的预期结果。但是不幸的是,人们后来开始盯上了美国的住房—这可是个十足的坏想法。不是说穷人不该思考房子,而是这个房子是不是要跟美国的其他资源,比如人口、劳动力、技术结构相匹配。

在新世纪到来前的数十年里,美国的人口增量,特别是贫穷的拉美裔移民开始增加。资源在扩张过程中出现了短缺,美国的房子存量有限,于是房价响应供不应求的房屋供需状况开始上涨。但银行方面通过给高科技企业贷款,银行本来有的是钱,但问题是钱似乎太多了,它们决定投资到短缺资金的住房上。等待对于资本可是不利的,两房(即房利美与房地美)作为做这事的政府机构,专门负责给穷人做抵押贷款。

同类推荐
  • 大繁荣

    大繁荣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业与增长理论全球权威学者;数十年磨一剑,中英文同步出版;经济如何增长?经济繁荣又来自何处?繁荣的源泉在今天为什么受到威胁?在本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根据毕生的思考对此提出了革命性的观点。为什么经济繁荣能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在某些国家爆发?它不但生产了规模空前的物质财富,还带来了人们的兴盛生活——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有意义的职业、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
  • 突围集

    突围集

    当下经济下行,未来的改革着力点在哪里,哪些领域有可能闯出新的改革路径?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对当下的改革和未来的经济有何影响?从改革史上标志性的莫干山会议开始,周其仁教授就密切参与中国改革的每一步。他善于从现实世界出发,在《改革的逻辑2》一书中,用扎实的经济学功底和风趣、直白的文字,将当下的改革和经济发展做了逻辑清晰的梳理,让读者更加了解中国改革的逻辑和当下的问题所在,同时对未来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
  • “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

    “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

    “一带一路”战略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央重大举措,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够为中国营造良好的周边政治、国防、民族环境,能够推进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并有利于推进“以开放促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本书利用大量的历史资料,从国内和国际的角度全面阐述了历史上的丝路和当今的丝路对中国的意义,揭示了实施丝路战略所面临的问题和阻碍,分析了目前丝路战略实施的现状,并提出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理念和决心。
  • 哈佛教授讲授的300个经济学故事

    哈佛教授讲授的300个经济学故事

    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拉弗曲线、破窗理论、银根紧缩 、市场泡沫、金融危机……这一系列陌生又严肃的经济学术语让我们面对经济学总是提不起劲。不过经故事包装,他们又变得亲和、好沟通。如果你是经济学的初级入门者,用故事来解释经济学再适合你不过了。
  •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

    本书针对高职高专类院校人才培养特色和学生学习就业特点而编写,相对于其他同类教材,在编写上更注重实操性,突出一个外贸业务员从入门到成长的全过程。教材内容完全基于进出口业务流程,站在一个外贸业务员的视觉来阐述相关知识点。全书从熟悉商品、了解国际市场、选择境外客户开始,到出口报价、交易磋商以及合同履行全过程,共分为十二章。
热门推荐
  • 做懂得感恩的员工

    做懂得感恩的员工

    感恩不仅是一种职场心态,更是一种工作动力。在本书中,我们结合员工的工作实际,用大量生动翔实的故事和案例,阐述了现代职场为什么需要感恩精神,以及如何践行感恩,从而将自身塑造为一名受企业欢迎的优秀员工,进而成就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
  • 诸天万界修武道

    诸天万界修武道

    逆行诸天万界!笑傲、神雕、大唐、风云、霹雳……武者不死,踏出来路!
  •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如果你出身贫寒,必须靠自己闯出一条血路,如果你不满现状,希望以新形象更上一层楼,那这些自白绝对有助于你登上成功阶梯。 艾伦·纽哈斯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他把加内特公司发展为美国最大的报业公司,并创办了全美销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 迄今为止,他已出版了《美国各地有话直说》《权力剪影》《真正的一个国家》《世界之窗》《近距离看世界首脑》《差不多一个世界》等作品。目前,他正在写一本新书,讲述人生中“难堪的年代”,该书将为他的第8本著作。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晚花

    晚花

    她是散发着浓郁雌性荷尔蒙的尤物,引来无数登徒子前赴后继!他是冷酷强势的黑帮老大,做事阴狠不留余地。当生活轨道毫无交集的两个人最终相遇。她说,先森,麻烦您站好,我要对你耍流氓了……
  • 懂经济学的男人更成功

    懂经济学的男人更成功

    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的变化,对于男人来说,经济学已经是一门必修课。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经济学,本书以案例与论述相结合的形式,对我们身边的经济学现象进行解说和阐述,完全剔除经济学中枯燥的数学和函数,通过有趣易懂的故事和现象来讲述其中的经济学原理,以浅显易懂语言讲述,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掌握经济学常识。
  • 英雄联盟之幕后教练

    英雄联盟之幕后教练

    前一世,左寻只是一个普通的白领,唯有热血沸腾的时候用键盘敲击“RNG牛逼”,“IG牛逼”。一觉醒来,却梦回S5世界赛的舞台。作为LGD的临时教练,看他如何带领LGD绝境突围,创造一个又一个属于自己的传奇。
  • 都市之九幽大帝

    都市之九幽大帝

    一眼睁开,他已经不是他,孱弱的身体之中承载的是一尊大帝灵魂,前世今生,我白九幽,无敌!
  • 重生之丰年

    重生之丰年

    21世纪群众演员,业余爱好博览群书,魂穿天禧大陆异世界,成为天柱不周山上的千年小妖,与天黎族至强者火休屠相识,火休屠统一诸国为梵帝,傲音为梵后。傲音游历天禧大陆,在神族和魔族间以小博大,运势良好。一生有两大梦想,相爱是其中的一种,另一梦想,随着第一梦想的实现而展开,并逐步如愿。秉性善良,性格既温和睿智又刁蛮任性,性情随意切换,只为心中深藏不露的梦想执着靠近,不惜与主宰梵古大陆的昆仑神族为敌,维护人族,百折不挠,砥砺而行。
  • 私奔者

    私奔者

    本书是海男文学第二卷。边陲,高原,云南丽江的所在,海男作品的一个大的地域与人文背景。由于高原,它洋溢着神秘,且注定要演绎香格里拉的传说。于是,回归现实,这里的男女就生活得异常生动。他们的行为拙朴、灵动、有些古老的色彩斑谰,又用一种全开放的姿态走向现代。这里最动人的应是海男讲述的一个个曲折动人情欲横生的男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