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3400000002

第2章 选择水利(1)

1 初到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始创于1897年,前身为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人自己兴办的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学校因材施教,注重品行培养,英才辈出,桃李满天下。它造就了一大批近代中国史上的杰出人物,例如,近代中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第一人沈心工,杰出的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邹韬奋,杰出的军事家蔡锷,著名教育家赵宪初和著名翻译家傅雷,等等。

1924年秋,张光斗开始在交大附小上学了。12岁的他,第一次出远门读书,与他同去的是一位到上海做教师的女同乡。没有亲人,没有同伴,他背负着家族的希望踏上了去上海的道路。

与大都会里的孩子比起来,初来乍到的张光斗穿着土气,也不会说上海话,难免遭人取笑,但想到家里送他来念书颇为不易,便释然了。当时,交大附小有举行童子军训练的惯例,学校规定大家必须穿一样的制服和皮鞋——原来,昂贵的学费里包括了制服费。生平第一次穿上油光发亮的小皮鞋,张光斗得意了好一阵子。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同学都瞧不起张光斗的,他遇上的大部分同学正如童子军的口号那般“勇敢、诚实、友爱”,张光斗与他们相处甚欢,其中顾德欢、费骅、张华增等成了他的至交。

关于这段学习生活,张光斗晚年回忆道:“少年时代的教育对培养人的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当年的交大附小不但校规严明,课业内容充实,十分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且还特别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水利泰斗张光斗传第二章选择水利学校有明确的校规,学生必须按时起床、做早操、上课、上晚自习、就寝,平时不得随便进出校门,身边也不得带钱,如果带来就得由学监代为保管。有一次,张光斗不小心带了一个铜板到学校,就只好将它交给学监沈同一先生,而沈老师也果真认真地收下了。

“五四”运动以后,教育界面临极大的冲击和挑战。上世纪20年代初,北京、上海的一些新式学校开始运用西方教育理念和传统教育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在教学理念上中西合璧,教学内容也杂糅古今中外,科目繁多,包括中文、数学、英文,还有历史、地理、体育,等等,使学生学贯东西,终身受益,毕业后无论出国深造还是投入社会工作都具备良好的基础。当时的新式学校明显沿袭着中西教育各自的特点,中文教的是文言文,学生须背书和写作文;数学则主要是学算术和代数等;英语教学主要教授语法和课文,并且几乎每堂课都要进行拼写和听写练习,还要朗读课文。张光斗的强项是数学,他喜欢解难题,也很善于解题。他最怕的就是写文章和上体育课——因为不善运动,所以他不喜欢体育。但交大附小规定体育不及格不能升级,于是他只好拼命努力,最后勉强过关;因为觉得自己思路不够宽,所以张光斗也怕写作文。

1926年夏,张光斗完成了附小三年的高小学业。因为学校正好改为了初级中学,他就继续在本校上学——说是初中,实际的学习内容却是老高中一年级的课程。次年7月,他在交大附属初中毕业。当时,恰又逢附中改为三年制的预科班,于是他便直接升入预科班了。

张光斗在上海读书可谓顺风顺水,可是大哥张光自陪他投考去了一趟上海后便染上了嫖赌的恶习,家里的经济状况再度陷入困顿。张光斗向来是全家最大的希望,家里不忍心让他辍学,只得勉强继续供应他学杂费。

不必说,张光斗一直非常用功。预科班开设的课程包括数理化,还有中文、英语等,其中,数学和物理是他的兴趣所在。预科班采用的教材是全英文的,教师用英文授课,作业需用英文完成,让学生们接触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他们打开了世界的另一扇窗。

尽管交大的学习生活充实而愉快,但时逢乱世,大学校园也难以真正平静。师生们提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热情在每一个热血青年的胸膛奔涌,振兴民族振兴国家成了受压迫人们共同的宏愿。1925年发生了五卅惨案,交大附中学生陈虞钦在英租界被杀害,全校师生义愤填膺,连日到南京示威游行,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同年冬,苏浙战争爆发,张光斗和几位同学恰好留在了枪林弹雨的上海,想到外有帝国主义侵略,内有军阀混战,百姓挣扎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便忧愤不已,生死无惧。直到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节节胜利的消息传来,人们对时局才有了新的期盼。交大的同学们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北伐的消息,每当取得一次胜利,他们就把一枚小红旗插到地图上那个打了胜仗的城市上,大家欢欣鼓舞,期盼国民革命军早日来到上海。

1926年初,张光斗与顾保仁、顾德欢、刘永懋等人参加了同班同学闵启伟发起的读书组织,讨论国家政事,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著作《三民主义》。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北伐宣告失败,割据混战,民不聊生的状态依旧没有改变。有志之士报国无门,中国百姓的好日子不知何时才能到来?

2 投身水利

19世纪末,盛宣怀先生和一批有识之士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在上海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的交通大学,建校伊始便将“求实学,务实业”作为办校宗旨,以培养“一等人才”为目标,精勤进取,笃行不倦,迅速成长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的MIT(麻省理工学院)”。

黎照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交通大学的校长是黎照寰先生。黎照寰早年留学美国,先后获得哈佛大学理学士、纽约大学商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政治硕士等四个学位,学贯东西,文理兼通。任职期间,黎照寰坚持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原则,制定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在他的倡导下,学校重视数理化及工科基础课程,强调实践环节,对学生管理严厉。他的不少治校理念在当时颇为先进,交大“门槛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教学特色由此定型。这一阶段的交大无论在院系规模、设备条件,还是在师资力量、教学水平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一所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大学,被称为建国前交大的“黄金时期”。交大当年的毕业生大都成为社会翘楚,引领各界风骚,其中著名的有“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首届国家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数学家吴文俊,“中国航测之父”王之卓,“中国通信界元勋”张煦,中国造船工业的奠基人辛一心,中国第一代著名飞机设计师黄志千,原海协会会长汪道涵,致公党中央名誉主席董寅初,语言学家许国璋,国际问题专家宦乡,美国“华人电脑帝王”王安,国际航运巨子沈家桢,等等。总之,“黄金时期”的老交大,人才辈出,声誉远播。

张光斗恰好赶上了这“黄金时期”,他也用毕生的努力书写了交大人的荣耀。从交大附小到念完大学,整整十年,张光斗说自己几乎住遍了交大每幢宿舍楼。交大历任校长凌鸿熏、孙科、黎照寰等的演讲他都听过。直到晚年,他还饮水思源,念念不忘母校对他的栽培教育。

1930年,张光斗迎来了人生的新转折。预科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升入大学,还获得了奖学金。儿时的梦想,家族的荣耀,全家人多年的坚忍付出,都在那一刻得到了回报。而他更希望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的贫苦人家都能够富强起来,更希望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做国人的支撑。

大学头两年的功课照样繁重,老师要求严格。交大闻名遐迩的严厉风格,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念交大如果一二年级通过,就可算大学毕业了。”比如,教物理的裘维裕、教化学的徐名材与教数学的胡敦复三位教授,是有名的“三大关”,他们均用英语授课,讲课认真,内容丰富,课业非常繁重。物理教授裘维裕先生讲课速度快,课外作业多,不仅必须按时上交,而且每周还要小考一次。做实验更是马虎不得,数据错了得重做,报告写得不整齐也得重写。徐名材教授在认真严格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数学课的课业相当繁重,习题很多,但老师的要求相对宽松,让钟爱数学的张光斗来学起来相对轻松一点。张光斗的考试成绩虽然一直名列前茅,但他总觉得自己读书有点死记硬背,知识面窄。几十年后,身为清华教授的张光斗在研究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时,还感慨自己学生时代读书不够广泛,人文艺术方面涉猎太少。他还说论读书,其楷模非他的交大同学钱学森莫属。

钱学森与张光斗在交大是同一个年级的同学。1934年,他们又同一批考取清华留美生,同怀“为水深火热的祖国做点事”的心愿,于次年赴美求学。

钱学森关于学习方法,张光斗极为推崇钱学森——钱学森从小博览群书,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读。他的秘书涂元季曾说:“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从来没有满足过,因此他不断学习,什么书都看。他看书之多,我跟他当了几十年的秘书,大概可以说一句不夸张的话,这是新华书店卖书的人告诉我的,说全国没有谁比他买书多,书店专门给他留一个格子,有什么新书给他留着,什么书都看,买很多很多,最尖端的科学、外文的东西他都读,新华书店的人都问他一个人读得了这么多?是不是你们这些人在加塞?我说他买的那些书我们看不懂,所以钱老不是一个收藏家,他不是收藏书,他是看。”

晚年,钱学森曾与温家宝总理探讨中国的教育问题,认为要注重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培养。钱学森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艺术、音乐、书法、国画方面有着广泛的兴趣,是一个跨界奇才。他曾说自己如果不当科学家,就最想做画家。正是由于涉猎广泛、跨界思维,使得钱学森无论在科学界还是在艺术界都游刃有余。在交大,钱学森是机械系拔尖的学生,到美国麻省理工转而研究航空、数学,照样极有造诣。38岁时,钱学森就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和流体力学研究的开拓人之一,还被公认为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以及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和创始人。

张光斗在他的自传中说,同级钱学森同学,功课分数没有我高,但他读过许多参考书和学报,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他的学习方法是正确的,所以后来他的成就大张光斗:《我的人生之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1931年,张光斗到杭州实习测量。为期三周的实习生活成为他青年时代最愉快的时光。一帮交大青年才俊在安静优美的山区进行测量——与其说是测量,不如说是一次青春的旅行。他们饱览西湖胜景,参观钱江大桥,晚上则住在名胜之地灵隐。

在杭州,张光斗目睹了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这座大桥的设计者茅以升正是他的杰出校友——交通大学成立时分设在上海、北京、唐山三地,茅以升就读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今为西南交通大学,算来与张光斗同出一门。张光斗不但对这位江苏同乡的爱国情怀十分敬仰,而且非常佩服他在桥梁建筑方面的才华。

关于茅以升和桥,还有一个小小的故事——

据说,茅以升十岁那年的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而他因为肚子疼没有去。结果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了不少人。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少年茅以升的心头,从此他下定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上学读书后,茅以升只要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大本子。他立志投身桥梁事业,后又负笈美国,在康奈尔大学和卡利基理工学院专攻桥梁专业并获博士学位。

同类推荐
  • 功臣的非正常死亡

    功臣的非正常死亡

    一个人的死亡如果能够理解为非正常死亡,这说明,这个人的身上一定具有了传奇的人生经历和死亡方式,并且被世人所关注。对于横死的人,或者说是非正常死亡的人,人们总是抱有莫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因为非正常死亡的“非”或是横死的“横”,总是出乎人们的意料的。 本书描写的非正常死亡的功臣,选取的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并且为世人所熟知的历代名臣,他们为自己的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拜将封侯,他们功高盖世而又被帝王所器重,他们才智过人且地位显赫,但就是这样一群被写进中国历史的功臣,无一避免地成为了政治权谋的祭品。这是因为,他们身处于政治漩涡的中心,并且不可避免地被卷进了一系列的政治权谋当中去。
  • 马克思传

    马克思传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先生历三十年而完成的一部完整的马克思学术传记,全面记述了马克思一生的学术思想发展历史,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实践,对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进行了新的概括和总结,资料翔实,脉络清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拿破仑·希尔:一生的财富

    拿破仑·希尔:一生的财富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所提出的这则法门必会跃然纸上,活脱脱横陈在你眼前,只要你一切就绪,一旦纵身跃出,你就会辨识出它来。不论你是在第一章还是在最后一章里,接收到了它出现的讯号,都要停顿一下,拿个玻璃洒杯来倒立,因为这个场面标示着你这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你读这本书时务必要牢记,这本书讨论的是真人真事,而非凭空杜撰的子虚乌有,本书的目的是要昭告世人,赁着一则放诸四海皆准的真理,所有一切就绪的人都可以学到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
  • 名人传记丛书:肯尼迪

    名人传记丛书:肯尼迪

    名人传记丛书——肯尼迪——“美国十大文化偶像”之首:“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Moving Target

    Moving Target

    This is an important and illuminating collection of essays and lectures by the winner of the 1983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William Golding writes about places as diverse as Wiltshire, where he lived for over half a century, Dutch waterways, Delphi, Egypt ancient and modern, and planet Earth herself. Other essays discuss books and ideas, and provide a fascinating background to the appreciate Golding's own writing and imagination. It includes Golding's Nobel Speech. "e;Golding come through this collection as reserved and wary, but delightful...His writing is a joy"e;. (Sunday Times).
  • 毁梦

    毁梦

    我拿着书,充满疑惑,甚是不满问道:“大圣,佛祖这是何意?”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他与时光皆凉薄

    他与时光皆凉薄

    很多年前,少女满面生花,挽着男人的手,嘴角带笑:“陆晏,我叫夏五月,春天只有一个五月,你丢了我,就再也没有五月了哦。”于是,男人真的没有五月了。有人问他:”你要找谁?“我要找夏五月,一个穿着红裙子的小姑娘,那是我的妻子。”男人柱着拐杖,走在喧闹或寂静的街头。于是,春城每一个角落里都有一个男人在找他的妻子。不知道他找到没有,但是听说啊,他可能再也找不到了。
  • 捡一个异界当神豪

    捡一个异界当神豪

    别人修炼靠打怪,我修炼靠软妹币发育。这世上只有我不想挣的钱,没有我挣不着的钱,更没有我修不了的仙!别人修炼,卖的是命,靠的是运气。陆凡修炼,靠的是软妹币,卖的是天才地宝。一本爽翻天的神豪文,逼格满满!
  • 1966的獒(郭小东文集)

    1966的獒(郭小东文集)

    1966年,“文革”狂飙的突飞猛进,打破了一座沿海小城的平静。无论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普通的渔民,甚至是残障者,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斗争的漩涡。由于家庭出身不好,亚雷——这个十五岁的少年,不得不屈辱地面对父亲被批斗、母亲被强制学习的现实。为了寻找自由,他想到了偷渡,并且付诸实施。但由于走漏消息,偷渡计划失败,所幸在远方——一只藏獒的救助下,他顺利躲过公安局的追捕。但是,其他的偷渡者却没有亚雷这样的幸运,被抓获后,他们被游街、被判刑,完全丧失了自尊与自由。尽管如此,在见证了一幕幕悲剧之后,亚雷仍然渴望和追求光明。为了离开小城,他选择自愿去海南——在他看来,这是他最好的机会,尽管当时的海南非常贫瘠。在海南,亚雷经历和见证了一次次生离死别,那些惨痛的青春死亡事件,在亚雷心头刻下终生未愈的伤痕……
  • 幻想门扉

    幻想门扉

    链接幻想与现实的大门最终联通那交流交汇交通的无限力量终展示于此
  • 我是游戏中的一只小怪

    我是游戏中的一只小怪

    我是一只小怪,一只被施加了魔咒,玩家不屑一顾的一级小怪,在被无数次的蹂躏之后,终于开窍了......。小怪的逆袭之路,从一只弱小如蚂蚁的1级小怪变成一只屌炸天的小怪---物。
  • 难得有钱人

    难得有钱人

    时敬桐:“不说了,我赚钱去了。”不花钱就让你长痘痘的系统你觉得是最伟大的发明?每天都有赚钱任务的人觉得好烦哦_(:з」∠)_【今天你赚钱了吗】【今天你赚钱以后花钱了吗】
  •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2007年是杨尚昆同志百年诞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为此几次来向我了解杨尚昆的一些情况。之后,应中央党史研究室资料征集办公室之邀,陆续将杨尚昆同志在撰写回忆录期间有关回忆录第二册的谈话内容整理成文,在《百年潮》和《中共党史资料》杂志上陆续发表,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2008年秋,在杨尚昆同志逝世十周年之际,又以一篇拙文《怀念杨尚昆》回顾了他光辉的一生,缅怀伟人,激励自己。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将这些文稿汇编成《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出版。为了保持内容的完整性,根据出版社的要求,特将经杨尚昆生前审定、以杨尚昆名义公开发表的《高饶事件》一并放入《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