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5900000008

第8章 自在之道在边缘上演绎中心(7)

不久以后,南明的最后一个皇帝、汉民族的最后一位“真龙天子”朱由榔被吴三桂绞死在昆明,明朝的百年帝业彻底灰飞烟灭。

朱由榔是南明时期坚持抗清最久的一位流亡皇帝,永历政权前后存在了18年。

虽然安龙没能让朱由榔这个“真龙天子”真正在此安身立命,实现“卷土重来未可期”的光复大业,但也在大明王朝最后的纷乱岁月里用风中之烛的微弱亮光照出了众人的面目。

“十八先生”取义成仁,孙可望首鼠两端,都在这里被记录到历史之中。

有人说当年“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和他的红颜知己陈圆圆最后都葬在贵州,而且至今贵州还有吴三桂的后裔。

这更为贵州添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让人深有造化弄人之感。

据记载,本来永历政权和孙可望结成同盟之后,李定国在东进迎战清兵的战争中屡屡得胜,军威大振,一度形成迫使清军与之议和之势。然而,由于孙可望不可遏制地膨胀起来的个人欲望,所谓的抗清事业很快变成了梦幻泡影。

安龙城内的这场“宫廷之变”,史家对此褒贬不一。但历来凭吊歌咏十八先生的不乏其人,从兴义走出的张之洞就曾经撰写《吊十八先生文》,蒋介石、李烈钧、居正等人也曾为十八先生题词,这些不同时期的题咏均已勒石铭碑,陪着长眠于地下的十八先生在时间长河中静静肃立。

历史有时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吊诡。朱明王朝后裔和忠于明朝廷的大臣们的努力并没能挽回明朝的命运,只能留下“日月晦朦天不霁,河山破碎地偏寒”的悲鸣。

然而,在明初时期因为屯军、移民或经商而来到贵州的江南军民的后人,却把当时南京一带的文化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这样的文化至今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安顺的屯堡地区,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六百年前明朝南京地区的世俗百态,所以人们称这里为“明朝文化飞地”。

在锦屏县还有一座隆里古城。这座古城始建于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最初名为龙里,到清代时才更名为隆里,取的是“隆盛之理所”的含义。

这座古城实际上就是一座军事城堡,从一开始就是按照亦兵亦农、可攻可守的要求来设计和建造的,建成后城内居住的一直主要是“调北征南”的军人和他们的后代。经过六百多年的岁月洗礼以后,隆里古城仍是如今中国南方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之一。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以及安徽、江西等地的民居,还能欣赏到唱汉戏、吟故事、玩龙灯等特色表演,一如明初时期的盛况。特别是在周围苗族、侗族区域的包围之下,更让人有无意间闯入历史的感觉。

江山朱颜易改,文化历久弥新。也许,今天的屯堡、隆里古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明王朝的延伸线,那是从江南、从北京翩然飞到贵州,又自在前行了六百多年的一条时光线。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时代价值

世事汹涌如潮,在恣意奔腾时人们往往无暇仔细看清它的形状;历史平静如海,经过了世事的反复和积淀之后,人们通常会发现在喧嚣时被忽略了的宝藏。

这是我在对张之洞和他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了解不断加深后得出的一点感受。

这位生在贵州、长在贵州的晚清重臣,不仅在属于他自己的时代里留下了变革图强的身影,也为后世留下了散发着光芒的思想。

要想读懂、认清、理解张之洞,还是要回溯到他所属于的那个时代。

1840年以来,西方的坚船利炮不仅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也粉碎了数千年培养起来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自尊。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免会有很多人将泱泱大国的颓敝归因于浸淫已久的传统文化。

以农业文明为主体的中国传统社会所形成的文化价值体系与西方工业文明的文化价值体系确实有着很大的差异,当按照西方文明的指标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评判时,很容易得出腐朽落后的结论,自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所造成的中国和西方世界在国力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巨大差距,更是这一论断最为有力的支撑论据。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国在踏上近代化道路时的败绩,让中国传统文化不分良莠地一起变成了罪人。

令人欣慰的是,从一开始,就不乏努力调和不同文明之间的优劣、借以实现自强的探索者,张之洞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张之洞于1837年出生在贵州省贵筑县(今贵阳市),因为当时张家住在六洞桥附近,所以给他取名张之洞。

幼年时期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张之洞很早就展现出了不一般的才华,他9岁开始赋诗作文,11岁时就已文名远扬,成为贵州大名鼎鼎的“神童”。

1849年,张之洞启程回原籍直隶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参加童生考试;1852年,他在顺天府乡试中一举夺魁高中解元。

1854年春,张之洞回到了兴义,当年年末,他和都匀知府石煦的女儿举行了婚礼。

婚后不到一年,张之洞再次离开贵州,正式踏上了人生的奋斗之路。

然而直到1863年他才中了一甲第三名进士,从此开始步入仕途。

张之洞早年以言论见长,是清流党的领袖人物。自1881年补授山西巡抚实际接触地方军政要务开始,他逐渐转化成为洋务派。此后,张之洞在军政、教育和实业等领域均颇有建树,成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自此直至其担任两江总督的近20年里,他主导了一系列创办实业和兴办教育的举措,包括开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创建织布局、纺纱局、缫丝局、制麻局;兴建三江师范学堂、武汉自强学堂、湖北武昌幼稚园等各类学堂,屡屡派遣留学生出国等。

张之洞的作为与当时很多或者盲目自大或者惊慌失措的上层官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成绩的取得更是令他深孚天下之望,声名鹊起。

1895年后,维新运动兴起。运动初期,张之洞曾为强学会捐银5000两并亲自发起上海强学会。

但随着运动的深入,张之洞因为其当权者的立场开始与维新派分道扬镳,同时,他也试图在顽固派和维新派之间寻找挽救危机的中间道路。

“自乙未后,外患日亟,而士大夫顽固益深。戊戌春,佥壬伺隙,邪说遂张,乃着《劝学篇》上下卷以辟之。大抵会通中西,权衡新旧。”

正是在这样的思考前提下,张之洞于1898年4月撰写了《劝学篇》。

在这本总计4万多字、共分为24篇的小册子里,张之洞阐述了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核心思想。

张之洞此时系统地整理自己的思想,并非只是想在关键时刻表明其立场。

早在充任清流党人健将时,张之洞就常用“体用”这个概念来表述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出任山西巡抚以后,他又提出了“体用兼资”“明体达用”的论点。

《劝学篇》不过是将他的这些碎片式的思想系统化、理论化了,使得以他为代表的洋务派的思想呈现出更加完整的面貌。

主张维新改革的光绪皇帝仔细阅读了张之洞门生、翰林院侍读学士黄绍箕进呈的《劝学篇》后,不仅做出了“持论平正通达,于学术人心大有裨益”的评价;还以圣谕的形式下令军机处给诸省督抚学政各发一部,要求他们“广为刊布,实力劝导,以重名教而杜卮言”;同时还命令总理衙门排印300部下发。

在光绪皇帝的亲力推动之下,《劝学篇》广泛流播。

《劝学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所谓“本”,指的是有关世道人心的纲常名教,不能动摇。所谓“通”,即为工商学校报馆诸事,可以变通举办。

张之洞的“新学”把“西政”也包纳了进来,与早期一些“中体西用”论者把“西学”和“西艺”即西方器物和技术简单地等同起来相比,张之洞的思维和视野可以说是更上一层楼,他思想中的西政包括了“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劝工、通商”等各个方面,但涉及政治体制的内容则未有提及。概而言之,张之洞开出的药方就是“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劝学篇》包含了很多新学内容,所以能够被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光绪皇帝所接受;同时又大力批驳民权论,也得到了实际独掌朝纲的慈禧太后的欣赏。

当时西方各国对此书也极为重视,该书先后被译成英文和法文并正式出版。1900年,《劝学篇》英文版在美国纽约出版时,被冠以一个极具鼓舞色彩的名字:《中国唯一的希望》。足以见得,在那个时代看中国的“第三只眼”里,张之洞代表了至为重要的含义。

张之洞所设计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革新框架概括起来就是这样的:维护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采用西方实用科技“兴办洋务,富国强兵”。

正是因为主张维持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张之洞至今一直为激进者所诟病。

脱离一个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去评论一个人的思想、评判一个人本身的得失优劣,不啻盲人摸象。

臧否人物者如不能深入一个人的心路历程,是无法从别人身上发现人性和智慧的光辉的。

为什么古来很多以月旦人物为擅长者,说起别人可谓刀光剑影,让人体无完肤,对自己却惺惺而惜,那是因为他们无法走进别人的世界,只能在自己的窠臼里打转转。

杜维明说过:“用开放的自我和阳明对话,你的自我就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开放;你完全私己地去念,越念就越庸俗,把王阳明念得庸俗,你也自己庸俗。”对张之洞也如此。

“治大国如烹小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反思的精神,也不能没有革新的勇气,但也绝对不能有蛮干瞎干的莽撞。

这一点在今天也尤其应当引以为戒,动辄言西方、谈普世者,应当学学当年的张之洞,如何从一个大言炎炎的清流成长为脚踏实地的实干者。

这样才是一个民族里有担当的分子。

张之洞以及整个洋务派的学说,有力地冲击了保守派们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的坚持,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为新时局下国人思维、视野的拓展打开了一扇窗口。

1909年10月,累任封疆大吏的张之洞在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的任内与世长辞。

在张之洞去世两年之后,辛亥革命在湖北省城武昌首先爆发,他给这个世界留下的工业、学堂和新式军队,统统都成了革命党人用来粉碎帝制的力量,延续了数千年的帝制自此走进了历史。

因而,孙中山称张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毛泽东也说“研究中国的工业发展史,不要忘记张之洞”。

在张之洞逝世后百年有余的时光里,他的思想范式仍会不时地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1927年,国学大师王国维投湖自尽,文化巨擘陈寅恪为其写下挽诗:“当日英贤谁北斗?南皮太保方迂叟。忠顺勤劳矢素衷,中西体用资循诱”。

公开宣言自己“思想寓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的陈寅恪,在悼念亡友的同时,重新评价了晚清新政和张之洞的价值。

20世纪90年代,当中国又一次处于东西文化相撞的十字路口时,不少学者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张之洞的“中体西用”在外衅屡起、民族危急、新旧思想交锋、中西文化冲撞的晚清,既宣泄出了士人学子心中强烈的民族情感,也照顾到了新旧双方的文化心理,对于中西文化的冲突起了一种缓冲作用。

陈寅恪等人的“中体”已不再是张之洞的纲常名教,而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民国以来的“西用”范围,也早已越出洋务派的认识层次,这是我们民族的进步。

即便是今天乃至今后,“中学”和“西学”的问题仍将存在,虽然没有人能够凭空地给出所谓“体”和“用”的具体内容和比例,但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充分说明:只有融合、吸纳才是真正的自强之路,单纯地固守或者单纯地否定与接纳都不会带来实际上的发展,孰体孰用,在立足根本的实践和摸索中自然会形成,会得到解答。最重要的就是方向错不得。

王阳明、张之洞都在自己的时代里“脚踏大地,仰望星空”,即知即行,成就了历史,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

如果说有命运,那么时代就是每个人的命运。

脱离了自己所处的时代,任你三头六臂,任你超群绝伦,也几乎注定是悲剧式的结局。

“思惟省察不妄作,着实躬行不空想。”为自己所在的时代贡献正能量,人就把握了自己的命运。

没有无缘无故而来的时代,也没有无缘无故溜走的时势。

沙滩的文化绿洲

在今天提起沙滩文化,人们很难知道指的是距今100多年以前在遵义县新舟镇沙滩村所形成的文化现象,更不知道沙滩文化所取得的成就。

国学大师钱仲联曾经写过一首诗:“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郎,经训一菑畲,破此南天荒。”这首诗意在称赞清代的着名经学家、史学家、诗人郑珍的诗才和经学造诣,同时也概括总结了清朝时期全国知名的沙滩文化所取得的一部分成就。

沙滩是黔北崇山峻岭之间的一个小山村,这个位于乐安江畔、方圆不足十里的地方,在清朝乾隆后期到民国初年的100多年里,培养出了数十位文化名人,其中有着作流传于世的就有40多人,他们的着述涉及经学、文学、天文、地理、医药等多个领域,总计达300多种。

早在19世纪20年代,就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了沙滩出现的这种文化现象,但真正对沙滩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已经是100多年以后的事情。

同类推荐
  • 你最应该知道的世界史

    你最应该知道的世界史

    本书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写了史前人类社会、古代文明的曙光、中世纪以及近现代的世界格局。这里有爱琴海散发出的来自远古时代的文明讯号,也有强盛的罗马帝国以及埃及艳后的动人传说。正是这些灿烂多姿的历史事件,才成就了世界史,历史的车轮才得以不停地旋转,前进。
  • 带着论坛回古代

    带着论坛回古代

    新书《我要做神探》已经发布,内投过了,求一波支持 …… 网文写手秦余在码字的过程中,回到古代,脑子里有个论坛。论坛种类繁多,历史的、战争的、诗词歌赋的,应有尽有。秦余在论坛里不单不用网就能和别人聊天,还能通过各类论坛学到如何在古代活下去的知识。秦余:“萌新,萌新,我是萌新。”二楼:“兰州烧饼。”秦余:“o(?Д?)っ”PS:这是一本不正经的书,考据党慎入
  • 寻觅旧京:续编

    寻觅旧京:续编

    此书为《寻觅旧京》一书的续集,以图为主,以文为辅;补充了《寻觅旧京》因篇幅和其他原因未能收入的大量珍贵影像和文字介绍,更在宫殿、园林、庙宇、民俗等板块之外,增添了市井街衢的内容,更为完整、全面展现了封建社会末期至民国初期北京城的面貌。
  • 依羽飞

    依羽飞

    古代魏国的青年许飞和萧羽,机缘巧合之下,为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理由,走入官场争斗,在与命运的抗争中,仗着自身的才干和谋略,治县郡、平边患、理国政。打破了豪门枷锁,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
  • 异世之我家娘子会打仗

    异世之我家娘子会打仗

    简介?呵呵,没有的,自己看吧,作者介绍无能
热门推荐
  • 旧爱

    旧爱

    苏辛醒了。但半个下午,他仍然陷在断断续续的昏昧中。傍晚,一个女人进来了。“你终于醒啦。”她的声音听上去惊喜交加。仿佛他的醒来能让她重新感觉到人世的美好。但她把一支体温计塞进他嘴中,动作职业化,虽说并不粗鲁。我是谁。他已经想了很久。“这是哪儿?” 他听到自己的声音。不熟悉,沉闷又轻忽,像厚重的冰块在水中开裂。还有一丝本能的警惕在余音缭绕中回荡。“重症监护室。”她回答,“不过,你会好起来,也许明天就要搬去普通病房了。”消息很快传开了。当然不少人一直在刺探。这种结果可能让他们失望。
  • 犯罪心理档案

    犯罪心理档案

    这是一部囊括了几乎所有犯罪元素的惊心之书,每一起凶案都让人头皮发麻,真凶一直藏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同眠共餐。善与恶的殊死角逐背后,充满着绝望、怨恨、嫉妒、贪婪、傲慢。公安厅最隐秘最不可告人的犯罪档案完全揭露,你将深入一线的犯罪现场,深入剖析诡谲罪案,展现不寒而栗的凶案全记录令人心惊。直面最令人恐惧、最沉重难解的人性之恶!
  • 蒋介石梦断己丑

    蒋介石梦断己丑

    这是一部全景式的描写蒋介石在大陆最后日子的长篇纪实文学。1949年伊始,蒋介石被迫第三次下野,虽退隐家乡溪口,却仍操纵“中枢大政”。解放军突破长江天堑后,他一面加紧经营台湾,准备退路;一面又频频策划,为争得江南一城一池与中共进行殊死决战。他亲赴上海督阵,奔波福建布防,莅临厂州主政,飞抵重庆坐镇,直到从成都仓皇逃离……作品以1949年这一历史伟大转折为背景,描写了国共两党间的历史性决战。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文笔,客观而真实地再现了动荡不安的国民党内幕,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情,以及一些显赫的国民党军政要人神秘失踪和突然死亡的疑团;勾画出蒋介石其人的真实形象和内心世界。
  • 爸妈不是我的佣人

    爸妈不是我的佣人

    《儿童文学成长励志书系:爸妈不是我的佣人》编者通过仔细甄别、全盘分析,由儿童生活的细节入手,根据儿童的年龄以及性格特点,全方位进行有理有据有节的考量,并有针对性地从古今中外大量的名人生长传记以及充满智慧的寓言中提取对儿童有指导意义的故事,能够帮助儿童认清个人的不足,主动地由内而外地进行自我完善。
  • 似水流年一朝深情

    似水流年一朝深情

    已完结文《遇见你遇见最美的爱情》都说初恋情人是这一生中最难忘怀的人,对于这一点,宋瑛璃深信不疑。想当年她把一个叫做秦唯晟的少年放在了心上,却不想他居然在一天里一朝走天涯与她从此两不相挂,她当时心痛之余就在想,看来这人生的起起伏伏都是在人的意料之外的。然而她更没有想到居然有一天他又回来了,重新出现在了她的面前,这次的出现却是以陆景耀的身份。她茫然、她惊讶、她不知所措,怎么办,她不明白他怎么又突然出现了,面对着他的深情款款,可是……现在她的身边已经有了一个叫做尚霖睿的男人啊……似水流年,一朝深情,默默情语,且看花落谁家……
  • 逆天毒皇

    逆天毒皇

    绝世天才回归,征伐无上天骄!我有一剑,可斩日月星辰,我有一宝,可扫九天十地……
  • 陪你一起睡不着

    陪你一起睡不着

    《陪你一起睡不着》一书由三十多个励志小故事组成。关于青春、关于友情、关于爱情、关于亲情,每个故事都像是发生在你身边,让你在书中找到些许共鸣,给你的黑夜点亮一盏明灯。有欢笑,有泪水,有展望,有回忆,在一本书里交织成一幅完整的生活画卷。这些故事或独立,或有些许交集,它们并不会明确告诉你人生该如何过,困难该如何抵挡,但会在字里行间为你指明一条通往未来的路。
  • 谁让你是我未来老婆呢

    谁让你是我未来老婆呢

    双总裁文,一个傲娇霸道,一个高贵冰冷;这是一场‘先婚后爱’的故事,也是一场‘先爱后婚’的故事~~“你放开我。”“我为什么要放?”“那你,那你为什么亲我?”“我亲我未来老婆有什么不可以么?”舒雨哀怎么都没有想到她给自己惹了这么一‘麻烦’,明明恋爱智商为负数的季溪南怎么一到她这儿就完全变样了呢,难道她真给自己挖了个坑?
  • 风息时

    风息时

    【暹罗猫.club】文案无能,只能另辟蹊径,想以创作者的立场介绍一下这本书,希望它有一天能被发现,能被喜欢。八年间,这个故事经历了无数变化,从一开始的其实很纯白傻气的谈恋爱,变成了现在这样一部以成长为基调的故事,其中有多少的心路历程,没有必要提及。它对于我而言像个奇迹,像生命里的一道光亮。八年过去,还是写不好,说真的,蛮愧对这个故事。多希望它能被看到,被喜欢,可也决定了,无论有没有人看到,有没有人喜欢,我都会坚持下去,把它完整的写出来,如此,才不算愧对我与它。言归正传,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位被收养的孤儿,安逸生活被打破后,理想与现实的冲击而发生的改变与成长,产生的思索与体会。喜欢看女强的慎点,女主很弱,喜欢看甜甜的恋爱的慎点,男主面瘫不善于表达,要求太高的同样慎点,我不会写书。风息之时,消亡之时。
  • 卡耐基领导的艺术与管理的智慧

    卡耐基领导的艺术与管理的智慧

    《卡耐基领导的艺术与管理智慧》是一本关于领导艺术与管理智慧的经典之作。它对于发现我们的领导才能,提升领导群伦智慧,特别是融合了管理、演讲、为人处世、智能开发等于一体的领导艺术与管理智慧的教育方式,将有非常宝贵的启示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