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5100000007

第7章 咬文嚼字(2)

“可以”。对,就是这个词。不是好,也不是不好,而是好的最低档,不好的最高档。不是行,也不是不行,而是行的最低档,不行的最高档。总之是有些勉强,但也在尺度之上。不过是最简单的两个字,但意味却是那么微妙和丰富:有轻微的肯定,有含蓄的否定,有坚韧的无奈,有柔软的妥协……

在底线之上,接近于底线。这就是“可以”的本质。这晃晃悠悠的两个字如一条粗壮的钢丝绳,承载了多少紫陌红尘芸芸众生啊。这个世界最常见的状态,就是它。在它之下,就是那道底线:“不可以”。

踩在这条线上,其实是很容易掉下去的。

如此想来,我现在对待别人的原则通常也就是两条,一条就是“可以”,另一条就是“不可以”。

曾经有一个人,相处之初还觉得他是诚厚君子,后来发现他有一个爱好:习惯性失约。一次,两次,三次之后,我就和他断交了——他掉下了我的“可以”线。掉线的具体过程就是:

可以失约,不可以习惯性失约。

可以习惯性失约,不可以不事先告知。

可以不事先告知,不可以事后不道歉。

如果最后的底线也被突破,那就没有以后了。

掉线的人一旦掉线,几乎就没有再上线的可能。因为他掉的是底线。我对自己说:可以原谅,不可以经常原谅;可以经常原谅,不可以对同一个人经常原谅。因为,经常原谅同一个人的同一种错误,在某种意义上对于原谅者来说,就是缺乏起码的自尊和自爱。那绝不可以。

一辈子都做一个在“可以”线之上的人,也交在“可以”线之上的人。我素无大志,这算是我小小的野心。

健在

“你在吗?”某天,我一上QQ,就碰上了一个久违的好友。

“在。”我答。

“呵呵,你还健在呀?”她开玩笑。

“是的,健在。”我也发过去一个笑脸。

也就是这一瞬间,我敲击键盘的手也停住了。

我健在吗?

健在,健康地活着。然而细细品味这个词,在更多的语境里,它似乎已经远离了健的意思,只成了活着的一种指代。而活着,在——这一个字,其实已经够用了。在工作,在家里,在公园,在睡觉……这个最常用的状态词,以最高的频率直指着肉体的运行。比如,在夜里,我散步的时候迈着的双腿,就是一个字:在。因这腿不属于别的任何人,只是我的,只能是我的。把它们截下来,也安不到别人的身上。我死了,它们也就死了——我不在了,它们也就不在了。同样,我的手,我的胳膊,我的身体……我物质的一切,也都只是一个字:在。

至于是不是健在,谁知道呢?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是真正地健在呢?不,我说的健在,不是无病无灾无苦无痛无忧无烦的那种健在——有多少人四肢强壮却丝毫不健啊。在我的意识里,健的定义就是精神上的,心灵上的:纯善的底蕴,辽阔的气度,饱满的情怀,敏锐的探求……

有多少人的在,是这样的健在呢?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如是说。据说他的本意要复杂得多,不过单就我们能理解的最浅层面而言,这五个字已经是足够振聋发聩的金石之声了:因为思,所以在。只有思,才会在。也只有这样思和在的人,才有可能趋向于健在。

你在吗?

你怎样在?

你是否健在?

一定要这样想想,再想想。只有这样,你才可能真正地在,也才有可能让自己真正地健在——当然,无论想不想,人终归都是要不在的。但是,你要相信,即使人都是要不在的,那些真正在过的人,和那些没有真正在过的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意义,也还是相当不一样。他们在时的质量,也是相当地不一样。是的,他们多半会在得更苦一些,但是,你知道吗?甜的时候,也会更甜。更苦的在和更甜的在交织在他们的生命里,这就是健在。

秋疙瘩

去年立秋是8月8日。8月9日,回豫北修武老家小住的儿子回来了。母子二人躺在床上闲话。我说昨天立秋,天马上就显得凉快了,早上上街就想穿长袖。他说哪有那么快?完全是心理作用,其实还热得很呢。我说肯定是凉快了,不然为什么叫立秋?老祖宗定下了这个节气,一辈一辈传到现在,若是不准,谁还会用它?过了这一天,那个秋气就来了。信口至此,便想起老师讲过的立秋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真是一候更比一候凉啊。

“妈,你啃秋疙瘩了没有?”忽然,儿子问。

“什么秋疙瘩?”

“饺子嘛。说是立秋的时候要吃的。我奶奶说了,也叫啃秋。”

啃秋,我当然是听说过的。有的地方也叫咬秋。总的意思就是要在立秋这一天吃些西瓜来应景,以欢送炎夏,迎来金秋。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无论如何,都是要吃的意思。有的地方叫贴秋膘,就是说立秋这一天要大吃肉,多储存些热量等待凉天到来。

啃秋疙瘩。单只没听过这个说法。

然而,既是一听,就无比喜欢了。秋疙瘩,真是有喜感。疙瘩,是瓷丁丁的,一团团的,结实的,丰盛的——疙瘩这个平素里听起来就让人不舒服的词,和秋用在一起,就像一个可爱的婴儿。试想一下,春疙瘩?这肯定是不行的。春天正是万物舒展的时候,怎么能疙瘩起来呢。夏疙瘩?让人更加闷热。冬疙瘩?只能让人想到冰块。也只有和秋用在一起才是金镶玉一般的天作之合。因为只有秋是万物成熟的时候。成熟了,才会瓷丁丁,才会结实,才会真正地丰盛。而且,也只有饺子最配秋疙瘩。饺子里,什么都有:肉菜葱姜,各色作料……那种丰饶,那种喜悦……

秋疙瘩,这真是来自民间的活生生的气息啊。

而从孩子嘴里说出秋疙瘩这三个字,就更为可爱。曾国藩有一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朋友叶舟在某文中曾有无比曼妙的延展:“孩子就叫,春意思。”

春意思,秋疙瘩。绝配。

秋麦难吃

不管怎样,到了今天,也算在文字中活了一把年纪,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民间话语,我是越来越感叹和敬畏了。

比如最近听到的这句话:秋麦难吃。

某天下午上班,办公室里最年轻的女孩子举着一只烤白薯走进来,说刚才在买白薯的时候,听到一个老太太在和另一个老太太聊天,说到她们的一个熟人得了什么病:“她泪盈盈地说了一句话,说怕那个人秋麦难吃。请问各位老师,秋麦难吃是什么意思?”

大家面面相觑。没人知道。我也茫然。暗自揣测:秋麦,秋天的麦子?秋天是没有麦子的啊。五黄六月,焦麦炸豆。应该是在六月份才对。对了,听说东北的麦子熟得晚,难不成在东北叫秋麦?那两个老太太是东北人?

推测永远没有结论。我便去网上查百度,百度里关于秋麦有两个词条。第一条说秋麦是成熟的庄稼。第二条说秋麦指的其实是麦秋,意思是收割麦子的时候。这时候忽然想起了大学时的古汉语,恍然大悟:秋字,本身也就有庄稼成熟的意思。如此,在那两个老太太的语境里,秋麦就是指五黄六月的成熟麦子了。

那么,秋麦难吃呢?表面的意思,应该就是新麦子不好吃了——但这显然不合情理。从来都是说陈麦难吃,没有说新麦子味道不好的。那或者可以解释为:不容易吃到。这就通了:放到病人身上,就是说病人吃不到新麦子了——如果是秋冬说这话,那就是说吃不到来年的新麦子。如果是春夏说这话,那就是说吃不到今年的新麦子。再进一步解释,那就是说,活不了多久了,长则大半年,短则两三个月。同时,难吃二字还可以兼指:病者的亲人和家属吃到新麦,舌尖上的滋味也不复甘之如饴,因为,那个亲爱的人,他再也吃不到了。

同类推荐
  • 毒品凶猛

    毒品凶猛

    某位外国禁毒专家为中国作了个测算,若不加以强有力的遏制,到2010年,中国将有1000万~6000万的吸毒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如果一列火车能乘载3000人,那么至少需3000列火车才能装载下这1000万吸毒者;如果天安门广场能容纳10万人,至少要100个天安门广场才可以容纳这1000万吸毒者。要知道,欧洲许多小国的人口总数也没有达到这个数字啊。即使按目前最保守的105万的吸毒者数字来算,中国每13000人中有一个吸毒者;如果发展到1000万人在吸毒,那么十年之后,中国每1300人中将有一个吸毒者。
  • 假如这样生活

    假如这样生活

    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述古今典籍及现实故事,展现深奥伟大的净土宗智慧,启迪人心。本书从揭示人生和生命的真相开始,介绍佛教对世界的认知,最后落脚到追求幸福人生、做好终极关怀、建设和谐社会。帮助快节奏生活中烦恼的现代人找到心灵的安宁和归宿。
  • 笑林广记(中华国学经典)

    笑林广记(中华国学经典)

    《笑林广记》荟萃中华文化精髓,弘扬中华精神文明。轻松阅读国学经典读本,开启智慧,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学会做人。
  •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龚鹏程,江西吉安人,1956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毕业,历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美国欧亚大学校长等职。曾获台湾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杰出研究奖等。2004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生安锋,文学博士,清华大学外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西方文论等。已出版专著一部《霍米·巴巴》(台湾生智,2005),并在《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Neohelicom,ARIEL等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近年来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后殖民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传播”;目前正在主持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基金青年项目“乔姆斯基的文化政治批评与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清华大学人文社科振兴基金研究项目“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罗伯特·库沃的元小说研究”等。当世学人,能服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学术之弊从此生发而善学者亦当从此悟入。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4)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往生

    往生

    本书为“长江边的古镇”系列之五,是作者2013年夏再度走访三峡淹没区故人故景时所撰写的散文。往生,便是从逝去中生发出新生的过程,它既是逝者的解脱,更是生者的智慧。作者王以培先生的此番创作缘起于母亲的故去,昔日的追忆与当下的哀思化作了对往生的思索。十余年来在长江三峡淹没区的行走、采风,历经若干物是人非之后,激发了他对生命、人生的全新感悟。作品文辞优美、含义隽永,收录的民间歌谣更是展现了对传统的尊重与文化的传承。
  •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满月斩奏章

    满月斩奏章

    2122年,满月斩(2123年发布)发布1年前,炙舞绯天中的洛水,以及另一个成员若溪,无聊的生活,无意义的时间,两人分别都是无父无母,惺惺相惜的可怜人,对于他们,只有对方才是自己快乐的源泉,除此以外,时间,毫无意义。放学,洛水和若溪的,长达五年的异世界之旅,从他们小学的6年级,便开始了。究竟是二人成熟的心灵让他们存活下来,还是世界的残酷夺取他们生命。满月斩的前身,藏匿于此……
  • 百年“夜莺”在飞翔:周小燕传

    百年“夜莺”在飞翔:周小燕传

    1945年下半年,整个法国都沉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喜悦中。5月7日凌晨2时41分,德国在法国东北部小城兰斯签字向盟军投降。三个月后的8月25日,巴黎也回到了法国人民的手中。就在饱受苦难的人们正期待欢庆之时,法国人民的骄傲--戴高乐将军在第二天的下午4点,从奥尔良门进入了法国市政大厅。他面对欢呼的人群激动地说:“此刻,我只想说心中的一句话--巴黎万岁!”整个香舍丽榭沸腾了,整个巴黎沸腾了,整个法国沸腾了。
  • 雪落心房

    雪落心房

    孟银到省妇幼保健院做体检。妇科医师孙嫚按妇科常规逐项问诊,发现病人神情恍惚,心不在焉,说话不搭后语,像有什么重大心事,而且身怀有孕。又见她身穿黑色连衣裙,脸色苍白,气质忧郁,不觉心念一动,知道又遇上了一个不幸的女人。在她的岗位上,大凡来检查的,绝大多数与怀孕有关,而且未婚者居多。既然是未婚先孕,其身心代价可想而知。好在她已完全习惯了就诊者痛苦、感伤的刺激。久而久之,工作原则自然而然取代了原有的多愁善感,可今天,她那已然麻木的神经又在这个奇特的病人身上不可思议地敏感起来。她问孟银,请问你结婚多久了?孟银说还没结婚。没结婚,可你已经怀孕了。
  • 名门第一暖婚

    名门第一暖婚

    【新书《今天大佬也为我神魂颠倒》发布!求加入书架!】所有的一见钟情,都是见色起意——22岁的许念色迷心窍,一不留神,被一只脸俊个高大长腿还多金的腹黑大叔骗去领证了。婚后第一晚,许念坐等大叔,不曾想,大叔却消失了……三个月后,许念鼓起勇气拨通了某大叔的电话:大叔,求离婚……大叔俊眉一挑:开玩笑,好不容易拐到手的小娇妻,岂能放跑?【简介无能,坑品保证。欢迎加入书架,推荐系列文《世界第一情深》《你的眼神比光暖》《豪门第一婚宠》新书《顾少,你i命中缺我!》】
  • 世间唯你弥足珍贵

    世间唯你弥足珍贵

    季桃是一名年轻的捕妖师。因为年轻,所以经验不足还偶尔犯迷糊。因为蹩脚,所以不是中了妖怪的幻术就是被妖怪抓走。他从天而降,护她、宠她、爱她,所有温柔都给了她。前世今生,他们一步步靠近,也一步步接近幸福。侯空行(不容反抗地):小桃,身份证和户口本给我。季桃(不明就里地):啊?为什么?侯空行(无可奈何地):结婚啊,小笨蛋。
  • 断尾狼

    断尾狼

    本书共五个中篇。断尾狼讲述公狼逃出了动物园,惨遭断尾,机缘巧合又被人类收养,与家犬生儿育女,最终走向原野的故事;《退役警犬之死》讲述退役警犬被送到了药园,开启了新的生活。它与破坏药园的小动物们斗智斗勇、勇敢的看护着家鸭和落单的大雁,最终败给了野猪的故事;《荒园狐影》讲述的是荒园中老画家、少年天文与狐狸一家发生的故事;《鹅鹅鹅》讲述的海老头家的白鹅们如何看家,如何对付水獭、白猫苔丝,如何与大雁驱赶老鹰的故事;《鹰飞天地间》讲述鹰爸鹰妈如何养育和训练小鹰,以及老鹰如何重新蜕变的过程。
  • 牵着猫的童话

    牵着猫的童话

    楼上楼下,女作家和男医生。写爱情小说的女作家不相信爱情;拿手术刀的医生其实更适合做保姆。直到有一天,女作家的内衣掉到了男医生手里……每个男人生来少一根肋骨,当他找到他失去的肋骨之时,就是他遇见真爱之时,不管其中有多少磨难和猜疑,甚至深深的误会和久久的别离,他终会将那个亲爱的女孩拥进怀里。所以,请你相信,这世界还有关于爱情的童话,这童话,就是——牵着猫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