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3600000043

第43章 周恩来晚年对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6)

“林彪事件”后,中央日常工作实际上是由周恩来主持的。按照常规,由四届人大后即担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并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后来又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邓小平,继任国务院总理本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此时开始的“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使邓小平再次落难,使得中央政治格局变得扑朔迷离。

在毛泽东看来,相比较而言,华国锋成为较为中意的选择。选他做“接班人”,也是毛泽东再次力图平衡高层不同政治力量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华国锋忠于毛泽东及其“文革”路线,在实践中能较好地贯彻毛泽东的政治意图和指示。另一方面,在“文化大革命”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华国锋,与周恩来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力量和江青集团都没有太深的历史联系和利害冲突,是各方都能基本接受的人选。所以,在最为关键的权力交接上,毛泽东不再继续倚重“元老派”,也没有使江青集团的地位继续上升。在邓小平“去职”后,他没有让王洪文重新主持党中央日常工作,也没有让在副总理排名上紧随邓小平之后的张春桥继任国务院总理,而是转而扶持和重用以华国锋为代表的新一派政治力量。

1976年1月21日和28日,毛泽东先后提议,并经中央政治局通过,确定华国锋任国务院代总理,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2月2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通知》,由华国锋任代总理;在叶剑英生病期间,由陈锡联负责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中央通知发出后,邓小平和叶剑英实际上被停止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工作。

同年4月,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以“天安门事件”为代表的悼念周恩来的群众自发运动。一个政治领袖的逝世能引发社会民众巨大的反响,催生如此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足见周恩来对于中国政坛的巨大影响力。4月7日,经过毛泽东提议,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决定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同一天,中央政治局还通过决议:决定华国锋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中,万里、张爱萍、胡耀邦、周荣鑫、胡乔木等在1975年整顿中发挥了重要领导作用的国务院领导人,也不同程度的遭到批判,教育部长周荣鑫甚至被批斗致死。周恩来的不幸逝世和毛泽东对中央行政体制的再度调整,使邓小平为首的一批老一辈革命家再遭迫害,使周恩来精心筹划、重新整合,并在初步运行中已显成效的中央行政体制遭到重创,也使高层政治格局充满了新的更为复杂的变数。

第三节 周恩来晚年在政府管理中的特殊作用评析

一、周恩来组建的第五届政府对中国政局的深远影响

从“文革”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来考察,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灾难这一历史性的转折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为了适应一时政治需要而产生的,而是存在着历史发展的某种必然性,其背后有着较为深刻的社会背景,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历史转变过程。

尽管周恩来在1976年初不幸逝世,但他在“文革”中力挽狂澜的不懈努力,为其身后的历史转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许多必要的条件。正如知名学者金冲及指出的,“在毛泽东去世后,局势很快就被扭转,其中就包含了周恩来在不为人谅解的情况下默默的准备下那么多条件所起的作用”。正是“文革”后期周恩来对于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基本逆转了与江青集团的力量对比,从而构成了日后粉碎“四人帮”的组织基础。

“文革”发动后,大多数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相继遭到诬陷和迫害,中央权力实际上被“中央文革小组”所掌握。林彪、江青集团得以为所欲为,到处扩张势力,健康力量被严重削弱。面对林彪、江青集团的政治挑衅,身处政治斗争核心的周恩来只能是力所能及地保护尽可能多的老干部不被迫害致死或少受人身攻击。

“林彪事件”后,周恩来利用毛泽东在老干部问题上的看法和态度的转变,抓住批判极左思潮的时机,迅速推动在“文革”前期被打倒的老干部的复出和恢复工作。

在周恩来的努力下,一批老干部得以解放和复职,这就初步充实了高层政治格局中钳制江青集团势力的政治力量。在中共十大上“四人帮”在党内一度达到了权力的“巅峰”。相比较而言,正处于“复原”状态的“元老派”力量还相对较弱。而随后,周恩来在四届人大的“组阁”中,巧妙地对于中央行政体制进行重新整合,成为扭转与江青集团实力对比的重要转折。

筹备四届人大会议期间,毛泽东制止了江青的“组阁”图谋,授命周恩来主持人事安排。经过毛泽东与周恩来的精心设计与筹划,四届人大形成了以周恩来、邓小平为核心的国务院领导机构。美国从事中国现代史研究的学者莫里斯·迈斯纳曾对这一时期的中国高层政治局势评价说:“周恩来和老干部显然已在政治上处于优势,这反映在1975年1月召开的党的十届二中全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邓小平在政治上引人注目的复出标志着老干部的全面得势”。新一届政府任命的副总理和各部委负责人大部分是“文革”前的老干部。这次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一定程度上打击和消减了江青集团的势力。

周恩来对于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使“文革”后期持续动荡的政治格局内部原有力量的配置发生了变化。在四届人大形成的政治格局中双方实力对比的变化,对以后的形势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四届人大后,虽然江青集团再次企图借批“经验主义”、“评《水浒》”运动等,制造舆论氛围,影射周恩来、邓小平等老干部,但其效力已大不如从前。相反,江青集团却受到毛泽东的连续批评,还被迫做出检讨。这其中固然与毛泽东的政治态度有关,但与中央行政体制重整所形成的有利于健康力量的格局变化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江青集团再次“掀起波澜”,但由于毛泽东的决策和安排,他们始终没能获得党政军的最高权力。在随后的“天安门事件”中,更是形成一股不可遏止的声讨“四人帮”的人民正义力量。人民正义力量的崛起,表明靠“运动群众”起家的江青集团的群众基础已经丧失殆尽,其政治生命的结束已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从表面上来看,周恩来逝世和邓小平被再次打倒后,以周恩来、邓小平为首的政治力量似乎被削弱了。但是,中央行政体制重整前后解放、复出的一大批领导干部,尤其是以叶剑英、李先念为代表的军政主要负责人,仍然是抗衡江青集团的不可小觑的政治力量。后来的斗争实践证明,正是这批老干部,对于抵制与反对“四人帮”、直至粉碎“四人帮”及其在各地各部的帮派势力、结束“文革”,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中坚骨干作用。

周恩来晚年对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对“文革”错误的抵制,为最终否定“文革”提供了重要的力量积蓄,奠定了组织基础。“林彪事件”后,周恩来竭力通过落实干部政策,使越来越多的老干部复出和恢复工作。这虽然多是以纠正林彪集团迫害老干部错误的名义进行的,实际上其本身就蕴含了对“文革”的否定。尤其在中央行政体制重新整合的过程中,作为曾经所谓“党内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的邓小平的复出和被委以重任,“在很大程度上推翻了文化大革命发动以来,党内存在一个‘***、邓小平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的说法,并否定了由此制定的党中央的有关决议”。正是由于周恩来晚年能积极支持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健康力量,反对江青集团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四人帮”力量的膨胀,保护了一大批老一辈革命家,使他们在清理“文革”的错误,拨乱反正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文革”后期周恩来对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对中国政治发展意义重大,深远影响。

二、周恩来对形成第二代中央领导核心的重要影响

“文革”后期,在中国政坛上起着中流砥柱作用的周恩来,拖着重病之躯,在毛泽东的支持下,着手进行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调整,形成以他和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为核心的中央政府领导层。这不仅对于当时中央行政体制的正常运转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塑造了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基本班底,为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做了重要的干部准备,也为日后消除改革阻力,减少改革代价“积蓄”了重要的政治力量。

1976年,中国高层政治格局经历了激烈、动荡的巨大变化。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位中国最有威望的领导人的相继辞世;华国锋的崛起,邓小平的再度被打倒,“四人帮”被粉碎,这些重大政治事件的频频发生,使得中国政局处于动荡不稳,扑朔迷离的状态,连中央最高领导层也出现“残缺不全”的状态,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中共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从26人减至16人(董必武和康生于1975年去世);中央政治局常委仅剩中共十大选出的叶剑英,和被毛泽东突击提升为党中央第一副主席的华国锋。党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这些党和国家的最高职务都出现了短暂的“空位期”。这些变化使得高层政治格局不得不面临着再次调整。

随着江青集团的政治灭亡,毛泽东生前构筑的政治格局被打破,在“文革”前就已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老干部,与“文革”时期权力不断上升的华国锋、汪东兴等“文革受益派”构成中国政治上层格局内的两大政治力量。其中,以华国锋为首的一方政治力量暂时处于政治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华国锋在粉碎“四人帮”后继任党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同时还担任国务院总理,他成为继毛泽东之后的第二位集党、政、军三大主要职务为一身的最高领导人。然而,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最终促成了双方力量对比关系的重大变化。在这次全会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肯定和坚持“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华国锋、汪东兴、纪登奎等人以及工农出身的陈永贵、吴桂贤等人逐渐退出了政治舞台。在“文革”前即担任领导职务的有能力有威望的一批老干部重新掌握了党和国家的核心权力。在中国最高领导层形成了邓小平、陈云、叶剑英、李先念、胡耀邦、赵紫阳、万里、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王震、谷牧、余秋里、耿飚、习仲勋等一大批经受长期考验的领导人物,执掌要害部门和关键岗位。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为改革开放的启动和顺利进行奠定了重要的组织保证和政治基础。

经过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幸存的一大批党政军老干部,是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中坚力量。而这批人能够渡过灾难,幸存下来,与周恩来对他们的竭力保护和精心安置是分不开的。尽管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在周恩来逝世后才逐步形成的,而且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可以肯定地说,周恩来对于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付出了巨大艰辛且富有成效的努力。

在“文革”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周恩来在保护老干部,保护民主人士和着名知识分子方面发挥了他人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1966年下半年到1968年,大部分担任党政军重要职务的领导干部和大批知识分子、民主人士都不能幸免地遭到揪斗、审查、关押,不仅其政治生命被扼杀,而且人身安全也受到极大的威胁和伤害。周恩来在自身处境同样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不停的接见各种派别的红卫兵、造反派及群众代表,因势利导,进行解释和劝说,对各种疯狂暴烈行动,果断采取措施加以制止,为保护大批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费尽了心血。

如1967年1月中上旬,周恩来得知造反派抄陈云家的消息后,立即派人前去制止,并指示把陈云从新六所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在接见公交口单位造反派代表时周恩来明确指出,余秋里是从“红小鬼”上来的,他的问题属人民内部矛盾,党中央需要他,主席讲过多次,余秋里要保。当他获悉刚回京的谷牧一下飞机即遭到造反派绑架,立刻派人交涉,限令第二天必须将谷牧送回中南海。这批老干部不仅在革命战争中功勋卓着,而且建国后即肩负着国家管理的职责,维护着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利益,他们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

同类推荐
  • 身边的共产党人(第四辑)

    身边的共产党人(第四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8000多万共产党人满怀激情凝聚在鲜红的党旗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紧跟全面深化改革的铿锵步伐,励精图治,披荆斩棘,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奋斗目标,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价值追求,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作风建设、回应群众期盼。兰辉、菊美多吉……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党人用青春和热血践行群众路线,把名字深深烙在了人民群众的心中。
  • 民族复兴中国梦

    民族复兴中国梦

    《民族复兴中国梦》主要选取了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关键历史节点进行梳理。全书共二十章,前十七章回顾和审视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过程,总结了经验,吸取了教训,确立了目标,后三章展望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光辉前景。《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出版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帮助。
  •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本书从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谈起,探索美国人为何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如此敌对的态度,美国政治文化为何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本书还纵论美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之后的反共主义如何表现在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之中,指出美国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意识形态的诉求会让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在国力强盛的状态下,在对手的意识形态诉求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则在外交中强化意识形态色彩。
  •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必然的路,谓之道;当然的话,谓之理。走中国道路,说中国理念,有了“道理”。道理是伴随发展而来的。发展必有道理,大国发展有大道理。何谓中国发展大道理?一以贯之,半步风流。
  • 中国梦视域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探论

    中国梦视域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探论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郑重阐释了“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的重大命题。其深刻内涵就是 “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昭示了未来的愿景、共同的追求,更指明了施政的方向、肩负的责任。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中国梦愿景下的协同推进国家各项建设工作的系统工程,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最后一公里的驱动工程。
热门推荐
  • 道斜阳

    道斜阳

    若是能得夕阳无限好,又何须得惆怅近黄昏。欲求大道,先正其心。
  • 奇异剑魂

    奇异剑魂

    一个普通的人类少年突然发现了这个他家庭的真相
  • 三余堂散记(节选)

    三余堂散记(节选)

    读钟嵘的《诗品》,对一段话感受颇深:“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辉映万有,灵祗待之以致飨,幽微籍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窃以为,此乃全书立论之基石也。?诗,一定要有“气”。?我对一首诗的判断,首先看其是否气韵贯通,气势灵动;然后再看其“气”之落脚处以及方向,至于温婉或磅礴则属诗人个体特征。“气”是诗人外化的情感,“气”要动,动才是创造。诗人“气”动,才能让天地、鬼神动。
  • 余生有你十分甜

    余生有你十分甜

    乔晚穿越为总裁文里的恶毒女配。都说男主霍景深俊美无俦、禁欲矜贵,是最理想的结婚对象,却偏偏对自己的妻子乔晚很恶劣。直到有一天,有人看到他对乔晚视若珍宝,恨不得宠上天…从生到死,你是我唯一的情深。我愿为你俯首称臣。——霍景深致乔晚(1V1甜宠文)
  • 参加婚礼的博尔赫斯(推理罪工场)

    参加婚礼的博尔赫斯(推理罪工场)

    每个人的影子,或许都藏着一段感情;(《影子》)一张普通的钞票,却与谎言和复仇戚戚相关;(《一美元》)记者与女明星的尔虞我诈,故事里的神话究竟真假;(《教堂恋人》)时间的维度到底是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时间之神》)如若记忆不堪,我们是选择忘记还是放下?(《红色天梯》)任何悬疑推理的故事,科幻永远是最好的引燃物,情感永远是最好的目的地。愿你在这片海洋里到达彼岸,度过星空,拥抱整个世界。
  • 一帘幽梦

    一帘幽梦

    襄樊五中毕业班学生,人称小作家的白玉如是小画家孟陶的初恋女友,人称小画家的孟陶是小作家白玉如的初恋男友。这是公开的秘密,俊男靓女天生绝配!然而不幸的是,这一对小情侣高考双双落马,那感伤可想而知。同学、老师、家长都为之惋惜。而且一致认为这对金童玉女高考名落孙山,都是早恋惹的祸!
  • 清幽馆

    清幽馆

    正值青春,书写笔墨,与我一起走进一个少年风华正茂的世界,平淡的生活不平淡的人生,走的远了就静静吧!
  • 温言不负

    温言不负

    偏执傲娇天才×腹黑柔弱双面妖精温元与言复分离已经十年。十年前他们是最好的朋友,自闭儿童言复跟在温元身后,甜甜地做一个软萌的小跟班。分开的十年转瞬即逝,再相见各自都已不同。那只软萌的小言复仿佛失去了所有的温度,只剩下一双冰冷的眼睛,唯一不变的是更加令人惊艳的天赋和权势。而那只顽劣的小猴子也失去挥霍的权利,她似乎变得让人心酸的懂事,在不为人知的地方却又另有一副堕落妖精面孔,让人又爱又恨。
  • 妖域城

    妖域城

    第三道门被打开,两个世界重新连接,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为之。新区封锁,神秘小队出现,最高层的混乱,究竟谁在背后操控着这一切。人类,病体,异兽,妖,如何生存。
  • 明伦汇编闺媛典闺媛总部

    明伦汇编闺媛典闺媛总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