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3600000012

第12章 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转和调整(3)

中央人民政府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建基本完成后,在战争已经结束的地方立即遇到一个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严峻的经济形势,对新中国中央政府能否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提出了重大考验。对此,周恩来于1950年8月在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所接收的旧中国满目疮痍,是一个破烂摊子。我们绝不能随随便便地在破烂摊子上建设高楼大厦,那是不稳固的,必须先打好基础才行。”为了扭转极其困难的财政经济状况,周恩来同主管经济工作的政务院副总理陈云精心制定了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和迅速恢复生产的各项措施。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经济上面临的最严重的困难,就是国家长期战乱所造成的严重通货膨胀。周恩来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人民所接收的城市,由于多年不断的通货膨胀,物价高涨,差不多变成了投机商人的大赌场。为了稳定通货和物价,必须平衡财政收支和保证物资供给。而在稳定通货和物价以后,又必须按照新的条件和新的需要,调整全国的工商业,整理交通,使之为恢复生产服务。除此以外,人民政府还必须立即进行对于国民党反动统治和战争所造成的灾荒和失业的救济。一切这些,就是人民政府所面对着的巨大的困难的任务。”面对极其困难的财政经济状况,周恩来同主管经济工作的副总理陈云精心制定了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的各项措施。从1949年11月起,中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调集粮食、棉纱等物资,并采取停止贷款和按期收回贷款,开征税收,冻结资金投放等措施。经过周密部署和充分准备,各大城市统一行动,趁市场价格上涨时大量抛售,在几天时间内给哄抬物价的投机资本以沉重打击,平抑了物价。为制止由于投机资本操纵而加剧的市场混乱,中央政府依靠国家政权和国营经济的力量,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同投机商们进行较量,中央政府初步取得了稳定市场的主动权。

要进一步从根本上稳定物价,必须做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和市场物资供求平衡。

为了统一财经,周恩来采纳了陈云提出的“实行财政、税收、公粮、贸易及各主要经济部门管理的基本统一,即实行财政经济基本统一管理”的政策建议。1950年1月31日,政务院发布了《关于统一全国税政的决定》,为全国统一税收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50年3月3日,政务院通过并颁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统一了全国的财政收支、物资调度和现金管理。与此同时,在政务院要求下各级政府还采取了紧缩编制、清理仓库、加强税收、发行公债、节约开支等措施,收到明显的效果。自1950年春季以后,中国的财政经济状况明显好转。财政大权由政府统一管理,国家财政收支接近平衡,全国金融和物价趋于稳定,中国大陆财政经济混乱的状况迅速得以梳理和恢复。连续12年使人民深受其苦的通货膨胀、物价高涨的局面在五十年代初终于暂告结束,这为人民生活的安定、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的同时,周恩来专门领导了全国经济的恢复重建工作。他认为要尽快恢复生产必须先抓两项工作:一是农业的稳定增长,使人民有饭吃;二是交通运输业的恢复,使国家物流通畅。他具体阐述说:“我们要恢复生产,首先就得恢复农业生产。农村解放和进行土地改革以后,只要经过一年时间,农业生产就能增加。这种经验在华北、东北、西北都有过。”他提出当前的恢复农业生产的目标:“第一步先做到不减产,第二步就可以增产。农业生产提高了,原料增加了,工业生产就更有基础。第二是恢复交通运输。首要的是恢复铁路。

中国两万多公里铁路,今年要恢复80%,明年不仅要恢复余下的20%,而且还要有新的发展。我们要恢复生产,必须靠交通运输畅通。比如淮南的铁道恢复了,就可以使淮南的煤产量增加,保证上海工业的恢复。将来平汉、粤汉都要这样地恢复。”

除了农业和交通外,周恩来还提出钢铁工业、机械工业也要加快恢复生产,这些行业先要为铁路制造钢轨、火车头、车厢、车皮;还要增产农业工具,如水车等,使农村得到帮助。他强调说:“这些,都是我们恢复生产急需要做的,当然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这些方面。”

1949年中国遭受了严重的水灾,受灾面积达一亿二千万亩,灾民四千万人,其中情形最严重的灾民有七百万人之多。1950年皖北和河南等地方又发生水灾,灾田仍有四千多万亩。为了救济灾民,周恩来派出了大批干部奔赴受灾地区,帮助灾民渡过灾荒。同年,周恩来另批准中央政府再投入十几亿斤细粮,动员几百万人来兴修水利,以确保当年全国粮食丰收。从1949年到1952年国家用于水利建设的经费约7亿元,占预算内基建投资的10%以上。这使全国水灾面积由1949年的1亿多亩下降到1952年的1600多万亩,扩大灌溉面积8018多万亩,对农业增产产生了明显效果。1952年农业总产值461亿元,比1949年增加41.4%,平均每年增长14.1%。

粮食产量1952年3278.3亿斤,比1949年增加1014.7亿斤,超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最高年份278.4亿斤,平均每年增长338亿斤。棉花增长速度更快,1952年产量达到26.074亿斤,超过南京政府时期最高年份9.1亿斤,三年净增177.86亿斤,平均每年增长43.2%。

在周恩来的领导下,恢复交通和修建铁路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到1950年,中国原有的铁路网基本修复,中断铁路交通十几年的华北和华南连接了起来。

成都到重庆的成渝铁路虽设计很早,但到1949年迟迟未修,在周恩来的力主和支持下,该工程于1950年6月正式开工,到1952年7月1日筹划于晚清的成渝铁路终于建成。1952年9月,新建的天(水)兰(州)路也全线通车。与此同时,通往世界屋脊上的康藏公路、青藏公路也于50年代初开始修建。在三年恢复时期,周恩来批准用于交通运输建设的经费约17.7亿元,占基建投资总额的26.7%。到1950年修复铁路14089公里,桥梁94.5公里,使原有的铁路基本畅通。随后中央政府大量投资修建新铁路,到1952年,建成3条新线,分别是来睦线(广西的来宾至睦南关)、成渝线(四川成都至重庆)、天兰线(甘肃的天水至兰州),总长1263公里。新建公路3846公里,1952年公路通车里程由1949年的8.07万公里增长到12.67万公里,增长56%。内河航运里程由1949年的7.36公里发展到1952年的9.5万公里,增长29%。当时中国第一大商港——塘沽新港工程,经过15个月的建设,也于1952年10月完成第一期工程并开港。

在农业、交通运输业恢复发展的同时,国家的电力、煤炭和钢铁等重工业建设也逐步恢复。1949至1952年,三年间周恩来批准用于重工业的投资21.6亿元,一部分投在了恢复与改造原有企业,一部分用在了新建电力、煤炭和钢铁企业中。三年中新建企业3300多个,其中大型企业占4%,生铁、煤、石油、锡等原材料、燃料的生产能力大幅度增加。

在周恩来为首的政务院领导下,全国人民经过三年的努力,使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三年中平均年递增率为21.1%。

其中,工业总产值349亿元,比1949年增长145.1%,年递增率为34.8%;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53.5%,年递增率为15.3%。1952年中国钢产量为134.9万吨,粮食产量为3088亿斤,棉花产量为2607万担。这一年,国家财政收入为183.7亿元,支出为176亿元。工业(包括手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从1949年的30%上升为1952年的41.5%,其中现代工业的产值由17%上升为26.6%。重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26.4%,上升为1952年的35.5%。在周恩来领导下所有这些经济成就的取得,为巩固和发展新生的人民政权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三、开拓新中国国防建设与外交的新局面

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时,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势力对新中国采取了敌视、封锁和扼杀的政策。当时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毕竟还属于国内战争,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更重要的是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建立强有力的国防武装力量,随时应对帝国主义的挑衅和侵略。新中国创建初期周恩来既主持政务院的工作,还主持着中共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和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百忙之中不得不用相当多的精力领导了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抗美援朝战争。

新中国成立前后,周恩来亲自参与领导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空军和其他特种兵的建设。1949年7月10日,毛泽东写信给周恩来,提出由周“召有关同志商酌”负责组建人民空军。周恩来接到信后立即开始了紧张的筹建工作,他用大量时间和精力抓了创办航校的工作,对人员的选调,经费的保证,飞机设备的配置以及油料的供应等,都亲自过问。空军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军种,周恩来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确定了“先维修,后制造”的发展方针。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建设同样凝聚了周恩来的心血。1949年8月,周恩来给华东军区海军题词,“为建设中国人民的海军而奋斗”。1950年4月海军领导机构正式成立,同年7月,周恩来要求海军在支援朝鲜作战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一个三年建设计划,一面备战,一面从事长期建设。周恩来亲自审阅了海军制定的三年计划草案及后来提交的五年计划,并呈毛泽东审批后组织执行。他还多次视察海军,参加海军重要会议,为海军建设作了许多重要指示。

1950年8月到1951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炮兵、装甲兵、防空兵和工程兵的领导机关也先后建立起来。对这些兵种的筹建周恩来几乎都亲自过问,有时还参与具体组织建设。短短几年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几乎是单一的步兵发展成为一支诸军兵种的合成军队。

不仅如此,周恩来还亲自主持了军工建设和武器装备的生产,为中国军工生产和现代国防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研究政务院的组织机构时,他明确指示,在重工业部要设立航空工业筹备组、兵工办公室、电信工业局和船舶工业局等机构,负责组织军工生产并积极准备军工企业的调整工作。1951年1月4日,为了适应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统一领导全国军工生产与建设,中央军委成立了兵工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两次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讨论组建东北边防军问题。8月他亲自指导完成了东北边防军组建、集结工作。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后,周恩来挑起了协助毛泽东主席指挥志愿军作战的重任,从志愿军的编组、装备、兵员补充,到军工生产、交通运输、后勤保障以及作战指挥,他都亲自过问。他还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了《关于轮番作战方针的指示》,亲自组织第一、第二、第三批志愿军,轮番作战。

在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同时,周恩来对中国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事业未雨绸缪。早在1949年春季,他批准了钱三强从法国定购中型回旋加速器的电磁铁和其他一些仪器、图书、资料。新中国成立后,从1950年到1954年,在周恩来的支持和关怀下,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利用钱三强定购回来的这批仪器、资料和中国自己制造的实验设备,在20多个学科领域开展研究,培养骨干,为创建中国核事业作了基础准备。

周恩来担任政务院总理的同时兼任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他以总理的身份兼任外交部长近9年之久,新中国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外交工作的开展都是在周恩来的领导、指挥和参与下进行的,他与毛泽东一起确立了新中国“一边倒”、“另立炉灶”、“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的外交战略。在周恩来亲自起草的《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即:“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第56条、57条规定:“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的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同类推荐
  • 制度物议

    制度物议

    本书辑录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白钢研究员评论古今制度的专题论文。共26篇,分编成4辑。第1辑“抛砖引玉”,略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及其他问题;第2辑“一得之见”,检选以往行政经验的现代意义;第3辑“他山攻错”,分析批判现代西方民主理论及其在制衡与纠错方面的借鉴意义;第4辑“矫世变俗”,分析中国朝向21世纪的变革。
  • 官经一日一谈

    官经一日一谈

    盲目创新和泥古不化一样有害。不可事事明察秋毫,洞彻人心深处;不可老于世故,更不要过于圆滑,领导者的才能在于选拔官吏和任用。“赏” 与“罚”是法家治国的“二柄”,以此来调动民心,在一拉一打的过程中,让不法之徒惧于威严不敢造次,君子慎其独也。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在独处无人监督时,或者在细小的问题上,不能放纵自己。依此处世,可无患矣。要想让人拥护和信服,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修养;应该认清自己的性情,损有余而补不足,打造完美的性格;恪守信义是立身处世之道。
  •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在实践中是互动互促与辩证统一的。政党民主持久健康发展,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动力支撑。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发展中,属于主体性动力,有内在性,广泛性,根本性的动力特点。本书内容的重点,是在厘清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理论来源与实践进程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与动力合成有机统一的视角,立足党员主体动力产生的来源、动力体现的重点、动力效能检验的关键,探寻推动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完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潮起潮落

    潮起潮落

    本书以纪实性的手法,全面展示了海协会、海基会机制的产生背景和两会成立以来的折冲与共处历史,深入挖掘了台湾各界对两岸关系的复杂反思与抉择过程,深刻揭示了两岸筋骨相连的血脉联系和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的命运共同体关系,有力昭示了两岸走向统一的历史必然性。本书既有内幕性、细节性的记述,也有前瞻性、哲理性的分析思考。内容夹叙夹议,事件取舍有度,情节引人入胜。资料新颖,文笔流畅,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具有收藏价值。
  • 科学决策的边界

    科学决策的边界

    转型期中国的决策者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诸如社会调节阀失控、利益诉求多元、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公共舆论渠道增加、决策主体公信力下降,等等。这些挑战给科学决策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科学决策的边界》以有限理性理论为基础,剖析了决策主体、决策过程在转型期的新变化,阐述了制度和结构、目标和注意力、组织心理和文化、信息、时间压力、外部环境几大因素造成的决策边界。通过理论关怀决策实践,向转型期中国决策者建言。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人生如饴,代码如歌:一个非典型码农的北漂生活日记(南瓜屋故事)

    人生如饴,代码如歌:一个非典型码农的北漂生活日记(南瓜屋故事)

    这是一篇篇敲代码手所白描的故事,这是一幕幕活在北京的码农悲喜剧。这里有缠绵悱恻的爱情、刻骨铭心的亲情、天马行空的想象、生而为人的无奈,所有的一切,只为还原这个职业群体眼中最真实的世界。
  • 猖狂魔道

    猖狂魔道

    世人皆想超凡入圣,问鼎仙神。唯独我自甘坠堕,以魔问道。万千修士心向仙班,唯我衷心魔道。世人惧我之道,恨我之名,欲杀我而后快。然——
  • 龙虎还丹诀颂

    龙虎还丹诀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个人的行走

    一个人的行走

    情在左,爱在右,转身进入婚姻却左右不是。林槿平淡却矛盾的婚姻生活,芳子欲罢不能的婚外情,而晓秋执迷于感情的是非之中......她们该如何走过这一段尴尬人生?简单平实的岁月一点点地淡去铅华,曾经的至情真爱在指间却日趋单薄与尴尬,细想来,这一路行去,彼此之间流失的岂止是语言与情感,也许更有的是营营役役的人生里你我的疼惜与眷恋。
  • 噩梦卡牌馆

    噩梦卡牌馆

    闹市区街角一家奇怪的卡牌馆,一张张具有特殊力量的卡牌正是出自这家卡牌馆之手。生物卡,魔法卡,仪式卡,场地卡,临时卡……在那里,神秘的魔法、精美的装备、恐怖的生物、甚至古老的传承,一切的一切都以卡牌的形式出现。亡灵,蛮兽,巨龙,古蜥……在那里,所有种族生物的力量都汇集于卡牌中。据说,只有优秀的玩家才有资格受到馆主邀请进入二层。同样,也只有强大的信徒才能真正拥有支配卡牌的力量。“欢迎来到我的卡牌馆,我是馆主方天。”
  • 无奈情根深种

    无奈情根深种

    作为一个外科圣手,竟然因意外穿到一个古代不知名的小丫头身上,看看自己这瘦小的身体。她只想做一件事养好身体,让自己变得前凸后翘。可是为什么有一个汉子一直要喂养我呢?我表示很懵逼.........
  • 误入敌营:腹黑王爷极品妃

    误入敌营:腹黑王爷极品妃

    美女细作迷糊入错敌营,想脱身?难!腹黑皇子牵着你的鼻子走。小娘子,入了我的怀,还想去哪儿呢?
  • 成王战纪

    成王战纪

    少年陈谦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宁疆城第五探险团成员,为了寻找大战中遗失的王之剑,再次组织人族大军对抗鳞甲军,陈谦和的伙伴们踏上了冒险之路。
  • 腹黑总裁的清新小套路

    腹黑总裁的清新小套路

    米小鹿原以为,爱一个人就是可以为他付出一切,可是,当她真的爱上一个人之后,才发现,爱一个人,只要对方开心幸福便好。后来,米小鹿才知道,爱一个人,很累很累;爱一个人,心很痛很痛。痛到无法呼吸,累到无法动弹。爱你,是我此生从未后悔的事,却也是我最后悔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