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2500000053

第53章 古城棱镜(13)

然而,就在这谈“瘴”色变的死亡之谷,依然留下纳西人的足迹。据该市学者叶大槐先生的介绍,“白门”地区古时属于大笮、定笮,原为濮人故地,后为麽些人占有,至今盐边境内留有古纳西人母系氏族的“悬崖挂头肢葬”遗迹;在盐源和诸葛亮渡泸处附近,留有古纳西人生殖崇拜的遗存“公母山”和“公母石”;汉、晋、隋、唐时期,更有大量纳西人活动于金沙江畔,时人称金沙江为“麽些江”。到唐时在江南地建立越析诏,是当时“六诏”中“地最广,兵最强”者,他们“持铎槊,遍泸水”,连南诏都畏惧三分。

古时的白国门户,随着宋、元时代云南政治中心的逐渐东移而渐被冷落,一直到现代又恢复为茶马古道的一个支线,从丽江过梓里桥,经永胜、华坪到渡口再入四川,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交流和文化发展。到20世纪中叶开通“丽华”公路,后来又开设攀枝花市,修通成昆铁路,使“白国门户”成为丽江的东大门。

今天的攀西地区,已成为中国西部着名的钢铁基地、水电基地,而丽江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滇西北地区成为旅游胜地,古老的通道正焕发新的生机,传统的民族关系更加亲密融洽,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深入,丽江与攀西地区——纳西人的祖居地,将迎来新的发展时代。

历时十天的“寻根之旅”顺利结束,沿途的所见、所闻历历在目,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们。我相信将来还会有更多的纳西人踏上这条充满诱惑,充满惊喜的回归之旅。

古城知青记忆

杨陆

老三届丽江知青记忆中的这段时日,悠悠44年!

如今已非“人生七十古来稀”,遍是耄耋之龄,倘与88岁“米寿”比,44年恰只半数。实际上不能这样比,因为人的寿命与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要阶段,概念不同。对于人生的价值、每个人的风华岁月,对于大多数人而言,44年已是大半生了。

时光转回1968年12月。此际,自1966年“五一六”通知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已两年半,原丽江一中的“老三届”——1963年秋入学的高三、初三,1964年秋入学的高二、初二,1965年秋入学的高一、初一,共6个级、21个班、1162名初高中学生,在经历了走向社会“破四旧”、“大串联”、革命造反战斗队、大字报大辩论、大联合之后,连同曾被视为不关心国家大事的“逍遥派”同学一道,均已回学校“复课闹革命”。几乎所有的同学,回归并且重新意识到学生的本分,也都不能不考虑着此后的前途。自“文革”开始,大专院校、中专已停止招生三年了。而升学,从来就是学生对于走向就业的憧憬与追求。

丽江一中,是云南省在清末“废科举,兴学校”之际创建最早的三所老校之一,六十余年来历经丽江府中学堂、省立第六师范、丽鹤剑中维兰六属联合中学、省立第三中学、省立丽江中学。薪火相传,育才桑梓,久称为“滇西北文化的摇篮”。新中国之初,省中与国立丽江师范、丽江县立中学合并为丽江人民中学,延续至60年代的丽江一中。当时的丽江专区尚辖迪庆、怒江两州,共12县,高中部面向全区各县招生,在省会以下尚无大专院校的当时,算得是专区内最高学府了。学校的大门,一直是清末建校时那尖顶四方砖柱、两旁木栅栏的原有券门,古朴而庄严。迎面一泓池水中央的“是亭”,校园内森森古楸掩映的青砖楼、红砖楼,民国时期修建的“八大教室”,经年高悬的“实事求是”匾额,每使莘莘学子滋生出教育神圣、励志成才的心境。多年后,我在搜集丽江古楹联时,查访到30年代省立丽江中学的大门联,主旨终是阐扬教育之重,谆谆勉励学子。“文革”两年多,老三届学子们在求知欲最旺盛的青春年华中断了学业,尤其本该在1966年夏毕业参加高考、中考的高三和初三级。此时虽已复课,而“文革”以来,教师首当其冲一个个被“揭发”批判甚至揪斗,本校数名老教师先后致死,年轻学生在“血统论”大棒下被划分红类、黑类,对“白专道路”的批判,“读书无用论”思潮的泛涌——这一切现实使人们不能不对知识与“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产生疑问,在“复课闹革命”中求索。

这年9月以来,云南省革委会先后发出了通知,对1966、1967、1968届大专院校毕业生进行分配和安置;这三届的中小学校毕业生,凡有条件到农村安家落户的,就坚决动员、组织,要造成一个强烈的上山下乡、与工农相结合为荣的社会舆论。新华社发出消息:《柳河五·七干校为干部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经验》,《人民日报》所加按语传达了毛主席指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很有必要……”随即《云南日报》发表文章,全省各地着手组建“五·七干校”。干部尚且下放劳动,1967级后的大专院校毕业生要面向农村工厂边疆基层,咱们这三届初高中学生的去向,已经很明朗了。

历史定格在1968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新指示。报纸要过几天才能看到,其时也没电视,但广播电台一播,立时举国尽知。最新最高指示传达不过夜,学校当晚就沸腾了。组织敲锣打鼓上街游行,贴标语、呼口号,行列中唱起了“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许多同学至夜阑不眠,谈论农村,想象起今后的务农生活。有的激昂,有的沉默,抑或感到失落。就从这天开始,数年来的中学同窗天然划成了下乡知青、回乡知青两块。而无论下乡或回乡,总之都将要务农走到一起来了。毕竟,对于自小生活在城镇是去插队而非回乡的同学,农村是一块充满未知的天地。在经受多年社会历练后,许多同学终于理直气壮唯物主义地说:以前老是说读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为什么非得人人都分清五谷?既然社会分工有不同,行业各专,若非务农或是农村工作干部,那就不必!而当时在城镇长大的同学,就因不谙五谷,便感到是得接受再教育了。

于是下乡务农,顺理成章。事实上到了农村,多数地方的农民竟不约而同,认定知青是在城里找不着饭吃,才挤来农村。固然,举国一盘棋,农民、工人、干部、学生,都拥护毛主席党中央决定,贫下中农并有了作为再教育者的自豪感。即使没人计算过:知青的到来使农民的人均耕地、平均口粮下降了多少。可见,谁都难以逾越社会舆论导向的框定。

此后一个月里,丽江一中的老三届、大研镇职业中学的学生,纷纷领取毕业证、办理离校手续。除了个别确属特殊情况经批准不下乡,以及少数当年幸运入伍的同学而外,属回乡知青的,便陆续各自返乡;属下乡知青的,各按插队地迁移原城镇户口、置办务农行装,只待欢送了。在老三届六个年级中,我是初二,而历来多与高年级生交往,此际更能理解尤其高中同学对升学就业的向往。这期间我曾随几位高中同学蹲茶馆,只听得谈论各人今后,感觉不出关心国家大事的慷慨激昂了。他们唱起《茶馆小调》,那是抗战时期在“国统区”影响很广的一首进步歌曲:“……诸位先生,生意承关照。国事的意见,千万少发表……”这老歌此际唱来,个中意味,竟成了中断学业将要上山下乡知青的一种感情表达。到后来,国家将知青插队计为工龄,而且老三届不是从实际下乡时算起,乃以毛主席发出指示起计,这使大家的工龄提早了一个年头。这其实并无实际意义,因为老三届到退休之时,是男是女都早已超过35年这一最高退休待遇的年限了。无论如何,1968年的12月21日,成为中国知青——包括回乡知青在内数千万人一个纪念性的日子!

仅隔5天,这年的12月26日,是毛主席75岁诞辰,丽江当晚组织了盛大庆祝游行,伴随锣鼓口号和音乐,一眼望不到头的队列都跳起“忠字舞”,规定下来:跳75遍!这样规定却是“左”得可爱、十足形式化了,把人们内心对领袖的热爱,硬搞成一种宗教仪式般的表面行为。这规定其实引起了许多人不满,当然谁也不会公开反对。后来重新传下话来:跳15遍就行了。于是跳了15遍,之后游行结束。

五天后的午夜,同学们在收音机里聆听新年钟声,踏入了即将上山下乡的1969年。元月25日,在民主广场召开欢送大会,丽江军管会主任、专区革委会主任刘世泽发表讲话,单位代表、家长代表和知青代表分别发言,全体下乡知青、参加欢送的各单位人们、各公社前来接知青的同志,都伴随乐曲一遍遍跳起“忠字舞”,广场上红旗猎猎,一片激昂。也看到有的家长眼眶里涌出了泪水,还有个别公社前来接人的同志居然不见踪影,知青们只好分头打听,终于得到回答说:明天一早到客运站就是了。

我们将往之地,是丽江县最西北部的鲁甸公社,只有11名知青,为全县各公社中知青最少者。“复课闹革命”期间,我担任班里的服务组组长,于是此际被指定为本公社知青的带队,后来也就成为公社、大队的“三结合再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其他10人,也都是自己报的名。我来这里是熟识的当地回乡知青向我介绍说:那儿坝子里种谷子,山坡间种苞谷,高山上种药材,觉得挺好,于是才报的名。还在离校之前,各班分别在学校大门口那熟识的券顶下合影留念。也没问其他同学怎么想,我是感到:很多同学从此难得相见了,于是在本班合影照片上题诗:“……十八年后再相见”——当时,我将满十八岁。

欢送的次日,1969年元月26日,为丁未年的腊月二十七,春节前三天。这天一早,丽江客运站里人头攒动,除了县城附近几个公社的知青外,远程的知青都从这里分别乘车,劳燕分飞。

记得这年的当地插队知青,分赴丽江县黄山、金山、白沙、拉市、七河、石鼓、红岩、鲁甸、大具、大东、宝山、龙蟠等公社。下乡数月后,听说又有昆明知青(丽江茨科药材学校学生)、上海知青相继分配来,安置到了县内条件较好的几个公社,与我们共同组成丽江县境的首批插队知青。

写于2012年滇西北梅雨季

同类推荐
  • 我们的战国

    我们的战国

    作品从数十位战国名人的第一视角出发,讲述了从1467年到1616年这一百多年的日本战国历史。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且加入了小说的写作手法,把战国时代的那些人物、故事进行了全景展示。作者放弃了原先战国历史中大凡采用的“信长,秀吉,家康”这三人为主线,作品中所描述的十多位主角的共同特性是“未曾统一天下,但却依然是历史大河中的弄潮儿”,历史是每一个人自己的历史,战国也是每一个人自己的战国,故而取名“我们的战国”。
  • 1490汤

    1490汤

    在穿越的历程中有的人改变了历史,有的人顺应了历史,有的人被历史抛弃,当所有人被迫进入洪流之中时有的人主导的风味,有的溶入到汤中,有的却如同杂质,被挑了出来,扔进了垃圾堆中,生与死!我们千年的见识真能主导这一切吗?
  • 天津滨海新区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天津滨海新区史话(中国史话·社会系列)

    天津滨海新区地处海河下游、渤海湾西岸,河海相依,临海近都,区位优越。这里曾是中国人民抗击外侮的最前线,历史风云际会;这里曾是洋务运动与中国北方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享有“中国百年看天津,天津百年看滨海”的美誉;如今,这里是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增长极、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天津滨海新区史话》是第一本从全区总体角度介绍滨海新区历史人文与现代风貌的通俗读物,它将告诉您一个富有魅力的天津滨海新区。
  • 李朝万古一逆贼

    李朝万古一逆贼

    《李朝实录·纯宗卷》洋洋数万言,唯留一句——万古逆贼!
  • 新中国往事:文史述闻

    新中国往事:文史述闻

    本书收录了《文史资料工作开创时期杂忆》、《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室散记》等20余篇文章,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室、天安门广场改扩建工程等历史事件提供重要佐证和参考。
热门推荐
  • 阅古思今:资治通鉴事典评议

    阅古思今:资治通鉴事典评议

    这是一本对《资治通鉴》进行点评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全书二百九十四卷,本书截取了其中的精华部分,按照时间顺序,从战国争霸、秦皇统一、大汉江山、三国鼎立、南北对峙、盛世唐朝,一路写到五代乱世,时间跨度一千多年。《资治通鉴》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本书在对《资治通鉴》原文进行白话翻译之后,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人物,结合史诗的前因后果,以及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给予了系统而清晰的解读、评析、感悟和思考,提纲挈领地展示了几十个政权的兴盛与衰亡的过程,引导读者去关注书中所述的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兴衰成败规律,从政治得失的角度来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进而以史为鉴,吸取教训,服务现实,增强治国理政、执政为民的能力。
  • 仙道开端

    仙道开端

    灵气复苏,仙道开端!大晋末年,水灾旱灾层出不穷,百姓民不聊生,沉寂数万年的灵气潮汐开始爆发,鬼怪作崇、妖魔出世。可以得到功法、丹药乃至召唤出传说中的仙神的功德祭坛,成了来自高凌在这方世界活下去的希望。斩妖除魔、行侠仗义,以功德之力凝聚无上业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太上说利益蚕王妙经

    太上说利益蚕王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独家婚宠之非你不可

    独家婚宠之非你不可

    他,计氏总裁,腹黑冷漠,刚毅果断,商场上手段百出,却在一个女人身上失了心!她,极有天赋的设计师,因一个人来到一座城。只因她是他最恨的那人的女儿,就认定她来到计氏别有用心,目的不纯。他面上对她委以重任,暗中却布下陷阱!当时她有心爱之人,他亦无心!一场阴谋,一夜荒唐,他口吐利刃,掩饰内心。爱若能掩饰,心就不会沉沦。他挣扎过,决绝过,放弃过,却败给了自己。五年的相思噬骨,足以让他看清内心。手段无情,百般谋划,不过是想谋她的身心!而她,执意那个眉目舒朗,笑容清浅的他!他以为他可以护她一世周全,却发现造化弄人,现实残酷,带给她最不堪伤害的是他!时隔五年,三人的命运又纠缠在一起,真相面前,爱情能否继续?这次谁执着,谁放手,谁成全?
  • 盟主老妈在种田

    盟主老妈在种田

    阮晓菲一朝穿越,成了一家四口的掌中宝。父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家汉,母亲是知书达礼的贤妻良母,兄长更是学识渊博、心灵手巧。然而如果不是她生来便会记事,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知书达礼的母亲竟然是一人之下的武林盟主,喜欢给她当红娘的亲哥心里,更是有件不可告人的大秘密……
  • 锦绣良缘,将军请入坑

    锦绣良缘,将军请入坑

    堂堂禁军正三品将军,司马战打第一眼见到美貌小法师欣洛洛就舌头打结:“姑..姑娘....贵姓?”然后就被坑得害了相思病,再见时只会瞪眼不会说话了:爷爷的,她怎么会是我妹?随即被坑得春梦连连,不死也快变疯魔,最后直接动弹不得,被坑得不但失忆还被发配去了边境做个小小的守城将。欣洛洛:“我不是故意的,我不是有意的,我可以帮你捉妖镇魂保一方平安,助你加官晋爵平步青云,欠你的我都还,绝不赖账!”司马战满身酒气,一把揽她入怀:“好好好,先把上我身的色鬼捉了再说!”
  • 人猿泰山

    人猿泰山

    本书是讲一个在非洲原始森林里成了孤儿的婴孩在猿猴家族的照料下长大成为英国绅士的故事。人类探险和出现打破了他宁静平和的世界,也使他认识到他是人类的一员,他在决定归属哪一类家族问题上的思考,因为他对美丽的珍妮姑娘的感情而变得复杂起来,而人类将对猿猴家族的伤害更使他进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 不是非得爱着你

    不是非得爱着你

    五年前,轰动海城的事件,让夏歌从名门小姐成了万人所指的,她被父亲赶出海城,流放到英国,一待就是五年。回来的第一天她大闹了亲爹的婚礼现场,一个月之后她靠肚里的一块肉,成为了海城慕家的孙长媳。婚前她说的,婚后互不干涉生活。他,艳事一桩桩,天天上头条。她,桃花一朵朵,处处都灿烂。片段:夜里他说,为了孩子我会试着过日子,可天亮之后她接到电话,“果果不见了,但晓雪有危险,我必须马上赶过去。”万念俱灰时看到他着急的眼神,她轻声说,“离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