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2500000042

第42章 古城棱镜(2)

我常与小伙伴静静地坐在一边听这些老人神侃,有听不懂的可以问这些老人,但插话不能多,因为当这些老人侃得高兴时,不喜欢话头被打断。听这些老人的神侃,至今想来受益不少。如今四方街上变化不小,晚饭后老人神聊海吹的这一道古城风景早已如烟消逝,我有时走在四方街上,眼睛还常常禁不住地去望那一块如今已成店铺的地方,想起往年那些生活在古老的古城故事中的老人们。

悠悠岁月中,四方街迎来送往八方客,小时候,常常见到一队队藏族马帮赶着打扮得光鲜漂亮的骡马穿梭般往来于古城,领头的马或骡往往神气活现地戴着漂亮的头饰,上面有各种刺绣图案,中间嵌着一面明晃晃的镜子,脖颈上挂一个大铜铃。此为“茶马古道”马帮的古风,既图吉祥,也是炫耀自己的马队。石板路上留下一串串铃声和马蹄声。由于赶马汉子穿的是钉过铁钉的皮靴,马蹄上钉了铁掌,不知这是走丽江古城五花石板路的大忌,有时一不小心,就人仰马翻在那奇滑无比的五花石路面上,引起周围一片善意的哄笑声,跌倒的赶马汉子也不恼,笑着起来,照料那跌得晕头转向的马,将马背上的驮子扶正,与笑得最凶的几个卖菜纳西女开上几个粗鲁的玩笑,拍拍屁股又赶自己的路。

小时候的古城,没有现在这样游人如梭,但充满了一种生动热烈的生活气息,我家那条街道上常常有来自东面达饶和洱时高寒山村的赶街山民背着山货、赶着猪羊的人走过,他们中的很多人喜欢一种直吹的竹笛,吹奏纳西民间小调的笛声是他们来的标志,笛声和被驱赶的猪和羊叫唤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使街道上显得热闹而生气勃勃。我常常见到来卖柴和木炭的山里汉子把货出手后,在四方街旁小吃店惬意舒心地喝上一碗窨酒,吃上一碗鸡豆凉粉,然后抹一抹嘴,掏出竹笛,一路走一路吹奏而去。

逢年过节,四方街上就搭起彩棚戏台唱滇戏,四乡各族农民身着节日民族盛装来城中热闹,常常就在四方街烧起篝火跳“阿仁仁”、“多来丽”、“阿丽丽”等民间歌舞。我小时,几乎天天晚上都有乡下的农人在城里围火而舞,城里一些喜欢恶作剧的淘气小孩常常趁青年男女跳得正欢,偷偷地将姑娘们羊皮披肩后面的那悬垂在象征星星的彩色圆盘上的麂皮细线(象征星光)相互拴在一起,跳完舞后,姑娘们东倒西歪一串串地分不开,她们的脸跳得红扑扑的,带着笑大声地诅咒着那恶作剧的人,而那些淘气鬼则躲在暗处痴痴乱笑。

四方街西侧的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居民利用西河与东河的高差冲洗集市和街面,居民也喜欢用水桶汲水冲洗门前的五花石街道。抗日战争期间在丽江古城居住八年之久的俄裔作家顾彼德在《被遗忘的王国》一书中曾说,他周游列国,而丽江古城是他所见过的唯一每天用溪水冲洗街市的城市。我小时候,在四方街收市时常去看市管员关闸放水冲街,常常脱了鞋就在水流中踩水玩,有时鱼儿也会随着河水冲到街上来,看着人们把它捉住又放回河中,古城里人人都知道这河里的鱼属于黑龙潭的龙王,不能吃。

在我的青少年时代,两个管理四方街集市的老人一个姓许,一个姓黄,黄老人总是戴着一副墨镜,样子看去很有些威严,许老人高挑个子,留着白胡子,说话高喉大嗓,他是城里古乐队着名的乐手,一只笛子吹得出神入化,人称“许必里”,意为“许笛子”。这两个老人对市场的管理相当认真负责,一丝不苟。集市上交易的人既敬重他们,又有点怕这两个老人,因为在这两个老人面前可来不得半点马虎,如违犯了市场管理规则,这两个老人是不讲情面的。我多次看到他们在厉声呵斥那些不守规矩的贸易者。特别是“许觱篻”老人火气一来,老远都可以听得到他发火的声音。四方街在这两个忠于职守的老人管理下秩序井然,保持着滇西名市的风采。

善吹笛的许老人早已谢世,黄老人还在,如今已经90多岁了。在他80多岁时,身体还十分硬朗,精神矍铄。他每天清晨四点钟即起,首先练写毛笔字,如今写得一手好字,已有登门求教的学生。天蒙蒙亮,便出外散步,又极讲究卫生,从不在外面吃喝,出去散步时在衣服口袋里装一瓶水。他每天都坚持散步六个小时,风雨无阻。老人也是个装了一肚子古城掌故和旧事的奇人,我这几年多次向他访旧问古,不必去他家里,上午在古城街道和黑龙潭,下午在新修复的“木府”一准能见到他。老人非常高兴能把自己知道的古城旧事掌故讲述给后人,不论来访者问多长时间,老人都兴致勃勃地滔滔讲述。他幽默地多次对我说,你来问我,我高兴得很,因为我不想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带到棺材里去。

丽江古城不仅是个高原水城,而且是个别有风致的“桥城”,数百座横跨大河小溪的古老桥梁使丽江古城平添许多古朴雅秀之态。桥的形式有廊桥、石拱桥、石板桥、栗木桥等,多达354座,桥梁密度堪称居中国古城之冠。其中建于明代的石拱桥最有特色。较着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子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其中以四方街迤东的大石桥知名度最高,在桥上可以看到玉龙雪山及其倒影,因此又叫“映雪桥”,建于明代,双孔石拱,全长10.6米,宽3.4米。中桥墩两面分筑分水金刚墙,以备洪水暴发时减缓对桥梁的冲击力。

古城的桥与古城人和四乡纳西民众可谓魂魄相依,过去人们还认为桥有桥神,古城的民众有祭祀桥神之俗。古城的“桥市”是丽江独有的一奇,纳西语称之为“笮芝”,特定的桥卖特定的货,如四方街头跨西河有两座石拱桥,北桥卖鸡豆,称“卖鸡豆桥”,南桥卖鸭蛋,称“卖鸭蛋桥”;而大石桥更是一个熙熙攘攘的桥市,过去,远道而来的山民在此卖麻布、兽皮、黄鹰、草药等各种山货,邻县的商贩在桥上卖花生、甘蔗等。现在,这座桥还是四乡农人乐于卖各种农副产品和传统手工制品的“桥市”。

这些石桥是生意兴隆的“桥市”,也是婚恋的“鹊桥”。我小时,每逢盛会节庆,便见来自四乡的年轻人在夜色降临后群聚桥上寻找意中情人,他(她)们身着传统民族盛装,男女分坐两边护栏石上,对山歌,弹口弦,吹树叶,对歌斗歌,不仅对唱的民歌是诗,那竹片口弦弹的竟然也是五言的民间诗歌,熟悉民歌的人听得出来所弹的词意。月光雪影中的玉水河,永远地记下了古城这一个个美丽而古老的夜晚。

外地人对古城那无数曲径通幽、曲折莫测的小街小巷既向往又望而生畏的情景早为古城人熟知,很多外地人单独走进这些密如蛛网的小巷,往往目迷五径,如走入神秘莫测的“八阵图”一般,有的或半天走不出来,有的则是走来走去老是回到原处,没逛上几条街。古城人是非常乐于为陷入迷宫中的游人指点迷津的,不少人常常热情地把迷失路径的游人像领小孩一样地领到“柳暗花明”之处。我小时候与伙伴常常在那千曲百折的古城小巷玩“捉迷藏”、“抓坏蛋”等游戏,在这童年的玩耍中逐渐熟悉了那无数的小街小巷。

小时候,每到除夕和大年初一,我和弟妹要依次一一地向长辈磕头拜年,大人会给三五毛压岁钱,那时这对我们来讲已经是很可观的一笔钱了,我们拿它欢天喜地地买来鞭炮,变着花样地放。又买来水彩、画笔等,聚在一起画画,画好后挂起来相互欣赏。

按传统习俗,大年初一应该由年轻男人早起,妇女则可以睡个懒觉。内地的人也有这种风俗,并把这种习俗解释为大年初一由妇女开门不吉利,因此应由男人开门,而纳西人则普遍把它解释为妇女辛苦了一年,新年第一天应该多睡一会,并由男人服侍。因此,我早早地起来开大门,并烧上开水,冲一杯放上糯米花的红糖水,用盘子端到奶奶和母亲的床头,年幼的妹妹也得到同样的待遇。直至现在,如果我春节在家,也喜欢恪守这个传统规矩。只是现在已经很少喝那放上糯米花的红糖水了。

清明节也是饶有特色的古城一景,所有的家庭都要扫墓。听老人讲,过去不管多大的官,这天只能步行上自己的坟地祭祖。我小时在清明节清晨的任务是去折柳枝,弟弟长大后,就和我一起承担这个任务。那时河边都长满柳树,少年人喜欢用柳枝条编一个草帽戴着,并折一节柳枝做一个柳笛。时至今日,每到清明节,古城人家户户上坟祭祖,古城纳西人一直保留着上坟插柳,戴柳条帽的古俗。

在古城周围的山道上,上坟扫墓的人们络绎不绝,细雨迷蒙,瓣瓣桃花残红与绿色的柳丝在风中相互辉映,少年的柳笛声飘摇在轻雨中,使人在这个边城小镇中充分领略到杜牧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古老意境。迄今每到清明这一天,我们家就约上早已出嫁另立家庭的姑妈和妹妹等,全部人马浩浩荡荡地去祖坟扫墓。

每到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小孩在手上缠上五彩线,五官上涂抹上雄黄粉以避邪,我们一帮小伙伴相互看着各自黄粉斑斑的脸乐不可支地笑。中午,大人叫我们也饮一点雄黄酒,说是可以避邪。古城街市上卖五彩线的人一下子增多。四方街的摊点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刺绣品,以五彩斑斓的彩囊居多,女孩子特别喜欢佩带。

古城的火把节热闹非常,家家户户扎很多个松木火把,火把上缀满五彩的鲜花和各种水果,连过三日。我们兄弟姐妹三人每人扎一个火把,火把扎得与自己的身子一样高,并着意地把自己的火把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早早地把火把摆在门外。吃过晚饭,老幼妇孺都坐在火把旁边,点火时间一到,满街一片通明,姑娘和小伙子邀约一起扎特大的火把,在火把旁跳绳。有些好动的年轻人则邀约一起,每人举着一个点燃的火把去游逛。有些人还喜欢拿上一把称为“叔西”的树叶,冷不丁放几片到人家的火把里,火把会爆出一阵“吡吡拍拍”的声音,但因民间认为这也是吉祥之音,因此人家也不会恼怒。入夜,从高处鸟瞰,满城火光通明,映耀玉龙白雪,美丽非常。

阴历七月初一至初十四,古城人过“烧包”节(即中元节)。“包”是个纸袋,上面印有经符图案,内装方形草纸和叠好的金银纸,封面正中写上本家庭的祖先之名,下角署上祭奠者的姓名。纳西语称这节日为“三美波计”,各家各户接祖先回家,与家人一起相聚十多天。祖先在家期间,我记得大人总是关照我们这些小孩要注意言行举止,不要喧扰吵闹,以免祖先生气。十四日,人们举行送祖仪式,在古城河流中烧包,放河灯,人们敲锣打鼓,姑娘们穿戴一新,提着花篮,花篮中盛着送祖先上路的食品,将食品投放河中,让它随水流飘去。听老人们讲,过去我家所在的“告肯”村过此节最为隆重。我这几年回家,看到很多家庭都新置了祖先牌位。节日期间所放的河灯花样众多,五彩缤纷,其中有称为“七星灯”的大灯,腾空高升,夜空闪耀着一片明丽的祥光。从这个与祖先相聚的传统节日中,我感受到了这座古城的祖先在当代古城人心目中的地位。

“说故事”和讲古论今是古城的另一种突出的地方文化,除了上面讲到的古城老人在街头的神侃。过去古城里有不少茶馆,聚集着很多茶客,常有一些老人在茶馆里讲故事,讲评书,有用汉语讲的,有用纳西语讲的。

在那没有电视机、音响的年代,每天晚饭后,很多古城居民就悠然地走出家门,来到那些无形中已经成为公共集会场所的街头空地,古城的老头们大多精通或略通文墨,人生阅历多,他们喜欢云天雾地、海阔天空地讲古道今,家庭主妇们聚在一起,一边纳鞋底、编彩线(用来镶衣服之边)、打毛衣,一边聊天,小孩则叽叽喳喳地像一群麻雀般地玩“周周济机”(纳西民间一种互相追逐的儿童游戏)或“乃乃普扑”(直译意为“躲躲藏藏”,即“捉迷藏”),小女孩则喜欢玩“妈社土”游戏,这是一种甩接四至六颗小石头的游戏,两三个女孩围坐一起,首先快捷地一起伸手示手形(拳头克表示剪刀的二指,二指克表示手帕的巴掌,巴掌克表示锤子的拳头)决出前后顺序,然后按顺序玩,将数颗放于巴掌中的石子往上一甩,然后用手背将它们接住,以接得多者为胜。另一种是甩出几个小石子后,在它们尚未落地之前又将地上的另外几个石子抓起往上抛,同时将落下来的石子接住。玩这种游戏的女孩边玩边唱童谣:“妈社土,妈社土,甩出小石子,甜的东西出来了,糖做的食物出来了……”

男孩子则多喜欢玩“击杏核(或桃核)”游戏,每人各出数十个杏核或桃核,将它们分成几堆,然后将三个杏核有数厘米间距地成一竖排放在台阶上,击者手持一个杏核,在两米外之地瞄准这三个杏核击打,如果击中其中一个,而这个被击中弹出外面的杏核又没有碰到前后的杏核,击者就赢得一堆杏核,以击中最前面的那个杏核为大胜。

同类推荐
  • 太平天国兴亡录

    太平天国兴亡录

    《太平天国兴亡录》以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为主线,全景式展现了晚清中国和世界局势。作者对登场人物做了精准的刻画,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洪秀全、石达开、杨秀清、陈玉成等,到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左宗棠、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等,再到天地会、小刀会等组织的领导人,可以说,晚清各阶级重要人物及其事迹与思想、各地风土人情,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体现。这里既有官商之道,亦有权力博弈,既有尔虞我诈,亦有热血传奇!
  • 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

    最强吕布之横扫天下

    重生为吕布,活出不一样的精彩,骂我辱我之辈,皆要百倍偿还。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征战诸侯,荡平天下,铁骑过处,尽皆臣服。
  • 马友的上下五千年

    马友的上下五千年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马友发现给儿子买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变异了。当他抚摸书上的章节名时,就能看到高清画质avi,并能虚化双手进入书中世界。于是,一大波骚操作来袭……秦始皇:“荆轲,你是在给地图擦灰吗?”荆轲:“谁偷了老夫的匕首?”……“卖剑了,卖剑了哎!正宗秦始皇配剑大甩卖了哎!”“老板,你这秦始皇佩剑太新了吧?十块钱卖吗?”“我卖你个大头鬼,走开,走开,不买别捣乱!”“城管来啦~~~”“老板,你传国玉玺掉了。”“撒手,不跑来不及啦,东西我送给你行了吗……”“我靠,正宗和田玉送我?老板你混哪的?跟我局子里走一趟吧!”“*@#~$¥………………”
  • 四方相王

    四方相王

    四方大陆,太皇之后,分裂数百年。中原被南蛮、北夷、东越、西域四国包围,羸弱不堪。小王爷林文焕生在中原,却成了人质送到北夷。林文焕本该成年之后就回中原,却没想到仅仅两年时间,北夷覆灭,四方暗流涌动,隐藏着统一称皇的野心。四方大陆风云四起,林文焕又将何去何从?感兴趣的书友可以收藏本书,支持乖鱼。
  • 武氏春秋录

    武氏春秋录

    “不曾想,我武维义穿越却都穿得这么不巧。穿到春秋也就罢了,居然还穿到这个连确凿史书记载都没的国度!”“那现在到底应该是什么时间点?”十几年前:周王畿内乱,王子朝奔楚。数年前:牛逼哄哄的楚国,被一个小小的吴国给锤爆了。数年后:中原大乱斗正是开始,晋国内乱,齐晋争霸,齐吴大战,吴越争霸。再过几年:晋国又乱了......不过,这下是真的乱了......但是,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该怎么办?旁观者?缔造者?不……我只是想回家……
热门推荐
  • 狐狸世兄和白兔太监到底哪个好

    狐狸世兄和白兔太监到底哪个好

    【本文1V1】【结局大团圆】【糖里面没藏玻璃渣】一将功成万骨枯,在后宫前朝皆是如此。若是没点本事和决心,倾微一个女子是万万不会趟这浑水的。好在她运气极佳,在这磕磕绊绊的路上,遇见了能够奉陪一生的人。
  • 元印战域

    元印战域

    落魄的贵族少爷,天才融印师,丑陋神秘的战衣,奥妙无穷的星印,攻击力独步天下的狂印士,当所有集于一身时,他立志成为天下无双的神斗士。传说开始于一座破旧的城堡……
  • 女扮男装之帝王临世

    女扮男装之帝王临世

    她是世界顶级家族隐世豪门的太子爷,从小便开始女扮男装,接受家族非人的训练,14岁的时候就创造了世界第一的公司,而且他是在六岁的时候读完了博士。同时手下还有各种势力,家族里的任何人都对他恭敬无比,无人敢惹,因为他心狠手辣,冷酷无情。他是Ⅹ国第一家族的大少爷,年仅15岁的时候,创造了世界第三的公司。在两个强者与强者的对碰之间,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世宦

    世宦

    徐元做梦都想当一回反派,可偏偏遇上了前妻。独一无二的金手指,莫名成了阮妙菱的。 反派大旗摇摇欲坠,阮妙菱搅和的。 还好,这一次放飞理想的自己不是她的!(笑) ps:这是一对有志夫妇重聚首,让你只知过程,猜不到结尾的故事。
  • 神之墓地天地浩劫

    神之墓地天地浩劫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有名有姓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是英雄。大多数人都平凡的生活在一个无知的世界里面,不是因为他们无知,而是因为他们和其他人相比太过无知......这要从三界初生之时说起,一种维持其正常化和进化的力量随之诞生,有人称其为‘天道’,有人称其为‘秩序’,半神们习惯称其为‘法则’这种力量无处不在,存在于诸天万物之中。凡人触摸之后而感叹其的强大,冠以‘神’字,却因不能精通掌握法则的实质,并在其前面加上一个‘半’字,这既是‘半神法则’的由来。没人有人能真正掌握这种法则,凡人因为存在于三界之中,对法则加以利用罢了。真正支配法则的只有三界本身,她维持或用其改变自身的一切......
  • 徒弟都是债(四)

    徒弟都是债(四)

    桃林下摆好了桌椅和茶水,我过去时,正好看到一袭青袍的伟岸背影,他正负着手看眼前灼灼芳华。蜀山那尾小景鲤很恭敬地伴在一边,竹笛别在腰间,见我从树林里出来,忙又恭敬地喊了一声:“师叔祖。”背对着我的飘涯子这才转过身,一双沉淀如深潭的眸子望了过来,面容如昔,略显沧桑,不过衬着一身的掌门气势,还是颇有威严的。我让自己笑了一笑:“师兄。”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晚晴见终南诸峰

    晚晴见终南诸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爱,风一样

    爱,风一样

    爱,像梦一样遥远直在追逐着浪漫的情缘,天真而诚挚的爱,那爱却像在梦里一样飘忽不定,来的模糊,去的朦胧,越想扑捉,那爱就像云一样越飘遥远。梦是美好的枯燥和奢侈,是不可以触摸的情,也是不可以点燃的爱,那随意飘泊的浪漫,只能是在悄悄的隐含中默默的熄灭。人生的路途就像天上的雪花随处飘零,随风落处而无暇地逍遥,在随情而预感中品尝着世界秋天送来的那一季节的枯黄和干裂的痕迹,在好似无情的冷雪中孵化着美丽而多彩的未来,那个过程总是浅浅的不寂寞,总是淡淡的不安静,更是心甜如蜜流淌过的感觉,那种从来没有过的羞涩弥漫着内心世界的火热无法形容,而未来却是在一片汪洋的情感中渐渐的消融与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