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2500000037

第37章 文教拾贝(11)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广博学识,形象而在理。这话后来与时俱进,后半句改换为“……要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活水”,更强调教师知识更新拓展的重要,确实精辟。但是单只强调这方面,不提相辅相成的再一方面——教师的表达能力,就不免失之偏颇!其实,学生在一定阶段需要学会的就是那一碗水,譬如小学是一个小碗,初中是一个中碗,高中是一个大碗,这有教学大纲规范。在这个意义上,教师但有相应的一碗水而非滥竽充数,就能为学生授业解惑。所以才有师范毕业教小学,大专毕业教初中,本科毕业才能教高中这样的学历规定。关键还在于:这一碗水要能够全部给出去!数学大师陈景润在数学领域,十桶水都有,但他短于表达,当不好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却能做出世界水平的哥德巴赫猜想,这正应了那句老话:“茶壶煮饺子——肚里有货嘴里倒不出来”。不少教师并非缺乏应有学识,而是口头表达能力欠佳,讲课时难以生动、明晰。同样的资历,同样的教材,教学效果便因表达而有差异。

我代课不久,感觉到了当时教学中存在的两个问题。其一由地域语言环境形成,多数学生平素只讲纳西话,汉语阅读、表述能力均不足,这当然影响对功课的理解掌握。以至老师上课不能不再用纳西语加以释解。这状况短时期诚难改变,只能权宜为之。音乐课,学生唱词带浓重的纳西音也罢了,语文课便直接影响汉语拼音学习与造句、作文。算术课中,算式题还只需计算,对应用题往往就因不理解题意而列错算式,语言的障碍依然凸显。初时以为这只是完小学生的状况,因为年纪小学龄还短,到秋季新学年就任初三语文、初二历史,发觉初中生也大体如此。我不是纳西族但打小生活在丽江,用纳西语讲释自也顺畅,但在完小、中学都向同学们讲明:社会尊重纳西族的习俗文化和语言,而学校所教、大家所学,不是纳西语而是汉语课程;今后升学,考的都是汉语课程。所以回家尽可讲纳西话,在学校希望尽量讲汉话、学好普通话,这才有利学习!三十多年过去,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人际交往日益扩大、学校教育持续进步,不仅在城周坝区,甚至边远山区人们的汉语言能力、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普遍显着提高,标准的普通话随处可闻。如今,反过来是在呼吁保护和传承纳西语了。语言环境的变迁,在1978年时是难以想见的。

其二就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普遍不足。这在完小、在中学都能感到。那一时期乃历十年动乱,百废待兴,学生读书又值小学生黄帅、中学生张铁生反潮流,教学中社会影响、学生的既有文化基础可以想见。这年秋季我接手初三语文,刚好发下来新的教学大纲,为摸清底子,针对薄弱环节来加强毕业班教学,我按《大纲》对初三语文规定的居中水平,拟了一份试卷,结果测试下来,全班仅一人及格,还是本校教师子女、平时最为勤奋者。这使我基本把握了这个班的语文基础,对教学心中有了底:距毕业仅只一年,课时有限,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每篇课文的讲释分析上,而应该着重抓好语基、作文!这一学年里,我就按这个思路进行。

到了毕业考,这个班的语文成绩在全校区13个初三班排名中,由原来第11名提升到第3名。

然而因我“私自”出题测试,引起了中学负责人的不快,竟产生争执。我出发点是为搞好教学,出自责任心和工作热情,也不说一年下来的实际效果,这场测试与成绩,本只是我作为任课教师、班主任,自己掌握,并不上报校区或是学校备案,不影响学校声誉,有什么错?何况今后升高中、中专,是上级教育部门统一出题考试,非是本校区内的原有教学水平,教学怎能不按新教学大纲的标准?

这个事情对我的今后成为一个转折。我想既然教学思想不搭对,留之何益?

于是产生了调动念头。还有一个原因是女儿出生,两口子一家,需回家帮着料理,而学校规定每周须住校五天,不予变通,便只好联系调动了。但未因此而影响本职,整个这一学年所任课程皆善始善终。就在中学期间,1978年11月我以丽江考区第一的得分,考取了云师大函大中文专业,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通史等课的相关内容,我边学边教现炒热卖融进了所任初三语文、初二历史课。

我觉得文、理科有不同,数学是阶梯式的上升,所以到了初中才上代数、平面几何,到高中上立体几何,到大学上高等代数、微积分;而语文是螺旋式上升、由浅入深,如小学开始就学汉语拼音,初高中都学,到了大学中文系还学。实践证明自己这样做并不与教学大纲相悖,因为其实没脱离初中教材,只是把适宜的内容充实进去了,如现代汉语中词组的联合、主谓、偏正、动宾、述补、连动、兼语等语法关系的辨析——对此我还设计了一套示意图形,以加强直观。表面看内容超出了当时的初中教材,实际上学生有了更多比较,居高临下,反而好懂。

虽然已离开白马完小,实际并没完全脱离,因为我还担任少先队的大队辅导员,不时前往。我女儿出生于1979年清明节凌晨,我在医院打了个盹,早晨赶到狮子山烈士墓,带领白马完小和白华中学的学生扫墓、举行新队员入队宣誓。此学期将结束时,闻说我调动将成,为不影响中学下一学年的课任安排,校区安排我在未调走之前,下学期起还到完小代课。于是1979年秋新学年开始,我又重回白马完小,直到1980年5月调令来到。这样,我在白华中学仅一年整,而前后两度、三个学期都在白马完小,共一年零一个月。在我退休时43年工龄中,这只占了很短一段时间,却是永莫忘怀的生涯。

极乐宫的儿歌 木涛轩的藏书

三十多年过去,我至今记得其时白马完小所有的教师,一一说得出他们的名字。其时的小学生自然很难记住了,却还记得起女同学们欢欢喜喜围着圈子、边跳边诵的儿歌:“……老公公,咯有起床了,太阳咯有出来了……”。这个细节便使我感到极乐宫中这所小学的久远、一种文化的传统。因为这种汉语儿歌,大抵出自旧时小学的国文教材,递相传唱下来。我到此任教期间,见学校一间屋里,还堆放有民国时期的图书,内中就有这类教材,也有作为课外读物的诗歌册子,居然还记得这么一句:“看太空一片云,来去本无心……”。尚存的这些民国图书早已零散不齐,我挑选出了一本《纲鉴易知录》,但只是上集,内容从三皇五帝夏商周到唐代德宗;一本《苏东坡全集》,也只是第三册,内容含其奏议、诗赋、书简、绪论。书内均盖有“丽江木涛轩氏藏书”印章。我向学校要了这两本书,至今惠存。

这些书籍就是白华文荣村人、民国间丽江教育界着名人士木涛轩(松园)先生于1933年提倡并赞助,在白华极乐宫建立由村民集资的“大中图书馆”时的藏书。当时藏书有2700余册,之后又添置了一套《万有文库》,供学生和群众免费阅读,是当时县内除省立丽江中学、县民众教育馆外,拥有《万有文库》唯一的乡办图书馆。这使我联想到云南腾冲和顺乡的“和顺图书馆”,那方乡土出了个大哲学家艾思奇。和顺图书馆旧址,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十多年过去,当年白华“大中图书馆”的数千册书籍,厚厚薄薄只看到所剩的几百本了。原有藏书的散失,倒不至于就是文化的流失,因为散失的多仍散存民间供人阅读,但也会有部分被视为废旧书报,极低廉地变卖了化为纸浆,岂止辜负了木老夫子的在天之灵?两年前我堂伯从美国归来定居,还跟我询问起木涛轩先生,乃20世纪40年代初,堂伯在省立丽江中学读高中时,先生任校长。在白华任教时我访问过,得知木涛轩先生于我来的头一年夏离世,已无由拜望。我仅借此,对这位乡先贤表达敬意!

多年之后有一次到普济寺看楹联,秋山红叶间,遇到一批白华中学的学生集体游览,内中有个男生在同学中口若悬河,我问知他父亲是和仲礼,正是我在白马完小任教时的同事,立即说出了他的小名“唔八元”,浮现出当年那个瘦瘦小小话也懒得说的一二年级生。乃感江山易时,代有后人长成。当下,请他代问他父亲好。

古老的民谣俗话 今日的苹果园

课任之余,我置身白华这方乡土,感受着她的史影与今日。还在县革委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时,我知道这里是历史上着名的“丽江马”主产地,马匹一直是当地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白华一带,纳西语称为“堆坞”,清乾隆以迄民国初设为白马里,包括东面祥云、西面白华及古城之南白马龙潭一带的村落。“白马里”这一区域称谓,显系因畜产得名。白马完小这个校名,蕴涵了社会历史,比纯以区划而名的“白华完小”要好许多。

白华各村中,我感到吉来、加乐两个村名很引人。显然这是纳西语“经勒灿”、“果摞灿”前两音节的音译,“灿”即村落。两个译音都准确,且选字甚佳,充盈着祥瑞。因为汉字语词,每使人望文生义。“经勒”意为诵经,浓缩了吉来村张氏先民应邀由南京来此传播道教的家族历史,蕴含着民族的迁徙与交融。“果摞”,是纳西族历史上对蒙古族的称谓。公元1253年忽必烈南征大理经由丽江,据传有少数蒙古军士遗留于此,今金山乡“窝摞科”、白华“果摞灿”、香格里拉县上江乡“格路湾”等地名,当为此之孑遗。那时民族间很有隔阂,当地有纳西民谣云:“gguo luol cip rua zan,ci nap meng ni ni,mi ggoup meng meel mee。”大意说:蒙古人是骑快马的民族,纳西人与之不交往,火塘熄了火也不相互讨要火种。

这民谣形象地反映了这种民族隔阂。我曾跟加乐村的一位老朋友老大哥讲谈:按村名含意,你的祖先当是蒙古族,后与纳西族融合了。元跨革囊那时候,丽江坝的西南部还是一片湖泊、沼泽地,明代进一步疏浚漾弓江,大片良田才逐步开发出来。这一带村落中的“鲁古支”即今太和村,意为石头高地上的集市;今金龙村曾名“打渔村”。这些古名,与同这一带田间纵横相通又宽又深、年年掏沟泥的沟渠,民间形容过去水涝、屋里遭淹时“bbiu ssuo bbiu mil tanl tan”(大罐小罐相碰)的俗话,使眼前“绣壤鳞鳞皆禾稻”的郊野,依稀叠映出古时这里的湖面波光、水边芦苇。

丽江还有这么一句俗话:“绍坞卡,堆坞孙”,是说绍坞(束河)出王,堆坞(白华)出官。束河王,指民国间束河和志钧,他历任省立中学校长、各地县长、县参议会议长等职,集官员、教育家和诗人于一身,为推动地方的文化教育做过很多事。其为旧时代农耕经济形态下纳西族世家豪族的代表。白华的官,指当民国陆军中将、贵州清乡司令、代省长的白华人和继圣。白华一域出任地方要职者,历有其人,则均出自于平民阶层。这看起来是个人的社会进取,也或有机遇的因素,甚而人们以风水来释解这种地域现象;而内在的深层次,却正是中华文化观念!是“君子以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报国立身意识的驱动。这样的观念,在白华也形成传统。一百年之前建校的白马完小,对于传统中华文化在此域中的普及,功莫大焉!

古来为丽江马主产地的白华,今又盛产苹果。不来到白华,在城里还真不懂这许多品种:金帅、翠玉、红富士、六月红、亚历山大……在完小、中学,在进行学生家访的每一家、各村,都能品尝到旋摘下果汁鲜美的苹果。我感觉到,这是当地“农林牧副渔”中一个新兴的产业,于是我再经向大队采访,写成了一篇小通讯,标题就用《家家有果树,队队有果园——白华大队公私并举大种苹果》,寄出不久,发表于《云南日报》1979年8月22日第二版,同时配发了该报记者一幅纳西妇女摘收苹果的新闻图片。想来,我在教学之余,藉这支笔写点可写的东西,期能为当地发展作点宣传,也为所教学生提供点课外现实生活中的乡土内容,使对学习有所裨益、添增一缕爱乡情怀,便不负初衷了。

为白马完小百年校庆献上一副庆典联

兹以应邀撰题的楹联,作为本文归结。

联语因遣词组句不同,意象各有所长,因而拟出四联,供选择。四联均以“鹤顶格”嵌“白马”二字,彰显校名、特定地域。此二字词性不同,只能分别组词。此四联为:

白云丽日,百年名校彰桑梓(……百年名校开新纪)

马骏人英,四隩乡亲祝栋梁(……四众乡亲话故园)

白雪熠阳春,百年名校彰桑梓(……百年名校开新纪)

马驹腾碧野,四隩乡亲祝栋梁(……四众乡亲话故园)

前两联中“白云”、“丽日”,是偏正关系的联合,两词含义均展现自然生态之美,“丽日”并寓意当今盛世;“马骏”、“人英”是主谓关系的联合,谓古来名马之乡、代有英俊人才。这是前一分句,当句自对。桑梓者故乡也,故乡哺育了这所学校,百年名校彰显了故乡。隩(音ào),本义为室的西南角,泛指房屋深处,此指白华各村。栋梁者喻义自明。第二联只改换后一分句:“开新纪”,强调办校百年,继往开来;“话故园”,重在乡情。

同类推荐
  • 秦汉逍遥王

    秦汉逍遥王

    你的农庄已遍布天下,这个王你不当也得当!天呐,这不是我的初衷,我原本只想多种点田地,饿不死,能吃饱穿暖,仅此而已啊。
  • 穿越做暴君

    穿越做暴君

    穿越做皇帝宦党:狗皇帝,恨不能再把我们割一次。奸臣:我要做忠良,有个比我们还奸的皇帝,做奸臣没出路反贼:算了吧,算了吧,皇帝太难搞,接受招安吧
  • 我开启修仙时代

    我开启修仙时代

    穿越历史大唐李二的太子李承乾,开启了“论坛”。和别人家的金手指一样,很强。可是……这里面为啥全是穿越者?而且还是玄武门之变发生的那天,更可怕的是突厥正在磨刀霍霍向大唐。一个神秘世界:806748185(大家没事可以进来骂骂作者)
  • 哀伤的皇权

    哀伤的皇权

    1583年,明朝万历十一年,大明朝廷在首辅张居正病死不久就相继爆发皇陵风水案、葵花金库案、漕运鬼怪案、内阁秘档案等四大悬案,朝廷各色人物深陷其中,不得不生死相搏,最终大明帝国人心离散,皇权悄然崩塌,播下了明帝国覆灭的种子。
  • 改变时局的历史事件(下)

    改变时局的历史事件(下)

    佣农出身的陈胜和贫农出身的吴广组成一支农民起义军,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在往后的数千年历史中,改变时局的历史事件数不胜数,且看本书为你一一道来。
热门推荐
  • 浴像功德经

    浴像功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呆萌王妃:绝色王爷狂霸拽

    呆萌王妃:绝色王爷狂霸拽

    无耻是她的代名词,卑鄙是她的座右铭,她小气又扣门,可温柔可妖艳,个性百变,一朝穿越,C杯变成飞机场,绝色容貌变路人,嫁给五十岁的老皇子不说,还面临当陪葬品的危险?气晕宰相,骂死御史,皇帝她敢忽悠,神兽她敢威胁,无耻奸妃,横行异世。银发红眸的男人,冷眼看她:“滚!”,她却死皮赖脸的贴了上去。千金易得,美男难求。
  • 无序者的摇篮

    无序者的摇篮

    掠夺与欺骗,杀戮与破坏,生与死。这便是普莉姆拉无序地带唯一都市丹塔利欧的日常。这里没有公共的秩序与法律存在,随心所欲,很是自由。各种各样的人因不同的原因,来到了这里。当然,也包括本来就出生在这里的人。听上去……的确很不错啊。一般的穿越者来到这,绝对能搞出大新闻。可同样是穿越,为什么差距就这么大呢?拜托我只想刷个钱而已!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ps1:虐主文……偏压抑,前期跑团。ps2:本文为DND的二次设定,嗯,二次。ps3:充斥着大量的动漫游戏梗,等你来挖掘
  • 宠妻百分百:娇妻你很甜

    宠妻百分百:娇妻你很甜

    “宝贝,我们要个孩子吧,”某男无耻道。她眨眨眼睛,“问谁要?你要了人家也不给。”“……我的意思是我们生个孩子。” “嗯?你会生吗?”“……”excuseme!?
  • 徒弟又跑了

    徒弟又跑了

    亲自教授功法,亲传最高秘籍,送法器,送契约兽,恨不得把徒弟当自家亲闺女,这是人家的师傅。功法自己练,秘籍自己找,法器自己挖,契约兽自己抓,恨不能把徒弟当自己丫头使唤,这是她的师傅。这些墨萱都忍了,谁让她好不容易修炼起来的功力,倒退飞快,而唯一知道怎么解决的人,就只有她不靠谱的师傅呢?可是,为什么还得闯六界,斗龙王,斗阎王,斗妖王……(╯‵□′)╯︵┻━┻这个师傅不要了!什么?!不能不要?!因为一日为师,终身为夫?!
  • 神秘高手叶归

    神秘高手叶归

    他是令无数敌人闻风丧胆的超级高手,他是华夏首屈一指的神秘战神。如今接到父亲下达的任务重回都市,再造一段巅峰传奇。
  • 成为星爵之后

    成为星爵之后

    比克斯塔弗是一名落魄但却自视甚高的星灵,在浑浑噩噩的虚度了数百年光阴后,他突然继承了一个星球,成为了一名星爵。就在他以为自己时来运转,准备大兴土木建设自己的星球时,他却发现一切都和想象的不一样,生活好像比以前更加艰难了。直到有一天,他召唤出一批自称冒险者的家伙,他们虽然战斗力低下,但却脑回路惊奇,他们来自地球!
  • 清季外交史料选辑

    清季外交史料选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国医商女

    重生国医商女

    重回七零年代,她有前世几十年的记忆,还有天赐的随身药田空间,并修得一身高超医道,金手指又粗又壮的她,努力经商,成就圣手国医之名。前世那个她只能仰望的腹黑无敌大霸主,此生,她却在他落魄之际,提前将他俘虏,和他一起携手前进,和他生出一窝小猴子,奔向完美幸福的生活。
  • 别时花溅泪,回首落红妆

    别时花溅泪,回首落红妆

    本书是一本散文随笔。自古以来,就有女为悦己者容,无论是画眉、绾发、簪花,还是抚琴,书画,清舞……都如诗般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漫漫长河中,也都出现在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各处。无论文人名媛,还是民间女子,都或多或少地沾染这风雅的趣味,再现那些女子的生活和内心情感。风飞扬以其优美典雅的文笔,将这其中的闲情逸致娓娓道来,点缀以诗词典故,向读者铺张开了一卷美好的画轴,其中的风华,读者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