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2500000003

第3章 市井写真(2)

事后才知道,二姐早已在两月前的瘟疫流行中,不幸被染上瘟疫,她那鲜花般的纯洁灵魂,离开了人世,永远埋在黄土垄中了。可能是心悲手足之情的缘故吧,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噩梦,我为了一心要寻找死去的二姐,在迷蒙中不知怎的自个儿来到了城隍庙,在庙廊边木栅后面,见到全是泥塑的十八层地狱,那里刀山、油锅、斧钺、炮烙种种刑法齐全,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在监刑,有无数的狞恶小鬼,将种种不恩不孝、不仁不义、贪财杀生、淫恶乱伦之人,在其颈项上,挂了罪名签,按着头,有的在刀劈,有的在用索绞,有的用火烧,有的水煮,有的磨压,有的油炸……细心看去,并未见到二姐,心想她是善良的人,不该到这儿来的,但觉得阴森森逼人毛发,突然惊醒时,已是一身冷汗湿透衣褥,泪水也已浸尽枕头。

我是个无神论者,从小就不相信什么“死后显灵”之说,但上面所写,却是亲眼所见和亲身经历,这难道是幻觉吗?抑是思念太深而引得情之所至、金石为开呢?到现在仍觉得是个谜。

记忆中的婚嫁

纳西族的娶、嫁婚礼,一般都需三至四天的时间,第一天称“搭棚子”,就是由小弟兄和亲戚中的青少年来搭婚礼花棚。第二天称“道喜”,也就是亲友们及邻里等齐来道贺之日。第三天才是正式婚礼,男家迎新娘到家,或送姑娘嫁出门。第四天是新娘回门之日,男家待新娘回娘家“回门”后,就操办“酬客”宴席,意即酬谢为婚礼而操劳的亲友。女方也乘女儿“回门”,也操办“酬客”宴席。

通常在第三天正式迎娶之日,由男方在事先专请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穿上衫子马褂的新衣,骑上匹大马,由一大人牵着,到女家去迎接新娘,纳西话把这儿童称“兹若”,“兹”是迎接之意,“若”是男人,意译即成了“迎郎”。

我在萃文小学校读四年级头那学期的冬天里,我们王氏家族中的一个族兄结婚,女方是距离镇上约20公里以外的农家姑娘(拉市给拉坞),如要在正式迎娶的第三天,才去接亲,那来回的时间远远不够,因为那时的交通条件太差,无论多么远的路,除了唯一靠两条腿外,谈不上什么马车、单车,连汽车是什么样,有很多人是从未见过的。所以只好在“道喜”的当天,就提前一天去迎亲了,其间就出现了个难题,如迎郎按惯例只请个五六岁的小孩去,要外宿在新娘家一晚上,显然很难照顾好这孩子,出于两全其便,便破例地请我这个四年级的大孩子去为他们当迎郎。

那天的装束,像现在电影、电视中,清代宫中的打扮,仅是帽子换了毡帽,和胸前没有分官阶的动物绣像而已,由大人扶着跨上一匹大紫马,走在“新郎”座轿后面,在一片吹吹打打和鞭炮声不断的行列中,慢慢走上接新娘的路上。簇拥着我们前去的人群,十有八九都是纳西族“披星戴月”装束的少女少妇,记得在半路上还吃了点糖果,略事休息之后再行前进,下午四点以后才到了新娘家,之后无疑是作为上宾接待,次日将新娘由花轿抬回至新郎家时,也已是下午二时多了,虽然这也只是一件小事,但毕竟也是件“破例”的儿时趣事,至今记忆犹新。

长辈影响

我祖父对我的家庭教育,从念一年级起,就不再教我单字,进一步教我单字与单字、单词与单词的对仗,如星对日,天对地,红花对绿叶等等。慢慢地在学校上课的日子里,每天只讲一首诗,并要求朗读背熟。读二年级后,暑寒假里授《孝经》、《千家诗》、《烈女传》和他所做的关于二十四孝及二十四悌的诗和文章,读到高小时,已开始读《论语》、《孟子》等书了。

我父亲从我八岁念二年级时开始,已不再去省立中学任教,而被聘任为县教育局局长。大约又有了些儿空闲,在暑寒假的夜晚,每当晚饭后点上盏油灯,全家人聚集在堂屋里,他就大讲《说唐全传》、《薛仁贵征东》、《精忠说岳》及《包公案》等小说,从头到尾地细细跟着书目讲,我听得入了迷,有时为古人鸣不平而流下同情的泪水。那时我太羡慕民族英雄岳飞为了民族利益而身先士卒的爱国情操了。我曾为岳飞被奸贼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杀害的事鸣不平,甚至痛哭流涕。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者的铁蹄,公然踏入了中国,全国上下都包围在水深火热的战火中,当时丽江由于地处西南边境,交通通讯等极端落后,由于战争影响而起的最大变化,就是丽江一时间变成了一个茶马古道上的商贸重镇。由丽江开始,用马帮驮运货物如茶叶、土杂等到拉萨或印度出售后,再由拉萨运回印度和英国等出产的布匹、香烟等到丽江,再转运到昆明、重庆等城市销售的商业网络,几乎是以丽江为中心的,所以云南较有名气的字号,远到省外的一些商人,也纷纷云集丽江。

1940年秋,我考入丽江县立高小二十九班,为小学五年级生。由于边区那时知识太不普及的原因吧,在县小的二大门上,挂着块黑底金字的横匾,上面大书“高等学堂”四个大字,一到这里,使人自不由己地产生些儿肃穆感,一般人把在这里读书的学生,尊称为“秀才班”或“大学长”,从这里读了三年后毕业出去的学生,如果是农村的,就通常在其大门旁大贴喜报,以示祝贺,有的还要在家中大摆筵宴,请上几天客,接受亲友和邻居们的祝贺呢!

我所景仰的两位画家

在读五六年级的这两年间,有很多文化界知名人士,也来到丽江,有的到省中和南口国立师范任教,有的则做其他艺术和研究工作,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李晨岚(李晨岚据说是河南辉县人)、李霖灿二位先生了。他二人原是杭州西湖畔国立艺术专校的学生。艺专由于受到日本侵华的影响,受命南迁昆明。国立北平艺专也由于北平成了沦陷区迁到昆明,于是这两个名牌艺专联合成立了“国立西南艺专”。两位画家那时刚毕业,由学校派出到边区,作艺术调查和研究工作,来到了丽江,被招待住在县教育局二楼靠北的一间宿舍里。由于学校离他们住处很近,我常常到教育局去玩,不数日就跟二位画家混熟了,有时睡午觉也睡在他们的床上。他们是真正的艺术追求者,一到了丽江,立即就被玉龙雪山的美景所迷恋,爱雪山爱得竟像发了狂,游雪山第一次,一去就是15天,回来后只见他们废寝忘食地大画特画,甚至夜以继日。后来因为留恋雪山,他们一住就是四年,不仅组织人员亲上雪峰各处观赏临摹,还特别组织了一队马帮绕雪山一周,细致观赏雪山全貌,每到一处不是走马看花,而是坐下来实地写生。我对书画见识很贫乏,但据言李晨岚先生曾为要在中国画坛上新创一个“雪山派,”独树一帜而独占风骚,为之奋斗了终身,并在画技的皴法上,创造出了不少笔法,终成为国内对画坛有新贡献的着名画家。李霖灿先生原是画西洋画的,他每次去观赏雪山,归来时总是带回来很多画满写生轮廓的硬卡片,一回到住处,就扑在了旅游途中画的写生雏形画上了。最后听说,李霖灿先生深深感觉到,他的笔触和才能,无法表达出玉龙雪山的纯朴、自然、晶莹的神幻般的美妙画境,决心忍痛将他的全部作品,与画囊一道,埋葬在雪峰深处,改学东巴文化,终至成为东巴象形文字学者中,具有世界意义的权威人士。

纳西族有很多骚人墨客,对玉龙雪山充满了爱心,但像他们二位那样想尽一切办法,去认识雪山全貌的人,我想是寥寥无几的。

我常去跟他们玩,碰到他们高兴时,会毫不犹豫地把他们较满意的小件作品送给我。李晨岚先生往往送我一些翎毛花卉画,李霖灿先生则送我硬纸片上的西洋画。

现在回想起来我才真正领会到:一个在事业上的成功者是经历了怎样的艰苦奋斗,以及充满了独到眼光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啊!

祈雨

1941年的夏天,天旱无雨。到了端午节,天上仍然一轮炎炎赤日,连片云也无处寻觅,田里的小麦,眼看着就要枯死,多少人们心急火燎地盼望着一场甘露能骤然地降临人间啊!有一天,突然见到有一很长的农民队列,个个头上戴着用柳条编成的帽子,在一片紧锣密鼓的响声中慢慢前进着,队列前面,有四个穿着都非常整齐的青年,抬着一顶柳枝扎的轿子,轿前挂有白底红字“祈雨”二字的一块布匾,四个抬轿人也都戴着用柳条扎就的帽子,轿子周围也挂满了很多参差不齐的柳条叶在随风摇摆,在轿子后面紧跟着一条飞舞着的柳龙,龙的头和尾用的是旧历春节时耍龙灯用的玩意,其余的十二个龙节,都是用柳条枝编结起来,每节上的每个人都舞得很卖力。那天可能是个星期天,我被好奇心驱使,想看它个究竟,于是顺便约了几个同学,跟着队列前进,不久来到了南郊祥云村的寺庙前,这庙俗称“靴顶寺”,原不知何由有这么一个名字;但见扛轿人将柳轿歇在寺门前后,同时见到该寺的大殿上,两个年轻人将那靴顶菩萨请了下来,并放进了事先已准备就绪的盛着半盆清水的大铜盆内,将大铜盆连菩萨一起抬进了柳轿正中央。那靴顶菩萨原是由青铜铸就的小菩萨,高只有一尺五左右,头上顶着一只酷似古代戏曲里英雄们所穿的靴子,仅用一只脚像“金鸡独立”般站立在圆形铜鼓上,在他腰间束着一根飘带,系带五零四散地似在狂风中飞舞状,面部表情奇形怪状,像突遭暴雨袭击,现出忙里不知如何适从的表情,又具幽默诙谐、玩世不恭的神仙一类人物情态,铸工精致极了。这该是件古代出于名艺术家精心雕铸的稀有文物艺术精品。

队列在一片锣鼓喧天和舞龙、人声连路的嘈杂声中,慢慢地行进在往龙神祠去的方向。当队列到了龙神祠大门前,由几个像是领头人,衣着绅士打扮的人物走在最前头,载着靴顶菩萨的轿子,也抬着搁置于殿前,由领头人带头,极为虔诚地向殿正中默然坐着的龙王塑像拈香、叩头,祈求降雨拯民,队列的人众也纷纷向龙王叩头求雨,行礼如仪后,重新抬起柳轿往回走,浩浩荡荡的人马重新行进在大研六坛的道路上。这时路两旁挤满了看热闹的人潮,有的善男信女们,手持纸火香烛,口中念念有词在旁边搁着盛满了清水的桶,当柳轿和柳龙舞近身边时,用瓢舀了水,用力往那柳轿和柳龙猛泼,几个回合下来,简直把那些抬轿人和耍龙的人满身遍地都是水,几乎变成“落汤鸡”一般,那条柳龙也几被水洒得遍体鳞伤,也已变为一条“落汤龙”在飞舞了。

费了近两个小时的列队游行,来到了白龙潭,据言将在这里稍时休整后,即将把菩萨送回原寺云云。像这样万人空巷的“祈雨”仪式,我至今记忆犹新。

上面这种祈雨仪式,我仅见过那一次,那天似乎真的被感动了上苍,当晚便为纳西族洒下了甘霖,那奇怪的靴顶菩萨,可能只是纳西族所崇拜和专有,因为在汉族地区,还未听说过有这样奇怪的一个菩萨名字。

求佛

我忆起了那年夏季暑假来临的一件小事。在萃文街我姑妈的铺面旁,紧挨着一家姓赵的先生,开铺子做生意。姓赵的那位先生跟我姑爹年岁相近,与我姑爹一样,都是抽鸦片的瘾君子,晚上又都宿在门市里,所以他二人简直以秤不离砣般随时相对,打横在货架背面的床上,相互推让着吸鸦片,一面吞云吐雾,一面从天上谈到地上,真成了莫逆之交。

姓赵的那位先生,在前几年生了一个儿子,到那年已是七岁,而终是咿咿呀呀地,发不出语言中应用的音节,无论他父母和家人,如何耐心地教他言语,他总仍是咿咿哑哑,于是急坏了赵先生,只好到处求神问医,恰值暑假,不知赵先生在何处问得的巫或神,说是要领那孩子到文峰寺,请那里的喇嘛,做上七天七夜的道场。消消灾难,将会逢凶化吉,才能慢慢开口讲话。于是赵先生便动员我姑爹去做伴,我又放假待在家里,姑爹便把我和一个他们族中孙辈名宣的孩子同时带去,可能一来是有两个孩子同去,可为他们稍解寂寞,二来又怕我孤独,带上宣以陪伴我玩耍之意。

文峰寺是藏传佛教的一所名寺院,因位于文笔峰麓而得名,藏名桑纳加卓林。

据说原为灵寿寺故址,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番僧噶立布在此讲经,修了一所茅屋,乾隆四年(1739年)四宝法王至丽,求知府倡议募捐建成寺庙。道光八年(1828年)经扩建后才称为文峰寺。寺后有“灵洞”,洞外有静坐堂“灵文阁”,又叫安乐吉祥林,上有大宝、四宝所题“圆通冠顶”的匾额,静坐堂是滇西北十三大喇嘛寺的喇嘛静坐修行的地方。在这里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诵佛经书。”静坐学经三年三月三日三刻后,才算取得“都巴”的学位,才能在喇嘛寺里有升迁的机会,处居活佛曾主持该寺。

在寺里的七天,也无非是听听诵经声,更主要的还是与宣东游西荡。在要做完道场,准备明日回去的头天黄昏前,突然下起了一场大雨,满山满坡的洪水,灌得房前屋后变成大河。夏末的大雨说来就来,一瞬间又竟天朗气晴,一轮新月爬上树梢。那晚突然我觉得肚子有些儿痛,于是一个人爬到屋后解手,刚蹲下去,见到一只像蛤蟆,学名蟾蜍的虫,蹲在我前面,它大得竟有个大土基大,大睁圆眼,大嘴微动,像是怒气冲冲般直瞪着我,我尚未见过这么大的蟾蜍,使我大吃一惊,立即站起,赶紧抱起了块大石,尽力向那怪物掷去,眼看着它被压在了石头下面,回头就跑……那次被吓致使我大病了近月余。

同类推荐
  • 大宋西门笔记

    大宋西门笔记

    “大哥!此乃何物?”端王赵佶弱弱的问。“此乃SCAR也!”西门庆抱着迷彩涂装的scar突击步枪臭屁的说……“死~嘎!!!”“嗯~指谁谁死~”“666……”QQ书友群882873123
  • 会馆史话(中国史话·文化系列)

    会馆史话(中国史话·文化系列)

    会馆是明清以来流寓客地的同籍人以乡土为纽带而自发设置的一种社会组织,是对家族组织的超越和对社会变迁的适应与创造,具有整合流动人口的功能。它既传承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在内涵上亦不乏创新,彰显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的智慧,至今仍具借鉴意义。本书通过广泛搜求海内外现存的会馆志、征信录、笔记手札、地方志书、档案等资料,对会馆进行了全方位地描述,具有历史深度和可读性。
  • 英语民族史·伟大的民主

    英语民族史·伟大的民主

    本卷为《英语民族史》系列的第四部“伟大的民主”,1815年拿破仑垮台之后,英国稳稳地坐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此际,法国乃至整个欧陆都已筋疲力尽,统一的德国尚未形成,俄国力量正从西欧收缩,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也忙于本国事务或争夺海外财产。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革命和内乱横扫了许多欧洲强国,一些新国家相继诞生。在经年的动荡和混乱局势中,唯有英国几乎毫发无伤。同时,由于人口增长和移民活动,英语民族空前壮大了。
  • 大汉枭臣

    大汉枭臣

    霍去病笑咪咪的看着李敢在床上挣扎,过了一会,才认真的说道:“你掴我舅舅一掌,我射你一箭,从今之后,恩怨两讫。”李敢正想答应,突然胸膛一阵撕裂般的痛疼,不由怒骂:“你下的是死手,休想说完就完。”“行,我等着。”霍去病哈哈大笑,潇洒的转身离去。刘彻鹰视狼顾的扫了众位大臣一眼,大声说道:“拟旨,封李敢为列候,食万户!”李敢恭敬的行了一礼,心中却是冷笑连连,“让我当棋子?休想!”亚朵把手中的小竹鞭甩得“叭叭”响,大声的训斥道:“丑人,公主对你有救命之恩,当好好报答,懂吗?”李敢一阵心惊肉跳,连连点头。————一天两更,只多不少,从不断更,跪求各种支持。————我在(727046605)等您。
  • 一千零一个国王

    一千零一个国王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蹬地。天每升高一丈,盘古也随着长高。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虽然盘古已经不在了,但听说他还有一个弟弟,就藏在天地间的某处。他的大名叫盘瓜,不过他更喜欢人们叫他,盘小瓜。
热门推荐
  • 一歌一浮生

    一歌一浮生

    这段妖鬼横行、群魔乱舞的千年岁月中,天门派千年难得一见的奇才唐歌大概是个全身外挂的倒霉蛋儿…… —————————————————— PS:本文双非文(非传统修仙文,非纯恋爱文)。 女主不蠢。 除了女主都算配角(包括男主)。
  • 阳光如烟

    阳光如烟

    这本集子,共收入了我七部中篇小说。其中:《阳光如烟》发表于《收获》2002年第一期。《十月丁香》发表于1998年的《上海文学》,后被收入《中国当代情伦理书系》。《宁阳遗调》2001年底《特区文学》发表后,即被《中篇小说选刊》转载,并被收入中国作协所编《2001年中国中篇小说精选》。
  • 我来啦,最后12小时

    我来啦,最后12小时

    游戏中有大世界,初玩丧尸游戏,却进去更广阔的游戏空间,这里有各种世界,100%模拟,100%自由度,各种刺激的任务,畅所欲言,玩转游戏。
  • 衣锦还乡

    衣锦还乡

    小说《衣锦还乡》讲述的是李牧民回到家乡富饶县,在毫无预料的情况下受到了家乡人民的热情款待,受到镇长、县长等领导的接见,受到“衣锦还乡”般的待遇。随后李牧民为家乡发展写了一份“设想”,这个设想牵涉到了农民地权的问题,受到其伯父李连财的强烈反对,引发了李氏和钱氏的纠纷。李牧民身份上的误会,使得县长的计划作罢,李牧民不见容于同族,匆匆逃离家乡。小说《一墙之隔》讲述的是青年学生尹默因为忍受不了寝室生活,决定出外租房,同租客呼兰飞是一名歌女,与他仅一墙之隔。两人因为作息不同,很长时间难以碰面,神秘感加速了两人的感情。青年女学生孟柯的出现,使得呼兰飞决意离开尹默,而尹默则不肯放手。
  • 向土地下跪

    向土地下跪

    康老犁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式农民,当年给地主冯有槐当长工时,他既爱老婆也爱土地。土地保命,女人续种,为呵护这生命的根本,几十年来,他含辛茹苦沤心沥血。可当地主冯有槐以土地向他换取老婆为其生育时,康老犁义无反顾舍老婆而选择土地。土改的突然到来,却让他的命运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而给他带来不幸与伤害的竟然是他一生挚爱的土地。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在以后大半辈子的日子里,康老犁想起自己荒唐的洞房之夜总是忍不住地笑。笑出了声,甚至笑弯了腰,笑岔了气。
  • 宗门进化

    宗门进化

    老夫钱大元,今生五十岁,额,等会,我不是钱明远嘛?我是杂役头子?我今年五十岁了?这他喵的情况不对啊,我明明才二十岁,那三十年···咋活的?
  • 寻罪旅人

    寻罪旅人

    在千年前的传说之战中,强大的魔族被各族联军所击败。伟大的人类法师们献祭出自己的生命封印了魔王。时光流逝,那段历史被统治者刻意尘封,世人早已把那场大战当成了飘渺的传说。千年之期已经临近,十二处远古封印依次开启,强大的魔族即将重现人间。身负诅咒的少年传承先祖遗志,他化身为守护正义的骑士挥舞利剑斩碎一切罪恶。寻罪之人的传奇旅途即将开启!
  • 燕字归墟

    燕字归墟

    无限流组队闯关冒险文,世界随机,难度随机,一切全靠命(bushi。.本文又名:《燕字归时》取自:云字时×燕归。【无论何时何地都十分淡定、貌美如仙、打架超厉害、外刚内软颜控小仙女】×【十项全能、英俊帅气、闷骚毒舌、打架要命凶器大男神】.本文还名:《归墟》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忽有一日,数人接到通知:【欢迎来到归墟。】归墟之国,出世了。择人入国,一通考验。入了倒霉,活命不易。——再有一日,归墟论坛忽然崩溃了。原因如下:【天哪我刚才知道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你们的男神和你们的女神竟然是一对!!】【啊!我早就知道了!!我遇到过他们!!那个世界我整场都在打酱油!完全被带飞好嘛!我唯二做的就是看着他两轻松破关顺便再吃饱了狗粮!】【各位各位!燕归和云字时独家亲吻照!】【这什么绝美爱情!awsl】【这是双王的爱情啊啊啊!】.ps:1、1v1,he,无限闯关流,破镜重圆,甜甜甜!宠宠宠!2、本故事纯属虚构,通篇扯淡。3、喜欢请【加入收藏】+【留言】,不喜请绕行,不胜感激!4、日更,不定时更新,建议大家等到晚上12点过后再看,这样就不会一直等更新啦。
  • 执裁者的圣歌

    执裁者的圣歌

    十三日战争后,罗勒斯曼五国重整,在一次异邦侵袭中,来自远海的无昼城的少年南吾华,意外的来到了大陆,夜执会的暗杀行动,执裁协会的屠龙邀约,炽炎王室的仇杀恩怨……以及掌控着世界之力的先代种,终将成为王的踏下的阶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