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2500000027

第27章 文教拾贝(1)

我在古城读中学

杨国清

(一)

丽江古城是我从小向往的地方。从我懂事以来,父亲不断地跟我讲起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并鼓励我考进这些地方的大学。但他讲得最多的是“巩本”

(丽江),走一两天路程即可到达的地方,他把这个地方说成非常热闹繁华,且非常美丽的地方。但在那个时候,到丽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我们村子里许多女人们一生中到丽江次数是屈指可数的,甚至有的一辈子也没到过。小小年纪就多次到过丽江古城,在那个年代对边远农村小孩来讲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我第一次到丽江古城,是1955年农历七月骡马交流会期间,那年我才八岁,父母给了我一次去丽江的机会,我喜出望外。那一天,我和父亲、母亲,还有村里的几位亲戚早早就起床了,我们从丽江县九河乡小阿昌村出发,到丽江有七十多公里的路程。我们牵着两匹带驹的母马上丽江,老老少少,跋山涉水,走了两天。第一天住在拉市吉娜坞的马店里,第二天下午才到达丽江。当时我父亲与九河乡的几个熟人在古城见洛过(现云巷)开办了“丽江县九河甸头木器社”。九河是木匠之乡,父亲年轻时走南闯北,在许多地方做过木匠,手艺精湛,加上建国初期国家政策还比较宽松,从1954年开始办这个木器社。九河木匠的手艺是出名的,可与剑川木匠技术相媲美。这个木器社除了做家具、办公桌椅等家什外,还可以做建房起屋等木活,所以生意兴隆。这个木器社办了多年,到1958年才归并到县的一个农具厂。七月交流会期间,又逢暑假,所以这以后我每年都有机会在丽江古城住上几天,于是小小年纪对古城有了许多的记忆。丽江古城热闹非凡,穿着纳西服饰及各民族服饰的人们摩肩接踵。房屋栉比鳞次,街巷犹如蛛丝网状,父亲叮嘱小孩不能乱跑,否则丢失回不来了。那几年骡马交流会场设在黑龙潭附近,骡马成群、铜铃叮当,卖草的小女孩来回叫卖。我对黑龙潭的“古鲁吉”印象极深,泉眼密布,丰沛的泉水滚滚滔滔流入古城。尤其叫我难忘的是每天清晨,家家户户打扫卫生、清扫街道,我们几个小孩也常常参与其中。附近农村的菜农们早早进城,守护在厕所旁边,争先恐后地捡粪挑粪,清洗厕所,古城的厕所显得特别干净。

真正在丽江古城生活那是1959年秋季到1965年秋季这段时期。读丽江一中是我少年时的一个梦想。丽江一中创办于清朝末期的1905年,是我省乃至全国最早创办的西式中学堂之一。丽江一中从创办开始就已成为古城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古城文化的殿堂。我于1959年秋季考上丽江一中,当时没有什么重点班、骨干班这类概念。九河的学生一般都要到丽江县石鼓第四中学就读,1959年是一个例外,这一年从丽江县西部区域选拔前50名到丽江一中,我以最优异的成绩选拔到丽江一中就读。所以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我在丽江古城整整生活了六年,在丽江一中读完了初中和高中,直到1965年高中毕业考上部队院校,才离开了古城,离开了丽江。所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丽江古城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当时丽江古城仍然是商业中心,居民生活的中心,也是教育文化活动的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很明智地离开古城开辟新区,即在狮子山北麓、双石桥以西的区域辟为新大街。1951年开始建设,1953年建成当时的标志性建筑——丽江专区人民大礼堂,它还兼有电影院的功能。此外还兴建了一些商业服务设施,比如地县百货公司等。1957年后中共丽江地委、专署机关,丽江县委、县委机关、专区招待所等在新大街至福慧村一线选址新建,后来渐渐形成现在的福慧路。在60年代那些地方是农村,道路也是土路,并且离古城显得很遥远。双石桥至民主广场一线还相当空旷,人烟稀少。新大街一线那时也是沙石土路,至20世纪70年代才建成混凝土路。所以新大街除了一些重大节庆活动外,人们往往集中在古城四方街一带。

在我读中学的时候,1960年四方街中心广场地皮铺成混凝土。四方街科贡坊大门两侧河面上建有铺面,四方街有1500平方米左右。那时候四方广场西面建有平房的铺面,先后开设百货公司、民贸公司、土杂合作商店,广场四周还有邮电所、新华书店、银行、理发店等服务网点。四方街中心是街市,卖蔬菜、肉食、豆腐、凉粉等土特产品。四方街被称为天天街,所以还算热闹,但当时买东西都要凭票证,包括买水果糖、饼干等一些副食百货商品都是困难的,卖水果的基本绝迹了。到1962年夏季,同学们说有一种不要票证的冰块的糖,可以到汽车总站至气象台附近一带等候购买。其实那是冰棒,丽江从那时才开始制作冰棒。在郊区制作的冰棒还没有进入古城就卖完了,而且所用的原料是糖精。

(二)

我在一中就读的这六年,是国家在改革开放前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比较正常稳定,教育质量比较好的时期。1959年秋季丽江一中初中招收六个班,也是那时代丽江地区招收最多的一年,从初中52班至57班,我是52班的。1958年之前,丽江一中在丽江专区13个县范围内招收学生,包括现在的迪庆州和怒江州。那时候学生对学校领导和教师是十分尊敬的,一开始入学,由副校长李杨铣主持学校工作,没有校长,而且他从1950年开始主持多年了,但一直没有被任命为校长。李校长是纳西族,毕业于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在同学们心目中是很有学问的人。还有两位副校长,很少在学校露面。

李杨铣校长家庭出身不好,当时受到错误处理回到义尚农村,到“文革”期间又揪回学校进行批斗,迫害致死。1961年张为栋来当校长,还派了一位南下干部王贵轩来当后勤副校长,到我初中毕业的1962年秋季,黄河来当校长。这两任校长都是云南地下党员,资历深,在解放初期任过县长、县委书记等职务,尤其黄校长在地区机关还是很有名的。当时地委还专门选派钱惠芝任学校党支部专职副书记,学校领导班子在这个时期得到很大的加强。

我们初中入学时教室就在着名的“八大教室”楼,这座砖木结构两层楼房上下有八个教室,建筑宏伟,1936年建成,木材木质很好,上下层高有八尺,宽敞明亮。当时学校教育质量的有名,主要得益于学生们的奋发读书,有一批高素质、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当时大学毕业生全国统一分配,国家提倡支援边疆建设,所以学校教师来自全国各地,如来自上海、重庆、成都、昆明、大理等地,即使本地教师,也都是颇有名气的,如语文老师杨受之先生,当时昆明师范学院几次调他都没有去。物理老师王学信、朱琼芳,化学老师桑立政,俄语老师史伯维,生物老师杨集廷,语文老师兰华增、数学老师张祖芬,等等。经“大跃进”的折腾之后,这个时期学校以教育工作为中心,是学生平静读书,老师认真教课的一个时期,除了每年夏种或秋收到农村互助一段时间(一般二十天至一个月)外,没有受到很大的干扰。

1959年秋季入学到1962年秋季初中毕业,这个时期国家正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加上“左”的政策影响,大家生活艰难,是一个饥饿的年代。但是国家对当时的中学生应该说还是很照顾的,丽江一中学生户口都转为城市户口,保证了每月27斤至30斤粮食定量,但由于油水太少,每月每人只供应二两油,半斤至一斤肉,所以总觉得饥饿。吃饭的时候,大家不敢大口地吃,而是小心翼翼小口地吃,生怕几口就吃完了,有时弄成饭团慢慢嚼吃。到节假日,附近一区坝和拉市坝等地同学回家了,把饭留下来,偶尔碰到这样的好事,就高兴得不得了。这个时期有几件事情令我永远难忘。一件是我们的一位体育老师,由于教体育课体力消耗大,肚子饿得快,有一天在街上捡到一张当时关门口红旗饭店职工食堂的饭票,于是中午就到红旗饭店去打饭,而饭店的职工大都是大研镇本地人,大家都相互认识,见一个陌生人来打饭,很快报到派出所,把这位老师扣下,打电话到学校叫领导领回去,学校对他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另一件事情是学校一位牛高马大的外语老师,每次吃饭都要提前几分钟,在盛汤的桶里捞点菜叶,有一天一位年轻生物老师也想捞点菜叶子,但外语老师的水平高,轻轻一勺菜叶子都捞完了,生物老师很失望也很生气,于是引起了争吵。第二天外语老师还写出一份公开的大字报,这件事情在师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也成为茶余饭后一个凄然的笑谈。第三件事是我们班的一位同学下晚自习时,在八大教室前菜地里(花坛变成菜地种菜)顺手拔了两棵白菜,被下自习的同学发现,大声喊抓小偷,拔菜的同学撒腿就跑,其他同学追赶,这个同学终于被抓住了。在那个年代,拔两棵白菜不是小问题了,小则是小偷小摸的行为,大则可作为阶级斗争的反映,当时同学们的思想都很纯洁、很传统,很鄙视不良行为。另外当时纪律严格,对这样的事情也可以上纲上线,后来虽没对这个同学进行处分,但迫于压力,这位同学被迫离开了学校。当时虽然生活很艰难,但同学们的精神面貌不错,积极进取、积极向上,大家都能忍耐,都能顾全大局、思想单纯、体谅国家、始终坚信党和人民政府是正确的。

当时学校为了克服困难,每年秋天还要开展“小秋收”活动,即学校集中几天时间,以班为单位到附近山上开展“小秋收”活动,即采集野果、野菜,捡些柴火。比如把采集的火把果磨成面和在苞谷面里。把苞谷粑粑做得大一些,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学校还搞勤工俭学,养猪种菜,上山捡柴火,等等。记得1962年底,学校杀一头已喂养三年的大肥猪,重达三百多公斤,每人分得一片大肥肉,当时大家高兴得不得了,津津乐道地议论了一阵子,当时情景现在还记忆犹新。

(三)

那个年代大家即使日子过得很艰难,吃不饱饭,晚上盖的被褥也很少,垫的主要是草席,但精神面貌不错,“天雨流芳”,积极向上,刻苦读书的风气很好。

老师同学亲密无间,同学之间也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打架斗殴是有,但很少,大家也觉得这是很可耻的,同学的自尊自爱意识是很强的,而且很诚实。当时每天八节课,后两节课大都是课外活动时间。早上六点半钟起床到晚上十点钟熄灯,大家都自觉上课,或到教室看书温习功课。到了夏天,许多同学起得很早,到学校南边的东坝子里看书,于是田野里,或朗朗的读书声,或田边地角埋头看书的身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那个年代,布置的作业不算多,就业的压力没有现在大,考不上一般都要回到农村,大家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当时的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生大多数都可以在城里找到工作,比如我们这一届,1965年没有考上大学的同学们都分配了工作。当时学生刻苦读书,读书成才、报效国家是丽江一个优良传统,大家有很好的自觉精神。从丽江一中考上名牌大学、走出大山、闯荡世界,做出一番业绩的人不少,丽江一中在历史上是出了一批一流人才的。当时国家计划招收大学生的数量很少,但丽江一中的升学率是很高的。丽江一中当时以纳西族学生为主,比较偏向数理化,在这方面学有所成,对国家贡献大的人才比较多。但是爱好民族文化、爱好艺术也是丽江人的一个天性,客观上讲,这也是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所形成的民族特色。以我们初52班为例,当时有一批爱好文学、爱好美术的同学。仅仅从爱好美术的五位同学情况看,在他们步入中老年以后,在美术方面都有造诣,其中两位成为着名的美术家。我们高24班的同学中,也有一批文学爱好者,我也算是其中之一。我从小学开始就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到了中学,我和一些同学就不满足于课堂和课本的知识,而是广泛涉猎历史文化和文学作品,甚至对文学作品品头论足,不时进行讨论,因而对后来个人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比如我的一位很真诚的同学和朋友,白马龙潭吾吕肯村人,大学毕业后在晋中大地工作多年,形象思维很活跃,写出了不拘一格很别致的新诗和电影剧本,并在全国获奖。也有研究民族文化,爱好民族传统中医药和电影文学创作的同学。还有几位同学在步入壮年之后,从事纳西古乐的演奏和研究,悠然自得,成为纳西古乐保护传承的骨干力量。

(四)

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丽江古城民族文化活动比较活跃的时期,纳西族东巴文化经典得到较好的抢救和保护,这个情况当时是一种罕见的现象。而这个情况与当时的丽江县委书记徐振康有关,徐是云南云县人,毕业于云南大学外语系,1948年参加民青,1949年5月入党,在大学时代是云大外语系地下党的负责人,转入边纵七支队后很快升任为边纵七支队三十五团政治处主任。

同类推荐
  • 秦皇万年

    秦皇万年

    他明明是赵国的王子,却阴差阳错的继承了宋国的王位,他明明没有内功,却击败了无数的江湖豪侠,他明明没有轻功,却能够不停不歇的日行三千里,他明明只是肉体凡胎,却能够刀枪不入,水火不侵。
  • 可否莫问人间烟雨

    可否莫问人间烟雨

    一个人活着总得做点儿什么,没做成就留在心里,当个念想,别把自己活成一个行尸走肉一样的人。世界很大,人很多。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活个人的样子,像个蝼蚁一样,贪婪的呼吸着活着的每一口空气。但在心里,要把自己当个人,不去放过任何一个,能够活下去,且能够活的更好的机会。只有活着,才能想之后,活着......
  • 剑入明流

    剑入明流

    隆景二十五年,朝局动荡不安;蒙古大汗西北作乱,女真人关外虎视眈眈;大都督命绝赤儿山,落得满门抄斩;老道孤身闯皇城,遗子远上凌空峰;血海深仇,奇技淫巧,酸腐文章,三尺宝剑;璇玑门内有四绝,武功、商贾、韬略、圣学,一本《阴符经》,动乱江湖庙堂。奸佞宵小,仁人志士,书生侠客,枭雄谋臣,或偏安一隅,或阴险狡诈,或口吐锦绣,或横刀立马,为万万百姓,还是一己私利?为江山社稷,还是流芳千古?是权谋,还是仁道?且看一剑入明流,携众生百态,随滚滚江水,一去不返……
  • 汉时明月宋时关

    汉时明月宋时关

    也曾梦到过百万雄兵,金戈铁马的刘客,在穿越成一个棺材铺老板的儿子后,发现没有盖世神功,也没有无双谋略,只有一点小聪明的自己,也许只能做一个富家翁,一只太平犬。
  • 大唐兴亡三百年7

    大唐兴亡三百年7

    畅销书《血腥的盛唐》全新改版!读一页就上瘾!比《唐书》有趣,比《资治通鉴》通俗,比《隋唐演义》靠谱,一部令人上瘾的300年大唐全史。知名读书节目《罗辑思维》推荐书目!了解唐朝历史,读这套就够了!《血腥的盛唐》《王阳明心学》畅销历史作家王觉仁唐史经典之作,中国断代史畅销读本! 翻开本书,领略让你全程上瘾的307年大唐全史。
热门推荐
  • 骗婚

    骗婚

    新婚之夜发现老公骗婚,挑剔的婆婆上门……被迫从事特殊行业,偏偏在这个时候发现怀孕了……
  • 银灯笼

    银灯笼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这个甜瓜有点苦

    这个甜瓜有点苦

    时光像这木板桥下的河水任意流逝,桥上的张小宇依旧是坏坏地帅气,眉羽间透露着成熟。安小嫣还是当年那个阳光明媚下动人的安小嫣。他们,还是一中的同学,曾经的彼此,只不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极品骂人系统

    极品骂人系统

    (全网骂人流第一人!)骂人要有修养、有学问、有哲学、有艺术……骂人要骂得典雅,有风度、有幽默!许言穿越到修仙界得到万界骂人系统,只要骂人就可以升级提升修为,诸天万界,看谁不顺眼就骂谁!一天不骂人我就浑身不舒服!许言表示压力很大,我本文雅,奈何骂人?这是一个注定要成为骂神的男人!
  • 我夫君又重生了

    我夫君又重生了

    世上最后一个土地婆阮灵肩负着拯救神界的任务,被送回明朝小山村中,成为一个炮灰农女。在这里,她上山下田,种瓜种豆,牵姻缘,渡生死,努力积攒着功德点。却不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遇到了生平劲敌,勤恳种田变成了棋逢对手的博弈!“你需要男人。”他追。“我不需要爱情,不需要男人,只需要功德点!”她一招反杀。这是一个末代小神土地婆和古代大佬相爱相杀的故事。
  • 烟花之地又怎样

    烟花之地又怎样

    重活一世,夏栀无欲无求。知道有人为了让她活着拼命努力着,两世经历同一种惨痛的经历,她才想摆脱被伤害的命运,为什么不能强大起来,让这个世上没人能奈她何..
  • 用耳朵听最优美的名著

    用耳朵听最优美的名著

    系列图书精选的各类故事、散文、演讲、时文及名著片段,均用词精准简洁,语句流畅优美,将引领你进入趣、情、爱与理的博大世界,使你更加充满信心地去追求梦想。这里有嘻嘻哈哈的幽默故事,有体会幸福与生活的感悟故事,有帮你战胜挫折给你勇气的故事,有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美德故事,有发人深省的智慧故事,也有在成长路上给你动力的哲理故事。相信本系列图书能为你展现一个美丽新世界并使您的英语学习更上一层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樱空战队

    樱空战队

    幼年因为一场意外而失去父母的樱雪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弹珠世界,在这个奇妙的世界开始了奇妙的冒险。在最后,樱雪没有救回了父母,同伴们也一个个牺牲。而且,前世记忆伴随着力量的回归,一点点清晰,樱雪后悔不已,只觉着是自己害了前世所有的人。但,最后终于,一切都重生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