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2500000020

第20章 工贸寻踪(6)

恒德和周氏大家庭在老五周瑛(周石奇,周廷伟之五伯父)的主持下,在老六周璋(周秉奇,周廷伟之父)、老七周琏(周汝奇,周廷伟之七叔)等众兄弟的辅佐下,始终坚持传承和弘扬了“濂溪世泽”的家德、家风渊源。那么周氏家庭何以“濂溪世泽”称着?原来,坐落于大研镇忠义村的周氏大家庭宅院,入了大门便有“濂溪世泽”四个大字,醒目于壁。又过二大门入内,其门上有家对曰:“濂溪世泽多生意,南国彤云灿笔花”。说明了周氏家庭风范与传统伦理道德合一熏陶下,出现过的“大理学家”、“新爷”、“贡爷”称谓的文人学士名流,对故乡的眷念常以“濂溪”为首,以“多”和“灿”的精神财富为荣——“濂溪”一词乃《爱莲说》作者周敦颐之称,其原系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宋代理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下“濂溪”,人们称其为濂溪先生。同为周氏,又有《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的千古绝唱,将此引申为“世泽”之周氏家德、家风的一种图腾、崇拜之信念,也可谓独具巨心。以“濂溪世泽”联系到周氏的守家立业这一块,亦可发现它是从门第人格化了的“贤、能、德”选当家人,不搞论资排辈,以大小取位当权人。周氏大家庭的当家人,一般均不以“家长”自居,而是允许上下辈同堂共议,但决策拍板又非当家人莫属。当家人不独断专行,其下设有管账人、管钱人、库房保管人、接人待物的跑堂人,等等;另聘用精明强干的小伙计若干人,负责内外杂活等。由以上人员组成的管理体系,统一接受当家人的组织与指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同辈相处,温谦恭让,上辈爱护下辈,下辈尊重上辈,默契配合极佳。

周氏的家庭管理也颇具特色:主要经济来源为经商务农,各户也留了大集体外的小自由,如酿酒、做醋、磨小粉等作坊,或是小生意,仅限于“妇女活”收入而已,而大家庭男子汉和所有工作人员,无论何种方式的收入,包括粮食、物资,必须经过账房处理,存入号房,由当家人按家规对生活、衣物、读书、对外往来、其他费用和逢年过节、医药、红白二事等等的规定支付外,统统纳入商号做生意的本钱。

值得一提的是,周氏晚辈(与周廷伟同辈)中的18位堂胞姐妹,大部分人都在周氏大家庭“六十多人一锅饭”的历史岁月中,均以纳西女性特有的勤劳、聪慧、能干等特点,扮演过“贤内助”、“内当家”的不俗角色;即使在后来打散了“大锅饭”之后的漫长岁月中,家庭中一有红、白二事之类的宴聚,不论三五十桌,还是百余桌的“八大碗”、“八盘四碗”,甚至是纳西传统的名宴“三叠水”等,她们都能提得起、放得下,打理得井井有条、色味香俱佳;不论姐妹合作,或独当一面,均与“厨艺大师”的水准几乎毫无逊色;对此,周氏后裔们至今都无一另外地赞赏有加。周氏在生活的支用以及具体操作上,实行“厨内轮值制”(大概为一个月一轮值);这种轮值人首当其冲为各小家庭中的妇女。轮值人,不但要遵守油、盐、柴、米一日之规定用量,还要对超支、超用部分后果负责(动用自家“小金库”),因为号房与库房不会为之开“绿灯”。有学者说,这种几代同堂一锅饭的情况,恐怕在丽江乃至整个滇西北也并不多见。如列成算式,每日三餐乘60人,按户均当值1个月即为180餐乘30天的操持,又谈何容易!各家主妇每年都会轮上1-2次的“厨值”。轮值前,她们都得有所准备,因为谁都想露一手,求个“刮目相看”的好名声,因而常用饭菜过了“领取界”,谁都舍得动用自家的“小金库”。

大家庭的一日三餐,早点只吃一个苞谷粑粑或麦面粑粑,加一点辣酱。吃法不一,有的火塘边打酥油茶,有的吃菜、喝汤;午餐、晚餐,则论资排辈,分老幼妇孺,依次入席。开饭时不得打闹、喧哗。就餐一般以八人一桌,几乎形成每个成员都有一个固定座位,缺席者可请人抵上,但不允许由下辈人入上辈人座位。

每天的晚餐是四菜一汤,午餐一般都有酥油茶。逢年过节,另当别论。

其他生活开支也有约定俗成的规律,如有病定点找中医吕泉源、西医杨吉仁医生,药费定向与之挂钩,统一由号房支付结算。别处医生也可自由去看,但药费各自料理。各户红、白事由大家庭料理,但超出部分由各户自行负担。每逢开学,对各家孩子们分发给小学、高小、初中不同层次的学费、作业本,也有一些相应规定:如棉纸作业本若干,3-5元学费,1-2支毛笔,有时发一套新衣裤等,其他开支又由各户自理。一个六十多人的生老病死、饮食起居均有起码保障的“大家庭”,靠其家规家风的制约与激励,靠良好的管理秩序与严谨的家教系统,被这样持续了下来。

周氏家庭对读书教育的重视,也与“天雨流芳”(读书去吧)的民族传统一脉相承。家庭有赏罚分明的家规,做到几乎无人不信之,不固守之,不发扬光大之,得益于对小辈们的家教得法。除了送学堂读书,每晚尚有家庭教师分级辅导上课。当时谁家的孩子打闹、顽皮,不完成作业或不听老师讲课,是要受到不同方式体罚的。该村赵、杨二先生的严谨教育在迄今晚辈人中都留下了很深的记忆。

当时还规定凡进入学堂者,每天起早务必要描红完一篇毛笔者,方可用早餐,方可去学堂。因这种传统美德与门规风尚为一体的家庭教育,得到了当时府衙赐悬的“孝有家风”匾。

我与茶马古道

周廷俊

在“茶马古道之旅——丽江古城民俗文化系列活动”中,久违了的马帮又出现在了丽江古城。我看了一回又一回,情不自禁地跟着马帮一次又一次去倾听,每一声马蹄的声音,都让我感到亲切,让我触景生情,勾起我对茶马古道生活的一幕幕回忆。

20世纪30年代,我家已是茶马古道上小有名气的“藏客”,在香格里拉(原中旬)县城设有“恒德和”商号。1937年,才三岁的我就在母亲背上,跟随马帮从丽江去中甸、进私塾开蒙,后来回丽江上学,寒暑两假仍要回中甸复习,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我随人民解放军兵站做军需工作,随马帮往返于东旺、乡城、巴塘、理塘等地。我也记不清在茶马古道上走了多少回。

新中国成立前,我跟过“纳西族藏客”的马帮,也跟过藏族马帮,但跟得最多的是藏族马帮,因此对他们的饮食起居也就有更多的了解。

从丽江到中甸有七个马站,少不了打野露宿者。晚餐往往要煮食火腿腊肉,但不像内地那样切片吃,而是由“麦沾”(藏语,意为掌勺师傅)用手指头按大分匀,切成砣分而食之,不论老幼贵贱都一视同仁。这种切砣的吃法,在现代人看来是很腻人的,但在茶马古道,却是赶马人补充体能消耗的最好办法之一。

喝酥油茶的规矩则有所不同,一般是以职位和年龄尊卑为序,“麦沾”最后才喝,不兴开口要,只要你别兜底喝光,留点“底”,“麦沾”就会又给你添满,直到你喝饱。如果兜底喝光,就表明你不想再喝了。有的马锅头喝酥油茶不止于此。

他们不像其他人一样随口就喝,每喝一口都要用嘴轻轻地吹开漂在茶水上的酥油,所以等他喝饱时,碗底的茶水上仍有一层酥油。他就在留底的酥油茶中倒入一点青稞炒面,捏成糌粑喂他的坐骑,由此可以看出马帮锅头对其坐骑是十分疼爱的。

在马帮生活中,茶余饭后,还常有一项藏语称之为“少觉”(意为戏谑、打趣)的“活动”,大家可以海阔天空地神侃。

这茶马古道也把纳西族和藏族连在了一起。藏族家庭中都有产自丽江的日用器皿,许多藏族同胞到过市场繁荣的丽江,他们称丽江为“士妥”,意为黄金坝子;纳西人则称中甸为“滋敦”,说那里是“哈融施滋,吉哺诺提”(饿了吃肉、渴了喝奶)的好地方。

在十几年的马帮生活中,我还结识了不少的赶马人,其中就有一位中甸噶丹松赞林寺的“冲奔”(藏语:意为高官)。他常年奔波在茶马古道,见多识广。他曾谈到纳西、藏族两个民族性格相仿,一样地厚道直爽、语言也很接近,据说这两个民族是一个妈妈生的,是同胞兄弟,茶马古道也是两个民族一起开辟的。纳西族的木天王利用武力征服藏区后,曾向藏区移民,于是藏区也就有了许多纳西族村落。但两个民族一直和睦相处,还联合组成马帮进西藏、印度、尼泊尔经商。

美丽的丽江,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向来就是一个茶马古道重镇。从南方北上的和从藏区南下的货物,都在丽江中转集散:20世纪40年代,每到春暖草长的三四月份,许许多多的马帮便云集丽江。思茅、普洱和大理的饼茶、沪砖茶、牛心果茶、永北(永胜)的小盒红糖、丽江、鹤庆的铜器、银器、丽江的粉丝、粉皮、藏靴等,都用蒙化(巍山)索捆好上驮,带上火腿腊肉、丽江粑粑,相继上路进西藏。

骡子耐力好,经得起藏区漫长而艰难的行程,所以进藏马帮,与其说是马帮,不如说是骡帮。头骡必须是骒骡,取它步子稳健,老骡识途。头骡要系上一串最好的铜铃铛围脖,套上染红的牦牛尾,插上商号标志旗,神气而又精神抖擞地走在队伍最前面,二骡三骡也不弱,都是经过训练的,它们也系上一串大铁铃铛围脖,也打扮得花枝招展。这些骡子的串串铃声可传数里,豺狼虎豹也足以被它们吓跑。其他的骡子也系上单铃,以防在树林中走失。春夏之交,百草争荣,马帮一面赶路一面放牧,哪里有水草就在哪里歇脚,一般情况下,每天只走三十余里。

有时为了赶到水草肥美的地方,也有赶路四五十里的。

9月、10月,正是丽江大地一片金黄,忙着收获的时节,进藏的马帮也从西藏满载而归,骡背上驮来的,不仅有山货、药材、毛皮等藏货,还有从印度进口的匹条(布料)如华达呢、毛呢、咔叽布、香烟、卷烟纸等。这些货物都在丽江下驮中转,批发到省内各地。马帮穿梭在古城的街巷网络中,马锅头们住进马店后,忙着寻找牙佣争取货物的及时成交,一时间,丽江古城成了商贾云集、热闹非常的“小上海”。

大商家“仁和昌”

牛耕勤

丽江大研古城崇仁巷,纳西语称“史岗迪”,意为杀猪巷。明代还是一片空地,清代以杀猪户居多而得名。“仁和昌”的赖家就居住在这里。

赖家是从福建永定县永兴乡丰田里来到丽江的。始祖赖存捷,乾隆年间随流官弃儒从商落脚在大研古城杀猪巷。

后来杀猪巷改为意思截然不同的“崇仁巷”。这跟赖家仁和昌大有关系。

20世纪40年代初,云南省民政厅厅长陆崇仁带着省主席龙云颁给赖耀彩的匾额“交通是赖”,和省民政厅奖给赖耀彩“急公好义”的匾额,从省城来到丽江大研古城,送到赖家,亲手颁给赖耀彩。为表示感激之情,在丽江有为而有位的赖家,便以陆崇仁的名字,改换了“杀猪巷”那赤裸而不雅的名称。换之以“崇仁”也含有“仁和昌”之意的双关名儿。

可见古城“崇仁巷”的来历,与居住在那里的赖家有关,是仁和昌的商业有所起色以后的事。

艰苦创业

仁和昌的创业阶段是艰难困苦的,是赖耀彩的父亲赖灿斗(丽江赖氏六世祖)离家到藏族地区中甸,做人们一日三餐中不可缺少的厨中第一美味盐巴生意起家的。

在中甸高原做盐巴生意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冰天雪地的冬天,寒冷得撒尿都马上结成冰块。那时还没有手套什么的,就拿没套没护的赤手整日与盐巴打交道,被冻得发紫的手,加之被盐巴所腌(刺激),赖灿斗的双手皮肤粗糙得像链子,且布满一道道裂痕,那疼痛是可以想象的。以致他到了晚年,两手留下永久的残疾——粗糙而疼痛,任你用油脂涂,用蜂蜜抹,或用什么药物……都无法医治。只好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在热水中浸泡了又浸泡,才能缓解疼痛。可见他创业是多么的不容易……

作为赖灿斗四个儿子中老大的赖耀彩,俗呼:“赖大爷”,10岁就弃学到中甸跟着父亲学做盐巴为主的小生意。

纳西有句叫“若顶阿爸主”(意为大儿是父亲的伴)。艰苦的环境能磨炼出人的意志。赖耀彩小小年纪继承了父亲的事业,自己赶着马帮,驮着盐巴等藏族人喜欢的货物,从中甸更进一程到德钦出售,利润更为可观些。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便创立了“仁和昌”商号,赖耀彩便成了丽江仁和昌的创始人。光绪末年便在茶马古道南路的必经之地——德钦设了仁和昌的分号。到民国时,已发展为小有名气的商号。谁想遭到中甸匪乱,生意无法做成,赖耀彩只有倒号——丢弃了中甸、德钦的商品、号房,回老家丽江。

人生不能坐以待毙。中甸和德钦生意做不成了,赖耀彩便去另谋他路。在丽江与中甸藏族人马长寿、鹤庆人孙荫昌、李香亭合股成立了“长兴昌”商号,总号设在丽江。马长寿任经理。分号设在木理、康定(在康定主要做大烟生意)。走大北路到四川采购砖茶,到成都采购丝绸,驮运到西藏拉萨,生意做得很红火。

真是东方不亮西方亮。

由于上述生意合伙的关系,丽江赖家仁和昌和鹤庆孙家长兴昌就结成了姻亲关系,即把孙荫昌的女儿嫁给了赖耀彩的孙子。也就是后来继任仁和昌经理的赖敬庵儿子,成为门当户对的姻缘。

同类推荐
  • 古国之谜(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古国之谜(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从万里长城到紫禁城,从恢弘的秦兵马俑到气势磅礴的布达拉宫,中国古代文化让世界瞠目。而这些仅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冰山一角。那些埋藏在地下有着千百年历史的文物宝藏将把您带入一个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世界中。那些令人称奇的文物用各种方式为您揭开一个个千百年来困扰世人的历史秘密。这本《古国之谜》为“CCTV考古中国”系列图书之一,由CCTV《走近科学》编,将带您去往那神秘的世界。
  • IT宅男在大唐

    IT宅男在大唐

    21世纪的IT宅男在老妈的安排下去相亲,不想在回家途中出了车祸,一丝残念让他魂穿唐朝,在这繁华锦绣的时代,IT男给自己定下了三大人生目标:一赚钱、二买房、三成亲。可是自己除了写程序啥都不会…且看IT宅男如何白手起家,在另一个“世界”混的风生水起。书友群:187203915
  • 汉冠

    汉冠

    一个历史系高材生,不小心到了西晋末年。 清谈论玄,纵横捭阖。 王敦、卫阶、江应元。 潘安、贾谧、贾南风。 这是理智与荒唐并存的时代。 这是一个寒门在高门大族中崛起的故事。 (前期种田,后期争霸。).......................作者已有百万字老书《曹魏》,人品有保证,可放心收藏!轻松作,勿较真。
  • 历朝通俗演义(全11部)

    历朝通俗演义(全11部)

    从秦朝到民国2000余年历史,蔡东藩以正史为经、轶闻为纬,用《三国演义》式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写成了这套中国最完整的历史小说。从1915年开始创作《清史通俗演义》,至1926年《后汉通俗演义》出版,整套《历朝通俗演义》耗时十年才全部完成。这套小说除极具故事性、趣味性之外,还极其重视史料的真实性。不但可以作为一般的休闲读物,也可以作为历史爱好者的参考书。
  • 三国之绝世谋臣

    三国之绝世谋臣

    诸侯并起,各地英才杰出。卧龙之声诸葛亮,羽扇纶巾周公瑾,雏凤之名庞统,毒士之谋贾诩,王佐之才荀彧,鬼才之见郭嘉,鹰视狼顾司马懿,江东才俊陆逊……谋士可上阵领兵,可下阵安邦治国。一计便可血流成河,这是属于谋士的战场。江问因为一封募兵令,加入了只属于这次谋士之间的战场,与孙策,周瑜,吕蒙等人……共谋大业。新书已发《我在武道界有家店》
热门推荐
  • 庆芝堂集

    庆芝堂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星际探索王

    星际探索王

    自认是社畜一枚的王铎,在黑塔出现之后,携喵主阿金踏上了另一条人生旅途,从此开启波澜壮阔的探险之旅(王铎:o(╯□╰)o。阿金:=∩ω∩=)
  • 四大名捕方邪真故事(全集)

    四大名捕方邪真故事(全集)

    他在阴影里等他,等了十分之久。他是沈凄旋,他是“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杀手。他是方邪真,他是“洛阳四大公子”之一迟日暮的主心骨。加入池府以来,方邪真已经取得种种成就,做下种种盛事,洛阳城已经没有人不知道他。她也在等他,她也是杀手,她也要杀他,他们已经不能鸳梦重温。一夜间,太多人要杀方邪真。想杀掉他的,是“老公子”回百应。因为他杀了他儿子,因为他没有加入“妙手堂回家”,因为他加入池家后步步紧逼。先动手的,是“小碧湖游家”,“横刀立马,醉卧山岗”顾佛影找准了方邪真的弱点,连环杀阵已经布下,只等他自动入豰。步步杀阵,方邪真是否还能唱起那首寂寞、凄落而幽美的歌?
  • 王者荣耀最强安琪拉

    王者荣耀最强安琪拉

    表白失意的苏沫沫,来到一家诡异的咖啡厅,正在玩自己最擅长的英雄,安琪拉。却突然发生了诡异次元的破裂,当场咖啡厅内所有的人都穿越。再次睁开眼睛苏沫沫身边多了两个暗玫瑰红色的马尾,手上抱着一本厚厚的书,一个大眼睛的小怪物盯着她……这是什么情况?他来到了王者荣耀的世界!而且还不完全一样,有一定区别!更没想到的是,秒拒自己表白的男神。韩墨元正好也在这个咖啡厅,穿越来到了这个世界……
  • 道青手札

    道青手札

    意外身亡的道青再次醒来时变成了婴儿,当她踏上修仙之旅时,她发现她与各大门派和各大家族皆有渊源,神秘的银发男子,忠心的九尾银狐,不离不弃的清冷女妖。她是谁?他们又是谁?当她一次次陷入绝境时,那只宽大又温暖的手一次次的拉住了她,他说:这条充满荆棘的路,我们一起走过去。
  • 网游之我在异界当老大

    网游之我在异界当老大

    开局一手机,小鸡变飞机!主角是菜鸡,无奈哭唧唧!我要吃烤鸡,我要打灰机!【作者正在努力码字中…求推荐票,求收藏,求打赏,谢谢大佬!】
  • 开国功贼6:满床笏

    开国功贼6:满床笏

    窦建德战败,河北初次平定。但是,因为李唐派遣的接受官员把接收私下变为“劫收”,刘黑闼等人降而复叛。战乱中,回乡探亲的杜鹃和程母被叛军杀死,头颅挂与城墙上示众。程名振伤心至极,再度率军进入巨鹿泽。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在决战前掘开当年自己和杜鹃亲手参与修建的洺水大堤,水淹刘黑闼全军。洪流中,他又看见自己少年时代的愿望,让自己和自己关爱的人,好好的活着。
  • 义盗记

    义盗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独家蜜婚,司少是个爱妻控

    独家蜜婚,司少是个爱妻控

    他曾为了救人不慎失明。他易怒、冷酷、阴暗,说一不二。可偏是这样一个女人叫他暴跳如雷无可奈何,“凡是她碰过的所有东西,全都给我消毒!”他摔杯子,扔椅子,她反倒越起劲,“碰了你几个东西你就要全部消毒,那我要是摸你,你还不得割肉了司先生?”
  • 埃及祭司vs大秦皇子

    埃及祭司vs大秦皇子

    罗小橖是一名失业女青年,为了躲前男友的债主跑到了老家,恰逢老家房屋拆迁得了一把匕首,偶然间放出一只千年鬼神,并被引诱着参加了鬼宴,为了活命她不得不与鬼神打赌,赌注竟然是成为鬼后……正当她思考着如何送走这只带着千年怨恨的鬼神时却又在无意间唤醒了一具木乃伊!一个是埃及祭司,一个是大秦皇子,她该如何在夹缝中如何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