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9900000034

第34章 往事越来越遥远(1)

尘埃里最小的温暖——《金丝绒》创作谈

1

我比较喜欢我的童年和少年。应该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或者八十年代初期,我经常在上海外婆家中小住。外婆家的旧木门上镶着蓝底白字的门牌:龙江路75弄12号。而狭小的屋子里,有一张骨节粗大的钢管床,还有一对庞大的金丝绒旧沙发。那时候我常盘踞在金丝绒沙发上,那是一种柔软的可以贴着你的皮肉飞行的布料。那对沙发充斥着我整个的童年和少年,让我用少年老成的目光,注视着龙江路鳞次栉比的家长里短。一个常年裸身的年轻男人失踪,我相信他在某地已经消亡。隔壁13号长得很美的姑娘,经常去工会跳舞,被当警察的父亲用皮带狠抽。两个舅舅喜欢唱片,其中就有《喀秋莎》。他们买来一堆唱片,在一只巨大的音箱柜里放着劣质音乐。

我就知道,在龙江路75弄,那么多的青年男女在爱恨情仇,有时候甚至爱到血流成河。

2

我比较喜欢小县城。中国所有的小县城格局几乎一模一样,总有一条人民路,或者红旗路;总是有凌乱的广告牌,半土不洋的橱窗;总会有桌面大小的一家小店,上面挂上国际饭店的名称。我喜欢县城的尘土飞扬,质朴,民间,本真。《金丝绒》里的文化馆大楼,就是我眼里的艺术殿堂。那时候我骑着二十八寸的海狮牌自行车,一次次地从文化馆门口掠过。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在这样的地方上班,那该有多好。所以在《金丝绒》里,我固执地给这个文化馆的天井,种上了一棵美人蕉。美人蕉的那抹红色触目惊心,我认为那是美人蕉在滴血。二〇〇五年我到省群艺馆上班,经常看到有人在舞蹈室排舞,于是想,那县城文化馆的舞蹈室应该也有大镜子,镜子积满灰尘,上面可以用手指头写下:我爱你。县城文化馆,其实也就是缩小了的省群艺馆。

3

我比较喜欢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味道。台球房、火车站、小三轮、野狼摩托、霹雳舞、蝙蝠衫,它们集体涌进我的记忆里的时候,我就如同在观看一场电影。其实在我记忆的深处,老是有一条明晃晃的小街,街上热浪翻滚,棒冰纸像一件旧衣裳一样被风卷起。偶尔有警察的破警车开过,它们在呜哇呜哇的警笛声中乐此不疲地四处抓人。在一闪而过的人群中,有县城音乐才子老康,也有人民医院的医生小崔,有文化馆的舞蹈教员唐丽,当然还有满面蒙尘的我自己。那时候的爱恨情仇,和现在是一样的;那时候的快乐悲伤,和现在也是一样的。自从有了人类,有了情感,所有的恩怨几乎相同。不同的年代就是不同的舞台,我们都能听到大戏开场前开场锣鼓隐隐地传来。

《金丝绒》的发生地,无疑选择在了江南的小县城。

4

《金丝绒》柔软的表象下,深藏着坚硬的疼痛。这让我想到了一部叫作《爱情的牙齿》的电影。张洁说一生太长了,而我说一生太短了。短到我们一回头就看到自己的一生,短到我们来不及做出选择就已经在后悔,短到白发苍苍了,而少年时光竟然还那么鲜活地就在眼前。我总觉得我应该还算年轻,可我总是认为我已经老了。这话一点也不矫情,我会在小说里细数每个人的人生。就如同唐丽怀抱婴儿,看到文化馆大楼被拆掉时的热泪盈眶。

尘埃里最小的温暖,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不断重复开放的花朵。无时不在,又转瞬远去。

陈美丽在人民中间——《我叫陈美丽》创作谈

请原谅我在此不说出陈美丽原型的名字,她是我的老乡,一个在杭州奔波与忙碌的人。我们很久没有联系了,只记得她总是给我风尘仆仆的感觉。

其实她是一个喜欢看小说的人,她看过我的许多小说,最喜欢的是《干掉杜民》,这刚好和我自己的审美相契合,所以我认为其实她比许多正在文学着的人更文学。

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她了。她就像水蒸气一样从杭州蒸发掉了,据说是要去加拿大,但是最后有没有去我不知道。有好几次我想发一个短信问候一下,但是拿起手机又放下了,除了觉得这样的宁静最好不要打破以外,我还害怕,害怕一旦联系上了,反而会无话可说。

在写这个小说以前的一段时间,我无所事事待在鸟笼一样的九楼发呆。

后来我接到电话,一位老乡(应该就是文中的卷耳)约我在附近的番茄鱼馆吃饭。我承认这一餐饭成就了一篇小说,因为我听到了几位大龄女无意中闲聊出的故事。我突然发现,生活其实很精彩,我们没有感觉到,是因为我们没有进入生活最细致与绵密的部分。就像小说中的几位女主人公,只要我们站在大街上,随便地用手一指,就能指中其中一人,和我小说里的主人公何其相像。

小说结尾中那家新开的奶粉店,现在无疾而终,就像一场经过排演的练摊,练着练着就让人懈怠了。卷耳、细细都各有归宿,如同一位朋友在电话中和我说的一般,去天堂的路都是一样的。她们变得更加安静,而一批批的阿蝶正在成长。我所供职的省作协,是租用省工商局的某一层房子,楼下就是省人才交流中心。我一次次地看到人山人海的场景,那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们正在奋勇地寻找工作。我就想,这里面必定有无数的阿蝶,因为要留在省城,而艰辛地奔忙,并受到各种程度不一的侵扰。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在小说文本中想象力无比重要。而《我叫陈美丽》

几乎只是几个女人真实生活的记录。我突然想到,或许生活比小说更精彩,或者说我们就生活在小说中。这是我第一个将真切生活或者说人生经历照搬过来的小说,令我汗颜,有“盗窃”或者“抄袭”的味道。在这些“剩女”故事中,我的笔显得无比笨拙,无法再作更加完美的文学加工。

据说这样的小说不好多写,多写总会给人雷同的感觉。“卷耳”们希望看看我的这个小说,我一直没有给她们,是因为我觉得这些文字像镜子照见的寻常人生,会令人难过。我和这些老乡之间有一年多没有联系了,她们各自奔忙,想把自己移植成杭州的一棵堂堂正正的树。其实这是一件艰难的事,像《蜗居》中的人物一样,有时候会水土不服。但是看样子她们都努力做到了,有了那种风生水起的味道。最近在QQ上碰到卷耳,她给我发送了大量的装修图片,说是新装修的家,即将结婚。我能猜到她在电脑前得意扬扬的神态,尽管我对装修不太感兴趣,但是我还是说,这装修风格真不错,谁设计的?

她依然得意扬扬地说,我。

只是没有了陈美丽的音信,不知道她正在被怎样的生活揉搓着。她必定仍在奔忙,包里或许仍会躺着一本小说杂志。我楼下的大街上,人流比较密集。在十字路口我总是迷茫与彷徨,有时候绿灯亮了竟然忘了抬脚。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看身边的人群超过我在我面前一往无前地走向对岸。这里面,大概会有许多我不认识的陈美丽,有着她们各自的欢笑与眼泪。

但我总是希望,每一个陈美丽,都能找到心中温暖温和温情的安阳,把生活过得波澜不惊。

城市蚂蚁杭州生活——《像老子一样生活》创作谈

二〇〇五年五月一日,我背着一只帆布大包出现在杭城,在武林路这条女装街上茫然四顾。省群艺馆就被这姹紫嫣红的杭帮女装给包围了。我在群艺馆下属的《文化娱乐》杂志当主编,每天都能听到群艺馆排练厅传来的歌声,觉得很幸福。我幸福地在食堂里吃饭,幸福地去西湖边上晒太阳,幸福地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走向蜗居的房子。

然后,我就看到了国芬。国芬是电车女司机的一个代名词,她们穿着工作服,毫不犹豫地把杭州地图开得支离破碎。我不太有机会去挤公交车,但是有一天,我在公交车上感到了温暖。有一路我忘了名的车子,从最繁华的市中心开往浓荫深密的植物园深处。那是一个忘乎所以的夜晚,我坐在班车里,从这头乘到那头,又从那头乘到这头。我挤在人堆里,到最后剩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我想,我一定是幸福的,我愿意公交车女司机合上车门离开,把这整辆的空车抛在杭州密布的树荫中,把我抛在这没有人的公交车上。然后,让我等待第二天清晨的第一声鸟鸣。

我想我是爱上了国芬们,她们像我的亲人,或许是母亲、姐姐或者妻子、妹妹。她们为了生计,必须遍尝甜酸苦辣和生活艰辛。我一次次私下里揣度,她们每个月的那几天日子,是不是很累也得开车?她们在路上像鹿一样奔跑,如果要上洗手间了,这车能随时停下来吗?她们在半夜交接班的时候,丈夫会不会送到上班的地点。她们抽烟骂娘,会不会和重工业单位的车间女工一个模样?她们把车子当成了自己滚动的家,那么这个家会给她们多少的温暖?如果她们离开车子?她们会不会很难过,像丢失了心爱的东西?她们还有爱情吗?她们会为了爱情而哭吗?她们和我一样,多像一只碌碌的蚂蚁。

我业已故去的外婆,曾经是上海怀德路上一家丝厂的挡车工;我的一个阿姨,是上海钢铁二厂的工人;一个阿姨,是环卫所的工人;一个阿姨,是医疗器械厂食堂工作的;我的母亲,是一家服装厂的大烫工。现在,她们都已退休,她们都任劳任怨,辛勤和辛苦地像国芬一样度日。在她们的眼里,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的。但我看到的,怎么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苍凉。

现在我在十七楼的一间房子里上班,临窗可以看到省电视台的办公楼,可以看到对面办公室里白领们在随意走动。我想,如果说他们是蚂蚁,那一定是比较高档的蚂蚁。我扳着手指头计算,来到杭州已经三年多。忽然想起,当年要离开家乡的时候,算计着是去宽大而苍凉的北京,还是去玲珑而温软的杭州。我想起苏小小的坟在西湖边守了那么多年,想起梁山伯当年去杭城万松岭书院求学,当然,还想起苏东坡任市长时,乘着雅兴筑起的苏堤。终于在喝下一盏茶水以后,我对自己说,我要去杭州了,我肯定是要去杭州了。

我果然就成了一只移居杭州的蚂蚁。每天后半夜,或者是凌晨,我关掉电脑,熄了灯,离开作协办公楼,一个人步行回家。那是一条并不漫长的路线,冷清的街面上,有一部分通宵公交车,速度很快地开过。我在灯影中寻找一闪而过的国芬,一个,两个……然后,路灯将我的影子无限拉长。

所以,在那样的时候,我愿意孤零零地站在空旷无人不停闪动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像一枚天空狠狠砸向大地的钉子。我愿意写下国芬,写下杂乱无章的岁月;愿意自己,也像老子一样生活……

我想,蚂蚁在我心中。

老子在人间——《老子的地盘》创作谈

我记不起来我是第几次光顾这家理发店了,一个四十多岁的剃头师傅十分热诚地为我剃头。他是个话痨,所以他不停地自称“老子”来告诉我他的家长里短。我知道他有一个长相健硕的老婆,还有一个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儿子。他十分满足地告诉我他一年能赚二十万元,足够一家三口的花销。他说你们坐办公室的也没有多少花头的,还不如“老子”赚得多。

我用十分恶毒的目光打量着一条条小街上的各色人等,我总是猜测他们身上发生着的故事。有时候因为想象,我的内心会充满叽叽叽的欢叫。我喜欢这座叫“杭州”的柔软城市,国色天香,有时候温软得有些不讲道理。在我上班的十七楼办公室窗口,可以俯视一条小街。我总是认为,电影《功夫》里的周星星同学和那个包租婆,一定就生活在这样一条街里。这些自称“老子”的普通人群,他们正如长相各异的植物一样,正在迅速老去。这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我觉得我的目光充满忧伤,我不可遏制地爱着他们,以及他们的生活。

现在,请允许我的眼前浮起一个中年男人的笑容,他是一家面馆的老板,有丑陋而真实的灵魂。他的胸腔里装满人间之爱,他爱女儿其实也爱着弃他而去的老婆。他有欲望,以及小肚鸡肠。他想要爱女儿但是女儿不需要;他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但是女儿也不需要。女儿需要的是离开。他就是那么真实地算计着,卑微地被人欺侮着,同时他也想欺侮别人。他多么像我养过的一盆仙人掌。你没伺候它,可它总是活得张牙舞爪神气活现。

但我知道他有他人间烟火里的悲伤,他最喜欢的一首歌应该是《我是一只小小鸟》。写完这个创作谈,我知道所有的“老子”尚在人间,所有的冷与暖,所有的爱与愁,所有的欢喜与悲伤,所有的烟火与恩怨,都在人间。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和文字若即若离。生产文字于我而言,就像一个离异的男人,看望一位前妻。

深藏内心的另一个自己——《自己》创作谈

无论是镇江还是诸暨,都属于南方。李小布始终生活在南方的气息里,她是一个有点儿文化有点儿情调有点儿性情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对生活与爱情的幻想,往往比普通女子多一些。但是,她仍然是普通的,因为她的世俗和底层,以及常人所惯有的思维。这样的女子,情感细腻复杂,心里承受的痛总会多一些。

我喜欢波澜这个词,是因为波澜是有色彩的,波澜让你的生活变得不一样。李小布就一直生活在波澜里,她和男朋友的分开,和一个有妇之夫的同居,以及突然之际的变故,让她的一切都改变了。肥皂泡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眼前晃动,泡泡的碎裂很容易,和圆满的爱情、婚姻以及任何的破碎一样,你甚至来不及听到碎裂的声音。

同类推荐
  • 与世界温柔相待

    与世界温柔相待

    本书旨在传递,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的窘迫,工作的失意,学业的压力,爱的惶惶不可终日。挺过来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会教会你怎么与它们握手言和,所以你都不必害怕的。
  • 最美的年华遇到你

    最美的年华遇到你

    老舍先生问: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杜甫说:齐鲁青未了。白居易手捻长髯:最忆是江南!李商隐深请回忆:何当共剪西窗烛。这些声音,融在历史的长河里,半江瑟瑟半江红。就吸引了一颗读书种子,驾着蒲公英的小伞,飘过水,飘过山,看神州万里大好河山,追寻前人足迹,把生命里的那份感悟和悸动,轻描淡写,让内心饱满,让人生不寂寞。是的,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人,不能仅仅吃米活着!
  • 七个短剧

    七个短剧

    《七个短剧》是爱尔兰戏剧家、民俗学家、剧院经理格雷戈里夫人献给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的一部短剧集。在这部短剧集中,格雷戈里夫人为叶芝精心挑选了以下七部短剧: 《一传十十传百》《海辛斯·哈尔维》《月出》《寒鸦》《济贫院的病房》《旅人》《狱门》。
  • 自然与人生

    自然与人生

    德富芦花意在“将几页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生的写生文字公布于众”,这是德富芦花对自然的写生,也是对其人生态度的写生。书中无处不承接着他坦荡的自然情怀、浪漫精神及哲学思想,在日本文坛有着深远影响。其两眼所及之处,两耳可闻之声都被他以从容不迫的灵秀笔墨记录下了来:富士山的黎明、相模滩的落日、京都避暑的寺院、屋外的蝉鸣蛙叫……日本水软山温之景、刚中柔外之人跃于纸上,令人难忘。
  • 历代山水诗(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历代山水诗(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山水诗,作为诗歌领域中诸多品类的一种,历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它篇目繁富,内容广泛,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本书从中收集的诗歌多为精品。每篇作品都有【注释】和【鉴赏】,以供读者参考。本书在编选过程中,曾参阅了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多所受益,表示衷心地感谢。由于水平所限,资料不足,疏漏缺失之处,在所难免,热切期望专家与读者不吝指教。
热门推荐
  • 天下第一女衙役

    天下第一女衙役

    不小心穿入书中,却发现书中的原主父母被杀,满门抄斩。她决定替原主复仇,以报让她再活一世的恩德。下入衙门,妙手破案血刃仇人。上遇太子,联手对敌笑谈江山如画。洞房花烛夜,某太子笑道:“夜已深,可以安寑了吧?”“安什么?我突然想起还有个案子要破……”修罗慌了,夺路想逃。“修!罗!——”某太子抢先一步关上门,“不给孤生十个八个孩子,别想出这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用破一生心

    用破一生心

    这本书是作者关于历史文化与游记感悟随笔散文集,文化类的包括作者对往昔的回忆,作品抒发的是一种别样的情怀。这是一种给人亲近、质朴、纤尘未染甚至有些“前现代”意味的生活图景。游记散文收录了包括作者游走英国、叙利亚等国的游记。作者关注每一座城市的人文环境和生活现状,文笔生动,令人神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万灵魔妃

    万灵魔妃

    她是21世纪杀手界最高的存在――女皇,却因一个意外一朝穿越为丞相府懦弱废材小姐,被人扔进迷幽之林。当她变成她,绝色容颜,笑靥如花,万灵皆为她控。她本该成为万灵神主,却为他逆天下,堕魔道!他是被奉为九霄神袛的宸王,是北澜国唯一的异姓王。他腹黑无限,绝世强者,却对她嗜宠溺骨,爱如至宝。只可惜前世的虐妻一时爽,今生注定要追妻火葬场了……
  • 分裂的村庄

    分裂的村庄

    老霍站在房顶,俯视全村,脖子抻成了长颈鹿,脑袋转成了小蜗牛,心里“噼哩啪啦”地打着小算盘。其实,老霍犯不着笨手笨脚地爬上房,也无需抻长脖子到处瞅。他半辈子没离开过村子,当了十几年的村长,哪家啥样,玻璃一样透明。谁家的门锁啥牌子,谁家的水缸摆在哪儿,谁家的孩崽子长了几颗牙,谁家的老爷们儿犯了几回痔疮,他都能如数家珍。甚至谁家的老娘们儿来了红,也瞒不住他,更别说是谁家添个电视机,买个宠物狗,卖出几斤粮了,不消半个时辰,准能传进他的顺风耳。
  • 你的麻雀飞走了

    你的麻雀飞走了

    小怜是我一生所爱,我能爱她一生吗?我从小就被认为自闭症,是个病人,小时候遇到一些特殊刺激就会浑身抽搐。看过很多大夫也没能得出个啥结论。长大后一些症状慢慢消失了。当我偶然中想从烟盒里抽出烟时,右食指不停的抽搐起来,那时我才知道,我的病没好,,,,
  • 不死修罗道

    不死修罗道

    不死的火焰,不灭的意志,不毁的身躯。纵然前方坎坷难行,我亦向前不回头。只因我是不死修罗。我要成就修罗之身,我要横扫无尽深渊,我要摆脱预言的灾乱。我要成就巅峰。
  • 蓝桉跑过少年时(全集)

    蓝桉跑过少年时(全集)

    50万少女苦等6年大结局,蓝桉系列全集爱一个人,有一万种方式。有人长相厮守,有人嘴利情深……而我与蓝桉,仿佛是注定要错过与等待。我们6岁相遇,在命运的地图中不断失散、重聚、相爱、分离。如果,这是场有关爱情的试炼,我们早已炼成一颗微小,却纯度极高的赤金。虽然不再灿亮,却没有一丝杂质,躺在渐渐冷却的灰烬里,等待属于我们的结局。我们究竟会有怎样的结局呢?我不敢想,也不敢问。
  • 相见却不识

    相见却不识

    曾经我以为自己只是失忆了这么简单,遇见的人都能认出我还说我是妖女。我向来就是一个端端正正的好孩子,无非是贪吃了些,懒惰了些,这样看来,这天下万万少女,不个个都是妖女了吗?想想自己明明下山是为了除恶扬善的,到头来却发现我就是自己口中的恶,这该怎么办?
  • 牧云和尚宗本投机颂

    牧云和尚宗本投机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