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6300000001

第1章 孤独的大陆——澳大利亚概况篇(1)

澳大利亚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组成,是一个孤独的大陆,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块由单独一个国家占据的大陆。它东濒珊瑚海和塔斯曼海,北、西、南三面临印度洋及其边缘海,和布满雪山冰河的南极洲隔海相望。澳大利亚的海岸线长约3.7万千米。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土地之一,它像一片巨大的树叶,孤零零地漂泊在烟波浩渺的大洋上,给人以远离尘嚣、静谧遥远的感觉,多年来一直是冒险家、航海者向往的地方。

第一节 广袤的棕色土地——澳洲大陆

1788年,阿瑟·菲利普率领11艘战舰,押解770名犯人,经过9个月的跋涉,将英国国旗升起在悉尼港附近,标志着一个新的英国殖民地的诞生。从此这些白人浩浩荡荡地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后来这一天被定为澳大利亚的建国日。

澳大利亚一词的意思为“南方大陆”,欧洲人在17世纪初发现这块大陆时,误以为这是一块直通南极的陆地,所以取名“澳大利亚”,其英文名称Australia,即由拉丁文terraaustralis(南方的土地)变化而来。

澳大利亚诗人多萝西娅·麦凯勒在她的诗歌《我的祖国》里把澳大利亚称做“广袤的棕色土地”。

1.单调的地貌轮廓

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也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陆地面积为769.2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位,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和巴西。澳大利亚海洋面积名列世界第三——横跨三大洋,海洋面积总共1200万平方千米。

虽然全国四面环水,但是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极为干旱,约有35%的国土是沙漠或半沙漠地区。

澳大利亚全国有六个州和两个地区。各州都有各自的议会、政府、州督和州总理。首都堪培拉城坐落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其东北部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悉尼,西南部为该国第二大城市墨尔本。

澳大利亚大陆轮廓比较简单,根据大陆的地形特征,可以明显分为东部山地、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东部山地北起约克角,经南边的维多利亚州,南至塔斯马尼亚岛。西部高原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大陆面积的2/3。高原中部的广大地区是大沙漠区,南部是纳勒博平原,西部有金伯利高原、达令悬崖等几块古老岩层组成的高地。中部平原介于东部山地和西部高原之间,自北向南可以分为卡奔塔利亚湾低地、艾尔湖盆地及墨累达令盆地三部分。

全国最大的河流是墨累河,东部有世界着名的大堡礁,多沙干旱的西部高原上有着名的艾尔斯巨石,大面积的中部平原上有地势最低处的艾尔湖。平原上河流很少,但地下水丰富,在平原中部地势低的地区凿井,地下水可以自动流出地面,成为自流井,因此人们也把那里叫做“大自流盆地”。

澳洲地处南半球,虽然时差与中国只有2~3小时,但是季节却完全相反。12月~次年2月为夏季,3月~5月为秋季,6月~8月为冬季,9月~11月为春季。澳大利亚北部属于热带气候,每年4月~11月是雨季,11月~次年的4月是旱季。南部属于温带气候,四季分明。

澳洲内陆是荒芜人烟的沙漠,干旱少雨,气温高,温差大;相反在沿海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呈明显的海洋性气候。

澳大利亚大陆平均年降水量比非洲还少,约为470毫米,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呈半环状,即北、东、南三面多雨,自海岸向内陆和西部逐渐减少。全大陆普遍暖热,夏季内陆炎热程度甚至不亚于撒哈拉沙漠,部分地区的极端气温可达55℃。澳大利亚的冬季与同纬度的非洲、南美洲比较也相当暖热,绝大部分地区在7月平均气温可达10℃以上。

2.最初的探寻

澳大利亚曾被称为“未知南方大陆”。这一名称是公元前一世纪古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在《地理指南》一书中提出的。葡萄牙人是近代地理大发现的先行者,他们为了寻找“未知南方大陆”,成为了最早扬帆去南大洋的探险者。与此同时,另一个近代的海上强国西班牙也在行动。

1567年,西班牙驻秘鲁总督弗朗西斯科·德·托莱多在利马官邸举行的一次豪华宴会上,听到一个叫冈布珂的航海家讲述了当地印第安人的历史故事:印加人首领图塔·尤塔基曾率领远航队在太平洋上航行了9个月,最后登上了在太平洋南部他早已发现的一片大陆,并带回过黑人奴隶和大量金银财宝。

故事引起了这位西班牙总督的极大兴趣,他坚信那片大陆就是传说中的“未知南方大陆”。为了去南大洋寻找这块大陆和金银财宝,他于1567年派出了以他的侄子西班牙航海家阿·迪·门达纳为首的探险队,去南大洋进行探险,目的是为了“发现一些岛屿和大陆”。门达纳从秘鲁的卡亚俄港出发,一直向西朝太平洋航行,在大洋上漂流了几个月后,终于到达了被他称之为圣伊萨伯尔岛的地方。在这里,他上岸停留了6个月,发现这不是大陆,只是一个群岛。当时在他看来这里的岛屿很像传说中的所罗门国王的奥费尔金矿,便将这个群岛命名为所罗门群岛。这次探险没有能够找到传说中的“未知南方大陆”,探险队不久就返回了秘鲁。

从此以后,无论是葡萄牙人还是西班牙人,再未派船队去寻找“未知南方大陆”,探寻这块陆地的任务就只能靠后来者完成。

荷兰也是近代早期的一个航海大国。早在1596年,荷兰殖民主义者就占领了巴塔维亚(即雅加达),1602年建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他们到达印度尼西亚后,听说“未知南方大陆”盛产黄金,于是立即着手派人前去寻找。

1605年,荷兰航海家威廉·杨茨率“杜夫根”号前往南大洋探险。

威廉·杨茨先是航行到新几内亚海岸,然后转舵向南航行,再折向东。

经过一段时间的航行,威廉·杨茨到达约克角西岸,即托雷斯海峡西端。

接着,“杜夫根”号沿约克角西岸向南航行驶入一个海峡,经过湾中的一些岛屿,到达一条又长又整齐的海岸,沿此海岸向西航行了大约329千米,威廉·杨茨停泊上岸,并将他登陆的地方命名为基尔威尔角,成为第一个发现和登上澳大利亚的欧洲人。威廉·杨茨登上大陆后对这里进行了勘察。他发现这里既无黄金,也无香料,只是一个“一无可取”的地方,而且他们还遭到当地土着人袭击,有的船员被土着人所杀。

威廉·杨茨说,这里的居民是一些“极端落后和残忍的野蛮人”。为了减少危险,避免再和这里的土着人发生冲突,他只好在被他称做“基尔威尔角”(即回转角之意)的地方调转船头返航,并于1606年返回爪哇,结束了这次探险活动。

威廉·杨茨虽然发现的只是澳大利亚的局部地区,但其意义极为重大,因为这次探险不仅使威廉·杨茨成为第一个发现澳大利亚的欧洲人,而且也使欧洲人对“未知南方大陆”几百年的探寻有了结果,使这块大陆从飘忽不定的猜测变为现实,同时也为以后航海探险者全面发现和考察澳洲大陆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正是由于威廉·杨茨对澳大利亚的初次发现,才使澳大利亚这块孤悬在南大洋中的古老大陆向近代走来,从而使澳大利亚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第二节 城市地标——建筑里的文化传奇

地标,是一个城市有故事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回忆录,也是一个民族的日记本。过于华丽的现代建筑,不是不能成为地标,但如果能够融合进这个城市的人文精神,就可能事半功倍。人们来到一座城市,总是想要看到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东西,如民族的、本土的、文化的,是对一个旅行者心灵的填充,更是一个城市对当地人民精、气、神的彰显。奢华、惊艳、怪异的确能给人带来短暂的震撼,但只有文化、内涵、和谐才能让人内心充实。

1.和合之地——首都堪培拉

当年澳大利亚建国之初,悉尼和墨尔本两个城市为争当首都而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定都于二者之间的堪培拉,才使双方的争执作罢,堪培拉也因此成了连接两大城市的聚合之地。

堪培拉作为政府、国会和许多外交官邸的所在,地处风景宜人和树木青葱的心脏地带,周围遍布着澳大利亚最引人入胜的乡村。

堪培拉城市不大,人口仅约33万。城市名称来自土着语,意思是“聚会的地方”。1912年,联邦政府主持了一次世界范围内的城市设计比赛,一年之后,国会从选送的137个版本中,选中了美国着名风景设计师沃尔特·伯里·格里芬的方案。这位设计师描绘的堪培拉街道图,是他和他的妻子共同画在一块棉布上的,这份珍贵的原作至今仍保留在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该城市的建设过程,因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停顿,共用了14年,于1927年建成,并迁都于此。

堪培拉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城市,恍如建造在花园里一般。虽然处处洋溢着田园气息,但是作为澳大利亚全国政治中心和联邦政府机构所在地,在堪培拉每年召开的会议很多,各国元首访澳时也都在此与澳大利亚政府首脑会面。今天的堪培拉已是亚太区主要的外交中心之一。

作为政治核心的国会大厦是堪培拉最显着的标志性建筑,这个高大宏伟的建筑是澳大利亚总理和议员共商国是的办公场所。新的国会大楼于1988年5月落成,楼高6层,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拥有4500个房间和可容纳2000多辆汽车的停车场。大楼圆形的花岗岩外墙与国会山的形状配合得天衣无缝,整个建筑的核心是矗立在大厅顶端的不锈钢旗杆,高达81米,直插云霄。

世界上没有几个国会大厦是对外开放的,澳大利亚国会大厦便是少数中的一个,除圣诞节外,全年有350多天为开放时间。大厦周围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处处是花坛、绿树、灌木和草地;两边是庭院和喷泉。大厦内的参议院以澳大利亚北部和中部地区的赭红色主色调进行装修,众议院以澳大利亚盛产的桉树叶的绿色为主色调进行设计,突出了澳大利亚特色。

除此以外,大厦里还陈列着3070件名画、雕塑、装饰精品和照片。在众多的艺术品之中最为着名的,则是土着艺术家迈克尔·吉克玛拉·纳尔逊的绘画,画面描绘的人们聚集开会的场景被10万块花岗片镶嵌的花纹图案表现在大厦正门的前院中,整座大厦仿佛是被“埋”在一座山中,构成了建筑与环境、人与自然、政治与社会的美妙结合。人们可以随意在草坪上漫步,悠闲地缓步登上大厦的顶部,俯视观赏堪培拉的风景。

这是一座平易近人的建筑,却有着非凡的建筑艺术、工艺美术和装饰艺术,澳大利亚特别的历史、多元的文化、国家的抱负便在这座建筑之中体现。

与国会大厦咫尺之遥的就是美丽的格里芬湖。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流行过一则与格里芬湖有关的故事:由于澳洲的开发历史较短,当年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城郊的一片水泊中,因人烟稀少而鱼多成灾。环境官员为了把这片水泊造就成一个美丽的湖湾,便把解决鱼类对这片水泊的污染当成了首要问题。解决的办法有两个,第一个方案是,号召人们去那块水泊中捕鱼,把鱼变成餐桌美食,这是直白式的方法,第二个方案是,报纸电台和一切宣传媒介传播出一则美丽的童话,报导昔日英国女王视察澳洲时,曾把一枚金币装进水泊中一条大鱼肚子里。不知是出于对女皇金币的诱惑,还是出自于关爱自然之心,也许是两种情愫都有,反正一场捕捞、垂钓的热潮就开始了。城中居民纷至沓来,甚至还有人开车从外地赶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捕捞,不仅解决了因鱼多而污染水质的问题,还把昔日古老的水泊,变成了今天首都之畔美丽的格里芬湖。

不论故事的真假,但正是有了这枚传说中的金币,才有了格里芬湖今天的绮丽身影。

如果不去格里芬湖,不看喷射式喷泉,就不能说到过堪培拉。格里芬湖位于国会山和首都山之间,是一个人工湖,湖名来源于规划堪培拉的设计师格里芬。湖岸周长约为35千米,面积约为704万平方米,形成了8千米长的湖区。湖水水面辽阔,碧波荡漾,景色十分优美,可供人们游泳、驾驶帆船和垂钓。湖中有为纪念库克船长而建造的喷泉,它从湖底喷出的水柱高达137米,站在全城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高大的白色水柱直刺蓝天,水柱四周的水珠和雾粒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一道道彩虹,极为壮观。主要的国家机关和公共建筑,如国会大厦、政府大厦、国立图书馆、国立大学、国立美术馆、联邦科学院等,都建在格里芬湖畔,壮美多姿,倒映在碧波万顷的湖水中。

作为政治中心的堪培拉自然少不了杰出的政治家,亨利·帕克斯是澳大利亚早期最为着名的政治家。伦敦泰晤士报曾经形容他是澳大利亚政坛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亨利·帕克斯出生在英国,本来是一名熟练的技工,后来他举家移居到澳大利亚,生意上的不顺利并没有妨碍他对政治的兴趣,教育程度不高也没有阻止他成为一名新闻撰稿人。

他不仅经营着《帝国新闻报》,并且亲自担任编辑,宣扬自由派的主张。

同类推荐
  • 驴友入门宝典

    驴友入门宝典

    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本基础知识类的驴友入门书籍,是写给全国几千万初、中级驴友看的书。这是一本作者参加户外活动7年多、带队出行200余次的经验总结,主要针对的是短程、低海拔、低难度的户外活动,向大家介绍关于驴友的基础知识、户外装备、安全知识、户外小经验、特种户外、省钱攻略、带队常识等等。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涉及的都是初、中级驴友最关心的、实用的内容,可以帮助初、中级驴友快速成长,更安全、更开心、更省钱的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
  • 世界上最富哲理的美文

    世界上最富哲理的美文

    许多人为领悟人生哲理费尽凡机,殊不知一滴水里蕴涵着大海,一句话中蕴藏着博大的智慧。一本好书可以滋润心田,一篇美言也会使人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 探险:探险家的大冒险

    探险:探险家的大冒险

    两起相同的空难,1969年7月30日,西班牙各家报纸都刊登了一条消息,该国一架“信天翁”式飞机于1969年7月29日15时50分左右在阿尔沃兰海域失踪。人们得到消息后,立即到位于直布罗陀海峡与阿尔梅里亚之间的阿尔沃兰进行搜索。由于那架飞机上的乘员都是西班牙海军的中级军官,所以军事当局相当重视,动用了十多架飞机和四艘水面舰船。但人们搜寻了很大一片海域后,只找到了失踪飞机上的两把座椅,其余的什么也没发现。
  • 品味丹麦

    品味丹麦

    《品味丹麦》作者何立秋于2010年8月底到2010年11月中旬,参加了AFS的教师交换项目,在丹麦任客座教师,居住在平民家中,从平民的视角了解丹麦,以地理的思维解读丹麦,用日志的形式品味丹麦。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感受童话王国的无穷魅力,洞悉袖珍小国的大爱情怀。《品味丹麦》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的一本全方位介绍丹麦的自然、人文、经济的书籍。
  •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这部长达四十万字的旅行散文集里,陈大刚写下了他几十年的“走”和走,前者是精神的,后者是肉体的。他的确走了很多地方,或是因公,或是刻意去旅游,时而青藏高原、时而丝绸古道、时而北国的雪、时而南疆的风,时而天高云谈、时而碧海杨波……,他记下了他的所见所闻,但更多的是放飞了自己的所思所虑——就这样,用了五年的时间,他终于完成了《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这样一部值得一读的旅行散文集。
热门推荐
  • 宠妻入怀:老婆大大求抱抱

    宠妻入怀:老婆大大求抱抱

    【正文已完结,放心入坑,新书:《早安,我的傲娇小竹马》欢迎大家围观。】在游戏里她被他宠上瘾,在游戏外他却成了她的瘟神。“夜南弦,你离我远点,每次遇到你都有坏事发生,连喝水都会被呛死,吃饭都会被噎死。”,“小宁子,为夫怎么舍得离开你?老婆大大求抱抱。”ps:男主(夜南弦),女主(叶雅宁),只喜欢看总裁文的宝宝们直接从115章看,不影响,说不定还会有惊喜。
  • 毒尊归来

    毒尊归来

    凌云,仙界已知的百位仙尊中公认的最强之人。性格乖张,亦正亦邪。掌握四大天地至宝之中的万毒珠。但是因为其乖张的性格以及强大的战斗力遭到了仙界之中除了邪教宗门和家族中的二十位仙尊,以及一部分自由仙尊外剩余的五十位仙尊的围攻而死,但因为身上的生死棺的棺盖重生到了一个少年身上……
  • 时光流年:回忆起我们过去的日子

    时光流年:回忆起我们过去的日子

    《时光流年》本书内容包括小品、主题、小说、游记、恋物共五大部分。
  • 墨阳世界

    墨阳世界

    在遥远的地方,有个大陆,距今不知多少光年,万物构成的世界。大陆中存在的各种秘密,又会如何被发现,大陆文明如何向前。一个幼小的生灵,如何在这个世界生存、成长。过程中又将遇到什么,一切的一切如何化作一道又一道美丽的风景,留下一点一点珍贵的回忆!
  • 侠骨照银枪

    侠骨照银枪

    讲述北宋初年,一位大名鼎鼎的少镖头在历经江湖险恶和战争残酷的故事。本以为人定胜天,却奈何世事无常。蜉蝣撼树,沧海一粟。
  • 上神下下签:逆天神女

    上神下下签:逆天神女

    (此文已完结,推荐安雅的新书,《邪少追妻:帝少的专属甜心》)上古一战,九天之上的上神女仙千宫雪重伤沉睡了五万年,前尘往事一概不知,却成了御守宫宫主宫纤纤。为恢复修为,纤纤需两极双修,集齐身负四象命格的男子。天界皇子玄月,魔界尊王重楼,穿越而来的星野……为集齐十二人恢复上神元魄,且看纤纤如何游走在草丛之中。(本书女强,比较慢热,后续精彩)作者良心保证绝不弃坑绝不烂尾,大家就请放心入坑吧。书友群:229686896,敲门砖,书中任意人物名哟。
  • 尘幻千千梦化殇

    尘幻千千梦化殇

    她与他,无奈何其多,又有多少愁。一切过后都是梦,醉一场又有何妨?“待花开之时,你我醉一回可好?洗去这一身浮尘,任情丝缠绕……”“这幻梦天下,幻梦一生又如何?我愿化梦伴你,历尽梦幻……”
  • 杰克·伦敦短篇小说集

    杰克·伦敦短篇小说集

    这部文集精选了杰克·伦敦最著名的七篇短篇小说,其中包括几部科幻小说。主要包括了《拳梦牛排》,《豹人讲故事》,《恶魔狗》,《满月脸》,《千次死亡》,《红色的那人》,《墨西哥人》。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A Short History of Myth

    A Short History of Myth

    Human beings have always been mythmakers. So begins best-selling writer Karen Armstrong's concise yet compelling investigation into myth: what it is, how it has evolved, and why we still so desperately need it. She takes us from the Paleolithic period and the myths of the hunters right up to the Great Western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st five hundred years and the discrediting of myth by science. The history of myth is the history of humanity, our stories and beliefs, our curiosity and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which link us to our ancestors and each other. Heralding a major series of retellings of international myths by autho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Armstrong's characteristically insightful and eloquent book serves as a brilliant and thought-provoking introduction to myth in the broadest senseand explains why if we dismiss it, we do so at our per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