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4000000019

第19章 传统文化与书院(1)

中国古代书院是中国文化的承载体,促进了儒释道的融合。所以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了解有特色的中国古代书院是绝对有必要的。

(一)传统文化

说起传统文化,可能会有人质疑现在都后现代了,还讲什么传统不传统的,真是老古董。提倡传统文化是要呼唤中国人的文化之根、传统之魂,不要忘了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根本所在。我们时不时地会叹息,时不时地会郁闷,我们似乎得到了许多,同时又失去了许多。每逢中秋月圆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怦然心动;每当将要踏上征途的时候,也许会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丝丝感慨;每当农历新年的时候,都会惦记大洋彼岸的亲人放了多少爆竹,吃了什么年夜饭;每当因没有农历而忘掉一个传统节日的时候,也许会有那么一点点懊恼,可能你原本要打一个越洋电话问候亲人。因为在我们的骨子里边,在我们的灵魂里边,在我们的情感里边,除了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之外,除了房地产、股票、绿卡、工作之外,还有那么一点点微妙的、细腻的、不可言说的东西,这一点点东西便是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思维所沉淀下来的,不是一时一地就能轻易改变的。文化就是使你天然带有成为一种显而易见的、积极向上的群体识别标志。

“四书”中的《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国人的本就在我们的传统里,在我们的文化里。但我们又似乎感受到浮游无根,心无定所,5000年的文明好像离我们又那么遥远。问题就在于,鸦片战争,使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国将不国的患难之中,我们的先烈为了救亡图存而义无反顾地把传统文化抛在了一边,而追求最能救民于水火的功利实用之道,于是有宪政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等各种学说论调的登台亮相。这些声嘶力竭的呐喊,不可谓不痛入骨髓,也反映出中国在近乎绝望的困境中那沉痛而悲愤的挣扎。尤其是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全盘性否定传统思想泛滥无可否认,这些口号与主张放在当时的情景下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经历了100年的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没有一种主义、没有一种主张能包治百病。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我们曾经为落后的现状而悲愤不已,边向前走着边探索真理。当中国处于深重的内忧外患之际,奢谈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麻木不仁,而且是对时代的背叛。20世纪30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在其小说《沉沦》中安排了这样的结局,留学日本的主人公身限困境,凄苦愁绝,最后蹈海自杀。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发出这样的呼喊:“祖国啊!你快点强大起来吧。我的死是你害的呀!”似乎与主人公的命运遥相呼应,郁达夫本人最后也在印尼被日本占领军枪杀。这便是那个时代的宿命。然而,当代人应负起存精华去糟粕继承传统的责任,只有文明的巨轮才能承载昌盛的国家。

5000年不绝如缕的文明自有其生存的智慧在里头,百年的厄运岂能一笔抹煞千年的辉煌!当我们平心静气坐下来整理国故的时候,才发现百多年的悲苦辛酸已经使我们的传统文化所剩无多。现在的我们有几个人能说出一串藏满诙谐与智慧的歇后语?能有几个青年人不会忘记传统重阳节,而热衷于圣诞这种西方节日?当代著名儒学大家、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就曾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文化归纳为五大传统,那就是:一,鸦片战争以来受屈辱的传统;二,以五四运动为标志的反传统的传统;三,马列主义的传统;四,文化大革命的传统;五,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传统。这五大传统,要么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全然无关,要么以千年传统作为直接批判和铲除的对象。因此,杜维明说,从世界文明发展的大脉络来看,受到自己的文化精英狠批乃至彻底扬弃的文化传统,儒家是唯一的。

一提起中国人,外国人就会联想到中文、汉字、米饭、筷子、功夫、太极、风水、针灸、书法、中国菜等等。的确,我们是这些东西的全部,但又远远大于其全部之和。

我们还有千百年来贯穿一线、不绝如缕的华夏心魂。这就是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孟子“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浩然之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本思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天下情怀;这也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宇宙大智慧,庄子扶摇直上千万里的自由阔达心境;这还是六祖禅师慧能“运水担柴,皆有妙道”的人生顿悟。正是这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智慧传承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道德理想、创新活力、风格气质。华夏精神畅达,则其文明灿烂辉煌;华夏精神衰萎,则其文明花果飘零。

要重新找回渐行渐远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办法就是重新回到文本中去,回到具体的社会、历史、文化情境中去体会古圣先贤所追求的王道理想、圣贤人格。所以,传统文化不只是唐诗宋词、四大名著,它还包括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经史子集等纵贯5000年的历史文化总和。儒、释、道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国传统文化有自己存在的理由与价值,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不能脱离自己的文明之路。

首先,传统文化可以安顿中国人的个体生命。因为人类生命的安顿古今中外都是通过特定的文化来实现的,文化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文化中所体现的超越神圣的信仰与价值来提供生活的意义与安顿生命的无常,离开了特定的文化就不可能存在抽象挂空的超越神圣的信仰与价值。

第二,传统文化可以重建中国人的社会道德。当今中国的社会道德面临严峻的考验,中国处在浮躁而功利的阶段。孟子说,“上下交征利则国危矣”,道德滑坡、人心不古的状态是无法维持下去的。

第三,重拾传统文化可以重塑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传统的断裂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中华民族面临丧失自己的民族精神的危险,学到西方的法律制度、科学技术却不能将其作为自己的民族精神,结果灵魂四处飘荡,无所归依,有很大一部分中国人不知道自己的民族文化为何物,更谈不上民族精神气质。

第四,传统文化可以重建中国乃至世界的信仰与希望。从儒学的历史来看,儒学在本质上是希望之学,儒学追求的正是社会和谐、世界大同与宇宙太和的信仰与希望,儒学把希望寄托在人类的良知上。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儒学为中国人提供了信仰与希望,使中国人的生命存在与历史现实具有了意义,获得了动力。它也必将在21世纪为人类寻求后工业时代的出路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方向。《礼记.礼运》开篇便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正是人类可共同期待的一种和谐社会境界。

同类推荐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经典译林)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经典译林)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美学大家朱光潜先生的成名作。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朱光潜先生求学于欧洲,从海外寄回了这十二封写给青年朋友的信,最初登载在《一般》杂志上,后集结成册出版,多次重印。信中所谈皆是青少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话题,如读书、作文、爱恋、情理、修身、做人,凡此种种。作者劝年轻的朋友们,眼光要深沉,戒骄戒躁,不贪容易,更不能随了世俗、急于近利。这些信件正是朱光潜先生提供给现代青少年的成长指南。
  • 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

    学生人道主义的教育

    学生德育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广大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 为善之道:《孟子》导读

    为善之道:《孟子》导读

    本书是一本帮助高中生理解《孟子》的辅助读物,引导学生领会如何“为善”。为善之道,即是“义”,即是“人路”。守善道、行人路是一个体系,首先要明白人路的依据,人为什么能够行人路;其次要明白人路的内容,包括其边界、标识、限定,行人路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最后要明白人路的实现方式,通过修养、经权,实现对人路的保证和坚守。本书结合史料,层层展开为善之道的体系,从而使青少年在哲学素养及健全人格方面获得有益启迪。
  • 什么是道德?——李泽厚伦理学讨论班实录

    什么是道德?——李泽厚伦理学讨论班实录

    2014年5月,李泽厚在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伦理学讨论班,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青年学生探讨道德和伦理问题,并与陈嘉映、杨国荣、童世骏和郁振华等教授围绕“何为哲学”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度交谈。这一事件成为2014上海学界一大盛事。本书的内容主要是李泽厚上海之行的讲课和对话录。
  • 希望就是一个红气球

    希望就是一个红气球

    《冰心奖获奖作家精品书系》是一套由获奖名家倾情打造的,写给中国少年儿童的小小说文集。所选作品在注重文学性和可读性的同时,更注重作品的价值取向。本丛书既可作为青年一代文学素养训练的读本,又可作为学生作文写作的范文,是通往语文课堂的“直达快车”。《寻找生命中的光亮》是冰心奖获奖作家的获奖作品集,精选了国家一级作家邢庆杰,冰心奖、金麻雀奖的获奖作家王培静,连续三届获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作品年度评选一等奖,并有多篇佳作被收入中学教材的曹德权等作家的作品。他们谈成长中的困惑、转弯与告别,也谈生活中的美好与光亮。书中有因声带受损而对人生绝望的歌手;有用自己的钱买书送给“偷书”少年的书店店员;也有做了“糟糕的小板凳”而被嘲笑,后来发奋图强的小男孩。在每个人的成长中,都会有挣扎、无助和委屈,重要的是要去坚持、去努力、去争取,向着光亮的方向前行。
热门推荐
  • 绝色狐妃倾后宫

    绝色狐妃倾后宫

    冷蝶冰冰被一直跟踪她的绝色美男扔到雪地上,虽说不痛,面子上却如何也是挂不住的。头脑一阵昏沉,她“唰”的一下从雪地上跳了起来,满脸通红的窜到那人身前,大声道:“你欺负我,我要告诉我爹爹听,你叫什么!快报上名来!姑娘绝对不要饶你!”男子却不慌不忙,邪魅的一笑欺身上前……
  • 长生大秦

    长生大秦

    那一年,项籍在咸阳宫表演举十万斤鼎,那一年,刘季拿着赤霄剑在市集教训泼皮,当秦皇威压四海的时候,群雄瑟瑟发抖,原来上古神话都是存在,这是一个追求武道长生的故事。
  • 冰书

    冰书

    你们已经毁去了我的所有。我也已经死过不止一次了。接下去就让我们好好玩玩吧,直到我们彼此都厌了,在余下的时间里。一代皇朝陨落,一位太子存活,十年归来,守护最后的珍惜之物,回到原属于的位子。
  • 大宋第一赘婿

    大宋第一赘婿

    手持开红包系统,为原本短命的大宋中兴皇帝续命,再造一片河山,什么靖康耻,什么金国不可战胜,什么草原天骄,统统在我脚下臣服吧!李逵做我保镖,林冲做我先锋大将,踏平西夏!当站在帝国权谋的最高点,李仁该继续选择脚下这个大宋,又或者是……取而代之?一切尽在大宋第一赘婿!
  • 沟通,就是好好说话

    沟通,就是好好说话

    本书从学会沟通出发,为读者传授沟通的技巧的,让读者能够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该说什么话,从而让自己舌灿莲花,左右逢源!
  • 星形广场

    星形广场

    《星形广场》出版于1968年,是莫迪亚诺的处女作,获当年的罗热-尼米埃奖和费内翁奖。小说通过叙述者拉斐尔·什勒米洛维奇的谵妄幻觉展开,这位主人公变换千百种怪诞离奇而又互相矛盾的犹太身份,却将最痛苦的悲剧隐藏于诙谐之下,于是我们看到诸多或真实或虚构的人物鱼贯而行:莫里斯·萨克斯与奥托·阿贝茨,列维-旺多姆与路易-费迪南·塞利纳医生,马塞尔·普鲁斯特与法国盖世太保,德雷福斯上尉,弗洛伊德,希特勒及其情人爱娃……有如旋转木马一般在时空中疯狂地转动,而当我们合上书,星形广场就镌刻在“痛苦之都”的中心位置。
  •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春韵

    春韵

    河道里滴水不流。他想:这满河的水呢?流了二十年,就流尽了吗?太阳也比当年毒辣了许多。他踩着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忽然感觉皮鞋很别扭,不如当年穿草鞋舒适。过了河不远便是条儿沟。狭窄的山凹里挤出强劲的风,倒也凉爽。他放下手提箱,掀开夹克衫,一手叉腰,一手夹烟,若有所思地站在村口。村里很静。偶有狗吠。炊烟袅袅,柔柔地,顺树木缭绕,沿山脊升腾。条儿沟像一幅静止的图画,静止了二十年。他很失望。
  • 战帝系列(十二)

    战帝系列(十二)

    但见姒伊白衫白裙,飘然如蟾宫仙子,容光明艳,修长曼妙,袅袅婷婷,胜雪玉肤在摇光阁华灯映衬下,似可透视而过。在她的身上,竟同时糅合了清纯与成熟、温顺与桀骜、冰清玉洁与媚艳入骨……
  • 卿为我的朝朝暮暮

    卿为我的朝朝暮暮

    “浮世万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卿卿我娶你可好”慕九卿“执子之手,白首偕老。”某娃委屈:“爹爹,娘亲,那我你们不要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