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4000000001

第1章 书院的萌芽期

(一)夏商周

一般都认为书院的名称真正开始于唐代,但是唐代之前就已经在孕育学院的出现,出现了一些古代学校。

有人根据有关夏代的有关记载推断,夏代有国家性质的“序”,还有地方性质的“校”,它们都已经接近古代学校的性质,但是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商代不但王都有教育机构——“大学小学”,地方也有学校。商朝比较有名的是甲骨卜辞,其中有不少是与学校有关的。比如有一甲骨卜辞的记载,大体意思是丙子这一天举行占卜,求问上天,子弟们去上学,返回时会不会遇上大雨?这说明商代已经出现学校。西周时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比较多的机会接受教育。

(二)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第一个有史记载的混战期。周王室丧失了实际的统治能力,成为大国的附庸。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列国纷争,大国称霸,兼并战争不断上演。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期,同时也是各种事物的突破期。旧有的统治秩序被彻底打乱,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都在发生深刻变革。“学在官府”的教育也随之走向衰落,而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新教育形式——私学开始兴起,甚至可以说有多少家学派就有多少家私学,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阴阳家、小说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私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大重要进步。

春秋时期的老子,又名老聃、李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道家学派创始人,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现存著作有《道德经》(又可称为《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春秋晚期的孔子是鲁国人,他是著名的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有教无类”,不仅收纳平民出身的学生,还有个别贵族学生,他的教育理念对中国的教育与社会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有力地改变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儒释道后来三教合一,构成书院的主流文化内涵。战国时期的齐国有一所非常著名的学府称为“稷下学宫”,“稷下”是指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地区。稷下学宫是一所大规模的寄宿学校,有比较明确的制度——《弟子职》。当时的稷下学宫对于齐国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收纳了很多重要的文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荀子便是稷下的学术大师。“稷下学宫”促进了齐国的兴旺,其最令人称道之处齐宣王的过失,向他述说先人开疆的不易,并指出齐国面临四重危难,如果齐宣王再不悬崖勒马、勤奋治国,国家就将会面临城破国亡的局面,齐宣王甚为感动,立其为后,从此奋发治国。自此,中国也留下了“丑胜无盐”和“自荐枕席”两句成语。

(三)秦代

秦帝国(前221年-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它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500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秦代时期的教育有了进一步发展。秦代郡县普遍设有地方官学——“学室”,学室的教育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明习法令;二是要学习文化知识,书写姓名,认识名物,诵读字书主要有《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学室弟子学成经过考察和实习就可以开始担任官职。但是秦朝统一以后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文化上曾经颁布“禁私学”令,采取“焚书坑儒”的措施,这在当时极大地牵制了人们的思想并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四)汉代

汉代官学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大类,汉代的私学按其程度又可分为书馆和经馆两类。汉代私学在先秦私学发展的基础上,已初步形成一套体系,即蒙学教育——书馆、经书学习——乡塾、专经传授——精庐或精舍。中央官学有太学、宫邸学和鸿都学门;地方官学则主要是郡国学校。黄老之学与儒家学说的争论导致了太学的产生。西汉早朝,黄老之学非常流行,私家教学比较兴盛,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在长安设太学。针砭时弊的太学生与士族党锢的阶级斗争衍生出鸿都门学,今文学派与古文学派的争论则促使了私学的繁荣,文学艺术大大发展,经学研究热情高涨。武帝太学开后世官学体制的先河,鸿都门学成为后来专科教育的源头,辞赋取士就是隋唐科举制度诗歌选拔的前奏。

文化、学术的发展使官学与私学相互补充,而两汉教育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两汉文学大师、经学大家各领风骚。

(五)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是我国历史上的分裂和长期战乱的时期。自然而然,这个时期的学校废置无常,特别是官学的数量大大减少。隋唐的中央官学有五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和算学,五学统归国子寺,后改为国子监。学校教育总的趋势是衰落了,但还是出现了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官学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出现新的突破,也有方法以及学校类型上的变革,使之成为教育上“继汉开唐”的新时期,对后来官学的发展颇有影响:

(1)设国子学

西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再设一国子学,是我国封建教育制度中在太学之外第一个另设的一所传授同样内容的中央官学。所谓国子,即国之贵游子弟,入学资格必须是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实际上就是豪门士族子弟,从此太学成为六品以下官员子弟的学校。

由于这个时期的政治基本上由豪门世族掌握政权,所以设立国子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殊其士庶,异其贵贱”,划分明确的等级。

(2)四门小学

北魏太和十六年(492年),孝文帝设立专门面向皇族子弟的皇宗学。后迁都洛阳,又设四门小学博士,“四门”是因为校址设在京城的四个城门而得名。四门小学与太学、国子学一样,都属于中央官学,只是学生家庭的官品级别比较低而已,等于初等教育机构,隋、唐以后改称为四门学。四门小学在北魏末期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后北齐循北魏制度,设四门学,至唐代四门小学逐渐演变为大学性质的中央学校,不再只是针对宗室子弟,而是转为面向低级官僚子弟及一般百姓。唐代规定八品、九品官僚子弟及庶民子弟入四门学读书,但学生通过考试可以依次升入太学、国子监。宋代也一度设置四门学,也规定招收八品及庶人子弟入学,但不久便废止。

(3)设分科大学

设立分科大学的措施冲破了汉以来儒家学说垄断太学课程的局面,对隋唐的分科教育有很大影响。梁武帝天监四年(505年),在国学之外又设律博士一人,招收学生学习律学,开后世律学之先河。律学是古代专门培养刑法律令人才的专科学校。三国魏明帝置律博士,教授刑律,招收律学弟子。这是我国古代法律分科设学的起始。南北朝时期的各朝政权也多设有律学或律博士。唐代律学隶属于国子监,时兴时废。

晋武帝时期立书博士教习弟子书法,书学是古代专门培养书法人才的专科学。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时期曾经重置书学。医学是指古代专门培养医学人才的专科学校。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年(443年)开设医学,这是我国医学专科教育的开创期,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专科学校。唐太宗时,中央和地方都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明代还设有医学玄学,就是指中国古代学习道家学说的学校。

南朝宋文 帝元嘉十五年(438年),下令在京师开设“四学”。四馆即玄学、史学、文学、儒学“四学”,这是我国最早的分专业的综合学校。

(4)北魏正式建立郡国学校制度。

由于这一时期的政局相对比较稳定,北魏统治者又重视经学,所以北魏统治者不仅设立了国子学和太学,还在献文帝天安元年(466年)普遍设置了州郡学,并建立了郡国学校教育制度,按郡的大小规定了博士、助教和学生的人数编制,实际上是确定了学校的规格。

(5)新的选士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时局分裂动乱,战争频繁,地方组织遭到破坏,致使“乡举里选”为主的察举制度难以实行。曹丕即位以后,听从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官人法”,也就是常说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就是把被选的士分为九品三级,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将士分为九品的执行者为中正官,郡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由地方上有声望的人担任选士制度,就是由“中正”官负责考察人才,按九品定级,朝廷再按品授官。该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士制度,于三国魏文帝曹丕执政时开始实施。

九品中正制的具体办法是:在郡设置大小中正官,由中正官负责察访同籍的士人,了解他的家世源流,整理反映他的德才的材料,并据此作出总的评价,共分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然后逐级上报,朝廷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以官职。

“九品中正制”施行之初,对士人的品第评价还比较全面、慎重,但是后来,这种制度逐渐贵族化,丧失了选举贤能的功能。品第由家世、德才等因素共同决定演变成家世的代名词,品评的结果往往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就使寒门子弟失去了读书的热情,影响了教育的发展,这也直接导致了后来科举制的出现。

(六)隋朝

隋朝虽然存在时间只有28年,但在官学教育上采取了三条影响力很大的措施。

1、在学校设置上,除了建立传统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之外,又另设置算学及地方的县学。

2、在教育内容上,改变了魏晋南北朝崇玄、崇佛的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鄙视儒学的倾向,儒家经典恢复为主要教材。

3、在行政上,为了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和领导,在中央设置了国子寺,北齐孝昭帝皇建元年(560年)设置国子寺。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国子寺为国子监。内设祭酒一人,总管教育事业。这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国子监的起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政府机构和官员,标志着我国封建教育已经发展到了能独立于其他部门的时代,具有重大的意义。

隋朝在文化教育上还有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创举就是创立了科举制。九品中正制的失效,就促使人们重新去思考怎样才能客观、公正地选拔人才。于是,汉代察举制曾经实行的考试的方法重新被提起,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而且在创建隋朝的过程中,大批庶族地主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升迁,同时很多豪门士族的经济势力和政治地位也在改朝换代的过程中衰落下去了。这种情况为庶族地主参与政治、分享权力奠定了基础。同时,隋朝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也要收回曾经被地方长官控制的选士大权。这些情况都要求改革原来的九品中正制,创建一种新的选士制度,其核心思路就是选拔人才由以推荐为主向以考试为主转变,于是科举制度应运而生,而且一直被沿用,作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途径。科举制度创立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下诏要求各地推举具有十个方面才能的人到中央,其中的“文才秀美”科就是后来的进士科。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应试者就问题进行作答,发表见解,以考试的成绩作为录取的标准。古代进士科的开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产生。

唐承隋制,把中国封建教育推到了辉煌的顶峰。直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举行最后一次进士科考试为止,实行了1300年之久。

科举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士风、学风以至于社会风气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科举的繁荣与没落直接关系到书院的繁荣与终结。

知识小百科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做“十二地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60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

中国在战国时期流行的文字是大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大篆规整为小篆。汉代又通行简化小篆为隶书。汉代人用隶书写成的书籍成为“今文”,是凭借记忆背诵下来的经书,汉以前用大篆写或小篆写下来并流传到汉代的则成为“古文”,是历史存留下来的经书,但是不能确定真伪。东汉时期,经今古文学的争论,其实质问题是谁是经学的正统和如何统一经学的思想。

同类推荐
  • 有勇有谋的自我保护

    有勇有谋的自我保护

    《有勇有谋的自我保护》的主要内容有立正确的荣辱观、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多学习法律知识、把法律用到生活当中、怎样才算中国公民、怎么才能休息一合格的分民、原来出版也有规定、奇怪的“老爷爷”、父母打开我们的日记本、如何看待父母私拆我们的信件等。
  • 校园实用经典趣味成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校园实用经典趣味成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成语》是一本科普类读物。歇后语、座右铭、格言等无疑都是一种浓缩的语言精华,可能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的不断提炼和传承,才得以流传至今。《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成语》主要内容包括趣味成语的语言精华。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身,可以作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修身养性、努力学习的一个指路明灯。
  • 海伦凯勒传(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海伦凯勒传(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本书的主人公海伦·凯勒,为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海伦·凯勒在出生十九个月的时候,因为生病,失去了宝贵的听力与视力。但她不是一个轻易认输的人,在家庭教师的帮助下她学会了用盲文朗读和写作,并靠用手指接触说话人的嘴唇去感受运动,学会了讲话,并最终成长为享誉世界的作家。
  • 中外神话故事

    中外神话故事

    本书收录了多篇中外神话故事,内容包括:《盘古开天辟地》、《炎帝神话》、《杜尔迦》、《女娲造人补天》、《炎帝神话》、《夜游神》、《财神》等。
  • 名人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名人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历史名人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历史名人

    中国历史长如江河、浩如烟海,历史人物更是林林总总,数不胜数。如一代枭雄曹操;神算子诸葛亮;精忠报国的岳飞……每一个历史人物的背后都蕴藏着一段扣人心弦的传奇故事。本书《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历史名人》点击历史人物100位,助你收获超凡智慧。
  • 清代扬州盐商的诗酒风流

    清代扬州盐商的诗酒风流

    本书研究清代扬州盐商的诗文、戏剧活动;梳理其文学艺术活动的基本面貌和对地方文事活动的贡献,探究盐商作家文学创作的内在动机,重新认识、评价盐商文人群体的精神追求及其创作的社会价值、盐商作家的文化品格;探究商人群体与文人阶层的互动影响,揭示造就地域文化繁荣的特点、机制等。其中重点研究清初的盐商诗人孙枝蔚、雍乾和乾隆时期的盐商诗人马曰琯和马曰璐兄弟、乾隆时期以布衣交天子的盐商文学活动家江春等人的文学活动经历。
  • 无限之精分日常

    无限之精分日常

    精分系统——全称:精神分裂or崩溃养成系统本该回到死神怀抱中的少女,却遇上了一只有着深渊之瞳的神秘白猫,为了活命,她不仅从此多了一个神坑的猪队友,更是摊上了一个让人崩溃的诡异系统·······稀奇古怪的日常任务,不断刷新世界观的主线任务,更有让人挑战极限各种作死的失败惩罚来自无数位面的奇特物种,意想不到的神奇物品,不断穿梭的异次元世界,还有那隐藏在暗夜下的恐怖外星来客白幽的命运早已疯狂地出轨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

    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农家有空间

    穿越农家有空间

    穿越回平行空间的五零年代小山村,缺吃少喝的每天都过得紧紧巴巴,童灵灵真的是头疼万分。幸亏还有个空间,可以勉强维持着生活这样子……
  • 公子我错了0a

    公子我错了0a

    一个人一旦混账久了,自然会有老天爷来收拾她。但我苏小江自认:我……也没那么混账啊。我向来行得正,得直,坦坦荡荡,走路带风。只不过年少不懂事的时候和家里的老头子闹了点矛盾,和他堵了一辈子的气,最后让他发人送黑发人……而已。对,混账至极的我……死了。 苍天饶过谁。但老天爷依旧没有放过我,让我附上了佩珠那个倒霉孩子的身子里,在梅园活了过来。“你叫什么名字?”“苏小江。”“在皇宫里,只有贵人才配有自己的名字。”那个谪仙般的人面色清冷,目光淡淡,递给了我一件厚实的衣衫。他叫孤月谨,是这处梅园的主人。我凭借着佩珠这倒霉孩子的身子,成功惹上了他这么一个麻烦。“公子,我错了——”孤月谨知晓苏小江说的都是些鬼话,但错就错在,他偏偏将那些鬼话当了真。 何其荒谬。
  • 掌门救我

    掌门救我

    我收徒弟从来不看他们的天赋,反正是个人肯定都比我强!直到有一天,我忽然意识到,我收的那些徒弟、弟子,比我更废、更渣,从头到尾只有一句台词——掌门,救我!ps:轻松向小说,有毒,慎入!
  • 寒夜烟花烫

    寒夜烟花烫

    三百年前,他为她承受紫金天雷,他说:“因为...喜欢你啊!想要保护你。“三百年后,她找到了他,他已经不记得他曾经喜欢她了,他只记得第一次见她,是她救自己,那时已经悄悄的爱上这个冷傲的女子。她很冷若神秘,他敢爱敢恨。她像是浮世的兰花,从未改变自己的心意;他像丛林的山河,心只随山河远去。
  • 小学生必读古诗文辞典(双色本·第2版)

    小学生必读古诗文辞典(双色本·第2版)

    辞海版·新课标·学生系列辞书(双色本)第2版是在双色本原有基础上加以修订的一套小型系列辞书。这套词典品种齐全,编排合理,形式力求活泼新颖,以方便学生使用。全套共十本,精选了市场反映较好的品种优化组合,并请具有多年词典编纂经验的专家学者重新修订,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配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双色印刷,形式上更为鲜明醒目。本书即为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