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1600000007

第7章 人类交际与跨文化交流(2)

问题:试评述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

2009年3月,以3000多万欧元拍得的圆明园两兽首、又宣布拒绝付款的中国收藏家蔡铭超在接受东方卫视《杨澜访谈录》采访时表示,他还没有收到佳士得公司的罚款通知,但是他已经决定退出拍卖行业。在采访中他还说:“当时我想,每一位中国人在那个时刻都会站出来的,只不过是给了我这个机会,我也只是尽了自己的责任。”在他的拍卖但不付钱行动引发国内外争议之际,刘洋大律师率领的中国律师团也出发了……他们将以法律的形式到法国去支援“孤身奋战”的蔡铭超。

2009年江西的高考作文题是“我们为什么要支持蔡铭超?”署名“赵丽华”的网友试做了这年的江西高考作文题,公开回答“我们”为什么要支持蔡铭超。

文章写道:网络投票,中国支持蔡铭超的人占七成;法国人投票,认为蔡铭超是民族英雄的占八成。但是有一些思维相对谨慎、保守的中国人则对他的行为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至少,他们认为这样的行为是不值得歌颂的,因为有违诚信,有损大国形象。甚至认为这不是爱国之举,反而是无赖行径。问题是:如果官方不做,民间各个机构也不做,这个事情总要有人来做。否则西方人会认为我们真的是无可救药了。所以蔡铭超做了,刘洋做了。刘洋的诉讼是一种姿态、一种策略、一种特殊的抗议手段,哪怕是败诉,自己不认为可耻。蔡铭超的参与竞拍和拍而不买也是一种姿态、一种策略、一种特殊的抗议手段,哪怕被说成是耍无赖,以及有违诚信,乃至于什么有损国家声誉与人格道德,我也认为很高尚!

讨论:试分析这次跨文化交流中的中方人士交际模式,并表达你的看法及理由。

跨文化交流为什么会失败

两种主要的跨文化交流方式

我们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形式去理解不同的文化和进行文化交流:

一是通过人际交流,包括个体、团体、国家间的交往,包括正式的外交、企业间的贸易合作和民间的、个体的旅游互访等不同场合。

二是通过受教育和自我教育,包括阅读、观看相关影视节目和聆听讲座、旅行参观游览等等。

跨文化就是为了超越自我和文化的局限

请大家做一个语词“自由联想”的实验,老师给大家说一个词,你马上告诉我你头脑里面出现的东西。我说“我们”,你可能联想到的是“同学”;说到“听课”,你可能联想到“挤得要死”。如果我说“他们”,你可能联想到是“清华大学”。

我们进行文化分析和反省时,下意识里的自由联想是不同的,自由联想其实是不自由的。这就是我们要做跨文化研究的原因——超脱自我的局限,超脱文化的局限。(彭凯平:《文化与心理:探索及意义》)

跨文化交流的特征:异质性高和冲突性强

陈国明教授在《跨文化交际》一书中说:如果说沟通的特征是:整体性、互动性、持续性、不可逆转性。那么跨文化沟通的特征就是:异质性高、冲突性强。(陈国明,2009:30)

跨文化交流的伦理原则

跨文化交流的伦理原则应该是:相互性、不妄加臆断、诚实、尊重。

跨文化交流的行为伦理准则应该是:志愿性参与、尊重个别性、免于受害的权利、隐私权的保护、避免强加个人偏见。(陈国明,2009:13)

例:关于国际交往“黄金律”的世界性争论

如果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国际交往的“黄金律”。那么“己所欲,施于人”是不是呢?为什么?杜维明教授一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智慧的全球传播,他在《面对全球化的儒家人文主义》一文中说:儒学对全球伦理的贡献还从未像今天这样得到广泛地认同。儒学的两个基本原则——“恕”和“仁”——构成了普世伦理的基本点,而全球伦理中的“金规则”只是从消极方面确立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倒是有利于鼓励不同宗教间的对话,避免将某种特殊的主张宣扬成绝对真理。但是,这种规则的消极性应该再从积极性方面给予补充,使其更具人道意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两个原则是互为补充的,它们可以构成世界上不同文化和宗教间相互对话、和平共处的基础。

为何在纪录片《海豚湾》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后,导演西斯豪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海豚湾》不是要抨击日本,而是“一封致日本人民的情书”,“我们希望日本人民去观看这部电影,自己决定是不是应该食用海豚或让海豚用于娱乐业”。

讨论:这样的说法是指“勿施于人”,还是同时指要用好方法“施于人”?

中国历史上只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有“己所欲,施于人”的说法吗?

跨文化交流为什么会失败?

跨文化交流失败的原因很多:主要由于不同文化在语言、思维方式、价值观、交际方式、冲突处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和误解。

如中文是象形文字、表意文字,世界上多数文字是拼音文字和字母文字。

语言观上的差异也是宇宙观、认识论上的差异。如:日与⊙,是主客统一的。英语sun与⊙,主观与客观的差距较大,是主客二分的。

所以对中国人而言,要意识到自己使用的语言文字是比较特殊的,虽然已经有许多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但目前汉语在非华人世界的普及率仍是非常低的。而且学习汉语和理解中国文化之间仍有很不容易短期消除的认知差距,也就是说,即使一些学习了汉语的“老外”已经能够与华人经常交流,并不意味着他或她因此懂得了中国的文化,而同时许多中国人在没有与异类文化交流的时候,也常常对自己的文化仅有很表面、抽象、无意识的理解。

例;不一定能分享的文化价值取向

中文的俗语、谚语、谜语及诗词中有许多典型的中华文化价值取向:

如“和为贵”、“家和万事兴”。汉语也反映了华人价值观:忍辱、耐劳、合作、义气、谦让、乐天知命……汉语有许多词强调祖先崇拜和固守家园:如落叶归根、子孙满堂、慎终追远……

汉语语言中有丰富的家庭内部层级关系与亲族系统:如君臣父子、夫唱妇随、百善孝为先。华人等级观有辈分、年龄、性别三个依照顺序。如汉语十分注意区别内亲外戚:堂兄表妹、姑丈舅母……内外有别:娶—嫁、内人—外子……以及传统文化中存在的对女性有长期的歧视:奸、奴、妄、嫉、妓、婪……

要注意的是,这些语言和词义并不是随便就可与“他者”分享的,甚至可能是彼此针锋相对的。学会了语言却学不懂文化,教语言不易、教文化更难,相互好奇容易,相互尊敬很难,是十分普遍的现象。

爱德华·霍尔说:对人类学家而言,文化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文化是无所不在的力量,有复杂精妙之处。这些东西只有通过长期体验才能理解,别无他法。而对没有经历的人而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爱德华·霍尔,1995:20)

印度精英的英语帮助他们更具有参与性

与中国不同,印度的领导层似乎更具有参与性。参加达沃斯论坛的印度精英阶层总是感到如鱼得水。大多数印度主要的精英都在西方——尤其是美国——最好的大学接受过教育。他们讲着流利的英语,并与西方媒体、学术界、商界和金融团体建立了强大的个人关系网络。(马凯硕,2010:218)

例:西方法律术语极其强调用词简洁、精准

中国若加强建设现代法律,就必须在众多新制定的法律文本中运用西方式法律术语和分析问题方式,并学习使用各种国际法律法规保护国家和企业的权益。但很多西方式法律术语无法用汉语翻译过来,或者相关汉语词汇不够,或者说我们多数人不习惯这样细密的思维。

在杭州担任海外旅行团导游任务的金莹是个敬业负责的资深导游,毕业于原杭州大学德语系,经常要带德国旅行团在中国旅行。她曾向笔者介绍说:对学习德语的人来说,光记住与德语词汇对应的汉语意思是很难体会其中的细微差别的,必须随着自身德语词汇量的不断扩大和语感不断增强之后,才可能真正比较自如地运用那些意义细微相殊的德语动词。例如arbeiten,ausarbeiten,bearbeiten,verarbeiten这四个单词有同样的词根arbeiten。它们都有加工、制作、劳动、工作的含义。运用相当广泛的arbeiten基本上作为不及物动词使用,它含义宽泛,用法也不限,类似中文的“做”、“搞”或“弄”。ausarbeiten基本上作为及物动词使用,所以也比arbeiten更多指的是有脑力劳动的加工,而且含有把一件事做成的意思。bearbeiten基本上也作为及物动词使用,但常指不改变原材料的、有成果的加工劳动。verarbeiten基本上也作为及物动词使用,不过更多的指加工处理后的成品,和原材料有很大差异,甚至面目全非。所以当人们用这两词来指同一个事件时,如:Der Roman ist fuer den Film bearbeitet worden.(小说被改编成了电影剧本。)Der Roman ist zu einem Dreibuch verarbeitet worden.(小说被改编成了电影剧本。)听者可能会因此清楚:前一种改编更忠实于小说原著,后一种改编对小说的改动更大。

当代中国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大小矛盾常要与人合作和签订各类合约、包括政府治理引入科学管理和研究的机制等,都使中国民众比以前更重视语言的准确性和文字的严肃性。应该说,这些用词和表述方式的培育和普及目前仍在启动,还将不断努力和坚持。与此同时,长此以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也肯定会因此发生变化,变得越来越具有条分缕析、细密审慎的习惯。

例:中美贸易摩擦中的思维方式差异

中美之间随着经济上的联系日益密切,目前的争议也越来越多。但双方的对话往往“不搭界”。如美国对中国(编码和发布):主要提出的是“问题和议题”如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军费开支透明度、政治体制改革。

而中国的反应(解码和反馈):主要是“定性和道德评判”。

如:中国新闻一般会把美方的观点很快就总结为“机遇论”、“威胁论”、“责任论”等,虽然它们不一定是真的出自美方某篇文章或某位要员,但中国人是用理解“话中之话”、“言外之意”的方式接受相关言论的。如强调:美方的这种说法或做法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这种集体主义的说法其实对美国文化中的个体而言是会奇怪的,因为在美国式个人主义文化中,每个人都处于不同的利益集团,个体间的利益得失是有差异的,比如中美贸易顺差,一方面对美国整体经济而言可能是有失衡压力的,但就具体的贸易进出口公司而言则可能是获利的,所以从美国式话语方式讲,应该是“可能伤害了部分美国人的感情”。

在这些争议中其实有许多文化误解。因为两国的文化传统有明显的差异:中国人思维是从大到小,美国人思维是从小到大。中国人习惯直觉评判,美国人习惯逻辑推理。中国人看重人品德性,美国人强调事实真相。

彭凯平教授说:文化,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影响人的思维、判断和行为,但往往很少被人所意识到。举例来说,我和我的同事发现,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强调事物的环境作用、相关性和辨证性。由此可见,中国人看世界,是从整体的角度看世界。而西方人看世界,则是从分解的角度看世界。

(彭凯平:《看不见的场:文化与行为经济学》)

例:交流方式上的文化差异

沉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可能是一种美德,表示一个人能克制自我、忍辱负重,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是一种弱点,指的是一个人软弱无能、缺乏主体性和自主意识。

冲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争”是美德(宽容、大度、善解人意),在西方文化中,遇到人际矛盾和关系摩擦,敢于当面论辩和正面交锋才是美德。冲突也是一种正常的、经常的交际方式,比如大学课堂上就特别鼓励不同观点的正面交锋和激烈辩论,电视节目中也常常可见剑拔弩张的对话节目。

例:中英翻译中常常找不到相应的词

有的英文意思在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会因为相关词汇太多而难以把握。如depressed一般译成沮丧,pleasure一般译成愉悦;但Depressed也可以译成情绪低落、心情恶劣、心情很坏、泄气、丧气……同样,中文的很高兴、快乐、喜悦、欢欣也可能译成pleasure,happiness,enjoyment,merriment,delight,gladness等。

另一种情况就是根本无法翻译:如中国的孝的内涵有15种之多(杨国枢,1988)。

敬爱双亲/顺从双亲/谏规以理/事亲以礼

继承志业/显扬亲名/思慕亲情/娱亲以道

使亲无忧/随侍在侧/奉养双亲/爱护自己

为亲留后/葬之以礼/祀之以礼。

简言之:filial piety是译不出这么多意思来的!

最难译的汉语词汇不妨采用汉语拼音?

最难译的汉语意思除复杂的“孝”之外还有:

阴阳、关系、面子、人情、客气、风水、气、仁、义、礼。

中国人的厚道、王道、霸道、悲秋、怀古、知遇、落魄,都根本译不出来,用一个英语词汇是解释不清楚的。

学者们建议在需要外译时用拼音。

同类推荐
  • 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银河相会:七夕节(文化之美)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一个十分浪漫的节日,那就是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常常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近年来也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本书中,编者全面整理了七夕节的起源与演变过程,它形式多变的“乞巧”方式,还有各地各民族不同的七夕节风俗,相信读者们将对七夕有不一样的了解。
  • 汉代婚姻形态

    汉代婚姻形态

    常常有人说,汉代的研究题目都已经有人做过了,很难再做出什么新的成果来。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汉代历史文化内涵异常丰富,考古发现又日新月异,只要与正确的理论结合,取得新的视角,自然会有柳暗花明的局面,彭卫同志这部书便是佳例。书中环绕着婚姻关系,讨论了许多饶有兴味的问题。即以开卷第一章所谈汉代婚姻关系中的等级性而论,援引大量材料以证成其说,不仅联系到汉以后历代的发展变化,并与中世纪西欧与印度作了对比,眼界之广阔,见解之新颖,使读者深感其吸引力。
  •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内容简介:世界遗产包含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它们或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或是人类自身的杰出创造。了解这些世界遗产对于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自然风貌、民族风情、社会历史、建筑艺术、价值观念、文化内涵等具有窥斑知豹的作用。
  • 世界文化博览4

    世界文化博览4

    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中国文化博览3

    中国文化博览3

    历史的车轮告诉我们,了解过去,有助于理解现在,展望未来。这套丛书成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读物,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爱国主义感悟,提高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觉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热门推荐
  • 回望半世人生

    回望半世人生

    在小小农村有个名字叫小涛(化名)从小生长在农村,年轻时儿心重过于好玩,一路没有经过什么大风大雨,人一生那能如此完美,从他结婚开始一切磨难就想大浪一样一拥而来,精力生死边缘挣扎后的他看开了一些,人生也不过如此,如今努力之中总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身为中年的他对未来看淡了许多!!
  • 独孤久剑

    独孤久剑

    少年受师父差遣出山拿下武林盟主之位,而成为盟主却必须为武林除害,故事讲述其除害的故事。《处女作》
  • 星际航舰

    星际航舰

    浩瀚星空中间存在着无数可能,新人类的宇宙航舰在星海在傲游。世界级第一艘宇宙航舰正式启航……
  • 网游之至尊法师

    网游之至尊法师

    异世界法师玩网游....大家闺秀的东方萱。寂寞百年而性格多变的羽灵。他终将选择何人?
  • 逆天王牌召唤师

    逆天王牌召唤师

    她是21世纪谈笑间取人性命的王牌杀手。她是被家族公认的废物丑女,注定一辈子不能成为召唤师。一场意外,21世纪的她穿越成了她。凤凰涅盘,浴火重生。当废物变成全能召唤师,卡维斯大陆所有人都记住一个叫沐倾狂的女子!“王爷,王妃说要帮你纳妾。”“………”某男嘴角抽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鬼尸新娘

    我的鬼尸新娘

    我的太奶奶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有标准的三寸金莲,而太爷爷当年爱上的是一个卑贱的戏子,太奶奶派人把对方给杀了,挖去双眼割其舌头,从此可怕的阴霾便笼罩在家族之上。我叫铭扬二十岁,是南屿大学艺术系大一的学生,在父亲死后孤独无依,二十岁生日当天铭扬打开了一封古老的信。死亡的气息如瘟疫一般蔓延,早知道会这样,便不该贪图那一笔财产,把自己的一生都改变了。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在恐惧中我冷静下来试图将谜团打开······
  • 全能大佬:影帝大人是女生

    全能大佬:影帝大人是女生

    <女扮男装+女强+不切实际>她是万人之上的王,她是世界五大家族之首的帝家“三少”帝家继承人,亦是英国皇室的三殿下,也是全国人民都在追捧的影帝,却在五年前被人下了药,丢了第一次,生下了他的孩子。他是君家一年前找回来的君家嫡系大少,亦是英国十大集团之一的幕后boss,也是拥有英国伯爵爵位的伯爵大人,原本他是君家继承人,却非要和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争继承权,那是为了母亲的遗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昨夜楼台听风雨

    昨夜楼台听风雨

    一群中学生眼中的奇妙世界。???懵懵懂懂的年龄,他们还不知道未来自己都要经历什么。在这一群孩子看来,走好现在的每一条路,是尤为迫切的。???然而社会形形色色,家庭又充满变数,成长中的他们因为家长的原因遭受与自己年龄不符的创伤,他们要考虑家庭的因素。成长的道路上铺满荆棘,家长的因素也是尤为重要,家庭的教育在其中至关重要。家长的所作所为,就是再给他们上一堂教育课程,就是让他们茁壮成长。???大人们的世界被事业、家庭、多方困扰,每一件事情他们都要去努力应付。他们也是从孩子长到大人的,他们也在过着每天的生活。情感的纠葛、事业的争吵、家庭的变故。但最终会有那么一刻,一切罪恶终消除,他们的世界恢复平静。小说以第三人称书写,徐巷作为中心人物,很多情况都是以他的口吻讲述这件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故事。成长的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些许的磕磕绊绊,在这个路上,你要相信,会有人陪你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