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1200000004

第4章 语感与语感的培养(1)

2.1语感本质的探寻

2.1.1语感定义的演变

古今中外众多的语言学家、教育著作都未就“语感”进行过专门的论述,细细考察一番后,却能发现在“语言与感觉”、“语言感觉的培养”等与“语感”十分接近的方面,洪堡特、索绪尔、萨丕尔、乔姆斯基、平克等国外学者,以及我国的朱熹、唐彪等先贤早就有所阐释或意会。

“语感”这一概念的真正出现,始于20世纪上半叶夏丏尊先生的《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染语感于学生》一文。此后,叶圣陶、吕叔湘等人陆陆续续从语文教育的角度对语感进行过阐释与倡导。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语感更是成为了语文教育界的一个理论和实践的热点,几乎每个研究者都从自己的学科背景出发,选择不同的研究视角来论述其对语感本质的理解。

随着时间的延续、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对语感本质的阐释大致呈现出以下一些重要的变化特点:

1.界定的视角由语言学、教育学转向心理学

倘若将语言与语感比作“皮”与“毛”的关系,那么显然语感之“毛”需依附于语言之“皮”。但“皮”终究只是“皮”,“毛”也终究只是“毛”,语感不是语言,语言也不等同于语感,从语言学视角来研究语感显然有待商榷,称之为半意识的言语能力遑论王尚文、潘新和等不少研究者早已论证过语感之语是言语而非语言。

从语文教育的层面来界定语感的本质的,虽则可以隐隐约约感受到语感是什么,但却无法准确把握语感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语感始终蒙着一层玄虚、神秘、不可捉摸的色彩,进而也就使得语感教学不具有可操作性。鉴于语言学、教育学角度研究存在的诸多问题,后来的研究者们更倾向于从心理学本质层次上立论,以期对语感的心理内部规律作出概括,找到语感的心理机制,从而指导教学实践。

2.定义的内核由感受论、直觉论向能力论递进

沿着时间顺序考察语感的上述定义,大致可以发现研究是沿着感受论-直觉论-能力论逐渐深化的。

感受论,只抓住了语感的某些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错把语感的一些表现形态当作语感的本质,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难以说明语感的全部实质。用直觉比较容易解释语感的迅速性、内隐性、简约性、深刻性和整体性等特征,也更有说服力;但问题是,迅速性、内隐性、简约性、深刻性和整体性等特征仅仅是语感诸多特征中较为突出的一部分,语感还有形象性、逻辑性、模糊性等其他更广泛的内容,不单单是直觉和无意识所能阐释清楚的。

相对于感受论、直觉论,能力论更侧重于将语感理论实践化。徐云智女士提出了语感能力形成的三个阶段,即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与掌握阶段、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阶段和程序性知识的自动化阶段。王培光先生认为语法教学不能直接促进语感能力,语法教学只有把重点放在语言运用上,才能有效提高语感能力。他们的这些论述对于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所谓能力,是一种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将语感定义为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只关注感觉或直觉等某一心理特征,而忽视其他有效的心理特征的困扰。虽然目前的能力论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它毕竟触及到了语感的核心内容,指向了语感的实践研究,可以称得上是语感本质界定的一大突破。

3.定义由描述性、说明性界定开始向科学性、概念化转变

感受论、直觉论、能力论者最初把语感定义为一种感觉,一种直觉,或者是一种能力。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感觉到这样定义过于宽泛,于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不断地增加一些修饰、补充和限定。李海林先生认为,这种越来越多的修饰、补充和限定,不仅使定义在表述上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长,而且使定义完全成为一种描述,一种形容,更主要的是把语感的本质性的内容淹没、遮蔽掉了。与那些研究者不同的是,杨金鑫先生从内隐学习的角度来研究语感,指出了语感运行的内部机制是一种语感图式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自我强化、修正或增补,把语感的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李海林先生于2006年对语感作出了“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同化”这一分析性、主题性的界定和判断,使得语感本质的界定开始向科学性、概念化转变。

前人的研究成果,多多少少涉及语感本质的某些方面,但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缺陷。笔者梳理、剖析语感的本质及其演变,目的在于认识各种语感定义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可能伴生的新问题,把握语感本质研究的趋势与动向,以便在批判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语感的本质是什么”做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2.1.2语感的本质与特征

我们看事物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毛泽东人的思想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这样不断地加深下去,以至无穷。

——列宁语感本质的揭示有赖于对语感心理内涵的分析,第一,它必须在心理本质层次上立论,必须对语感的心理内部规律作出概括,必须找到语感的心理机制。第二,它必须是分析性,是概念化的,而不是描述或说明性的,也就是说,它必须用一个科学范畴和专门的学科术语来表达。

——李海林在这里,笔者以唯物辩证法为出发点,借鉴前人对语感本质的定义,结合语感研究背后的趋势与动向,力求客观全面地揭示语感的本质和特征。

1.语感既存在于理解也存在于表达之中

从现代信息论的角度看,表达是一个言语的编码过程,即言语发送者在实施沟通之前,从自己的记忆库里选择并确定要试图沟通的言语信息,然后将有关的言语信息经过处理,转变为可以发送的言语信号(或者是声音信号、或者是形象信号),它包括说和写;而理解是一个言语的译码过程,即言语接受者接受言语发送者所发送的言语信号,然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来对这些言语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取其中所负载的言语信息,这一过程包括听和读。从中可以发现,听、读(理解)和说、写(表达)虽然是两种方向相反的言语活动,但都包含着确定方向和控制执行两大基本环节。也就是说,无论在听、读还是说、写这些言语活动中,言语主体始终发挥着自我调节机制,这种自我调节机制实际上就是语感,它普遍存在于听、说、读、写中,或为言语活动定向,或控制执行着言语活动,表现为一听就明,一说就清,一读就懂,一写就通,甚至是听得真、说得好、看得清、写得美。

不少研究者着眼于言语主体与言语作品的关系的标准,将语感分成了理解型语感和表达型语感,或者称作输入型语感与输出型语感等。但这只是对语感的本质进行解构,其目的是为语感教学提供可具操作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更何况,这些研究者都特别强调这种划分并不是说这两类语感是互不相干的两套语感;相反,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犹如硬币的两个面一样是浑然一体的。这也说明语感不仅存在于理解,也存在于表达之中。

2.语感在本质上是一种言语能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一事物的各必要要素的内在联系。它不同于现象,而是深藏于事物内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具有相对稳定性。“能力”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在心理学中一般被认为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概括化、系统化的个体经验,它不单单指现有成就,还指向个体所具有的潜力和可能性。推而言之,言语能力则是言语的个性特征,即通过言语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是类化的个体言语经验。说语感的本质是言语能力,是因为它具有能力(包括言语能力)的多重本质特征。

首先,语感也具有相对稳定性。语感一经形成便具有稳定性,已形成的语感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如离开语境)而降低,但不会消失,一旦条件具备(如原有语境出现),则语感极易恢复。然而,言语主体之言语活动将持续他的一生,不断的言语活动不可避免地会直接导致言语主体语感结构的偶然转变,甚至是必然的转变。比如,赵元任先生曾说过,同一人在一段时期内说话已经有可觉察的差别;再如,王尚文先生举过一个例子:

张三60岁的语感肯定有别于他6岁的语感,但是变来变去仍然还是那个人、还是张三自己的语感,不可能变得面目全非。这些都说明,语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的东西存在,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

其次,语感也和言语活动紧密相连,离开了言语活动,语感也无法形成和表现。夸美纽斯指出:“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这是指的听、读、重读、抄写,用手、舌头去练习,在可能范围内,尽量时时去做。”夸氏的这番话,实质上就是强调了实践在学习过程中不可取代的作用。语感“不是‘东西’、不是知识,不能给予,不能灌输,不能强加,不能移植,也不能粘贴”,言语主体只有通过反复不断的言语实践活动才有可能获得、形成和发展,也只有在言语实践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清人唐彪说得好:“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同时他又说:“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显然,唐彪正是在不断的言语实践中将言语对象充分内化为言语主体的语感图式,并在以后的言语活动中彻底地表现了出来。当然,言语活动不仅仅是唐彪提到的读和写,还有听与说。人们往往是先在听、读活动中形成语感,然后用于说、写活动,再用说和写内化的语感图式影响、反哺听与读活动,如此循环,不断往复,从而使自身语感不断地积淀、不断地发展。

再次,语感也是几种心理特征的综合。影响语感的因素有很多,如迁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言语形式与内容、语境、文化素养、生活体验和思想观念等。但就心理因素的角度来说,语感主要涉及言语主体感知的敏锐性,表象与想象的丰富性、思维的直觉性和形象性,情感真切性等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夏丏尊先生曾对语感做过这样精彩的叙述:“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王尚文先生也曾指出,“语感是半意识的言语能力”,“感觉、无意识、情感、直觉四种成分是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语感具有理解功能、判断功能、表象和想象功能、情感功能、造型功能与监察功能。尽管两人一为经验总结,一为理论定义,但都表明一点,语感不是单一心理特征作用的结果,而是直接影响语感的效率,直接决定语感的结果的心理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个体心理特征的作用下,言语主体能够对言语对象从形式到内容、从言下之意到弦外之音、从语音到语气语调、从言语涵义到情感意味等方面进行综合、全面地整体把握,如果缺少必需、必备的心理特征,语感将无法完成“感”的任务。

3.语感是一个直觉建构的心理过程

语感给人的印象是人在“在一刹那之间就能自然而然地识别与理解别人的言语,并能熟练地创造与生成新的言语”,不同的研究者将其这种特点称之为“快速性”、“敏锐性”、“快速领悟”、“无意识”、“直觉性”等,不一而足。然而,除了这种敏捷性,语感还能魔术般地把视听主体有关的感受、表象、联想、情感等等从无意识中唤醒起来,进而领悟、理解深层意义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旨。李海林先生用“直觉同化”来解释语感的过程。所谓直觉“是人脑对事物、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作出迅速的识别、敏锐的洞察、直接的理解和整体判断的思维过程”;所谓同化,源于皮亚杰理论中的同化与顺应,即如果言语对象所包含的内容没有超出言语主体图式结构的框架,那么言语主体原有的语感图式自动将言语对象同化进原有图式结构的恰当位置;反之,如果言语对象所包含的内容超出言语主体图式结构的框架,则主体的图式结构向言语对象不断顺应,根据新的信息输入扩大或优化原有的图式结构。

同类推荐
  • 盛开: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B卷

    盛开: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B卷

    本书为2015年春节期间举办的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作品集B卷,与《盛开:第十七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A卷》为上下一套,获奖者均为当下正游走在校园里的少年作者,他们拥有最崭新的视角和情感,以此描绘出新一代最年轻的成长面貌和梦想导航。作为《盛开》每年推出的特色系列,一直以来都是可读性非常强的作文辅导类和课外阅读类书籍。
  • 重建教育生态

    重建教育生态

    《大夏书系·重建教育生态》是储朝晖“教育评辨”系列的第四册,也是系列收官之作,从“如何走出教育困境”“坚守教育的真谛与使命”“让教育真正发生”“我所期盼的理想的教育”“理想大学的应有样态”等方面,精选了作者近十年的教育好文,既剖析了当下教育的问题与困惑,又给了切合教育规律、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作者基于自身30多年来对教育的实地调查、实践、思考和反思,道出了很多已被我们遗失或无视的教育常识,对每位教育当事人而言既是清醒剂,又是指路航标。每一个与教育相关的个人,都可以运用自己的理性和思考改变教育,让教育好起来。
  • 未来在磨砺中生辉(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未来在磨砺中生辉(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教你打曲棍球·高尔夫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打曲棍球·高尔夫球(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

    21世纪,人类进入了新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素质教育,尤其是进行身体素质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球类运动是世界上开展的最广泛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广大体育爱好者乐于观赏和参与的体育运动。经常进行此类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提升身体的协调性,而且还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以及培养团队精神。
  •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热门推荐
  • 魂飞疯人院(下)

    魂飞疯人院(下)

    瑟隆亚医院清洁工在一只猫头鹰的引导下,进入医院的防空洞地道,发现失踪不久的女精神病人和精神科主任的尸体。数月后,瑟隆亚医院因拆迁搬走。留守旧宅的拆迁钉子户伍崇远和禹镇宝,却在半夜听到瑟隆亚医院旧址传来恐怖的惨叫声。两人好奇想一探究竟,不料噩梦从此开始。伍崇远开出租车撞倒一男子。伍崇远将车开至医院,受伤男子却不知所踪。随后又以精神病人“孙木”的身份,将伍崇远挟持回精神病医院。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医院竟将伍崇远当成了“孙木”,对他进行大脑信息替代的实验。
  • 拆婚

    拆婚

    相亲始于沟通,爱情止于呵呵。结婚,你敢吗?离婚,你能吗?宋太太:你说你要当明星,ok,我就几千万开个经纪公司捧你,怎么,没几年翅膀觉得硬了敢出轨了?呵呵!吕岚:反正我爱的人不是我的爱人,那跟谁结婚都行,妈宝就妈宝,大不了我俩一起听他妈的,可你儿子是宝,我就是草?呵呵……曾亚男:是,我是长得不好看我找不到对象,妈,你也不用花钱给我买一个吧?50万买个结婚证,结果呢?呵呵?!端木太太:这有钱人的快乐我体会到了,可不快乐我也体会到了,为什么有钱人的不快乐总比快乐多呢?
  • 穿越之白血公主

    穿越之白血公主

    她是一个天生的舞者,是扬名世界的芭蕾舞星,是舞台上夺目的女王。力量与柔韧,激情与表现力,所有的光彩与辉煌似乎独独为她打造。她,幸运吗?是的,她是上帝的宠儿,集万千光亮于一身。然而,她又是一个身患绝症的病儿,一夜间,她的生命不再光华与璀璨,只剩下黑暗和死亡的气息。她的一生注定等待,等待未知、告别和流浪。她,不幸吗?是的,她比谁都孤单,在无尽的寂寞中孤眠。。。。。。一场突来的病变,狂风骤雨,昏天暗地,闪亮的白天鹅不再闪亮一次决然的倒下,天旋地转,穿古越今,摇身一变为万人瞩目的天之娇女她,能否重拾白天鹅的自信,闪动天使的翅膀?她,能否承受汹涌的爱恋,勇敢的承接幸福的光环?她,究竟能否紧扼命运的咽喉,为生命奋抗到底?!司徒南枫——当朝丞相之子,风流倜傥,气宇轩昂,引无数美女竞折腰,唯独无法拥抱她的芳心“我是她的贴身护卫,没有经过我的同意,没人可以带走她!”萧漠北——天盛国的君主,冷傲孤僻,俊逸洒脱,战场上攻必克,战必胜,情场上亦是呼风唤雨,唾手可得。怎奈无法掌控她的去留“为什么?究竟是为什么?即使我抱着你,仍感觉你的生命在指尖流失?”莫昔城——冰焰城的城主,冷若冰霜,暴如烈焰,猛一阵风风火火,只为博得佳人一笑,冰化了,火灭了“我带你离开,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推荐star的新文《七夜狼宠》新婚夜。昏沉迷离的她,情yu发狂的他,痛与发泄的结合,交缠的身体,血迹斑斑,伤痕累累。究竟是谁伤了谁?“知道吗?狼一旦咬住了猎物,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松口放手。你要做好觉悟,一不小心,也许,死亡都没办法结束狼的纠缠……”第二夜,残破的身体,惊恐的眼眸,是噩梦,是地狱,一切骄傲与尊严在这个夜晚,悉数尽毁。从此,她知道,她的世界多了一个名为恶魔的男子……“真的存在地狱吗?那么一起下地狱,如何?”第三夜,冰冷的牢房,刺骨的疼痛。但至少,这里没有狼……“你进了满是狼的森林,别想逃!逃离,只会加重狼的攻击和掠夺性,知道吗?”第四夜,月牙形的胎记,刺痛了他的眼。“毁掉它,你不配拥有这样的胎记!”第五夜,突如其来的刺杀,冷不丁的防备,他把她的身体当做了盾牌。殷红的液体,彻底冰封了她早已冰寒的心……“如果再刺得深入一点,也许,我会考虑放你走……”第六夜,月圆之夜,她听到了狼吼,却不见狼。
  • 梦境真我

    梦境真我

    一个在梦里的故事吧,谁知道呢?超能力这种东西不应该就是在梦里才能实现的吗?
  • 帝仙界传奇之斗战丹师

    帝仙界传奇之斗战丹师

    一个山村老药农的小孙子,被一位骑着乌龟的道人发现身怀先天心火……从此他踏上了丹师之路。在修行的路上,他见识过剑客长剑倚天替天行道??刀客路见不平斩尽恶人??道士算尽天机??舍命卫道???佛徒劝人向善永不放弃??儒生一身正气为正义立风骨??……愿苍天有剑,敢教人间无恶人。我人族豪杰,皆赤血丹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最强反派女帝

    最强反派女帝

    与恶魔签订契约,穿越到动漫世界成女反派。不能做好事,只有做坏事才能获得力量。从《斩,赤红之瞳》的【艾斯德斯】开始。
  • 岛屿玫瑰

    岛屿玫瑰

    一场相遇,植物学家任树结识了职场精英陆桑,而从见她的第一面,心中便埋下了疑惑的种子。即便是容貌和气质全改,她都同他少年时期在南方岛屿上结交的共同承担着风雨与秘密的朋友方棠有着不可言说的相似之处。他曾以为方棠丧命在当年岛屿上的那场大火里,谁知她只是为了逃离自己的命运……漫长的时间之河,一边是曾经牵着手共同站在阴霾与风霜里的初爱少年,盛名在外的植物学家,一边是将自己从过往黑暗中带出来,给自己新的名字,新的身份,带自己打开广阔天地的海上救助飞行师钟寅,曾经历过伤痛和孤独的陆桑,人生的轨迹会流向何处?
  • 元戏之原来我也会懂得背叛

    元戏之原来我也会懂得背叛

    元戏这部作品的构思是在18年的春末夏初,当时我的心里建设遭到了重大打击,当初的构思是以完全性悲剧的过程和收尾的,但是时过一年,或许元戏不应该得到如此的悲伤,因为她所遭受的所以不信,其实都看似那么的平常。在第一部,也就是--原来我也会懂得背叛中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所有的理性下面埋藏的其实都是痛苦的深渊,所有要压倒人心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就是我们的家人,或许你得到的一直都是痛苦,但是你真的懂的痛苦吗?看似懂事的人,需要走的每一步都会被人注视。前两天想到的一句话叫做“悲愤使人成长,备份世人遗忘”“真正的伤痕是难以愈合的,真正的破坏是难以复原的”,我们看着别人的理性,到自己的时候我只能选择理性吗?或许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悲剧会来到我们的身边吗?或许是的,因为你并不了解所有人。
  • 完先生

    完先生

    林景生放弃做士族之首,以一个高调的赖子形象闯进卧龙城,却低调的进行复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