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9500000012

第12章 两宋时期对西湖的历次治理(1)

两宋时期,是西湖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北宋苏轼对西湖的治理,使西湖美名远扬;南宋时期,杭州作为行都,西湖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历届地方郡守,都着意对西湖的维护和治理,使西湖的治理更加频繁,湖光山色也更为精致。

一、北宋苏轼之前对西湖的治理

在北宋统治的一百六十多年中,杭州官府对西湖进行了多次疏浚。由于民生所系,因此北宋时的许多贤牧良守,都把疏浚西湖、畅通六井作为施政的重要工作,为西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比较唐宋两代治理西湖的情况,可以发现北宋对西湖的治理与唐代有较大的不同,关于这一点,清人吴农祥在其《西湖水利续考》中曾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唐之水利,夺湖于江者也。夺湖于江,其法利用潴湖,使江不至于侵湖,而郡受其利矣。宋之水利,分湖于江者也。分湖于江,其法利用卫湖,使湖强而江弱,湖为主而江为辅,而郡受其利矣。”这段论述,很明确地指出了两朝对钱塘江与西湖关系处理上的不同。

宋代对西湖的治理,文献中所见最早的是在真宗时期。

从五代吴越国末期至北宋初,西湖长年不治,葑草湮塞占据了湖面的一半,“分湖于江”的水源不足,导致漕河失利,江河行舟不通,六井复近于废塞。直到真宗景德四年(1007)九月,工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王济出知杭州,才开始了对西湖的治理。王济,字巨川,饶阳人(今河北衡水),是一位性格刚直、决事无所畏避的地方官。在看到西湖的凋敝之状后,即上奏疏浚西湖。他不仅疏浚西湖,还修建了西湖的闸堰设备,在湖边增置斗门(可蓄泄湖水的闸门),“以备渍溢之患”;在修完湖后,还把白居易的《钱塘湖石记》重新刻在湖边。然而,不久就“僧民规占者已去其半”,半个西湖就被僧俗等侵占去了。

天禧三年(1019),宰相王钦若被罢相,以太子太保出判杭州。次年七月,王钦若因“酒榷增羡,狱空”,颇有政绩而得到嘉奖。接着,他又奏请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止百姓抓捕湖中鱼鸟,以“祝延圣寿”,为人主祈福,获准。从此以后,“每岁四月八日,郡人数万会于湖上,所活羽毛鳞介以百万数,皆西北向稽首,仰祝千万岁寿”。天禧五年,知州王随为之作《杭州放生池记》,立碑于西湖北岸的昭庆寺西石塔头旁,记曰:“……因上言,是湖也,最为胜景。俯濒佛宫,居人鱼食,尽取其中。国家每以岁时祈乃民福,星轺至止,精设于兰若,羽服陈仪,恭投于龙简,愿禁采捕,仍以放生池名为请。”但是禁民采捕以后,反而使湖面的葑草长势更盛,淤积更甚。

仁宗庆历元年(1041),枢密副使郑戬因为宰相吕夷简所忌,被罢,以资政殿学士知杭州。当时西湖由于自然的淤积,加上人为的破坏和污染,又发生了严重的葑土湮塞情况,而且出现了沿湖多处地方被豪族和僧寺侵占的情形,使本来就已湮塞的湖面更加狭窄。于是郑戬征发了杭州府所属各县的丁夫数万人,疏浚开挖西湖,拆毁湖中的建筑和园圃,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使沿湖风貌重现旧观。此事报知朝廷后,宋仁宗特意下诏,命令杭州本郡的地方官“岁治如戬法”。

李泌时开凿的六井中,金牛井很早就湮废了,六井事实上只剩下了五井,城中用水还是很紧张。于是,在仁宗嘉祐五年(1060),知州沈遘就令人在六井南面人口较集中的美俗坊,又新凿了一口供水量特别大的南井,仍然是引西湖水入城,以供城中百姓的饮用,后人称之沈公井,又名惠迁井。后来,为了保护西湖的环境,他又禁止抓捕湖中的鱼鳖,以保护湖水的洁净。

神宗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苏轼到任杭州通判。次年五月乙未,北宋名臣、理学先驱陈襄由陈州移知杭州。当时六井已严重淤塞,沈遘所开的沈公井也已荒废不能用了,杭城百姓又陷于水荒之苦。陈襄在深入民间了解民情时,听到老百姓说:“六井不治,民不给于水。”立即回答说:“吾在此,可使民求水而不得乎?”于是在当年秋天,在苏轼的辅助下,请僧人仲文、子珪等二十多人承担重修六井的任务,开挖输水渠道,更换了输水管,补好了漏水之处,再引西湖水入井,使六井和沈公井又蓄满清水,城内的河流也获得畅通。后来苏轼在为僧人子珪请求封号的时候,还特意提到:“熙宁中,六井与沈公井,例皆废坏。知州陈襄选差僧仲文、子珪、如正、思坦四人,董治其事。修完既毕,岁适大旱,民足于水,为利甚博。臣为通判,亲见其事。”此外,他还派人对五代吴越时开凿的涌金池进行了整治。

六井修好后,第二年就遇到大旱,江浙一带各处的水井大多干涸,而惟独杭州的百姓没有受缺水之苦。可见陈襄修六井和沈公井给杭州百姓带来了多大的益处。

二、苏轼浚西湖筑苏堤

不过,北宋时期治理西湖最著名的郡守还是大文豪苏轼,他是西湖治理史上与唐代白居易齐名的杰出人物。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政治上比较开明、正直敢言,因此往往得罪权贵,以致多次被贬。但在所历官的每一个州郡中,都勤政爱民,关注民生,兴修水利,革弊兴利,深得百姓爱戴,被敬称为“苏公”。他曾先后两次任职杭州,在杭期间,赈灾安民、治病救人、治理河道、浚挖六井、疏浚西湖,为杭州做了很多好事。

苏轼对其辖下的百姓是非常关爱的。如元祐四年(1089)七月出知杭州时,正逢杭州大旱,而在此前,从前一年的冬季开始,涝灾持续到当年五六月份,所以农民没能种上早稻。等晚稻种下,却又遇干旱,颗粒无收,粮价上涨,疾病也开始流传,灾情十分严峻。苏轼到杭后立即投入救灾活动,把原用来修葺官舍的钱改为先买粮米赈济饥荒。并于当年十一月向朝廷上了《乞赈济浙西七州状》,提出了赈济灾民的请求,重点是请求朝廷宽缓转运司来年的上供钱粮,同时制止官方抢购粮食,不致米价涌贵,小民乏食。其后他又连续七次上书朝廷,请求朝廷供米二十万石赈灾,并要求宽免秋税,免除了本路三分之一的上供米,又得到朝廷所赐度僧牒百道,换成粮米后赈济饥者,同时向周边产粮地区购入粮食存满常平仓,到第二年春季青黄不接时,将常平仓中的米低价出售给百姓,使杭州没有因饥荒而饿死人。

灾荒之际,瘟疫流行。杭州是水陆交会之所,疾疫死亡情况特别严重。苏轼乃派人做稀粥、药剂,救活了许多人。他又从自己的私囊中捐出黄金五十两,并广泛筹集捐款,创立了杭州第一家病坊“安乐坊”,为贫苦百姓治疗。他本人研究医道,精通药理,还亲自主持配制了一种有多种疗效的丸药,名为“圣散子”,价格便宜,疗效显著,深受老百姓欢迎。这样一位深爱百姓、也深受百姓爱戴的“父母官”来到杭州,将会给这个城市以及西湖带来怎样的新变化、发展呢?

北宋时期,在苏轼治湖以前,西湖虽有零零星星的整治,但一直未有彻底全面的治理。当时的情况是,湖中葑草疯长,占据了近半个湖面,湖水淤浅,不能向运河输水,导致漕河失利,水运不通,而城中的六井也复近于废塞。据《宋史》卷九七《河渠志七》的记载,当时西湖水面“葑积二十五万余丈,而水无几”。运河失去湖水的补充,只能取给于钱塘江水。

苏轼曾先后两次出任杭州的地方官。神宗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第一次来杭州任通判之职,熙宁七年七月卸任离杭。元祐四年(1089),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再次被贬,出任杭州知州。两次来杭,虽然相隔不过十几年,但西湖的沼泽化速度在这段时期中却是相当迅速的。苏轼本人有言:“熙宁中,臣通判本州,湖之葑合者,盖十二三耳;而今者十六七年之间,遂塞其半。父老皆言,十年以来,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

熙宁四年第一次来杭州任通判的时候,到任之初,苏轼就去访问民间疾苦。当时城中的父老纷纷向他诉苦,特别讲到唐代白居易疏浚西湖时引西湖水入运河,作为运河的水源。而到了此时,由于西湖日渐湮塞,湖中蓄水不足于用,西湖已无水可输,运河失去了湖水的补给,只能引钱塘江水入河。钱塘江中含有沿途挟带的大量泥沙,江水引入运河后,水势顿减,流速变缓,水中的泥沙就在运河中迅速沉淀淤积起来,阻塞了河道。为了维持运河的畅通,当地只能对运河三五年一浚,否则运河也将废毁了。而每次浚河,都要大动干戈、劳民伤财,“每将兴工,市肆汹动,公私骚然,自胥吏壕寨兵级等,皆能恐喝人户,或云当于某处置土,某处过泥水,则居者皆有失业之忧,既得重赂,又转而之他。及工役既毕,则房廊邸店,作践狼藉,园囿隙地,例成丘阜,积雨荡濯,复入河中,居民患厌,未易悉数。若三五年失开,则公私壅滞,以尺寸水欲行数百斛舟,人牛力尽,跬步千里,虽监司使命,有数日不能出郭者。其余艰阻,固不待言”。因此对运河的定期疏浚也成为市井百姓的大患。

这次通判杭州,他虽然由于权限不足,未能对西湖的治理作具体的工作,但对于西湖治理的急迫性已有深刻的了解,也有了整治西湖的念头。宋时通判只是地方的行政副职,凡事由知府作主,因此当时他尚无实际决策权,难有大的作为,治理西湖的计划也终未能施行。不过他虽未治湖,却提出了一些关于水利建设的建议,特别是探索畅通六井和沈公井的方案,为当时的知州陈襄所用。

元祐四年(1089)七月,苏轼再次来杭州出任知州。当时杭州水旱交加,民生恐慌,西湖湖面近半已经淤塞,旱时濒湖良田得不到灌溉,雨时杭州城内几成泽国。而运河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水源补充,也变得干浅,城中水运也陷入困境。于是他在到任三个月后,即于当年十月兴工开浚茆山(今东河)和盐桥(今中河)二河各十余里,到次年四月竣工,使两河“皆有水八尺以上”,“公私舟船通利”。然而,运河虽然疏通,但潮水仍时常侵入河内,泥沙淤积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于是苏轼又接受临濮县主簿监在城商税苏坚的建议,从四月开始又继续在茆山河上作堰闸,使茆山河专门承受钱塘江潮水;又命人在西湖和盐桥运河沟通处修建了函闸,每日按时启闭,使作为城市交通命脉的盐桥运河专受湖水,而不受江潮的干扰,既保证了西湖水的蓄泄,又免于钱塘江潮侵入城内运河。如此,城内河道畅通,沿河斥卤情况得到了改善,使日益扩展的杭州城对西湖的依赖关系达到了顶点,为西湖在今后立于不废之地建立了牢固的基础。

城中的六井,经白居易的治理以后,到北宋时,又几乎荒废了。熙宁中通判杭州时,苏轼曾与知州陈襄一起修治过六井,但当时的修缮还不够完备,因此到此时又溃坏了。因此苏轼在整治运河之余,又对六井作了彻底的修理,修复了已逐渐淤塞的六井和沈公井,将原先“开阴窦”用的竹管全部改为瓦筒,外面再用砖石进行加固,使底盖紧密,可以经久耐用。另外,他还利用多余的水量,在仁和门外离六井最远处新建二井,于是“西湖甘水,殆遍一城”。

赈灾安民、疏浚运河、修缮六井等一系列行动,使杭州城的老百姓看到了新任知府对当地百姓疾苦的关切,也看到了治理西湖的希望。于是本州的父老农民“相率诣轼陈状,凡一百五十人,皆言:‘西湖之利,上自运河,下及民田,亿万生聚,饮食所资,非止为游观之美。而近年以来,湮塞几半,水面日减,茭葑日滋,更二十年,无西湖矣’”,请求苏轼疏浚西湖。与此同时,地方官吏也向苏轼积极进言献策,如当时的钱塘县尉许敦仁就向他献彻底清除葑草之计。由于西湖水浅,因此湖面的葑草长势迅猛,成为治湖的大患。许敦仁从吴人种菱中得到启示,认为“若将葑田变为菱荡,永无茭草湮塞之患”,建议苏轼雇人开湖,“候开成湖面,即给与人户,量出课利,作菱荡租佃,获利既厚,岁岁加工,若稍不除治,微生茭葑,即许人刬赁,但使人户常忧刬夺,自然尽力,永无后患”。即将湖面划分给农民种植茭菱,作为交换条件,赁湖的农民必须保证及时芟除湖面的葑草,一旦不能及时除去,则即将原有的湖面划归他人种植。如此,农民必然尽心尽力地去除葑草,而西湖也将永无葑草之患了。

同类推荐
  • 密码之谜

    密码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干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 安全责任无小事

    安全责任无小事

    从胶济铁路火车脱轨到杭州地铁一号线塌陷,从深圳舞王俱乐部的特大火灾到致74人死亡的山西矿难,残酷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证明,事故的发生总是由一点一滴的不安全因素积累而成的。安全系于人人,细节确保安全。只有人人负责安全责任,做好每一个安全细节,我们的生产才能够不受威胁。
  • 食品工厂设计

    食品工厂设计

    食品工厂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想完成设计任务必须做好多专业人员的合作。因此,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设计人员来说,为了保证设计工作的规范性和建成投产后的食品的卫生安全,除了掌握食品工厂工艺设计的原则和基本方法步骤外,还必须了解其他相关专业设计方面的知识并做好与其他专业设计人员的沟通交流和配合工作。因此,本书以“食品工厂工艺设计”为中心,内容包括基本建设的概念、基本建设程序的相关知识,食品工厂建设前期的项目决策及可行性研究的重要意义和方法,食品工厂公用工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食品工厂设计对厂址选择、总平面设计和卫生等方面的相关规范要求以及食品工厂建成后的经济技术分析等。
  • 激情与超越:中国一航的5周年

    激情与超越:中国一航的5周年

    2004年7月1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走过了整整5年,这是与时俱进,缩短差距、跨越新台阶的5年,是抓住机遇,超常拼搏、走向振兴的5年,是铸造蓝天丰碑、谱写时代篇章的5年。本书汇集了纪念中国一航成立5周年的有关文章,从重点型号、技术创新、调整改革、管理创新、集团文化建设等方面全面回顾了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航空报国,追求第一”和“激情进取,志在超越”的难忘岁月,展示了中国一航发展的美好前景。谨将此书献给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全体员工和关心、支持中国航空工业的上级有关部门、兄弟单位与人士。
  • 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
热门推荐
  • 猎尸计

    猎尸计

    二次重生,竟然回到原来的世界。命运再次降临。这一世,她想守护的人只有那些真诚对她的人。一曲惊鸿舞,回眸百媚生。一袭红衣倾天下,一介红眸动山河。却听怀中人咩咩道:“老怪物,好久不见……” —— 这万里江山,都将匍匐在脚下! —— “我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我,也不知道你对我的感情,但是‘我爱你’这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我生来是为了保护这个世界,但是为了爱你,我舍弃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的存与亡于我何干!没有她,就全都死吧!” —— “我知道我不能这么自私,但是不知道为何我总是遇到你都情不自禁的想把你锁在我一个人身边。” “也许这就是人类口中所谓的‘爱’,但是我不得不承认——” “老怪物,我爱上你了。”
  • 巴什卡小铺(二)

    巴什卡小铺(二)

    1980年10月的一天,我上班来到办公室,按照多年的习惯,坐在写字台后的椅子上,马上打开了收发员早已摆放在案头的报纸,这是一份当天的《哈尔滨日报》。当时的报纸,不像现在有几十版,平日只有四版。人们看报,也不像现在,只浏览一下大标题,而是从头到尾,几乎每一篇文字都会仔细看。那天,四版报面很快看完了,工作还没开始,我就开始看中缝里登的广告。忽然,一则公证处的公告引起了我的注意:兹公告。无国籍俄罗斯人巴什卡·伊万诺芙娜,因病在外侨养老院去世,享年90岁,遗有沙曼街37号房产一处。
  • 杀青,青春

    杀青,青春

    本书是一部青春成长励志小说,主要描述了以主人公何小龙为代表的一批80后富裕阶层的子女,被称为“富二代”的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经历。他们含着金钥匙出生,没遭遇生活的折磨和社会的伤害,他们违犯校纪、追求女生、酗酒、飙车,他们毫无顾忌的个性、无端的放纵行为引起了社会的非议,于是他们彷徨、苦闷、愤怒、浮躁、骚动、反叛。然而受伤跌倒后,他们并没有放弃对自己心灵的救赎。他们学会自己舔伤,在这些情绪中他们不断成长、不断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并逐步走向成熟。
  • 和影帝炒cp失败以后

    和影帝炒cp失败以后

    “自古毒唯多孤儿,而我,是孤儿院院长!”方砚漓作为影帝顾谨之的女友粉,拒绝影帝的所有cp,并放下狠话,“有朝一日刀在手,杀进所有cp狗!”可打脸来的猝不及防,当顾谨之提出要和自己炒cp,方砚漓立刻点了头,“炒cp不能算炒作……我们锦鲤cp成真了,能算炒吗?”
  • 三世甘堕桃花劫

    三世甘堕桃花劫

    三万年前,上神梦瑶是神族唯一的正神,女娲氏后人,与魔皇之子陌离情投意合,琴瑟之好,却因那场神魔大战香消玉殒,一缕孤魂入驻轮回之镜。三万年后,婴胎受灵而生,天生的神灵,仙与魔的相遇依旧是正与反的对立,三万年前的结局是否会重演?“大叔,你认错人了。”“大叔,梦瑶上神与我很像吗?”“你到底有……有没有喜欢过我?喜欢过我……柳灵雪?”三万年后的再相逢,他误认了她,却发现一具身体两缕灵魂,她究竟是梦瑶还是灵雪?可当真相揭开时,结局会如何?时光逆转,倾覆所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不夜城不相信眼泪

    不夜城不相信眼泪

    遇见纪平安的那一年,我十九岁。那时候,他们都说,像纪平安那样的富家子弟玩弄权术,不学无术,是不会有真心的。我不信,所以后来,粉身碎骨,一错再错。
  • 剑术

    剑术

    本丛书以统一的体例、创新的形式,讲解各项目的起源与发展、运动保健、基本技术、运动技巧、比赛规则等,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会运动健身的方法,同时还能够学到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
  • 医述

    医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层领导必读书

    中层领导必读书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可以说中层管理者这一特殊阶层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多,他们各自在企业管理和机关单位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实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机关,中层领导可以说都是一个组织的中流砥柱,一般情况下,他们是组织运营和日常管理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在上司面前,他们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下级,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整个企业或机关员工的直接领导者,他们是团队或者部门的一个具体事务的直接参与者、执行者,同时他们又不是一般的工作人员,而是团队或项目小组的负责人,整个团队项目的完成需要在他们的领导下实现。
  • 烨之随笔

    烨之随笔

    《烨之随笔》全书谈及了社会、政治、感情、宗教、人性、绘画等触及到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其简洁的语言,论述了作者对社会、人性的看法,或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对绘画的见解。有错误或是见解不到的地方还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也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喜欢我的作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