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8600000045

第45章 行窃病理类(3)

张老师回答道:“你们总是觉得女儿还小,很多事她都没必要知道,更不需要参与。结果导致她幼稚、依赖,社会经验匮乏,遇事不懂如何处理,更不懂如何调适自己的负面情绪。我想,这次你们得和女儿好好谈一谈了,以平等的、开诚布公的方式。有很多事情,她也需要知道。”

他一言不发,眉头紧锁,嘴巴也抿得紧紧的。张老师知道对这位父亲来说,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三次见到小兰是一个月以后了。在此期间张老师和她母亲也通过一次电话,她告诉张老师在“橡圈厌恶疗法”的辅助下,女儿的偷窃癖已经持续两个礼拜没有再犯了。这次她父亲一走进张老师的咨询室,在说“谢谢”的同时,向张老师深深鞠了一躬,张老师不禁莞尔,她没再问他是否有和女儿谈过,说了些什么。因为张老师从和小兰的交谈中,已经明显地感觉到她的焦虑情绪缓解了许多,动作、姿势、语调都要比以前显得自然、松弛,这就够了。

案例解读

上述两个案例都涉及偷窃,但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偷窃,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为病理性偷窃,又称偷窃癖,属于意志控制障碍范畴的精神障碍。其表现是反复出现的、无法自制的偷窃行为,虽屡遭惩罚而难于改正。

在“破案”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调查、取证、分析、研究,总结出学生的“偷窃心理”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

1.炫耀心理。学生因为年龄特点,看到新奇好玩的东西后,乘人不注意顺手牵羊,把偷来的物品作为夸耀的资本。儿童不认为这是令人羞愧的事情,相反,他们经常把“胜利品”公开展示。

2.补偿心理。儿童有很多欲望,如果被强行压制了,一旦有机会和条件就要通过其他途径表现出来,予以补偿。比如,看到其他同学生活条件优越,或者由于家庭变故自己生活突然由富裕变得穷困,物质上得不到满足,便会去偷。

3.模仿心理。有的学生偷窃并不是想占有,只是不自觉地模仿影视画刊中江洋大盗的“高超本领”。还有些学生家长贪图小便宜,把公家的东西带回自己家中,不知不觉中给孩子树立了“榜样”。

4.反抗心理。一些学生受到不平等待遇,比如被老师批评得过于严厉,被小伙伴欺凌和侵犯,或由于家长的训斥和打骂等,他们便用偷当事人的东西来报复,以达到心理平衡。

偷盗癖多源于好奇心被压制。小孩子非常好奇,什么东西都想碰一碰,都想摸一摸。

但是,有些家长过于自律,对孩子的要求特别高,不让孩子碰任何不属于自己家的东西。

结果,这就导致孩子的探索欲望被压制。小时候,他会听父母的话,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这个被严重压制的欲望不可遏制地浮现出来,于是他很渴望去碰去摸属于别人的东西,而偷为己有,则是这种欲望的集中表达。偷盗癖中,女性更多一些。这可能是因为,那些过于自律的父母对女儿的要求更严格造成的。

有的则是表达对父母的叛逆。偷盗癖的孩子,一般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是“道德君子”,特别理性,特别爱讲道理。这些父母有点像是周星驰主演的影片《大话西游》中的唐僧,把永远正确的道理化为绵绵不绝的唠叨。在《大话西游》中,唠叨的唐僧逼得小妖自杀,也逼得孙悟空要大逆不道杀掉师傅。在生活中,一些孩子则用偷盗癖的方式,来挑战又唠叨又是“道德君子”的父母。

案例一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的不一致,妈妈的严格和爸爸奶奶的宠溺,使小孩无所适从,从而有了炫耀心理,但是得不到爸爸的矫正,一旦当妈妈严格管教,小孩就有了补偿心理,从偷盗中补偿自己的被压抑的不满足感。同时也有一定的反抗心理,用偷窃暂时得到的满足感来反抗家长的一些不适当的教育,并且也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如主人公青远不止就单纯偷东西这事本身,她还涉及更深层的思想品行和心理问题。她的成长环境使她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以占别人的便宜为乐,甚至认为说谎是一种正常的自我保护方式,外界的压力和浮躁的社会现象使她的内心严重失衡,她希望自己能不劳而获,每次的撒谎成功,占便宜得逞,都会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满足。大道理她比你我都懂,行为上就是要这样做,是一种典型的言行不和谐表现。对她单纯的说教讲良心的故事,这种办法对她来说显得太幼稚了,这样的学生有一些反侦察能力,如果不拿出切实的证据是无法对付的。她不怕你给她扣帽子,不怕你发脾气,甚至不怕你请家长。她真正怕的只有一件事——掌握实情和证据。遇到这样的高手,要少在道德高调上浪费精力,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破案上面,并抓住她心理的根源,才能慢慢地减少她的不正常行为。

案例二的情况有些特殊,但也不排除有模仿的心理和叛逆的心理特点。一般说来,患“偷窃癖”的病人偷窃的动机与普通小偷不同,他们通常不是因为需求那样东西或缺钱才铤而走险。“偷窃癖”的人总是有一种紧张感,在行动前他的内心会非常冲动,肾上腺素急剧分泌、心跳加快;当偷完后,他又会有一种释放感、满足感,甚至有人形容它为“快感”。很多人就是抑制不住那种快感的“奖赏”,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而且,如果偷窃癖的患者早期没有得到及时纠正,随着“快感阈值”的逐步升高,小偷小摸渐渐就会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有些患者会向偷更值钱、难度更大的东西方面进军,甚至最终发展至更暴力、让他们觉得“更富有挑战”的犯罪形式。正如成龙主演的《新警察故事》中那帮问题青少年最后所做的那样:抢劫、杀人、袭警,等等。

但是小兰的偷窃行为却一直停留在“小偷小摸”的幼稚阶段,而且,偷窃后的快感在她的身上表现得并不明显。相反,负疚感、罪责感更为强烈一点,但是通过被家人责罚、被老师处分、被橡皮筋弹以后,她反而获得心情的平和,舒缓了平时一直存在的焦虑。所以她的情况又有些特殊,要用不一样的方法才能探明事情的真相,在这样的时候,一般来说,催眠方法比较管用。在浅度催眠下,她的大脑皮质受到抑制,潜意识充分打开,释放出更多小兰本来被选择性遗忘、被囚禁的记忆。而这些记忆真是心理医生所需要的最重要的信息。

通常,对这类患者需要进行教育训练,并运用认知—行为矫正,结合心理疏导治疗。

如果可能的话,心理医生应联合家庭其他成员,找出患者感受压力的真正来源,“听懂”他们的心声,这将极大地影响治疗的效果、减少复发。成年的偷盗癖患者是很难被矫治的。

因为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偷盗行为,而且很容易得到惩罚。但获得惩罚又是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于是惩罚没有令他们收手,反而会成为心理上的奖励,刺激他们变本加厉地偷盗。

不过,如果他们足够幸运,偷盗行为一次都没有被发现,那么他们会觉得偷盗行为实在是索然无味,于是会自动放弃。

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面对学生有偷盗的习惯的时候,老师们必须了解学生之所以这样做的根本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切不可采取打骂、羞辱、吓唬等简单粗暴的极端措施。其次,必须及时制止,防微杜渐。如果仅仅认为学生拿别人的东西是调皮、逗着玩儿,那么他以后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大,日积月累,必然酿成大祸。同时老师们还应该多关心、尊重学生,千万不能歧视他们,甚至冠之以“贼”、“小偷”等极端伤害学生自尊的蔑称。

要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多予以理解、帮助。以免学生孤独抑郁,对周围冷漠和产生敌意,防止他们以不正常的行为发泄不满。

最常见的错误方法,就是惩罚有偷盗癖的孩子。但这正中孩子的下怀,因为这些孩子之所以去偷盗一些自己并不怎么需要的物品,就是为了让别人,尤其是父母惩罚自己。

这种惩罚会给他们带来快感,所以反而会令他们更加沉溺于偷盗。

就如案例中的青和兰,尤其是兰,频频光顾的是同一个超市,而且总是去偷同一类物品,并且还总是在同一个服务员那里埋单。她描绘自己的心情说:“埋单的时候,我很兴奋,希望自己不被抓住。但是,等交了钱要离开的时候,我一样很兴奋,但这时是希望能被抓住,并且大骂我是小偷。”

这句话反映了偷盗癖的典型心理,也就是说,偷盗行为不被发现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奖赏,而偷盗行为被发现,也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奖赏。结果,这就导致,好像无论别人怎么做,偷盗癖都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这就导致他们总能从偷盗行为中获得乐趣,于是偷盗行为就越来越频繁。

同类推荐
  • 与孩子心灵沟通的智慧

    与孩子心灵沟通的智慧

    关于孩子的人际关系处理、心结的解开、感恩教育、不同类型孩子的教育和转变、孩子的心路历程等等,叶华编著的《与孩子心灵沟通的智慧》中一一给我们介绍了怎样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启发孩子,赏识孩子,让孩子能在快乐、轻松、温馨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关于孩子的习惯培养,书中也介绍了许多。还有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筛选后,总结出来的一个个小游戏、小故事和小视频、常用的心理效应等许多的教育资源,在实际教育运用中,既方便,又有效。
  • 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

    13岁前,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

    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是一件不容忽视、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大事。不过,我们也不用着急。因为任何一位妈妈,只要努力,都可以成为一位不错的妈妈,都可以成为一位称职的家长。所以,教育孩子的前提,就是我们做妈妈的要努力,努力学点真正有价值的教育常识。
  • 换种方式爱孩子

    换种方式爱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所以每个家长也都可以说是天才的教育家,而且,只要你努力,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家长。”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确,天底下哪有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然而,他们爱孩子的方式却并不一定都是恰当的,效果有时会适得其反。因此,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自己的梦想,让我们换一种方式去爱孩子吧!
  • 孩子胆小怎么办

    孩子胆小怎么办

    心理学家分析,孩子之所以胆小,除了先天气质的影响,后天教养方式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缺乏与其他孩子的交往,家长也往往对孩子过于溺爱,导致孩子难以适应新的环境,面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时候,容易出现害怕心理。有的家长刚过分严厉,使孩子整日战战兢兢,不敢尝试新事物,久而久之也会导致胆小。孩子胆小的种种表现、家长应宽容孩子的不足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消除畏难情绪、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别让孩子压抑自己的恐惧。
  • 让孩子心悦诚服

    让孩子心悦诚服

    让孩子心悦诚服,强调的不是让孩子乖乖听话,而是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亲子双方共同体味到一种爱的圆满,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是家庭教育最理想的境界!这样的境界,离你并不远。本书提供精准的沟通工具,让孩子与父母在放松的状态中,懂得对方,一起成长。在本书中,她用最典型的真实案例提醒……
热门推荐
  • 隐婚蜜爱:国民男神,撩上瘾

    隐婚蜜爱:国民男神,撩上瘾

    (全文免费,更新不定,女扮男装)三年前,她吃干抹净拍拍屁股走人;三年后,一只小包子举着牌子堵在陆影帝公司门口认亲。“想要你妈咪认回你,就要学会利用舆论造势!”于是陆亦初一夜之间从男神变成了“抛妻弃子”的“渣男”……陆影帝自认能怼天怼地怼空气,没想到偏偏栽到了一个男人手里:“祁先生,睁大你的单身狗眼看清楚,我这么帅,像是能生孩子的人吗?”祁九爷拎起小奶包在她眼前晃了晃:“不管从演技还是折腾人的那股劲儿来看,你敢说这不是你儿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争止

    争止

    一群不正常的价值观的人的故事。不定期吞吞文。
  • 天一悦禅师语录

    天一悦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请神勿扰

    请神勿扰

    一只身披金甲的猴子突然出现在我家阳台。去海边度假一个脚踩金色火轮的少年口吐火焰烤着一条像极龙的巨大生物。新来的班主任严王,嗯没错就是阎王……一个个神仙找上门来,这个凡人究竟有什么魅力?
  • 仙师苏灵的悠哉日常

    仙师苏灵的悠哉日常

    既然已经重生了,那就好好休息一会吧,真是悠哉的日常呢
  • 宝鸡优秀剧作选1980-2015(上)

    宝鸡优秀剧作选1980-2015(上)

    宝鸡三代戏剧家的历史,是中国戏剧家历史的缩影。宝鸡三代戏剧家走过的道路和正在走的道路,是中国戏剧家走过的道路和正在走的道路。让我们不妨打开《宝鸡优秀剧作选》,感受一下中国戏剧创作中关中西陲的那一缕山城的来风,感受一下中国戏剧创作在具体的每一个作家笔下的表现形式吧!
  • 朔玥典纪

    朔玥典纪

    (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二十一世纪,灵通阁阁主暗夜执行任务时,不慎悲催地被毒死,轮回成为夜家四小姐。木秀于林风必摧,她选择收敛锋芒,韬光养晦。夜北玥表示她是个低调的人……天不遂人愿,她终是可翻云覆雨,行走天下无人敢惹,天上地下无所不能。左手握天材地宝,右手唤神兽大军。炼丹炼器,都不在话下。夜神降世,众神归位。是生灵涂炭,还是枯木逢春?(作者可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攻略之男神在身边

    快穿攻略之男神在身边

    一不小心死亡,然后一不小心的绑定了一个沙雕系统,之后再莫名其妙的被三千世界中的同一个男人撩,硬撩贼撩使劲撩。卿姒:她真的想好好完成任务啊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