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8500000031

第31章 从新旧之分到美丑之辨

创新是戏剧的一个永恒话题。三百多年前,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说:“演新剧如看时文,妙在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着重传奇题材和情节的创新。六十多年前,梅兰芳说:“京剧的思想改革和技术改革最好不要混为一谈,后者在原则上应该让它保留下来,而前者也要通过充分的准备和慎重的考虑,再行修改,才不会发生错误”,主张形式的充分继承和内容的慎重创新。在戏剧持续不景气的今天,重新审视婺剧的创新问题,亟需弄清创新的步伐、形式和目的,走出全面创新、急剧创新的误区,从而建立起新的评价体系——从新旧之分到美丑之辨。

步伐:扭好秧歌

秧歌是我国北方的一种民间舞蹈,在锣鼓的伴奏下,人们摇摆着前进,每前进三步,便后退一步。

在戏剧界,梅兰芳是扭秧歌的高手。他在演出中总是随时随地作出或大或小的创新,今天改一点,明天改一点,后天或许还要改一点。改过三点以后,他就暂时停住步伐,听听台前观众的反应,遇到观众一致叫好的地方,那就固定下来;遇到观众不太满意的地方,就退回原地,再换一个方向,重新起步。这样,在观众面前,梅兰芳的艺术形象每天都是“新的”,三次“新的”加上一次“旧的”,反复打磨几次,就可能变成“美的”了。

梅兰芳一生的艺术实践,也暗合扭秧歌“进三步退一步”的轨迹。第一步,身处京城,先后革除了不少梨园旧习,为之一新;第二步,访问上海,吸收积极的海派文化,分期分批地加以消化吸收,为我所用;第三步,访问欧美苏联,以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碰撞,从而获得升华。解放以后,他除了在建国十周年时新排《穆桂英挂帅》以外,一直在打磨自己的“梅八出”,给旧的传统戏以新意,给年轻时新编的戏以传统,也就是把旧戏做做新、新戏做做旧,让新旧两部分相互融合,水乳交融。

喜新厌旧,本是人之常情。实际上,婺剧的那两个保留剧目,观众不仅对剧情了然于心,而且对戏词和音乐也是滚瓜烂熟了。如果前看后看,还是那两个剧目,左看右看,还是那两个套路,天长日久,即使是一流的剧团、一流的演员、一流的后场,观众也难免生厌倦之心。婺剧要永葆青春的魅力,像一块磁铁一样牢牢吸住观众的心,惟一的出路就是创新。但创新不等于“前进、前进、前进进”的高歌猛进,也不等于只知向前、不知后退的一往无前,更多的时候是渐变,一点一点地改变,天长日久,积小变为大变,有时也可以停一停,甚至退一退。停一停不是停滞不前,退一退也不是历史倒退,而是在总体前进的大格局下,停止或者修正前进中出现的偏差,从而回到符合戏剧内在艺术规律的创新轨道上来。

在婺剧界,无论是专业剧团,还是民间剧团,一讲传统,就是一成不变,什么也不能动,尤其是那几个经典剧目,几十年如一日,未免单调乏味;一讲创新,就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而不考虑观众的审美眼光和口味能不能跟上。梅兰芳扭秧歌“进三步退一步”的创新步伐,值得学习和借鉴。

形式:旧瓶新酒

梅兰芳讲的思想改革先行,就是在内容上进行创新,以体现时代精神;技术改革缓行,就是外在形式不变,以继承传统文化。简而言之,就是“旧瓶装新酒”,在保留旧的形式的前提下,注入新的思想内容。

婺剧的“旧瓶”,体现在形式上,就是传统的表演程式、唱腔、服装、化妆等核心的形式,保持不变,至少是基本不变,以延续古典艺术的传统;至于一些辅助的形式,譬如灯光、音响、舞美等,可以适时进行一些改变,甚至是比较大的改变,以利用现代科技的利器。

婺剧的“新酒”,体现在内容上,就是新的观念和新的情节,从而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在解放前的剧目中,常常有赞美“一夫二妻”的,譬如《珍珠记》、《春秋配》、《花田错》、《千里驹》、《烈女配》、《沉香阁》、《对珠环》、《两重缘》、《绣鸳鸯》等,无不如此。而浙江省兰溪市婺剧团排演的《画眉》,女主角画眉女扮男装,金榜题名,做了南阳知府,造福黎民,而她的丈夫却名落孙山,巾帼不仅不让须眉,甚至还胜过须眉,从而高扬了男女平等的思想,也让观众耳目一新。

家喻户晓的婺剧名作《三请梨花》,是在传统的《紫金镖》基础上改编的,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故事情节,都有了质的飞跃。在《紫金镖》中,樊梨花为了嫁给薛丁山,杀了父亲,违背人伦;而在《三请梨花》中,改为樊梨花与兄长争斗时,不慎误杀了父亲,符合人性。在《紫金镖》中,薛丁山是“三气一请”樊梨花,显示了薛的目中无人和樊的卑微下贱;而在《三请梨花》中,薛丁山是“一气三请”樊梨花,体现了樊的自尊自重和薛的真诚悔过。

时代精神完全可以通过古典戏剧的传统形式来体现,这就是“旧瓶装新酒”的路子。

误区:全面创新

婺剧界有一位资深导演提出了“全面创新”的理论,初看似乎振聋发聩,细想实在匪夷所思。先看一看人家对他的评价吧:“他敢闯禁区,走新路,并从音乐、舞美、表演等方面大搞全面创新。只要能为戏所用,不管古今中外,都拿来为我所用,甚至把西方芭蕾舞的表演也融于古老的婺剧艺术之中。”

不管古今中外,都拿来“为我所用”,这并没有错,不过还要加一个前提,就是“以我为主”。如果坚持“以我为主”,拿来话剧甚至芭蕾舞等现代西洋艺术形式的元素,掺和到婺剧表演中,为我所用,万变不离其宗,婺剧还是姓“婺”;如果放弃“以我为主”,拿来的艺术元素掺和到婺剧表演中,把我吃掉,变成以他为主,婺剧就不再姓“婺”了。当然,在拿来的过程中,还是要有所挑选,有所取舍,最好材质相近,譬如京剧、昆剧可以大胆借用,而话剧、芭蕾还是要慎重一些。从《前后日旺》、《双阳公主》改编的《昆仑女》,拿来了话剧的语言、话剧的念白,淡化了婺剧的表演程式,糅合起来的到底是什么剧?有人说是“话剧加唱”。

婺剧作为一门具有四百年历史的古典艺术,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品格和能力。为了照顾观众的感受,引导观众的审美,一直以来推陈出新,局部创新,逐步创新,而不是推倒重来,全面创新,急剧创新。今天创新这一点,明天创新那一点,后天创新另一点,积小变为大变,这是符合古典艺术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的。

而这位资深导演在“全面创新”理论的指导下,将有“天下第一桥”之称的旧版《断桥》进行创新,结果如何呢?片面突出外在动作的激烈火爆,却掩盖了内在戏情的细致演绎。本质就是借“全面创新”之名,行“去婺剧化”之实。

目的:为谁创新

为谁而创新,为什么而创新?事关婺剧价值体系的重构。这本来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戏是演给观众看的,无疑是为观众而创新;观众需要的是表演好看、音乐好听,需要优美的婺剧,从中得到心灵的愉悦,是为优美而创新。

而在这个人心浮躁的功利社会,戏剧界的价值观被严重扭曲,创新的目的不是为了观众,而是为了能够获奖,有了奖杯,意味着就有地位、荣誉、职称和奖金。而能不能获奖,是由外地专家决定的,演员必须揣摩和迎合他们的口味。而外地专家往往注重改变的幅度大不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强不强,所以很多时候折腾得越厉害,获奖的希望就越大,而不问剧目好不好看、好不好听、优美不优美,观众喜欢不喜欢,变成为创新而创新。

本地观众和外地专家这两个群体之间,对婺剧的价值评判标准,常常存在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本地观众喜欢美的,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美而新,像《江南第一家》这样的新编历史剧,另一种是美而不新,像《僧尼会》、《牡丹对课》、《雪里梅》这样的传统经典剧目。而外地专家喜欢新的,也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新而美的,像新编历史剧《江南第一家》,另一种是新而不美,像新编历史剧《昆仑女》、《梦断婺江》、《情殇》。本地观众和外地专家之间有一致的地方,就是美而新、新而美这一部分,专家叫好、观众叫座,皆大欢喜;但更有不一致的地方,就是美而不新、新而不美这两部分,严重冲突。美而不新,外地专家觉得你因循守旧,并不看好,而本地观众只要好听、好看就行,才不管新旧;新而不美,外地专家觉得你锐意创新,深受青睐,而本地观众感到既不好听、也不好看,啧有烦言。这就是解不开的症结之所在。谁也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婺剧作为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草根艺术,生于民间,死于庙堂。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改变婺剧的价值评判标准,从专家的新旧之分变为观众的美丑之辨。如果演员心中时刻装着观众,婺剧自然永葆青春;如果演员心中时刻想着奖杯,婺剧或许大限将至。

同类推荐
  • 柔石作品集

    柔石作品集

    我底家庭底平和的空气,恐怕从此要破裂了。母亲以前是最爱我的,现在她也不爱我了,为的是我不肯听她底话。我以前一到极苦闷的时候,我就无端地跑到母亲底身前,伏在她底怀内哭起来,母亲问我什么缘故,我却愈被问愈大哭,及哭到我底泪似乎要完了为止。这时母亲还问我为什么缘故,我却气喘地问她说:“没有什么缘故,妈妈,我只觉得自己要哭呢!”母亲还问:“你想到什么啊?”“我不想到什么,只觉得自己要哭呢!”我就偎着母亲底脸,母亲也拍拍我底背,叫我几声痴女儿。于是我就到床上去睡,或者从此睡了一日一夜。这样,我底苦闷也减少些。
  • 无聊世界的正经事

    无聊世界的正经事

    人间烟火,笔底波澜。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文字写尽了红尘众生心底的柔软。明心见性,直指本心。朴实,鲜活,不煽情但却动人。站在起重机上为挽回爱情而遭女友泼冷水的男人;隐居多年又重出江湖的李大侠;白衣白马的浪漫;那些为爱而执着的“二货”,无一不是精彩众生的鲜活,勇猛,纵横不羁。年少时的孤独与狂狷,热情与勇敢,都在感慨唏嘘中一一呈现。似水流年,如花美眷,江湖,爱情,青春,热血,一个都不能少。
  • 生命之树

    生命之树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也是英语世界中最伟大的现代诗人之一,歌德堡诗歌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叶芝一生创作丰富,深受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的影响。《生命之树》这本散文集反映了他受到雪莱诗歌、布莱克浪漫主义、爱尔兰民间神秘主义等多方面的影响,是叶芝文学思想与艺术思想的结晶。
  • 背影·匆匆:朱自清散文精选集

    背影·匆匆:朱自清散文精选集

    本书囊括朱自清先生精华的散文名篇,有踪迹、匆匆、歌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绿、白水祭、荷塘月色、我所见的叶圣陶等,还有朱自清少见的诗歌和文论名作等,特点就是全面和精粹,读者可以通过本书找到先生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布局方面,主要以先生的创作时间为主线,对其各时期创作的作品进行了归纳划分。这样不仅展现了先生的作品魅力,同时也可以通过作品风格的转变,解读先生的创作经历和创作心路。
  • 文学与戏曲(和谐教育丛书)

    文学与戏曲(和谐教育丛书)

    本书从我国古代的神话与仙话开始,介绍了文学戏曲产生的背景和经过,以详实的历史记录和客观的文字笔调书写了文学戏曲的种类、内容,给读者展开一幅全面而生动的总览图。
热门推荐
  • 活金

    活金

    他体弱多病,却是天定的护灵之人,以德报怨,收服逃窜的金马,挽救受难的村民,觉醒的他,得到了强大的灵力指环,修炼血精,追寻活金渊源,危机困境之下,他成就了传奇人生。
  • 大公司跟对人,小公司做对事

    大公司跟对人,小公司做对事

    把事做对是一种技巧,一种能力;做对事是一种选择,一种方向。从前,有个年轻人请教一位德高望重的智者:“我怎样才能成功呢?”智者告诉他:“有三个秘诀:第一个是帮成功者做事;第二个与成功者共事;第三个是请成功者为你做事。”很显然,这三个秘诀里,最现实也最容易实现的还是第一个一一帮成功者做事,即跟对人,这是成功的第一步。在大公司这一点尤为重要。跟对人,就等于搭上了成功的顺风车,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甚至绕开致命的失败。也就是说,只有跟对人.才能做对事;跟错了人,整个世界也就跟着错了。
  • 农场之女配的崛起

    农场之女配的崛起

    作为一个平凡的学生,孟梨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经常玩的某农场系统会出现在自己身上。通过农场系统的帮助,孟梨一步步的改变自我,朝着更优秀的方向前进,在这过程中,收获了友情,爱情和生活。皮肤黑没问题,有农场小能手体质虚没问题,有农场小能手单身狗没问题,有农场小能手外在条件统统改变,不变的是内在的强韧与天赋。“孟梨,你的梦想是什么?”“当然是种田撸狗与撸猫!”
  • 电竞王者荣耀:谁说我们是孤儿

    电竞王者荣耀:谁说我们是孤儿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腼腆打野男神X软萌辅助少女=土味情话大全kpl决赛夜,HP战队告败,粉丝们纷纷跑到weak微博下安慰他,方程weak却破天荒地发布一条微博。照片上男生骨节分明的大手包裹着女孩白嫩嫩的小手,配文是“比赛有胜负结局,你是方程唯一解。”并且艾特了陈蓦。Kpl暂时进入休赛期,可是陈蓦的爱情,却刚刚开始。欢迎加入【没想到这个群会有人进】:327785224~
  • 坠入你的世界怦然心动

    坠入你的世界怦然心动

    她是当下最红的女明星,一举一动都受到全国民众的关注;他是时下最炽手可热的娱乐集团继承人,温柔专情却有仇必报;一次意外她撞死了即将与他订婚的未婚妻,从此他和她的命运便开始紧紧的纠缠在了一起,恩怨纠葛不断……
  • 他比春风更美好

    他比春风更美好

    这是一个关于陪伴与信任的故事。他一张冷漠脸,原本英俊神勇的大神探,现在却萎靡颓废。她是不服输小姐,从校园到职场一路顺风顺水,人生从无意外。“素质是个好东西,你最好也能有。”初见面的两人就怼得干净利落。他背负四年前沉重回忆,埋头舔着伤口。她费尽心思想拉她一把,却成为“判官”的下一个目标。跟踪事件,诡异血迹,迷失荒野……她身边接二连三发生离奇事件。这一次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守护,一场惊险的追凶之路开始了。有些人,怼着怼着就变成撩了。有些爱,最开始就已经写定了。因为路过太多不堪的风景,才更当知晓余生的意义。
  • 痞子恋上丑小鸭

    痞子恋上丑小鸭

    他的脾气臭的不行,可是每个人见到他却都要对他点头哈腰。偏偏他多变的笑容又不知道迷死了多少女生。每一次和他的碰面对于季若冰来说都是一个灾难。但是不可避免的碰面就像是影子一般跟在她的身旁,挥之不去!“死胖子,给我让开,不要挡了我的路!”他手一推,就让她连人带饭菜都重重的倒在了地上。蓝枫,不要以为他们都怕你,我就应该把你当成神了!我就是不吃你这一套,从今天起我和你没完!
  • 娱乐之救赎

    娱乐之救赎

    “我要的是千古流传,是要被后人铭记于心。”从最初只身一人的懵懵懂懂,再到后来跌跌撞撞聚在一起的五个人披荆斩棘,踏着这条被自己鲜血浇灌的血路,苏澈站在十字路口却迷失了自己。梦醒后,原来自己还活在昨天。多年之后,娱乐圈流传着一句话:“任何后起之秀,都不及她们当初的半分眉眼。”这句话带着感叹、敬仰、以及惋惜……她们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
  • 雪舞冬临

    雪舞冬临

    她,善良贤淑。他,义薄云天。她,心若冰清。他,大权在握。他与她,冬樱树下始遇。她,天真活泼。他,帅气逼人。她,自立自强。他,逐鹿天下。他与她,轮回九世,过去红尘陌路。她是帝释天妃密公主月神嫦曦。他为普天释极端坐莲台参万世禅机阐灭菩提。这是一个真实的传说,讲述了太阳神帝俊与月神嫦曦下历凡尘,一场红尘惊梦,万年凡尘转世,历经冰河纪、轩辕纪、蛮荒纪三生三世殇,最后化为星辰,斗转日月,此生不悔!关于宿命、背离、爱情、毁灭及拥有的传说。大熊座也永恒地守护着北斗七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北京女子图鉴(@反裤衩阵地 重磅作品)

    北京女子图鉴(@反裤衩阵地 重磅作品)

    ★那些年生活在北京的我们,是怎样成为了我们?★10个北漂故事,1个北京太太们的篇外故事,超过30个不同的人。来京十九年,我哭过许多次,也见过许多人哭,尤其是那些女子——那些在心碎以后,化着漂亮的妆,穿着性感的衣服,然后在酒吧醉到不省人事,哭着说“可我还是想他”的女子;那些被老板骂得狗血淋头,躲在楼梯间里蹲在地上捂住嘴偷偷哭的女子;那些在儿童医院里,一边陪床一边写方案,听见孩子在病床上迷迷糊糊呻吟“妈妈,我想回家”,顿时泪如雨下的女……但最终,我,和这些女子,都停止了哭泣。我们收拾了情绪,继续努力生活。我们带着自己的过去,也带着自己的愿景,来到北京,然后不停犯错,不停受伤,最终学会选择,学会自愈。北京不只是北京,每个在外拼搏、追梦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