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8500000024

第24章 门外谈戏

当我还是一个十岁孩子的时候,就迷上了婺剧,觉得这是天底下最悦耳动听的戏剧,“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十八岁离家游学,他乡遇知音——越剧,中途移情别恋,“与我心有戚戚焉”;四十岁邂逅京剧,不惑之年竟为其所惑,“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而今倦鸟思归林,才知天下本无最悦耳动听的戏剧,只有最适合脾胃的戏剧——婺剧,“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而已。

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土,离开了孕育婺剧的八婺大地,蓦然回首,或许视野可以更加开阔一些;从婺剧到越剧,从越剧到京剧,再从京剧回到婺剧,兜了一圈,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或许态度可以更加超然一些。

是京剧祖宗,还是堂兄?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生前曾说过:“京剧的前身是徽戏,京剧要寻自己的祖宗,看来还得到婺剧中去找。”

有人有意无意把这句话奉为“尚方宝剑”,据此认为,京剧是国剧,可婺剧是京剧的祖宗,仿佛是无比尊崇的戏剧“太上皇”。

二百多年前,安徽徽州的徽班进京以后,与汉剧合流,逐步演变成国剧——京剧。同时,徽戏流传到相邻的浙江金华,跟金华的方言和乡土音乐结合,变成婺剧的六大唱腔之一。京剧和金华徽戏,都是徽州徽戏迁移他乡,与当地语言、音乐结合以后繁衍下来的后代。他们有共同的祖宗,彼此之间有血缘关系,可以说是堂兄弟,婺剧怎么会是京剧的祖宗呢?

至于为什么梅兰芳要从婺剧里寻找京剧的祖宗,那是因为当年京剧发展壮大以后,倒流到徽州,反而将自己的老祖宗徽戏淹没了。由于地域相对封闭,金华一带并没有多少京剧的市场,所以徽州徽戏的遗传基因,在古朴的婺剧徽戏里,得以比较原始地保存下来。就像现在的基因鉴定,如果没有直系亲属,可以找旁系亲属。

是重念白,还是重打斗?

网上热议浙江省金华市婺剧团排演的《二度梅》,一片叫好。正当我看得津津有味时,突然听到几句标准的普通话,显得特别刺耳,不免扫兴,原来请了一位北方的高明跑龙套。跑龙套的将就一下算了,毕竟戏份也少,念白不多;更有甚者,连正儿八经的角色,也由北方演员来演,也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不是说婺剧团不能聘请北方演员,而是北方演员应入乡随俗,学会婺剧的唱腔和念白,否则最好免开尊口。听说浙江龙泉实验婺剧团聘请了一位山东籍的武旦,能够说一口地道的缙云土话,殊为不易。南方人学讲北方话本是困难,而北方人学讲南方话更是难上加难。

据知情者称,聘请北方演员的原因无非有这么两条:一是工资较低,节省成本;二是擅长打斗,吸引观众。现在不少民间剧团生存困难,演员的工资水涨船高,而演出的戏金没有同步上涨,有点揭不开锅,聘请北方演员节省成本,情有可原。但是,如果为了擅长打斗而聘请北方演员,恐怕有点本末倒置了。

戏剧表演的程式包括唱、念、做、打,为什么念排在打前面?因为念比打更重要。为什么电影看了一遍一般不要再看第二遍?因为情节已经了然于胸,一遍足矣;为什么戏剧看了一遍又一遍,总也看不够?因为与其说去看戏,不如说去听戏,就像听音乐一样,百听不厌。听戏无非是听唱腔和念白,“千斤念白四两唱”,可见念白的重要性。相信多数观众像我一样,如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会选择念白而放弃打斗。打斗不够精彩,那是水平问题,还可以凑合;念白用普通话,让人怀疑还是不是婺剧,无法接受。打斗固然也很重要,但如果纯粹为了打斗去看婺剧,还不如看电影武打片或者杂技表演,那才惊心动魄!

是固守农村,还是进军都市?

只有百年历史的越剧,一起步就打入上海滩,从而风靡半个中国,成为我国的第二大剧种。越剧的发展奇迹,不由让人产生遐想:婺剧能不能走出浙江金丽衢,走进沪杭大都市?

地方戏的唱腔和念白,建立在各地“官话”的基础上,而“官话”又深受方言的影响。婺剧的唱腔和念白,大致是浙江金华的“官话”,譬如“如此”、“书”、“树”的发音,就很有地方特色,跟普通话相差十万八千里。一种地方戏能不能顺利向区域外推广,跟方言的通融性有一定的关联。

越剧和婺剧都发源于浙江,属于吴方言区,但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亚方言区。据复旦大学教授张世禄先生考证,吴方言区分为北方亚方言区和南方亚方言区。在北方亚方言区内,各种方言区别不大,相互可以听懂;而在南方亚方言区,十里不同音,相互不能听懂。越剧发源地浙江嵊县属于北方亚方言区,与杭州、上海一样,推广时遇到的语言障碍比较小;婺剧发源地浙江金华属于南方亚方言区,与杭州、上海分属不同的亚方言区,推广时遇到的语言障碍就比较大。婺剧要走进沪杭等大都市,首先面临语言障碍。杭州人听金华话,跟听外语一样,还以为是日语呢!

实际上,参加杭州婺剧联谊会的,都是在杭州工作的金丽衢人士,不太有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他们从小听婺剧长大,情有独钟,所以在异乡呼朋引伴,成立了这么一个自娱自乐的组织。倒是有不少从小喜爱婺剧的人,自从踏上杭州这块土地以后,移情别恋,越剧成为最爱,婺剧退居其次,包括曾经的我。尤其是浙江缙云的大学毕业生,在杭州创办了婺剧网,转而创办越剧网,创办业余越剧团,搞得红红火火,不亦乐乎。

任何一种艺术,都有生命周期,曾经赫赫有名的弋阳腔和海盐腔,而今安在?已经四百岁的婺剧如今面临的不是焕发青春的问题,而是延缓衰老的问题,这是历史铁律。当务之急,不是考虑如何扩充婺剧的地盘,而是如何巩固金丽衢等传统“根据地”,让这“星星之火”不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熄灭了,最好还能够掀起一个小高潮。

三十年来,看看有多少专业婺剧团解散了,有多少民间婺剧团熄火了?浙江浦江是著名的乱弹之乡,“浦江乱弹”曾经风靡浙赣,而专业的浦江婺剧团居然在二零零三年解散了,民间剧团也不成气候,老百姓要看一本像样的戏,都不能够。婺剧这个四百岁老人,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也衰老得太快了吧!这才是热心人士应该担心的。

现在,地方戏普遍走下坡路,跟越剧发家的时代背景已不可同日而语了。一百年来,电影分流了戏剧的观众,电视分流了电影的观众,网络分流了电视的观众,接下去以3G手机为载体的移动网络,必将分流固定网络的观众。所以,婺剧何时挺进沪杭大都市的话题,不是当务之急,可以暂时放一放。

是守成,还是创新?

创新是吸引观众的“兴奋剂”,是延缓衰老的“青春宝”。

远的来说,四百年前,婺剧的雏形是什么样的?谁也不知道,可能是农夫的田歌,也可能是送葬的哭腔,再到后来的坐唱,是不是创新?从坐唱到上台表演,是不是创新?近的来说,从男旦的雌雄喉,忽阴忽阳,到徐汝英的自然发音,行云流水,是不是创新?答案不言而喻。没有创新,就没有今天的婺剧。

有人说,婺剧是几百年来发展起来的,经历了多少代人的积累,凝聚了多少老祖宗的血汗,不能改变。历史悠久不能成为固步自封、拒绝创新的理由。婺剧不是珍藏在博物馆里的老古董,而是活跃在乡间街头的活艺术,活在千千万万观众的心中。而观众是活生生的,观众的审美情趣是变动的,一百年前的观众,与现在的观众,口味是一样的吗?就是我们这一代观众,跟我们父母一代观众也是不同的。儿时跟母亲一起去看戏,她不认识字,遇到演员有大段的唱,因为听不懂,就说“冗长”,不耐烦,而我正好相反,眼睛盯着幻灯片,看得津津有味。对母亲来说,看着打斗火爆的场面、粗犷夸张的动作,已心满意足;对我来说,虽然也很喜欢,但总不过瘾,觉得有所欠缺。随着观众审美情趣的改变,婺剧的表演也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要创新,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承前人优秀的文化遗产。现在的演员,最主要的问题是继承不够,没有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几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钻研,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如何创新?这也难怪,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受到多种娱乐方式的冲击,年轻观众被分流,舞台前经常剩下白发苍苍的老人,婺剧演出市场萎缩,部分专业剧团解散,业余剧团萎缩,许多优秀演员为了生计,不得不忍痛改行,演戏先要填饱肚子啊。

如今,创新成了有人偷工减料的“遮羞布”,变成瞎搞。有些民间剧团,简化了固有的表演程式,你如果提意见,他马上答复:“创新了。”原来的音调比较高,有人唱不上去,降低半拍,你如果提意见,他马上答复:“改革了。”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同样我们可以说“越是地方的,越是全国的”,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与众不同的个性,个性越鲜明,就越有生命力。婺剧之所以在全国地方戏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在于鲜明的个性——文戏武做,武戏文做。婺剧创新,不是要改变婺剧的这种个性,而是要张扬个性,在这个“文”字上加以完善和提高,使艺术之树常青。

作为婺剧界一枝独秀的翘楚,浙江婺剧团半个多世纪来不断创新,硕果累累,改编了许多传统名剧,起到了去芜存精的效果,堪称典范。譬如原来的《辕门斩子》中,杨延昭要斩杨宗保,谁来说情都没用,穆桂英上场,简单几句唱,就把事情搞定。著名演员葛素云觉得意犹未尽,人物性格也不丰满,一个偶然的机会,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佘太君来自少数民族,激发了她的灵感,编写了穆桂英的一大段唱词,不仅增加了穆桂英的戏份,而且使整个故事有理有节,更能服人。

婺剧的传统剧本都是民间艺人写的,有的过于简陋和粗糙,要以《辕门斩子》为榜样,加以改编,让故事情节更充实一些,感情世界更丰富一些,人物形象更丰满一些。

是兼收并蓄,还是画地为牢?

作为一个人,提倡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吸收新知;作为一种戏剧,也要兼收并蓄,不断吸取兄弟剧种的营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那种“祖宗成法不可变”的僵化思维,是画地为牢,只能切断滋育婺剧的营养,使婺剧之花迅速枯萎。

“文戏武做,武戏文做”,婺剧从理论上讲是文武双全、刚柔相济,完美无缺了。实际上,婺剧长期扎根于农村,为了吸引舞台前的农村观众,历史上的草台班子在表演的时候,比较注重做功的夸张剧烈、音乐的大锣大鼓、唱腔的高亢激昂、念白的诙谐幽默、打斗的精彩纷呈,相反,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不够深入,脸部表情也不够丰富。虽然专业剧团与民间剧团艺术水平不同,民间剧团也有高下之分,我以为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网上有戏友推荐某民间剧团演的《狄龙案》,其中狄夫人发兵回京一段,唱腔慷慨激昂,动作夸张剧烈,按理说表情焦躁愤怒,可那张年轻漂亮的脸,居然冷若冰霜,毫无表情。不知是演员没有注意到,还是导演本来就没有要求,或者是集体无意识——婺剧就是这样的,那就令人悲哀了。

婺剧创新的途径,除了细化、丰富和充实剧本以外,应该以我为主,借鉴兄弟剧种的成功表演经验,尤其是借鉴京剧青衣和越剧花旦注重情感表演的经验,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在一个“文”字上下功夫,做细做深做透,真正做到“文戏武做,武戏文做”,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而不能画地为牢,以为传统就是金科玉律,一丝一毫都不能改变。

越剧确实有风格单调、过于柔靡的缺点,也有细腻委婉、优美舒张的优点,尤其擅演注重情感的文戏,值得婺剧借鉴。譬如《红楼梦》的改编成功,让多少青年男女如痴如醉,如梦如幻。小说《红楼梦》,我先后看过六遍,至于越剧《红楼梦》,我先后听过多少遍,已经记不清了。脑海中老是萦绕着一个梦想,有朝一日能不能排一出风格迥异的婺剧《红楼梦》?在我的老家,正宗的八婺大地,越剧似乎更受广大观众尤其是女性和老年观众的喜爱,婺剧的地盘正在被蚕食,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最近,看了原浙江缙云百花婺剧团排演的《宇宙锋》视频,不由得眼前一亮:赵艳蓉几次出场,表情场场不同,一场是夫妻新婚的喜,一场是公公被害的悲,一场是得知进宫消息的怒,一场是在宫殿里假装的疯,主演陈丽俐感情之细腻、表情之丰富,在婺剧年轻旦角中出类拔萃。追问陈丽俐的出身,曾经是越剧的花旦,或许是吸收了越剧表演的营养。

正如四十岁的中年人可以向二十岁的青年人学习网络知识一样,四百岁的婺剧也可以向一百岁的越剧学习文戏。其实,婺剧四百年的发展史,正是一部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历史。乱弹发源于浙江浦江,可谓土生土长的声腔,它吸收了明代以后一直居于婺剧诸声腔中正宗昆曲的精华,称为“昆乱”,又吸收了徽戏的营养,称为“徽乱”。在著名乱弹剧本《双阳公主》中“落叶萧萧草原秋”一段,前面是昆曲的“昆头”和“小桃红”,再自然过渡到乱弹曲牌,从舒缓低沉到高亢激昂,正是“昆乱”完美结合的典范。

正像唐代诗圣杜甫所说的“转盖多师是汝师”,只要坚持以我为主的立场,婺剧就可以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成为延缓衰老的“青春宝”。

同类推荐
  • 素颜之美

    素颜之美

    《素颜之美》包括爱之禅、爱之初、爱之季、爱之切、爱之歌几部分内容。收录了沈力男多年来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跨度较大,有青春之作,也有中年时期的作品。选录的诗的风格,也是霄壤之别,韵与无韵,新体与旧体,诗词杂陈,都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有关。相同的是诗人真情的投入,真与爱。读这样的诗集,能够让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留一方属于自己的纯净角落,发现生活不止眼前,还有诗和远方。
  • 袁浦记

    袁浦记

    在近些年的故乡书写中,从梁鸿的《中国在梁庄》、王磊光的《呼喊在风中:一个博士生的返乡笔记》到黄灯的《大地上的亲人》,都是以纪实文学的笔触,再现中国乡村的转型之痛。与这些刺眼的乡村书写不同,作者用精纯美丽的文字,描写了自己记忆中青少年时期的故乡,塑造了一个童话般美妙的乡村世界。书稿的文字简洁凝练,颇有古典散文风范;状物摹形,极富人情动态。这美丽的语言,把故乡的美写活了。人到中年,回望故乡,回望少年,多是感恩之心,思乡之情。每个从故乡走出的人,谁能否认自己没有这样一份乡愁,没有这样思乡的梦?
  • 志摩的诗

    志摩的诗

    桑楚主编的《志摩的诗》收录了徐志摩的经典作品,分为诗歌和散文两部分,“诗歌篇”精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集子中最唯美的作品,“散文篇”精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等集子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作品的选择上,既注意其思想艺术成就,也注意其体式、题材、内容、风格的多样性,相信读者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个充满文采、充满激情、充满睿智的徐志摩。
  • 浮生若梦:红楼梦的前世今生

    浮生若梦:红楼梦的前世今生

    《浮生若梦:红楼梦的前世今生》是《红楼梦》研究的精华之作,收录了王国维、胡适、鲁迅、蔡元培等关于《红楼梦》研究的经典著作。红学研究的流派很多,包括“索隐派”、“新红学”、“评论派”等,著者从多个方面对《红楼梦》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和介绍。
  • 让青春的梦想飞扬

    让青春的梦想飞扬

    在这纷繁的世界里,有多少生命在寻觅着温暖,小小的爱,经不起等待,或许我们还未曾意识,其实我们一直都在为之努力着。伸手感悟滴滴温情,暖化了一个个陌生的心……身因情在,情伴心生。寻找生命中的珍贵,成就成长路上的美好与伟大!人生因青春而美丽,青春就是梦想的样子,我们的青春在悸动,我们的行囊中装着青春更装着梦想,我一直朝梦想奔去……智慧主编以深度感性的文章,让你智慧、达观、自信地面对人生……
热门推荐
  • 隐婚甜宠:娇妻疼入骨

    隐婚甜宠:娇妻疼入骨

    心灰意冷好不容易脱离苦海转眼间又落入狼嘴。酒醉误事?TM谁说的!明明是误人!谁来告诉她,不过是过了五个小时怎的自己身边就多了个男人?!KKK,一小时不到她就有主了???!“以后我来护你,守你,疼你,宠你,爱你。”这么宠溺的语气当真是传说中高冷禁欲的大神?<本文1V1专宠,对啦,外加一只萌宠神助攻。甜溺宠~欢迎入坑>
  • 卡牌抽取器

    卡牌抽取器

    楚南穿越了,这是一个灵气复苏下的驱魔时代。随着卡牌抽气器的激活,楚南可以随机抽取各式各样卡牌。【兽卡:蛮牛——可将其用在战兽身上,根据消耗的能量值程度,可使战兽继承兽卡不同程度的能力。】【天赋卡:丹药之体——使用后,服下的一切丹药效果获得提升,并有机率使服下的丹药品质上升。】【属性卡——厨艺+1】……【角色卡——天命之子】……【召唤卡——召唤神帝】
  • 绝代惊鸿

    绝代惊鸿

    轻抬眼眸,浅笑嫣然。当现代女孩撞上古代俏国师;当温柔与帅气结合一体;当撩汉与被撩擦出火花。某国师看着眼前明眸皓齿的小丫头,眉头轻皱,道:“林小姐这是何意?”某丫头丝毫不识觉悟,圈住眼前人的颈项,眯起双眸笑开道:“公子的眼睛甚是好看,没有风,没有月,没有星星亦没有美人儿,不知小女子有没有这个荣幸,入了公子的眸呢?”某国师无奈,揽了女孩的腰在掌中,眸色深了深:“早就听闻小姐治家有方,鄙人余生愿闻其详!”某丫头:……(本书全文甜宠,无虐无误会,欢迎入坑。)
  • 自然万物奇观百科

    自然万物奇观百科

    宇宙是个大迷宫,地球是个万花筒,真是奥妙无穷,神秘莫测,无奇不有,怪事迭起,许许多多的奥秘现象简直不可思议,使我们捉摸不透。
  • 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指挥官请签收你的舰娘

    指挥官请签收你的舰娘

    一支烟,一杯茶,一个图纸刷一天。当李晨迷迷糊糊刷了一天的金凯旋图纸,睁眼一看已经穿越异界,流落荒岛。就在这时一个有着猫耳的神秘小女孩出现在了他的身旁:“指挥官,为了港区的未来和大家的微笑,今天也请多多努力哦。”于是为了守护小女孩的微笑,照顾港区中的舰娘们,李晨女装前进中。
  • 剑御九重天

    剑御九重天

    身具尤蒙魔族能力的人族少年木羽无意间加入贫穷寒酸的落尘派,这个连打劫大哥都不愿意浪费时间的门派之中却藏龙卧虎,隐藏着天大的秘密!你看不起我的门派?那只是你目光太狭隘!
  • 凤族有女之凤耀九天

    凤族有女之凤耀九天

    凤玲珑本是人间一名普通的白富美,拥有人人羡慕的漂亮脸蛋和身材,父母更是对她百依百顺,可入学还不到一周,居然车祸挂了?竟然还要在凤族重生?带着18年的记忆重生到一个小娃娃的身体里,接收着异界资讯,修仙除魔匡扶正道,也因此认识了命定的那些人。禁忌的爱恋,爱与被爱都是一种折磨,她能改变这宿命纠缠吗......
  • 班长大人好忙

    班长大人好忙

    章小蛮:“我跟你们说说,咱们的单大班长可是很忙的。”众人:“嗯?我们怎么没看出来?”章小蛮:“明摆着的啊,你看他忙着学习,忙着为班级服务,还有……“”众人:“还有什么?”章小蛮脸一红,自以为小声点说道:“还有……忙着跟我谈恋爱![羞涩]”众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