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8500000012

第12章 《二度梅》:修旧如旧,推陈出新

忽然想起浙江金华随处可见的徽派建筑:犬牙交错的窗棂、气韵生动的图案、天衣无缝的凿枘,虽然经历了上百年的风吹雨淋,偶有虫蛀腐朽的部件,整体结构依然完好无损、牢不可破,这是前辈能工巧匠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对于文化遗产,业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推倒重来。先用推土机将古建筑推倒,再用钢筋水泥重建,外面喷漆喷火做旧,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假古董;另一种是推陈出新。保留总体的框架,哪个部件坏了就换哪个,修旧如旧,依然不失为一件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基因、历久弥新的艺术精品。

有幸处在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不幸也是传统文化急剧衰退的时代。科技的发达,反而导致人体功能的退化。传统技艺失传了,曾经名噪一时的浙江东阳木匠,而今安在?不光是建筑,书法、绘画、戏曲等传统艺术都逃不出人才断层的宿命。

已经在八婺大地走过了四百年风风雨雨的婺剧,近几十年来命途多舛,先是“文革”的十年浩劫,后是市场经济的三十年冲击,市场萎缩,名家凋零,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在这种情况下,要延续婺剧的文脉,是推倒重来、另起炉灶,还是修旧如旧、推陈出新?浙江婺剧团下属的金华市婺剧团去年重排的《二度梅》,专家叫好,观众叫座,探索了一条在新时期弘扬婺剧传统文化的路子。

主题求“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婺剧作为一门艺术,何以动人?无非一个“情”字。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在《牡丹亭》的《题词》中更是把“情”提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总体而言,婺剧传统上重情节的完整连贯,轻感情的深度开掘,尤其是农村的草台班子,往往借助大锣大鼓的音乐、剧烈夸张的动作,掩盖感情表演的苍白。每演一本戏,从头到尾,一五一十,娓娓道来,将故事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便于观众理解和接受。同时也带来了一个致命的缺陷:两三小时的戏,往往长达十来场,平均用力,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同样一个剧目,京剧和越剧往往更重情感的深度开掘,该详则详,该略则略,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在大致连贯的前提下,一般将故事情节尽量压缩,把一些可有可无的省略,或者是一笔带过,惜墨如金,省下更多的笔墨,腾出更多的时间,留给情感戏,浓墨重彩,不惜篇幅,酣畅淋漓。

金华市婺剧团重排的《二度梅》,很好地弥补了婺剧情感戏的短腿。无论饰演梅良玉的施美娟,还是饰演陈日升的叶海潮,甚至一般跑龙套的演员,无不充满激情。最忘我投入的,是饰演陈杏元的花旦范红霞,她的演技炉火纯青,感情酣畅淋漓,每次看视频,我心中不免嘀咕:看她的神情,或许已经将自己和角色融合在一起了,不知道舞台上的那个人,到底是陈杏元,还是范红霞?可以这么说,是《二度梅》将婺剧的感情戏从短腿变成了长腿,具有典型的标本意义。

按李笠翁“一人一事”戏曲理论,《二度梅》的精华就集中在“一人一事”上,“一人”就是陈杏元,“一事”就是陈杏元离亲别故,出塞和亲,足足演了五十分钟,其余的都是铺垫。在这五十分钟的剧情中,时时处处凸现了一个“情”字,公和私两种相互交集的感情。从私而言,时时都是陈杏元的亲情:“活生生别亲人,天各一方。只能在睡梦中,欢聚一堂。”一是父(母)女情:“叹爹娘,呕心沥血养女儿,实指望长成后替父分忧,谁料想热望成灰反添祸。”二是姐弟情,三是夫妻情:“妹望兄弟望姐,实难舍苦难分,难舍难分难诉难言痛断肠。”四是长辈情,对送她出塞和番的父亲的同僚党进依依而别。从公而言,处处都是陈杏元的爱乡情:“登重台望家乡,重峦叠嶂。云重重雾茫茫,望不见家乡”,以及爱国情:“抬头望,只见行行南飞雁。雁儿啊雁儿,恨不能生双翅,与你同飞回长安”“一袭汉衣襟,寄语众乡亲。可怜离乡女,未忘故国情”。最后为了不使奸臣卢杞的卖国书信传到北番,准备以身殉国,在落雁崖“宁轻生仿屈原,抱恨投江”。

“多情自古伤离别”,何况是生离死别,《二度梅》将离别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一别父母,肝肠寸断,去而复回,陈杏元欲别不能,来来回回,竟有三次之多,长达七分钟;二别夫、弟,在重台之上,陈杏元赠钗,梅良玉赠诗,陈杏元三次回首,梅良玉两度昏厥,缠缠绵绵,长达二十六分钟;三别故国,过雁门关,渡黑水河,拜昭君庙,鸿雁南飞,故国难离,长达七分钟。

看了范红霞的激情演出,才知道什么是难分难舍,什么是肝肠寸断,什么是生离死别,什么是一步三回首,纵然是铁石心肠,也要为之动容。

做功求“难”

范红霞的做功融合了青衣的细腻和刀马旦的剧烈,柔中带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难度空前,将婺剧“文戏武做”的艺术个性,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二度梅》中,最为观众津津乐道的高难动作是坐辇、攀藤、跳崖和漂浮。陈杏元坐轿时,一脚前倾,一脚下蹲,重心下移,全身摇摆,同时还要感情饱满地演唱大段大段的唱词,做功和唱功珠联璧合,完美无瑕。在送别一场,表演轿子功的时间长达五六分钟,这是常人难以想像的,一般演员难以企及的。

陈杏元爬落雁崖,一路披荆斩棘,鲜血淋漓。途中有一难以逾越的沟壑,只得攀藤飞越,在舞台表演上是连续转圈达十多圈,有正向的,有反向的,容易头昏目眩,难度可想而知。而范红霞在表演这一连串动作时,连贯自然,毫无破绽。爬上落雁崖后,陈杏元抱恨投江,后空翻倒地加“鲤鱼滚草”,难度不小。投江以后,陈杏元被河水漂走,一会儿正向旋转,一会儿反向旋转,一会儿上身前倾,一会儿上身后仰,摇摇摆摆,一连串动作自然、柔软、连贯,一气呵成。

从坐辇到攀藤、跳崖、漂浮,范红霞的一系列高难动作,将婺剧“文戏武做”的表演特色,发挥到了极致,成为演技派的代表人物,如今活跃在婺剧舞台上的花旦,恐怕无人能出其右了。

突然想起了名噪一时的京剧尚(小云)派名剧《昭君出塞》,也采取“文戏武唱”的办法,以求火爆,增进视觉上的美感。王昭君在出塞后换乘烈马之时,就使用了串“鹞子翻身”、“趟马”疾驰、俯冲“圆场”等属于武功技巧的动作。不过,除了高难度的做功以外,在情感的演绎方面却有些苍白,让人觉得是为了武戏而武戏,有点做过头了,不如《二度梅》的感情饱满。

唱腔求“新”

遥想二十年前,曾经参观浙江桐乡乌镇东栅的茅盾故居。岁月留痕,至今记忆犹新的不是茅盾故居本身,而是所在的东栅古街,虽然历经风吹雨打,依然原汁原味,完好无损。当乌镇作为江南古镇进行开发以后,故地重游,惊讶地发现东栅古街变长了,再看看跨河的石桥、跨街的廊棚,古拙质朴,确是旧物。幸亏业内人士指点迷津,才使我恍然大悟,原来古街在修缮的时候,用旧的原料、旧的工艺,修旧如旧,那些小桥,是从乡下的古桥拆过来的,那些廊棚,也是从乡下的旧房拆过来的,而不是将新石料、新木料做旧。

建筑如此,婺剧何尝不是如此!范红霞在《二度梅》中的唱腔,乍听有些陌生,再听似曾相识,细听水乳交融,原来是借鉴了京剧程派唱腔的发声方法,为我所用。程派对京剧来说是旧腔,而对婺剧来说则是新声。

众所周知,程派声腔艺术以独树一帜的发声、吐字、用嗓、润腔等综合技巧,创造了风格含蓄、深邃曲折、亢坠断续的唱腔。程腔虽以幽咽婉转著称,却于柔美的旋律之中,别具一股阳刚之气,锋芒咄咄逼人,更有强烈的感染力。程派唱腔的另一个特点是用气引声,以字行腔,以腔传情,形成了藕断丝连、若断若续的情调和韵味。

从题材上来讲,程派擅长演唱《昭君出塞》、《春闺梦》、《荒山泪》等悲剧,而《二度梅》中出塞和番,好比程派的《昭君出塞》;从声腔上来讲,婺剧徽戏和京剧有共同的祖先,有共同的遗传基因。范红霞拿来的,不是交响乐的“洋材料”,也不是流行音乐的“新材料”,而是质地相近的京剧“旧材料”,糅合在婺剧声腔中,水乳交融,天衣无缝。同时,糅合京剧程派唱腔以后,又不同于程派,在委婉中不乏激烈,在低回中不乏高亢,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格,正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扬己之长、避己之短的成功尝试。

舞美求“真”

传统戏曲,动作是程式化的,舞台是虚拟化的。方寸舞台,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既可以表示千军万马,也可以表示单枪匹马;既可以表示一马平川,也可以表示崇山峻岭;既可以表示亭台楼阁,也可以表示小桥流水。夹了两面旗帜,表示乘车;拿了一根鞭子,表示骑马;低头弯腰提裙抬腿走碎步,表示上楼。

几百年来,戏曲舞台的虚拟化,或许是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现在利用声光技术,制造出让人身临其境的逼真幻境。声光技术只是辅助手段,任何舞台艺术都可以用,不光是传统戏曲;任何剧种都可以用,不光是婺剧,目的是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心灵以震撼,从而烘托主题。如果唱念做打等表演程式是传统的,那么声光技术是锦上添花,相得益彰;如果唱念做打等表演程式是现代的,那么声光技术是掩盖内容的空虚,欲盖弥彰。

《二度梅》一开始,便是狂风大作,折断梅枝。如何艺术地重现这个场景?传统方法只能靠声音的呼啸和演员的旋转,狂风吹得梅良玉连续打转,头昏目眩。而通过现代声光技术,制造了乌云压顶、电闪雷鸣、狂风呼啸、摧折梅枝的逼真效果,让人身临其境。

重排以后的《二度梅》,舞台更优美,场面更宏大。譬如,梅花二度开放以后,舞台上有四个绿衣少女手持红梅,翩翩起舞,有四个黑衣小厮手持红梅,来回穿梭,非常美观。又如陈杏元和梅良玉在金殿赐婚之时,有八个红衣女子,手持红梅,烘托气氛。再如送亲的仪仗队,包括四个手持斧钺的武士,四个手持旗幡的武士,八个衣着艳丽的宫娥,总计有二十三人之多,浩浩荡荡,场面壮观。

而新编越剧《李慧娘》的舞美,有人赞美:“全场可以升降的灯笼、可以旋转又能攀爬的假山、用威亚吊着飞……简约又不简单,现代又有动感。”有人指责:“在空灵、诗意的外衣背后,掩盖不住的却是此戏本身的空虚。”正因为内容的空虚,所以需要华丽的外衣来掩饰。

现代科技,给婺剧插上二度腾飞的翅膀。与百年前的全盛时代相比,婺剧是不幸的,不再是主导的娱乐方式,不再是全民看戏品戏,不再是独霸演出市场。同时也是幸运的,因为有了电,舞台上便有了缤纷的灯光,有了洪亮的音响,有了清晰的字幕,有了形象的照片,有了逼真的唱片,有了动态的录像;因为有了网,便有了婺剧QQ群,方便戏迷交流,有了婺剧论坛,方便戏迷探讨,有了网络视频,方便戏迷看戏,有了视频聊天室,方便戏迷会唱。

金华市婺剧团重排《二度梅》的实践给我们以启发:与其推倒重来,不如推陈出新。身处一个传统文化急剧衰落的时代,一个艺术大师空前缺乏的时代,如果没有一流的编剧、导演、乐师和演员,要全面创新,很可能力不从心,弄出个古不古、今不今、中不中、洋不洋的“怪胎”来,这种例子还少吗?还不如正视现实,因为时代的原因,我们才不够高、学不够富、艺不够精,最佳途径是继承前人的艺术成就,从传统剧目中挖掘宝藏,去粗存精,使其既符合现在的口味,又保存传统的精髓,同时借鉴和吸收兄弟剧种优秀的表演艺术,为我所用,以增强个性、弥补缺陷,从而推陈出新,重铸精品,排出更多更好的《二度梅》来。

同类推荐
  • 花期:汤错草木鸟兽虫鱼疏(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花期:汤错草木鸟兽虫鱼疏(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人类出于食物链的顶端,享受着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处于三十岁迷茫期的作者回到汤错,深入田间地头,潜心学习研究各类花草,用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
  • 北大经典课

    北大经典课

    本书收录了上百篇经典作品,凝聚了古今中外的文学精髓,体裁涉及散文、诗辞、小说、戏剧,充分呈现出经典文学作品的不朽魅力。书中遴选季羡林、朱光潜、胡适、老舍等北大名师的名言作引开篇,在北大学者的引导与点评中,吟咏绵绵古韵,重温民国经典,观赏异域风情,追寻生活之美。上完这一课,从此爱上经典,让我们在诗词中邂逅一段纯美感情,于戏剧故事里领略几番悲欢离合吧。
  • 沙上的卜辞Ⅰ

    沙上的卜辞Ⅰ

    耿占春,80年代初以来主要从事诗学、叙事理论和当代文学批评。著有《隐喻》(1993),《观察者的幻象》(1995),《叙事美学——探索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小说》(2002),《失去象征的世界》(2008)。多种随笔著作《痛苦》(1993),《话语和回忆之乡》(1995),《沙上的卜辞》(2008)等。另有社会思想随笔和诗歌写作。曾获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奖年度批评家奖。现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 金三角风云

    金三角风云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以翔实的资料介绍了泰国政府和警方剿灭金三角坤沙贩毒集团的艰难过程。神秘之域金三角,漫山遍野的罂粟花,却滋生罪恶与杀戮,这里曾经拥有一个“主人”——大毒枭坤沙,他的毒品帝国是如何建立,又是如何倾塌?全世界范围内的禁毒更是任重道远。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坤沙毒集团的起源发展,重点描写了泰国警方为了保护国家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同毒贩做斗争的决心和行动。
  • 智慧人生

    智慧人生

    《智慧人生》是一部汇集“中国小品大王”黄小平千篇作品的大型文集。黄小平的小品文取材生活,寓意深长,励志耐品。作者站在生活细处低处仰视人生人性和灵魂的高处,融合寓言、故事、诗歌特性,文风雅致,细致考究,干净凝练,微言大义,充满生活的草根气息和人生的烟火气息,充满音乐的节奏感,充满知性和诗性,贯穿着爱、乐观、进取、顽强等主题,闪烁着心灵和智慧的火花,有益于职场心理建设,有益于当代人的精神建设,具有醒世警世的作用,给人以精神滋养和思想启迪。
热门推荐
  • 二次元游戏供应商

    二次元游戏供应商

    这是一个把游戏卖到各个次元的故事,打打杀杀多没意思,为什么不一起坐下来打一把昆特牌呢?角色扮演,即时对抗,模拟经营,总有一款适合你。(合同已寄,随手投资一波好吧,抱拳了老铁。)
  • 曦雪落尘

    曦雪落尘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专门写自家创作的文采,有兴趣的可以看。
  • 苟在美食的俘虏

    苟在美食的俘虏

    我叫秋雨,我穿越了,而且魂穿到一具尸体上了,我慌得一匹……【叮!系统正在安装……】……我叫秋雨,我穿越了,我稳如老狗,因为我的金手指上线了。【叮!咸鱼系统安装完成!】秋雨:“……”
  • 葬天策

    葬天策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秦轩后背,血迹斑斑,分不出是他的,还是敌人的,沉重的脚步越走越远,只留下一声叹息
  • 八卦王妃

    八卦王妃

    八卦有风险,便宜莫轻占。她不过一时贪念,便被强行捆绑可恶相公一枚,从此,她跌在婚姻坟墓里,爬都爬不出来。他们的故事,由乌龙开始,却以亮瞎狗眼的结局收尾,简直堪比盗版小红帽!她居然能与大尾巴狼共舞,老天,你还能再狗血点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朱颜改

    朱颜改

    那是一把二十四骨的纸伞,伞上绘了一只羽翎纤长的彩凤,细雨沾湿了伞面。执伞人穿一双墨绿的绣鞋,在京城的朱栏玉栋下,缓缓游荡。张铭不过是一个送菜人,他挑着沉甸甸的青菜,走在通往朱府偏门的石桥上,忽然,他看到了一个人,一个绝色美人。细风吹起了美人的面纱,张铭看到了他这辈子见过的最好看的女人,虽然那女人的脸,自得透明。但那的确还是张铭这辈子见过的最好看的人,因为在那之后,张铭就死了,张铭觉得,自己死的时候,好像还闻到了那女人身上轻柔的香气。
  • 江湖三女侠

    江湖三女侠

    本书主要讲述了清朝初年以吕四娘、冯瑛、冯琳组成的江湖三女侠的传奇经历。康熙末年,隐居十载的河南武师冯广潮在为孪生孙女冯瑛、冯琳周岁之时,突遭清廷“血滴子”的袭杀。冯广潮之徒弟唐晓澜携师嫂及冯瑛逃亡途中,得关东四侠相助,终逃上氓山,为武林奇人独臂神尼的徒弟吕四娘所救,冯瑛则落入双魔手中。杨之女杨柳青与唐晓澜朝夕相处,暗生情愫,杨仲英也有意将其许配与唐晓澜。但因其娇纵任性不为唐所喜,唐心底钦慕的仍是风姿爽朗、温言笑语的吕四娘,遂留书出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安全责任无小事

    安全责任无小事

    在任何时候,事故带来的损失总是令人心痛:在21世纪的头五年,我国平均每年发生火灾21万起,死亡约2000人,经济损失约12亿元人民币,尤其是造成几十人、几百人死亡的特大恶性火灾时有发生,给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事发之后每次分析这些事故的成因时,都要被归结为个人或者企业缺乏安全责任意识落实。本书建立起以人为本的安全责任体系,将责任意识融入到我们每天的工作中,做到“检查到位,不漏过一个细节;措施到位,不漏过一个疑点”。用责任心为我们的安全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 简·爱

    简·爱

    简·爱父母早亡,寄居在舅舅家,她逆来顺受,却依然挨打受骂,终于有一天她的恐惧和忍耐到了极限,最后发展到对舅母当面反击。舅母把她送进孤儿院,后来她成为罗切斯特先生家的家庭教师。罗切斯特先生脾气古怪,但经过一段时间接触,简·爱爱上了他。在这段经历中,简·爱进一步成长,变得更加热情、自尊、倔强。然而在他们举行婚礼时,梅森闯进来指出古堡顶楼小屋里的疯女人是罗切斯特先生的妻子。简·爱不愿作为情妇,离开了桑恩费尔德,来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在牧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乡村教师的职业。在牧师向简·爱提出结婚时,她想起了罗切斯特先生,当赶回桑菲尔德时,古堡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简·爱找到他并大受震动,最终和他结了婚,过上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