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8500000010

第10章 从看热闹到看门道

儿时在家,听大人说看戏,一看“台面”(扮相),二看“做功”(演技),三看“喉口”(唱腔)。对年轻演员看“台面”,要求长得好看,青春靓丽,赏心悦目,演技反而是次要的了;对年长演员看“做功”,要求做得好看,演技精湛,炉火纯青,扮相差一点可以理解;对所有演员看“唱腔”,唱得好听,或高亢激昂,或低回委婉。由此可见,当时不少农村观众,对婺剧演员的扮相要求高于演技。

有一位戏友曾经问我,知不知道如今在戏台前看戏的到底是些什么人?一时语塞。据他观察,大部分观众是“狗看花被单”,有的是文化偏低的老年人,甚至连字幕也看不懂;还有的是凑热闹的年轻人,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山水之间,不看表演看美女,包括台上和台下的;真正酷爱戏剧又懂得戏剧的戏迷,是少之又少的。这种说法,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大部分观众与其说是看戏的,不如说是看热闹的。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戏迷作为外行,除了现场感受演戏像过节一样的热闹气氛以外,是不是也应该看出其中的一点门道出来呢?所谓戏剧的门道,只要肯去钻研,其实并不高深,一言以蔽之,无非“四功五法”:“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把它们作为标尺,一条一条去衡量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或许就能做到八九不离十了。演员的扮相确实重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演戏毕竟不是选美,如果把扮相放在演技前面,就有些本末倒置了。而且,一位优秀的演员,即使在外貌上有瑕疵,一般都可以通过巧妙的化妆,加以掩饰;反之,如果演技不行,演员即使长得貌若天仙,也不过是一只摆设的花瓶。退一万步讲,就是现代选美,除了看模样是否标致以外,还要考考参选者的智慧。

总体来讲,京剧的戏迷比婺剧的戏迷要专业得多,更懂得戏曲的门道,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果说,诗歌的神来之笔称为“诗眼”的话,不妨把戏曲的精彩之处称为“戏眼”。有的京剧戏迷,对剧目已经滚瓜烂熟,还是要进戏院看戏,不看全本,而看“戏眼”。一开始晃晃悠悠,漫不经心;一到“戏眼”,全神贯注,目光如炬;看完“戏眼”,一拍屁股,溜之大吉。如果“戏眼”演得到位的,当场给你喝彩,事后给你传播美名;如果“戏眼”演得不到位的,当场给你喝倒彩,事后给你传播臭名。虽然做得有点绝,但其对戏剧的钻研精神,着实可嘉。

有的京剧名角,每次演唱都略有不同,并成为戏迷津津乐道的美事。如果名角演唱四句,四个戏迷约定各记一句,听完一句,一人便出戏院,然后写在纸上,把四句凑合起来,比较一下这次唱的四句戏词,跟上次唱的有啥不同、高下如何、为何要这样改。议论一番,便心满意足,不再看戏,欣然散去。

很多婺剧戏迷与我一样,除了喜欢戏台前那份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的热闹以外,也希望能够懂一点戏剧的门道,做一个外行中的内行。这就需要孜孜不倦的学习,培养听戏的耳朵和看戏的眼睛。向谁学?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可供选择的途径很多:——向老师学。戏迷可以与戏剧界的专业人士交朋友,拜他们为师,不耻下问,日积月累,必有斩获。浙江义乌的“飞云居士”酷爱戏剧,曾经自费到中央戏剧学院进修两年,令人感佩。浙江武义的“春秋亭”曾拜浙江婺剧团的鼓板范志贵为师,并有幸成为关门弟子。

——向书本学。老师的学问再渊博,也是人,不是神,因为人生有限,知识无涯;而书本如汪洋大海,浩瀚无际,可以从中不断地汲取戏剧的营养。武义的“春秋亭”在网上发了一篇《我所看过的婺剧书籍》,给我们开了一张书单,让人受益匪浅。在这张书单中,既有介绍婺剧全面知识的,如《婺剧简史》、《中国婺剧史》;也有介绍婺剧某种声腔的,如《婺剧高腔考》、《兰溪滩簧》、《浦江乱弹》、《武义草昆》、《婺剧徽戏》;更有介绍婺剧音乐的,如《浦江乱弹音乐》、《婺剧常用曲调集》、《婺剧音乐器乐曲选》、《民族打击乐与婺剧锣鼓》;还有介绍戏曲人物的,如《怀念父亲梅兰芳》、《戏痴说戏》,等等,共有三十多种。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我们不妨把它套用到戏剧欣赏上来:“熟看书籍三十本,不会看戏也会看”,关键是静下心来,沉浸进去,坚持下去,千万不可心浮气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向网络学。网络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而“百度”、“谷歌”之类搜索引擎是打开这个宝库的“钥匙”。在网络中,你要啥有啥,戏剧的网页、新闻、图片、视频、贴吧、MP3,应有尽有。网络里还有戏剧论坛、QQ群、演唱室,便于戏友呼朋引伴,切磋交流,共同提高。尤其是像我这样人在异乡,很少有现场看戏的机会,网络便成了学习和欣赏戏剧的主渠道。

只有台下的观众多少懂得戏剧的门道,才能够发现台上的演员的闪光之处,也才能够发现他们的不足之处,加以品评,才能促使他们在演技方面精益求精,从而做到台上台下相互促进。假如观众都是“狗看花被单”,演员即使演得再精彩也是高山流水难遇知音,那不是演给墙壁看吗?还有精益求精的动力吗?

同类推荐
  • 闲话闲说

    闲话闲说

    《闲话闲说》是阿城先生关于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的讲谈集,以文学史的笔法,与朋友和听众闲谈的口吻,观之世俗文化与中国文学的万般景象,呈现文化的阿城“杂”和“通”的一面,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理想国推出二十周年纪念版,增订万字文章《中国世俗与中国文学》。“二十年前有一个小册子叫《闲话闲说》,今天重提,希望将中国文化与文明做更多的联系。‘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是许多次讲谈的集成,对听众演讲和与朋友闲谈,我们共通的知识财富是世俗经验。世俗经验最容易转为人文的视角。如此来讲,最宜将理论化为闲话,将专业术语藏入闲说,通篇不去定义“世俗”,使听者容易听。”
  • 名家名作精选:老舍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名作精选:老舍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
  • 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

    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

    本卷包含契诃夫经典名剧《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按创作时间排序,并收录焦菊隐写于1943年的《<樱桃园>译后记》。这三个剧本,虽然故事不同,所表达的都是契诃夫始终关注的主题:他憎恶十九世纪末俄国社会随处可见的、只知道用一些不连贯的空谈,对“未来”的空想,以充实当下空虚没落偷懒的生活的灰色的人群,他同情勤苦劳动却被毁灭了幸福和希望的另一群人,他用抒情诗一般的结构和台词、背景描述,创造了现代戏剧的开端。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家喻户晓的回忆性散文集,比较完整地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在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的同时,将这些回忆融入理性的思考中,读来温馨而又受益匪浅。《野草》是鲁迅先生创作生涯中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其中收录了散文诗二十三篇。这些作品,按鲁迅先生的说法是包含了他自己一生的人生哲学。全书以曲折幽晦的象征手法表达了他对现实的失望和愤懑,其文笔深沉隽永,意象玄妙奇美,是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佳作,同时,也是研究鲁迅先生思想的重要资料。
  •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你总会路过这个世界的美好

    这是一本站在青春的尾巴上的回顾和总结之书。直面内心,砥砺成长,献给80、90两代人的青春自白书。毕业十年了,但我们的青春依然不老。学生、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北漂、作家、创业者……伴随着这些不断转换的身份标签,得到或者失去,辛酸还是荣光、荆棘或是迷茫,不管经历着什么,一路走来,我们都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致敬我们都曾路过的青春,致敬回忆里想见却不能再见的人。
热门推荐
  • 我俩妖师跑修仙

    我俩妖师跑修仙

    黎梦和妖妖看着她俩的这个徒弟,齐齐嘴角一抽,这徒弟让她俩怎么教,简直了。。。在以前的世界听说天韵道体,就是天道的亲儿子,现在不止亲眼见过了,还教过,教到后面,她们俩只能呵呵。。。(||?_?)
  • 隐元禅师语录

    隐元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柒玖六十三

    柒玖六十三

    谁能想到,你我的缘分早就开始。谁又能想到,你我的孽缘如此之深。高三的怦然心动,“我们在一起吧!”大学的朝夕相处,“我们分手吧!”两年的考虑,“我们还在一起吧!”一年后的浪漫旅行,“我们结婚吧!”一年后的绝望,“签了,离婚吧!”三年的追寻,三年的寻找,“我有多爱你,你还不知道吗?是不是……还要看看我的心,是否刻上了爱你两个字。”
  • 干了这碗恒河水穿越印度

    干了这碗恒河水穿越印度

    一朝穿越,大梦初醒……为什么空气里都是一股咖喱味儿?为什么周围的女人全都干瘪瘦弱,麻木不仁?为什么我这具十岁的身体明天就要入洞房?夏枫无语问苍天!苍天变无语:乖,古印度欢迎你,这里绝不会是你的地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比利想要全世界

    比利想要全世界

    在同龄人的影响下,小朋友往往会想要最新的玩具、最酷的电子产品、最漂亮的衣服,但对于在这些东西上所花费的金钱来自哪里知之甚少,而这一认知却对孩子的将来至关重要。比利想要一副新滑板,他不懂为什么大人不买给他。一旦他明白,父母原来要付出那么多,来支付各种账单、经营一个家庭,他会更尊重父母对家的投入。比利最终得到新滑板了吗?谁付的钱?他们一家人今年还有钱出门旅行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万里深情不如你

    万里深情不如你

    唐琳期跟陈沫在一起是各取所需。一个要钱,一个要人,简单直接。原以为能做到收放自如,可事实往往不近人情。日久生情,老坑,希望能写出些新意。
  • 中国古代贪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贪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吏治清则国脉旺,吏治浊则国势颓。毋庸置疑,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社会政治生活中诸多腐败的源头,为害最烈。翻阅史册,贪官如蚁,罄竹难书。在本书编写中,比较系统地选择了上自先秦,下至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贪官。古人云:“以钢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从明得失。”揭露批判中国历代贪官的劣迹,可以警醒世人。为此,编者编著了《中国古代贪官传》。
  • 玄灵邪神

    玄灵邪神

    苏瑾墨,一个平凡的少年,自幼更随自己的姑姑长大,一次意外获得鬼帝传承,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 迷途

    迷途

    李贺被我哄走不到半小时,他母亲就来了电话,这个昔日的上级言语之间依然毫不客气,大声斥问我怎么如此无情无义见死不救,即使不念及与李贺的儿时情谊,也该看在她当初对我知遇之恩的份上施以援手。她列举了许多我已经印象模糊的事例,但我不为所动,只想寻找机会插话告诉她我离开局里出来干律师的真正原因。李贺母亲没完没了地诘问着,后来竟嘤嘤呜呜地哭泣起来,说自己命苦,老头死得早,儿子又这般不争气。方晓你不知道,她说,你不知道我家里现在坐了多少人,都面露凶光,有的还手握匕首钢管,他们想干吗,想对我老太婆动粗吗?我说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