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9900000001

第1章 掌握幸福的密码(1)

汪冰精神卫生学博士

作为《幸福有方法》的忠实拥趸,每当向周围的人推荐此书时,总有人问我它和那本大名鼎鼎的《幸福的方法》之间究竟有什么。作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幸福课的讲授者,《幸福的方法》的作者泰勒·本-沙哈尔博士曾指出,他旨在通过这本书让大家了解幸福的真相并努力帮助每个人都过得更幸福。在书中,他不断用充满启发性和饶有趣味的方式促请每一位读者反思自己的生活,省察自己一直以来追求幸福的方式,于无声处的自我顿悟常常撼动人心。在我看来,这本书是一盏幸福之路上的灯塔,能够帮助我们看清现在,亦能望见未来。原来,只有将“幸福”作为人生的至高财富和指导生活的终极目标,“更加幸福”才不会沦为空谈。

如果说《幸福的方法》是掀起幸福革命的先锋队,那么这本《幸福有方法》就是帮助你获得持续幸福感的后备军。换句话说,当你读完《幸福的方法》,感到惊醒、顿悟的时候,一定急于知道更多关于如何拥有幸福生活的秘籍,那么,《幸福有方法》正是你幸福旅程接下来的向导。就在我写这篇推荐序的时候,手边的这一本《幸福有方法》已经被翻过无数遍,贴满了小标签。对我来说,它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导游手册,每次随手翻阅都有不同的心得。也许,这就是追求幸福与成长的最大喜悦所在,旅程本身即是目的。

环顾四周,我发现周围大部分人的“幸福梦想”都有两个惊人的相似之处。第一,他们打算享受幸福的时间都准备在退休或财务自由以后;第二,其内容除了环球旅行就是开个咖啡馆或者茶馆。因此,他们在描述所谓幸福的时候大多带着一脸白日梦的表情,眯着眼说:“等我有钱了……等我有时间了……”就这样,我们一遍遍在大脑中彩排着幸福到来的情景。然而,这些看似幸福的愿景有可能正是幸福的陷阱。仔细想想,其实今天的我们可能已经完成了无数个昨天的梦想,例如结婚了、工资涨了、开上车了,但是在这之后很多人并没有感受到持久提升的幸福感,物质上的追求甚至还会带来更多的不快乐。就像书中所说的,我们越跑越快,但是终点很快就又再一次成为起点;我们在不断收获,却又好像一无所获;在永不满足的焦灼中,我们无法停下来,哪怕已然身心俱疲。尚未拥有的时候不满,拥有之后又会更快地厌倦,这简直就是这个号称“急之国”的国民当下心态的最佳写照。

“当……的时候,我该多么幸福”——这正是本书所指出的幸福的陷阱之一。其实,环境的改变对幸福感差异的影响只有10%,本书给出的答案也许会出乎你的预料:贫穷与富有、健康与疾病、美丽与丑陋、结婚与离异,这些生命中诸如此类的不同境遇只能解释10%的幸福感差异。换句话说,即便我们拥有了沃伦·巴菲特的财富、安吉丽娜·朱莉的容貌、比尔·盖茨的豪宅后,我们的幸福感也许只能提升有限的10%。因为我们对这些变化有强大的适应能力,最终将拥有视为无物,甚至产生更多的欲望。比如,大部分人只有在疾病康复后一小段时间内才能体验到幸福感的提升,但很快他们就感觉不到拥有健康是件幸福的事情了。很多人之所以苦苦追寻幸福而不得,恰恰是因为找错了地方,因为境遇对我们的影响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如果你还不相信这一点,那就更要好好读读《幸福有方法》这本书了。

很多中国人都笃信命运的安排,似乎“幸”与“不幸”在冥冥中早有安排。本书用严谨的科学数据告诉我们,东方人的理解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人与人之间幸福感的差异有50%是由基因决定的,所以有的人天性乐观,无论碰到什么总能一笑了之;而有的人则没有那么幸运,因为一点儿小事儿就会焦虑抑郁。鉴于我们目前还无法随意改变自己的基因,只能接受老天的安排,所以这一部分可以算作“命”。但是,你也别太绝望了,天生容易发胖的人未必就一定会成为个胖子,基因并不是全部,因为还有剩下40%的幸福在我们自己手中。

那么,决定这40%的幸福感差异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呢?除了我们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我们的行动。本书汇集的大量关于幸福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幸福的人与不幸福的人,其差别往往在于思维和行为模式的不同。由此可见,比起发生了什么,如何看待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经历也许更加重要;比起中彩票和整容手术,日常生活中的小行动对持久提升幸福感的作用反而更大;比起以自我为中心,多为别人着想能让我们减少苦恼获得更多的快乐……如果基因可以被称为“命”的话,我更喜欢把上面提到的个人境遇和我们的所作所为统称为“运”,前一种“运”受制于“时运”,而后一种“运”靠的则是个人的“修为”。也许有人觉得这样的道理并不新鲜,没关系,本书最具开创性的工作还在后面。

当然,没有一种方法能够适合所有人。如果你也和作者一样觉得被广泛推荐的感恩练习让你“浑身不适”,那么恭喜你,在这本书里你可以找到其他多种不同的幸福的方法。本书之所以能够成为提升幸福感的推荐必读书之一,最特别之处正是在于它是由从事科学研究的专家所撰写的第一本幸福生活指南,书中详细介绍了12种不同的提升幸福感的方法,而且每一种方法都经过了科学研究的检验,因此也具备充分的可重复性。作者不仅详细说明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12种方法,还提供了充足的科学证据,让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仅如此,为了帮助每一位读者获得“私人订制”的幸福方案,作者还精心安排了幸福体检,让你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幸福训练法,而非心灵鸡汤式的一汤治百病,只有刚喝下去的时候才会浑身发热。

书中的一项研究表明,刚入大学的新生中感觉幸福的人,16年后也就是在他们35岁左右的时候,他们的收入会高于其他人。另一项研究发现,大学毕业年纪念册的照片上,那些能够发自内心微笑的女孩子,更容易在27岁以前结婚,也更有可能在52岁时依然拥有美满的婚姻。看见了吧,当你让自己变得更加幸福,你不仅会更加成功,还会拥有更好的“命运”。换句话说,当你掌握了幸福的密码,你也就掌握了转运的方法,那么还有什么理由不尝试一下呢?正如书中所说,“没有行动就没有幸福”。所以,别再苦苦等待某一天幸福会降临到你头上,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从今天开始做些不同的事儿。

能操作的幸福人生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迟毓凯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乃人生之终极目标。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大众对精神层面自我提升的需求也越发强烈。目前,幸福学在国内俨然已成为一门显学:各类学者在各种场合纵论幸福的影响因素和前因后果;各级政府组织也展开民意调查,以期了解民众的幸福现状,制定提升国民福祉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众多出版机构也大量引进了幸福学的相关学术研究与通俗著述。

对于大多数读者而言,他们不论是渴望自己的不幸得以解释,还是希望自己的幸福感有所提升,都希望能通过阅读开启幸福之门,提升个体的幸福指数。当前,坊间有这么多关于幸福的作品可以参阅,按理说应该是一件比较幸福的事了,然而综观林林总总有关幸福的论述,仍是存在一些遗憾。

首先,在众多畅销的幸福书籍中,有关幸福的“鸡汤”多、营养少。这些“心灵鸡汤”类的幸福作品,常常用光怪陆离的故事,阐述一个个所谓的人生真谛,最后发出冲向幸福的指令。虽然故事很感人在、感叹也真诚,然而其最终的幸福建议却可能是错误的指令—因为这些“鸡汤”类的故事并不能代表人生的普遍规律,有些甚至是为了说明某个道理而杜撰出来的。用这样的案例所导引出来的幸福法则,对一个具体的个体而言,有可能是当头棒喝,也可能让你误入歧途。总之,“鸡汤”类的幸福指南,不科学也不靠谱。

其次,在基于科学研究的幸福读物中,谈“why”(为什么)的多,谈“how”(如何做)的少。其实,科学家们也一直试图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幸福,他们一直在这样做,也得出了诸多有价值的结论。然而,由于科学研究自身专业性和严谨性的要求,幸福科学家们更愿意探讨幸福的规律,很少对如何获得幸福人生给出具体的建议。换言之,他们愿意考察有关幸福的“why”(为什么)、“when”(何时)、“where”(在哪里)、“who”(哪些人),即人们在何种情境下能够体验到幸福以及为什么幸福,但很少谈及“how”(如何做),即如何获得幸福。这样,对于幸福的研究结论,民众可仰视,却并不知道在生活中该如何去做。

如果能把那些高高在上的科学研究结论具体化为幸福之路的种种建议,那就好了,这样既避免了不科学的鸡汤文字,也没有专业文献的枯燥感。

本书作者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就是一位研究幸福学的科研人员,她不是临床医生、生活教导员,更不是一个自助专家。科学家既懂研究又爱科普无疑是一件幸事,由专业人士来总结当前众多的幸福研究结论,并且用平实易读的文字表达出来,给读者以真诚的、具有普适性的具体建议,这正是本书最大的特色。

作者在书中说:“我所给出的每一条建议都经过科学研究的验证;我可以很坦率地说,任何一个特定的主题都有其明确、足够的论据作为支撑。”

确实如此,比如作者建议大家每天拿出几分钟的时间慢慢做一件事,例如吃饭、洗澡、每日要完成的工作,好好体味一下,记录当下的感受。那些平时匆匆忙忙去做的事,如果你能用心去体会,生活就会渐渐变得美好起来。

这一建议就是基于以往的研究做出的,而且笔者试着做了几次,也真的感觉良好。

可信、能操作、有效果—幸福真的有方法。

人人都希望得到幸福—也许有些人不会公开承认,有些人则选择用各种各样的言辞掩盖自己对幸福的渴望。不管我们的梦想是什么—事业的成功、精神上的满足、和谐的人际关系、明确的人生目标,以及爱情与欲望,我们之所以垂涎这些,无非是因为我们坚信它们会让我们更幸福。然而,没有几个人真正明白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或是如何创造幸福。回想一下,在你的内心深处,一定也有过如何让自己过得更加幸福的设想。无论这个设想对你来说是否可行,我都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对你有所启发,让你明白你完全有能力让自己更加幸福,而且这对你自己和你周围的人来说是一件多么重要、影响多么深远的事。更重要的是,这一切完全掌握在你的手中。

那么,幸福的意义是什么?幸福有什么奥秘吗?我们能够拥有更多的幸福吗?所获得的幸福会持久吗?作为一个心理学家,这是我毕生为之奋斗的课题,也是我努力想弄清楚的两个根本问题。22岁时,我还是一个心理学研究生,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在当时,这样的研究并不被看好,幸福被认为是“难以捉摸的、与学术无关的、易受干扰的、难以界定的”。但如今,在社会科学领域,幸福已然成了一个热门课题,而且出乎意料地成了21世纪西方个人主义时代思潮中的一种现象。

同类推荐
  • 每天学点健康心理学

    每天学点健康心理学

    本书从38个方面为你开列了克服这些心理危机的有效“处方”,旨在从正、反两方面告诫你必须这样做的道理和方案,让你在短时间里铲除自己的心理危机感,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一个驾轻就熟、本领超群的人!
  • 自我的挣扎(卡伦·霍尼作品集)

    自我的挣扎(卡伦·霍尼作品集)

    《自我的挣扎》是女性心理学家卡伦·霍尼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书中详细叙述了神经官能症者的发展倾向,它对人们的吸引力远远超出了人们对病态方面的临床或理论的研究兴趣。同时本书还包含人类的欲望、动力或探求完美的宗教教条等道德问题的研究。另外本书也探讨正常人的人性发展过程。因此,对探究人性发展的读者,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也是划时代的心理学巨著。
  • 心理大师揭秘158个心灵密码(教你成功丛书)

    心理大师揭秘158个心灵密码(教你成功丛书)

    人类是有心灵的,这毋庸置疑。但心灵到底是什么,我看谁都难以说清。要想解开心灵这个密码,直接从“心灵”二字下手怕是不成,我们必须学会迂回,先弄明白“人类”是什么,再从中寻找“心灵”的真相与定义。人是以“类”的方式存在着的。马克思如是说,事实也千真万确。让我们越过生物生理层面,从心理人性层面来看,之所以某些生物能归为“一类”,那是因为它们必须符合这样两个条件:其一,“类”必须是不同个性的集合;其二,“类”必须有一个共性的“通解性”。
  • 如何与异性交往(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如何与异性交往(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心理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幼稚半成熟状态,被称之为“心理断乳期”、“青春躁动期”或“成长关键期”,而学习的压力、价值的趋向、不良风气的影响等最易使青少年在认识上出现一片“真空”,产生心理障碍。《如何与异性交往》关于如何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和障碍,以优美、流畅的文笔,真实地呈现了不同风格和理论取向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咨询的治疗全景。为广大青少年认识自我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惑,获取自我调节和预防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提高心理障碍的免疫力提供了多种专业手段,也为家庭、学校和社会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和障碍提供了具有理论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专业参考价值。
  • 青年网络集体行动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青年网络集体行动的社会心理机制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为什么会有网络暴力?网络暴力背后的心理机制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公平意识越强的青年越不会进行网络社会参与?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拍即合:和任何人都能在60秒内,获得好感,情投意合,谈笑风生

    一拍即合:和任何人都能在60秒内,获得好感,情投意合,谈笑风生

    你是否希望走进一间都是陌生人的房间,然后迅速和每个人都成为朋友?为什么有些人不管去哪里都能交到朋友,并给每个人都留下很棒的第一印象?到底是什么让人们情投意合,敞开心扉,甚至一拍即合呢?在本书中你将学到:向外释放的正能量将如何最终反馈给你*忽视一些小细节,关注人们谈话的重心将如何改善你的谈话质量*不费力气的举手之劳,却能让人们爱上你。如果你能掌控与人打交道时最初的60秒,你的世界将从此变得更加广阔。
  • 网游之宠物天堂

    网游之宠物天堂

    一个在宠物小精灵的网络游戏之中发生的一点点的故事.
  • 红与黑

    红与黑

    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主要详细内容包括小城、市长、穷人的财产、父与子、谈判、苦闷、情有独钟、纷坛世事、乡村之夜、人穷志大、如此良宵、一次出门、镂花长袜、英国剪刀、鸡鸣、翌日、第一副市长、五驾亲临维里业、痛定国痛、匿名信、与一家之长的谈话、一八三〇年的行事方式、当官的烦恼、 首腐、神学院、世界或富人之所缺、初次经国、圣体瞻礼、初次提升、野心勃勃、等详细内容。
  • 我在地府有间客栈

    我在地府有间客栈

    诗曰:黄泉路上无客栈,望乡台上思远亲。孟婆碗中忆成空,奈何桥上情丝断。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有一个叫妖天寒的家伙在黄泉路上开了间客栈。至于这间客栈的名字,你猜!
  • 家里有只讨债鬼

    家里有只讨债鬼

    “我们家有个聪明的就好了呀。”“要是遗传了你的呢?”“傻人有傻福,看看你,居然能找到地府第一漂亮女鬼,祖上一定冒青烟了。””......“家里有只讨债鬼,情债的那种,怎么办?男生看着正在祭拜的先祖,果然冒烟了。“......”
  • 虎爪案

    虎爪案

    虎,自古人称“兽中王”,威风凛凛,势不可挡。虎在生物科学中属哺乳纲,食肉目,猫科。其头大而圆,二目灼灼有逼人之光,体长约1.4米至2米多,尾长1.1米左右,整体呈淡黄色或褐色,间有美丽的、闪光的黑色横纹。它的“横扫乾坤”的尾巴上,有奇特的环状花纹;背部的颜色较浓重,其唇、颌、腹侧和四肢内侧均呈白色。
  • 柔牙(下)

    柔牙(下)

    发现自己依旧停留在昏暗的黑石洞中,兰波遮住刺眼的神光向所罗门转过头去,却看见这个一无是处的家伙正带着不可捉摸的微笑看着自己,胸口突然小小地痛了起来,就像被温柔的獠牙轻轻咬啮着。就在这一刻,蔷薇色的朝霞突然照亮了山巅的青空,这亘古不变的笼罩于龙之大地上的辉煌曙色,仿佛向异国的青年们庄严地宣告着,那个原以为永远看不到尽头的长夜,已经湮灭于不可抗拒的光明之中。
  • 我有无数道具

    我有无数道具

    “你说什么,你勇冠三军,是少年军主归来,让我跪下乖乖受死?”赵野轻蔑冷哼,悄悄激活百倍力量铭文。绝世兵王,瞬间被拍成肉饼。“你武道通神?堪比陆地神仙?”赵野挠了挠头,取出黄金道具提线木偶。堂堂武道宗师,乖乖的跳起了喵喵叫,萌萌哒。“什么,你是仙尊归来,短短五年时间穿越修真界,成就一代北玄天尊之名,要找我报仇?”赵野取出抽奖圆盘,歉然一笑:“您稍等,让我先抽个奖,再决定怎么玩死你!”“我也有系统,为什么就是干不过你!”某位系统宿主气的跳脚呐喊赵野:彪悍的人生,从来就是这么硬气,毕竟我是这个星球上最帅的美男子!
  • 朱可夫传

    朱可夫传

    朱可夫出生于沙皇统治末期的一个没有任何显赫背景的普普通通的农家。如果没有战争的发生,朱可夫可能会成为一名毛皮匠,平凡地度过一生,除了家人外,不会被其他人记得。然而,由于沙皇扩军参战,朱可夫不可避免地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朱可夫是军事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仅用了25年的时间就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成长为名垂军史的伟大元帅,走过了光辉的战斗历程,在世界战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由于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立下显赫战功,朱可夫曾经四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两次获得胜利勋章,此外,还获得列宁勋章6枚,十月革命勋章1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2枚,以及多枚外国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