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4600000064

第64章 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节选)(7)

林蔡的辩论是八年三月中间的事。过了一个多月,巴黎和会的消息传来,中国的外交完全失败了。于是有“五四”的学生运动,有“六三”的事件,全国的大响应居然逼迫政府罢免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这时代,各地的学生团体里忽然发生了无数小报纸,形式略仿《每周评论》,内容全用白话。此外又出了许多白话的新杂志。有人估计,这一年(一九一九)之中,至少出了四百种白话报。内中如上海的《星期评论》,如《建设》,如《解放与改造》(现名《改造》),如《少年中国》,都有很好的贡献。一年以后,日报也渐渐的改了样子了。从前日报的附张往往记载戏子妓女的新闻,现在多改登白话的论文译著小说新诗了。北京的《晨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时事新报》的《学灯》,在这三年之中,可算是三个最重要的白话文的机关。时势所趋,就使那些政客军人办的报也不能不寻几个学生来包办一个白话的附张了。民国九年以后,国内几个持重的大杂志,如《东方杂志》《小说月报》……也都渐渐的白话化了。

民国八年的学生运动与新文学运动虽是两件事,但学生运动的影响能使白话的传播遍于全国,这是一大关系;况且“五四”运动以后,国内明白的人渐渐觉悟“思想革新”的重要,所以他们对于新潮流,或采取欢迎的态度,或采取研究的态度,或采取容忍的态度,渐渐的把从前那种仇视的态度减少了,文学革命的运动因此得自由发展,这也是一大关系。因此,民国八年以后,白话文的传播真有“一日千里”之势。白话诗的作者也渐渐的多起来了。民国九年,教育部颁布了一个部令,要国民学校一二年的国文,从九年秋季起,一律改用国语。又令:

凡照旧制编辑之国民学校国文教科书,其供第一第二两学年用者,一律作废;第三学年用书,准用至民国十年为止;第四学年用书,准用至民国十一年为止。

依这个次序,须到今年(一九二二),方才把国民学校的国文完全改成国语。但教育制度是上下连接的;牵动一发,便可摇动全身。第一二年改了国语,初级师范就不能不改了,高等小学也多跟着改了。初级师范改了,高等师范也就不能不改动了。中学校也有许多自愿采用国语文的。教育部这一次的举动虽是根据于民国八年全国教育会的决议,但内中很靠着国语研究会会员的力量。国语研究会是民国五年成立的,内中出力的会员多半是和教育部有关系的。国语文学的运动成熟以后,国语教科书的主张也没有多大阻力了,故国语研究会能于傅岳芬做教育次长代理部务的时代,使教育部做到这样重要的改革。

还有一件事,虽然与文学革命的运动没有多大的关系,却也是应该提及的。民国元年,教育部召集了一个读音统一会,讨论读音统一的问题。读音统一会议定了三十九个“注音字母”。这一副字母,本来不过用来注音,“以代反切之用”的。当初的宗旨,全在统一汉文的读音,并不曾想到白话上去,也不会有多大的奢望。七年十一月,教育部把这副字母正式颁布了。八年四月,教育部重新颁布注音字母的新次序(吴敬恒定的)。八年九月,《国音字典》出版。这个时候,国语的运动已快成熟了,国语教育的需要已是公认的了;所以当日“代反切之用”的注音字母,到这时候就不知不觉的变成国语运动的一部分了,就变成中华民国的国语字母了。

民国九年十年(一九二〇——一九二一),白话公然叫做国语了。反对的声浪虽然不会完全消灭,但始终没有一种“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反对论。今年(一九二二)南京出了一种《学衡》杂志,登出几个留学生的反对论,也只能谩骂一场,说不出什么理由来。如梅光迪说的:

彼等非思想家,乃诡辩家也。……夫古文与八股何涉?而必并为一谈。吾国文学,汉魏六朝则骈体盛行,至唐宋则古文大昌,宋元以来又有白话体之小说戏曲。彼等乃谓文学随时代而变迁,以为今人当兴文学革命,废文言而用白话。夫革命者,以新代旧,以此易彼之谓。若古文之递兴,乃文学体栽之增加,实非完全变迁,尤非革命也。诚如彼等所云,则古文之后,当无骈体;白话之后,当无古文。而何以唐宋以来文学正宗与专门名家皆为作古文或骈体之人?此吾国文学史上事实,岂可否认以圆其私说者乎?……

这种议论真是无的放矢。正为古文之后还有那背时的骈文,白话已兴之后还有那背时的骈文古文,所以有革命的必要。若“古文之后无骈体,白话之后无古文”,那就用不着谁来提倡有意的革命了。又如胡先骕说的:

胡君(胡适)……以过去之文字为死文字,现在白话中所用之字为活文字;……而以希腊拉丁文以比中国古文,以英德法文以比中国白话(比字上两个以字,皆依原文)。……以不相类之事,相提并论,以图眩世欺人而自圆其说,予诚无法以谅胡君之过矣。希腊拉丁文之于英德法,外国文也。苟非国家完全为人所克服,人民完全与他人所同化(与字所字皆依原文),自无不用本国文字以作文学之理。至意大利之用塔斯于方言为(原作之)国语之故,亦由于罗马分崩已久,政治中心已有转移,而塔斯千方言已占重要之位置,而有立为国语之必要也。希腊拉丁文之于英德法文,恰如汉文与日本文之关系。今日人提倡以日本文作文学,其谁能指其非?胡君可谓废弃古文而用白话文,等于日人之废弃汉文而用日本文乎?吾知其不然也。……

其实胡适的答案应该是“正是如此”。中国人用古文作文学,与四百年前欧洲人用拉丁文著书作文,与日本人做汉文,同是一样的错误,同是活人用死文字作文学。至于外国文与非外国文之说,并不成问题。瑞士人,比利时人,美国人,都可以说是用外国文字作本国的文学;但他们用的是活文字,故与用拉丁文不同,与日本人用汉文也不同。

《学衡》的议论,大概是反对文学革命的尾声了。我可以大胆说,文学革命已过了讨论的时期,反对党已破产了。从此以后,完全是新文学的创造时期。

至于这五年以来白话文学的成绩,因为时间过近,我们还不便一一的下评判。但是我们从大势上看来,也可以指出几个要点:第一,白话诗可以算是上了成功的路了。诗体初解放时,工具还不伏手,技术还不精熟,故还免不了过渡时代的缺点。但最近两年的新诗,无论是有韵诗,是无韵诗,或是新兴的“短诗”,都很有许多成熟的作品。我可以预料十年之内的中国诗界定有大放光明的一个时期。第二,短篇小说也渐渐的成立了。这一年多(一九二一以后)的《小说月报》已成了一个提倡“创作”的小说的重要机关,内中也曾有几篇很好的创作。但成绩最大的却是一位托名“鲁迅”的。他的短篇小说,从四年前的《狂人日记》到最近的《阿Q正传》,虽然不多,差不多没有不好的。第三,白话散文很进步了。长篇议论文的进步,那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不论。这几年来,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这一类的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的意味;有时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一类的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第四,戏剧与长篇小说的成绩最坏。戏剧还有人试做;长篇小说不但没有人做,几乎连译本都没有了!这也是很自然的现象。现在试作新文学的人,或是等着稿费买米下锅,或是天天和粉笔黑板做朋友;他们的时间只够做几件零碎的小作品,如诗,如短篇小说。他们的时间不许他们做长篇的创作。这是一个原因。况且我们近来觉悟从前那种没有结构没有组织的小说体——或是《儒林外史》式,或是《水浒》式,——已不能使人满意了,所以不知不觉的格外慎重起来。这个慎重的现象,是暂时的,也许是很好的。平心而论,与其多出几集无穷无尽的《官场现形记》一类的小说,倒不如现在这样完全缺货的好了。

以上略述文学革命的历史和新文学的大概。至于详细的举例和详细的评判,我们只好等到《申报》六十周年纪念时再补罢。

十一·三·三

此文作于一九二二年三月,是为《申报五十周年纪念册》作的,收入1923年2月《申报》五十周年纪念刊《最近之五十年》。后收入1924年11月亚东图书局初版《胡适文存》二集二卷。全文共十节,篇幅很长,引文较多,略去了四节。

略去的这四节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第二节是谈桐城派的。

曾国藩当日隐隐自命为桐城派中兴功臣。当时学者许多都在他的幕府之内。但这一班人在文学史上都没有什么重要的贡献。年寿最高,名誉最长久的莫如俞樾,王懞运,吴汝纶三人。俞樾的诗与文都没有大价值。王懞运号称一代大师,但他的古文还比不上薛福成(诗另论)。吴汝纶思想稍新,他的影响也稍大,但他的贡献不在于他自己的文章,乃在他所造成的后进人才。严复,林纾都出于他的门下,他们的影响比他更大了。

唐宋八家的古文和桐城派的古文的长处只是他们甘心做通顺清淡的文章,不妄想做假古董。学桐城古文的人,大多数还可以做到一个“通”字;再进一步的,还可以做到应用的文字。故桐城派的中兴,虽然没有什么大贡献,却也没有什么大害处。他们有时自命为“卫道”的圣贤,如东方树的攻击汉学,如林纾的攻击新思潮,那就是中了“文以载道”的话的毒,未免不知分量。但桐城派的影响,使古文做通顺了,为后来三十年勉强应用的预备,这一点功劳是不可埋没的。

第三节着重介绍诗人金和。

第四节谈的是译书事业——严复和林纾。

严复是介绍西洋近世思想的第一人,林纾是介绍西洋近世文学的第一人。

严复译的《天演论》一八九八年出版以后,中国学者方才渐渐知道西洋除了枪炮兵船之外,还有精到的哲学思想可以供我们采用。严复的英文与古中文的程度都很高,他又很用心,不肯苟且,故虽用一种死文字,还能勉强做到一个“达”字。他译的《天演论》,《群己权界论》,《群学肄言》,原文本有文学的价值。译本以文章论是古文的好作品;以内容论,又远胜那无数“言之无物”的古文。

林纾译的小说往往有他自己的风味。他对于原书的诙谐风趣,往往有一种深刻的领会,故他对于这种地方,往往更用气力,更见精彩。他的大缺陷在于不能读原文。但他用古文做翻译小说的试验,总算很有成绩的了。古文不曾做过长篇小说,他居然用古文译了一百多种长篇小说;古文里很少滑稽的风味,他居然用古文译了欧文与迭更司的作品;古文不长于写情,他居然用古文译了《茶花女》与《迦茵小传》等书。古文的应用,自司马迁以来,从没有这种大成绩。但这种成绩终归于失败!这实在不是林纾一班人的错处,乃是古文本身的毛病。古文是可以译小说的,但古文究竟是已死的文字,无论你怎样做得好,究竟只够供少数人的赏玩,不能行远,不能普及。

第五节谈的是“时务的文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中日之战以后,明白时事的人都知道中国有改革的必要。这种觉悟产生了一种文学,可叫做“时务的文章”。

康有为是“今文家”的一个重要代表,他的《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等书,在这五十年的思想史上,自有他们的相当位置。

谭嗣同与梁启超都经过一个桐城时代,但他们都不满意于桐城的古文。他们又都曾经过一个复古的时代,都曾回到秦汉六朝,但他们从秦汉六朝得来的,虽不是四六排偶的形式,却是骈文的“体例气息”。所谓体例,即是谭嗣同说的“沈博绝丽之文”;所谓气息,即是梁启超说的“笔锋常带情感”。

谭嗣同的《仁学》,在思想方面固然可算是一种大胆的作品,在文学方面也有代表时代的价值。

梁启超当他办《时务报》的时代已是一个很有力的政论家;后来他办《新民丛报》,影响更大。二十年来的读书人差不多没有不受他的文章的影响的。他最能运用各种字句语调来做应用的文章。他不避排偶,不避长比,不避佛书的名词,不避诗词的典故,不避日本输入的新名词。因此,他的文章最不合“古文义法”,但他的应用的魔力也最大。这种魔力的原因约有几种:一、文体的解放,打破一切“义法”、“家法”,打破一节“古文”、“时文”、“散文”、“骈文”的界限;二、条理的分明,长篇文章都长于条理,最容易看下去;三、词句的浅显,既容易懂得,又容易模仿;四、富于刺激性,“笔锋常带情感”。

同类推荐
  • 唐宋八大家(第三册)

    唐宋八大家(第三册)

    “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作品,代表着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他们的作品在许多方面给现、当代散文写作以深远的影响。本着推陈出新,弘扬传统之宗旨,编者精选了八位大家的著名篇章合做而成《唐宋八大家》一书,希望读者面对纷繁复杂,文字艰深的古书之苦,能够直面中国古代文化之精华,一边学习,一边就可以运用。
  • 冬季恋歌

    冬季恋歌

    诗歌集《冬季恋歌》,全书共收集作者诗歌65余首。作者对家乡、对母亲、对童年、对爱情的深切怀念,每一丝都撩动着人的心绪,每一缕都触动着人的灵魂。特别是对爱情的描绘,由期待,到感受,到怀念,到疼痛,再到坚信,每一个细节都像铺在雪地上的丝绸,美丽而忧伤。
  • 文化与诗学(第七辑)

    文化与诗学(第七辑)

    《文化与诗学(第七辑)》是《文化与诗学》的第七辑,对中国的文化与诗歌学作了深入的研究。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内容包括:理论研究、历史题材创作和改编重大问题讨论专辑、文学批评、论文、书评。《文化与诗学(第7辑)》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从伤感到月亮的距离

    从伤感到月亮的距离

    陈晓辉、一路开花主编的《从伤感到月亮的距离》精选了当代最为精华的篇章。用心去看,去领悟,或许有的故事会给你以智慧的启迪,有的会让你感动落泪,有的会带给你特别的感受,有的则会让你会心一笑……
  • 清风徐徐:当代廉政诗歌选

    清风徐徐:当代廉政诗歌选

    《清风徐徐:当代廉政诗歌选》将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对“廉政文化建设”所创作的一大批精品佳作汇编成集。全书共分三辑:第壹辑为“清涟席”,从时代正气中开掘诗意。第二辑为“清音阁”,在警醒和鞭挞里提供省悟。第三辑为“清风苑”,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
热门推荐
  • 格列佛游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格列佛游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英国杰出的讽刺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他以一个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口吻叙述了在航海时遇难、漂流到几个奇异国度的经历。
  • 莲灵漪

    莲灵漪

    天山小殿下白灵一天庭学艺,怎料顽皮成性,经常闯下祸端,与千百年前的旧识哪吒三太子交集更多。纵然三太子不记前尘?那又如何,总扰的他无法安生,在三太子的庇护下,一朝闹地府,二朝闹北海,三朝闹人间,四朝闹天庭!四海八荒哪吒在侧,三界六道太子在旁,无人能阻无人能拦。面冷心炙的哪吒三太子,与机灵调皮的灵一小殿下,爱情萌芽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愿为此情对抗天道。借鉴宝莲灯沉香救母以及封神为参考,但剧情全新甜虐十足。至于哪吒的形象嘛,大家可自行幻想,毕竟你们喜欢的样子,哪吒都有!看机灵小仙子如何降服傲娇哪吒三太子!
  • 魔方与魔法之旅

    魔方与魔法之旅

    作为一名写代码二流,玩魔方三流的程序猿在通宵值守完成回家的路上,被从天而降的铁制21阶魔方所击中,来到了魔方世界,开启了一场恢宏的魔法之旅。解密师、博学师、术法者、战法者,各种职业缤彩纷呈。
  • 莎士比亚悲剧集

    莎士比亚悲剧集

    辑录了代表莎士比亚悲剧创作最高成就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中的两篇:《李尔王》和《麦克佩斯》。《李尔王》写不列颠王李尔将国土全分给了花言巧语的两个大女儿,而将秉性耿直的小女儿科迪丽娅远嫁法国。最终却遭到长女、次女的百般虐待,流落荒野,疯癫而死。《麦克佩斯》写苏格兰大将麦克佩斯受女巫诱惑,在野心和夫人的驱使下,杀君自立,后终日被噩梦纠缠。神思恍惚。其妻也发狂自杀而死。最后王子率兵讨伐,麦克佩斯兵败而死。
  • 泪已成海

    泪已成海

    因为一个承诺,他坚持了五年,1800多个日日夜夜度秒如年,这五年对他来说像是孤独的活了上千年...我每天坐在街角看见许多熟悉的面孔,却唯独不见你。
  • 樱桃弥漫十六夜の月

    樱桃弥漫十六夜の月

    《樱桃弥漫十六夜の月(终结版)》中多多蒙半岛的樱花开了,优菲里亚女子学院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樱花祭。在第一个无月之夜,樱花祭的假面舞会上,柚衣邂逅了“十六夜”的使者冰愿,并被他带入了“记忆的回溯”。在“记忆的回溯”中柚衣见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和自己的宠物——知更鸟小更。另一方面,绫司蔷和加茂一直在追查“十六夜”,但却突然断了线索。当红偶像乐队“KAMI”到优菲里亚开校园演唱会,这让乐队主唱神星夜的死忠FANS柚衣兴奋不已,但没想到在舞台上风流倜傥的星夜大人私底下却是一个喜欢碎碎念的四次元小子,他是绫司蔷孩小时候的玩伴,真正的职业是阴阳师。绫司蔷拜托他暗中调查柚衣的身世和“十六夜”的事情。在他们的努力追查下,真相逐渐水落石出,一个惊天秘密慢慢被揭开……
  • 管理的力量

    管理的力量

    《管理的力量》以科学管理为依据,着重从目标、决策、领导、创新、激励、人才等几个方面介绍管理知识,同时,又结合中国式管理的一些内容,希望能为广大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管理,也希望借助我们微薄的力量,为你的管理工作排难解忧,为你的企业大厦添砖加瓦。为中国管理加油!为中国经济加油!为中国梦加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总裁掠爱替身娇妻

    总裁掠爱替身娇妻

    她的弟弟拐走了他的妹妹,她却为此付出了代价!一张一模一样的脸,他威胁她,让她成为他的女人。******在一场交易中动了真情,她注定伤痕累累,当交易变了质,她的世界彻底的崩塌了……
  • 杂着

    杂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