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4600000049

第49章 古直启(2)

以我们所见诸石窟,无有“可受三千许人”的龛,也无有能“恒供千人”的寺。大概当日石窟十寺的壮丽弘大,已非我们今日所能想象了。大凡一个宗教的极盛时代,信士信女都充满着疯狂的心理,烧臂焚身都不顾惜,何况钱绢的布施?所以六朝至唐朝的佛寺的穷极侈丽,是我们在这佛教最衰微的时代不能想象的。北魏建都大同,《魏书·释老志》说,当太和初年(477),“京城内寺,新旧且百所,僧尼二千余人。四方诸寺六千四百七十八,僧尼七万七千二百五十八人。”太和十七年(493)迁都洛阳,杨衒之在《洛阳伽蓝记序》中说:“京城表里凡有一干余寺。”杨衒之在东魏武定五年(547)重到洛阳,他只看见城廓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稼艺黍于双阙。

我们在一千五百年后来游云岗,只看见这一座很简陋的破寺,寺外一道残破的短墙,包围着七八处大石窟;短墙之西,还有九个大窟,许多小窟,面前都有贫民的土屋茅蓬,猪粪狗粪满路都是,石窟内也往往满地是鸽翎与鸽粪,又往往可以看见乞丐住宿过的痕迹。大像身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圆孔,当初都是镶嵌珠宝的,现在都挖空了;大像的眼珠都是用一种黑石磋光了嵌进去的,现在只有绝少数还存在了。诸窟中的小像,凡是砍得下的头颅,大概都被砍下偷卖掉了。佛力久已无灵,老百姓没有饭吃,要借诸佛的头颅和眼珠子卖几块钱来活命,还不是很正当的吗?

日本人佐藤孝任曾在云岗住了一个月,写了一部《云岗大石窟》(华北正报社出版),记载此地许石窟的情形很详细,附图很多,有不能照像的,往往用笔速写勾摹,所以是一部很有用的云岗游览参考书。佐藤把云岗分作三大区:

东方四大窟

中央十大窟(在围墙内)

西方九大窟

西端诸小窟

东方诸窟散在武州河岸,我们都没有去游。西端诸窟,我们也不曾去。我们看的是中央十窟和西方九窟。我们平日在地理书或游览书上最常见的露天大佛(高五丈多),即在西方的第九窟。我们看这露天大石佛和他的背座,可以想象此大像当日也曾有龛有寺,寺是毁了,龛是被风雨侵蚀过甚(此窟最当北风,故受侵蚀最大),也坍塌了。

依我的笨见看来,此间的大佛都不过是大的可惊异而已,很少艺术的意味。最有艺术价值是壁上的浮雕,小龛的神像,技术是比较自由的,所以创作的成分往往多于模仿的成分。

中央诸窟,因为大部分曾经后人装金涂彩,多不容易看出原来的雕刻艺术。西方诸窟多没有重装重涂,又往往受风雨的侵蚀,把原来的斧凿痕都销去了,所以往往格外圆润老拙的可爱。此山的岩石是沙岩,最容易受风蚀;我们往往看见整块的几丈高岩上成千的小佛像都被磨蚀到仅仅存一些浅痕了。有许多浮雕连浅痕也没有了,我们只能从他们旁边雕刻的布置,推想当年的痕迹而已。

因此我们得两种推论:第一,云岗诸石窟是一千五百年前的佛教美术的一个重要中心,从宗教史和艺术史的立场,都是应该保存的。一千五百年中,天然的风蚀,人工的毁坏,都已糟塌了不少了。国家应该注意到这一个古雕刻的大结集,应该设法保护它,不但要防人工的继续偷毁,还要设法使它可以避免风雨沙日的侵蚀。

第二,我们还可以作一个历史的推论。唐初的道宣在《昙曜传》里说到武州山的石窟寺,有“碑碣见存”的一句话。何以今日云岗诸窟竟差不多没有碑记可寻呢?何以古来记录山西金石的书(如胡聘之的《山右石刻丛编》)都不曾收有云岗的碑志呢?我们可以推想,当日的造像碑碣,刻在沙岩之上,凡露在风日侵蚀之下的,都被自然磨灭了。碑碣刻字都不很深,浮雕的佛像尚且被风蚀了,何况浅刻的碑字呢?

马叔平先生说,云岗现存三处古碑碣。我只见一处。郑振铎先生记载着“大茹茹”刻石,可辨认的约有二十字,此碑我未见。其余一碑,似乎郑先生也未见。我见的一碑在佐藤书中所谓“中央第七窟”的石壁很高处,此壁在里层,不易被风蚀,故全碑约三百五十字,大致都还可读。此碑首行有“邑师法宗”四字,似乎是撰文的人。文中说,太和七年(483)岁在癸亥八月三十日邑口信士女等五十四人……遭值圣主,道教天下,绍隆三宝,……乃使长夜改昏,久寝斯悟。弟子等……意欲仰酬洪泽,……是以共相劝合,为国兴福。敬造石庴形象九十五区,及诸菩萨。……

造像碑文中说造形像九十五区,证以龙门造像碑记,“区”字后来多作“躯”字,此指九十五座小像,“及诸菩萨”乃是大像。此碑可见当日不但帝后王公出大财力造此大石窟,还有不少私家的努力;如此一大窟乃是五十四个私人的功力,可以想见当日信力之强,发愿之弘大了。

云岗旧属朔平府左云县。关于石窟的记载,《山西通志》(雍正间觉罗石麟修)与《朔平府志》都说:

石窟十寺,……后魏建,始神瑞(414—415),终正光(520—524),历百年而工始竣。其寺一同升,二灵光,三镇国,四护国,五崇福,六童子,七能仁,八华严,九天宫,十兜率。孝文帝亟游幸焉。内有元时石佛二十龛。(末句《嘉庄一统志》,作“内有元载所修石佛十二龛”。元载是唐时宰相。《一统志》似有所据,《通志》与《府志》似是妄改的。)

神瑞是在太武帝毁佛法之前,而正光远在迁都洛阳之后。旧志所记,当有所本。大概在昙曜以前,早已有人依山岩凿石龛刻佛像了。毁法之事(446—451)使一般佛教徒感觉到政治权力可以护法,也可以根本铲除佛法。昙曜大概从武州塞原有的石龛得着一个大暗示,他就发大愿心,要在那坚固的沙岩之上,凿出大石窟,雕出绝大的佛像,要使这些大石窟和大石像永永为政治势力所不能摧毁。《魏书·释老志》记此事的年月不很清楚,大概他干这件绝大工程当在他做“沙门统”的任内。《释老志》记他代师贤为“沙门统”,在和平初年(约460),后文又记尚书令高肇引“故沙门统昙曜昔于承明元年(476)奏”,可知昙曜的“沙门统”至少做了十七八年。这是国家统辖佛教徒的最高官,他又能实行一种大规模的筹款政策(见《释老志》),所以他能充分用国家和全国佛教徒的财力来“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造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我们可以说,云岗的石窟虽起源在五世纪初期,但伟大的规模实创始于五世纪中叶以后昙曜作沙门统的时代。后来虽然迁都了,代都的石窟工程还继续到六世纪的初期,而洛都的皇室与佛教徒又在新京的伊阙山“准代京灵岩寺石窟”开凿更伟大的龙门石窟了。(龙门石窟开始于景明初,当西历五百年,至隋唐尚未歇。)故昙曜不但是云岗石窟的设计者,也可以说是伊阙石窟的间接设计者了。

昙曜凿石作大佛像,要使佛教和岩石有同样的坚久,永永不受政治势力的毁坏。这个志愿是很可钦敬的。只可惜人们的愚昧和狂热都不能和岩石一样的坚久!时势变了,愚昧渐渐被理智风蚀了,狂热也渐渐变冷静了。岩石凿的六丈大佛依然挺立在风沙里,而佛教早已不用“三武一宗”的摧残而自己毁灭了,销散了。云岗伊阙只够增加我们吊古的感喟,使我们感叹古人之愚昧与狂热真不可及而已!

二十四,七,二十八夜。

同类推荐
  • 江南墨语

    江南墨语

    本书为近年活跃在网络文学网站的诗人张明友(墨语江南)的诗文合集。第一辑诗歌,收录作者精心挑选的160余首诗歌,以古体诗为主,现代诗为辅。第二辑散文,收录散文随笔34篇,部分采用文言文形式成文,同时辅助每篇的释文,为不可多得的现代文言散文。作者多篇诗文在世界青年华人青春美文大赛中获奖。
  • 明园杯 2015上海市民文学大赛佳作选(卷三)

    明园杯 2015上海市民文学大赛佳作选(卷三)

    我们一提到上海,想到最多的就是灯红酒绿,红男绿女,高楼林立,钢筋铁泥下的一座时髦的现代化都市。但是在这本文集中,许多生活在上海多年或正在上海打拼的人们,用他们的文字为读者讲诉一个普通人对上海的记忆。本书包括《永久牌自行车》、《上海地铁实录》、《我的文艺小时代》、《悬崖上的樱花树》等篇章,为您展示一场来自上海的生活秀!
  • 低于海平面:荷兰生活手记

    低于海平面:荷兰生活手记

    这是一本随笔集子,是一本作者的出国手记。作者跟随丈夫来到荷兰,用一个最平凡普通的中国人的眼睛看西方,从吃饭穿衣,点点滴滴中感受东西方的差异,经历了好奇、感叹、敬佩和反思,从中看到了差距,感受到了冲击,也不乏忧虑和感慨,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敬重生命,珍爱生活。
  • 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千家诗》是我国明清时期带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广泛,影响极其深远。虽然号称千家。
  • 笔下有千年

    笔下有千年

    雪落无声之时,黄昏悄悄,余晖宁静而安逸,只有温柔缺乏了浪漫,我多想再回到那波光粼粼的湖面,由我驾桨,乘那叶小舟,再带你缓缓地飘摇,我在汩汩流动的岁月之河边仰望你,我在铺满了霞光的春之晨放飞我心中的白鸽,带著我的热情和奔放问候你,我以我真诚的初恋青春之情,编织一个五彩的网,去寻捕我那失落的梦。
热门推荐
  • 零轮

    零轮

    神轮大陆,命轮为尊,以轮为容,修炼玄力。众生皆知命轮分为一到九级,可知这世上,还有零级命轮的存在?他出身时,苍穹高远,天降奇观,霞光彻夜不灭。他长大后,连遇挫败,命轮被封,一步步咬牙前行。命轮的世界,谁是主宰?谁又沉浮?
  • 三句半搞定商务英语口语

    三句半搞定商务英语口语

    本书涵盖了大部分的商务情景——商务交往、外贸业务、谈判、公司事务及商务旅行等,每个情景你仅需掌握“三旬半”——“半”是指最常用简单的句型。“三句”是最简洁实用的三个交流短句。如果你按照模仿、复述的学习方法。不断熟练运用到实践中,一回生。二回熟。来来回回想忘都难。三句半搞定你的商务英语口语,助你完成由菜鸟到高手的完美蜕变。
  • 农家炊烟起

    农家炊烟起

    她,穿越到陌生朝代,虽家境贫困,仍努力奋斗。田商养家,绣技无双,指点江山,茶香满园,小山村中的日子依旧红红火火。而他,则贵为当世太子,掌生杀,控权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却只对她一人温柔。一个渴求自由,另一个却步步紧逼。究竟是谁俘获谁已经不重要,在爱情中,你我都是输家。十里桃花,江山如画,与子偕行,笑看繁华。====================================================①读者群450545520,欢迎大家的到来~②全文已经完结,请大家放心跳坑~③古言《宁王妃:庶女策繁华》火热连载中,超肥,求支持!
  • 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清旦行道仪

    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斋清旦行道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阿尔曼道时光

    我的阿尔曼道时光

    19岁的那一年,她遇到了他们。那是最充实的年华,那是最好的19岁。后来他们走了,时光并没有把他们留下。那晚,很凉,月影摇曳。层层叠叠的海涛前推后涌的击打岸边的岩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桐暖合上眼睛,和着海风划过耳际的微调,听到他低沉的声音:“桐暖,忘了我吧”。心钝钝的一痛,倔强的眼里盛满了泪水。为什么我要忘了你?我哪有那么想听你的话?拼命摇头。“不会的,不会……即使我忘了,我也会再一次找到你,再一次记住你……”在意识混沌前,她清晰的听到他说:“好啊……我等你。”他骨节分明的双手拂过她的发。从此,她的生活与他无关了。脑海中不再有关于他的半点记忆。直到有一天,她在相册里翻到了那张合影……
  • 蒙学故事(上册)

    蒙学故事(上册)

    《蒙学故事(上册)》本书囊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名物蒙求》、《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十多种经典蒙学读物之精华,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小读者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便能了解有关品德、修养、志向、求知、为人处事和人文方面的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 空中奇景(走进科学)

    空中奇景(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优秀员工要有好心态好方法好素养

    优秀员工要有好心态好方法好素养

    心态决定状态,方法决定效果,素养改变命运。良好的心态、有效的方法和一流的素养是员工必备的要素。 游一行编著的《员工要有好心态好方法好素养》用睿智生动的语言,富含哲理的故事向读者阐述了好心态、好方法、好素养在工作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告诉读者如何改变自己的消极情绪,培养积极心态;如何掌握好方法,轻松搞定职场难事;如何拥有好素养,开拓事业新格局。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对文学作品的最高肯定,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共收录百年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散文精品7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可供学习、欣赏、借鉴的世界散文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出版过,现经整理后再版。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精品》由毛信德和李孝华担任编著。
  • 滤色

    滤色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在某个小镇。共享无尽的黄昏,和绵绵不绝的钟声。他们出生于云木小镇,自小远离父母,孤苦无依。情,不知所起。她曾说过的年少戏言,于他,却是一生奔赴的使命。远走异国,相别半载。从此以后,咫尺是天涯,归人是路人。爱太满,梦太远,路太长,总有一个人,那个人,跨越沼泽山川,行遍大漠沙海,与你执手相看,灵魂相融。那么,如果深爱,请勿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