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4600000043

第43章 九年的家乡教育(7)

这又更进一步“武断”白话为“粗笨之工具”,文言为“轻便之利器”了!然而汪先生接着又忽然下一转语:

或谓学习文言当较白话费力。曰,然。

这又是不待“心理学专家长期的测验研究”,而“武断”学习文言“较白话费力”了!

究竟学习白话与学习文言“孰难孰易”呢?还是“学习文言较白话费力”呢?还是“文言之省便毋待晓哓”呢?还是“二者正复相同”呢?还是我们应该静待“心理学专家作长期的测验研究”呢?汪先生越说,我们越糊涂了。

这是那个所谓“中小学文言运动”的发难文字的内容。以后的讨论,更使我们看出当日发难的人和后来附和的人的心事。在《中小学文言运动》一篇里,汪先生很明白的说:

读经决非恶事,似毋庸讳言。时至今日,使各省当局如何键陈济棠辈之主张尊孔读经,可谓豪杰之士矣。

在这里我的老朋友汪懋祖先生真是“图穷而匕首见”了。至于附和的人,大都是何键陈济棠两位“豪杰之士”的同志。在《时代公论》第一一七号里,有位许梦因先生投了一篇《告白话派青年》,说:

白话必不可为治学工具。今用学术救国,急应恢复文言。

他痛哭流涕的控诉“白话派”:

其所奉行惟谨之白话,实质全系外国的而非中国的(胡适谨按:这句话大有白话的嫌疑。许梦因先生何不把这句白话改作古文试试看?)其体势构造每非一般识字读书之中国人所能领会。可领会者,大都外国假面具社会主义之宣传,无一事一理及于实用科学,或为本国所有者。

发这样议论的人,当然够得上拥护今日一班“豪杰之士”的主张了。

这个所谓“中小学文言运动”的主张和动机,不过如此。我们综合我们看见的一些讨论,(惭愧的很,上海各刊物上的讨论,我们收集到的很少。)觉得《时代公论》第一一三号上龚启昌先生的一篇《读了“禁习文言与强令读经”以后》,立论很公平,其中有许多细密的议论。龚先生认清了今日白话文言之争,“是社会对于文言语体的态度问题”。他说:

我们试看社会上对于文言语体的态度如何?报纸影响于社会心理者最大,应能提倡语体才好。其他如官场的文告,来往的公事,虽是加上了新式标点,内容依旧是文言,……就在教育界本身也还有种种矛盾的现象。日前看见报上载江苏省会考试题议决一律用文言。现在国内各大学的考试,及考试院举办的考试,更非用文言不可。……无怪乎现在的中学生(胡适按:此处及下文,原文有缺误。)甚而小学生,你不教他文言,他还要求你教他文言。中学大学入学试验的影响于学生心理与态度,比了行政机关的一纸号令,或文人的两三篇文字,不知要大多少。

这都是一针见血的诊断。汪懋祖先生们说的“社会应用所需”,其实正是这一类的“矛盾的现象”在那儿作怪。教育部屡次下令禁止小学讲习文言,并且明令初中各科教科书,除国文一小部分之外,不得用文言编撰。但教育部如何敌得过许多“豪杰之士”主持的政府机关,教育机关,考试机关,舆论机关的用全力维护古文的残喘?七八年的革命政府在这一方面只做到了去年的公文一律用新式标点的通令而已。我很佩服龚先生的说法:

语体文在小学里的地位,当然毫无异议。不过应当使社会尊重语体文,广为推行,一切报章公文一律改过,尤其是中学大学入学试验也要能提倡。否则一部分人提倡语体,又有一部分人在那里提倡文言,以致青年无所适从了。

我们既是认定了语体为提高国民文化的轻便工具,我们应当再请政府来彻底的革一下命。否则虽是十年百年也还没有结果。

可惜今日的“豪杰之士”还不肯承认龚先生的前提呵!

龚先生说的“社会的态度”的问题,我们在十七八年前早已认清楚了。满清的末年,民国的初年,也有提倡白话报的,也有提倡白话书的,也有提倡官话字母的,也有提倡简字字母的。他们的失败在于他们自己就根本瞧不起他们提倡的白话。他们自己做八股策论,却想提倡一种简易文字给老百姓和小孩子用。殊不知道他们自己不屑用的文字,老百姓和小孩子如何肯学呢?所以我们在十七八年前提倡“白话文学”的运动时,决心先把白话认作我们自己爱敬的工具;决心先认定白话不光是“开通民智”的利器,乃是创造中国文学的唯一工具。我曾说:

白话不是只配抛给狗吃的一块骨头,乃是我们全国人都该赏识的一件好宝贝。(《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胡适文存二集》卷二,页一九三。)

这就是说:若要使白话运动成功,我们必须根本改变社会上轻视白话的态度。怎样下手呢?我们主张从试作白话文学下手。单靠几部《水浒》《西游》《红楼梦》是不够的。所以民国七年我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里,很明白的说:

若要造国语,必须造国语的文学。有了国语的文学,自然有国语。……真正有功效有势力的国语教科书便是国语的文学,便是国语的小说诗文剧本。……中国将来的新文学用的国语,就是将来的标准国语。

这就是说:我们下手的方法,只有用全力用白话创造文学。白话文学的真美被社会公认之时,标准化的国语自然成立了。

我当时的主张,一班朋友都还不能完全了解。时势的逼迫也就不容许我的缓进的办法的实行。白话文学运动开始后的第三年,北京政府的教育部就下令改用白话作小学第一二年级的教科书了!民国十一年的新学制不但完全采用国语作小学教科书,中学也局部的用国语了!这是白话文学运动开始后第五年的事!这样急骤的改革,固然证明了我的主张的一部分:就是白话“文学”的运动果然抬高了社会对白话的态度,因而促进了白话教科书的实现。但是在那个时代,白话的教材实在是太不够用了,实在是贫乏的可怜!中小学的教科书是两家大书店编的,里面的材料都是匆匆忙忙的搜集来的;白话作家太少了,选择的来源当然很缺乏;编撰教科书的人又大都是不大能做好白话文的,往往是南方作者勉强作白话;白话文学还没有标准,所以往往有不很妥贴的句子。但平心而论,民国十一年“新学制”之下的国语教科书还经过了比较细心的编纂,谨慎的审查。民国十五六年的政治大革命以后,各家书店争着编纂时髦的教科书,竞争太激烈了,各家书店都没有细心考究的时间,所以编纂审查都更潦草了;甚至于把日报上的党国要人的演说笔记都用作教科书的材料!所以这几年出的国语教科书,在文字上,在内容上,恐怕还不如民国十一二年的教科书了。

所以我们回头看这十几年出的教科书,实在不能否认这些教科书应该大大的改良。但这十几年的中小学教科书的不满人意,却也证明了我十七年前的忧虑。我当时希望有第一流的白话诗,文,戏本,传记等等出来做“真正有功效有力量的国语教科书”。但十七年来,白话文字的作品虽然在质上和量上都有了进步,究竟十七年的光阴是很短的,第一流的作家在一个短时期里是不会很多的。何况牟利的教科书商人又不肯虚心的,细心的做披沙拣金的编纂工作呢?今日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对于白话文存着轻藐的态度,我们提倡白话文学的人不应该完全怪他们的顽固,我们应该责备我们自己提倡有心而创作不够,所以不能服反对者之心。

老实说,我并不妄想“再请政府来彻底的革一下命”。我深信白话文学是必然能继长增高的发展的,我也深信白话在社会上的地位是一天会比一天抬高的。在那第一流的白话文学完全奠定标准国语之前,顽固的反对总是时时会有的。对付这种顽固的反对,不能全靠政府的“再革一下命”,——虽然那也可以加速教育工具的进步,——必须还靠第一流白话文学的增多。

二三,七,九夜。

同类推荐
  • 萧红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萧红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杜甫诗选

    杜甫诗选

    《杜甫诗选》作者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 校长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校长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民国时期,中国积贫积弱;但民国时代的大学却闻名遐迩,在东西方国际上都享有盛誉。这是为什么呢?有史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当时的大学校长个个都很“牛气”。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校长怎么样,大学就会怎么样;如果要想造就一个伟大的大学,有干练的校长还不够,还必须有卓越的校长”。
  • 北方

    北方

    《北方》主要内容:从“吹芦笛的诗人”到时代的“吹号者”,从对母亲“土地”的歌颂到对祖国“太阳”的热爱,从欧罗巴到中国大地,都飘荡着诗人艾青深沉的呼唤——“我爱这土地”!这是赤子的真情,是自觉的独立意识,唱出的是自我的歌!《北方》让你在新的世纪重新感受艾青对民族新的思索和对诗歌新的探索!
  • 那

    当代诗歌的进程中,70后诗人的山场,随之而来的迅姑崛起,确乎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枓,不仅诗歌读者感到意外,而且诗歌界内部也感到意外。对冇些诗人来讲.由于70后诗人的登台,原先似乎清晰可辨的当代诗歌发展的脉络变得模糊起来,甚至变得无从把握。原来设想的从始于1970年代的地下诗,延伸到朦胧诗,再转换到第三代诗歌,并进而扩展到后朦胧诗的这一当代诗歌的谱系,本来就在上世纪90年代的诗歌中遭遇了离析,但在诗歌史的评述上似乎还有折中的办法。而70后诗人的星火燎原,则彻底捻灭了人们对修复原先的当代诗歌谱系的动机和可能。
热门推荐
  • 傩神

    傩神

    这是一部以反映古老神秘的池州傩戏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主人公傩傩从秋浦滩上一个懵懂调皮的孩童,经历双亲早逝、十年学艺、家族纷争、时代磨难等一系列人生坎坷遭际,但始终不渝的秉承对傩戏的热爱,一生执着于研究、传播傩戏。小说以家族敬祖请神的傩戏祭祀活动为线索,串起秋浦滩上金、钱、梁等几大家族在时代变迁中的沉浮,书稿架构完整,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叙述不疾不徐,充满浓浓的地方民俗色彩。
  • 情谋已久:傅先生的枕边宠

    情谋已久:傅先生的枕边宠

    江一澜如繁星璀璨夺目,注定一生喜乐无忧。可她偏爱上沈临,吃了苦,糟了难,容颜尽毁。就在所有人等着看她笑话时,她摇身一变成了沈家三婶。那个男人在她耳边说:“我缺个太太,看你正合适。”他护着她,宠着她,给了她极致的宠爱和温柔。当即将揭开真相面纱时,他却亲吻着她眼角的血珠,温柔缱绻:“你要乖,才能活的长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霹雳之千山志

    霹雳之千山志

    以为自己死定了的千山雨睁开眼睛,发现自己活的好好的。本想着来个绝地反杀报仇雪恨,又发现自己早已不在原来的世界,更别说找仇人报仇了。千山雨,一个完美的诠释了何为绝处逢生乐极生悲的女人。*
  • 五行天之续

    五行天之续

    接下来的几个月都会很忙,更新随缘,见谅。——————一个热爱方想作品的读者,一个写了七十多万字却默默无名的作者,将为五行天,创造一个美好的结局。
  • 亿万总裁的临时新娘

    亿万总裁的临时新娘

    一场意外她大难没死,本以为必有后福,却谁知竟被神秘男子带回家领证结婚。她冷静拒绝,不住逃避…只因她自觉身份普通,高攀不起。他腹黑霸道,纠缠不休…只因她是他终生所爱,想宠她一世。而当她终于沦陷时,却发现他对她的追求另有原因,“宫沐,我不想做你的临时新娘。”“既然做了我的女人,那就一辈子都是我的女人!”
  • 紫萱花与七公子

    紫萱花与七公子

    紫萱与七公子的短暂邂逅,两人的世界却没有交点……轮回转世,他们的命运将会如何……
  • 老公大人早上好呀

    老公大人早上好呀

    “唔……不要了……”苏笙欢抱着肚子,头摇的像拨浪鼓。男人端着精致的瓷碗,不为所动,一步步朝女孩逼近。“喝药的时候知道不要,刚才吃冰激的时候怎么不知道不要?”“可是老公,真的好苦啊……”男人用勺子舀了些,凑在女孩嘴边,“乖,你这么不注意调理自己的身体,什么时候生出小笙欢来?”车祸昏迷后意外醒来,更是得知保命的关键就是要和她老公一辈子保持亲密的婚姻关系,苏笙欢立马抱紧自家老公大腿。可是说好的走肾不走心呢?为什么最后又走肾又走心!
  • 风华静好

    风华静好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岁月荏苒,白驹过隙。只因开始惊慌于不知什么时候“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华已悄悄离我们远去,时光没有停留在我们年少轻狂的那一刻,于是提笔想留住些什么。1988年,农历干支纪年为戊辰年,生肖辰龙。湖南省中北部的一个偏远小村庄里,几个孩子先后出生,属于他们的舞台拉开帷幕,这几个山里娃娃将如何龙腾虎跃,又将演绎怎样的悲欢离合,年轻的他们将经历怎样的成长与蜕变?而这个小山村又会有怎样的改变?
  • 谁不曾踏入物欲横流

    谁不曾踏入物欲横流

    这是一部都市言情小说。描写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人们争取金钱和爱情的愿望是相似的,争取的能力和结果各有各的不同。小说细腻讲述了青年人和中年人、普通人和成功人、男人和女人纠缠不清的感情经历和迥异的感情观念。
  • 都市最强特种兵

    都市最强特种兵

    “热血可洒,军令难违!我们是为和平而来!”维和、反恐,时常游走在危险边缘的杜希,佣兵界最强悍的敌人,各国元首最想要干掉的业内顶级兵王,卸下荣耀,回归家族后,却发现命运似乎也一直在和他作对。被自己家族视为耻辱,父母在家族抬不起头来、妹妹因为他交不到男朋友,未曾见过面的未婚妻一家,迫不及待跑来退婚,于是他怒了,他决定和这个世界谈谈,王者回归,携风云之势,一路啪啪啪拍打敌人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