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9000000007

第7章 附录一

金文学:“跨文化”的探索者

〔日本〕蜂须贺光彦

一、金文学,一个独特的探索者

金文学这个“国际派鬼才”在日本和韩国的知名度要大大超过中国本土。他虽然在中国朝鲜族圈内负有盛名,但整个中国社会对其尚不熟知。这虽令人遗憾但也在情理之中。因为旅居日本的金文学长期活跃于日本比较文化领域和文坛,坚持他独特的写作和演讲活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赴欧美、日本留学,在域外任教的学者、作家,已经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或在文坛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发出了他们独有的富有魅力的声音。他们直接用居住国的语言写作,其中一些人的工作成果在中国大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效应,也仍有一些尚不为人知。

我个人认为,在西方的中国学者及作家在中国国内的影响、知名度颇高,而在日本的却还鲜为人知,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金文学正是活跃于日本、韩国的一颗耀眼的新星。他于90年代初赴日留学,后期便以《裸の三国志》(《瞧,这三国人》)等著作一跃成为比较文化领域的年轻旗手。

这同他的经历分不开。他生于朝鲜族家庭,自幼操中、韩两种语言,而后来又精通日、中、韩三国语言,所以我敢断定他从小就不知不觉经受了异文化锻炼,而长期在日本留学、生活和任教,促成了他“地球籍人”的思想。他在中国大陆的生活经验,加之在日、韩的直接生活体会,促使金文学成为横跨三种文化的“跨文化”探索者、思想者。

我在这里并不是要强调他如何熟知三国文化,比较三国文化有多么了不起,而是要强调他真正在内心消化三国文化,并且超越国境而生活的一种崇高的文化境界——“地球人”思想。当然,也许对熟悉三国文化的本人来说,这可能是很自然的,但对我们只隶属于单一民族思想的日本人来讲,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令人生畏的至高境界。如果日本人偏狭的民族主义或单一国家“神话”不被打破,那么这种至高境界是无法理解也无法达到的。

从这种意义上说,小小的金文学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全球化时代“全球居民”的典范形象。

金文学的力作《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正好反映了他在全球化时代,作为一个面对世界的“地球人”的思想,一个地球时代勇敢冒险的异文化探索者的思考。可以说该书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三国文化,还让我们再三对全球化一词深思熟虑,给了我们重要的、宝贵的启示。

同其他活跃在欧美国家的中国人及东方人、文化人一样,金文学作为遨游异文化天空的思想者和探险者,发出了他独特的声音和光彩。

二、金文学的多张面孔

作为一个“个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文化人),金文学自身具有多张面孔。这一点单从三国知识界和媒体对他的称誉也足以窥知:“国际派鬼才”、“文化Piaspora”、“文化边缘人”、“三国比较文化领域年轻旗手、小巨人”、“唯一一位以中日韩三国语言写作的东方作家”、“脚踏三国文化的‘另类’”、“怪才”、“奇人”……

总之,金文学的面孔像钻石一样八面玲珑。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归纳。

(1)学者金文学

金文学是文革后新一代中国人比较早地接触了比较文化研究和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年轻学者之一。据他本人讲,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学毕业后的他在中国辽宁一边在大学任职,一边默默搞比较文化研究(东亚方面)。先搞自己熟悉的本民族文化研究,把本民族文化放在世界同民族及汉族的广阔视野中进行比较,在朝鲜族中首次写出了《中国朝鲜族文化反思》等一系列论文,当时曾在朝鲜族文坛引起小轰动。

之后,90年代来到日本留学,他如鱼得水,开始充分展示他在比较文化领域的天分,发表了《中日韩〈天女传说〉之比较文化论研究》、《日中朝鲜人文学的比较研究》、《朝鲜族宗教文化论》、《中日韩比较化论》、《异文化的理解与留学生文化》等诸多论文,并参加在德国等北欧国家和俄罗斯、韩国、中国、日本举行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每年他还要在日、韩、中等国参加学术研讨会数次,至少发表两篇以上学术论文,同时在三国做学术演讲。他独到的见解、博学的才识及极熟练的日语口才,令日本听众惊叹不止。

金文学还敢于批判日本学界、比较文化领域的传统痼疾,他指出日本学界的比较文化,尤其是日本与外国文化的比较倾向于与欧美的比较,而仅仅同欧美比较已失去意义,因此他主张更有意义的是日本要同相近的汉字文化圈内国家如中、韩相比,认为这样才能更精确地分析出日本文化的特色。他不仅指出了日本学者在比较文化中出现的谬误,还批判了著名文化人类学者本尼迪克特《菊与刀》论点中的一些细小错误。

金文学的东亚比较文化论视点是以下面一个基本点为依据的:搞比较文化,应该同相近的、同一文化圈内的国家比较才能更细致精确地比较、探析出各国文化的特点及异同。比如说,比较同样的黄色,才能辨别出淡黄、深黄、桔黄、朱黄等细致的差异。

金文学以“近色比较”原理为理论武器,并以亲身体验为依据,进行其他学者无法达到的三国文化之比较。毋庸置疑,金文学的三国文化比较是独树一帜的。所以说,目前,他还是这个领域的“独行者”。

金文学自称,自己在学问上是一个好奇心极旺盛的“知识牧民”,哪里有知识的草原,他就往哪里游动。他关注的学术领域很广泛,以比较文化为中心,向一个圆圈一样一圈加一圈地扩展开来。三国文学、性文化、后现代文化、后殖民文化、社会学、社会历史学、文艺理论、结构主义、现象学……他的读书趣味也无限广阔,像牛一般吃完了这些“杂草”,著书也一本接一本地诞生。下次将会生产出什么样的著作,我们是想象不到的。

(2)作家金文学

作为作家,金文学的面孔也是饶有特色的。像金文学那样直接用中日韩三种语言写作的作家在东亚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本身也可以说是创了小小的“吉尼斯”纪录。有一回,在酒席上我对金文学说:“你应该申请吉尼斯纪录”。他笑着回答说:“我对什么纪录都不感兴趣,我关心的是怎样写,怎样继续写下去。写作,才是我毕生的使命。”

就像他的名字所表示的,金文学和文学写作有缘分。“缘”一词按佛语讲的话,有命中注定之意。他的名字就是他的职业、他的追求,文学才是他毕生刻意追求的“恋人”。

金文学不仅才思敏捷,感悟力极好,而且文风以精炼、幽默、辛辣见长。难怪中国朝鲜族第一代文豪、丁玲的挚友——金学铁老人生前非常赏识他,称赞他“才气横溢”,是“朝鲜族文学的希望”,而且毫不吝啬地肯定“金文学是朝鲜族中少有的鬼才”。与此同时,原延边大学校长、朝鲜族学界权威郑判龙教授也不约而同地称金文学为“鬼才”、“怪才”。在朝鲜族文人中,金文学是第一个被两位文坛、学界权威都称为“鬼才”的人物。连著名的韩国知识巨人、世界级学者李御宁先生也极力赞赏金文学具有横跨三国文化的英才,并表示了羡慕之情。被称为“日本评论界奇才”的井泽元彦也极力推崇金文学,称“金文学的著作是全日本人的必读之书”。

金文学的文学才干,早在小学时就已显示出来,他三年级时写的作文曾被5年级当做范文在语文课里宣读,高中时就用中文发表作品。去年在一次私人聚会上,他还对我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插曲:当年他为了高考转到沈阳市的另外一所高中,汉语老师看到他写的作文水准惊人,简直没法相信是高中生写的,于是那位老师就把他叫到办公室里刨根问底,问他是不是抄袭的?弄得金文学啼笑皆非。还有一次,当填写高考志愿时,面对金文学的专业选择,汉语、朝语、日语老师三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三位老师都争着说服他报考各自的专业。汉语老师劝他“搞文学应该上中文系”;朝语老师说“你应该报延边大学或中央民大的语文系,这是通向民族作家的必经之路”;而日语老师说“多一种外语,就多一种文化”。他觉得日语老师的话最有理,所以最后他不顾汉、朝语老师的推荐,相信日语老师的话报考了日语专业。如今,他还真为自己当年的正确选择而感到自豪。

“多一种语言,多一种文化”。现在他能够用三国语言,在日本搞三国文化比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句话。可见,他的三国文化情结,早在高中时就已结下了。

迄今为止,金文学在三国共出版、发表近三十种著书。其著述涉及的体裁也很广泛。他已发表数百篇论文、散文、小说、评论,此外还涉猎诗歌、对话、专栏文章、书评等文体。而且他写什么就像什么,不,应该说写什么是什么。因为金文学的文学作品很多,我在这里只谈一下他在最近用日语创作的40万字长篇小说《天马年代记》(又名《肉体之门》)。该书预计年内在日韩两国同时出版发行,我是该小说最早的读者之一,我想为读者披露一下本长篇小说的概况。说实在话,我始终在一种愉快而兴奋的状态下完成了《天马年代记》的阅读旅程。

这是一部以旅日青年作家为主人公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作者的半自传体作品。小说主人公马文海自称为“无国籍”、“地球人”、“世界人”、“具有多种文化人格意识的不属于任何一种文化的文化蝙蝠”,放言“你知道了解世界的方法吗?告诉你那只有靠健壮的两腿和性器!”他作为一个作家和大学教师往返于中日韩三国,同时又去欧美讲课。他一边遭遇各种文化冲击,一边还把这种文化冲击当做人生的乐趣。作品中性爱描写频繁出现,而且描写得非常有美感。在我读到的文学作品中,这是极为有特色的作品。主人公在心爱的恋人——真由美自杀后,与美国留学生、犹太年轻女人建立同居关系,还效仿萨特同波伏娃合同同居。之后,主人公的异性历程遍布全球,有各色人种,有各种职业……但这里的“性”既不是二十世纪末流行的文学的冒险,也不是对社会旧伦理的反抗或排斥。《天马年代记》中的性爱是人类最本能的东西,它象征着异文化的接触,同各国异性展开绚丽的性爱,是跨越国境的“自由”,是地球居民意识的表征。那里有的是同异民族、异国文化交流的快乐、轻妙、自然性及跨越国境的人之自由。另外,小说还从许多角度反映了日本社会歧视外国人的偏狭心性,如实再现了在域外奋斗的边缘人的生存状况及他们的喜怒哀乐。小说在艺术形式上以写实为主,穿插了意识流、内心独白、倒叙、插叙、表格、图案、数据的排列等非文学语言,这些为小说的异国情趣、象征性、多样化助了一臂之力。

作品独有的幽默文风、辛辣的讽刺和口述体描写方式也是其魅力之所在。另外,作品奔流式的快捷节奏,庞大的全球社会背景,也令读者为之感叹。我在读完后深感这种作品只有金文学才能写出来,作品本身即是“跨文化”的好文本。

(3)多面人金文学

当我的脑海里浮现这一小题目时,我极自然地想到了一座山的多种姿态。山的形象,随着视角的变化,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视角效果。从正、反、侧、远、近、上、下看,它都以不同的映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可千变万化。然而金文学既不是山,也不是孙悟空。山的多姿是由客观视角效果组合而成,孙悟空要用魔术才得以变化无穷,而金文学的多面,既不是客观视角的效果,也不是用孙大圣的魔术变出来的,他本身就是多面体。他拥有多种名字:汉字金文学,日语まりぶりがく,韩语,英语JIN WEN XUE,还念KIM MOON HAK、KIN BUNG GAKU,国籍是中国,民族是朝鲜族……三种语言……三种文化。

学者、作家、评论家,又有学者和作家之间的或两者兼一的性质。

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以及三者的边缘。还是称他为“东亚人”更合适吧。总而言之,如果解剖金文学内部结构的话,我想最基本的核心应该是“环球人”、“像爱自己国家那样也可以爱别的国家”的博大的人道和人文精神。它是必定超越了各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正是这种多面人格,才促成了今日的金文学的多面性。

(4)文化边缘人金文学

如果再将“多面人”细致地展开,可发现一个跨越边界的性格。金文学是一个典型的“文化边缘人”。他自己也在很多著作和演讲中毫不掩饰地表示是“边缘人”。民族学上的边缘人是一个“跨文化”的概念,特指生活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之间,却不隶属于某一种文化,而是共有两种文化、并以此为生和创造根基的人。

用动物来比喻的话,边缘人非蝙蝠莫属。从前(二十世纪)人类社会比较忌讳或蔑视这种脚踏两只船式的人,而现在对边缘人的评价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认为边缘人才是构筑两种文化和社会的桥梁的人,他们为人类的和平和共存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随着全球化的进展,边缘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过我们应当加强对他们的认识。二十世纪以中国的林语堂为代表的脚踏东西文化的人物,为东西文化共存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相信,二十一世纪将是边缘人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三、为了学术大众化

金文学的“跨文化性”还体现在他为学术大众化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和贡献。可以说他是开辟中日韩三国文化比较领域的学者之一。迄今能从事三国比较文化的学者不多,而他是其中最活跃的年轻学者之一。

如果说,前一代比较文化研究者主要在古代文化源流领域开创了学术之道,那么,金文学则从现代生活入手,一反古典主义的硬性研究方法,以阐释文化现象为切入点,开展了机动灵活的软性比较研究。因此金文学的研究融现象学、人类学、批评和创作冲动为一体,将文化研究的逻辑同生活现象、批评、感观、直观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其知识探险的独创性。他的文章,既像论文,又像评论,而更像随笔。所以他的《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瞧,这三国人》、《告知韩国人》、《中国朝鲜族改造论》等多种著作均属于这种多元类型,而他是以这种随笔文体而著称的。

金文学的学术性随笔可称为文化随笔。他在二十余岁做大学教师时,在一篇论随笔的文章中曾说要创造一种文化随笔。他的文化随笔以凝炼、幽默、机智、直观、雅俗共赏为特征。他往往在学术面上不多展开,均点到为止。我曾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这是自己的一种写作策略,学术上的展开可以在硬性论文上做,在学术性随笔里就不必太深入了。如果过于深入就会吓跑读者,而正像法国学人所说的那样,不被人读的书就等于不存在,所以书是‘有读者,故书在’,没人读,就达不到写书的目的。”我点头称是。金文学的确有自己独到的写作策略,难怪他的书一经出版,都较好看,深受读者青睐。

在当前激烈的竞争时代,作者能够抓住读者,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有人想非难说“这太迎合市场经济”,这是轻而易举的,不过在当今全球化、市场经济急剧发展的时代,文化人具备市场头脑,利用市场经济原理这也是一种智慧,也无可非议。恰恰我们东方的文化人有的是清高,而没有市场经济的智慧。赢得广大读者,也是二十一世纪文化人必备的战略机智,从这个角度说,金文学也是一个文化ideaman(创意人)。

当然,金文学也擅长写硬性学术论文,而且每年都要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研究论文,但他似乎更注重软性学术,更注重学术的大众化。我认为“学术的大众化”这种提法也不合适,正因为学术的清高和它的远离大众,才有了这一说法,就像吃喝玩乐一样,学术的基本应更接近大众。在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变中的中国大众,更需要学术,学术的大众化也是文化的一个走向。

传统的学者习惯闭守在学问的象牙塔里,搞封闭的学问,这当然无可非议,但学术的大众化也是时代的需要,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更有可能接近大众的因素。时下,各个领域原有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比如纯文学和大众文学已基本走向合流,雅俗之间不再存在明显的界线。被誉为“日本纯文学奖象征”的芥川奖和大众文学奖——直木奖,这两个奖的区分越来越不明显,大众文学作者也能评上芥川奖,而纯文学作家获直木奖的也大有人在。类似这种泾渭分明的界线,已趋于消失,眼下在各个领域中界线的消失现象极为常见。

其实,这种现象,不是现在才有的。纵览古今东西的学术名著,其中就有很多学术随笔,从中国的孔子到西方的帕斯卡尔,从Lévy-strauss的《悲哀的热带》到中国林语堂的《中国人》……都是优秀的一流随笔,而他们正是靠它来取得名声的。

“学术”一词,顾名思义,是关于学问的方术、术策、技术及方法。只注重学也不够,还得要注重技术、方法。能把高深莫测的学问世界,变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就是学术性文化随笔。随笔(essay)的原意即是对生活与世界的知性思考。金文学正是运用了随笔的这一特点,达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普遍性水准,所以在三国拥有广大读者群。这样从客观上看,把本来远离大众的比较文化,服务上门送到大众跟前,使之成为他们在全球化时代不可缺少的文化营养。

学术的随笔化,打破了学术的硬化状态,搞活了学术,使之更贴近大众,同大众产生一种共鸣,而学术自身也从中获得了生存的广阔天地。二十一世纪学术走向大众是大势所趋,这也是广大学者、文人应深思的课题。

四、以笔为剑

西方人常说:“笔杆比刀剑厉害!”这话不假,如果允许我再解释的话,其中应该包括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举足轻重的意思吧。从某种意义上讲,金文学是共属或干脆不属任何一种文化的、站在客观外围的outsider(局外人)。他拿手中之笔杆当刀剑舞,不断解剖三国人,解剖国民性和文化现象。同时还猛烈地批判东方人自身的劣根性(用他的话讲就是“对三国人,都可以骂”)。《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中也不乏对三国国民性的批判和冷嘲热讽。

在域外经过十几年的磨炼,眼光变得更敏锐的他当然不能放过三国文化、国民性的差异,同日本(西欧先进国家)相比,中国及韩国的差距显而易见。他由此写出了批判韩国文化劣根性的《告知韩国人》、批判中国文化劣根性的《反文化志向的中国人》等著作,都引起了强烈反响。最近撰写的《中国朝鲜族大改造论》在《长白山》杂志一开始连载就引起了极其强烈的反响,在中国朝鲜族百年史上堪称空前绝后。

通过经常同金文学本人接触,我从他的言行中确信,他不是以批判本民族劣根性为快,而是真心地怒其不争,为的是像中国文豪鲁迅那样寻找“露出病苦,以求疗救”之方。

我略懂韩语,拜读了他的《中国朝鲜族大改造论》全文,被他坦率的品性和大无畏的批判精神及博学所深深折服。但是,他在获得极大声誉的同时,却遭受到了一些同胞的反驳甚至不堪入耳的莫须有的人身攻击。通过杂志,我看到有人对他进行毫无根据的诽谤及辱骂。

于是我用电话询问他为什么不奋起反击?他在电话那边轻声一笑,说:“你说,把黄金硬说成粪便,你会说什么呢?”

我听完他的话不禁失笑。我再一次为他的大度和包容品性所感动。

金文学最近计划写批判日本人偏狭性的著作,这个著作早已在1994年与一家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但由于其他著作的写作,才拖延到现在。他在日本各地进行演讲时,或在报上发表专栏文章时,常常批判日本人的劣根性。有一次他演讲时批判了日本人狭隘的民主主义及排外思想,还接到了一个右翼分子的威胁电话。

批判需要勇气,也需要冒险。拿笔为剑,深刻解剖三国文化,批判三国人的劣根性,也是金文学的文学使命之一。大概也是命中注定的吧。

五、多元文化中的跨文化写作

我想将金文学的跨文化思考、写作称作“金文学现象”。从“金文学现象”中,我总结出一个极重要的积极因素。那就是,超越国与国的界线,横跨两种或多种文化而活动的文化人、知识分子,为人类的融合与和平共存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金文学常常表白自己是“文化边缘人”、“地球籍村民”、“东方人”,主张学问也好,文化论也好,创作也好,在相互对立的意识、原理或世界中,不是只选择一项,而是共有二者,同二者“共存”才是可取的态度。所以,他所追求的人文使命,不是二元对立,Yes和No的两者择一,而是把两者兼容合并的一种“中间”境界。

于是他还说,二十世纪是意识形态支配人类的世纪,因而两个意识形态相对立的世界阵营不断引起战争,停战后也一直持续的冷战体制、殖民主义的领土霸占和扩张,也都是对立带来的悲剧。中国国内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及文革等斗争也都是由“对立”机制造成的。

金文学不但持有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或哲学思想,还通过写作体现出其理论思想。横跨三国文化,用三国语言写作并受瞩目,这在东亚文化界是极特异的现象。

放眼全球,东方人在西方世界进行写作等,活跃于文坛、学界的人物不在少数,这是全球化深入和多元文化及后殖民主义带来的一个潮流。近年来,“国民国家”概念急剧退化、中心(Center)的根基被解体,随之国界也易如反掌地飞越过去。如著名的Edward W Said、获198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Wole Soyinka、作家米兰·昆德拉、活跃在当代法国文坛的第二代日本人石黑、成为美国当今文坛年轻旗手的第三代韩国人李昌来都是典型代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美国家用英文等外文写作的中国人学者和作家也委实不少。在日本也有用日语写作的毛丹青、叶青等与金文学同年代的中国人作家。他们虽然是少数,但也受文坛、学界的瞩目。

Said在其巨作《文化与帝国主义》中主张的“东西文明的融合与共存”,就是通过这些在两种文化或更多的文化之间活跃着的文化人来实现的。

在全球化、多元化时代,不是排斥或只选择一种文化,而是同时共有两种、多种文化,才是二十一世纪人类应有的一个走向。人类史上的巨大悲剧,如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粹主义、大民族主义、法西斯以及由此而惹起的侵略、霸占征服他国、他民族的罪恶行径都是缘于一种选择。

因此,在多元化主义的今日,跨文化的文化人及其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自明的。我们应该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最后,我衷心希望金文学在跨文化思考、写作的路程上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大的成果。

(本文作者系日本翻译家)

同类推荐
  •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拜水问道 都江堰与青城山(文化之美)

    关于都江堰与青城山有一种说法叫做“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仅仅是因为都江堰是世界保留下来的最为古老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青城山是有“第五洞天”之城的道教名山。也因为都江堰两千年来对巴蜀大地农耕的重要作用,或者青城山对宣扬道教文化及青城武功的巨大贡献。
  •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这是一本展示北京地域文化的知识性写实散文集,也可以说是《修志人眼中的北京——志说北京》的姊妹篇,是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北京晨报合作,由晨报编辑记者撰写,陆续在晨报《志书撷英》专栏发表,经两年多的辛勤劳作,在专栏刊出100期后,集结而成。
  • 丝路要道:玉门关(文化之美)

    丝路要道:玉门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古老而又富有神奇传说的关塞;这里,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悲凉;这里,更是自古中原进入西城的门户……
  • 菊与刀

    菊与刀

    本书讲述了日本人性格和日本文化。二战后期,日本败局已定,美国对是否进攻日本本土、是否投放原子弹和占领日本后是否保留天皇,无法做出决断。因此委托著名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的研究提供对日本政策的依据。
  •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中国服饰文化演变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原始社会服饰(公元前21世纪之前)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
热门推荐
  • 盗情

    盗情

    谢谢看见你就追制作的视频&pstyle=1#CommentPlace谢谢魅影制作的视频她是二十一世纪最负盛名的神偷之一她是黑市上经久不衰的车王神话她一个风一般的女子潇洒来去,快意人生他是黑道上数一数二的豪门大佬铁血无情心狠手辣没想到有人敢太岁头上动土动了他的财物既然是有人嫌命长了,他就替她来收是情,是爱,是恨,是伤一切扑朔迷离黑帮文,火拼激烈,场面宏大,情节血腥,黑暗情节严重,口味甚重,想只看情感纠葛的别进来,偶这里有的是整个世界黑暗面,里面的男主绝对不是好人,汗,带坏小孩子。自己的完结文回到唐朝当混混家有刁夫火爆妖夫推荐神偷系列文盗心,女主沐随心群号:7047847谢谢痒痒给偶建的群,喜欢的可以来聊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授权交办的艺术:中层管理者必知的带队伍诀窍

    授权交办的艺术:中层管理者必知的带队伍诀窍

    众所周知,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他们处于“上传”和“下达”的枢纽位置,企业的高效运作离不开他们。而像发动机的活塞一般不停运转的中层管理者,出现的问题也是最多的,要想让许多问题简单化,中层管理者就必须学会授权,该放手时就要放手。授权是一种技巧,授权更是一门艺术,本书阐述的这些最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保证授权交办收到很好的效果。中层管理者掌握这些管理智慧,可以让自己的业绩不断提升,可以让自己的事业更上层楼。
  • 青春圆周率

    青春圆周率

    我们的青春就应该像圆周率一样,无限不循环。不要等到年华逝去了再去追忆,且行且珍惜。喜欢一个人,就要对他一心一意的好。放弃一个人,就要决绝不回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今日我掌天地

    今日我掌天地

    一个贫苦凡人意外执掌修真界破落门派的故事,没有各种外挂,没有无敌光环,鲜淋淋的现实境遇,可歌可泣的成长经历。前朝覆灭,钟家遗孤随老仆逃奔江北,机缘巧合卷入血虺化蛟事件,受清灵山道人所托寄送龙鼎。七百里风霜雨雪,即将完成嘱托时,被逼接任掌门大位......另类修真文明,一派掌门成长之路,争霸寰宇,开辟天地。全文慢热,非无脑文,Q群955606524。
  • 宋未蚁贼

    宋未蚁贼

    穿入宋未,面对蒙元的血淋淋屠刀怎么办?是屈下膝盖当奴隶,还是拿起刀来拼命?陈远本想找出第三条路出来,却无奈发现无路可走。好不客易重活一世,当汉奸也太可耻了!种田吧,种田才是王道!
  • 有仙邻邻

    有仙邻邻

    这世间是有仙的,只是凡人被万丈红尘迷了眼,被功名利禄迷了心,便是有仙人站在面前,又有谁会真的认为,此人是仙?而且修仙一途坎坷曲折,凡登堂入室者,不进则退!如此一来,又有哪个仙人敢在人间驻留?
  • 喂!你们魔界吾皇是我宠物

    喂!你们魔界吾皇是我宠物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清朝最后一个盛世,便是康乾盛世。承民间鬼神小说中所记载的内容,康乾之治的繁荣与引导清朝经济发展的一大推力,全基奠于一位鬼神的特殊能力。时间回溯到二十一世纪。骷髅抢夺新鲜的生命物?百鬼同行驾树叶,凌空翻腾聚餐?··········在这个科技发达的世界,这一桩桩一件件神秘而诡异的事件引起了国家特工组的高度重视。。一次次神秘力量的出现······国家级特工印花花,渐渐的意识到了这个世界上可能存在除人以外的东西···一次任务当中,印花花得了一个奇怪的铃铛,偶然间又救下了一只猫儿,不料却是个魔,而猫儿的本体恰巧在她的铃铛当中。在破了一件神秘案件后,印花花得到了三界中陨落的三大神器之一,随后,便释放出了被封印在铃铛当中的魔族吾皇!之后,印花花同魔族吾皇与妖王离晨等人,一同踏上了除邪卫国,破解奇案的征途。国家领导人也借着印花花之手,揭开了远古时期,发生的歼魔大战,导致时空隧道开启并崩塌,将三界中的妖、魔、鬼、仙、神卷入清朝至二十一世纪生活的乱象。就这样,现代与远古交叉相错生活着,众鬼魔妖仙神首次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成立了法学院。而更大的阴谋却渐渐滋生并壮大···
  • 现在,发现你的职场优势

    现在,发现你的职场优势

    工作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人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工作,就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生活。要在工作上取得好成绩,最好的办法就是发挥自己的优势,让优势成为自己强势的依靠。只有充分发挥优势,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卡尔文?库艺说:“人生真正的快乐不是无忧无虑,不是去享受,这样的快乐是短暂的。缺少一份充满魅力的工作,你就无法领略到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