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0700000004

第4章 美利坚的伤疤(3)

但是,今天,火势并没有合作,跟克塞讲的一样。除非风再吹起来,否则人人都会去做清场工作。突击队员解开为便于直升机运输而绑起来的斧子、铁锹和锹背单刃手斧等工具上的胶带,并给链锯加上油——是大型的斯迪尔44及56型链锯,锯工们把链锯扛在身上,上面有垫子连在他们的吊钩上——然后最后一次大喝几口水。山脊上很热,而到了山谷底部以后,立刻就变得跟烤炉一样了,那里有火在燃烧,而风又吹不到。他们一个接一个很勉强地朝下坡路走去:海伦纳突击队的人戴着明亮的粉红色硬头盔;之后是平头突击队;来自蒙大拿北部地区的齐夫山突击队,他们全都是黑脚族人。克塞朝我打手势,我们也跟着朝下坡路出发了,走的是两天前由二类消防员开辟的一条隔离带。

隔离带看上去并不是那么吓人:就是围着山火挖到矿质土的一长条地面。有不同类型的隔离带,我们走上来的这条隔离带称为直达线,或者叫热作业线。这样的线有几英尺宽,就在火场的边上开挖出来。“一只脚踏在炭黑上”,他们是这么描述的。如果燃烧前沿真正冒起火来,突击队员会在几英尺外或几百码外开挖间接线。一般来说,这两条线之间的区域会用称为引信的火把烧掉。所谓的燃尽就是用光这条线与燃烧前沿之间所有的燃料,从而有效地制造出一条隔离带,宽达数百码。燃尽与逆燃不一样,它是有意消除火场发展路径上大片的可燃物质。一般来说,这是阻止树冠火的惟一办法,因为树冠火燃烧的余烬会随风飘到几英里外的地方。当然,逆燃本身时常也造成很大麻烦。突击队的队长一般可决定采取燃尽措施,但逆燃一般只能由事件指挥组来决定。

手线与猫头线不一样,猫头线是用推土机推出来的,所有手线都是用下面的方法制造出来的。首先,由线路侦察员先头用红带子标出路径,他可以利用所有的东西:溪流、岩石露头、山脊线等,只要是不能燃烧的东西都可以。之后跟上锯工,把沿途所有的东西都锯断,从齐漆深的山艾树到150英尺高的大树。每个锯工都分配有一个助手,助手将树枝拖到路边,将隔离带上的树枝清理干净。之后是突击队其余的人,他们利用耙子、铁锹、锹背单刃手斧,甚至自己的双手把落叶清理干净,把所有越过隔离带的灌木或树根挖出来。没有人动过的森林或山脉从这条线的起始处进入,无燃料的一长条路径从另外一头冒出来。这条线应该能够阻住火势,尽管表面上看上去不怎么样,在如此庞大的地理规模中,这条线又窄小又不起眼,但它往往就真能起作用。

隔离带的开辟和测量是以称为“测链”的66英尺线段来计量的,这个计量单位可追溯至土地丈量学的最初时期。一英里共有80个测链,突击队员应该能够在1小时内开辟20个测链,也就是1/4英里隔离带。如果是紧急情况,突击队还应该能够全天保持这样的速度,整晚上借助头灯保持这个速度,有时甚至第二天还能保持这样的速度。非正式的纪录是67小时,由加利福尼亚一个突击队的队长创下的,他同时还创下了30天没有冲澡的纪录。从技术上说,这两种行为都是违反机构政策的。

这条隔离带可以临时用作通往陡坡的很好的一条小路,我跟在克塞的身后朝坡下的突击队员走去。1,500英尺下面就是那条河。克塞作为一名安全官员的工作,就是全天到处走动,看别人工作,跟他们谈潜在的危险。如果火势蔓延起来,他们有安全区可以逃避吗?每个突击队是否布置了安全岗哨?是不是人人都穿着防火衬衣?大部分火都是慢慢烧的,在更多情况下,扑火像在园子里锄草而不像作战,但是,当火燃烧起来的时候,移动的速度是相当快的,如果人们没有做好准备,那是一定会死人的。

“1985年的巴特大火,有72个人没有及时跑出火场。”弗莱德·富勒说,他是各种内务操作组的成员之一。(“我们当中有一层层的人死在这里。”他承认。)他身材瘦长,说话慢条斯理,他陪我和克塞先四处转一会儿。“他们在自己的避火篷里躲了一个半小时。不过他们活下来了,哪怕没有带避火篷的那些履带拖拉机手也活了下来。他们只好爬到机器底下去。但他们活下来了。”

履带拖拉机手是火场死亡率最高的工种,因为他们一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机器,直到太晚为止。在巴特大火中,是别的消防队员强行将他们从机器里拖出来的。烧伤也被认为是灾难,哪怕没有人烧死,活下来的人必须在24小时内接受心理咨询。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那都是可怕的经历,在那么近的距离内,一场火风暴会发出喷气机起飞时一样大的轰鸣声,许多困在避火篷里的人都没有无线电通讯设备。他们能够做的一切就是等待,尽力不让对流风把避火篷从自己的后背撕扯走。

包勃·鲁特是伤害损失组的一位年轻领班,在我们的下坡工作,他的话说得比较生硬:“如果有人必须要躲进避火篷,一定会有另外一个人倒霉。我是说真的。”鲁特干了7年的消防工作,从18岁就开始。他是科罗拉多州立森林学校的学生,也是当地治安官的搜查及救援队的成员。他的伤害损失组会在严重火灾时提前组成,一天24小时随时待命出发,一个小时内就可以上路奔赴火场。鲁特一头草黄色的直发,身上有晒斑,戴一幅暗色的博雷冰川眼镜。他意识到我跟任何人一样是很好的一个吃午餐的借口,因此就坐了下来,从他的火场背包中取出一个棕色纸袋。

“现在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称为城市界面的一种东西,也就是说那些建在森林里的房子,”他说,“如果事情涉及到抢救结构而不光是树木的问题,他们更愿意冒险。从基本上来说,如果你在保持一个结构而火又朝你的方向扑来,那你不会撤退。你会留在原处不动,想努力从两边把火挡住。”

鲁特吃得有板有眼,很是讲究方法,明显并不急着马上恢复清场的工作。他的袋装午餐是直升机运来的,看上去减档到了小学男生的胃口:大腊肠三明治、蜜饯、饼干,更多的蜜饯,还有几只苹果。我们谈话的时候,一只克罗曼气艇低低地飞过我们的头顶,慢慢降落在直升机临时停机坪上。挂在下面摇摇晃晃的是一个小汽车大小的囊状水袋,称为布利维特。飞艇操作员从侧窗朝下看,小心翼翼地把布利维特落在山脊顶上,之后把拴住它的系绳松开。鲁特的眼睛没有离开它。

“有时候,这些袋子会穿孔,里面装的水会流下山去。”他解释说。我意识到,我们事实上正好就在一吨半水下面。他吃着三明治,最后看了一眼那个大水袋。

“今天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情,但昨天夜里很有趣。我们就在这个坡底——你永远也不想站在火的上头——岩石和树木都烧松动了,在我们身边滚滚而过。都可以听到石头滚来的声音。有人喊‘石头’之后一点声音也没有了,人们都想看石头在哪里,好让开一条道来。圆木会滚到谷底,把山坡点燃,火苗会跟在我们身后扑来。一晚上很快就过去了。”

按照鲁特的说法,在西部各地,火情要多危险就有多危险。燃料越是干燥,火烧得越是旺,传播的速度也越是快。燃料水分含量通常应该在15%到20%,现在都只有个位数的百分比。相对湿度低,空气不稳定(风)都会使问题复杂化。火一般是慢速移动的,一个小时只能移动几个测链。但有时候,火势可能在山坡上爆发,或者越过峡谷。我们四周的山峰已经因为7年的干旱而炙烤着,它们很容易跟过去一样产生这样的行为。

“我从来都没有见过干得这么厉害的天气,”鲁特说,指着我们周围一些黄黄的旱雀麦,“这些东西,只需要一丁点火星就点着了。昨天夜里,每一块火星子都在发挥作用。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的燃料往往比你在木材店里看到的木材还要干燥。现在,只要闪电击打在千小时燃料上,立即便会引起大火。这在以前是没有听说过的。”

千小时燃料是指3到8英寸粗的木材。“千小时”的意思是说,如果这种燃料全部浸上水的话,需要1,000小时才能通过蒸发而失去其63%的重量。反过来,如果非常干燥,它将需要1,000小时才能使其在水分中浸泡出63%的重量。之所以把63%当作一个标准,是因为它处在两个点之间——在78%的上面,又在58%的下面——在这个位置,水分吸收或者蒸发是以可预测的线性方式发生的。但是,在这个中间区域内,木材获取或损失水分的方式非常复杂,而63%正处在这种非线性范围的数学中点。草和树枝几乎立即干燥或浸满水,属于一小时燃料。山艾树和其他小型生长物被认为是十小时或百小时燃料。千小时及万小时燃料包括别的一切东西,大到直径6英尺的西黄松。千小时燃料跟一小时燃料一样干燥的情况是极其罕见的,但它们现在就是这样的情形。人人都很担心。有一位突击队员说:“再没有什么小型山火了。”任何能够点燃的东西,现在都倾向于产生爆发性的发展了。

燃料水分含量可以通过现场测试或基于国家气象服务局的信息而进行的推断来确定。燃料水分含量可进行因子分解而成为一个指数,包括气候条件、风速、燃料负荷(区域内所有燃料每英亩的总烘干重)和干旱情况。信息由国家火灾评级系统进行处理,这个机构确定全国气象区的火灾风险,预测诸如火灾密度、雷击的可能性以及称为起燃构成条件的项目,如落入干燥燃料的单根燃烧木头引发需要采取行动的火灾的可能性等。另外,小到1/4英亩的区域里面准确和相当精确的“火场”预报也可以通过国家气候服务局获得。火场预报也许声称,博伊西国家森林内的某一处峡谷的温度范围将在华氏28度至80度之间,湿度在12%至14%之间,风速将达到每小时10英里。突击小组布置在高风险情境中时,这样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个范围的常量一端,是总体的干旱状态。1988年,全国经历了一个酷热的炎夏:密西西比河上的泊船都搁浅了,新泽西州的铁轨都变了形。干旱最终导致黄石国家公园的大火。从6月下旬到11月上旬,大火总共烧掉西部120万英亩的森林,其中一半是在黄石国家公园以内。8月20日这一天是一个黑色的星期六,仅在这一天内,每小时70英里的狂风在一共165,000英亩的范围内煽起300英尺高的大火。虽然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在当年冬季恢复正常,但是,西部各州的干旱却从来都没有真正结束。因干旱而死亡的树木数以千计。干雷雨继续引燃大火。燃料水分含量下降至2%和3%。帕尔默干旱指数——某种测量既定地区水获取和水损失的水统计报告制度——指示,整个西部正在进入自19世纪70年代所保存的纪录以来最干燥的时期。在帕尔默干旱指数上,0是正常,+4是极度的洪涝,-4是极度的干旱。1988年夏天,黄石公园登记的指数为-5.8。在弗里克溪大火中,国家气象服务局宣布博伊西地区已经达到-6.5。

在这个地方,那可不是一个抽象的数字。这个数字可以把人吓晕。在另一场大火中,我把这个数字重复给一位部门负责人听,他猛地一下缩回头去,好像被人扇了一巴掌。

鲁特吃完了最后的糖块,我们两个都站了起来。我谢谢他的谈话。直升机吊着邦比桶不停地在头顶轰鸣,各突击组在陡峭的山坡上扑腾出一缕缕的灰尘。8月的太阳高挂在天上,克塞在我身后慢慢爬坡,跟在我后面赶,最后他终于爬过来了,我们沿着等高线翻过了山脊,然后直奔西边,齐夫山和平头突击队正在砍倒死树,把我们的火场抬高到河流上面。无论是否有起火危险,死树都得要砍倒,有些死树完全中空,一推就倒。死树倒下的时候,不会发出很大的声音,有时候正好就有人就站在下面。在1988年的雷德奔奇大火中,一名突击队员在公路边等公共汽车的时候就被一棵死树压死。“死亡从天而降。”一名突击队员警告说,他解释为什么自己走路的时候总是把头仰起来。

我们停下来跟平头突击组的人交谈一会儿,其中两名队员曾出现在亚里桑那州著名的杜克大火的火场上,当时,一个罪犯组在自己的避火篷里被烧死了。梅利莎·瓦格纳斜躺在旱雀麦地上吃午餐,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记得在无线电里听到罪犯们被烧死时的尖叫声。其中一名幸存者太早跑出避火篷,结果从火苗中冲出来,头发在冒烟,全身47%的皮肤被烧伤。另外6个人烧死了。瓦格纳之所以继续做消防工作,因为她需要一笔钱支付法学院的费用。

我和克塞继续朝齐夫山小组走去,可以看见他们在远处的一个山脊上,浓烟从他们身后冒出来,还有直升机在他们头顶盘旋。我们在尘土中跋涉,天热得像烤炉,走到一半的时候,克塞突然向后猛地一跳,差点将我撞倒。在隔离带的中央,一条极大的响尾蛇盘在一块岩石上。它没有动,也没有发出响尾声。事实上,它已经没有头了。20分钟后,我们到达黑脚族突击组。他们坐在一棵小西黄松的树阴里吃午餐。在下面的山坡上,一棵孤零零的树正在燃烧。

“这么说,大家都明白那边那条响尾蛇是怎么回事吧?”克塞问。

没有人出声。小组里面的每个人都扭头看别处。

“响尾蛇?”最后,突击组的组长格伦·斯迪尔斯摩金问道。

“王八蛋。”克塞咕哝一声,一边摇着头,一边却露出微笑。

我们在树阴里坐下来,一边喝水一边看周围的情景。其中一名队员从口袋里摸出一柄黑曜岩箭头。他说是在巴贝尔平地的直升机临降落点发现的。斯迪尔斯摩金欠过身子来看一看。“我们是相当不友好的一个民族,”他承认,四顾看看他的队员们,“我们把约瑟夫酋长赶跑了,我们是最后一批安居下来的人。但现在,我们成为相当出色的消防队员。我父亲是灭火队的头,我本想去上飞行学校的,但是,灭火却吸引了我。我去过阿拉斯加、弗罗里达,都是带薪度假——这就是我们所称的工作——哪里都去。在弗罗里达的安全事务介绍材料中,他们要我们小心鳄鱼。”

在下坡道上,两位锯工——他们管锯工叫锯木狗——正在放枯树。斯迪尔锯的声音传到我们这里来的时候已经是微弱的哀鸣声。一棵孤零零的西黄松在我们身后一英里的地方懒洋洋地燃烧着,在我们身下的峡谷底部,河水闪闪发光。这也许跟隔离带上的情形差不多安详,突击队员看来并不特别急于破坏当前这一刻时光。我仰头靠后,尽力不再希望这场大火弄出更大的事情来。

同类推荐
  • 当梦与现实交错

    当梦与现实交错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苦中有甜,笑中有泪的。甜时并不为人知觉,以为理所当然;而苦时,却要哭天抢地,怨气冲天。你看,面对折磨,有些人沮丧悲观,心灰意懒。于是,他们永远也尝不到生活的甜美了。而那些知难而进的人,穿越了生活的盘丝洞,尝到了苦中有乐队滋味儿!所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捉弄了你,不要放弃,读读普希金的诗吧!它会给你力量,帮你摆痛苦,给你希望。
  • 洪大容文学与中国之关联研究

    洪大容文学与中国之关联研究

    本书以朝鲜朝历史人物洪大容的《湛轩书》为第一手资料,从历史人物的生平及作品中汲取点滴素材,分析并探讨了中国文化对洪大容思想体系形成的影响;中国诗论与洪大容诗歌理论之关联;洪大容文学中体现的中国形象;洪大容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双向反馈等诸多问题。打破以往对洪大容哲学思想及科学成就的片面关照,借用文化人类学、形象学等文艺理论,突出了洪大容作为18世纪朝鲜朝中后期“北学派”领军人物在文学与文化界的广泛影响。
  • 海的味道

    海的味道

    作者邓刚用散文化的笔触记录了关于海的趣闻趣事,内容虽然是对大海的叙述,但归根结底作者是写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因为作者从小在海边长大,对大海的种种记忆已经根植在作者内心深处,所以作者把人物和故事放在了海里。读来不仅文字优美,且有心灵的感悟。
  • 我用微笑,温暖你的泪水

    我用微笑,温暖你的泪水

    陈晓辉、一路开花主编的《我用微笑温暖你的泪水》精选了当代最为精华的篇章。用心去看,去领悟,或许有的故事会给你以智慧的启迪,有的会让你感动落泪,有的会带给你特别的感受,有的则会让你会心一笑……
  • 趣味线索分析(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线索分析(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热门推荐
  • 阳是清空

    阳是清空

    一个富二代,失去了自己的最爱,后来遇到了喜欢自己的冤家,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 专打惹不起

    专打惹不起

    “你家宝宝我惹不起?把她叫来!”某宝宝:嘤嘤嘤~哈——一拳一个嘤嘤怪!“你的女人我惹不起?哪个!”哈——一拳打成丑八怪!“没有谁你惹不起?过来!”哈——一拳一个惹不起!“还有谁!”读者企鹅群:217556678(饭团-读者群)。
  • 成愿师

    成愿师

    万物皆有灵只要是存在于这世间的,无论善与恶,都有获得生命的资格。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人类的处世准则,但是也有一些人游走于人界的边缘,与妖魔鬼怪打交道,完成它们的愿望,并在异界获得威望,这些人被统称为:成愿师
  • 漠雪之痕

    漠雪之痕

    十年前魔教席卷中原武林止步于华山,十年后魔教风云再起卷土中原。一场亦正亦邪的阴谋与对抗就此而来,自古正邪不两立,但却逃不脱命定之缘。她说,爱一个人纵使是飞蛾扑火,纵使明知不会有结果,但绝不会后悔。他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骑在马匹上的燕凌雪突然开口对着楚之珩说道:“穿过前面的树林,就到华阴城了,我觉得我还是直接回鹤舞山庄比较好,毕竟直接跟随你回华山派有些不成体统。”楚之珩笑了一下看着燕凌雪说道:“你回鹤舞山庄岂不是我每天都要下山来寻你?那多麻烦。”“楚之珩,你来寻我很麻烦吗?”燕凌雪说罢便白了一眼楚之珩。楚之珩一脸深情的看着燕凌雪说道:“麻烦倒是不麻烦,只是我想与你能够每日低头不见抬头见。”燕凌雪微微一笑,她戏谑的看着楚之珩说道:“楚之珩,我发觉你这甜言蜜语真是越来越会说了呀,你这以前没少对别的姑娘说过吧?”楚之珩笑了笑,说道:“还不是因为遇到你之后开了窍。”“行了行了,你可别腻死我了。”燕凌雪笑着装作一副嫌弃的模样看了一眼楚之珩。
  • 我的养母

    我的养母

    是她,带我走出了孤独无助;是她,给了我温暖的家;是她,舍弃自己的幸福,只希望我能健康成长;是她,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我的人生…我的养母,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女人,却用她自己的人生,改变了我的一生。
  • 窃盗诸天

    窃盗诸天

    新书内投已过《从一开始就强无敌》喜欢的点个收藏!不想当玄武的乌龟不是好王八!开局一只王八,结局全靠编,葫芦娃里坑爷爷,奥特曼里当怪兽,叶开觉得,这才是他想要的人生......你永远不知道,在下一个世界中,我会以什么方式降临在你身边!!难道不是乌龟吗?.......穿越诸天世界,掠夺世界本源,进化吧!小王八!!!729735922
  • 我是木叶忍者

    我是木叶忍者

    背负旗木的家纹,为家族;系上木叶的护额,为村子;戴上头顶的忍字,为天下。忍者,不因死而畏惧!
  • 无限流游戏

    无限流游戏

    这是一款叫做《无限》的虚拟网游。每一局游戏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古代,现代,神话,科技,仙侠,魔法。在每局游戏里,都能从中获得各种道具和技能,让自己更强。玩家要做的,就是完成任务,击杀对手,并且活到最后。只有活下去,才能不断变强。书友群号码:224048104欢迎来催更。
  • 权谋之姬乱天下

    权谋之姬乱天下

    那一年,香山枫林惊鸿一瞥,是谁迷了谁的眼?那一年,究竟是谁痴缠了谁的一生?那一年,又是谁沦陷在了谁的阴谋阳谋之中?半路皇子究竟是人畜无害,心思单纯,还是妖孽邪肆,韬光养晦?第一名妓,如果她的微笑是欺骗,那么眼泪又是否真实?前朝遗孤,在爱情与仇恨之间抉择,推出去的爱人还能再回来吗?巾帼女将,一眼倾心的,究竟是不是良人?痴缠一生,不惜背弃信仰,成为他手中复仇的利刃。前朝迷雾重重,当朝皇储之争愈演愈烈,整个帝京笼罩在暗潮之中,静待风起。当谎言破碎,欺骗,伤害,接踵而来,江山,爱人,又该如何抉择?情景片段:“阿九,你若为我开枝散叶,我便许你一世柔情,永不凋谢。”“王爷,九娘不过一介风尘女子,不值得的。”“这句话我先放着,你什么时候想要了,我再什么时候许给你,可好?”多年之后“欧阳宸,你以前说的那句话,我现在想要了,你还给吗?”“你楚绾心一副铁石心肠,也会稀罕本王的那句话吗?”
  • 情深不悔,季先生别来无恙

    情深不悔,季先生别来无恙

    谈云舒与季庭安的渊源要从一辆公交车说起,“徒手勒脖子”事件后,季庭安对那个一头卷发的小姑娘印象深刻。后来,他看着她被接回谈家,成了谈家的养女,和他成了亲密的好朋友。他自己也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放不下她的,也许是夜晚回家的公交车上,他看着她微红的脸出神;也许是那次他们被困在山顶,谈云舒第一次对他吐露心事;又也许,是一起演奏的时候,他对上她的双眼……他一直耐心等她慢慢长大,最后却等来一场惊天的事故,家仇母命,他们被迫走到两个对立面,再也无法牵手。五年之后,当所有的迷雾层层拨开,他们还能否并肩如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