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2500000023

第23章 五种常见微反应

在了解了身体语言如何传递信息之后,我们将正式进入介绍微反应的章节。如何才能系统地了解、学习、应用微反应的知识?在本节中,我们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微反应归纳成五个分类,分别为逃离反应、冻结反应、战斗反应、安慰反应以及领地反应。而在此之后,同微表情类似,我们依旧根据人体的不同部位,例如手、脚、躯干等来进行微反应的分类讲解。在本章节的简单介绍中,我们可以对微反应有一个初步、概括的了解,简单方便。

微反应种类简述

在前辈的书中,微反应共被分成八个大类,它们分别是冻结反应、安慰反应、逃离反应、仰视反应、爱恨反应、领地反应、战斗反应以及胜败反应,并分别被注明了相对应的情绪状态:冻结反应是因为拘束惊讶、安慰反应是因为不适压抑、逃离反应是因为恐惧厌恶、仰视反应是因为傲慢服从、爱恨反应是因为喜爱忌恨、领地反应是因为掌控权威、战斗反应是因为愤怒和威胁、胜败反应是因为兴奋悲伤。这对本书的微反应分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理论上来说,八种微反应已经概括了所有种类的应激反应,但是根据背后不同的情绪进行分类其实是不太妥当的,这并不是说这样的分类就是错的,只是因为我们在之前的章节中已经提到情绪研究的困难性,外部行为根本不可能与情绪一一对应。

那么本书中是根据什么对微反应进行分类的呢?

在八种微反应中,逃离反应、冻结反应、战斗反应、安慰反应这四种是公认的心理应激微反应,在许多微反应的相关书籍中都有提及,在本书中也作为微反应的分支,而对另外四种微反应本书则进行了修改与重新分类。

胜败反应其实归属于第一章提到的重力原则,重力原则不仅仅控制微反应,还广泛存在于微表情、微语义中,本篇的分类就不继续深入讨论了。我们对其他分类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如把仰视反应视为遵从重力原则,同时将爱恨反应中部分反应归入逃离反应,因为这部分内容与人际距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的归入是有原因的:人在仰视别人的时候,往往抬头挺胸,违背重力原则;而处于服从状态的时候,往往会低头;当我们讨厌某样东西的时候,我们就会远离。

所以在本书中微反应共分成五个大类,分别为逃离反应、冻结反应、战斗反应、安慰反应以及领地反应,这五种反应并没有涵盖所有的微反应,那些没有归入分类的微反应,我们将其纳入日常行为。

逃离反应

逃离反应、冻结反应、战斗反应这三种常见微反应都属于边缘大脑的控制范畴,一般我们也称这些反应为大脑的边缘反应,称边缘大脑控制行为的系统为边缘系统。另外,逃离、冻结、战斗这三种不同的微反应与古代人类的发展一脉相承,毫不夸张地说,微反应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的进化史。首先,逃离反应就要从远古时代开始说起。

案例:古人类的逃离反应

距今大约一百万年以前,人类的原始种群生活在一望无垠的非洲大草原上,这种生存在距今大约四百四十万年至一百万年的古代人类被人类学家称为南方古猿。在1871年达尔文提出原始人类的发源地应该在非洲之前,最早的人类一直被认为起源于亚洲大陆,而事实上在四百万年前,亚洲大陆应该还是一片黑暗的。

在缓慢的历史长河中,南方古猿不断地发展着自己的种群规模。原始人类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单打独斗的能力与动物比起来相差甚远,动物们跳得比人远,跑得比人快,力气还比人大,一无是处的原始人类成天被动物欺负甚至追杀。在那时候,人类看到动物的第一反应就是逃离,这就是逃离反应。

原理:逃离反应是因为受到威胁。

分析:

逃离反应的出现,必然是接受到了负面刺激,我们也把负面刺激叫做威胁。当我们面临负面刺激时,我们可能会转身离开,也可能只是身体的后仰从而进行回避。身体局部的回避同样属于逃离反应,比如我们用手背试探物体的温度,如果温度较高则会出现缩手的反应、脚的转向反应等。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同强度的负面刺激会导致不同程度的逃离反应。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其实说的就是逃离反应。如果面临威胁,逃跑绝对是保命的最佳方案,命保住了才能继续发展。古代人类就是依靠逃离反应,才会发展出灿烂的古代文明。事实上,逃离反应并不是人类边缘系统的第一种防御策略,还有一种微反应比逃离反应更早出现,那就是冻结反应。

冻结反应

人类的发展是永无止尽的,南方古猿在进化的过程中脑容量不断扩大,并且能够以石块为材料制作出简单的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古代人类从食物链的底层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爬,已经可以打赢许多较为弱小的动物。

这时候古代人类在动物眼中再也不是被追杀的对象,因为他们在面对突然出现的动物时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还手能力,可能你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按照这样的理论来说,人一开始不具有还手能力,所以逃跑;后来由于人类的发展就需要考虑是否有还手的必要,这样逃离反应应该先于冻结反应出现?听上去的确很有道理,但是我们需要从生物学或者是进化学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在食物链中,并不是所有的除人以外的其他动物都以人类为食物……只有遇到对自己有威胁的生物时人们才决定逃跑。

冻结反应是人类以及动物边缘系统中的第一种防御策略。

当你在小路上行走,突然一个黑影出现在你的面前,这时候黑影对你来说就是一个威胁,你的第一反应是“这个黑影是什么”亦或是“我有没有危险”之类,这时候边缘系统就让你停住了脚步并且全身静止,这是第一个水平的冻结反应。我们可以利用冻结反应有效地在负面刺激面前进行自我保护。

但如果当通过冻结反应无法解除威胁的时候,我们就会继续下一步的行动。你的瞳孔将放大,然后经过初步分析之后,你发现刚才的黑影是一个与你狭路相逢的歹徒。有危险吗?是要逃离现场还是与其进行肉搏?他是否可能还有同伙?你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才能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所以你依旧会处于全身静止的状态。从遭遇黑影到做出最终决定时间非常短,一般不超过1秒,在40毫秒左右,这是第二个水平的冻结反应。

案例:校园枪击案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一起校园枪击案,凶手首先在学生公寓中开枪杀害2人,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该枪手再次血洗校园,并累计开枪杀死30名学生,而犯罪嫌疑人也在最后举枪自尽。此案发生之后,美国总统称,此枪击案震惊整个美国,同时也震惊了整个世界。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警长又在次日宣布,该校16日枪击案犯罪嫌疑人为该校一名23岁的韩国学生。无论凶手究竟是谁,不可否认的是,这都是美国校园史上最血腥的惨剧。

在案发当时,所有学生都处于非常危险的情况,那么为什么有的学生不幸被杀,而有的学生却幸免于难呢?这其中有什么原因吗?

之后该校某个学生回忆,自己距离枪击案件的罪犯很近,在周围很多人倒下的同时,他和伙伴灵机一动趴在地上装死,才侥幸脱险。

原理:人们在遇到突发事件的第一反应就是冻结反应,用来集中精力判断是否有威胁,并为采取行动做好准备。

分析:

装死就是一种冻结反应。这个学生和他的伙伴虽然仅与凶手相隔几英尺,却通过保持静止的方式逃过了一劫。在现代社会,冻结反应作为边缘系统的第一种防御策略,已经被人们巧妙地应用在了日常生活中。

为什么说冻结反应是边缘系统的第一种防御策略呢?这是因为人类(包括许多动物在内)都对物体的移动非常敏感,遇到突然的刺激,我们就会本能地保持静止,然后看清眼前发生的一切。

然而冻结反应不仅仅来自于外界的刺激或者突然看到的事物。在你早晨出门后,你可能是去上班、上学或者是去游玩,你突然想起家里空调好像没有关,这时候你肯定会停住脚步然后回忆空调的情况,回忆的结果可能会告诉你空调真的没有关。这就是第三个水平的冻结反应,此时你并没有看到歹徒,也没有遇到恐怖分子,但你的身体还是冻结了。之所以产生冻结反应,原因并不一定是外界的刺激,而是因为自己受到了威胁。像冻结反应这类的大脑边缘反应是应对威胁的最有效的方法。

现在我们可以给冻结反应下一个定义:冻结反应是指当人或动物遭遇威胁时全身静止的一种大脑边缘反应。在我们通过冻结反应了解了威胁的情况之后,我们接下来会怎么办?是逃离还是战斗?

战斗反应

经过冻结反应的大脑分析之后,如果威胁大于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我们就会出现逃离反应;当威胁小于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的时候,就会出现战斗反应。这同情绪中恐惧与愤怒的转换是一一对应的:当我们恐惧的时候,就会出现逃离反应,而愤怒则是出现战斗反应的唯一原因。

对于古代人类而言,只要一有危险,就有可能会唤起战斗的欲望,但唤起战斗欲望的前提是自己拥有足够的“战斗力”。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终于爬到了食物链的顶端,这时候原本欺凌人类的动物们开始遭到人类的捕杀;人类学会了用火,食用熟食也让他们的战斗力进一步提高了,人类的战斗反应也越来越频繁。

无论是一对一的决斗还是大规模的侵略和战争,身体表现出来的战斗反应都是类似的:咬牙切齿、全身绷紧、握拳、脖子变粗、呼吸加快、叉腰、耸肩等一系列的反应都包含在战斗反应之内。

对于现代人类而言,与他人肉搏的机会越来越少。从少年期到成年期,我们的攻击行为会受到很多的控制。战斗反应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搏斗,“争论”同样是一种现代化的战斗反应。即使没有进行肢体上的接触,我们依旧可以通过言语、姿势、眼神甚至是头发对他人进行攻击。我们最好还是尽量避免自己的战斗反应与攻击行为,因为在我们愤怒的时候,神经的兴奋会使我们的理性思维的阈限上升从而影响判断能力。

战斗反应时处理威胁是不是办法的办法,无论是口头上还是肢体上的战斗,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我们可以整理出一系列与战斗反应相关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战斗反应?是在愤怒的情况下。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愤怒情绪?是在威胁小于承受范围的情况下。威胁从何而来?答案可能就是自己的领地被他人入侵了,这里的领地可以是心理上的领地,也可以是现实的领地。

领地反应

领地反应更多是来自于动物行为。在动物界,各种各样的动物常常会通过一些行为来划分自己的领地,比如说留下自己的气味,你会发现狗狗对电线杆是情有独钟的。领地反应包含两重意思:首先(如果按字面理解的话),领地反应我们可以认为是当我们处于自己领地时候的反应;另外一重含义就是,当别人进入我们领地的时候,我们会怎么办。

先来说说领地反应的第一层含义,当我们处于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时,这个熟悉的环境形成了一个我们虚拟的领地,这时候我们会全身放松并且觉得很安全。一个人在下班回家的途中什么时候是最放松警惕的?答案是快要到家的时候。在人最放松的时候,往往会发生更多的事,有时候越是觉得安全越是需要我们去警惕。

说到领地反应,我们就不得不提到防御。当别人侵入我们自己的领地时,我们就会防御、建立屏障,例如耸肩或者跷二郎腿,这样的行为都属于防御,因为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反应。侵入他人领地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这些本能的“领地意识”,使得侵入后果很可能就是立即进入战斗状态。这在动物身上更是显而易见的,野生环境中的动物常常因为领地的争夺而拼得你死我活。

安慰反应

安慰反应无处不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太多太多无意识的行为其实都是安慰反应,虽然有时候你不知道这些动作代表着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这些小动作。

很多女生都喜欢抚摸玩弄自己的头发,玩弄头发的小动作会出现在怎样的情况下?当你一个人走夜路的时候,你是否会轻轻地哼起歌儿?轻哼之后你感觉怎样?在许多时候,你是不是会把你的手放在自己的额头、眉骨、鼻子、嘴唇、下巴、锁骨、胸部、腹部等身体的“特殊部位”?再说说你的手,你是否会搓手或是摩挲手背?这里提及的所有动作都是因为你感到了焦虑。

当我们身体产生舒适感的时候,大脑边缘系统会将这种信息以肢体语言的形式“泄露”给他人,当这种舒适感通过我们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的时候,人就会有自信、满足、愉悦之感;而当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感到不适的时候,肢体语言就会表现出压力、焦虑或不自信,反应在我们身体上各个不同的部位,这就是安慰反应。

安慰反应是在我们边缘大脑控制下的肢体反应,而不是因为受到了外界的刺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安慰反应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需要安慰,而是我们的大脑给出“身体需要安慰”的信号。这可能有一些绕口,可以打一个比方,就好比我们觉得寒冷,并不是因为身体觉得冷,而是大脑给出了“现在觉得很冷”的信号。这在催眠实验中得到了验证。在一个温暖的演播室里,催眠师向被催眠者表达了天气寒冷的暗示(比如“现在气温已经下降到了零下五度”),这时候有趣的现象发生了,尽管演播室很温暖,但是被催眠者依旧蜷缩身体,耸起肩膀来御寒,引来观众哄堂大笑。

安慰行为不仅仅专属于人类,动物中也广泛存在着安慰行为。如果说人类的安慰反应大多数是心理层面的话(心理安慰反应),那么动物们的安慰反应则更多是身体安慰反应,如狗会舔自己的同类、相互捉虱子等。相比较之下,人类的安慰反应就丰富得多了。

有一种说法是人类的安慰行为来自于婴儿阶段。婴儿期是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婴儿的所有要求母亲都会及时地满足从而达到婴儿对于安全感的要求。学心理学的都知道,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人在婴儿期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感的满足,安全感得到满足可以养成信任的良好人格品质。而在弗洛伊德的发展区间中,这段时期相当于是口唇期,口唇的安慰反应也被认为是人类最早出现的安慰反应。

当然这仅仅是一种观点,也有学者认为人类的安慰反应来自基因的遗传,是与生俱来的反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位读者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就自己拿捏吧。

同类推荐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如何让青少年心理健康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如何让青少年心理健康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如何让青少年心理健康》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教育心理学

    这本书是为家长和教师而作的,他们可以从书中对儿童教育的新的洞见中获益。阿德勒的这本儿童教育书出版70多年来,在欧洲特别是在美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当今的中国,对于为人父母者或者教师,或者所有关心或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们,它也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本书的出版有益于从深层次提高我们对儿童教育的方法,培养更多有健全人格的人,更好地挽救问题儿童。
  • 拯救孩子拯救心: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忠告

    拯救孩子拯救心: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忠告

    本书是一本指导家长和老师如何让孩子摆脱面临的各种压力的指导书,作者在书中指出当今的孩子面临着学习、身体、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但最严重的压力还是来自心理方面。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要培养孩子健全身心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孩子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有了强大的内心才能轻松的面对一切压力。
  • 人脉心理学

    人脉心理学

    人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便自己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 心理学与微表情微反应

    心理学与微表情微反应

    微表情,就是持续时间很短的面部表情,大概只有1/25秒,它一闪即逝,很难伪装,很容易暴露一个人真实的情绪、想法和心理状态。微反应,是指人类无法控制,也没办法伪装,在遇到有效刺激后第一时间出现的本能反应。
热门推荐
  • 最强推理档

    最强推理档

    男主狂酷拽,女主扮猪吃老虎。特约侦探VS犯罪心理学教授。你丫明明就喜欢人家,还装什么矜持!“心理专家不能动情,一旦有了感情,读人的心就不准了。从我知道你是他的那刻起,我就再也没有读懂你的心。”
  • 辰之星空

    辰之星空

    这个世界残酷,但它并非丑陋。这个世界有浩然正气,有酒剑逍遥,有亡命之徒,有战将召唤,有天地同阵,有……这个世界很美,有我辰洛轩!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1
  • 锦上珠

    锦上珠

    她是凉州自由自在的小霸王,花容月貌,万千娇宠。要她嫁人?两个条件,一要生的好看,二要武艺非凡。好吧,她遇到了。他是秦皇嫡子,五岁被废,贬到凉州自生自灭。他爬起来了。要他娶妻?温柔贤惠,知书达理,安守本分。好吧,对方全都没有。最初,谁都没有真的以为阮家姑娘会嫁到王府,直到她嫁了,且一路被捧到了万人之上。
  • 泪珠先已凝双睫

    泪珠先已凝双睫

    微微凉凉的风吹着,你还在吗?唐青夏爱宋珽凌已经用了整整十二年。没有为什么,就是满腔热血的爱,可是,到今晚过后还爱吗?从儿时,少年时,长大后,她都在望着他的背影。可好像,他们之间只能是不逾矩的好朋友。为了一个人,放弃了许多许多,可到头来却得不到什么。爱过,还爱吗?爱吧。她想,如果不爱离开之时,心为什么还是会痛。既然痛,那就继续爱吧。无论世间何物,我只爱你。——宋珽凌
  • 东京九流人物系列

    东京九流人物系列

    东京汴梁,河南是开封在宋元明时代的古称。清明上河图里的市井人情,在八百年的时光里,延续出万千故事和人物传奇。东京九流人物系列攫取了这些传奇中的五个。《横活》鲁耀是东京城里的风流人物,他好交游,急人难,善诙谐,有术智,为人之所不敢为,道人之所不敢道,忤漫不羁,口齿生花,岂曼倩之再现,文长之复生欤!?第无意上进,甘于淡泊,布衣终身,如浑金璞玉,未成大器,惜哉!然快人快事,生死洒脱,亦足不朽矣。
  • 难耐狂兽总裁

    难耐狂兽总裁

    穆易尘撑起身子来,居高临下的俯视她,嘴角又是她熟悉的轻蔑的笑。“真他妈贱!”他狠狠地从薄唇中突出这几个字,猛地将她推开。等她反应过来的时候,穆易尘已经翻身下床开始穿衣服。苏晴依旧不反驳,他今晚有点失常,跟他呛起来,无疑是找死。再说了,顾客是上帝,她哪能得罪上帝?她跟那些小姐唯一的差别,可能只是伺候的人固定。她默默地闭着眼睛,不断地听到间断的开门,关门声;直到外面传来汽车发动的……
  • 七日余晖

    七日余晖

    人生就好像一出只能由你独自观赏的戏剧,无论情节是悲是喜,结局是好是坏,也只有你自己能够感同身受。七天,168个小时,10080分钟。在这最后的时间里,刘璃月还有许多想要去做的事情!
  • 天宇神轮

    天宇神轮

    永生之上是否还有更高的境界;为何他已经站在了宇宙的巅峰,头上依旧还有一片天?不甘,不愿,可那天越来越沉重,可是,就在他发现一丝战胜上天秘密的时候,天灭之!如今,染血重生,战天永恒无界!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如何创办足疗店

    如何创办足疗店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